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优质公开课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暮江吟》。
此诗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是一首描写秋天黄昏江景的七言绝句。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能够欣赏秋天的美丽景色,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并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
-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想象,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 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难点1. 诗句的理解:由于古诗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一些诗句的具体含义。
2. 诗歌情感的把握:学生需要通过诗歌的文字,理解诗人的情感,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读和展示相关的图片。
- 画纸和彩笔:用于学生进行绘画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美丽景色,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暮江吟》,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和情感的传达。
3. 诗句解析:教师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4. 情感体验:通过讨论和想象,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
5. 绘画活动: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诗歌中景色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板书设计-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重点词语:残阳、江水、归舟等。
- 诗句解析:逐句解释诗句的含义。
- 情感体验: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板书并解释诗题解题是学习这首诗的一把钥匙。
板书诗题后,提问:“暮”是什么意思?“暮”和“江”在这儿各交待了什么?“吟”当吟唱讲。
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诗人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通过解题使学生对诗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学诗奠定基础。
二、运用配乐朗诵方法范读全诗先放一段古笙乐曲,再配乐朗诵全诗,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三、运用工具书自学古诗预习,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
出示写明自学要求的小黑板,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暮江吟》。
1、默读《暮江吟》。
2、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暮江吟》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四、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1、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诗句中一些难于掌握的关键字、词,设计一些问题:“残”是什么意思?残阳的形状和颜色是怎么样的?“铺”在诗中是什么意思?联系诗句判断“瑟瑟”和“可怜”两个词在词典中应取哪种解释?诗人描写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夜幕降临了,诗人看到的夜景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了解诗人是怎样抓住景物的色与形进行描述的。
2、师生依诗作画,加深学生对诗中所写景物的'方位和诗意的理解。
依诗作画,既能检查学生对诗意理解的情况,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美育和语文课结合在一起了。
3、指导学生表情朗读,体会诗的感情色彩。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多读是理解诗意的关键。
读的方式有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等,并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如“一道残阳铺水中”,要求学生读得平缓、轻柔;“半江瑟瑟半江红”,要读出惊叹的感情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则要读出赞美的情感。
4、运用根据诗意自制的彩色幻灯的投影,来加深学生对诗的美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五、总结概括诗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1、《暮江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的着重点相同吗?六、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根据诗的意思和彩色,将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短文。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江面上美丽景色。
诗人通过吟咏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富有音乐性,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良好素材。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掌握了基本的诗歌手法,能够理解简单的诗意。
但是,对于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词和意境,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字词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字词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美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反复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课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材: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美丽的江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停顿和语气。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教学内容:《古诗三首》《暮江吟》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第九课,包括《望庐山瀑布》、《夜泊牛渚怀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古诗。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这三首古诗,通过朗读、理解、背诵,使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欣赏古诗的方法。
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古诗三首》《暮江吟》的基本知识,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的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古诗挂图、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揭示课题,板书《古诗三首》《暮江吟》。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古诗三首》《暮江吟》,初步感知诗意。
2. 学生分享自读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朗读指导1. 教师示范朗读《古诗三首》《暮江吟》,学生跟读。
2. 学生分组练习朗读,教师巡回指导。
3.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朗读,集体评价。
四、诗意解析1. 教师引导学生解析《古诗三首》《暮江吟》的诗意。
2. 学生分享解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板书设计:《古诗三首》《暮江吟》1. 《望庐山瀑布》2. 《夜泊牛渚怀古》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三首》《暮江吟》。
2. 摘抄《古诗三首》《暮江吟》中的优美词句,并加以赏析。
3. 搜集其他古诗,与同学分享,互相学习。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背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古诗三首》《暮江吟》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古诗欣赏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古诗的诗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XX市XX中心小学——XXX【教材分析】:《暮江吟》是小学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写景佳作,是诗人白居易在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几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悟诗,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学会本课生字“暮、吟”。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文。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情感。
②通过多种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积累背诵。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你能背一首与同学分享吗?生:背诵古诗!师:同学们能背诵的古诗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诗《暮江吟》。
请同学们齐读诗题《暮江吟》!2.学习方法。
(真好!同学们,背诵完古诗,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有哪些?谁来说一说?)(生:1.知诗人解诗题 2.读诗文明诗意 3.入诗境悟诗情)(板书)二、团队合作探究课文(一)知诗人解诗题1.导语:(同学们,按照古诗的学习方法,你知道我们要先做什么吗?对了,知诗人、解诗题!)2.出示微课《暮江吟》知诗人解诗题。
3.教师小结(二)读诗文明诗意1.读诗文1.1出示读文要求(PPT):自由读三遍这首古诗!第一遍:读准字音(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
第二遍:读流利,读得字正腔圆。
第三遍: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1.2自由读诗。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教案

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目标:1.学习《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积累写景的古诗。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背诗导课题1.看图背诗,激发兴趣。
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看图猜诗。
PPT上会出现几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象回忆,看看它们分别是哪些古诗里所描写的景色。
课件分别出示古诗《咏柳》《村居》《绝句》的插图。
指名学生看图背诗。
2.找共同点,引出诗题。
(出示《暮江吟》的插图)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中描写的景色。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课题,齐读。
)3.生探古诗题意。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诗。
诗歌作于公元822年。
这一年,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一路上,他为自己离开了腐败的朝廷,离开了京城感到十分的轻松愉快。
游山玩水,走到一处,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便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
那这首诗描写的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呢?我们来看看能不能从诗题中找到答案。
看诗题,指名回答。
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江边,看到美丽的景色就陶醉其中、诗兴大发,就脱口吟诵出这首古诗。
4.诗人在江边吟什么呢?(课件出示背景图片和全诗)——师配乐范读。
5.课件出示诗人介绍。
二、初读感诗意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正音、评价。
3.词义理解:翻开书,看看从书上的注释中你理解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你不理解?(学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指导)残阳:快落山的太阳,夕阳。
瑟瑟:本是绿宝石的名称,诗中指碧绿的颜色。
用来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指导看图)而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是什么颜色?(红色)所以江水一半是——(生)绿色,一半是——(生)红色。
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 暮江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暮江吟》教案设计理念: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围绕“连续观察"的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
其中《古诗三首》包括《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
《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单元学习内容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课标指出要“重视古代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顺承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
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大单元达成的大概念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
鉴于此设计《暮江吟》古诗教学任务:一、激发课前自读古诗经验,查找资料、对照注释粗浅理解大意并熟读成诵;二、扣准关键字词品读画面,融入诗文情境体会诗人心情;三、感受诗人生动的表达,迁移情境学习连续观察,描写身边的美景。
教学目标:1. 会认“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学会运用抓住景物描写来读诗,能理解诗句,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3. 体会诗中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抓住景物描写来读诗,能理解诗句,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猜字导入1.出示篆体字“日、草、暮"图片。
2.引出诗题。
【设计意图:探究字源、遵循字理识字,激发识字趣味,自然导入课题。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说课稿

《暮江吟》说课设计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暮江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等6个方面入手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暮江吟》语文S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古诗,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单元的目标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会“吟”、“瑟”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1、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四、说教法与学法本课设计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过程为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过程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解诗题、读诗、品诗、悟诗四个小环节,让学生在读中想,在想中绘,在绘中悟,层层递进地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步步深入地去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知诗人,解诗题,导入新课。
1、古代有一位诗人,他写的诗通俗易懂,每次写完诗后,他总要读给隔壁的老是奶听,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改,直到老奶奶听懂为止,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诗人是谁。
(白居易)当学生说出白居易后,我紧接着追问,请问你们对白居易都有了解吗?当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介绍诗人。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对江边景色的欣赏和感悟。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残阳如血映江天”、“一道残阳铺水中”等,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领会诗文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暮江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情感体验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感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3.讲解法:对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诗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乐等。
2.诗文卡片:准备与诗文相关的卡片,用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江边的景色,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你们在这样的景色中会有什么感受?然后引出诗人也曾在这样的景色中产生了深深的感悟,进而导入诗文《暮江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 暮江吟(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 古诗三首暮江吟(教案)教学内容《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此诗描绘了日落时分江边的美景,通过对江水、天空、远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优秀范例。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暮江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理解:学生需要借助生活经验和想象,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诗歌语言的品味:学生需要通过朗读和思考,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的背景图片和音乐。
2. 课文教材:用于学生阅读和思考。
3. 诗歌朗诵音频:用于学生模仿和学习。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江边日落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引出《暮江吟》。
2. 朗读: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读音和停顿,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讲解等方式,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品味: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感受诗人的情感。
5. 互动: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体验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美学价值。
板书设计1. 诗歌《暮江吟》2. 诗歌作者:白居易3. 诗歌内容:江水、天空、远山、新月等自然景物4. 诗歌情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暮江吟》。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3. 写一篇关于自然美景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暮江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朗读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优质公开课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优质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下的江面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材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能够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暮江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培养学生感受古诗意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暮江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动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文内容、图片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与诗文相关的景物图片、视频等。
3.课堂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夕阳下的江面景色,引导学生欣赏。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暮江吟》,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
followed by a second reading where students can articulate the rhyme and rhythm on theirown.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如“夕阳”、“江水”、“青草”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最新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三首》一课由《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三首写景诗组成。
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哲理。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用浅白的语言,描绘出他观察到的美妙景色。
诗的前两句写日暮时分,夕阳与江水相映成趣,“一道”与“铺”写出夕阳余晖是洒满江面的,而“瑟瑟”和“红”的颜色对比,能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后两句以“九月初三夜”作为过渡,将时间从傍晚引至入夜后,“可怜”是诗人脱口而出的真心赞叹,“露似真珠”“月似弓”两处比喻的使用,更加生动地描绘出了景色的美妙,充分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描写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题西林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遍游庐山之后的题咏,既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亲切自然的哲理诗。
诗的前两句写游山所见,说明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庐山呈现出的景象也各不相同,“岭”“峰”具体描绘出山的形态,“各不同”则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后两句为游山所感,“真面目”是指庐山的全貌,“不识”是因为“身在此山中”,看到的只是山的局部而非整体。
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全诗道出了一个朴素而又重要的哲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雪梅》是南宋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梅和雪。
诗的前两句展现了一幅“梅雪争春图,通过“争”“未肯降”这种拟人化的表达,使梅和雪的形象生动起来。
梅雪争春,让诗人们费尽心思,一个“费”字准确地说明了二者的难分高下。
后两句转而描述梅与雪的不同,“逊”和“输”写出了梅、雪各自的不足,也从侧面表现出对方的优点,雪胜在“三分白”,梅胜在“一段香”。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江面上美丽的景色。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材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并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古诗意境和表达。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次的意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生动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学会通过古诗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提高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次的意义,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的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准备与《暮江吟》相关的图片,如夕阳、江面等,用于展示诗句的意境。
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播放相关的音乐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夕阳、江面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同时,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暮江吟》,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下的江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较高的艺术造诣。
本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易于学生理解和背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诗歌的语言、格式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诗人情感、描绘画面等方面,仍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教师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朗读、背诵《暮江吟》,了解诗人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和理解。
2.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交流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运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诗人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暮江吟》,理解诗歌基本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4.教师引导: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对诗歌进行深入解读,点拨诗歌的精妙之处。
5.朗读背诵:学生齐读、个人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6.拓展延伸:欣赏其他描写江景的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教案)

暮江吟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二、: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老师念第一句“篱篱原上草”,大家一起背好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就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他写这首诗时只有15岁,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今天我们学习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题目是《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二、揭题①《暮江吟》中的“暮”你是怎样理解的?在这儿起了什么作用?②“江”在题目中交代了什么?③“吟”是什么意思?④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吟唱的对象是什么呢?⑤从诗的题目上你读懂了什么?三、新授1、自由读,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思考:这是一首什么诗?写什么时候的景?在诗中画出表表示时间的词语,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2、范读3、思考、讨论:诗人描写了傍晚的哪些景物?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4、齐声朗读前两句诗。
5、重点理解词语。
“残阳”是什么意思?“铺”是什么意思?这个“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铺”换成“照”、“射”可不可以?(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6、出示灯片提问: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7、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学习后两句诗。
①指名朗读后两句诗。
思考:作者描写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理解②“可怜”是什么意思?九月初三:是指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这句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
③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为什么这样打比方?(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④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⑤想象全诗意境,大家闭起眼睛想一想。
(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仿佛我们来到了江中的小岛上,看到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弓一样的月儿,月儿倒映在水中,草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像珍珠一样可爱,你们看到了吗?)⑥诗人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⑦齐声朗读(请同学们有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诗人对傍晚时分江面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2019年最新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古诗三首 《暮江吟》优秀教学公开课课件

( )( )
表现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 秋的喜悦之情
• 1、在这两句诗中,那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 与现在不同,在理解的过程中是我们要认 识到的?
• 2、哪一个词尽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诗人 为何这样说?
3、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 么比作什么?
《暮江吟》是一首 吟咏从傍晚到夜幕 降临后江上的景色, 表现了诗人热爱大 自然、热爱秋的喜 悦之情。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词、句解析
一半 道江 残瑟 阳瑟 铺半 水江 中红
残阳:夕阳,快落山的太阳。 铺:铺展。
瑟瑟:碧绿色。 译文:太阳快要落山了,阳 光斜照在江面上,使江水一 半呈现碧绿色,一半是红色。
写出了傍晚时分江水的美 丽景色
• 思考:(1)“一道”是个数量词,我们常 常说一道彩虹,一道光束,为什么白居易 在诗中说“一道残阳”呢?
• (2)小组讨论:把“铺”改为“照’好不好, 为什么?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 么 什么?
词、句解析
可露 怜似 九珍 月珠 初月 三似 夜弓
可怜:可爱。似:好像,如同
译文:九月初三的夜晚,多 么叫人喜爱啊,那露珠如珍 珠一样明亮,月亮像弓一样 挂在天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暮 江 吟
教学目标
•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 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写的“吟、 瑟”两个生字
白居易:(77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46)中唐 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代表诗作有《草》《长恨 歌》、《卖炭翁》、《琵琶 行》等。
2019年最新部编版(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古诗三首 《暮江吟》公开课PPT精品教学课件

1、《暮江吟 》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夕阳、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2、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残阳、江水、弯月、露珠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 (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看注释,翻译诗句
①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 边所作的诗。吟,古代一种诗 体。
②残阳:落山的太阳光。 ③瑟瑟:原义为碧色珍宝, 此指碧绿色 。 ④怜:可爱。 ⑤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 三 ⑥真珠:即珍珠。诗中的 真是真假的真,而并非珍珠的 珍。 ⑦月似弓:上弦月,其弯 如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暮 江 吟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字 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中进士后任左拾遗,后被贬为江州司马,晚 年任杭州、苏州刺史和太子少傅等职。他目 击当时日益腐朽的政治,比较接近劳动人民, 了解他们的痛苦生活。他的诗歌反映现实生 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人 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文字通俗易懂,流传 较广。著有《白氏长庆集》等。
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 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 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 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诗 人再抬头一看,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 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
这两句描写了九月初三的新月初升的景象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就像一幅油画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 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 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 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 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 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 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之《暮江吟》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色图;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月色图。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古诗,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学习。
教学建议教学这一课时,要结合课件感悟夕阳西沉、弯月初升的优美画面。
教学目标1.学生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理解古诗的内容,讨论解决学中有价值的问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展开想象,把诗句所描绘的景色转化成画面。
3.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学课外古诗,积累古诗,感受古典文化弘扬古典文化。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古诗的内容,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展开想象,把诗句所描绘的景色转化成画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白居易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在课内和课外背诵了许多古诗,其中一定有写景的诗,能背几首吗?大家喜欢用怎样的方法学习古诗?这节课我们就以同学们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一首写景的古诗——《暮江吟》。
2.解题。
读题后说说题目中自己理解的字和不理解的字(重点理解“吟”),再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傍晚在江边吟诗,这是谁呀?(白居易)谁来介绍介绍。
他的诗容易读懂,因为他写诗的时候,总是要把写好的诗读给老百姓听。
【设计意图:简介作者并揭题,引入课题】二、初读感悟。
1.要了解这首诗,还要回到公元822年。
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白居易看到江边红日落下的美景,陶醉其中,不禁吟诗一首,这就是《暮江吟》。
每一首写景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教师配乐朗诵,生想象画面)2.听了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3.(生汇报)多美啊!接下来,同学们也去美美地读一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暮江吟》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3、从关键词语“一道、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复现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温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诗,下面我来考考大家,我念一句,你们背整首古诗。
“离离原上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吟”是前鼻音)二、解题,知作者:(接上)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
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
(傍晚)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
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
吟:吟诗)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既然大家都曾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你能说说他的“字”和“号”吗?(PPT示简介)三、熟读古诗,整体感知:1、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色吸引了白居易在此吟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齐读。
大部分同学都读得很好,但还有部分同学读得不通顺,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
2、学生自由大声练读。
(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等,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但是要读准诗中的生字,读通顺诗句。
)(个别汇报读,师生评: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韵味,你真是个小诗人……)3、教师范读。
师:你们注意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4、学生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齐读。
四、明确背景,体会情感:(同学们读得真好,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
俗话说:诗言志。
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PPT示背景(指名读):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
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
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一起赏景抒情——齐读五、品读探究,深入理解:1、画景物:听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我们仿佛穿越到了唐代,与诗人一起欣赏江边美景。
下面我们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这江边的美景图一一描绘出来。
诗人在不同的时间里, 各写了哪些景物? 找出来, 用笔画出来。
(画景物——汇报)( 板书:残阳、江、露、月)2、品诗句:这些常见的景物,为什么能让诗人流连忘返呢?让我们跟随诗人的笔墨,一起走近江边。
齐读一二句。
PPT你觉得诗人笔下的太阳是怎样的?(火红的、摇摇欲坠的、疲惫的、金光闪闪的)同学们口中的夕阳真美啊,你们真是白居易的知己啊!在这两句中有一个动词,你能找出来吗?“铺”。
平日我们描写阳光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好不好?换词读一读。
换好不好?“铺”字多用在何处?(引导“铺”字组词:铺床、铺路)“铺”——(简图)(夜晚妈妈帮你铺床,盖被子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得出:温暖,柔和,舒服,亲切)(学术说法: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块红绸子从天边慢慢地铺了过来, 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大家跟着来,用他的方法读读。
齐读在夕阳的映照下,江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里的瑟瑟是什么意思?“瑟瑟”指碧绿色的玉石, 诗中形容江水没有被夕阳照到时所呈现的青绿色。
)(删除,课堂不讲)这里写到“半江瑟瑟半江红”,在你的想象中, 江水红得像什么? 绿得像什么?(生:红得像一块红绸子。
似乎有人把红墨汁倒进了江中。
江水另一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让生尽情说,答不到也没关系)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呀! 一个“瑟瑟”, 一个“红”字写出了夕阳斜照在江上, 那种鲜明的色彩美, 这样一红一绿强烈的色彩对比, 使画面变那么鲜艳、明快。
你能否将这种奇特的美感读出来?夕照下的江水半绿半红,这是多么美丽的奇观啊,那么,江面为什么会呈现出半绿半红的景象呢?(引导、简图)(教师边演示课件边小结——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很善于使用色彩的对比,他多像一个大画家, 用他手中的彩笔, 描绘出我们祖国自然风光的色彩美。
以上两句, 不由得使老师想起了白居易的另一首著名的词《忆江南》。
这首词中也运用了色彩对比的写法,同学们想想是那两句呢?(生答)“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与“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在写法上多么相似呀! 一个写了秋天、夕阳下的江水;一个写了春天、朝阳下的江水。
都描绘了奇特的美景,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带着刚才的理解,想象着画面,再将这种神奇的美读出来。
三四句:多美的江边夕照图啊,面对如此美景,诗人留恋忘返,不觉天色已晚,此刻他又有什么新发现呢?齐读三、四句。
PPT有一个词尽显了白居易当时的心情?——可怜。
为何说“可怜”?是不是很可怜的意思呢?(拆开组词:可以怜惜。
)“可怜”:可爱“真珠”:珍珠什么可爱?哪些景物让你觉得很可爱?怎样的露珠、月亮让你觉得很可爱?你能将这种可爱读出来吗?(个读、齐读)老师觉得作者写得还不够可爱,在你们的想象中, 那些亮晶晶的露水、皎洁新月还像什么?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露似()月似()PPT()似()()似()(露:宝珠、玛瑙、水晶月:像金钩。
像小船。
像眉毛。
像镰刀。
)从颜色、形状方面进行点拨。
江似明镜月似船。
同学说得多传神呀, 多贴切呀!你们将天上的月与地上的露珠完全融合到了一起,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月夜图。
面对这样美的景色, 诗人情不自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齐读)六、感情朗读:在白居易的眼里, 远处的残阳美, 近处的江水美,脚下的露水美, 天上的新月美, 这无不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前面讲到诗人是离开朝廷到外地任职,离开了朝廷因为着不能追求功名利禄了,但他却没有丝毫失落感,转而流连于幽美壮丽的自然风光中,这是多么乐观、豁达的个性啊。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带着诗人这种轻松、闲适的心情,再次漫步江边。
(配乐齐背诵)七、读写结合,加深理解:多么美丽的江景图啊!这种美景不描绘下来实在可惜了,让我们拿起笔,发挥想象,将这幅幽美的江景图描绘出来吧。
题:发挥想象,将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小短文。
PPT八、拓展延伸:学完这首诗,你觉得诗中哪种景色最美丽?你还能背背写这种景的古诗来吗?(学法)《雪梅二首(其一)》赏析【原作】雪梅二首(其一)—— [宋 ]卢梅坡雪梅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卢梅坡: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雪梅争春未肯降:意思是说,雪花飞扬,梅花竞放,好像它们都是为了争得春色而谁也不肯认输。
降(xiáng):认输,服输。
骚人:诗人。
阁:同“搁”,放置。
费评章:费心思评判。
评章,评论,评判,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须:虽,虽然。
逊:差,不如。
输:此处有“少”的意思。
一段香:一片香。
【古诗今译】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难坏了诗人, 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 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片幽香。
【赏析】卢梅坡,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
关于他的历史记载很少,仅存的几首诗中,《雪梅》二首最为有名。
本篇是一首咏物说理的七言绝句。
咏物贴切自然,合乎情理, 说理精辟深刻,很有启示性。
当属精品,值得一赏。
尤其评梅之语, 入木三分,非梅之知音不可然也。
古往今来,诗人往往大多都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这是雪和梅透露着春的信息, 梅因雪更显出高尚品格的缘故吧。
南朝苏子卿在《梅花落》中说“只言花是雪, 不悟有香来”。
王安石在《梅花》中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晁补之在《盐角儿》中说“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
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
当代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说“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虽然角度不同,但不外乎以雪、梅为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
但在卢梅坡的笔下, 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 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 装点了春光, 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诗人从视觉——雪比梅白和嗅觉——梅比雪香入手, 一色一香, 一长一短, 观察入微, 评判独到。
这种写法, 实在是新颖别致, 出人意料, 巧妙地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揭示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真正原因。
在作品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是意在言外的,诗人借雪和梅的争春, 告诫人们世上万物都各有千秋, 无论何人都各有所长。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万不可以己之长而轻人之短。
这首诗文字生动精炼,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