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

合集下载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背诵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背诵资料

1.统计:对某一现象有关数量资料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的工作过程。

2.分类:应用统计学,数理统计学3.内容:描述统计学;推断统计学;实验设计4.特性:①概率性②二元性③归纳性5.原则:统计常态法则;小数永存法则;大量惰性原则四、学科性质6.意义: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管理的工具、阅读科学文献7.总体:性质相同的一类事物的全体;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一基本单位或单元.8.数据:经常性资料(日常工作记录, 统计报表);一时性资料(调查研究、测量研究、实验研究)(准确性、完整性)(顺序分布、等级分布、次数分布)(结构要简单明了;层次清楚,具有逻辑性) (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 10.优良集中量的条件:①反应灵敏②严密确定③意义简明,易于理解④容易计算⑤合代数运算⑥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1.教育测量: 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2.特点:①间接性和推断性;②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③测量具有多样性;④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

3.量表(指确定了测量单位和参照点并具有取值系统的测量工具):①称名量表②等级量表③等距量表④比率量表4.教育评价:指按照一定的测量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的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5.测量与评价:①联系: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也是一种方法手段。

教育评价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并朝着价值判断与释放教育功能的方向拓展。

②区别:A关注点:测量:数量的多少,评价:价值的高低;B特点:测量:客观的过程,评价:主观估计与客观测量的统一;C复杂程度:测量:教育效果或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定量、单一,评价:定性与定量、复杂、综合。

7.类型:①学业成就测验;心理测验;气质类型测验、心理健康状况测验②标准化;非标准化③按测量在教学中运用的时机分类:安置性测量;形成性测量;诊断性测量;终结性测量④常模参照测量:在团体中相对地位;标准/目标参照测量:达到一定标准教育目标;潜力参照测量⑤最佳行为;典型行为⑥智力测量;能力倾向测量;成就测量;人格测量8.功能: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教育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依据;巩固学习成果的必要措施;检查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1.信度: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同一种特质对象,多次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2018 OK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2018 OK

关于国家重大事项的学问,要对国家重大事项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做总体的把握与分析,以形成一个全局性的认识。

时至今日,统计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学科,它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等多种手段,推断认识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的未来。

一组数据的特征值,简化数据,描述数据的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

比如,计算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数、众数,以描述数据的集中情况;又如,计算一组数据的标准差、方差、全距、差异系数,从而描述数据的离散情况。

(3)相关分析。

对一事物两种或两种以上属性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描述,探讨变量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品种农作物在产量上的差异;医生要测量病人的血压、心率、肺活量等生理指标,以诊断病人的病情。

每种事物都有多种多样的成分和特征,只有明确了欲测量的具体成分和特征,才能策刚与实施测量。

其次,要实施测量,特别是想有一个准确确效的测量,还必须明确测量所依循的法则。

复杂一些的物理测量中,如果想要获得一致的观察结果,那就必须制定明确而详细的法则。

以视力测量为例,视力亦称视敏度,对视力的经典解释是人眼鉴别两点是否分开的能力,而临床上视力更多地被理解为视力表视刀。

最后,测量者需要做的是依据法则对被测事物的属性赋以数值,用数来表示事物的特征。

的长度、布料的幅度都可以用同样的单位“米”,但测量质量的单位则不同,可以是毫克、克、千克、理解应该是相同的,不能有不同的解释,例如,每个人对l千克的理解是一致的。

二是要有相等的量,也就是说第一个单位与第二个单位之间的距离等同于第五个单位与第六个单位之间的距离。

例如,10米与20米之间相差的10米,与50米与60米之间相差的10米,在量上是相等的。

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而广义上w教育测量泛指对教育领域内各种事物或现象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它可以是学生学业成就的测量,也可以是学生心理特质的测量,还可以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测量。

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理测量相比,教育测量既有一般测量的共同特点,又有其独特的特点。

2023年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2023年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笔记自考资料

科目:教育记录与测量名词解释题目录0.1.记录0.2.教育记录0.3.测量0.4.教育测量0.5.测验(原则化测验) 0.6.量表0.7.原则化考试1.1.数据1.2.称名变量数据1.3.人工编码数据1.4.次数分布1.5.次数直方图1.6.次数多边形1.7.散点图1.8.线形图1.9.条形图1.1 0.圆形图2.1.集中量数2.2.算术平均数2.3.加权和2.4.加权平均数2.5.中位数2.6.众数2.7.差异量数2.8.离中趋势2.9.平均差2.10.方差2.11.差异系数2.12.地位量数2.13.百分等级3.1.有关3.2.有关系数3.3.积差有关3.4.等级有关3.5.点双列有关4.1.分数4.2.原始分数4.3.导出分数4.4.相对评分分数4.5.绝对评分分数4.6.常模4.7.常模组4.8.发展常模4.9.组内常模4.10.比例智商4.11.原则分数4.12.原则分数常模4.13.线性变换后旳原则分数4.14.离差智商5.1.测验项目难度5.2.项目难度指数5.3.项目辨别度5.4.测验信度5.5.观测分数5.6.真分数5.7.稳定性系数5.8.等值性系数5.9.测量原则误5.10.测验效度5.11.内容效度5.12.表面效度5.13.效标关联效度5.14.效标关联效度验证5.15.效标污染5.16.构造效度6.1.学业成就测验6.2.安顿性测验6.3.形成性测验6.4.诊断性测验6.5.终止性测验6.6.常模参照测验6.7.原则参照测验6.8.原则化成就测验6.9.命题双向细目表6.1O.心理测验6.11.智力测验6.12.能力倾向测验6.13.职业能力倾向测验6.14.学习能力倾向测验6.15.发明力6.16.自陈量表法6.17.投射测验法6.18.情景测验法6.19.评估量表法6.20.人格7.1.随机现象7.2.随机试验7.3.随机变量7.4.频率7.5.概率7.6.必然事件7.7.不也许事件7.8.小概率事件7.9.概率分布7.lO.总体7.11.样本7.12.参数7.13.记录量7.14.抽样分布8.1.小概率事件原理8.2.明显性水平8.3.虚无假设8.4.备择假设8.5.检查记录量8.6.临界值8.7.危机域8.8.I型错误8.9.Ⅱ型错误8.lO.单侧检查8.11.双侧检查8.12.检查敏捷度8.13.方差齐性检查名词解释题答案0.1.记录:对事物某方面旳特性旳量旳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记录。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与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运行、科学管理、革新开展效劳的。

统计学内容:描述统计是通过列表归类、描绘图象、计算刻画数据分布特征与变量相依关系的统计量数,如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对待和使用数据。

推断统计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

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即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

测量:按一定规那么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

教育测量:给所考查研究的教育对象,按一定规那么在某种性质量尺上的指定值。

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其上的数字量化水平最高,全面具有可比可加可除性。

标准化测验〔测验〕: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体系都以科学地实现标准化。

即代表性行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验。

标准化考试:教育条件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的标准化测量。

量表:标准化测验中的测量工具〔考试卷或心理测试工程的集合〕与解释分数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合在一起称为量表。

教育测量的特点是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

理解教育测量抓住:测量的结果就是给所测对象在一定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

要到达目的就要按照一定规那么来进行一系列工作。

工作如何进行和能在什么性质量尺上指定值,归根到底取决于所测对象本身的性质。

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现的事实资料。

数据种类:来源分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人工编码数据。

反响的变量的性质分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数据。

数据特点:离散性、变异性、规律性。

计数数据: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得的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那么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形成的数据。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最新-《教育统计与测量》--整理版

最新-《教育统计与测量》--整理版

《教育统计与测量》知识点重点归纳一、 名词解释1.教育统计 教育统计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科学。

2.变 量 变量是指可以定量并能取不同数值的事物的特征。

3.算术平均数 所有观察值的总和除以总频数后所得之商。

4.频 率 频率就是随机事件A 在n 次试验中出现了m (m ≤n )次,则m 与n 的比值就是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W(A)=5.测验设计测验设计是指测验编制者对测验形式、时限、题量、题目编排、测验指导手册等进行的设计工作。

6.测验效度就是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7.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研究如何将收集到的统计数据,用统计图表或者概括性统计量数反映其数量表现和数理关系的统计方法。

8.名称变量 名称变量又称类别变量,是指其数值只用于区分事物的不同类别,不表示事物大小关系的一种变量。

顺序变量又称等级变量,是指其数值用于排列不同事物的等级顺序的变量。

9.离散变量又称间断变量,是指在一定区间内不能连续不断地取值的变量。

10.总体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确定的同一类事物的全体。

11.教育测量学 教育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教育效果或过程加以确定。

教育测量学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统计学作为基础,运用各种测试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教育现状、教育效果、学业成就及其能力、品格、学术能力倾向等方面进行科学测定的一门分支学科。

12.自由应答式试题 是指被试可以自由地应答,只要在题目限制的范围内,可在深度、广度,组织方式等方面享有很大自由地答题方式。

13.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是指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

14.连续型变量 是指在其所取的任何两值之间可以作无限地分割,即能连续不断地获取数值的变量。

15.度量数据 度量数据是指用一定的工具或按一定的标准测量得到的数据。

16.正相关 两个变量变化方向一致的相关。

17.同质性χ2检验 在双向表的χ2检验中,如果是判断对错几次重复实验的结果是否相同,叫做同质性χ2检验。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教育统计与测量基础知识

教育统计与测量基础知识

频数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做对题数 11
五、差异量
1. 全距(R)
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表示,又称极差。
2. 标准差(σ或S)
标准差概念:标准差是指离差平方和后平均的方根。

(X X )
N
2

X
N
2
X ( ) N
甲 项目 语文 数学 英语 合计
个人 成绩

标准差
乙 Z 1.8 0.7 0.6
个人 成绩 所在班级 平均成绩

标准差
所在班级 平均成绩
Z 1.2 0.8 0.9
73 79 75 227
48.3 66.9 67.2
13.9 18.5 14
62 85 80 227
48.3 66.9 67.2
13.9 18.5 14
(3)标准分应用
• 比较各个学生成绩在班级中地位; • 比较某个学生两科或多科测验中所得分 的优劣,精确地计算学生的总成绩。 • 确定等级评定的人数。
七、相关系数
• 相关: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存 在相互依存关系。如数学课成绩与数学 竞赛成绩、数学与物理成绩等。
– 正相关 – 负相关 – 零相关
统计表基本格式
表的标题
横标目的总标目 (亦可空白) 横标目 注脚:说明资料来源等 XXX
(
顶线)
纵标目 (一般设谓语) 数字 (底线)
表1 初三(1)班男女生数学成绩分布统计表
性别 男 女

优 9 4 良 13 8 7 9

中 差 4 2
合计 33 23
合计

《教育统计与测量》笔记(一).

《教育统计与测量》笔记(一).

绪论一、教育统计1.统计:到达对总体的量的认识。

教育统计:从总体上把握与认识教育领域各种现象的量的取值,为教育工作、管理和开展效劳。

是数理统计和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的产物。

2.教育统计的主要内容:描述统计——概括和表达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

判断统计——利用样本数据资料,根据数理统计理论,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即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

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

二、教育测量1.就是对考察研究的教育对象,按一定规那末在某种性质的是量尺上指定值。

2.测量量尺:以下四种量尺的量化水平由低到高。

名义量尺上的数惟独类别标志。

顺利量尺上的数有优劣、大小、先后之别,如学业成绩。

等距量尺上的数单位相等,零点任意指定,如温度计指数比率量尺 等单位且有零点,如测身高、体重。

3.教育测量由三个根本要素:①工具:学业成绩——考试卷心理测量——心理测验〔口头的、文字的、器具〕②程序:施测和评分的步骤与操作,与所测对象的性质与测量工具的适应,严格控制误差。

③参照系——用来解释结果的意义,转化成某种量尺上的值。

4.教育测量的特点①间接性。

教育测量所测的主要对象,是爱教育者的心理特性,如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人格特点等,潜存于主体内部,不能直接观察,只能设置一定情境,施以特定刺激,引起行为样本,然后才干按一定规那末在某种性质上指定值,间接推论其内部心理特质的实有状态和水平。

测验,特指标准化测验的测量,所谓标准化是指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系标准化。

标准化考试,对学业成绩进行的标准化测验量表:标准化测验中的测量工具与解释分数的常模,合称为量表。

心理量表就是指心理测量工具与常模的结合。

②要抽样进行。

5.教育测量的主要内容:一是测量工具编制、施测与评分程序确立,常模与标准建立的普通理论和方法,包括工程分析、测验质量检验的具体理论与技术。

二是各种类型的教育与心理测验的具体编制和使用,包括学业成绩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纲要

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教育统计与测量》对教育管理专业的考生来说是一门必修的专业理论基础课,它为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和教师对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估以及教育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

学习这门课程有以下几点要求:1、需要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2、需要完成一定量的习题。

二、各章学习要求绪论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统计、教育统计、测量、教育测量的概念,教育统计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教育测量学的相关基础概念、特点与主要内容。

1.本章重点(1)什么是统计和教育统计(2)什么是测量和教育测量(3)教育统计学的组成部分(4)不同性质的四种量尺(5)教育测量的三要素(6)教育测量与物理测量相比,其突出特点是什么(7)教育测量学的组成部分2.本章难点不同性质的四种量尺3.一般掌握或了解的内容(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意义。

(2)怎样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

4.思考题1、2、3、4第一章数据分布的初步整理在这一章里,要求考生掌握数据的概念、种类、特点,并能用制表、绘图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组、归纳、概括,使之系统化。

1.本章重点(1)第一节数据的类与特点数据的概念;数据的两种分类;数据的三大特点。

(2)第二节次数分布表次数分布的概念;简单次数分布表的编制;组限的四种表述方法;阅读并能编制如表1-4的表格。

(3)第三节次数分布图次数直方图的概念及制作步骤;次数多边图的概念及制作步骤;(4)第四节常用统计分析图一元与二元连续变量分别适合的图形类型;散点图的概念及适用范围;线形图的概念及适用范围;条形图的概念及适用范围;简单条形图和复合条形图的编制要点;圆形图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2.一般掌握或了解的内容(1)相对次数分布表与累积次数分布表(2)相对次数直方图与多边图(3)累积次数分布图(4)累积相对次数曲线图与累积百分数曲线图3.思考题1、2、3、8、9、10、11第二章次数分布的特征量数要求掌握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特征量: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方法、三个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

三、年龄常模 (一)发展常模的涵义 (二)比纳智力测验 1、比纳智力测验的规则 2、比例智商的计算公式 3、比例智商的局限
四、年级常模 (一)年级常模的建立 (二)年级常模的局限
第二节 百分等级常模与应用
一、组内常模
(一)组内常模的涵义 (二)组内常模的种类
二、百分等级常模
一、测验项目的难度 (一)难度的定义 (二)难度的计算 1、(1,0)评分测验项目难度的计算 2、(K,0)评分测验项目难度的计算 3、整个测验难度的计算 (三)测验难度在正态分布表上的表示
(四)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和恰当难度分布
1、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 恰当难度:接近0.5 恰当难度分布:
教育统计与测量
绪论
一、什么是教育统计 (一)教育统计的含义 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
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 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二)教育统计的内容
描述统计: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 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
推断统计: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 料,依据数理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来对 总体的数量关系作出推论判断。
一、适用范围 两个变量都是连续性数据,而且是成
对变量。 二、公式 三、计算方法
练习
求初一学生数学和物理成绩的积差相关 系数。物理成绩为:4、3、5、6、7。
数学成绩为:3、2、5、4、6。
第三节 等级相关
一、适用范围 二、计算公式 三、计算方法 (一)原始数据是顺序变量时 (二)原始数据含有连续变量时
间接性
抽样
(四)教育测量学的内容
第一章 数据分布的初步整理
第一节 数据的种类与特点 一、数据的概念
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 二、数据的种类 1、从数据的来源划分:可分为计数数据;测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7

教育统计与测量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7

科目: 教育统计与测量名词解释题答案0.1.统计: 对事物某方面的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和认识就叫统计。

0.2. 教育统计: 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

0.3. 测量: 就是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4. 教育测量: 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 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0.5. 测验(标准化测验):在测量中, 如果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系(或标准)都已科学地实现标准化, 像这样对代表性样本的宏观而标准化的测量, 就是标准化测验, 简称测验。

0.6.量表: 在标准化测验中,测量工具(考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和分数解释的常模(或标准), 都有物化的形态(如常模表),它们合在一起被称为量表。

0.7. 标准化考试:在标准化测验时, 如果所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 这样的标准化测验又称为标准化考试。

1.1. 数据:用数量或数字表示的资料事实。

1.2.称名变量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的数据。

简答题答案0.1. 教育统计学包括哪两部分内容, 它们的含义分别是什么?(1)教育统计学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部分内容。

(2)含义分别是: ①描述统计就是把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和表述, 使数据隐含的信息明确地揭示出来。

②推断统计就是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所提供的理论方法, 对总体作出推论判断。

0.2. 测量三要素分别是什么?(1)测量工具;(2)施测与评分程序;(3)结果解释参照系和参照物。

0.3. 教育测量的特点是什么?怎样理解它的间接性特点?(1)教育测量的特点是: ①间接性;②要抽样进行。

(2)所谓间接性特点,指的是测量的对象为受教育者的心理特质, 不能直接测量, 只有通过设置一定的情景, 施以特定刺激, 引发出代表性的行为样本, 再对之按一定规则, 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与统计复习提纲

教育测量与统计复习提纲

教育测量与统计复习提纲教育测量与统计复习提纲一、填空(14空,14分)二、概念解释(4题,16分)三、问答题(4题,36分)四、计算题(2题,20分)五、创新应用题(1题,14分)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一、测量与评价基本问题(一)教育测量●测量三要素:测量的量具;测量的单位;测量的参照点。

●教育测量的概念: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教育测量的特点:(问题:教育测量与物理测量的区别是什么)1、间接性与推断性,物理测量大多是直接性的;2、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3、量表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

●量表的概念与种类:(概念是名词解释)1、概念:量表指的是确定了测量单位和参照点并具有取值系统的测量工具。

2、种类:(按测量水平分)①称名量表(用来对事物或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分类的)②顺序量表(也用于对事物或人的心理现象进行分类,但这种分类是以所测属性的数量大小为基础进行的)③等距量表(零点是相对的,即人为确定的相对零点。

例如温度计)④比率量表(除了具有量的大小和相等单位外,还具有绝对的零点)(二)教育评价●教育评价的概念1、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2、著名的测量与评价领域人及名言:①格兰德朗认为,评价是为了确定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收集、分析和解释信息的(课堂)系统过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定量描述(测量)和定性描述(非测量)两方面。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

②斯塔费尔比姆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三)相关概念●教育测量与评价关系:1、测量与评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2、教育测量可以为教育评价提供价值判断的基本数量事实,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3、教育评价往往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并朝着价值判断与释放教育功能的方向拓展;4、但在一定情况下,两者是一致的,许多教育测量本身就含有价值判断。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总结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总结复习资料

欢迎阅读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值。

教育测量定值3、心理量表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据。

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特点。

等的单位。

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 与总次数N 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 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凡反映次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就叫地位量数 12、相关:行为变量或现象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模式、不同程度的联系。

这种联系叫做相关。

直线性相关:两个变量的成对观测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描点构成的散点图会环绕在某一条直线附近分布13、原始分数:在测量工具上直接得到的测值(数字),叫原始分数。

相对评分分数:通过被试间相互比较而确定意义的分数叫相对评分分数。

绝对评分分数:通过拿被试测值跟应有标准作比较来确定其意义的分数叫绝对评分分数14、常模:测验常模简称常模即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本科知识点课件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本科知识点课件

绪论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五章测量第一章绪论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认识教育统计知识点1什么是教育统计知识点2教育统计的分类知识点3教育统计学的发展历史20、谢谢第二节走近教育测量知识点1测量的定义知识点2测量的基本要素单位知识点3教育测量的定义和特点特点:谢谢第三节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内容知识点1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内容共15谢谢第四节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意义知识点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学的意义谢谢第二章数据整理与统计图表本章重难点分析第一节数据整理知识点1统计整理概述知识点2统计分组的概念和意义知识点2统计分组需要遵循什么原则?穷尽互斥知识点3如何选择分组标志?1.2.---3.1.知识点3如何选择分组标志?性别人数男女30 20合计50知识点3如何选择分组标志?人数50 55 606 8 10合计24知识点3如何选择分组标志?10119合计30谢谢第二节次数分布表知识点1组距式分组中的几个概念--••--••--••知识点2等距分组••10119合计30知识点3频数分布f。

知识点3频数分布0<fƩf <1ƩfƩf=1知识点3频数分布人数(人) f比率Σf糊涂好奇自觉7443314.598.348.3468.73合计48100.0知识点3频数分布性别人数比率(%)男女30206040合计50100布。

知识点4变量数列的编制人数比率(%)1011121314151617241454453642 1.22.58.733.528.022.42.51.2合计161100.0知识点5单项式数列的编制知识点6单项式数列编制步骤1.2.3.4.知识点7组距式数列知识点7组距式数列比率0—2--3 4--5 6100 200 50 40合计390例题301100 910 1090 910 1110 1070 990940 1190 870 1050 950 9911060 1180 970 1030 1060 992850 1060 1010 1050 960 9931050 1070 1210 1280 1180例题5组,100,以840为%)840-940合计知识点8组距式数列的编制12知识点9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知识点9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人数比率%1000以下1000——1500 15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3000以上61423171287.5017.5028.7521.2515.0010.00合计80100.00向上累计人数下上68020437260向下累计人数82037607480知识点9累计频数与累计频率数比重(%)组中值%)向上向下向上向下800-90037135210.023.343.316.76.78509501050115012503102328303027207210.033.376.693.3100.0100.090.066.723.46.7合计30100.0-----。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

教育统计与测量自考复习资料 ()

1、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物2、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3、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4、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

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5、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

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7、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讲,如若总次数无限增大,则随着组距的缩小,这些折线所接近的极限便将成为极光滑而富有规则性的曲线,称为次数分布曲线8、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散点图适合于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来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适用于描述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也适用于描述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还可适用于比较不同的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联系9、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还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颁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必看知识点统计:对事物某方面特性的量的取值从总体上加以把握与认识。

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运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统计学内容:描述统计是通过列表归类、描绘图象、计算刻画数据分布特征与变量相依关系的统计量数,如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等,把数据的分布特征、隐含信息,概括明确地揭示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对待和使用数据。

推断统计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

如何利用实际获得的样本数据资料,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即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

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

教育测量:给所考查研究的教育对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的指定值。

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其上的数字量化水平最高,全面具有可比可加可除性。

标准化测验(测验):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体系都以科学地实现标准化。

即代表性行为样本的客观而标准化的测验。

标准化考试:教育条件下的心理特质是学业成就的标准化测量。

量表:标准化测验中的测量工具(考试卷或心理测试项目的集合)与解释分数的常模(或标准),都有物化的形态,合在一起称为量表。

教育测量的特点是间接性和要抽样进行。

理解教育测量抓住:测量的结果就是给所测对象在一定性质的量尺上的指定值。

要达到目的就要按照一定规则来进行一系列工作。

工作如何进行和能在什么性质量尺上指定值,归根到底取决于所测对象本身的性质。

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现的事实资料。

数据种类:来源分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人工编码数据。

反应的变量的性质分称名变量、顺序变量、等距变量、比率变量数据。

数据特点:离散性、变异性、规律性。

计数数据: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得的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形成的数据。

称名变量: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不说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有劣。

计算次数或个数,不能进行运算。

顺序变量: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

数据之间有次序和等级关系,不具有相等的单位,也不具有绝对的数量大小和零点,进行顺序递推运算。

等距变量:表明相对大小,相等的单位,零点相对,不能用乘除法反映数据之间的倍比关系。

比率变量:具有量的大小、相等的单位、绝对零点、进行运算,用乘除法处理数据,做比率描述。

不同性质的测量量尺:名义量尺(指定数字有类别标志意义,无性质优劣、分量多寡涵义,量化水平最低);顺序量尺(数字量化水平最高,有优劣大小先后之别,单位不等,有可比性无可加性);等距量尺(数量化水平更高,数字是单位相等但零点可任意指定的线形连续体系上的值,有可比可加性无可除性);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其上的数字量化水平最高,具有可比可加可除性)。

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编制次数分布表的步骤:求全距: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

定组数:确定把整批数据划分为多少个等距的区组,数据个数200个以内,组数取8-18组。

定组距:全距与组数的比值取整数就是组距,取奇数或5的倍数。

写出组限:每个组的起止点界限,如10-15(9、5 14、5)。

求组中组:组中值等于(组实上限加组实下限)除以2,选奇数。

归类划记:设计表格记录上述有关结果对数据归纳划记。

登记次数。

次数分布图—次数直方图:由若干宽度相等、高度不一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图形。

次数多边图:利用闭合的的折线构成多边形以反映次数变化情况的图示方法。

累计次数曲线图绘制步骤。

1、纵轴为累计次数的量尺,横轴代表测验的分数量尺。

2、对于“以下”分布来讲,各个坐标点的位置,其横坐标是各组的实上限,纵坐标是累计的次数。

3、用连续光滑的曲线把点的轨迹连起来,再与横轴上最低组的实下限所在点连起来,形成“S”形曲线。

线形图绘制:1、横轴代表自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

2、根据有关统计事项的具体数据,在由纵横两轴所决定的平面上画记圆点,用稍粗的线段把相邻的点依次连接。

3、在同一个图形中,可画若干条线(不超过3条)不同的线形图,便于比较分析。

用不同的折线,在图形的适当位置上标明图例。

次数多边图制作:1、画纵轴和横轴。

二者长度之比5:3,纵轴为次数的量尺,横轴代表测验的分数量尺,并在横轴上最低组与最高组外各增加一个次数为0的组。

2、在两轴所夹的直角坐标平面上,分别以每个组的组中值为横坐标,相应低次数为纵坐标,画出两个点。

3、用线段把相邻的点依次连接起来,连同横轴,构成一个闭合的多边形。

统计分析图——散点图: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的散布图形来表示两种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及联系模式。

适应描述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

线形图:以起伏的折线表示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及演变趋势的统计图。

适于描述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藐视一种事物随另一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模式,比较不同人物团体在同一心理或教育现象上的变化特征几相互联系。

条形图:用宽度相同的长条表示各个统计事项之间数量关系的图形。

用于描述离散性的统计事项。

圆形图:以单位圆内各扇形面积占整个圆形面积的百分比表示各统计事项在其总体中所占相应比例的图示方法。

用于描述具有百分比结构数据。

集中量数:观测数据不仅具有离散性的特点,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具有向某点集中的的趋势,反映次数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

作用—提供整个分布中多数数据的集结点位置,集中反应一批数据在整体上的数量大小,是一批数据的典型代表值。

种类—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算术平均数:一批数据总和除以数据总次数所的的商。

特点(反应灵敏、确定严密、简明易懂、概括直观、计算简便、代数运算、应用普遍)。

性质—数据组全部观测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为0。

每一观测值都加上一个相同常数c计算变换后数据的平均数等于原有数据的平均数加上这个常数。

每一观测值都乘上一个相同常数c所得新数据的平均数,其值等于原数据的平均数乘以这个常数。

对每个观测值做线性变换,即乘上相同的常数,再加上另一常数d,计算变换数据的平均数,其值等于原数据的平均数做相同线性变化后的结果。

中位数:Mdn位于数据分布正中间位置上的数。

特点—根据全部数据的个数确定位置,意义简明,对排成顺序的数据来讲,计算容易。

中数计算基于中间位置相邻的部分数据,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顺序变量的观测结果适合采用中数作为分布的集中量数。

不足—观测数据已分组归类或当原始数据分布中靠近中数附近有重复数据出现时,难以用观察法或简单的方法确定中数。

中数一般不适合于作代数运算。

由于中数不受其数据分布中两端数据的影响,中数缺乏灵敏性。

适用—数据分布中有个别异常值或极端值出现,用中数作代表值客观合理。

在次数分布的某端或两端的数据只有次数没有确切数量时,用中数作为次数分布的集中量数。

在态度测验价值观测验或民意测验问卷测验中,向被调查对象提出一些事项,要求被调查对象对这些事项排序,在这些资料的信息数据整理分析中,用中数指标概括各个事项的总体排序结果。

众数—一个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Mo。

中数、众数、平均数经验公式:Mo=3Mdn-2X。

差异量数: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量。

差异量数作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概括化特征量数,判断一组数据与其中心位置的平均差异程度;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数据的中心位置通常用平均数或中数两个集中量数来刻画,差异量数与集中量数是相互联系的。

差异量数大,说明数据偏离集中量数所在位置的程度也较大。

差异量数小,说明集中量数的代表性较好。

平均差、标准差、方差。

离中趋势:数据具有偏离中心位置的趋势,他反映一组数据本身的离散程度和变异性程度。

平均差: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差绝对值的平均值AD。

从平均的角度反映了各个数据偏离中心位置的整体差异程度,直观易理解,科学性较强。

实用性好,应用广泛。

方差:一组数据的离差平方数的算术平均数S2。

标准差:一组数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用S表示。

标准差运算性质。

1、全组数据每一个观测值都加上一个相同的常数C后,计算得到的标准差不变。

2、若每一个观测值都乘以一个相同的常数C后,所得到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这个常数的绝对值。

3、每个观测值都乘以同一个非零常数C,再加上另一个常数d,所得数据的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乘以这个常数C。

差异系数:把差异量数与集中量数两相比较后所形成的相对差异量数。

CV=S/X×100。

反映相对离散程度的系数,即相对差异量数,失去单位。

地位量数:反映次数分布中各数据所处地位的量。

百分等级(百分位):PR反映某个观测分数以下数据个数占总个数的比例的百分数,在0到100之间取值。

百分位数:位于特定百分中的相对地位的组内常模。

未归类数据确定各数百分比步骤:1、把观测数据从大到小依次排列。

2、按不同的数据逐个统计次数,并列表记录。

3、从低端开始向高端方向,计算各个观测点数据以下的累计次数(不包括本得分点次数)4、计算各观测数据的“以下累计相对次数”,即比例数,计算方法是把“以下累计次数”cf除以数据总个数n。

5、确定各观测点数据的百分等级PR,方法是把各数据的“以下累计次数”乘以100即可。

难度: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

难度指数:定量刻画一个测验项目的被试作答困难程度的量数。

信度:测验在测量它所测特质时得到的分数的一致性。

测验效度: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

内容效度:测验项目构成应测行为领域代表性样本的程度。

效标关联效度:测验预测个体在类似或某种特点情景下行为表现的有效度。

结构效度:测验测得心理学理论所定义的某一心理结构或特质的程度。

效标污染:效标测量质的评定受到了测验分数值的信息的影响。

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相同条件下其结果也一定相同的现象。

随机变量:记录各种随机实验结果的变量(学生测验分数)。

正态分布:是连续性随机变量中常见的一种概率分布形态。

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由平均数和标准差唯一决定的,且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

从形态上看,是一条单峰、对称呈种形的曲线。

其对称轴为过X=u的纵线。

曲线在X=u点取的最大值。

从X=u点开始,曲线向正负两个方向递减延伸,不断向X轴逼近,但永不与X轴相交,因此曲线在正负两个方向上都以X轴为渐进线。

一般的正态分布可以转化为标准正态分布。

T分布:单峰、对称呈种形的分布,对称轴过分布的平均数,曲线在正负两个方向上以横轴为渐进线,与正态相比T分布中间低而尖,两头高而平缓,特点是一族分布每一个T分布的形态受自由度的制约.对应一个自由度就有一个T分布,随自由度的增大,曲线的中间高而平缓,两头低而陡,曲线接近正态分布,自由度接近无穷大时,变成正态分布. X2分布的一般形态,与正态分布及T分布的异同点:X2分布通常是正态分布,X 值永远不会有负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