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PPT课件(39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PPT课件(39张)

政治 经济
袁世凯复辟帝制
帝国主义加
紧侵略中国 根本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 实行民主政治
思想文化
直接原因
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
尊孔复古逆流
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
二、 新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新青年》
文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钱玄同、鲁迅、刘半农等

前期思想 民主 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反 对 迷 信 (即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打倒“孔家店”-吴虞
提倡新道德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
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
反对旧道德 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
了半夜, …满本都写着‘吃 人’”
-鲁迅《狂人日记》
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提倡新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反对旧文学 推倒…贵族文学,建
——中国近代史专家 李时岳
局限: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局限:倡导者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
本节小结
新文化运动:
背景
内容
作用
经济方面:民资的
进一步发展
政治方面:袁世凯
复辟帝制,帝国主义 继续侵略中国
思想方面:启蒙思
想传入,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在 文化域 掀起尊孔复 古逆流
②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内容 情感 形式
“须言之有物。 不作无病之呻吟。 白话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917年, 正式举起 “文学革命” 大旗!
旧观念 旧形式 难理解 推到 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核心)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形式、手段)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思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五、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 3、特点: • ①李大钊等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起核心领导
作用;
• ②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 思想和民主制度。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 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封建专制
愚昧迷信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26张PPT)
李大钊在“黑暗的中国”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的火炬,如同 窃来天火的“普罗米修斯” … …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很多青
年知①识李分子大接钊受等了先马进克知思主识义分…子…起了核心领导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3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39张PPT)

3、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招考生徒,应考者三 百余人,皆中小学生也。在300多名应试者中, 崇拜孔孟者有218人占三分之二强。1924年,北 京大学校庆25周年纪念的一份民意测验中,题为
“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位?”结果
孙文(孙中山)占近二分之一。出现这种变化的 原因是 :
A、 戊戌变法
1918年后 传播马克思主义
1、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的内在一致性是:
A、坚持反封建
B、消除清朝残余
C、反对尊孔复古
D、开展文学革命
2、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 里的“新”,指的是: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C.开始宣传十月革命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请各组选派代表发言!
1.运动兴起的背景
政治: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政治黑暗
经济: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进一步发展
根本原因
思想: 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
2.运动兴起的概况
(1).
兴 起 的 标 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 年》,提倡民主与科学,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青 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 后期
李大钊首先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广泛传播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指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民 指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
主制度。
神、科学方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 件(共4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 件(共40张PPT)

“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 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 故允为担任。”1916年12月22 日,蔡元培抱着整顿、改革北 大的宗旨和决心,迎难而上, 赴京就任北大校长的职务。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办 学方针的实质 是:
鼓励各科学观 点自由发展, 让新思想去抢 占封建思想的 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 上海 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思想阵地
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蔡元培
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称 京师大学堂。但旧时的北大实质上是一处官 僚养成所,由于学生多为京官子弟,毕业后 也是当官,因此教员称学生为“老爷”;学 生称教员为“大人”。教员们不从事研究, 只为养家糊口;学生们更无心学习。 教员:“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请向左 转!老爷们请向右转!老爷们请向后转!” 众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 教员:“老爷们好!” 众生:(齐声)“大人好!” 教员:“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齐声)“升官发财!”
从传承中华古文明角度看文言文不应该被抛弃
自汉语言诞生以来,它就伴随中华民族(汉族为主)的繁茂而 不断发展昌盛。它承载着厚重、古老的中华古文明,承载着中华 民族创造的辉煌,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创业的艰辛。可以说,是中 华古文明孕育了汉语言、汉字、文言文,而汉语言、汉字、文言 文又忠实地记录、亲密地伴随、强有力地促进了中华古文明。只 看到文言文的缺陷性,忽视文言文在中华古文明发展史中不可磨 灭的历史功绩,那只能是一种割断历史传承关系的不负责行为。 白话文占据汉语言统治地位还不到100年,它肩负着承载中华现 代文明的重任,若又要它承载中华古文明,那是勉为其难的。 文言文和中华古文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要我们还 需要汲取中华古文明的营养,我们也就永远不能拒绝文言文。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47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47张PPT)

四、评价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 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 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 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 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北方传来十月的风
列宁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二、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前期:1、提倡民主、科学 反对专制、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传播过程: ①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率先宣传; ②1919年,五四运动后,进一步传播。
北大红楼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指导思想:
德先生:是指英文 democracy,意为 民主。就是每个人 “各有自主之权”, “脱离奴隶之羁绊, 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 格”。 赛先生:是指英文 science,意为科 学,即“以科学说明 真理,事事求诸证 实”。
封 建 专 制
民主、科学
愚 昧 迷 信
二、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前期:1、提倡民主、科学 反对专制、愚昧、迷信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 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 秀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 人权(即民主)并重。” ——《敬告 青年》
二、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前期: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 道德也;所垂示之礼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 礼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 建时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 “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 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入于现 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 人之宪法……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 也…… ” ——李大钊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39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39张PPT)
雪水长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 (共39张PPT)
“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 高挚,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
C 结叹由衷”此对联评价的人物应是 ( )
A. 鲁迅 C. 陈独秀
B. 李大钊 D. 胡适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 (共39张PPT)
(胡适,1917年《新青年》)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 (共39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 (共39张PPT)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 (共39张PPT)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 (共39张PPT)
新文化运动的标志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 (共39张PPT)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反对旧道德 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
了半夜, …满本都写着‘吃 人’”
-鲁迅《狂人日记》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 (共39张PPT)
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提倡新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反对旧文学 推倒…贵族文学,建
设…国民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 传播 (共3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优质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优质课件(共36张PPT)

◆ 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
(2)撰写文章:1919,李大钊《马克思研究专号》、《我的 马克思主义观》等、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成立社团:“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 “俄罗斯研究会”(湖南) (4)建立组织: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5)创办刊物:《新青年》;《劳动界》;《劳动者》等
1915年5月9日,日本强迫中国签订 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漫 画 新 闻 《 老 猿 百 态 图 》
社会新闻 1914年,袁世凯为配合复辟帝制,加紧进行尊 孔活动,大造社会舆论。袁世凯正式颁发了《祭孔 令》,恢复了前清的祭孔规定,亲自抵达孔庙,三 跪九叩。甚至唆使人发出请愿书,要求北洋政府定 “孔教”为“国教”,列入“宪法”。与恢复祀孔 制度的同时,袁世凯也决定恢复祭天。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前期)
前期
三提倡:三反对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材料1: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材料2:“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即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3:打倒“孔家店”——吴虞 “我翻开历史一查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仁义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 都 写着‘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材料4: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A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8、新文化运动前期,文学家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 走文学拼音化的道路,这一主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 (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 (共27张ppt)

问题整合——积极表达、方法总结
依据以上几个“不可思议”,结合教材72页第一目 第一段大字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五、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 一、背景
政治: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思想: 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 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 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 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难点直击——思维碰撞、深度感悟
时人认为文学是改造旧时代和国民性的工具。
请问:我们应该如何评价白话文运动?
《每周评论》发表的胡适《多研究些 问题,少谈些“主义”!》
《每周评论》发表的李大钊《再 论问题与主义》
拓展延伸· 自由评论
•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堪比西方的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称其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 运动”。你的理解是什么?
提示: ①《 新青年》1915年在上海创 刊,1926年停刊,前后不过10多年。 ②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内在的连续性。 (14-18世纪)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 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 解放的影响;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认识其对中国历史发 展的 重大意义。
按理说好日子应该就要到了。但是,很多 不可思议的现象竟然惊人地同时出现了 ……
不可思议现象之一:
不可思议现象二:
不可思议现象之三:
1915年8月,梁士诒 成立全国请愿联合会。在 请愿会的组织下,五花八 门的请愿团(甚至还有女 子请愿团、乞丐请愿团、 妓女请愿团)陆续来到北 京新华门外。他们手持各 色旗,跪呈劝进表,请求 袁世凯早登皇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共33张PPT)

课后探究
2001年的那个夏天,南京考生蒋昕捷因一篇 文言文作文《赤兔之死》获得满分而名噪一时,后 被保送进了南京师范大学。 2013年七夕节,一封 小学生的文言文情书引爆网络。网友惊呼:“世 界已经阻止不了‘00后’了”。还有网友调侃道, 这名‘00后’的语文肯定不是体育老师教的……
白话文改革促进了文化的大众化和普 及 ,而如今文言文的生命力也日渐旺盛。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中小学教育又该如 何对待?
袁氏倒行逆施、复辟帝制
1914年 袁世凯举行祭天大典
材料解析
材料三 在一片尊孔读经、祀孔祭天、定孔教
为国教的声浪下,海内外一些重要城市纷 纷成立孔教支会。据称“其支会遍布于各 地者百三十余处,一时称盛”。
——卢湘父《万亩草堂忆旧》
尊孔复古逆流称盛
知识网络
一. 历史背景: 1、政治——袁氏倒行逆施、复辟帝制
深化认识
材料四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 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 先生,……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 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才渐渐从黑 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 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请答回:答: (1)胡陈适腐指晦出 涩“、旧言文而学不”实的。弊端有哪些? (2)结语合言课是本 白谈话谈的胡,适文倡体导是怎自样由的“,新文学”?
以便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南高师首开“女禁”》南京大学学报 第 759 期
请回答: (1青)年结人合的材思料想和得课到本了,空谈前谈的新解文放化运动有何积 极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PPT课件(28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PPT课件(28张)

回到1915年 政治生活
独裁专制PK民主共和
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部下刺杀宋教仁,1914年 初下令解散国会,不久又废除《临时约法》,颁布 《中华民国约法》。12月袁世凯率文武百官祭孔 。
当时整个社会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回到1915年 社会生活
专为女子创办的杂志《女 子世界》,近日该杂志大 量登载节烈女子事例,主 张男子多妻纳妾,要求女 子独守贞操,反对婚恋自 由。
——党的十八大报告
—— —— ——

《 狂 人 日 记 》

《 文 学 革 命 论 》

《 文 学 改 良 刍 议 》
迅独适

“一、要有话说,才说话;二、有什么话,说
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三、要说我自
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四、是什么时代的人,
说什么时代的话。”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1)新文学的特点:
[衡阳] 谭燕忠 The Enlightenment
衡阳县第三中学
【学习目标】 (1)分析新文化运动背景,概述新 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 想解放的影响。 (3)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 背景,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 展的重大意义。
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 化也;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 之文化也。
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封建专制《(新青年)罪愚案昧之迷答信辩书》
—— —— ——
——
吴 虞
《 儒 教 与 专 制 关 系 》
陈 独 秀
《 科 学 与 基 督 教 》
陈 独 秀
《 有 鬼 论 质 疑 》
徐 长 统
《 论 迷 信 鬼 神 》

人教版必修三高二历史: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高二历史: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32张PPT)

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 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新文化人士为反对旧道德提出了什么口号?其实 质是什么?口号合理吗?
打倒“孔家店”。实质是反对复辟。不合理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
的儒家传统道德?
a.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理论基础精神支柱;
魏源
李鸿章
康有为
师夷长技 师夷长技 以制夷 以自强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孙中山 陈独秀 李大钊
如果不彻底改造思想文化,则旧政治 会不断循环再生,会不断有袁世凯之类 的人物出现13年,袁世凯下令各地学校恢复尊孔读 经。……在袁世凯政府支持下,各地纷纷 成立各种名目的尊孔复古组织。 ——人民版教材
1915年袁世凯到
袁世凯:皇帝之宝
《二十一条》的签订
天坛祭天
袁世凯复辟帝制,实行独裁统治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 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
A
)
2.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从第 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b.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文学革命原因:
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易于普及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2)文学革命:从形式到内容
①形式上: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胡适) ②内容上:彻底改革旧文学思想内容 。(陈独秀)
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
反封建内容和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
有蔡元培的北大,是大师云集的北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36张PPT)

不可,你是个14岁的孩子, 如何能够办到?我
因为这件事情,很费了踌躇,后来还是你大舅
来,替我想出这个法子,叫你坐在屋子里从从
容容地绝粒而死。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
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光彩,
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
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
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真是不懂事极了
“我们认定现在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 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 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核心内容、旗帜)
民主
德先生 Democracy
科学
赛先生 Science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36张PPT)
民 国 万 税岁
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 二十一条,袁世凯表示全 部接受日本要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36张PPT)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程标准: ◆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
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史
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 大意义。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5张 PPT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5张 PPT课件


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3、无论正在经历什么,都请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谁的人生不是荆棘前行,生活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永远安稳,只要努力,就能做独一无二平凡可贵的自己。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C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3.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
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
目的在于( )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为复辟帝制作舆论准备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10、生活中,有人给予帮助,那是幸运,没人给予帮助,那是命运。我们要学会在幸运青睐自己的时候学会感恩,在命运磨练自己的时候学会坚韧。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关注④作者反对西方机器生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
B
课堂讨论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 (共33张PPT)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立于1898年。 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
1912—1916年先后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分别是严复、 何时、胡仁源等。蔡元培于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将北京大学逐步改为文、理、法三科,并进行大刀 阔斧的改革。
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 思主义 的传播 课件 (共33张PPT)
二、兴起 ①兴起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
创办《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③指导思想: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④宣传阵地:《新青年》 ⑤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 思主义 的传播 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 思主义 的传播 课件 (共33张PPT)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经济、阶级:1912——
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出
现了短暂的春天,资产 阶级力量壮大
根本原因
政治:1912年建立了资 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袁世凯妄图 复辟帝制,破坏共和
思想:辛亥革命促进了
思想:袁世凯掀起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 尊孔复古逆流

直接原因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 思主义 的传播 课件 (共33张PPT)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从第 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 思主义 的传播 课件 (共33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 与马克 思主义 的传播 课件 (共33张PPT)
二、兴起 ①兴起标志: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新文化运动 内容: 民主 与_____, 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1)提倡_____ 打倒孔家店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为此,提出了“___________” 的口号。 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3)提倡_______, 文学改良刍议 》,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①胡适发表《_____________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新青年》第2卷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
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
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 学。 ——陈独秀 材料三 本杂志于国学则主以切实之功夫,为精确之研究„„
以见吾国文化,有可与日月争光之价值。„„本杂志„„以吾 国文字,表西来之思想„„吾国文字,自可适时达意,固无须更
2.(2013·福建学业水平测试)曾任北大校长并提出“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的人物是( A.梁启超 B.陈独秀 ) C.蔡元培 D.李大钊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新文化运动时
期,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3.(2013·四川学业水平测试)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 ( A.民族独立 C.民主与科学 B.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
张其一定之文法,摧残其优美之形质也。
——《学衡杂志简章》(1922年)
请分析: 1.材料一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除“政治 革命”之外,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提出什么主张?其旗帜是什么?
提示:(1)原因:三次革命都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制度;中国人在
思想领域中封建意识根深蒂固。
(2)主张:进行思想解放运动。
2.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中 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 ) 提示: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在 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五四运动后 ,李大钊的《我的马 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运动的激进派学习西学、 反封建是一脉相承的。( × ) 提示: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们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 但并不是完全一脉相承。维新派是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
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当时的知识分子?
提示:(1)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 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是实现救亡,通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他们 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 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3)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 ,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主 要路径,概括说明留日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过程中所起 的作用。
提示:(1)路径:经日本传入;经俄国传入(或经法国、德国、
美国传入)。
(2)作用: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文献译成中文;留学
日本的李大钊、陈望道等人,回国后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 力。
就是指要冲破封建儒家思想(以孔子思想为代表)对当时中国人
思想的禁锢,宣扬自由平等,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
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3.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有什么不同? 提示:新文化运动前期与后期宣传思想的重点不同。新文化运 动前期宣扬资产阶级的民主和科学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反对封建思想文化,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
2.诞生:
青年杂志 》,发表《敬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 民主与科学 反对封建文化,揭开新文化运 告青年》一文,提倡___________, 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主要阵地:《新青年》。
北京大学 。 (4)活动基地:蔡元培任校长的_________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 新文化运动 开展得如火如荼。 (1)国内:___________ 十月革命 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国际:俄国_________ 2.表现: (1)五四运动前: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等文章,主张学 《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___________
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 众的民主主义思想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
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
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
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 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 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要点归纳】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 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 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 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 中,受到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
习俄国,改造中国。
(2)五四运动后。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比较全面地介绍 ①1919年,李大钊的《_________________
了马克思主义。 ②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 早期组织。
③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
党诞生。
【思维点悟】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这
个宣言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中国将会走上俄国十月
革命的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指明的方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一、判断正误Biblioteka 1.为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打倒孔 家店”的口号。( √ ) 提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维 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树起了“打倒 孔家店”的大旗。“打倒孔家店”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 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全面清算。
提示: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尊孔复古,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 礼仪和制度,而这些礼仪和制度与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 ,所 以,复古尊孔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2.怎样理解“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提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士为反对以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 维护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树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文学革命论 》,主张推翻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②陈独秀发表《___________ 反封建内容 与白 ③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把___________
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易错辨析】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中对待孔子和儒学的
态度不同
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目的是利 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变法的合理性,力图将西方的政 治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以便在策略上减少变法的阻力。 而新文化运动则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主要是针对儒家 思想被袁世凯利用作为复辟的理论基础。
请分析: 1.举例说明材料一中学习西方历经了“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 入到精神文化”的演进。
提示:(1)“器物”层次: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和魏源提出
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等提出了“中 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2)“制度”层次: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以孙 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3)“精神文化”层次:新文化运动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 ,十月 革命后,李大钊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
(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一、《新青年》的诞生
1.背景:
资本主义 有了进一步 (1)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_________ 的发展。 民主制度 。 (2)政治: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_________ (3)思想。 ①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 传播。 尊孔复古 的逆流。 ②袁世凯掀起_________
则是宣扬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文
化斗争的新阶段。
主题一
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内容与评价
【探究讨论】 材料一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
部分,则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 大部分,则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 端,莫不黑幕层张,垢污深积。„„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 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也。
取得了胜利,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
理论,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1.(2013·广东学业水平测试)下列报刊杂志中,揭开新文化运 动的序幕的是( )
【解析】选B。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 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序幕。
主题二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探究讨论】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本身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认识
中西文化差距问题上,已从器物、制度的层次深入到精神文化 的层面。
材料二
从1903年到1920年8月,翻译《共产党宣言》内容的文
字大约有14种,其中可以肯定是依椐日文译的有8种,有可能是 依据日文译的有3种,占全部中译本的79%,这为其后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条件。„„李大钊在留学日本期
间就已经接触了马克思主义。1917年到1921年间先后东渡日本 的青年知识分子,如陈望道、李达、李俊等,基本上转变为马克 思主义者了,并很快成为十月革命后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 义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的主力。 ——王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