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的思考

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的思考

各界前沿理论— 192 —作者单位:常燕,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的思考常 燕摘要: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对现实社会问题和政府管制必要性的理解,理性地思考问题,增强洞察力。

关键词:经济学思维方式;理性的分析;成本;竞争托马斯·索维尔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书给我的最大收益是对社会现象需理性的分析。

就像交通堵塞,原来只认为是车多了、路窄了,最佳选择是“高峰辟谷”。

从未考虑过“高峰期的交通首要特征是运动而不是堵车,正因为如此,人们才日复一日的加入到车流中,而且差不多都能到达目的地。

”——这就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结论。

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对现实社会的理解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可以将问题看得更透彻、更具体、更符合现实,可以将视线放得更远。

比如对市场的理解:市场不是一个人、一个地方或是一些货物,市场是买卖双方计划协调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持续进行谈判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庄稼烂在地里,同时城市又存在饥饿人群的事例,究其粮食“浪费”之因,是乃交易成本的存在。

如果把粮食运到饥饿人群手中的成本高于粮食本身的价值,显然没有人愿意承担。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告诉我们,因为交易成本的真实存在,会造成“浪费”。

如果交易成本低,将促使人们频繁地、有规律地进行特定的交易。

这也就引出货币的概念,货币不是衡量财富的工具,它的本质是作为交换的一般媒介,一个重要的功能是通过交易促进贸易、加速人口流动增加社会财富。

同时,人们通过货币价格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使自利行为变为社会的合作行为。

因此,保持货币价值的稳定性,即有限的货币供给与未来持续有限的货币供给非常重要。

二、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理性地思考问题自利不一定是自私,稀少不等同于稀缺。

商品过剩或是短缺实际上是供给与需求双方之间的计划缺乏协调所导致。

比如在自然灾害时,商品价格的上涨反映了市场机制正在起作用,因为需求的上升与供给的减少导致价格上涨,而不是“敲竹杠”的道德行为。

马克_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郭钰

马克_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郭钰

[英]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经济学方法论》一书围绕“经济解释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展开,也就是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间的确切关系是什么,这是本书最吸引我们的问题。

全书大致分为四大板块:望而却步的科学哲学、从波普到新的异端、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以及最后的结论部分。

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并剖析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历史、不同学者对于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观点以及实证主义与规范主义的关系。

文风简洁大气,逻辑思路非常严明。

作为一名研究生,广泛的深入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这对于我们了解、掌握经济学知识、进行经济研究及创新非常重要。

本书不仅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观点、方法,同时也对我的研究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我想着重谈两点关于本书的见解:一是关于证伪主义的思考;二是关于本书的结论以及对我研究写作的启示。

布劳格的经济学方法论是证伪主义方法论的捍卫者,证伪主义思想成为贯穿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的中心论点。

甚至可以说他确定了上世纪80年代方法论研究的大部分议程,把波普尔证伪主义推向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者议论中心。

所谓证伪主义,是英国哲学家K.波普尔创立的科学哲学理论。

波普尔从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来自对经验归纳的观点出发,把科学理论看作是普遍命题,认为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必假。

在他看来,一种理论所提供的经验内容愈丰富、愈精确和普遍,它的可证伪度就愈大,科学性就愈高。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之所以吸引经济学的运用,契合经济学这门学科方法论上的要求,原因在于证伪主义为经济学提供了一套容易接受的方法论规则,这种较简单易操作的方法论规则对于经济学家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然而经济学中的问题不同于研究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它牵涉的因素比较多,影响成分比较复杂,甚至包含个人的主观因素。

因此将证伪主义引入到经济学理论当中难免有些局限之处。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在读完经济学方法论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经济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理论的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宝库。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深入学习,我对经济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经济学方法论让我明白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

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运用数学、统计学、逻辑学等多种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经济现象。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明白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经济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经济学方法论让我认识到了经济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应用学科。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了解到经济学理论对于解决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解决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等方面的问题时,经济学理论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经济学理论也能够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市场变化,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认识到了经济学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经济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经济学方法论让我明白了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不仅仅是理论研究的发展,更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了解到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例如,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发展中,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明白了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经济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学习,我对经济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经济学方法论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理论的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宝库。

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一点思考

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一点思考
性 在 马 克 思主 义 经 济 学 中都 有 体 现 。 例 如 : 典 型 济 关 系 中 舍 去 生 产 力 抽 象 出生 产 关 系 , 现 实 的 各 最 从
的 商 品 的概 念 , 象 上 讲 它 只 是 一 种 具 有 使 用 价 值 种 关 系 中抽 象 出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关 系 等 等 。 而 叙 述 现 和 价 值 的 东西 , 本 质 上 则 是 掩 盖 在 物 背 后 的交 换 方 法 则 相 反 , 从 抽 象 上 升 到 具 体 。 而 是 关 系 ; 币表 面 上 表 现 的 是 交 换 的 媒 介 , 本 质 也 货 而
的差别 。

这 种 演 变 是 在 客 观 事 实 发展 的 要 求 下 进 行 的 , 具 是 有 客 观 规 律 性 的 , 于 货 币 的最 终 形 成 给 予 了 合 理 对
( ) 体 到 抽 象 的研 究 方 法 和 抽 象
维普资讯
改 革 与 战 略 ) 0 2年 第 7 20 …8期
关 于 经 济 学 方 法 论 的 一 点 思 考
丁 国 杰
在 经 济学 领 域 , 当 发 生 经 济 学 理 论 与政 策 的 系 和 媒 介 ; 必 须 在 对 象 的 运 动 中 , 对 象 的 发 展 每 ② 在
( ) 逻 辑 和 历 史 关 系 来 解 释 经 济 活动 的 发展 4按
是 人 与 人 之 间 的一 种 关系 , 马 克 思 经 济学 分 析 任 变 化 。 所 谓 逻 辑 方 法 , 是 分 析 、 合 、 断 、 理 即 就 综 判 推
何 经 济 现 象 时 都 要 究 其本 质 , 样 分 析 问题 才 能 深 以及 归 纳 和 演 绎 等 一 整 套 逻 辑 思 维 方 法 。 历 史 方 这

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反思

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反思

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反思按:本希望今后写一些轻松点的短文,怎奈自己这一生似乎真中了早先许下的“固然‘不是为学术而生’,却‘宁愿为学术而死’”的碣语:原来非常自信的身体竟在几年内就故障频出了,以至医生也告诫勿长期静坐而多运动;有鉴于此,“只争朝夕”之情油然,于是,还是决定把早先有关经济学理论研究方法的一些思考挂在博客上,这也是对此生的一个简要交代。

其实,在笔者看来,当前的经济学处于如此混乱的状态,也就在于没有对经济学的特质有个清晰的认知,并由此造成研究方法上的错位。

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四个基本层次——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反思(一)前面,笔者曾强调,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社会科学,其理论探索的根本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作用的因果机理,因而需要遵从从本质到现象的基本研究路线。

也正是基于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笔者认为,一个完全的理论研究包括如下四个轻重不同的层次:首先是方法论层次,其次是理论素养层次,再次是表达工具层次,最后是实证检验层次;实际上,这也是长期以来笔者研究所遵循的基本路线,并一直在努力向学界特别是经济学界的同仁们进行“游说”,这里再次简述如下。

首先是方法论层次。

这是研究者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的哲学理念和基本视角,只有形成一个较为明确的方法论,才可以着手有条不紊的研究。

当然,方法论本身也是有层次的,可以是基本的研究思路,譬如,是演绎主义还是归纳主义,是因果探究还是功能分析,是演化的思路还是均衡的分析,是整体主义还是原子主义,是规范分析还是实证分析,是工具性实证主义还是检验性证伪主义等等;也可以是具体的研究手段,譬如,权力分析、结构分析或者直接就是应用奥卡姆剃刀(Occam’s Razor)拓宽假设的分析。

而最高的方法论就是哲学思维,正是从哲学观出现,我们认为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必然是规范性质的,因为经济学的每一理论都体现了主体的认知,也即反映了提出和应用者的意识形态;斯皮格尔就指出,“在较宽泛的意义上,意识形态是一种哲学体系;在这里使用的特定的意义上,它可以被界定为某人对某些命题的科学性的判断,这些判断事实上是来自其哲学偏向、主观判断或物质利益的”。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几点思考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几点思考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几点思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如何分配有限资源的学科,其方法论也因此成为研究者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探讨经济学方法论的几点思考,对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要素经济学的方法论是指研究者在探索现实经济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它的核心是“经济学假设”。

所谓经济学假设,是指研究者以科学的思想方法,运用理论或实证方法,从已知的现象中推论未知的现象,以此来预测和解释经济生活中的行为和现象。

在实践中,经济学的方法论具有以下基本要素:抽象经济学不针对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个体,而是以抽象的、通用化的方式来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

例如,考虑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问题时,经济学并不需要具体考虑每个供应商和需求者,而是把所有供应商和需求者看成同一类型的经济主体。

非常规解释经济学尝试用非常规的方式来解释经济现象。

例如,通过建立自我利益的假设来认识市场,市场行为被视为协调经济机制,而不是土地分配或者权力颁发等行为。

数学与统计分析为了更好地描述和理解复杂的经济现象,经济学采用大量的数学和统计分析方法,如微积分、概率论、回归分析等。

实证研究经济学通过实证研究来证明和验证理论假设。

例如,现代经济学家通过分析经济数据和实验,来检验理论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力度。

经济学的方法学问题在实践中,经济学方法论可能涉及非常规思路,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假设的妥当性经济学假设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但是,经济学假设是否确切符合现实情况,存在很大争议。

例如,自我利益的假设是否符合人类行为的本质特征,尚存在不少质疑。

数据问题尽管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得到不断改进,但在研究中遇到数据问题仍然是经济学的一个挑战。

由于经济现象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通过统计学方法来展现数据的真实含义总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难。

经验的局限性经济学研究中,尽管统计学为经济数据提供了许多指导,但是预测和解释经济现象并非总是准确。

因此,经济学是一门具有实验性质的科学,其实验常常只限于实践中的观察和数据归纳分析,并不能像自然科学领域那样通过实验来严格证明假设的可行性。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几点思考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几点思考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几点思考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其方法论的不断探索和完善,也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在这方面,我有以下几点思考:一、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探究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方法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和变化,对于深入理解其本质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古代经济学主要从实践出发,以物质生产和交换活动为研究对象,其方法论主要以描述、辩证和倡导为主,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中世纪经济学则受到宗教、伦理等因素的影响,方法论偏向于从神学或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分析;近代经济学则是以数学模型为主要工具,强调假设的建立和假设的检验,注重归纳和演绎推理。

通过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历史演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理论基础和学科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深入地认识经济学。

二、从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的角度理解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研究可以分为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

实证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数据,探究经济现实中的规律和现象;理论研究则是通过构建各种经济模型来预测经济现象发展趋势,进行理论推演和演绎。

不同的研究方法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也不同。

实证研究强调数据来源和数据分析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理论研究则强调模型的严谨性和预测能力。

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和思路进行探究,但需要注意方法的合理性和严密性,以保证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三、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剖析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从属于社会科学,而社会现象是极其复杂而又多样的,单一的学科难以完全覆盖和解释这些现象。

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加深,也逐渐丰富和完善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例如,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在研究经济现象时也提供了很多的新思维和研究方法。

这种交叉融合不仅扩展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也丰富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论。

四、从哲学思辨和方法论创新的角度思考经济学方法论哲学思考对于经济学的方法论理论建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几点思考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几点思考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几点思考经济学方法论是研究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学科,它探讨了经济学的核心范式、理论构建、实证研究和政策决策等方面的问题。

从学科的发展历程来看,经济学方法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观点变迁,形成了多种方法论思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经济学方法论进行几点思考。

首先,经济学方法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构建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在经济学发展的早期,古典经济学主要采用了演绎法的方法,即从一般原理出发,通过逻辑推导推出具体的经济理论。

受到自然科学方法的影响,20世纪初的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对数学模型的运用,并倡导使用数学形式来表达经济理论。

随着经济学的发展,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学理论必须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从实证研究中获取数据并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因此,构建经济学理论体系需要综合运用演绎法和归纳法,既要有理论的逻辑严密性,也要有实证研究的支撑。

其次,经济学方法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处理经济学中的假设和简化。

由于现实经济系统的复杂性,经济学研究常常必须对现实进行抽象和简化。

在经济学中,存在大量的假设和简化,例如理性人假设、完全信息假设、市场均衡假设等。

这些假设和简化能够帮助经济学理论的构建和分析,但同时也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经济学方法论必须关注如何判断和评估这些假设的适用性,以及如何处理现实经济系统中的不完备信息和非理性行为等问题。

第三,经济学方法论还需要关注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决策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之一是为政策制定提供经济学依据和指导。

然而,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决策之间常常存在一定的隔阂。

经济学研究往往基于对特定经济现象的抽象和简化,而政策决策则需要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具体政策。

此外,经济学理论中的多个假设可能在现实中不成立,这也给政策制定带来了挑战。

因此,经济学方法论需要思考如何构建接近现实的经济学模型,以及如何将研究结果有效应用于政策制定。

最后,经济学方法论还需要关注经济学研究的社会责任。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认识及启示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认识及启示

对经济学方法论的认识及启示2009级经济管理2班胡清华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

身处中国纷繁芜杂的经济社会中,各种经济现象光怪陆离、引人入胜。

对于学习经济学的人们来说如何找出这些复杂经济现象背后所蕴含的一般性经济规律,以及是否能借用对已有经济事实的分析来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这都成为我们学习经济学方法论的出发点。

一、经济学方法论内涵及范畴经济学方法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经济学方法论指论证经济学理论正确的某种原则,广义上则包含着什么是科学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创新的方法论。

具体来讲,西方学者研究经济学方法论主要围绕对一个核心问题的回答,即如何衡量与选择经济理论。

换句话讲,有无一套标准来区别开“科学的”与“非科学的”理论?如果有,用什么标准?或者如何从所有理论中鉴别出哪种是“最好”的。

现实意义上,这套标准就成为经济学家在建立与发展理论时必须遵守的方法规则。

经济学本质上属于社会科学,是经济学家面对经济理论难以消解的现实,试图提出自己的尝试性解释,也是作者的主观认识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认识和把握。

经济学方法论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西方科学哲学的影响。

元学太认为,经济学方法论属于哲学的认识论范畴,主要探讨经济学知识的性质、认识论地位以及获得途径等问题。

严格意义上讲,方法论属于哲学的范畴,经济学方法论为经济理论构建提供了方法上的哲学观,即方法论哲学。

张五常认为,“经济学方法论”应叫“科学的方法”,“因为科学方法论在经济方面与其他科学是相同的,所以要笼统地说一说,不应该分门别类”,“经济学是一门科学”,因而适用于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均适用于经济学研究。

二、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阶段划分以及主要思想针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阶段划分的问题,国内学者并无统一的看法,傅耀按照科学方法论的内在逻辑将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演进分为四个阶段,即前实证主义阶段、实证主义阶段、证伪主义阶段和历史主义阶段。

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感想

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感想

一、论述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性做好经济工作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因此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经济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繁荣,管理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和思想观念对于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总结传统经济管理方法的缺点传统的经济管理方法主要以计划经济和政府主导为核心,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盲目性和浪费,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不高,市场化程度不够,缺乏竞争力等。

这些缺点导致了经济的低效率和不稳定性,无法满足人民裙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提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方法论1.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2.创新驱动发展:鼓励企业采用创新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3.政府有效监管:政府在市场化改革中起到监管和规范作用,保障市场的公平和有序运行。

4.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合作,开放经济,促进经济全球化,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

四、分析新方法论的优势和挑战新方法论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既保持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又充分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这种方法论在解决资源配置不合理,企业效率低下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但是在实践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市场竞争的激烈性、资源的合理利用、社会稳定等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

五、总结与展望经济工作方法论的确立对于经济工作的实践至关重要,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思维,不断完善适应时代发展的方法论。

只有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希望我们能在经济工作方法论的研究中得到更多的启发,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实践新方法论的具体措施在实践新的经济工作方法论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以确保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需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和法律体系,保障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有序运行。

经济学的方法论思考

经济学的方法论思考

方法的基本含义是办法、技术、手段,方法论是对方法的理论探讨,而经济学方法论则是指西方经济学界在研究经济理论和经济问题时所采取的各种方法的理论,它们以一定的经济学说为指导,彼此之间往往相互交叉并补充,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对方法的反思。

西方经济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曾出现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新古典综合学派,与此相反,还出现了历史学派、新历史学派、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经济学。

每个流派的观点都可以看作其方法论的体现,我们不必对所有的方法论进行探讨,在林林总总的经济学方法论中我们只需要对主流方法论进行探究便可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思想有大致的了解。

一、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人文性。

经济学的直接哲学基础是科学哲学。

一方面,从科学哲学关于科学标准的演化来看,经济学具有科学的性质,经济学的众多研究方法都具有数理性质;另一方面,从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来看,科学哲学已发生了文化或人文研究的转向,经济学具有人文的追求倾向,尽管这种追求仅限于功利的追求。

所以,将经济学仅仅理解为科学学科或人文学科都是不全面的。

二、归纳法与演绎法。

古典归纳主义者认为既然事实是真实的,且归纳法又是合理的,因而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通过归纳法所得出的科学知识也是不会错的,科学的发展也就是争取知识的积累和递增,而休谟对归纳法合理性的质疑充分暴露了归纳法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的局限性。

演绎主义者则认为科学是绝对正确的已经证明了的知识,科学的基础是公理,公理是天赋的、直观的、不证自明的,是所有科学命题的原始前提,有了这个原始前提,通过演绎的方法就可以推导出整个科学理论系统,但是这种科学观也存在着疑难问题。

所以,归纳法和演绎法在科学中具有合理性和局限性,故在经济学研究中应该综合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

三、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西方经济学关于实证和规范经济学的争论经历了一个多世纪之久,而且争论尚在继续。

所谓实证分析即是在既定的评价标准前提下,考察经济活动中的一定的因果关系,规范分析是关于价值判断的分析,即对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分析,带有浓厚的伦理学色彩,前者主张摆脱价值判断,后者主张贯穿价值判断。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

经济学方法论读后感首先,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经济学的科学性。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经济活动。

经济学家通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对经济现象进行观察、实证和分析,从而揭示经济规律和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

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对于经济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帮助经济学家更好地理解经济问题,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然而,经济学方法论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科学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行为,而人类行为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此外,经济学在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时也存在一定的假设和简化,这些模型和方法是否能够准确地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也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

第二,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还探讨了经济学家的角色和作用。

经济学家是研究经济问题并提供政策建议的专业人士。

经济学家通过对经济现象的研究和分析,向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相关的经济政策建议。

然而,在现实中,经济学家的意见和建议常常存在争议,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并不总是会完全采纳经济学家的观点。

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经济学家的观点和建议常常受到政治、社会和利益的影响,这使得他们的观点不是完全客观和中立的。

另一方面,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人类经济行为,而这种行为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经济学家的观点和建议并不一定是完全准确和可靠的。

第三,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还涉及到经济理论的构建和发展。

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是对经济现象和现实世界的抽象和理论化。

经济理论的构建和发展是经济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到经济学家如何从实证研究中抽象出经济规律,以及如何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来描述经济现象。

经济理论的构建和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经济学家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实证研究,发现了一些经济规律和现象的普遍性。

然后,他们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将这些规律和现象抽象出来,并进行理论化。

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若干思考

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若干思考
那 么 , 作为经济学 者 , 当我们试 图对作 为我们研 究对象 的经济 现象 做 出解 释 时 , 我们 究竟 应 该 选择 哪种立 场 呢? 或者说 我们应 该站在那 个利益集 团 的 利益 上说话 呢? 如果你 本 身就是某个 利益集 团的成 员 , 那 么 , 你会 自觉或 不 自觉 地站在你 所属 的那个利 益集 团的立场 上说话 , 这能让 人理解 。 但是 , 如果 每 个经济 学者都是 凭 着 自己 的学 术 良心 , 不 愿 意 刻意 地站在 自己所属 的 那个 利 益集 团的 立场 上 , 而 是要 以公正 的态 度 , 试 图找 到 最 有 利 于 社 会 的立 场 , 那 么 , 他该 如何选 择 自己 的立 场 呢 ? 我认 为 , 他应 该选 择最能 代表社 会整体 利益 和 长远利益 的那个 集团 的 利益 , 因为这样 的集 团 的 利益 和社会 发展 的利 益 、 和 效率 的要 求是 一致 的 。 也 就是 说 , 效 率 原则 应 该是 在选择立 场时 放 在第 一 位 的原 则 。 进一 步说 , 当我 们试 图对经济 现象做 出解释 时 , 我们 还必须 寻找 、 选 择理论 工具 。 那么 , 面对各种 各样不 同的理论 工具 , 我们究 竟应该 选择哪 一种 呢 ? 你 自然 会选择 和 你 的 立场相 吻合 的那 种 理 论 。 对 于不 偏 不 倚 的学 者 来 说 , 自然 是选择那 些 代 表社 会 进步 和 效率 的那些 利 益集 团立 场 的理论 。 这 就 是说 , 社 会 发展 的利益 是 一个正直 的经 济学 者选 择 立场 的最 高原 则 , 也是 评 判立场 正确 与否 的最后 标准 。
一 43 一
易地理解对 于 同一种 经 济现 象 , 一 个经 济 学家 做出 这样 的解 释 , 而 另 一 个经 济学 家 又 做 出另 外一 种 解 释 。 很 容易地理解 各种 不 同 的经 济理论 体系各 自的 精髓和 内在 逻辑 , 理 解 它们 之 间最 根本 的差 异 。 事 实上 , 从 各 自的角 度看 , 这 些不 同的解 释 可 能都是 对 的 , 差异 在于 立场 。 ④ 当我 们从 一个 局 外人 来评 判 谁

阅读林毅夫的《论经济学方法》有感

阅读林毅夫的《论经济学方法》有感

阅读林毅夫《论经济学方法》有感近期阅读了林毅夫的《论经济学方法》,给我一种耳目一新却又平易近人的感觉,真是受益匪浅。

纵览全书,至少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体系完整,全面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教条式苏联政治经济学在中国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及涌入中国的西方经济学流派。

百家争鸣固然有利于学术繁荣,但同时造成了理解上的混乱和交流上的困难。

虽然都冠以经济学之名,但是由于各流派在经济学研究目标、内容、标准、方式乃至研究中使用的语言上的不同认识,引起了他们在理论、经验、政策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众说纷纭,而且这种分歧已经到了互不理解和互不交流的境况,成为当前经济学前进道路上难以逾越的主要障碍。

这种状况无疑根源于人们对经济学划界问题的不同回答,不同学派给出不同的经济学划界标准,亦即不同学派对经济学有不同的界定。

与其他经济学家一样,林毅夫也专注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在《论经济学方法》一书中,林毅夫将这一问题置于异乎寻常的重要地位。

他认为,学习和研究经济学必须日积月累,“用力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要达到豁然贯通就必须去了解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否则,很难有豁然贯通的一天二、主线清晰,简明扼要。

《论经济学方法》内容准确、脉落清楚,侧重于基本事实、基本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的介绍与阐述,注重叙述与评论相结合,以阐述为主,兼有必要的评论。

写作最重要的是简单明了,而不是事无巨细包罗无遗,读者的时间是稀缺资源,简明性正体现了经济学本身的原则。

该书的简明性在于突出重点,紧紧抓住经济学方法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脉络予以客观介绍与阐述,做到了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三、具有学术价值。

该书对经济学方法的由来、发展和演变过程做了客观、全面的介绍、分析和评价。

该书不仅包含了著作者个人的研究成果,而且也注意合理吸收了有关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得该书不仅理论性、知识性强,而且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经济学方法》这本书由“与林毅夫对话—论经济学方法”,“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贺《经济研究》创刊40周年”、“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中国经济学发展”、“学问之道”和“自生能力、经济转型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等五篇文章组成。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某年字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某年字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某年字《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感2000字刘传坤鲁高端会计行政事业三期通过三个月的学习与思考,结合本职工作,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读后的感想总结如下:未来预期作为产权做好绩效考核工作市场经济概括起来能够用两个词,即竞争与价格。

价格的上下变动是在交换中产生的,而交换的前提是要确认产权。

换句话说,明确了产权就能够进行自由的交换,在交换中才产生了价格。

因此说,产权清晰是市场经济的最要紧特征之一。

那么,绩效考核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激励员工做好工作,为企业制造价值,这是摆在我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公司刚刚成立,初具规模,虽成立不到半年,但已有十三家子公司,员工近50余人。

如何在初创国企做好绩效管理,是摆在领导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

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是单位内部的责、权、利不清晰,兼任问题存在,行政思维浓厚。

针对这种情况,领导把绩效考核当成最重要的情况来考虑。

在现有的理论体系中,不管是目标激励还是平衡积分卡管理,都不能照搬到我们的企业中去。

通过认确实研究,并受到本书的启迪,现将我公司分三类进行绩效管理。

第一类单位,即房产行业;第二类单位,即服务行业;第三类单位则是政策性企业。

那么关于房产企业的考核,把团队对未来的利润预期作为团队的一项产权,即团队认为他们能够拿到的东西。

把企业产生的税后利润作为基准目标,超过的按百分比计提绩效奖励。

以团队缴纳的风险金为限额,按照税后利润与风险金孰低作为团队的绩效。

日常考核侧重于管理指标,比如:内部操纵、绩效考核、预算管理。

将日常年度的平均得分来修正项目结束期的利润指标,最终算出团队的绩效。

这一设计的思想来源于本书中的经济理论即"用人们认为他们能够拿走的东西"这一短语来替换产权。

在设计房地产项目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在承接项目的时候,对内外进行公告。

也就是说谁来承接这个项目是透明的,只要有能力与实力,谁都能够报名。

在选择项目的时候,要预测利润,衡量风险金,即参与者中报价高者承接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讨论了经济学方法论中科学研究的逻辑;规范与实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溯因、归纳与演绎以及长期与短期等方面的基本问题。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讨论了经济学方法论中科学研究的逻辑;规范与实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溯因、归纳与演绎以及长期与短期等方面的基本问题。

【提纲】小序一、科学研究的逻辑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三、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四、归纳、演绎与溯因五、长期与短期六、结论“经济学方法论”是一个很大的题目,非一篇文章能够说清楚。

在国内,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出版了许多经济学方法论的著作(注:这方面的专门译著,如马克·布劳格著:《经济学方法论》,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经济学方法论译丛》。

中国学者的专著,如韩永进:《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另外,在许多著作中也有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专门章节,如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章;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章.)。

“经济学方法论”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有人分为两个层次,也有人分为三个层次(注:关于经济学方法论两层次的划分见石土钧为马克·布劳格《经济学方法论》中译本所写的“译者前言”,见《经济学方法论》,第13页;经济学方法论的三层次划分见黄少安(1995),第8页.)。

这两种不同分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把具有哲学意味的一般方法论看作是最高层次,这首先涉及科学是什么或科学研究的逻辑问题。

本文主要对科学研究的逻辑、规范与实证、方法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溯因、归纳与演绎、长期与短期等基本问题进行讨论。

本文之所以选择这五方面,是由其重要性决定的:科学研究的逻辑属于科学哲学问题,回答的是“经济学如何才能够成为科学,或者从何种意义上经济学才是科学”的问题;规范与实证涉及到经济学研究的性质,是单纯的解释、描述,还是涉及价值伦理;方法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涉及到认识问题的视角;溯因、归纳与演绎涉及到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内容;长期与短期会影响人之行为,在经济学研究中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研究的逻辑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的“前言”中对“知识”作了区分。

他指出,古希腊哲学分为三个部分:物理学、伦理学和逻辑学,人们对这种分类只能加以补充,而很难再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全部的理性知识可以分为质料的和形式的。

形式的知识,只涉及知性的形式,涉及理性自身,涉及思维的普遍规律,而不涉及对象的差别,这种形式哲学被称为逻辑学;而质料哲学按照所研究的对象及其所服从的规律,又可以分为两种:物理学和伦理学,物理学是关于自然规律的学问,而伦理学则是关于自由规律的学问。

(注: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5页.)康德的这部著作最早出版于1785年,他虽然提出了知识的划分问题,但没有回答“什么是科学”。

1786年,康德在《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起源》中,给“科学”下了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每一种学问,只要其任务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的话,皆可被称为科学。

”(注:这句话有不同的翻译。

这里转引自(德)汉斯·博塞尔(hansposer):《科学:什么是科学?》,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1页。

在这本书的中文译本《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中,这句话被翻译为“每一构成为一体系(即按照原理而排起来的认识整体)的学说就构成为一门科学”。

见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页.)但是,逻辑实证主义的标准过于严格,甚至连物理学、生物学置于逻辑实证主义的准则之下都很难成为科学。

比如,其中第1条原则就过于严格,因为有些知识根本无法进行检验。

人人都知道核武器的威力,并且知道当前世界上拥有的核武器当量能够把地球毁灭几十次,我们无法验证这个命题,但不能说这不是科学、不是知识。

后来,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popper)提出了科学的“证伪主义”标准,这主要体现在其《科学发现的逻辑》和《猜想与反驳》中。

他提出了科学发现的四段图式:“问题——尝试性解释——排除错误——新的问题”,也就是猜想与反驳的逻辑(注: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发现问题,提出假说,然后在现实中检验假说的正确性,逐渐排除错误,并不断提出新的假说。

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科学必须具有“可检验性”。

后来,托马斯·库恩(thomaskuhn)和伊姆里·拉卡托斯(imrelakatos)等哲学家提出了科学的范式和科学研究纲领等问题。

就科学的范式而言,它是指一种突出的科学成就,并且被认定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它涉及有关的概念、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注: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版.)拉卡托斯把科学研究的纲领划分为“硬核”和“保护带”。

“硬核”是科学家已经承认的无可辩驳的事实;而“保护带”则是当假说被验证或反驳时,具有某种伸缩性的部分。

(注:伊·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其基本逻辑是:科学研究纲领进化阶段——科学研究纲领的退化阶段——新的进化的研究纲领证伪并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事业,它没有普遍的规范性的方法。

惟一可行的科学方法论规则就是:不要任何规定,“怎么都行”。

(注: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是费耶阿本德。

参考刘大椿主编:《科学哲学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9页.)内格尔(e.nagel)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段话基本上能够代表科学的本质,“正是想要使所做的解释既有系统而又受事实证据的约束这一愿望,产生出科学;正是以解释性原则为基础来组织和分类知识,是这些科学的特殊目标。

”(注:转引自马克·布劳格(1992),第1页.)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理论和科学的研究必须能够从逻辑上经得起推理,并且能够经得起检验。

所以,经济学研究要成为科学,必须要在逻辑上自圆其说,同时要能够经得起事实的检验,而事实检验并非一定是证实,关键在于具有“可检验性”。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以及能够成为科学,也就要求我们按照科学的标准,提出科学命题或假说,从逻辑上进行论证,并且不断进行检验,从而形成理论。

(注:其实,理论与假说相当于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

因为“假说是较低确证度的理论,而理论是较高确证度的假说。

”见刘大椿主编:《科学哲学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页。

也就是说,假说是尚未经过大量检验或被论证而被普遍接受之前的命题,而理论则经过了大量的检验,特别是经过了逻辑推理.)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中专门论述过这一问题。

他认为,从宽泛意义上讲,科学“就是任何一种知识,它是人们有意努力加以完善的对象”(注:熊彼特:《经济分析史》(中译本,第1卷),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1页。

)。

科学的经济分析是“历史、统计和理论三个方面方法技巧的总和,连同它们帮助取得的结果”,而这三个方面的技巧是“科学的”经济学家与其他对“经济课题进行思考、谈论和著述的人们”的区别。

(注:熊彼特:《经济分析史》(1991),第2章.)他把历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特别强调了经济史是经济学的一部分。

(注:熊彼特为了论证经济史的重要性,还特别说明了如果要他在经济史、统计和理论三者中做出惟一选择的话,他将选择经济史,有三个方面的理由:(1)经济学的内容实际上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过程。

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2)历史的叙述不可能是纯经济的,它必然要反映那些不属于纯经济的“制度方面的”事实,历史提供了最好的方法让我们了解经济与非经济的事实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以及各种社会科学应该怎样联系在一起;(3)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由于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条件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

见熊彼特(1991),第32~33页.)他还特别论证了经济理论的形成,即在假说、假定等的基础上,通过创造一些概念、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概念之间关系的方法,形成经济理论。

(注:见熊彼特《经济分析史》(1991),第29页.)历史和统计的作用就在于发现与验证假说。

因此,理论的发现既需要从历史或现实中发现问题,也需要逻辑的演绎推理。

(注:既然写到历史和理论推理的重要性,我们不能不提到卡尔·马克思。

他在《资本论》中所采用的方法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从更加具体的角度看,这涉及经济研究的两条不同思路:一是经验研究(empiricalstudies),主要是使用统计数据、计量模型和历史资料检验一种假说(hypothesis),这种假说可以是自己提出的,也可以是别人提出的;二是理论研究(theoreticalstudies),主要是用严格的数学方法证明一种假说,这种假说应该是自己提出的,但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证明别人已经证明过的假说(注:张维迎在《企业的企业家》这部著作的“前言”中,对国外经济学博士论文做了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区分。

见张维迎著:《企业的企业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前言”,第5~6页。

其实,这种区分在一般的经济研究中也完全适用,要么提出假说进行证明,要么对假说进行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