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合集下载

材料结构与性质的研究方法

材料结构与性质的研究方法

材料结构与性质的研究方法材料是物质的基本构成单位。

不同种类的材料有着不同的结构和性质,而这些结构和性质是由材料的原子、分子和晶体结构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了解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对于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材料结构与性质研究的方法,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X射线衍射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材料结构研究的技术,主要用于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

该技术是利用X射线穿过晶体后的衍射、干涉和散射现象来分析晶体结构的。

通过对X射线衍射图案的分析,可以得出材料的晶体结构及晶体的晶格常数、晶体取向等信息。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是通过使用高能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并通过对产生的图像进行处理来得出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组成结构。

这种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和高深度信息的特点,可以用于研究纳米材料、金属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的表面形貌及晶体结构等信息。

三、光谱学技术光谱学技术是使用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与材料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信号来研究材料的性质和结构。

光谱学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的表征和分析领域,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

四、热分析技术热分析技术是通过热力学测定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学性能来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热分析技术有热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差热分析法等。

这些技术可以成功地判定材料的晶体结构、固相反应的温度、热膨胀系数等参数。

五、原位研究技术原位研究技术是一种实时观察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构和性质变化的技术。

该技术有助于从原始材料中提取更详细的材料结构和性质信息。

这种技术常常用于研究材料在高温、高压和强磁场等条件下的表现。

总的来说,材料结构与性质研究是材料科学领域的核心部分。

以上介绍的技术是材料结构与性质研究的主要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类型的材料,以及识别和改进材料属性的关键因素。

通过结合这些技术,可以获得更深入的材料结构和性质信息,并用于材料的设计和优化。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概述一.材料的定义、特点与分类1.定义物质经材料合成或材料化后才成为材料,材料具有指定工作条件下使用要求的形态和物理状态的物质。

2.分类材料按物理化学属性可分为: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按来源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按用途可分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按状态可分为:气态、固态和液态。

3.材料的几大效应(1)材料的界面效应材料的界面有晶界、相界、亚晶界、孪晶界等。

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及化学、电化学性能都与材料的各种界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材料的形变、断裂与失效过程,起源于各种界面的占了大部分,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也基本上都与界面有关。

界面的研究在材料科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不同材料的界面有以下几种效应。

A.分割效应。

是指一个连续体被分割成许多小区域,其尺寸大小、中断程度、分散情况等对基体力学性能及力学行为的影响;B.不连续效应。

界面上引起的结构、物理、化学等性质的不连续和界面摩擦出现的现象,如电阻、介电特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C.散射和吸收效应。

界面处对声波、光波、热弹性波、冲击波等各种波产生的散射和吸收,影响材料的透光性、隔热性、隔音性、耐冲击性等;D.感应效应。

界面产生的感应效应,特别是应变、内部应力及由此产生的某些现象,如高的弹性、低的热膨胀性、耐热性等。

界面问题涉及界面两侧原子的对势、电子态和电子结构、界面原子键合的性质、结合能、界面两侧晶体结构和界面晶体结构的关系、界面切变模量、界面位错形核与反应、环境对界面过程的影响等多方面的问题。

界面的热力学、界面偏析、界面扩散、界面化学反应等都是材料科学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纳米材料的界面及其新的效应、复合材料的界面更是现代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热点。

(2)材料的表面效应晶体表面也是材料界面的一种,只是材料的固体表面和周围介质(气体、液体)的界面。

材料表面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具有未饱和键,并且由于结构的不对称而造成晶格畸变,所以材料表面都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和表面能,而且具有强烈降低其表面能,力求处于更稳定能量状态的倾向。

材料科学分析技术(材料科学研究与测试方法-绪论)

材料科学分析技术(材料科学研究与测试方法-绪论)
25
X射线的物理基础
(3)X射线的吸收
dIx = Ix+dx-Ix
dIx I x dx I x = Ix Ix
= -l· dx
X光减弱规律的图示
l为线吸收系数(cm-1),与入射X射线束的波长
及被照射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状态有关。
26
X射线的物理基础
X射线与物质的作用
X射线通过整个物质厚度的衰减规律:

6
performance
Tetrahedron
synthesis-processing
properties
composition-structure
7
Hexahedron
8
结构决定性能是自然界永恒的规律
“相” (phase)
在体系内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一部分 成分和结构完全相同的部分才称为同一个相
11
检测分析
信号发生
分析仪器
信号发生器
分析过程
产生分析信号
信号检测 信号处理
信号读出
检测器 信号处理器
读出装置
测量信号 放大、运算、 比较 记录、显示
12
检测信号与材料的特征关系
1.2 衍射分析方法概述
衍射分析主要用于物相分析和晶体结构的测定。
13
定义:光在传播过程中能绕过障碍物的边缘而偏 离直线传播,并且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 纹分布的现象。 光的衍射不易发生的原因: (1)无线电波:波长几百米,天涯若比邻 (2)声波,波长几十米,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I/I0 = exp(-l • d)
式中I/I0称为X射线透射系数, I/I0 <1。 I/I0愈小,表示X射线被衰减的程度愈大。

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论

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论

若采用逻辑学中真实定义的“属十种差”方法来定义材料,则“材料是人类社会所能接受的、经济地制造有用器件(或物品)的物质”。

1.材料的五个基础环节性能、结构、环境、过程、能量是材料的五个基础环节。

各种环境作用于结构,发生过程,导致结果,或产生新结构,或表现为性能;新结构又返回到原结构;某些性能如韧性、铁损等又是能量参量;过程的结果也会影响环境;环境与结构之间又可交换能量。

能量控制结构的稳定性和过程的进行,运用各类基础科学,可从结构计算能量。

从哲学的角度看:过程是变化;环境是变化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结构是变化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新结构或性能都是变化的结果。

(1)性能材料的性能是一种参量,用于表征材料在给定外界条件下的行为。

这个定义对性能分析方法有三点启示:性能必须定量化;从行为的过程去深入理解性能;重视环境对于性能的影响。

材料是一种系统,材料的性能便是系统的功能,也就是系统的输出或响应,而影响材料性能的外界条件,便是系统的输入、刺激或感受.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划分材料的性能,从而明确它的外延.若从系统功能分析方法,从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即对刺激的不同响应将材料的性能划分为反射、吸收、传导、转换感受四大类性能.设输入及输出分别为i及j,材料的性能分别为Pij,则当i及j为1、2、3、4、5、6及7时,分别为力、声、热、光、电、磁及化学信息,材料性能Pij有:当j=i时,为反射、吸收及传导性能,共21种;当j1i,则有42种可能的转换性能,例如P15为压电性,P35为热电性.当有多种输入(i1,i2……im)及多种输出(j1,j2……jn)时,则Pij可改写为P(i)(j) ,例如,当力学及化学因素协同作用于金属材料而发生”应力腐蚀断裂”时,反映这种现象的材料性能为P(1,7)(1).材料性能的分析方法有四种:若不知系统的结构,则系统是黑箱,因而有黑箱法;若系统的结构已知,则有相关法和过程法;考虑环境的有害和有益作用,则有环境法.黑箱法非材料专业的工作者,由于不知道或不需要知道材料的内部结构,认为它是一个“黑箱”,从输入与输出的实验关系来定义或理解性能.若输入为X,输出为Y,从实验确定:Y=K?X.式中,K叫做传递函数,如弹性模量E、电阻R及膨胀系数α.应用黑箱法所确定的关系式要注意它们的适用范围,因为这些关系式是用归纳法获得的,当条件不符合时,关系式就应作相应的修正.此外黑箱法只能表象地“解释”客观世界,它能提供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定量关系;它不能“改造”客观世界,因为它不能提出传递系数及性能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更不能提出改变性能的措施.相关法依据大量的实验数据,用统计方法建立性能与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经验方法。

材料科学中的制备与表征技术

材料科学中的制备与表征技术

材料科学中的制备与表征技术材料科学是一门涉及材料的结构、性质、制备、加工和应用等多个方面的学科。

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是材料科学的两个基本方面。

制备技术是指将材料形成所需结构的过程。

表征技术是指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结构、性质等方面的表征和评价的过程,通过表征技术评价,才能确定材料的适用范围和性能。

本文将重点介绍材料科学中的制备与表征技术。

材料的制备技术材料的制备技术包括原位合成法、物理制备法和化学制备法三类。

原位合成法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物理化学反应制得所需的新材料。

例如固相反应法是原位合成法中的一种,可以通过高温下材料间的固相反应,来制备新材料。

例如,金属氧化物经固相反应与其他元素化合生成新的多元复合氧化物概述。

物理制备法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制造材料,例如离子束沉积法、溅射法和蒸发法等。

离子束沉积法是一种集合了物理和化学两种手段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离子束的沉积,使材料原子从靶材表面释放,并定向沉积在基底上。

溅射法是制备薄膜和薄层的一种常见制备方法,通过高能量粒子或离子轰击靶材表面,使靶材原子飞溅而形成的薄膜,沉积在基底上形成所需结构。

化学制备法包括溶剂热法、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法等。

溶剂热法是分散相和连续相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时产生的溶解热使分子发生剧烈运动而聚合成所需的物质。

水热法则是指物质在高压高温下,利用溶液中的离子和自由基结合形成所需的物质。

溶胶-凝胶法是指通过溶胶和凝胶相互转化的方式来制造材料。

其中,溶胶是一种发生凝胶变化时能形成的混合物,凝胶则是一种可反复加热或冷却而形成坚实的可变形物质。

材料的表征技术在材料的制备技术完成之后,需要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评价,以确定它的性质和适用范围。

材料的表征技术包括光学、电学、热学和机械等多个方面。

光学表征技术可以通过透射、反射、散射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评价。

例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一种常用的表征方法,该方法能够采集材料表面的形貌和微观粒度信息,并且得到材料的形貌和成分信息。

材料研究方法

材料研究方法

材料研究方法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林建教授,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课程“材料研究方法”的介绍1/24介绍材料的定义材料的定义是为了使有用建筑,设备或其他物体。

用于制造有用的结构,设备或其他物体的物质。

物质与人类物质与人类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物质是必要的物质基础。

新材料的使用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必要物质基础。

新材料的使用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1970年代,人们在材料,信息和能源历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0年代,人们曾经将材料,信息和能源概括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现在,他们预测即将发生新的技术革命,并将其概括为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

现在,他们预测将发生新的技术革命,并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作为这一革命的重要标志。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被视为这场革命的重要标志。

同济大学材料研究方法精品课程简介,从古代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和蒸汽机时代,每种新材料的出现和使用都将进入铁器时代和蒸汽时代。

引擎年龄。

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和使用都伴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它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同济大学“材料研究方法”质量课程3/24简介按化学状态介绍材料的类型: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根据化学状态: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

材料等。

根据用途:建筑材料,包装材料,信息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等。

用途:建筑材料,包装材料,信息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等。

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组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材料的性能是材料的内在因素,而材料的性能是材料的综合体现。

在某些外部因素的作用下材料的内部因素。

在某些外部因素的作用下进行综合反思。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取决于材料的特性-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取决于材料的制备和使用条件。

制备和使用条件。

高温烧结多晶材料:陶瓷,水泥等。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

光学分析法:利用待测物质的光学性质进行测定的方法。

电化学分析法:利用待测物质的电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分离分析法:利用各待测组分在互不相容的两相中的溶解、亲和、吸附与解析、渗透等性质方面的不同而进行分离和吸附的方法。

灵敏度S: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信号响应值变化的程度。

检出限: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质量等。

紫外光谱UV分子中某些价电子吸收一定波长的紫外光,由低能级的基态跃迁至高能级的激发态而产生的光谱。

波长范围:10-400nm,近紫外光区:200-400nm朗伯-比尔定律: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中物质的浓度及液层厚度成正比。

A = lg (10/1 J = ;d发色团:可以使分子在紫外-可见光区产生吸收带的原子团。

例如:C=C C=O C=N-,-N=N-助色团:含有未成键n电子,本身不吸收大于200nm波长的紫外光,但与发色团相连时,能使发色团吸收波长变大或吸收强度增加。

例如:-OH, -NHz,-OR, -NR2,-SR红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增色效应:使最大吸收强度;max增大的效应R带:由n》一跃迁引起,由带孤对电子的发色团产生。

特点①'max>270nm 佔<100②溶剂极性增强,max发生蓝移K带:由:-:跃迁引起,特指共轭体系1max 210-270 ,^max>10000B带:由苯环的二‘ 一跃迁引起,苯环的UV特征吸收,为宽峰,230-270nm,有精细结构。

200< <3000。

E带:E1及E2吸收带,可分别看成苯环中乙烯键和共轭乙烯键所引起。

UV结构判断基本原则:① 200-400nm无吸收峰,饱和化合物,单烯。

② 270-350nm有吸收峰,;=10-100nm醛酮n、二跃迁产生的R 带③ 250-300nm具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峰(;二200-2000)芳环的特征吸收,具有精细结构的B带④ 200-250nm具有强吸收峰(£>10000),表明含有一个共轭体系K 带。

材料分析方法总结

材料分析方法总结

材料分析方法总结材料分析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技术,它在工程、材料科学、地质学、化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材料分析中,我们需要运用各种方法来对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能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材料。

本文将对常见的材料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程师有所帮助。

首先,光学显微镜是材料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光学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材料的形貌、颗粒大小、晶粒结构等信息。

这对于金属、陶瓷、塑料等材料的分析都非常有帮助。

同时,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也是常用的分析工具,它们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我们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

除了显微镜,X射线衍射也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分析方法。

通过X射线衍射,我们可以确定材料的晶体结构和晶格参数,从而了解材料的晶体学性质。

X射线衍射在材料科学、地质学和化学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手段。

此外,光谱分析也是材料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光谱分析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它们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

光谱分析在材料科学、化学和生物学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分析工具。

在材料分析中,热分析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热分析包括热重分析、差热分析、热膨胀分析等,它们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热分解过程、相变行为等。

热分析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和材料加工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

最后,表面分析也是材料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方法。

表面分析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它们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和电子结构。

表面分析在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和纳米技术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手段。

综上所述,材料分析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技术,它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在材料分析中,我们可以运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热分析和表面分析等方法来对材料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材料。

材料测试与研究方法

材料测试与研究方法

材料测试与研究方法材料测试和研究方法是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关键技术,用于评估和了解材料的性能、结构、制备方法和应用。

在材料测试和研究方法领域,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和方法可以用于测试和研究材料的各种特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材料测试和研究方法。

一、材料测试方法:1.机械测试:机械测试是评估材料力学性能的一种常见方法。

常用的机械测试方法包括拉伸测试、压缩测试、硬度测试和冲击测试。

通过这些测试方法,可以得到材料的杨氏模量、屈服强度、断裂韧性等重要力学性能参数。

2.热性能测试:热性能测试是评估材料导热性和热膨胀性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热性能测试方法包括热导率测试、热膨胀系数测试和热稳定性测试。

通过这些测试方法,可以得到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性能参数,为材料的热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3.电性能测试:电性能测试是评估材料导电性和介电性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电性能测试方法包括电导率测试、介电常数测试和剪切模量测试。

通过这些测试方法,可以得到材料的电性能参数,用于材料在电器、电子领域的应用中。

4.化学性能测试:化学性能测试用于评估材料与化学物质的相容性和耐腐蚀性。

常见的化学性能测试方法包括溶解性测试、腐蚀性测试和耐久性测试。

通过这些测试方法,可以得到材料与不同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为材料的选材和应用提供参考。

5.非破坏性测试:非破坏性测试是一种不破坏材料的测试方法,常用于评估材料的缺陷、内部结构和性能。

常见的非破坏性测试方法包括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和红外热像仪检测。

通过这些测试方法,可以检测到材料的缺陷或异常,帮助确定材料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二、材料研究方法:1.显微结构分析:显微结构分析是研究材料微观结构的重要方法。

常见的显微结构分析方法包括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观察到材料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组织状态。

2.表面分析:表面分析是研究材料表面性质和组成的方法。

常见的表面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热分析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热分析
T=() 其中是时间,则
F=f(T)或f()
2
概述
物质的热效应 一 晶体中水的存在形式 1毛吸细附管水内:,H失2O水;温不度参1加00晶-1格3;0o存。在于表面或 2与结其晶他水单:元H形2成O参化加学晶键格;;失存水在物于相结变构化中;,温度不
100-300o。 3 结构水:OH-形式参加晶格;存在于结构中,
测定方法是用精确已知热效应的标准物质进行差热分 析,由差热分析求出面积,标出单位面积相当的热量, 即比例系数。由于物质的热性质与温度有关,所以比 例系数也随温度而改变,故要求标定的温度范围必须 和实验测量的温度范围相同。
标定通常用高纯物质的熔化热焓来进行,可避免化学 反应放出的分解产物可能引起的复杂行为,应当指出 用熔化吸热和冷凝放热的平均峰面积比用单独的熔化 吸热峰的峰面积更可靠。
7
图1 差热分析仪结构示意图 1-参比物;2-样品;3-加热块;4-加热器;5-加热块热电
偶;6-冰冷联结;7-温度程控;8-参比热电偶;9-样品 热电偶;10-放大器;11-x-y记录仪
8
TAS-100型热分析仪
9
第一节 差热分析
三、差热曲线
基线(Baseline),AB和DE段; 峰(Peak),BCD段; 吸热峰(Endotherm),T<0 放热峰(Exotherm), T>0 峰宽(Peak Width),BD或B’D’ 峰高(Peak height),CF段 峰面积(Peak area),BCDFB 起始转变温度(Initial Ttrans),TB 外推起点(Extrapolated onset),G 峰的位置和形状 BC峰的前沿,CD峰的后沿
热分析——

03 材料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

03 材料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

解决这类问题通常有两种途径:(1)对方 程和边界条件进行简化,从而得到问题在简 化条件下的解答;(2)采用数值解法。 第一种方法只在少数情况下有效,因为过多 的简化会引起较大的误差,甚至得到错误的 结论。 目前,常用的数值解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
数值模拟通常由前处理、数值计算、后处理三 部分组成 前处理 实体造型、物性赋值、定义单元类型、网格 划分 数值计算 施加载荷、设定时间步、确定计算控制条件、 求解计算 后处理 显示和分析计算结果、分析计算误差
1.差分方程的建立
合理选择网格布局及步长 将离散后各相邻离散点之间的距离,或者离散 化单元的长度称为步长。
y
(i,j+1)
dy
(i-1,j) (i,j)
(i+1,j)
(i,j-1)
dx x
将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
向前差分
T T (i 1, j ) T (i, j ) x x
2
1 1 T (i, j ) T (i, j ) T (i, j 1) 2T (i, j ) T (i, j 1) T 2 2 2 y y y y 2
2
差分格式的物理意义
y
dT dx T(x+dx)-T(x) dx
2u 2u 2 0,0 x 0.5,0 y 0.5 2 x y u (0, y ) u ( x,0) 0 u ( x,0.5) 200x u (0.5, y ) 200y
3.3 有限单元法
有限元法(FEMA)也称为有限单元法或有限元素 法,基本思想是将求解区域离散为一组有限个且按 一定方式相互连接在一起的单元的组合体。它是随 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计 算方法。 把物理结构分割成不同大小、不同类型的区域,这 些区域称为单元。 根据不同分析科学,推导出每一个单元的作用力方 程,组集成整个结构的系统方程,最后求解该系统 方程,就是有限元法。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ModernMethodsofMaterialsAnalysis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ModernMethodsofMaterialsAnalysis

EPMA
島津EPMA-1600
EDS应用举例
不良品 良 品

浸炭不 良部
不良品
齿轮疲劳失效,是由于 渗碳处理不均匀,根本 原因在于硅的偏聚。
良 品
Si
XPS
3. 4 分子结构分析

利用电磁波与分子键和原子核的作用,获 得分子结构信息。红外光谱(IR)、拉曼 光谱(Raman)、 荧光光谱(PL)等是 利用电磁波与分子键作用时的吸收或发射 效应,而核磁共振(NMR)则是利用原 子核与电磁波的作用来获得分子结构信息 的。
3.1组织形貌分析

微观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对于理解材料的本 质至关重要,组织形貌分析借助各种显微 技术,认识材料的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分 析技术经历了光学显微镜(OM)、电子显 微镜(SEM)、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的发 展过程,现在已经可以直接观测到原子的 图像。
三种组织分析手段的比较
扫描探针显微镜 观察倍率



利用衍射分析的方法探测晶格类型和晶胞常数, 确定物质的相结构。 主要的物相分析的手段有三种:x射线衍射 (XRD)、电子衍射(ED)及中子衍射(ND)。 其共同的原理是: 利用电磁波或运动电子束、 中子束等与材料内部规则排列的原子作用产生 相干散射,获得材料内部原子排列的信息,从 而重组出物质的结构。
1.材料现代分析方法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是关于材料分析测试技术及其有关理论的 一门课程。 成分、结构、加工和性能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四个基本要素, 成分和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材料的性能,对材料的成分和结 构的进行精确表征是材料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性能控 制的前提。
2.材料分析的内容



表面和内部组织形貌。包括材料的外观形貌(如纳米 线、断口、裂纹等)、晶粒大小与形态、各种相的尺 寸与形态、含量与分布、界面(表面、相界、晶界)、 位向关系(新相与母相、孪生相)、晶体缺陷(点缺 陷、位错、层错)、夹杂物、内应力。 晶体的相结构。各种相的结构,即晶体结构类型和晶 体常数,和相组成。 化学成分和价键(电子)结构。包括宏观和微区化学 成份(不同相的成份、基体与析出相的成份)、同种 元素的不同价键类型和化学环境。 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

新材料科学与实际应用的流程

新材料科学与实际应用的流程

新材料科学与实际应用的流程新材料科学的发展与应用是实现工业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功能更强、性能更好材料需求的增大,新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逐渐成为各个领域的热点。

本文将从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际应用的流程以及前沿应用领域三个方面,探讨新材料科学与实际应用的流程。

一、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材料科学的研究是科学方法在材料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在新材料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手段,研究者可以对材料进行观察、测试和分析。

实验方法常用于材料的结构表征、性能测试、制备工艺等方面。

例如,通过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通过力学测试、热分析等手段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进行评估。

2. 理论模拟:借助计算机模拟和理论分析手段,可以模拟材料的性质、行为和变化规律。

理论模拟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材料的内部结构和宏观表现,并指导实验工作。

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广泛应用于材料的设计和优化。

3. 数据挖掘:通过对现有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挖掘出材料中潜在的规律和关联性。

数据挖掘可以从材料数据库、文献资料等方面获取大量的有用信息,为新材料的发现和设计提供参考。

二、实际应用的流程新材料的实际应用是指将研究发现的有潜力的新材料转化为实际应用产品或解决方案的过程。

实际应用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 材料筛选:在科研阶段,研究者通常会通过大量的实验、模拟和分析得到一系列具备一定潜力的新材料。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筛选和评估,确定适合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的材料。

2. 应用探索:针对所选材料的具体特性和潜在应用需求,进行应用探索和应用场景的设计。

这一环节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性能、成本、可制备性等因素,并与相关行业或领域的需求相结合。

3. 材料开发:在经过应用探索后,需要进行材料的进一步开发和改进。

这一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优化材料的制备工艺、改进稳定性、提高性能等,以满足具体应用的要求。

计算材料科学方法介绍

计算材料科学方法介绍

计算材料科学方法介绍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材料性质、结构和性能的学科,而计算材料科学则是指利用计算机和数值方法来解决材料科学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计算材料科学方法的使用已经成为近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将介绍计算材料科学的几种主要方法和技术。

第一种方法是第一性原理计算,也称为量子力学计算。

此方法基于量子力学原理,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来计算材料的电子结构和性质。

这种计算方法可以提供准确的原子尺度的描述,包括材料的能带结构、晶体结构、电子密度分布等。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研究材料的能量、力学性质、电子结构、光学性质等。

其基础是从头开始的无参数模拟,不依赖实验数据,因此能够预测新型材料的性质。

然而,该方法计算量大、计算时间长,限制了其在大尺度和复杂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种方法是分子动力学模拟。

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数值模拟原子中的相互作用力,来模拟和预测材料的宏观行为和热力学性质。

该方法使用牛顿定律和经典力学公式来计算原子的运动,通过求解分子动力学方程来模拟材料的宏观性质。

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从原子尺度上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质、热传导性质、润湿性、界面相互作用等。

与第一性原理计算相比,分子动力学模拟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和更大的尺度范围,因此能够模拟更复杂的系统和更大的时间尺度。

第三种方法是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

该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数据挖掘的技术,通过搜索和筛选大量的材料数据库,来进行材料的快速筛选和优化设计。

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可以根据材料的性能要求和设计指标,通过计算和模拟来预测材料的性能,并提供候选材料的建议。

这种方法还可以结合传统的实验方法来验证和优化设计结果。

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已经成功应用于新型材料的发现和设计,实现了快速和高效的材料研发过程。

除了上述方法,计算材料科学还包括许多其他技术和工具。

例如,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方法正在成为计算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

通过训练模型和分析数据,机器学习可以从大量的实验和模拟数据中发现材料的潜在规律和性质。

材料研究方法

材料研究方法

材料研究方法材料研究方法是指科学家们在进行材料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研究者们需要通过科学的实验和分析,来探索材料的性质、结构和性能,以便更好地应用和改进这些材料。

因此,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对于材料科学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材料研究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就是实验方法。

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科学家们可以对材料进行各种性能测试,比如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材料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同时,实验方法也是验证理论模型和计算模拟结果的重要手段,有助于验证科学假设和理论推断的准确性。

其次,表征分析方法也是材料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各种表征手段,比如透射电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可以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晶体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些分析结果对于揭示材料的性能和特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材料设计和改进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此外,理论计算方法在材料研究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建立材料的理论模型,运用物理学和数学的原理,可以对材料的特性和行为进行预测和计算。

理论计算方法在材料设计、新材料发现和性能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也是材料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对实验数据和模拟结果的分析,科学家们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内在规律和相关性,揭示材料性能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同时,统计方法也可以帮助研究者们对材料性能进行量化评价和比较分析,为材料选择和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综上所述,材料研究方法是多种科学手段和技术方法的综合运用,是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通过实验方法、表征分析方法、理论计算方法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的综合运用,科学家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材料的性能和特性,为材料的应用和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重点整理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重点整理

重点归纳与演绎法、分析与综合法、类比与移植法、系统与优化法、假说与理论法,特别注意各研究方法的特点、分类及实例应用等。

归纳法的推理方向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它的结论是未经证实的,具有或然性。

根据归纳法的前提是否完全,又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的结论一般是可靠的。

不完全归纳法最典型的一种方法是简单枚举法,最大优点是应用起来比较方便。

归纳法具有很大的创造性,主要应用于科学发现。

归纳法对于从范围比较窄的一般原理上升到更为普遍的科学原理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归纳法是有局限性的,首先,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的腿方法,其次,科学认识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种方法的配合,而归纳法只是在其中一个方面发挥作用。

演绎法是从移植的一般原理、定理、法则、公理货科学概念出发,推论出事物或现象具有某种属性或规律的新结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眼液发是从一般原理推理出个别结论的方法。

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在于严密的逻辑推理方式,为科学知识提供逻辑证明工具。

演绎法也是解释和预见科学事实、提出科学假说额重要方法。

演绎法也有局限性,演绎法是创造性比较小的研究方法,演绎推理的结论原则上都包含在其前提之中,所以,不可能超出前提的范围,不可能对科学知识做出新的概括。

其次,演绎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受到前提的制约,所以演绎推理的结论也不是绝对可靠的。

1.根据材料的化学组成,可将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2.★了解材料的发展史:古代材料的发展史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近代材料的发展史经历了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在20世纪中占据了材料的主导地位)、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水泥、耐火材料)、高分子材料(硫化橡胶)和复合材料四个历程。

陶是人类是第一个人工合成材料,青铜——铜锡合金,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合金。

4.★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关于材料成分、结构工艺和他们性能与应用之间有关知识开发和应用的科学。

材料研究方法

材料研究方法

材料研究方法材料研究方法是指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用于研究材料性能、结构和特性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

材料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材料科学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材料研究方法,希望能够对材料科学研究工作者有所帮助。

首先,X射线衍射是一种常用的材料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材料中X射线的衍射图样,可以得知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粒尺寸、晶格畸变等信息。

这对于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X射线衍射方法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能够对材料进行非破坏性的表征,因此在材料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另一种常见的材料研究方法。

SEM能够对材料表面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成分分布。

通过SEM的观察,可以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组织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为材料性能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此外,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也是一种常用的材料研究方法。

与SEM相比,TEM能够对材料进行更高分辨率的成像,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晶体缺陷。

通过TEM的观察,可以揭示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晶体缺陷的信息,为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除了以上介绍的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材料研究方法,如原子力显微镜(AFM)、拉曼光谱、热分析、磁性测试等。

这些方法各具特点,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表征和分析,为材料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材料研究方法是材料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我们揭示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特点,为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进行材料研究时,我们应根据具体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以获得准确、可靠的研究结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材料研究方法能够对广大材料科学研究工作者有所帮助。

材料研究方法

材料研究方法

材料研究方法材料研究方法是指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用于对材料进行研究和分析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性能、结构和特性,为材料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材料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材料研究方法,包括显微结构分析、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和计算模拟等。

首先,显微结构分析是材料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设备,可以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

显微结构分析可以揭示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粒大小、晶界分布等信息,为材料性能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物理性能测试是评价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

包括力学性能测试、热学性能测试、电学性能测试等。

通过对材料的硬度、强度、热膨胀系数、电导率等性能进行测试,可以全面了解材料的物理性能特点,为材料的选用和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化学成分分析是对材料组成和成分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化学分析技术,可以准确测定材料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组成,揭示材料的化学成分特点,为材料的制备和改性提供依据。

最后,计算模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材料研究方法。

通过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技术,可以对材料的结构、性能进行预测和模拟,为材料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材料研究方法包括显微结构分析、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和计算模拟等多种手段,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全面了解材料的性能和特性,为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实际的材料研究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合理设计实验方案,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材料研究方法对您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科学研究方法概述一.材料的定义、特点与分类1.定义物质经材料合成或材料化后才成为材料,材料具有指定工作条件下使用要求的形态和物理状态的物质。

2.分类材料按物理化学属性可分为: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按来源可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按用途可分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按状态可分为:气态、固态和液态。

3.材料的几大效应(1)材料的界面效应材料的界面有晶界、相界、亚晶界、孪晶界等。

材料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及化学、电化学性能都与材料的各种界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材料的形变、断裂与失效过程,起源于各种界面的占了大部分,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也基本上都与界面有关。

界面的研究在材料科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不同材料的界面有以下几种效应。

A.分割效应。

是指一个连续体被分割成许多小区域,其尺寸大小、中断程度、分散情况等对基体力学性能及力学行为的影响;B.不连续效应。

界面上引起的结构、物理、化学等性质的不连续和界面摩擦出现的现象,如电阻、介电特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C.散射和吸收效应。

界面处对声波、光波、热弹性波、冲击波等各种波产生的散射和吸收,影响材料的透光性、隔热性、隔音性、耐冲击性等;D.感应效应。

界面产生的感应效应,特别是应变、内部应力及由此产生的某些现象,如高的弹性、低的热膨胀性、耐热性等。

界面问题涉及界面两侧原子的对势、电子态和电子结构、界面原子键合的性质、结合能、界面两侧晶体结构和界面晶体结构的关系、界面切变模量、界面位错形核与反应、环境对界面过程的影响等多方面的问题。

界面的热力学、界面偏析、界面扩散、界面化学反应等都是材料科学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纳米材料的界面及其新的效应、复合材料的界面更是现代材料科学研究中的热点。

(2)材料的表面效应晶体表面也是材料界面的一种,只是材料的固体表面和周围介质(气体、液体)的界面。

材料表面的原子、分子或离子具有未饱和键,并且由于结构的不对称而造成晶格畸变,所以材料表面都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和表面能,而且具有强烈降低其表面能,力求处于更稳定能量状态的倾向。

(3)材料的复合效应复合材料具有的复合效应主要有线性效应和非线性效应。

线性效应有平均效应、平行效应、相补效应、相抵效应等;非线性效应有相乘效应、诱导效应、共振效应、系统效应等。

一般结构复合材料具有线性效应,但很多功能复合材料则可利用非线性效应创造出来,最明显的是相乘效应。

(4)材料的形状记忆效应具有一定形状的固体材料,在某一低温状态下经过塑性变形后,通过加热到这种材料固有的某一临界温度以上时,材料又恢复到初始形状的现象,称为形状记忆效应。

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材料称为形状记忆材料。

(5)材料的动态效应各类材料的失效大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

加强对失效动态过程的分析研究,才能更深刻地揭示材料的失效机理及其控制因素。

(6)材料的环境效应由于在材料的加工、制备、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使全球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日益严峻。

因此,对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而言,资源消耗是源头,环境污染是末尾。

材料的生产、使用与资源及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7)材料的纳米效应纳米材料是超细微材料,是指由微小颗粒(绝大多数为晶体,其特征尺度至少在一个方向上为纳米量级)组成的固体,其典型的晶粒尺度为 1nm ~100nm 。

随着物质的超细微化,纳米材料表面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宏观物体所不具备的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表面效应和界面效应等四大效应。

这就是材料的纳米效应。

这些效应使得纳米材料具有一系列优异的力学、磁性、光学和化学等宏观特性。

小尺寸效应是当超微颗粒尺寸不断减小,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材料宏观物理、化学性质上的新变化。

量子效应是指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的现象,由此导致的纳米微粒的电磁、光学、热学和超导等微观特性和宏观性质表现出与宏观块体材料不同的特点。

表面效应是指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着纳米粒子尺寸的减小而大幅度地增加,粒子表面能及表面张力也随着增加,从而引起纳米粒子性质的变化。

界面效应是纳米材料的结构有很大比例的原子处于缺陷环境中。

二.材料的研究内容1.研究分类(1)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以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固体化学等为理论基础,应用现代物理与化学研究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材料科学中的物理与化学问题。

从电子、原子、分子等层次上着重研究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的转变规律,以及它们与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些规律来改进材料性能,性质合成制备组织结构理论、材料设计与工艺效能(使用性能)研究开发先进材料与器件,发展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探索从基本理论出发进行材料设计,着重现代物理与化学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2)材料学学科材料学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致力于材料的性能优化、工艺优化及材料的开发与合理应用。

材料学是实用性比较强的应用基础学科,其研究既要探讨材料的普遍规律,又要有重要的工程价值。

研究的范围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材料学及其发展不仅与揭示材料本质和演化规律的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相关,而且和提供材料工程技术的材料加工过程学科有密切的关系。

(3)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是研究控制材料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将材料加工成人类社会所需求的各种零部件及成品的应用技术的学科。

其研究范围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主要研究这些材料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组织结构形成规律,材料加工的先进技术和相关工程问题,材料的再循环技术,加工工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及集成化,材料加工工程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材料加工工程模拟仿真,材料加工的模具和关键设备的设计与改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内涵已经超出了原来的范畴,与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机械、自动控制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学科。

2.具体内容(知识点只是偏重于某一类,并非非属于,各种状态的改变都是通过之间的关系改变的)2.1组织结构2.1.1基本特性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研究方法,材料中的结构是有不同层次的。

从电子、声子等到原子、离子、分子,从晶体结构到相、组织,从位错等缺陷到微观裂纹。

这些不同层次的知识对我们理解材料的各种行为、性能以及物理、化学的本质非常有帮助。

宏观与微观是相对的。

要正确地对待材料结构及其层次,应该注意五个共性问题:可分与穷尽,转变与守恒,树木与森林,表象与真实和量变与质变。

(1)可分与穷尽原子的英文是Atom,意思是“不可分”。

,应该说物质是可分的,人的认识是不可穷尽的。

牛顿力学解释了宏观现象,但应用于原子结构,遇到了困难,于是产生了量子力学。

这是认识运动的发展。

另一方面,认识也是有层次的。

在比较大的尺度内研究物质时,可以忽略太细的物质结构,可以将这些“组元”作为数学上的点。

(2)转变与守恒在质和能可以互换的条件下,质量与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质量是能量的一种形式,能量又是质量的一种形式。

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仍然是科学与工程所依赖的两个基本的规律。

系统的质量发生变化时,其内部结构可以发生变化,也可能不发生变化。

但是,物质的能量发生变化时,其内能必然要发生变化,而内能又是状态性质,它的变化必然导致状态参量的变化。

这对于材料来说是尤其重要的,因为结构决定了性能。

(3)树木与森林树木和树林犹如部分与整体。

从层次来看,由微观的层次组成宏观的层次。

人们研究材料,到目前为止,有如下的逐步微观化的层次:连续介质→缺口及裂纹→相及分子→原子→电子。

选择结构的层次,应该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不要盲目地追求微观化。

一般来说,接近于工程应用尺寸的结构层次的分析和研究,实用性比较大;较深层次的结构分析和研究,则可用于理解和控制现象。

因此,应该根据问题的性质去选择研究的结构层次。

研究森林时,就以整个森林为对象,用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树木为样品来研究森林;研究树木时,树木就是整体,从树木各部分的研究去理解树木。

不能以个别树皮的图像来说明森林特征。

应当强调指出,当实验方法的分辨力提高时,则所观察的试样面积的代表性是重要的问题。

因为在一定面积的视场内,能够观察到的试样面积是与分辨力成反比的。

分辨力高的实验方法才能研究相应的细节,而分辨力低的实验方法便于研究材料的整体。

这也就是树木与森林的问题。

(4)表象与真实从表面观察到的各种图像,如何获得材料内部结构的真实情况,这是关于结构的另一个共性的问题。

首先,结构的测定都是采用黑箱法,所以必须理解测量的原理;其次,要考虑上面所讨论的树木与森林的问题,即所观察到的图像是否典型及有无代表性的问题;第三,实验中经常有干扰与假象的问题,仪器、试样和观察者的故障与缺陷,都会导致假象。

必须强调的是,材料科学主要以实验科学研究为基础,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所有不正确的方法和操作都会使实验结果和数据有偏差,甚至是假象。

这是必须注意的。

(5)量变与质变(纳米结构的特性)在自然科学各个学科领域中,某一现象、某一事物从量变到质变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在现代纳米材料中更为突出。

当固体微颗粒的尺寸逐步减小时,量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理化性质的质变。

例如,磁性超微粒子在尺寸小到一定范围时,就会失去铁磁性,而表现出顺磁性,也称为超磁性。

在许多方面如光、电、热及化学等性质上表现出与大块位置有明显的差别,有时甚至是反常的。

2.1.2材料结构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材料中单相平衡结构都处于能量的谷值。

材料结构稳定和亚稳定状态都能稳定存在,它们都处于能量的低谷。

不过,亚稳定高于稳定,从亚稳态转到稳定态不是自发的,需要借助于某种激活过程克服,激活能由能量起伏提供的。

由于动力学和结构学的原因,亚稳态是广泛存在的。

组织或结构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稳定性程度。

不稳定的因素是随环境条件而变化的。

2.1.3材料结构的测定与表征材料结构的测定和表征实际上有两个工作系统,一个是材料,一个是人。

对于材料来说,输入是可见光及环境干扰,输出是反射波构成的图像;对于人来说,输入就是材料测试时所输出的图像信息,人们要利用所存储的知识来进行判断、表征,然后作出结论,即输出。

这是材料结构测定方法的共性。

这两个工作系统的所有方法都有分辨力和环境干扰的问题。

化学组元含量的定性测定,最广泛应用的是化学分析。

现在快速的物理方法,如光谱法、X 射线法等,逐步在取代传统的化学分析法。

如需要了解各相或局部区域的化学成分,进行定位分析,有直接和间接的两种方法。

间接法是采用化学的或电化学方法分离要分析的相,再进行一般的或微量的化学分析,并且可用X 射线法确定相的结构;直接法有示踪原子法、电子探针、离子探针、俄歇能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