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表演与服饰艺术赏析剖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曲表演与服饰艺术赏析课试题壹
自选2~3幅代表性的(了解,喜爱的)东方戏曲的截图。
试题贰
写三个以上与戏曲相关的成语。
粉墨登场,锣鼓喧天,有板有眼
试题叁
自绘2~3幅戏曲脸谱
试题肆
浅论戏曲的
1主要分类
2艺术特征
3表现方法
4神韵寓意
我国273个戏曲剧种中, 有5个戏曲剧种脱颖而去,即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越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全国第二大剧种。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的戏为主,艺术流派纷呈。1954年的日内瓦
会议上,在周恩来的指示下,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用来招待外宾,获得了广泛的赞誉。是影响最广的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剧,中国汉族戏曲剧种、湖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俗称“二黄”,又有“楚剧”、“汉调”两种叫法。它为湖北主要的戏曲剧种。
晋剧,汉族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外省称之为山西路梆子,主要流行于山西中、北部及陕西、内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区。
豫剧是发源于中国河南省的一个戏曲剧种,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居中国各地域戏曲之首。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豫剧是在继承河南梆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粤剧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粤剧名列于
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汉族戏曲之一。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
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声誉。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腔,中国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成熟于秦。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我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川剧,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李金顺、刘翠霞、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更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好的剧本更需要好的导演来驾驭,来将作者意图准确无误地传递给观众。只有他们真正做到了珠联璧合,一个戏才能在舞台上大放异彩,才会吸引观众,我们的戏曲艺术才能得以繁荣。
戏曲里有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人最后的审美家园。所有从事戏曲艺术的人当不忘坚守,并将它的美学神韵发扬光大!
试题伍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戏曲的审美特征
中国戏曲艺术具有瑰丽无比的美,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极其珍贵的瑰宝。它是一种全方面感知美的有效形式。
戏曲讲究“手、眼、身、心、法、步”的规范化,动作的运动线的圆曲,动作本身的圆润柔顺,从中品味流动的线条美、声韵美和其中的诗情画意。
从民族习惯和审美趣味来说,欣赏观念与西方有所不同。民族戏曲比较着重追求“精、气、神”的有机统一,“念、唱、做、打”的互相补充,即首先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丰满、真实的性格,把“纯技术”的表演放在第二位。这一点也成了我们评价中国民族舞剧时应当依据的标准。
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和写意性。戏曲的综合性,就是将不同的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戏曲的虚拟性,首先表现在赋予舞台时间、空间以极大的自由,完全打破了西方戏剧“三一律”的结构形式;其次,在具体反应、表现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戏曲同样采用虚拟的手法,比如以桨代船、以鞭代马等。戏曲中的许多表演程式,都是按照艺术美的原则,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舞蹈化的特征,这也就是戏曲的程式性。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讲求虚实结合、以一当十、传神写照、写意抒情。中国画崇尚空灵、意境及笔墨之趣,中国诗讲究要有神韵,简而言之,中国艺术典范的核心就在于它的写意性。中国戏曲无疑也是一种写意型的艺术形态。除了上述三项表演艺术特征无不与写意性相关联以外,即便是戏曲剧作本身,在其故事结构、人物安排、唱词处理等方面,也十分鲜明地表现出写意性特色。在戏曲表演过程中,四大特征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他们被节奏统驭在一起,在戏曲表演中不停息地运动。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以京剧为例,他的美感元素,主要有五个部分,即虚实自由转换、高度程式规划、服饰绚丽多彩、脸谱丰富多姿、以及声腔韵味独特。
一,虚实自由转换。京剧的虚实结合艺术,在表演审美文化上独树一帜,与西方的写实表演不同,舞台上没有门,演员通过表演,门存在了;舞台上没有马,演员一个招式,马有了……
二,高度程式规划。京剧表情主要是由外而内。对人物的内心表现,主要是用大段“念、唱、做、打、舞、手、眼、心、步”等京剧的程式动作。所谓程式的“功夫”到了,演员内心的感悟有了,观众对这些程式动作理解了,自然也就“内外完美”了。
三,服饰绚丽多彩。京剧界把服装叫行头,是各种角色穿戴的总称,它包括:长袍类、短衣类、铠甲类、盔帽类、靴鞋类以及附属于服装范畴的辅助性、服饰性的东西。戏衣的色彩还分上五色,下五色。质量上主要有缎、绸、布等。由于色彩、纹样和质量的不同,以及穿戴上的不同搭配,使整个戏衣显得丰富多彩又富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