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操作及原理

合集下载

各种显微镜的原理和适用场合

各种显微镜的原理和适用场合

各种显微镜的原理和适用场合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显微镜——这个神奇的“放大镜”,让我们能够窥探微观世界的奥秘。

不管你是科学迷还是对生物学有点好奇,相信这段小小的探索旅程会让你大开眼界。

1. 光学显微镜首先,咱们从最常见的光学显微镜说起。

这家伙是最经典的“老朋友”了。

它通过光线来放大样本,就像你用放大镜看细节一样。

其实,它的工作原理也不复杂,简单说就是透过镜头把物体的影像放大,然后你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1.1 原理光学显微镜的核心在于透镜。

光线从样本穿过,然后被显微镜的镜头放大。

就像是你在太阳下拿个放大镜烧纸一样,虽然没那么刺激,但道理差不多。

显微镜里有几个镜头,分别负责不同的放大倍数,方便你查看不同层次的细节。

1.2 适用场合这种显微镜非常适合用来观察生物样本,比如细胞、细菌什么的。

它特别适合学校的实验室和医学研究,不仅操作简单,而且价格也比较亲民。

2. 电子显微镜接下来,是电子显微镜,它可是“高级玩家”了。

和光学显微镜不同,电子显微镜用电子束而不是光线来照射样本。

由于电子的波长比光线短得多,所以它能提供更高的分辨率,能看到更小的细节。

2.1 原理简单说,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子束扫描样本,然后通过探测器来形成图像。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种“电子摄影机”,但是拍摄的对象是微观世界。

电子束穿过样本后,会产生各种不同的信号,这些信号经过处理后,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高清图像。

2.2 适用场合电子显微镜非常适合用来研究纳米级的材料、细胞内部结构,甚至是病毒。

它的分辨率高得惊人,所以通常用于科学研究、材料分析以及医学诊断领域。

可是,它的操作复杂、价格不菲,所以一般都在研究机构和高端实验室见到。

3. 共聚焦显微镜接下来是共聚焦显微镜,它可以说是光学显微镜的“进阶版”。

这种显微镜特别厉害的地方在于它能用激光光源来扫描样本,并且能在样本的不同层次上获取清晰的图像。

3.1 原理共聚焦显微镜利用激光扫描样本,并用特殊的探测器收集图像。

光学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及使用实验报告

光学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及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光学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及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2.掌握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样品的方法。

二、实验器材1.光学显微镜;2.载玻片;3.盖玻片;4.荧光素钠溶液;5.酒精。

三、实验原理光学显微镜是利用物体对光线的折射和反射作用来放大物体影像的一种仪器。

其基本原理为:当平行光线射到物体表面时,一部分光线被物体吸收,一部分光线被反射或折射,这些光线经过透镜的折射后汇聚到一点上,形成物体的倒立实像。

通过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可以使这个倒立实像在屏幕上得到清晰的放大图像。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物镜、目镜、反光镜、光源和调焦机构等。

其中,物镜是用于放大物体影像的主要元件,通常有多个不同倍数的物镜可供选择。

目镜则用于将物镜所成的放大图像进一步放大,并通过眼睛观察。

反光镜则用于将透过物镜和目镜的光线聚焦到屏幕上,以便观察。

光源则是用来提供照明的光源,常用的有白炽灯和氙气灯等。

调焦机构则用于调节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以获得清晰的放大图像。

四、实验步骤1.准备样品:取一块透明的载玻片,在其表面涂上一层荧光素钠溶液(浓度为0.1%),然后用盖玻片覆盖在上面,使其密封。

2.安装显微镜: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底座上,调整好光源和调焦机构的位置,使样品能够被清晰地观察到。

3.观察样品:通过目镜观察载玻片上的荧光素钠溶液,可以看到其中的微小颗粒状物质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明显的结构特征。

4.清洗样品:用酒精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以去除荧光素钠溶液残留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荧光素钠溶液中的微小颗粒状物质的结构特征,这表明了光学显微镜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成像仪器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构造,以及如何正确地使用它进行观察。

显微镜的四大光学原理 显微镜操作规程

显微镜的四大光学原理 显微镜操作规程

显微镜的四大光学原理显微镜操作规程一.折射和折射率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亮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像,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

当与透亮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亮物体一.折射和折射率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亮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像,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

当与透亮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亮物体(如玻璃)时,光线在其介面更改了方向,并和法线构成折射角。

二.透镜的性能透镜是构成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最基本的光学元件,物镜、目镜及聚光镜等部件均由单个和多个透镜构成。

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凸透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两大类。

当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于一点,这个点称“焦点”,通过交点并垂直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

焦点有两个,在物方空间的焦点,称“物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物方焦平面”;反之,在像方空间的焦点,称“像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像方焦平面”。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

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三.影响成像的关键因素—像差由于客观条件,任何光学系统都不能生成理论上理想的像,各种像差的存在影响了成像质量。

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各种像差。

1.色差色差是透镜成像的一个严重缺陷,发生在多色光为光源的情况下,单色光不产生色差。

白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构成,各种光的波长不同,所以在通过透镜时的折射率也不同,这样物方一个点,在像方则可能形成一个色斑。

光学系统最紧要的功能就是消色差。

色差一般有位置色差,放大率色差。

位置色差使像在任何位置察看都带有色斑或晕环,使像模糊不清。

而放大率色差使像带有彩色边缘。

2.球差球差是轴上点的单色相差,是由于透镜的球形表面造成的。

球差造成的结果是,一个点成像后,不在是个亮点,而是一个中心亮边缘渐渐模糊的亮斑,从而影响成像质量。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原理与使用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原理与使用
倍另行调节、查找原因。 每次使用完毕后将将光源亮度调至最低。 临时不用显微镜只需将光源亮度调至最低而无
需关闭。忌频繁开关显微镜电源。 镜头脏污只能用专用工具经专门程序清洗。 使用完毕等灯箱冷却后罩上防尘罩或放入箱内,
并存于干燥无尘处。
清洁工具
清洁液配方:1份无水乙醇+3份乙醚
擦拭方法
人眼视锥细胞直径为4微米,对应的视角约 为30秒,这个角度就是视角的极限。一般要能 清晰的分辨两个点,视角须在1分以上。高1米 的物体距眼睛3400米时,视角为1分。
1.2 放大镜:约在四百年前眼镜片工匠们开始磨制 放大镜。当时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只有3—5x
1.3 显微镜:
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造出类似显 微镜的放大仪器。
根据需要调节孔径光阑的大小或聚光器的高低,使 光线符合要求(一般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观察 时,视野要稍变暗一些,所以需要调节光线强弱)。
观察完毕,应先将物镜镜头从通光孔处移开,并检 查物镜是否沾水沾油,检查处理完毕后即可装箱。
瞳距调节
屈光度调节
6 光学显微镜的维护
显微镜要轻拿轻放。 严禁将表面有水的载片放到显微镜上。 从低倍转入高倍应能看到图象,否则需转入低











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方法:
(1)增大物镜的数值孔径 在物镜和盖玻片之间充以n 较大的油,如香柏油
n =1.52,不仅使n 增大,而且孔径角 也增大。
(2)用短波长的光照射 如紫外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4 显微镜的结构
组成
光学放大系统 照明系统
目镜 物镜 光源 折光镜
聚光镜
滤光片

显微镜的使用原理

显微镜的使用原理

显微镜的使用原理显微镜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工具,通过放大物体的细节,使我们能够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

它的使用原理是基于光的折射和放大效应。

下面将详细介绍显微镜的使用原理。

1. 光的折射显微镜使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光密度不同,光线会发生偏折现象。

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显微镜中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例如玻璃或透明塑料。

当光线通过物镜和目镜时,会发生多次折射,从而使物体放大。

2. 放大效应显微镜的放大效应是基于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不同。

物镜是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镜头,它会将物体的光线聚焦在一个点上。

目镜是靠近观察者眼睛的镜头,它进一步放大了物体的像。

物镜和目镜的焦距差异使得显微镜能够放大被观察物体的细节。

3. 调焦机制显微镜的调焦机制是实现放大效果的关键。

显微镜通常配有一个焦距可调的聚焦装置,可以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位置来改变焦距。

当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适当时,可以获得清晰的放大图像。

4. 光源显微镜使用的光源通常是一束白光。

光源通过透明的玻璃或者镜片照射到被观察物体上。

被观察物体会反射或透射部分光线,然后这些光线会通过物镜和目镜进一步放大,最终形成放大的图像。

5. 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观察者看到的图像与实际物体大小之间的比例关系。

放大倍数取决于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以及显微镜的调焦机制。

通常,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以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位置来改变。

6. 分辨率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够分辨的最小距离。

分辨率取决于光的波长和显微镜的设计。

较短的波长和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提供更清晰的图像细节。

总结起来,显微镜的使用原理是基于光的折射和放大效应。

光线从物镜进入显微镜后会发生折射,然后通过目镜进一步放大形成图像。

显微镜的调焦机制、光源选择以及放大倍数和分辨率都是影响显微镜观察效果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调节这些因素,我们可以获得清晰的放大图像,观察微观世界的细节。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一、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我们常用的为普遍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可分为两个部分: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一)机械部分1、镜座为显微镜最下面的马蹄形铁座。

其作用是支持显微镜的全部重量。

使其稳立于工作台上。

2、镜柱镜座上的直立短柱叫做镜柱。

3、镜臂镜柱上方的弯曲的弓形部分叫做镜臂,是握镜的地方。

镜臂和镜柱之间有一个能活动的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向后倾斜,便于观察。

4、镜筒安装在镜臂上端的圆筒叫做镜筒。

镜筒长度一般为160毫米,上端安装目镜,下端连接转换器。

5、转换器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

其上可以安装几个接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

6、载物台镜臂下端安装的一个向前伸出的平面台叫做载物台。

用于放置观察用的玻片标本,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叫通光孔。

通光孔左右两旁一般装有一对弹簧夹,为固实玻片之用,有的装有移片器,可使玻片前后左右移动。

7、准焦螺旋镜臂上装有两种可以转动的螺旋,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称为准焦螺旋。

大的螺旋转动一圈。

镜筒升降10毫米,用于调节低倍镜,叫做粗准焦螺旋。

小的螺旋围动一圈,镜筒升降0.1毫米。

主要用于调节高倍镜,叫做细准焦螺旋。

(二)光学部分1、反光镜位于马蹄形镜座之上方。

一个可以转动的圆镜,叫做反光镜。

反光镜具两面,一面为平面镜,一面为凹面镜。

其用途是收集光线。

平面镜使光线分布较均匀。

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反射的光线较强,一般在光线较弱时使用。

2、集光器位于载物台下方。

由二、三块透镜组成,其作用是聚集来自反光镜的光线,使光度增强,并提高显微镜的鉴别力,集光器下面装有光圈(可变光阑),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可以调节进入集光器光量的多少。

若光线过强,则将光圈孔口缩小,反之则张大,集光器还可以上下移动,以调节适宜的光度。

3、接物镜又称物镜,由数组透镜组成,安装在转换器上,能将观察的物体进行第一次放大,是显微镜性能高低的关键性部件。

每台显微镜上常备有几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物镜上所刻8×、10×、40×等就是放大倍数,习惯上把10-20倍的叫做低倍物镜;40-60倍的叫帮高倍物镜;90-100倍的叫做油镜。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观察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观察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观察第一节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重点是油镜的使用技术和维护知识。

3、在油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几种基本形态。

二、基本原理(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由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两部分组成(图1-1)。

1、机械系统机械系统包括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调节器等。

(1)镜座:它是显微镜的基座,可使显微镜平稳地放置在平台上。

(2)镜臂:用以支持镜筒,也是移动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

(3)镜筒:它是连接接目镜(简称目镜)和接物镜(简称物镜)的金属圆筒。

镜筒上端插入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接。

镜筒长度一般固定,通常是160mm。

有些显微镜的镜筒长度可以调节。

(4)物镜转换器:它是一个用于安装物镜的圆盘,位于镜筒下端,其上装有3~5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为了使用方便,物镜一般按由低倍到高倍的顺序安装。

转动物镜转换器可以选用合适的物镜。

转换物镜时,必须用手旋转圆盘,切勿用手推动物镜,以免松脱物镜而招致损坏。

(5)载物台:载物台又称镜台,是放置标本的地方,呈方形或圆形。

载物台上装有压片夹,可以固定被检标本;有标本移动器,转动螺旋可以使标本前后和左右移动。

有些标本移动器上刻有标尺,可指示标本的位置,便于重复观察。

(6)调节器:调节器又称调焦装置,由粗调螺旋和细调螺旋组成,用于调节物镜与标本间的距离,使物像更清晰。

粗调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升降约10mm,细调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升降约0.1mm。

图1-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1. 镜座2. 镜臂3. 镜筒4. 转换器5. 载物台6. 压片夹7. 标本移动器8. 粗调螺旋9. 细调螺旋10. 目镜11. 物镜12. 虹彩光阑(光圈) 13. 聚光器 14. 反光镜2、光学系统光学系统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反光镜等。

(1)目镜:它的功能是把物镜放大的物像再次放大。

显微镜实验报告

显微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2. 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形态和功能。

二、实验原理显微镜是一种用于放大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通过物镜和目镜的放大,使观察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肉眼无法分辨的微小物体。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对于研究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洋葱鳞片叶、紫色洋葱、番茄、黄瓜等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2.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酒精灯、酒精棉球、显微镜清洁布等。

四、实验步骤1. 取洋葱鳞片叶,用刀片将叶片切成薄片。

2. 将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用滴管滴加少量清水,使切片浮起。

3.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覆盖在切片上,避免产生气泡。

4.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焦距,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结构。

5. 观察过程中,注意观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6. 换用紫色洋葱、番茄、黄瓜等植物细胞临时装片,重复观察步骤。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结构:- 细胞壁: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层的结构,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通道,具有选择性透过性。

- 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内的胶状物质,包含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 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

- 液泡:液泡是细胞内的储存器,储存水分、营养物质等。

- 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负责光合作用。

2. 观察紫色洋葱细胞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与洋葱鳞片叶细胞结构相似。

3. 观察番茄细胞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与洋葱鳞片叶细胞结构相似。

4. 观察黄瓜细胞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结构与洋葱鳞片叶细胞结构相似。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观察到了洋葱鳞片叶、紫色洋葱、番茄、黄瓜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

显微镜操作的标准操作程序

显微镜操作的标准操作程序

显微镜操作的标准操作程序【目的】掌握普通显微镜的基本操作,保证检查项目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所有镜检项目如细胞,细菌,虫卵等。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请专业组长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方法原理】普通光学显微镜是经常使用的显微镜。

利用光线(或电光源)照明,使小物体放大。

其基本结构由光学系统和机械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聚光镜、照明等;机械部分包括镜筒、镜臂、载物台、物镜转换盘及调焦旋钮等。

显微镜识别微观现象的能力常用分辨率的概念来表示。

分辨率(resolvingpower )指能分辨出相邻两个点的能力。

能够分辨两点间的距离越小,表示显微镜的分别率越高。

人眼的生理结构限定了分辨率为1um。

显微镜的分辨率决定于物镜,与物镜的镜率、照明光线的波长有直接关系。

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R)可按下列公式计算:R=0.61u/N.A.R分辨率u照明光源的波长,白光约为0.5umN.A.镜率(数值孔径)N.A.=n.sin物镜与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空气为1,油为1.5标本对物镜镜张角的半角,sin大值为1代人公式:R=0.61*0.5um/1.5=0.2um由公式可以看出,为提高分辨率,光源波长越短越好,而物镜的镜率N.A.越大越好。

要增大镜率必须提高物镜与标本介质间的折射率。

空气的折射率为1;水为1.33;香柏油为1.515.因此增大镜率要使用油浸镜,其分辨率的极限约为0.2um。

普通光学显微镜最大放大倍数为1015倍。

【操作程序】1、打开显微镜底座边的光源开关,将灯光调整至合适的亮度。

2、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若选择放大倍数为10,即油镜(1 x),需使用香柏油。

3、将被检物放在载物台上,用物镜转换盘及调焦旋钮,在低倍镜(10x)下找到所需视野,若分辨率不够,再转到高倍镜(40x)或油镜(1x)下,继续鉴别。

4、检查完毕后,清洁显微镜,特别是使用油镜,要用沾有脱油剂擦镜纸擦净,并将光源调至最暗,如长时间不用关闭电源。

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一、显微镜的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有助于观察物体特征的仪器,它包括光学部分、空气部分、支架等组成。

它采用的是把放大倍数显微的原理,通过改变多个参数,例如物体的大小、形状、细节、表面粗糙度、视角宽度等,我们可以看到
更小的物体,也可以看到更多的细节。

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是,当光线穿过透镜时,会发生反射,这种反射使
光线焦点聚集在物体的一个点,形成一个小的映像,这个映像可以通过放
大镜进行放大,从而可以观察到更小物体的特征。

显微镜的结构与操作方法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包括支架、透镜、眼镜、景物和调节器部分。

支架是用来支撑显微镜的部分;透镜用来改变光
线的反射状态;眼镜可以使物体更清晰;景物可以调节显微镜看到的角度;而调节器可以调节显微镜的倍数。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操作:首先应保持显微镜处于平坦稳定的地面上,然后
将显微镜头放在适当的位置,使物体能够进入显微镜头,即可对物体进行
观察。

2、调节显微镜:为了获得更清晰的图像,可以使用调节器来调整显
微镜,调整显微镜的倍数,视角大小,以及调整景物的焦点,在找到最佳
视角之后,就可以进行观察了。

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显微镜(Microscope)是一种使用放大光学系统,用于观察细小物体的仪器。

它可以使我们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小结构和细节,如细胞、微生物和纳米尺度的颗粒。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一、显微镜的原理:1. 放大原理:显微镜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放大系统将物体上的微小细节放大,使其能够在目镜中观察到。

光学显微镜是将光线通过物镜(Objective)和目镜(Eyepiece)逐层放大,形成一个放大倍数,使细小物体变得可见。

2.局部聚焦原理:显微镜的放大系统主要涉及到两个透镜:物镜和目镜。

物镜位于目标物体附近,通过将物体上的光线聚焦到一个特定点上,使得该点的图像能够通过目镜被观察到。

3.目镜作用原理:目镜位于离观察者眼睛较近的一侧,通常是一个凸透镜,其主要作用是将物体的二维图像聚焦在观察者的眼睛上。

4.光源原理:显微镜中需要提供一个光源来照亮被观察的物体。

常用的光源包括白炽灯、LED灯和激光等。

通过照明使得光线透过被观察的物体,反射和折射后进入显微镜的透镜系统,最终形成一个放大的图像。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将显微镜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连接好电源线。

检查并清洁物镜和目镜,以确保镜片表面光滑无暗斑和尘埃。

2.样品准备:选择要观察的物体或样品,并将其放置在盖玻片上。

在样品上滴一滴染液,以增强对比度。

然后将盖玻片平放在物镜上。

3.调焦:用低倍物镜放大观察物体,通过旋转粗调焦轮,将物体移至近焦点。

然后使用细调焦轮进行微调,直到获得清晰的图像。

切勿强行旋转焦轮,以免损坏装置。

4.放大倍数:根据需要,逐渐切换到更高倍的物镜。

每次切换物镜后,都需要重新进行粗调焦,然后再通过细调焦轮进行微调,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5.观察和记录:一旦获得清晰的图像,您可以通过目镜观察样品,并使用目镜上的调焦轮微调焦距。

您还可以使用一些镜头相关的附加设备,如相机或摄像机,以记录和保存图像。

6.清洁和保养:使用完显微镜后,及时清洁物镜和目镜,以防止灰尘和污垢的积累。

显微镜作业指导书

显微镜作业指导书

显微镜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仪器,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正确使用显微镜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显微镜作业指导书,帮助大家正确使用显微镜并了解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一、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1.1 光学显微镜的原理-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透镜将光线聚焦到样本上,然后通过目镜观察放大后的图像。

- 透镜系统包括物镜和目镜,物镜负责放大样本图像,目镜负责进一步放大物镜放大的图像。

- 光源提供充足的光线,透过样本后进入物镜,形成放大的图像。

1.2 电子显微镜的原理- 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代替光线,通过电子束的散射和透射来观察样本。

- 电子束由电子枪产生,并通过电磁透镜系统进行聚焦。

- 样本需要被制备成超薄切片,并在真空环境下观察。

1.3 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由支架、底座、臂架、焦平面调节装置、透镜系统、光源和目镜等部分组成。

- 支架和底座提供稳定的支撑。

- 臂架用于支撑物镜和目镜,使其能够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移动。

- 焦平面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样本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 光源提供充足的光线,使样本能够被观察。

二、显微镜的操作方法2.1 样本制备- 样本制备是显微镜观察的前提,样本需要被制备成适合观察的形式。

- 对于光学显微镜,样本可以是细胞、组织切片等。

- 对于电子显微镜,样本需要被制备成超薄切片,并使用金属蒸发等技术进行处理。

2.2 调节光源和对焦- 打开光源并调节亮度,确保光线充足但不过亮。

- 使用焦平面调节装置将样本和目镜之间的距离调整到合适位置。

- 使用目镜调节装置将目镜对焦,使图像清晰可见。

2.3 观察和记录- 使用物镜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开始观察样本。

- 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焦距,获得清晰的图像。

- 注意观察样本的细节,并记录观察结果。

三、显微镜的维护和保养3.1 清洁- 定期清洁显微镜的各个部分,包括物镜、目镜和镜片等。

显微镜的操作要领

显微镜的操作要领

显微镜的操作要领显微镜的使用1、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镜筒向前,镜臂向后,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

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要睁开),转动反光镜,通过目镜可看到明亮的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4)调节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两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以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防止玻片标本损坏和划坏物镜镜头)。

左眼注视目镜,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5)观察: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移动玻片标本,全面的观察材料,如果需要重点观察的部分,将其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

2、清洁收镜: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3、注意问题:(1)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2)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下看到细胞的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下看到细胞的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

(3)倒像:显微镜下看到的物象是倒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向右移动玻片标本,物像向左移动。

(4)由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

(5)辨别污物存在部位: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移动标本,污点都不动,则在物镜上。

光学仪器使用指南: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操作与原理

光学仪器使用指南: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操作与原理

光学仪器使用指南: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操作与原理简介光学仪器是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之一,其中显微镜和望远镜是两种常用的光学仪器。

显微镜用于观察微观世界,而望远镜则用于观察遥远的天体。

本文将分别介绍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两种光学仪器。

显微镜的操作与原理显微镜是一种用透镜或透镜组来放大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

它通常由物镜、目镜和镜筒等部分组成。

使用显微镜观察样品时,首先要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使样品清晰可见。

然后通过镜筒调节焦距和放大倍数,最终观察所需物体的细节。

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基于光学成像原理。

当光线穿过物镜时,经过放大后形成物体的放大像,再经过目镜放大后形成最终像。

通过调节镜筒和焦距,可以获得不同放大倍数和清晰度的观察效果。

同时,显微镜通过调节光源的亮度和方向,可以提高观察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望远镜的操作与原理望远镜是一种用透镜或反射镜来观察远距离物体的光学仪器。

望远镜通常由目镜、物镜和镜筒等部分组成。

使用望远镜观察天体时,首先要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焦距和对焦,使天体清晰可见。

然后通过镜筒调节焦距和放大倍数,最终观察所需天体的细节。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折射式望远镜和反射式望远镜。

折射式望远镜使用透镜将光线聚焦在焦点上形成图像,而反射式望远镜使用反射镜将光线反射聚焦在焦点上形成图像。

通过调节镜筒和焦距,可以获得不同放大倍数和清晰度的观察效果。

同时,望远镜的稳定性和观测环境也会影响观察效果。

总结光学仪器是人类认识世界和宇宙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作为其中的两种代表性工具,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通过本文对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的介绍,希望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种光学仪器的使用技巧,进而更好地探索微观世界和观察宇宙之美。

愿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以上便是光学仪器使用指南: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操作与原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显微镜使用的实验原理

显微镜使用的实验原理

显微镜使用的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一种常见的实验仪器,主要用于放大和观察微小物体。

它通过光学原理来实现放大的效果,具体原理如下:
1. 光源:显微镜常用的光源有白炽灯或荧光灯。

它们发出的光经过准直透镜或反射镜汇聚成平行光。

2. 凸透镜系统:显微镜的主要成像装置是凸透镜系统。

凸透镜由一个或多个透镜组成,其中的物镜透镜负责将待观察物体放大并成像到目镜透镜上。

3. 物镜:物镜是安装在显微镜下方的透镜,它的焦距通常比目镜的焦距短。

物镜会将通过待观察物体的光线汇聚到焦平面上,形成放大的实像。

4. 目镜:目镜位于显微镜的上方,它是一种透镜,负责将真实像拉远,形成放大的虚像。

目镜的焦距决定了观察者所看到的最终图像的大小。

5. 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乘积。

例如,若物镜焦距为10mm,目镜焦距为15mm,那么放大倍
数就是150倍。

6. 样本制备:在观察之前,样本需要被制备成适合显微镜观察的形式。

例如,在生物学实验中,样本可能需要被染色或切片,以便更好地显示细胞结构。

7. 调焦:显微镜通常具有焦距调节机构,用于对焦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相对位置,观察者可以使图像聚焦在视网膜上。

通过以上这些光学原理的相互作用,显微镜能够放大物体,使其看起来更大和更清晰。

这使得科学家能够研究微观世界,并发现微小的细胞结构和其他微生物。

显微镜在医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与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与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与革兰氏染色法一、显微镜的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

以往最简单的显微镜仅由几块透镜组成,而当前使用的显微镜由一套透镜组成。

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能将物体放大1500—2000倍。

(一)显微镜的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机械装置,一为光学系统,这两部分很好的配合,才能发挥显微镜的作用。

1、显微镜的机械装置显微镜的机械装置包括镜座、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推动器、粗动螺旋、微动螺旋等部件(1)镜座镜座是显微镜的基本支架,它由底座和镜臂两部分组成。

在它上面连接有载物台和镜筒,它是用来安装光学放大系统部件的基础。

(2)镜筒镜筒上接接目镜,下接转换器,形成接目镜与接物镜(装在转换器下)间的暗室。

从物镜的后缘到镜筒尾端的距离称为机械筒长。

因为物镜的放大率是对一定的镜筒长度而言的。

镜筒长度的变化,不仅放大倍率随之变化,而且成像质量也受到影响。

因此,使用显微镜时,不能任意改变镜筒长度。

国际上将显微镜的标准筒长定为160mm,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

(3)物镜转换器物镜转换器上可安装3—4个接物镜,一般是三个接物镜(低倍、高倍、油镜)。

Nikon显微镜装有四个物镜。

转动转换器,可以按需要将其中的任何一个接物镜和镜筒接通,与镜筒上面的接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

(4)载物台载物台中央有一孔,为光线通路。

在台上装有弹簧标本夹和推动器,其作用为固定或移动标本的位置,使得镜检对象恰好位于视野中心。

(5)推动器是移动标本的机械装置,它是由一横一纵两个推进齿轴的金属架构成的,好的显微镜在纵横架杆上刻有刻度标尺,构成很精密的平面座标系。

如果我们须重复观察已检查标本的某一部分,在第一次检查时,可记下纵横标尺的数值,以后按数值移动推动器,就可以找到原来标本的位置。

(6)粗动螺旋粗动螺旋是移动镜筒调节接物镜和标本间距离的机件,老式显微镜粗螺旋向前扭,镜头下降接近标本。

新近出产的显微镜(如Nikon显微镜)镜检时,右手向前扭载物台上升,让标本接近物镜,反之则下降,标本脱离物镜。

10个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

10个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

10个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1. 显微镜的历史显微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最早的显微镜是由荷兰眼镜工匠扎克利斯·雅恩森发明的。

之后,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虹宾斯进一步改进了显微镜的设计。

从那时起,显微镜逐渐成为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2. 显微镜的类型主要有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三种类型。

光学显微镜是最常见的一种,它使用可见光来放大物体。

电子显微镜则使用电子束来放大物体,因此能够观察到更小的细节。

原子力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和分子级别的结构。

3. 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光学显微镜通过透镜将光聚焦在被观察的物体上,然后放大物体的图像。

电子显微镜则利用电子束来穿透样品,然后通过电子透镜将图像传至显示屏上。

原子力显微镜则通过测量探针和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图像。

4. 显微镜的应用显微镜在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生物学中,它可以用来观察细胞、细菌和组织等微生物结构;在医学中,则可以用来检测疾病和诊断病变。

5. 显微镜的分辨率分辨率是显微镜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指的是显微镜能够分辨的最小物体的大小。

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可以让我们观察到更小的细节。

6. 显微镜的操作在使用显微镜时,我们需要注意保持样品的清洁和干燥,以及调节合适的放大倍数和对焦距离。

此外,还需要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日常维护。

7. 显微镜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显微镜也在不断发展。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显微镜如超分辨显微镜和多光子显微镜等已经问世,它们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准确的观察结果。

8. 显微镜与科研显微镜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观察微小结构、研究生物学现象,并且对于发现新的科学知识和解决科学难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9. 显微镜的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相信显微镜的未来将会变得更加精密、便携和智能化。

这将会为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
例题
一、镜下的放大倍数
1、放大倍数 = 目镜 X 物镜 目镜越长倍数越小,越短倍数越大。 物镜越长倍数越大,越长倍数越小。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宽倍数,而不是面积倍数。
2 视野下物像倒置问题
二、视野下物像倒置问题
1、物像倒置:上下颠倒,左右颠倒。 2、物像位置的调整:同向调整 3、镜下物体的移动:直线运动和旋转
二、视野下物像倒置问题
P

二、视野下物像倒置问题
1、物像倒置:上下颠倒,左右颠倒。 2、物像位置的调整:反向调整 3、镜下物体的移动:直线运动和旋转
3 视野下亮度的调整
三、视野下亮度的调整
1、反光镜的凹面,会增加亮度。 2、光圈大小可以调节亮度。 3、低倍镜下视野较亮,高倍镜下视野较暗。 4、在观察较透明的薄膜结构时,应适当调暗视野。
4 低倍视野和高倍视野的区别
四、低倍视野和高倍视野的区别
5 显微镜使用方法步骤
五、显微镜使用的方法步骤
1、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2、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
的物像移至视野中样。 3、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4、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五、显微镜使用的方法步骤
原则: 1、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2、高倍镜下,禁止使用粗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名称
1镜下的放大倍数
一、镜下的放大倍数
1、放大倍数 = 目镜 X 物镜
一、镜下的放大倍数
1、放大倍数 = 目镜 X 物镜
一、镜下的放大倍数
1、放大倍数 = 目镜 X 物镜 目镜越长倍数越小,越短倍数越大。 物镜越长倍数越大,越短倍数越小。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宽倍数,而不是面积倍数。
Q&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hank you ppt宝藏__提供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