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哲学教研室从1995年三校合并之后作为社会科学系下

合集下载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粤社科规划办通〔2009〕14号签发人:林有能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项目申报通知全省各有关单位及其科研管理部门:根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精神,经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项目申报工作正式启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旨在引导和激励我省社科理论工作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决定》以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紧密围绕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和谐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解放思想促进改革创新,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推动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文化创新,构建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促进广东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为我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服务。

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要紧密结合我国、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围绕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题,着力推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着力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着力推动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及战略思想研究,着力推动我省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着力推动传统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及优长学科的发展。

三、2009年度省社科规划项目不设“课题指南”。

“合而生生”:“本土教育哲学”的生存之道与文化建构

“合而生生”:“本土教育哲学”的生存之道与文化建构

作者简介:国 宁(1994—),女,吉林公主岭人,扬州大学学前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哲学、儿童哲学研究;于 伟(1963—),男,河北抚宁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哲学研究。

2022 7No 7,2022学 术 探 索AcademicExploration2022年7月July,2022“合而生生”:“本土教育哲学”的生存之道与文化建构国 宁1,于 伟2(1 扬州大学 学前教育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2;2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摘要:基于历史本体论的视角,“本土教育哲学”的文化质性是中国文化传统和西方文化的复合体,遵从怎样的中西文化逻辑关联着本土教育哲学的生存论问题。

“合而生生”乃是生存之道,具体包含:“和合创生”———在本土与西方文化的“共在”中获得存在,“变易生生”———在传统-现在-未来的“历史”中实现自身的持续生长。

为达此远景,需要树立“天下无外”的价值预设,也要将“他山之石”纳入我国文化传统中。

在此过程中,世界和本土相互定位,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中,形成在世界立足且得以持续存在的本土教育哲学。

关键词:本土教育哲学;合而生生;共在;历史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2)7-0141-09 在世界学术共同体中凸显中国特色、发出中国声音是当下中国学术发展的基本诉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提到“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本土教育哲学”的构建不仅是教育哲学单一学科发展的价值期许,更是代表着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价值诉求。

当下关于“本土教育哲学”的各类研究不在少数,不同研究关于“本土教育哲学”有不同的理解,黄济较早地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教育哲学”,并认为其本质应当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探究教育中的根本问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广东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叫文化,这是狭义的文化概念。

()A:对 B:错答案:B2.西方讲文化,CULTURE,它原来的含义是一种栽培、培养,文化就是一种培养,具体讲就是培养人的。

()A:错 B:对答案:B3.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

()A:错 B:对答案:B4.抛弃不合理的,传统方不致一足落网而全身受缚;接受合理的,传统始得与现实相安无事。

所以马克思说“一切合理的,都应该成为现实的。

” ()A:错 B:对答案:A5.科学的现代化,必然会带来人文与社会的进步。

()A:错 B:对答案:A6.人文学科求美,社会学科求善,这与自然科学求真是不完全一致的。

()A:错 B:对答案:B7.中国文人做学问有三个要点,即文学有三要:“不读《春秋》,不能忘世;不敬《老庄》,不能涉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 ()A:错 B:对答案:A8.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导致专制政体的早熟和长期延续,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

()A:错 B:对答案:B9.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

()A:制度文化 B:科技文化 C:政治文化 D:科学文化答案:A10.“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出自:()A:《大学》 B:《诗经》 C:《易经》 D:《庄子》答案:C第二章测试1.“礼”,源于宗教,而后内化为道德,再外化为法律,具备了宗教、道德和法律三个方面的内容和功能。

()A:错 B:对答案:B2.孔子是周公的追随者,孔子“以仁释礼”,试图通过对自然亲情的体验和提升而唤起并强化人们的道德理性,自觉自愿地遵守“礼”。

()A:错 B:对答案:B3.到了秦代,经过最高统治者的推广,儒学又成为国家意识形态,以至中华文明被人们称为“儒家文明”。

()A:错 B:对答案:A4.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周公提出“明德”的执政纲领。

自然辩证法-复习

自然辩证法-复习

目录2015学年中山大学南校区硕士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 (3)第1章形而上学 (3)一:简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内容,意义与局限。

并指出这种自然观形成的认识论根源。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3)二: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认为:引导科学家进行探索性研究活动的真正起点是科学问题而不是观察与理论。

请根据佛莱明青霉素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3、为什么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4)三:(大体)广义相对论语言,爱丁顿观察到了一个偏转现象,这一观察支持广义相对论。

请根据这一例子说明假说检验的方法和步骤,并以逻辑的角度分析这一检验过程所具有的性质和意义。

(4)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何联系?? (5)2.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5)3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 (5)第2章系统 (6)1.试述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6)2.怎样理解自然界的演化是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 (6)3.试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基本条件。

(6)1.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如何? (6)2.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6)3.观察渗透理论说明观察完全是主观的吗?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 (6)1.假说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7)2.如何理解假说证实的逻辑与证伪的逻辑? (7)3.试述科学理论评价的标准。

(7)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8)2、辩证唯物主义体系 (8)10、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8)12、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8)1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8)18、科学问题的产生: (10)19、科学问题的选择和评价(选题) (10)22、科学假说的特征和作用: (10)23、科学理论的检验步骤: (10)第3章人与自然 (14)1、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是什么? (14)2、评论生态中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研究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研究

1引言
近代 以来 ,我 国 自然科 学 远远 落 后 于西 方 国家 ,
为了在 自然科学领域赶超发达 国家 ,我国长期存 在 重理 轻文 的 现 象 。 随着 经 济 和科 技 的 巨大 发 展 ,人 们 逐 渐认 识 到哲 学 社 会 科 学 在 人 类 社会 发 展 过 程 中 的 巨大指 引作 用 ,尤其 是 2 1世纪 以来 ,人类 进 入 知 识 经 济 时代 ,文 化 全 球 化 渗 透 的进 程 加 快 ,文 化 软 实力 已经成为一个 国家综合 国力 的重要体现… 。为 此 ,我 国从 国家 战 略 高 度 提 出 要 繁 荣 发 展哲 学社 会 科 学 。然 而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具 有 投 入 高 、研 究 周期 长、不可重复性 、实践性强等特点 ,而高校 作为哲 学 社会 科 学研 究 的 主要 阵地 存 在 经 费 不 足 、各 自为 政 的现象 。这 是 我 国哲 学社 会 科 学研 究 一 直 落后 于 自然 科 学 的重 要 原 因 。随 着 教 育 部 “ 2 0 1 1计 划 ” 的实施 ,协 同创 新 为解 决 哲 学 社会 科 学发 展 创新 的 困境 提供 了新 的思 路 ,尽 管 高 校 协 同创 新 理 论 研 究 已经取得 了较多 的成果 ,但是 哲学社会科学 与应用 性 较强 的 自然科 学 相 比 ,有 自己 的特 点 ,鲜 有 学者 针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协 同创新进行专 门研究 ,对 其运行机制的研究更是 匮乏。实现各创新 主体跨 地 域 、跨部 门和跨 学科间的信 息共享和知识增值 是哲
2 0 1 4 年 第 5 期 Leabharlann s c i 眦…d T e
髓 。 … R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7 6 9 5 . 2 0 1 4 . 0 5 . 0 0 1

中国社会学史中国社会学史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中国社会学史中国社会学史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中国社会学史中国社会学史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中国社会学史》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当代中国社会学》⼀书的作者是?()() A.费孝通 B.吴⽂藻 C.李达 D.孙本⽂2、对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作系统总结的中国社会学史著作是?()() 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 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 C.孙本⽂的《当代中国社会学》 D.郑杭⽣、李迎⽣的《中国社会学史新编》3、下列哪本著作是孙本⽂先⽣于建国前出版的有关中国社会学史的著作?()()A.《社会学原理》B.《社会学发凡》C.《当代中国社会学》D.《社会学ABC 》4、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第⼀部专史是?()()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C.孙本⽂的《当代中国社会学》D.张琢的《现代中国社会学》(1979-1989)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5、社会学界于下列哪⼀年出版了两部中国社会学史同名专著?()()A.1984年B.1987年C.1998年D.1990年6、将中国社会学史划分为“发轫期、萌芽期、幼苗期、成长期与改⾰期”的是下列哪位学者?()()A.李剑华B.蔡毓骢C.杨堃D.韩明谟7、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完成的中国社会学史著作是?()()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C.孙本⽂的《当代中国社会学》D.张琢的《现代中国社会学》(1979-1989)8、群学”概念来源于我国古代哪⼀位思想家?()()A.庄⼦B.孟⼦C.⽼⼦D.荀⼦9、国⼈始⽤“社会学”正式译名翻译出版的第⼀部外国社会学著作是?()()A.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B.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C.季廷史的《社会学提纲》D.有贺长雄的《族制进化论》10、西⽅社会学著作直接传⼊中国的开端是?()()A.严复在《直报》上发表《原强》⼀⽂B.严复在《国闻报》上发表“贬愚篇”与“倡学篇”C.康宝忠教授在北京⼤学讲授社会学D.章太炎先⽣翻译⽇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书11、西⽅社会学作为⼀门整体的理论体系初传中国始于?()()A.严复在《直报》上发表《原强》⼀⽂B.严复在《国闻报》上发表“贬愚篇”与“倡学篇”C.康宝忠教授在北京⼤学讲授社会学D.章太炎先⽣翻译⽇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书12、在中国社会学史上,被誉为西⽅社会学初传中国第⼀⼈的是?()()A.严复B.梁景超C.章太炎D.梁启超13、《群学肄⾔》⼀书是由下列哪位学者翻译的?()()A.康宝忠B.严复C.梁启超D.章太炎14、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整本翻译出版的第⼀部外国社会学著作是?()()A.《中国⼈⼝论》C.《群学肄⾔》D.《中国乡村与城市⽣活》15、中国⼈⾃授社会学始于哪⼀年?()()A.1916年B.1906年C.1907年D.1910年16、在中国⾃办⼤学中讲授社会学的第⼀⼈是?()()A.孙本⽂B.吴⽂藻C.康宝忠D.章太炎17、中国⾼等学校中所进⾏的最早的社会调查是?()()A.葛学溥指导学⽣在杨树浦地区的东部所开展的社会调查B.步济时所主持的关于北平⼈⼒车夫的⽣活与⼯作状况的调查C.清华学校社会科学系教授狄特莫指导学⽣所做的关于北京百姓⽣活的调查D.燕京⼤学社会学系的教授⽢博所主持的北京社会调查18、中国⾼等学校设置的第⼀个社会学系是?()()A.齐鲁⼤学社会学系B.上海圣约翰⼤学社会学系C.沪江⼤学社会学系D.燕京⼤学社会学系19、现代中国第⼀份关于社会研究的期刊是?()()A.《新社会》B.《社会学界》C.《社会学刊》D.《社会学研究》20、中国⼈⽤社会学观点研究中国社会⽣活的最早⼀部社会学著作是?()()A.《中国⼈⼝论》B.《中国乡村与城市⽣活》C.《家庭进化论》D.《北京的⾏会》21、在我国,最早把社会学作为⼀门系统的知识学科与职业,并专门培养此类⼈才的⾼校是?()()A.上海圣约翰⼤学22、中国最早设置社会学系的⾃办⼤学中是?()()A.厦门⼤学B.上海⼤学C.云南⼤学D.南开⼤学23、中国第⼀代社会学者之中,主要致⼒于开展犯罪社会学研究的是?()()A.李达B.孙本⽂C.严景耀D.费孝通24、下列哪个研究机构因进⾏社区实地研究⽽著名?()()A.云南⼤学社会学研究室B.华西⼤学边疆研究所C.清华⼤学国情普查研究所D.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25、《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书的作者是?()()A.李达B.孙本⽂C.李景汉D.许德珩26、中国的第⼀位社会学博⼠是?()()A.朱友渔B.章太炎C.雷洁琼D.晏阳初27、创⽴中国第⼀个社会学学术团体——中国社会学会——的社会家是?()()A.余天休B.李达C.雷洁琼D.晏阳初28、中国第⼀代社会学者之中,主要致⼒于开展⼯业社会学研究的是?()()A.严景耀29、下列哪个研究机构因进⾏⼈⼝普查研究⽽著名?()()A.云南⼤学社会学研究室B.华西⼤学边疆研究所C.清华⼤学国情普查研究所D.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所30、解放前中国⼈⼝与劳⼯问题的专家是?()()A.陈达B.李达C.李景汉D.许德珩。

国开形成性考核01245《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形考作业(1-2)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01245《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形考作业(1-2)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形考作业(1-2)试题及答案(课程ID:01245,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第一次作业(导论至第五章)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其题号并填入括弧。

每题2分,共计30分)题目:1、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D)的总和。

”【A】:人际关系【B】:家庭关系【C】:工作关系【D】:社会关系题目:2、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必须以(D)为指导。

【A】:辩证唯物主义【B】:唯物辩证法【C】:历史唯物主义【D】:马克思主义题目:3、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身的研究方法,哲学的方法显示出以下哪几个典型特征?(A)【A】:抽象性、反思性、批判性【B】:抽象性、反思性、逻辑性【C】:抽象性、逻辑性、批判性【D】:逻辑性、形象性、批判性题目:4、通常认为的“古希腊三贤”是(A)。

【A】: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赫拉克利特、柏拉图【C】: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斯【D】:泰勒斯、苏格拉底、柏拉图题目:5、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将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界定为人类文明时期的“(C)”。

【A】:萌芽时代【B】:黄金时代【C】:轴心时代【D】:关键时代题目:6、现代意义上的“历史”一词通常认为是从(B)传入中国的。

【A】:马来西亚【B】:日本【C】:新加坡【D】:印度题目:7、(A)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在古罗马时代,他被誉为“历史之父”。

【A】:希罗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题目:8、在西方世界,勒内·韦勒克和奥斯汀·沃伦合著的《(D)》出版于20世纪40年代末,20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经典文学理论著作和高校教材,被誉为“打开经典的经典”。

【A】:文学概论【B】:西方文学史【C】:全球文学史【D】:文学理论题目:9、我国南朝时期刘勰的《(D)》,体系严密,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巨著。

高校合并后图书馆期刊工作浅谈

高校合并后图书馆期刊工作浅谈

题。本文根据高校发展需要与信息技术发展状 况 ,就期刊利
用所面临的新问题 ,特别 就各 校区地理位置不相邻的合并高 校的期刊布局及利用等问题进 行探讨 ,并对 面临的实际情况 提出一些设想及建议。
3 合并 院校 图书馆期 T '作面 临的新 问题  ̄r J
合并 院校的图书馆期刊工 作面临着一些新 问题 ,主要有 如下几个方面。 ( )相当部分读者与期刊资源空间位置 上的分离 ,使得 I 期刊利用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提 高。校 区功能和学科专业布局 的调整使各校区图书馆期刊利用对 象发生了变化 ,图书馆期 刊必须根据新 的读 者群进行相应 的调整 。而期刊的主要 利用
1 引言
为了优化配置、提高高校的人文素养、浓 化科学气氛及
增加学科的交叉影响,进而进一步提高我国整体 办学水平及 效益 ,近几年来 ,我国高校在个体规模上得 到急速扩张,这
种扩张的方式 主要有两种:①原院校在专业及规模上的扩张 ; ②相近、相同或不 同类型院校的合并扩张。19 9 8年以来 ,这
( 东工 业 大学图 书馆 ,广 东 广州 509 ) 广 100
[ 摘 要 ]本 文分析 了高校台 并后期刊利 用中派 生的新 问题 .根 据 高校发 展 需要 与信 息技 术发展 状况 ,提 出 了解 ' 问 击
题的设想厦建议 。 [ 关键词】 高校台并;期刊 工作 ;探讨
[ 中图分类号 ]G 5 [ 28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0 2一】6 (02 2 0 0 2 17 20 )0 —04 —0
东风路控 区的机电一系和五山校 区的机 电二系组成) 自动化 学院 ( 由原东风路校区的 自动化一系和五 山校 区的 自动化二 系组成) 、计算机学院 ( 由原东风路校区的计算 机一系和五山 校区的计算机二系组成 ) 、轻化工学院 ( 由原东风路校区的化 工系扩建组成 ) 、经济管理学院 ( 由原东风路校区的外经贸与

2023年广东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考试真题

2023年广东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考试真题

2023年广东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考试真题(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网上团购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购物方式,受到消费者的热捧。

网上团购的盛行:A.使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变化B.使商品交换的本质发生了变化C.表明纸币已经由电子货币取代D.使货币职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答案】:A2.某地区由于地震后的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了堰塞湖,严重危及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政府立马派遣水利专家赶往一线,专家们在现场经过不断的测算,拿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排险处置方案,最后堰塞湖抢险泄洪应急处置取得了胜利,下游群众的生命和财产也得到了安全保障,这体现了公共危机管理中的:A.科学性原则B.协同性原则C.效率性原则D.时间性原则【答案】: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谁的名言?()A.孔子B.孟子C.陶行知D.管仲【答案】:D4.()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A.价值1/ 12B.价格C.交换价值D.使用价值【答案】:A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句诗常被后人用来描述我国四大名著中的()。

A.《左传》B.《红楼梦》C.《三国演义》D.《西游记》【答案】:B6.下列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职业道德与人格无关B.职业道德的提高与个人利益无关C.职业道德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的道德素质D.职业道德的养成只能靠教化【答案】:C7.为遏制宏观经济过快的增长速度,我国先后几次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这种调控手段属于()A.紧缩性货币政策B.扩张性财政政策C.扩张性货币政策D.紧缩性财政政策【答案】:A8.标志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是()。

A.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B.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C.遵义会议召开D.红军穿越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答案】:A9.“立木建信”是商鞅变法的突破点,“立木建信”的故事中也包含了()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A.自强不息2/ 12B.兢兢业业C.诚实守信D.尊敬师长【答案】:C10.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在国内外已经引起极大的关注,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复习题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复习题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复习题一、填空题1.按照历史的维度,人文社会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孕育 __阶段,二是_生成__阶段,三是___拓展_阶段。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

3.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时代主题随之三度转换,其中,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格局第三次变化前后的时代主题。

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产生了两大哲学思潮,它们是:_科学主义(或者实证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或者非理性主义)思潮。

5.教材将人文社会科学的全部社会功能分为认识功能、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以及_社会管理功能、_社会决策功能,_咨询功能。

6.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主要包括:理性批判与_情感激发的辩证统一,定性研究与_定量研究_的辩证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辩证统一。

7.20世纪中期以后,两大科学部类的各个学科孤立发展的情况逐步改变,各种联系被逐步发现,出现了进一步把握科际联系,从而创造出一个综合性的"_大科学"体系的可能性。

8.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出现了一个日益清晰的聚焦点:人的解放和发展9.历史学作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反映和阐释,始终追求实现三大基本概念。

三大基本概念是:_全面、真实、必然10.历史学从认识层次上划分,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别。

二、单项选择题1.科学是内在的整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份主要是由于(A)A.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B.事物的本质C.社会的需要D.科学自身的需要2.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列为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 A )A.综合性的主干学科B.边缘学科C.交叉学科D.专业学科3.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开始以分门别类的项目出现的时间是( C )A.15世纪B.16世纪C.17-18世纪D.19世纪4.“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 D )A.美国B.韩国C.泰国D.日本5.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 B )A.定量研究B.定性研究C.直觉领悟D.情感激发6.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B)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7.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C )A.维纳B.申农C.贝塔朗菲 D.普利高津8.下列哪一组学科被认为是最为典型的综合学科?(B)A.哲学、文艺学、历史学B.现代管理学、人口科学、科学学C.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 D.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9.据有关资料分析,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学科是( A)A.经济学B.管理学C.历史学D.政治学10.支配了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基本走向的理论先导是( A )A.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B.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实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C.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哲学和非理性两大思潮D.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结构主义哲学和非理性主义哲学两大思潮11.以“唯一真正的历史就是总体的历史”为理论旗帜,注重对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跨学科、长时段综合研究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学流派是( D)A.英国剑桥学派B.德中兰克学派C.美国新史学派D.法国年鉴学派12.19世纪形成高潮、特别强调文学艺术的表现功能的一种重要文艺思潮是(C)A.古典主义B.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D.现代主义13.语言的转换生成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B)A.描写具体语言的结构B.试图对整个人类的语言能力作出解释C.将现代语言学从对语言系统内部的研究推进到语言使用的研究D.开创了从社会文化的演变去研究语言的思路14.考古人类学是中国人类学研究的优势学科,从教材所列“人类学分科体系”表中可以看出,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为(D)A.从属于人类起源学B.偏重于体质人类学C.偏重于文化人类学D.兼及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15.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发生了一次新的国家干预主义占主导地位的(B)A.“边际效用学派革命”B.“凯恩斯革命”C.“萨缪尔森革命”D.“瑞典学派革命”16.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有着原则区别的西方社会学的开创者的是( A )A.孔德B.迪尔凯姆C.韦伯D.帕森斯17.世界范围内开发和发掘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的兴起,主要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以下哪种发展趋势的具体表现?(B)A.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B.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C.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D.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18.古希腊的思想家都参与教育活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不少具有科学意义的假说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转变观念 努力探索 加快学报社科版的发展——《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办刊认识与出版实践

转变观念 努力探索 加快学报社科版的发展——《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办刊认识与出版实践

和文中有些说法不妥, 我刊对审读员的意见非常重视, 暂缓 刊登该 文, 再请专 门从事农 民问题 的专家及宣传 部门的专家 认真审 阅作者 的原 稿 , 读员提 出 的意见也 一并 附上 , 审 得到

上的需求, 经济与管理” 把“ 也作为学报社科版的重点栏 目之

个 比较一致 的意 见后 , 才将该文 刊登 。 加强 编辑人员 的业务素质学习 。一个 刊物办得好 坏 , 除

此外 , 再设立一些较 为固定 的一般 栏 目, 教学改革 与 如“
实践” “ 、语言与 文 化” “ 学 与 艺术 ” “ 治 ” “ 律” “ 、文 、政 、法 、 哲
学” 。凡是质量好 的社科类稿 件, 等 不管 它属于那 个学科 , 都 按照办刊的质量要求入选 , 照栏 目设计 编排 稿件 。这样 期 按 刊就能突出重点 、 出特色 , 突 保持稳定 的发 展 。对 于“ 教学 改
转 变 观 念
— —
努 力 探 索 加 快 学 报 社 科 版 的 发 展
《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的办刊认识与出版实践
简晓 明
( 广东工业 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 广东 广州 , 10 ) 509 0
摘 要: 文章总结了《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五年来的办刊经验, 认为可以从刊物定位、 规范制度、 提高稿 件质量、 加强同行交流这四大方面出发, 保证刊物的办刊质量, 并对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建立 了文稿 发排前 和 杂志 出版后 的审稿 审读 制度 。聘 请长期从事期 刊工 作的资深专家作审读员 , 时对刊物查 问 及 题 、 毛病。对 文章 的 主题 、 挑 内容 、 文字 , 至于标 点符 号等 甚 进行 系统 的审读 , 从而保证 了办 刊质量逐 步提高。 文稿 的选取 。对 于敏感问题 的稿件 , 我刊采 取了谨慎但 是不 回避 的态度 。因为 只有谨 慎才 能保证 稿件 的质 量 以及 在政治上不 出问题 ; 回避则可 以保证 刊 物 的敏 锐和鲜 活 。 不 具体做法是 , 这类稿 件 同时送 给两位 以上 专家 审阅 , 将 并认 真听取审读专家提 出的意见。例如 , 位资深 的教授撰写 了 有 篇关于农 民问题 研究 的 文章 , 发排 前 , 审读专 家认 为题 目

广东工业大学哲学教研室从1995年三校合并之后作为社会科学系下

广东工业大学哲学教研室从1995年三校合并之后作为社会科学系下

广东工业大学哲学教研室从1995年三校合并之后作为社会科学系下属教研室,社会科学系分家后重组为社会科学部哲学教研室。

现有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6人。

65%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

承担了本专科各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开设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十几门。

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由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哲学社会科学毕业和本科是自然科学研究生是科技哲学毕业的两部分教师组成。

哲学教师两大学科研究和教学形成彼此取长补短的局面,教学特点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知识结构全面,文理渗透,史学兼容,兴趣学科广泛,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哲学教研室在教学研究和理论研究中有自己的特色,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学技术方法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指导》等教材和专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光盘获得校级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省级二等奖、《公共关系史话》获得优秀成果三等奖。

在各级刊物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

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研究和科研形成了良好的风气,是一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团结向上、敬业爱岗、忠诚教育事业的队伍。

教师简介朱静君:女,1957年出生。

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1986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进修哲学专业研究生主干课程。

1995年评为副教授,1999年获得广东省高校“两课”优秀教师奖。

现任哲学教研室主任,课程负责人。

主要成果:1《认知结构与认识过程》——《岭南学刊》1992第2期(刊号ISSN1003-7426/CN44-1005/C)2《论唯心主义行而上学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思想教育探索》1992第4期3《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统一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暨南学报》(哲社版)1994第2期(核心刊物:刊号ISSN1000-5072/CN44-1285/C)4《哲学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之探》——《广东机械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刊号ISSN1002-0225/CN44-1005/C)5《浅议主体在认知途径的障碍》——《岭南学刊》1995第1期(核心)(刊号ISSN1003-7462/CN44-1005/C)6《市场经济与主体意识的觉醒》——《现代哲学》1995第3期(刊号CN44-1071/B)(核心)7《哲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再探》——《教学与研究论库》(刊号ISBN7-80060-399-7)8《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哲学思考》——《岭南学刊》1998第2期(核心)(刊号ISSN1003-7462/CN44-1005/C)9《对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的几点思考》——《岭南学刊》2000第1期(核心)(刊号ISSN1003-7462/CN44-1005/C)(全国改革与实践优秀论文二等奖)10《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贯彻邓小平理论初探》——《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第4期(刊号ISSN 1008—8377)(2001年被人大复印资料收集)11《坚持实事求是与实践标准对反腐败和现代迷信的意义》——《岭南学刊》2000 第6 期(刊号ISSN1003-7462/CN44-1005/C)12《论我国农村社会矛盾的成因与特点》——《岭南学刊》2003第1期(核心)(刊号ISSN1003-7462/CN44-1005/C)1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广东高校2003年统编教材参编第八章、第五章(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刊号ISBN7-5361-2838-X)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广东工业大学教材第五章、第九章(2002年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刊号ISBN7-5632-1866-2)15广东工业大学秦兴宏教授承担的省级课题“三农问题”的子课题《中国农民之路的哲学思考》课题负责人,计划2004年出版子课题专著。

广东工业大学文件

广东工业大学文件

广东工业大学文件广工大规字〔2017〕21号关于印发《广东工业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有关部门、单位:现将《广东工业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广东工业大学2017年6月17日广东工业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我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家社科基金)以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下简称教育部高校哲社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充分调动我校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6〕304号)、《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6〕317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高校哲社项目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是用于资助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高校哲社项目资金管理,应当以出成果、出人才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规律、依法规范、公正合理和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学校是项目资金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项目资金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项目负责人是项目资金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章项目资金开支范围第六条项目资金支出是指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活动相关的、由项目资金支付的各项费用支出。

项目资金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第七条直接费用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具体包括:(一)资料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图书(包括外文图书)购置费,资料收集、整理、复印、翻拍、翻译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等。

(二)数据采集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调查、访谈、数据购买、数据分析及相应技术服务购买等支出的费用。

【精品】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开卷(广东工业大学)

【精品】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开卷(广东工业大学)

1. 什么是系统?描述自然系统的根本范畴是什么?答:系统是以各要索的属性为根底经由待定关系而形成的属性不可分割的整体。

根本范畴:系统的要素:构成系统的组分和组元,单一要素不是系统;系统的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内在的相互联系,排列顺序和组织方式的总和:系统的环境:同要素发生相互作用又不属于这个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系统的功能:系统在于环境相互关系中所表现出來的总体的行为,特性和能力的总称。

2. 什么是系统的整体性特征?举例说明。

答:整体特征性主要反映了系统与要索之间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也称系统的整体突现规律或系统的整体性原理,指的足系统出现新的性质、新的功能和新的规律,而它们足英构成要素所不具有的,他们是系统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町简单概括喂:“整体不等于局部Z和〞或“系统质不等于要素质〞。

整体性的存在说明任何物质系统在其组成要素和系统整体之间同时存在加和性和非加和性关系。

比方:飞机町以在天上飞,但是构成飞机的各个部件并不具有在天上飞的功能。

3. 什么是科学;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及联系表达有哪些方面?科学的含义是什么?答: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规律的爭实、原理、方法和观念的知识体系以及创立这个知识体系的社会活动。

自然界是物质的,是客观存在的,它处于不断开展和变化之中,这种开展和变化有着自C的规律。

客观存在的事物和事件即口然界的事实,客观事实之间的联系即口然界的规律,人们对这些爭实和规律的认识就是知识,发现人们未知的爭实和对规律的准确反映就是科学。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雨要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爭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答复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爭物的过程、方法和于•段,答复怎么做的问题。

二者既令原那么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

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根底。

广东工业大学学生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

广东工业大学学生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

2021年广东工业大学学生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1.校园招聘有效性的调查与改良2.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3.人力资源教学网站功能需求调查4.学生社团标准化治理模式研究5.房地产估价课程设计创新研究6.土地治理专业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的机制及实践7.土地治理专业新生入学教育及其绩效评判研究8.中国省域城市两型社会进程监控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9.转型期制度合法性压力、企业社会责任反映及其绩效关系研究10.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阻碍机制研究11.基于游客视角的游客忠诚研究12.游客生态旅行认知及其对环境治理方法的态度13.游客低碳旅行认知的初步研究14.从多元化人材培育谈生产运作治理的参与式教学15.多元化人材的培育——高校与企业的桥梁16.基于广东工业的进展谈生产运作治理的参与式教学17.高铁时期的到来对广东省旅行业进展阻碍的实证调查18.主题餐厅顾客体验价值的制造19.广东省绿道的建设与自行车旅行进展的互动关系20.学生各类奖学金的评判指标体系及综合测评21.治理类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模式构建22.基于系统理论的学生综合素养培育模式23.网络经济环境下效劳供给链的运作模式24.汽车行业逆向物流运作模式25.文化强省建设背景下工科院校大学生校园文化的构建模式探讨26.广东产业升级背景下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研究27.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背景下广东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研究28.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研究29.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的文化认同研究30.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31.珠三角地域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调研与阻碍因素研究32.大学生创业团队组建策略与决策机制研究33.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新生代员工的人力资源治理策略研究34.和谐劳动关系评判体系研究35.珠三角地域建设用地优化利用治理研究36.基于Multi-agent和利益相关者的耕地非农化检测模型研究37.财会类专业就业选择及进展前景分析38.财会人员提升会计职业道德的途径研究39.财会类专业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的途径研究40.国外与国内语言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形调查41.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角利用的交际策略不同研究42.广东工业大学外籍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实效及现状调查43.语块与外语学习者口语能力关系的实证性研究44.大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因素分析与应计谋略45.关于广州公示语的英译现状的调查研究46.中美大学生社团运作对照研究47.从国外大学孔子学院与儒教文化的传播反观中国大学文化素养教育48.中外高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创业教育比较研究49.中外大学校园网建设与大学文化精神衍生50.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中高校学生择校的需求分析51.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流的阻碍52.语料库视角下的商务英语写作特点53.工科学校在强化本校英语专业进程中如何借鉴外语专业强校的教育模式54.全外教讲课模式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与教材建设研究55.人文通识教育理念下的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56.边远地域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育的多维度研究57.欧洲、港澳和大陆翻译专业人材培育模式研究58.中文环境下英语新闻访谈类节目的跨文化会话分析59.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中国普及现状级以后进展趋势的研究60.试探“90后”大学生人材培育模式——以英语专业为例61.英语学习网站的构建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利弊研究62.外语的普及对商品对外推行的增进作用63.引发地址工科院校外语专业学子对就业困难恐慌的缘故64.当前汉语在国际社会的流行现状研究65.台湾与大陆高校教育体制利弊之研究66.日本动漫对日语专业学生的阻碍研究67.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防范研究68.专利标准化的法律计谋研究69.创意的法律爱惜研究70.文化产业与版权产业的关系与进展计谋研究71.网络版权合理利用研究72.关于工业企业中工会作用的研究73.网络环境中的商标侵权问题研究74.与公民宪法权利相关的问题研究75.法律职业一起体的法律信仰问题研究76.产品质量爱惜中的法律问题研究77.婚姻法司法说明(三)对婚姻质量阻碍的研究78.与刑诉法修改相关的法律问题研究79.社会组织进展研究80.社会治理效劳创新探讨81.社会工作进展研究82.外来工及其子女效劳研究83.特殊群体关注与效劳研究84.广州市社会建设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效劳研究85.德鲁克非营利组织治理理论与广州社会工作NGO治理现状研究86.节能减排的政府规制政策工具研究87.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与行政执法研究88.广东省校园文化产业现状的调查与研究89.关于我校大学生身份认同问题的研究90.基于 SCP 分析框架的广东家电产业进展状况研究91.广州小微企业进展环境与政策改良研究92.广州市原生态美食资源调查与进展计谋93.广州市(珠江三角洲)企业捐赠模式与策略研究94.新生代农人工生存状况及利益诉求——基于珠三角的调查分析95.广州市创意产业集聚区空间散布格局与演变研究96.毕业生职业生涯追踪调查——以国贸专业为例97.汽车制造业投入效劳化调查分析98.城乡一体化与产业转移99.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关系100.机缘与选择——构建广东省金融中介效劳体系的试探101.今世中国的道德困惑及其重建——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研究102.品牌消费心理分析和效用评判103.广东工业企业技术原创力实证研究104.珠三角劳资利益和谐机制绩效评估105.基于SNM理论的珠三角中小企业创新绩效评估报告106.新兴战略产业进展战略的多维博弈分析107.基于微分博弈理论的期权定价分析方式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工业大学哲学教研室从1995年三校合并之后作为社会科学系下属教研室,社会科学系分家后重组为社会科学部哲学教研室。

现有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6人。

65%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

承担了本专科各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开设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公共选修课十几门。

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由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哲学社会科学毕业和本科是自然科学研究生是科技哲学毕业的两部分教师组成。

哲学教师两大学科研究和教学形成彼此取长补短的局面,教学特点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知识结构全面,文理渗透,史学兼容,兴趣学科广泛,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哲学教研室在教学研究和理论研究中有自己的特色,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学技术方法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指导》等教材和专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光盘获得校级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省级二等奖、《公共关系史话》获得优秀成果三等奖。

在各级刊物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

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研究和科研形成了良好的风气,是一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团结向上、敬业爱岗、忠诚教育事业的队伍。

教师简介朱静君:女,1957年出生。

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1986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研究所进修哲学专业研究生主干课程。

1995年评为副教授,1999年获得广东省高校“两课”优秀教师奖。

现任哲学教研室主任,课程负责人。

主要成果:1《认知结构与认识过程》——《岭南学刊》1992第2期(刊号ISSN1003-7426/CN44-1005/C)2《论唯心主义行而上学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思想教育探索》1992第4期3《论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统一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暨南学报》(哲社版)1994第2期(核心刊物:刊号ISSN1000-5072/CN44-1285/C)4《哲学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之探》——《广东机械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刊号ISSN1002-0225/CN44-1005/C)5《浅议主体在认知途径的障碍》——《岭南学刊》1995第1期(核心)(刊号ISSN1003-7462/CN44-1005/C)6《市场经济与主体意识的觉醒》——《现代哲学》1995第3期(刊号CN44-1071/B)(核心)7《哲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再探》——《教学与研究论库》(刊号ISBN7-80060-399-7)8《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哲学思考》——《岭南学刊》1998第2期(核心)(刊号ISSN1003-7462/CN44-1005/C)9《对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的几点思考》——《岭南学刊》2000第1期(核心)(刊号ISSN1003-7462/CN44-1005/C)(全国改革与实践优秀论文二等奖)10《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贯彻邓小平理论初探》——《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第4期(刊号ISSN 1008—8377)(2001年被人大复印资料收集)11《坚持实事求是与实践标准对反腐败和现代迷信的意义》——《岭南学刊》2000 第6 期(刊号ISSN1003-7462/CN44-1005/C)12《论我国农村社会矛盾的成因与特点》——《岭南学刊》2003第1期(核心)(刊号ISSN1003-7462/CN44-1005/C)1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广东高校2003年统编教材参编第八章、第五章(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刊号ISBN7-5361-2838-X)1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广东工业大学教材第五章、第九章(2002年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刊号ISBN7-5632-1866-2)15广东工业大学秦兴宏教授承担的省级课题“三农问题”的子课题《中国农民之路的哲学思考》课题负责人,计划2004年出版子课题专著。

16 主持校级由哲学教研室承担教务处教改课题《哲学思维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辩证关系》项目。

17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辅助教材学习指导。

刘国建:男,1956年出生。

副教授,1987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自然辩证法专业研究生班,2001年获得学校优秀教学一等奖。

承担《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

主要成果:专著: 1《科学技术研究方法导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8月出版ISBN7-5062-5512-X(2002)第043394号(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课题)2《广东工业经济简史》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参编)ISBN7-5623-1866-2(2002)第046574号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ISBN7-5623-1866-2(2002)第046574号论文:1《论科学方法的特性和功能》——《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8年第10期(核心期刊)(刊号CN14-1061/G3)2《论科学方法的价值》——《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3期(核心期刊)(刊号CN42—1065/C)3《论直觉和灵感思维的自组织机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第5期(核心期刊)(刊号CN14-1061/G3)4《网络社会的特性及其哲学思考》——《学术研究》2002年第2期(核心期刊)(刊号CN44-1070/C)5《极点思维方法论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第5期(核心期刊)(刊号CN14-1061/G3)6《论科学精神的层次》——《江汉论坛》2003年第3期(核心期刊)(刊号CN42—1018/C)7《巴斯德科学思想方法论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第5期(核心期刊)(刊号CN14-1061/G3)8《发展观的内核: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学术研究》2003年第8期(核心期刊)(刊号1000-7326)9《邓小平科技理论的特征与方法论意义》——《安庆师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1期(刊号CN34—1045/C)10《论儒商经营理念及其现实意义》——《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3期(刊号CN44-1139/C)11《“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3期(刊号CN44-1544/C)12《论儒商经营理念系统层次性及价值功能》——《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刊号CN44-1544/C)13 主持省级课题《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光盘研制项目另外主持或者参与厅级、校级课题多个。

朱金高:男,1964年出生,199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讲师。

2003年获得学校优秀教学一等奖。

现为哲学教研室主讲教师。

主要成果:1 《浅析庄周相对主义哲学的成因》——《广东机械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刊号CN44-1134/TH)2 《论折中是一种哲学研究方法》——《攀枝花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刊号CN51-1471/C)3 《政治体制改革中的政治控制分析》——《社会主义研究》1998年第12期(核心)(刊号CN42-1093/D)4 《浅析胁从犯法律规范中的哲学底蕴》——《攀枝花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刊号CN51-1471/C)5 《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观和两手抓》——《广西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核心)(刊号CN45-1070/C,管理艺术丛书二等奖)6 《产·产权·产权制》——《琼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刊号CN46-1055/C4)7 《笛卡儿和培根认识论共性初探》——《郧阳师专学报》2000年第5期(刊号CN42-1446/G4)8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贯彻邓小平理论初探》——《梧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刊号CN45-5028/G4)9 《试论哲学派别的互动发展》——《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核心刊物)(刊号CN44-1139/C)10 《唯物路线论》——《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刊号CN44-1558/C)11 《慧能、神秀修养方法的会通与融合》——《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核心)(刊号CN45-1185/C)12 《浅析新刑法对胁从犯之修改、认定和处罚》——《梧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第二作者,刊号CN45-5028/G4)13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哲学思考》——《岭南学刊》1998年第2期(第二作者,刊号CN44-1005/C)杨传娥:女,1963年出生。

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讲师。

2000年获得学校优秀教学二等奖。

现为哲学教研室主讲教师。

主要成果:1 与电教中心合作研制《公共关系史话》CAI软件(省教育厅课题),1999年获得校CAI 优秀教学软件二等奖;2000年获得广东省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三等奖。

2 参与省级教研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辅助光盘研制,2002年获得校多媒体优秀教学软件一等奖。

3 《王夫之、颜元的“主动说”》——《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4期(核心刊物)(刊号1007-6425)4 参编校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2章,2002年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刊号ISBN7-5632-1866-2)5 参与省级“三农问题”研究子课题《中国农民之路的哲学思考》研究,并计划2004年出版专著。

6 参与教研室集体课题《哲学思维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项目(校级教务处课题)7 参编哲学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辅助教材张雪梅:女,1964年出生。

1997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承担《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和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

现为哲学教研室主讲教师。

主要成果:1 参与省级“三农问题”研究子课题《中国农民之路的哲学思考》并计划2004年出版专著2 参与教研室集体课题《哲学思维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项目(校级教务处课题)3 参与省级课题《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光盘研制项目4《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哲学思考》——《岭南学刊》1998第2期(核心)(合作完成,刊号ISSN1003-7462/CN44-1005/C)5参编哲学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辅助教材唐大江:男,1966年出生。

1993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讲师,现为哲学教研室主讲教师。

主要成果:1《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探求》2003年第2期(核心刊物)(刊号CN44-1309/D)2《论商业秘密的范围和构成条件》——《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3期(刊号1671-623X)3参编哲学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辅助教材熊志军:男,1965年出生。

1997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承担《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和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现为哲学教研室主讲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