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块茎休眠

合集下载

马铃薯贮藏技术

马铃薯贮藏技术

马铃薯贮藏技术一贮藏特性马铃薯收获后有明显的休眠期。

一般有2-4个月,因品种不同而异。

在休眠期内,块茎的呼吸变弱,养分消耗降到最低程度,环境对块茎的生理影响不大,即使在有利于萌芽的条件下,一般也不发芽。

休眠期过后,如果温度适宜,块茎即迅速发芽,如能保持一定的低温,并加强通风,可使块茎处于被迫休眠状态,延后萌芽。

马铃薯富含淀粉和糖,而且在贮藏中能相互转化。

当温度降至0℃时,由于淀粉分解酶活性增高,薯块内单糖积累,如温度升高,单糖又合成淀粉。

但温度高于30℃和低于0℃都不利于贮藏,因为容易发生薯心变黑等生理病害。

日光、散射光或人工光线照射,都能使马铃薯块茎变绿或变紫。

其原因是在长期光照的影响下,块茎的表皮或薯肉会产生叶绿素和龙葵素。

龙葵素是一种有毒物质,当其含量超过0.02%时,对人畜有毒害作用。

因此,贮藏马铃薯时应采取避光措施。

二贮藏的适宜环境条件马铃薯适宜贮藏温度为3℃-5℃,过高易诱发萌芽,过低又会促使淀粉向糖的转化。

加工制造薯片或油炸薯条的马铃薯,宜贮藏在10℃-13℃的条件下。

贮藏场所的相对湿度应为80%-85%,过高易增加腐烂,过低失水增大,损耗增多。

适当的通风和气体循环可调节库内的温湿度,也可减轻病害。

三贮藏技术马铃薯收获后,应在阴凉通风的室内、窖内或阴棚下堆放预贮,时间一般为10-14天,一般薯堆不高于0.5米,注意通风、避光。

1.沟藏收获后的马铃薯先在阴棚或空屋里预贮,直到10月份下沟贮藏。

沟深l-1.2米,宽l-1.5米,长不限,薯块堆至距地面0.2米处,上面覆土保温,覆土总厚度0.8米左右,要随气温下降分次覆盖。

沟内堆薯不能过高,否则沟底及中部温度易偏高,薯受热会引起腐烂。

2.窖藏多用井窖或窑窖贮藏,每窑可贮3000-3500千克,由于只利用窖口通风调节温度,所以保温效果较好,但入窖初期不易降温,因此薯块不能装得太满,并注意窖口的启闭。

只要管理得当,效果还是很好的。

窖藏马铃薯易在薯堆表面“出汗”,为此,可在严寒季节在薯堆表面铺入草帘,转移出汗层,防止萌芽与腐烂。

【马铃薯种植技术】马铃薯的生长时期有哪些?

【马铃薯种植技术】马铃薯的生长时期有哪些?

【马铃薯种植技术】马铃薯的生长时期有哪些?马铃薯的生长周期是多长时间?马铃薯的生长需要多久?马铃薯多少天可以成熟收获?马铃薯生长过程是怎么样的?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为了方便管理,耕种帮将马铃薯整个生长过程划分为六个时期,即休眠期、发芽期、幼苗期、发棵期、块茎膨大期和成熟期。

一、马铃薯休眠期收获后的马铃薯块茎在适宜生长条件下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萌动,呈休眠状态,休眠是生长和代谢的停滞状态,马铃薯块茎休眠属生理性休眠。

休眠期长短按块茎成熟收获到芽眼开始萌发幼芽的天数计算,由品种的遗传特性和贮藏的温度决定。

有的品种休眠期长达4~5个月,有的品种则很短,一般情况下晚熟品种的休眠期较长,而早熟品种则较短。

一般温度在10℃以上,块茎易通过自然休眠而发芽,温度在2~4℃时,块茎可以保持长期休眠状态。

另外,收获时块茎的成熟度与休眠期的长短也有关系。

马铃薯休眠期的长短意义重要,休眠期长有利于贮藏和延长市场供应。

种薯通过休眠后才能播种。

马铃薯可以用赤霉素打破休眠,提高贮藏温度、切块、切伤顶芽、用清水多次漂洗切块等也都可以解除休眠。

二、马铃薯发芽期发芽期(也叫出苗期)包括块茎解除休眠、开始发芽、播种后出苗等过程。

这个时期的生长中心在芽轴的伸长和根系的发育上,养分和水分主要靠种薯幼根从土壤中吸取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供给。

这一阶段生长是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基础,直接关系到马铃薯的高产与优质,但它首先取决于种薯的健康状况;再次取决于周围的环境条件,例如土壤的墒情、氧气含量和适宜的温度。

马铃薯发芽期要完成初生吸收根的形成、地下茎的生长、叶片及侧枝的分化等生长过程。

这一时期为马铃薯的发苗、扎根和壮棵打基础,生长中心是芽轴的伸长和根系的生长。

马铃薯发芽期所需时间的长短,与品种、种薯贮存条件、种薯生理年龄、栽培季节及栽培措施等因素有关。

种薯生理年龄适宜、土壤温湿度适宜,发芽期缩短。

一般春季为25~35天,秋季为10~20天。

种植技术-马铃薯苗期管理要点

种植技术-马铃薯苗期管理要点

种植技术-马铃薯苗期管理要点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可分为休眠期、发芽期、幼苗期、发棵期、结薯期和成熟期6个时期。

休眠期:新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在适宜的条件下必须经过一定时期后才能发芽,这一时期为休眠期,这种现象为休眠。

在生产上从茎叶衰败后收获时看作进入休眠期,休眠期长短从块茎成熟收获到芽眼开始萌发幼芽的天数计算。

休眠期的长短由品种特性和贮藏的温度决定。

发芽期:从种薯解除休眠,芽眼处开始萌芽,直至幼苗出土为发芽期。

幼苗期:从出苗到第8叶或第6叶平展为幼苗期,也称团棵。

发棵期:主茎生长完成并开始侧生茎叶生长,从团棵到主茎形成封顶叶(第16叶或12叶展平)为发棵期。

结薯期:主茎生长完成并开始侧生茎叶生长,茎叶和块茎的干物质含量达到平衡时,便进入了以块茎生长为主的结薯期。

成熟期:当50%的植株茎叶枯黄时,便进入成熟期。

此时马铃薯地上、地下部分均已停止生长。

马铃薯处于苗期时管理很关键,主要措施有:1.及时培土保全苗。

马铃薯田块土壤大部分为黄壤土,土壤颗粒大,持水力差,土壤水分蒸发快。

目前由于干土层为10-15厘米,而马铃薯种薯大小就达10厘米左右,出苗后会受旱灾影响。

对这类苗,出苗期要及时进行浅中耕培土,加厚覆盖土层,切断土壤毛细管,减缓水分蒸发速度,延长幼苗存活时间,尽力保全苗。

覆土时间掌握在30%幼芽顶土时。

2.及时施肥促壮苗。

高海拔地区有部分夜潮土,主要为壤土类型,土壤颗粒小,土壤保水力强,目前土壤墒情较好。

对此类田块出苗后要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迅速提苗,保壮苗。

施肥方法是撒施于苗间,然后中耕、培土。

3.叶面喷施抗蒸腾剂。

马铃薯叶片充分展开后,可使用抗蒸腾剂进行叶面喷施。

抗蒸腾剂能在叶片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缓水分蒸发。

抗蒸腾剂可选用亚硫酸氢钠,腐植酸,氯化钙,黄腐酸(FA)、三唑酮、冠醚等,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4.查苗补种。

缺苗超过30%以上的地块,可点种早熟玉米、云豆等作物,通过局部间作套种,提高田块利用效率,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不同浓度葡萄糖打破马铃薯块茎休眠的效果

不同浓度葡萄糖打破马铃薯块茎休眠的效果
[] 3 李师翁 , 李虎乾.植物单细胞蛋白资源——小球 藻开发 利用研究 的现状[ ] J .生物技术 ,9 77 3 :5— 8 19 ,( )4 4 . [] 4 胡开辉 , 山勇.小球藻细胞 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对啤酒酵母的生 周 理效应[ ] J .应用生态学报 ,0 5 1 ( ) 17 20 ,6 8 :5 2—17 . 56 [ ] aea aT, u aM, a t K,t 1 nmetim o erst 5 H sgw Okd N mo e a.A g nao ft ei — o t h s
收稿 日期 :0 9—1 2 20 l一 6 作者简介 : 丁海麦(9 5 )男 , 17 一 , 山西永 济人, 硕士 , 从事植物基 因工 程研究 。E—ma :igam @eo .o 。 i dnh a yu cr l i i n
Hale Waihona Puke 供试品种为新收获大西洋马铃薯 。 用葡萄糖 ( 析 纯) 分 和蒸 馏水 分别 配 制 0 5 、 . %、 . % 1O
[] 8 赵美华 , 薛 娟.不同浓度赤霉素对十字花科蔬菜 种子发芽、 出
通信作者 : 燕 , 苏 博士, 教授。Tl(4 2 7 6 8 1 e 07 ) 174 。 :
( 上接 第 1 1页) 6
[] 2 魏文志, 夏文水 , 吴玉娟. 小球藻蛋白质的分离 、 纯化及抗氧化特 性[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 0 , ( ) 17 10 J, 2 71 2 : — 4. 0 6 3
’ I
块茎作为 马铃薯最终 的产 品器官 , 它的发育和休眠关 系 到马铃薯 的生 产与消 费。马铃 薯块 茎 的形成 有其独 特的方
度葡萄糖对打破马铃薯 休眠的影响 , 确定 葡萄糖 打破休 眠的 最适浓度 , 为该方法 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

马铃薯块茎休眠及其打破的方法

马铃薯块茎休眠及其打破的方法

定 时期 后 才能 发芽 ,从 发育 的观 点看 ,马铃 薯块 茎 是 高度 被 抑制 的茎 ;顶 芽是 茎最 末端 的芽 ,芽 眼类
茎 膨大 而形成 的。茎 块形 成 的 同时 ,伴 随着 物质 的 积累 ,当茎块 成熟 收获后 ,茎 块 上的 芽 即使 处 于最
适宜的条件也不能萌发 ,腋芽存在着一定时期的稳
分 生组 织受 到顶 芽 抑制 ( 顶端 优 势 ) 。休 眠打 破后 芽
和间接的影响。作为发育进程 ,休眠几乎影响农业
生 产 的每一个 方 面 。马铃薯 的休 眠和发 芽对 马铃 薯
的栽培 、块茎生 产和加工工业 均极 为重 要l 】 】 。
的生长受环境抑制。生理休眠时间的长短及强度受
品种遗 传 因素 和环 境 的影响 ;休 眠期 的长短 ,品种

要 :马铃薯块茎借休眠以渡过不利其生长的条件 ,从而保证世代繁衍的遗传特性。马铃薯块茎的大小和休眠
时间的长短影响其商品价值和利用时间,储藏过程 中的休眠解除会造成水分 、养分大量消耗 ,以至丧失应用价值。随着 生产发展的需要 ,有关马铃薯休眠的研究 已经被提 出,了解休眠特征和打破休 眠的方法,对 于栽培和储藏保鲜具有十分
Ke o d : o a0tb r d ma c ; o m o e; h mia to ; h sc l eh d yW r s p f f u e ; or n y h r n c e c l me h d p y ia to m
马铃 薯 为一 年生 草本 块茎 植物 ,块 茎是 由地下
马铃薯块茎休眠及其打破的方法——邓春凌
中 图 分类 号 :¥ 3 52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 : 17 — 65 2 1) 3 0 5 — 2 6 2 3 3 (0 O 0 — 1 10

马铃薯生物学特征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马铃薯生物学特征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盛花至茎叶衰老为块茎增长期。
此期叶面积已达最大值,茎叶生长逐渐缓慢并停止,地 上部制造的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
块茎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长。
(五)淀粉积累期 从茎叶开始逐渐衰老,植株基部2/3左右茎叶枯黄 为淀粉积累期 。 该期茎叶停止生长,地上部同化产物(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和灰分)不断向块茎中转运块茎,体积不再增 大,但重量继续增加。 淀粉的积累一直延续到茎叶全部枯死之前。
休眠原因 块茎内存在着β—抑制剂(脱落酸类物质)等植物激素,这 些激素抑制了α—淀粉酶、β—淀粉酶、蛋白酶、核糖核 酸酶的活性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从而使芽缺少所需要的 可溶性糖类和进行代谢活动所需的能量,迫使块茎保持 休眠状态。 影响因素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能缩短休眠期,低温、干燥则能 延长休眠期。 休眠期的长短和品种有很大关系。有的品种休眠期很 短,有的品种休眠期很长。 由于块茎的成熟度不同,块茎休眠期不同。幼嫩块茎 的休眠期比完全成熟块茎的长,微型种薯比同一品种的 大种薯休眠期长。
磷肥
磷肥能促进马铃薯根系发育。
钾肥 钾肥充足植株生长健壮,茎秆坚实,叶片增 厚,组织致密,抗病力强。
(四)土壤 冷凉地方砂土和砂质壤土最好,温暖地方砂质壤土 或壤土最好。 砂土中生长的马铃薯,块茎特别整洁,表皮光滑, 薯形正常,淀粉含量高,且易于收获。
马铃薯适宜在微酸性土壤中生长,最适宜的土壤pH 值是5.5~6.5, pH值5~8的土壤种植生长比较正常。
土壤含盐量达到0.01%时,植株表现敏感,块茎产 量随土壤中氯离子含量增高而降低。
三、马铃薯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温度
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及块茎的膨大,有喜凉特性。
生育期间以日平均气温17—21℃为适宜。 解除休眠的块茎,萌发的最低温度为4~5℃,芽条生 长的最适温度是13~18℃,最高温度是36℃。 茎叶生长的最低温度为7℃,最适温度为15~21℃。土 温超过29℃时,茎叶停止生长。对花器官的影响主要是 夜温,12℃形成花芽,但不开花,18℃大量开花。 块茎形成的最适温度是20℃,在低温条件下形成较早。 块茎增长的最适宜温度为15~18℃,20℃时块茎增长 速度减缓,25℃时块茎生长趋于停止。

马铃薯微型薯休眠破除方法的比较

马铃薯微型薯休眠破除方法的比较

升。B E和 Rn i i t d e的催 芽速度优于赤霉素 , E最高 可降低 休眠 强度 1 , i i B 8d Rn t 高可 降低休 眠强度 2 . , d e最 65 d
赤 霉 素 只 能 降 低 8 5d . 。 关 键 词 : 铃薯 : 学 物 质 I 眠 破 除 马 化 。 休
K e o d P tt c m ia u sa c s;d r a y rl a e y w r s: o ao; he c ls b t n e o m nc e e s
马铃 薯 的块 茎是 由匍 匐茎 顶端 膨 大而 形成 的 , 当块 茎 离体 后 , 要 经 过一 定 时 间 的休 眠期 才 能发 芽 。 需 生产 上 为 了能够 适时播 种 , 往需 要对 休 眠期进 行 必要 的调 控 。但 是 马铃 薯 的休 眠是 一 个非 常复 杂 的生 往 物过 程 , 它受 到众 多环 境 、 生理 和遗 传 因子 的影 响 。我 们 可 以通过 调 控 这些 因素 , 达 到 调控 块 茎 休 眠期 来
中 图 分 类 号 : 3 . S6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2 2 (0 1 0 O 8 0 1 0— 3 4 2 1 )2一 13— 4 0
CoM P ARI oN ETHoDS FoR S oF M BREAKI NG DoRM ANCY oTAT M I TUBERS oF P o NI
山东 农 业 大 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0 1 2 ( ) 8 ,2 1 ,4 2 :13—16 8 Ju a o S ad n gi l rl nvr t ( a rl c ne o rl f hn ogA r ut a U i sy N t a S i c ) n c u ei u e

马铃薯(土豆)块茎贮藏期的生理变化

马铃薯(土豆)块茎贮藏期的生理变化

马铃薯(土豆)块茎既是贮藏器官,又是繁殖器官。

作为贮藏器官,它贮藏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贮藏过程中,在环境条件综合影响下,将要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块茎营养成分酌变化以及所带来的对土豆价格行情经济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依据块茎在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特点,可以把整个贮藏期分为三个生理阶段:(一)马铃薯(土豆)生理后熟阶段收获后的块茎在生理上有一个后熟期,该期块茎的生态特点是表皮尚未充分木栓化,含水量高,表面粘附了泥土,外界温度高,此时块茎呼吸旺盛,放热量多,湿度大,而且不少块茎出于收获和分级等措施的作用而受损的伤口的末愈合,在适宜的温湿度下,极易被病菌感染,所以该期块茎呼吸消耗多,重量急剧下降,如果通风不良,造成窖温过高,块茎大量腐烂和黑心现象的发生,但一般约经15—30天的后熟作用后,其表皮充分木栓化,伤口得以愈合,降温、散湿、散热的结果,块茎呼吸渐趋减溺,各项生理生化活性逐渐下降,块茎逐渐转入深休眠状态所以这一阶段又叫休眠预备阶段。

(二)马铃薯(土豆)休眠阶段块茎经过预备体眠阶段之后,表皮得到充分木栓化,伤口得以愈合,加上外界温度降低,块茎表面变干,这时块茎呼吸强度及其他一切生理生化活性下降并渐趋至最低点,这一阶段块茎物质损耗最少。

经过一段出间的生理休眠之后,各项生理生化活性渐趋苏醒,活性渐强,呼吸增强,达时的块茎已具备了发芽的可能性,此时如果外界环境适宜,主要是温度适宜,芽可萌发生长,但如果外界环境条件不适于发芽,则仍处于休眠状态,这时的休眠即处于被迫休眠,因此这一阶段完全可以按人为需要来调控休眠期助长短。

(三)马铃薯(土豆)萌芽阶段通过休眠的块茎,在适宜条件下,芽就会萌发生长。

这是马铃薯(土豆)发育的持续和生长的开始,块茎各项生理生化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活化阶段。

马铃薯(土豆)块茎作为繁殖器官繁衍后代,牙条荫发生长,经历着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与生长发育相联系的衰老过程,这一切都会反映到生理过程和组织活性的变化上。

马铃薯大西洋块茎在休眠萌发和低温贮藏期的生理生化变化

马铃薯大西洋块茎在休眠萌发和低温贮藏期的生理生化变化

马铃薯大西洋块茎在休眠萌发和低温贮藏期的生理生化变化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

由于马铃薯在常温下贮藏易发芽而失去食用价值,在生产上一般采用低温贮藏,但低温贮藏会造成还原糖的增加而降低加工品质。

因此,如何调控马铃薯块茎的休眠与萌发,解决低温糖化等问题,是当前马铃薯产业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以加工型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试材,比较了从休眠到萌发过程中马铃薯块茎顶芽等组织与块茎其余组织的植物激素和多胺含量差异;分析了块茎中淀粉、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动态,测定了相关酶活性等生理生化变化;研究了不同保鲜措施对低温糖化的影响,获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在马铃薯收获40 d后其块茎顶芽组织中GA<sub>1</sub>、GA<sub>3</sub>、GA<sub>4</sub>、IAA、Z、ABA含量高于块茎其余组织,且两者变化趋势也不一样。

块茎顶芽组织中GA<sub>1</sub>、GA<sub>4</sub>含量在0-40 d时下降,40 d以后开始增加;GA<sub>3</sub>在20 d以后呈上升趋势;IAA和Z从40 d 开始增加;ABA在0-55 d减少,然后增加。

而块茎其余组织中植物激素变化与块茎顶芽组织的不同之处为GA<sub>4</sub>在0-55 d下降,55 d后开始增加;IAA在0-55 d减少,然后增加;Z含量变化不显著。

同时还发现马铃薯萌发前后赤霉素的组成也有所不同,在萌发前,块茎顶芽组织和块茎其余组织中赤霉素以GA<sub>4</sub>为主,在萌发过程中块茎顶芽组织和块茎其余组织中GA<sub>4</sub>上升幅度大,表明GA<sub>4</sub>对解除休眠有重要作用;而在萌发后15 d的芽中则以GA<sub>1</sub>为主,说明GA<sub>1</sub>对萌发后芽的生长起重要作用。

赤霉素解除马铃薯块茎休眠的调控敏感位点初探

赤霉素解除马铃薯块茎休眠的调控敏感位点初探

* 国末 白髂科 学 基金 资尉 项 目.牡 堆 号 30 0 2  ̄754 ** 者 E- i  ̄ yn @ 9 7 7 ㈣ ma :In og 5 7 l a
薯 的 母株 。将母 株瓶 内壮 苗培 养 基 去 掉 ,换人 MS
+8 %蔗糖 ( 58 . )的 结 薯 培 养 基 ,于 8 h d光 / 照下 培 养 4 8 h后 ,转 人 温 度 1 8℃ 的 黑 暗 培 养 , 4 于超 净工 作台上 收 取试 管薯 ,用 无 菌 水 冲洗 试 5d
●胖
GA
日一 例芽 G ^ 日二侧芽 c ^ 口基部 G A
侧 芽 、第 二 侧 芽 及 薯 块 基 部 ( 图 1 。 以针 沾 见 )
取不 加激 素 的清 水针刺 相 应位置 为对 照 。每一处 理
3次重复 ,每 一 重 复 3 0个 小 薯 。处 理 后 的试 管 置
处理天数
于相 对湿 度 l0 o %的室 温黑 暗条件 下催 芽。
为更好 的利 用赤 霉素 的解 休 眠作 用 , 以及进 一步 研
芽限组织 细 胞处 于不 分裂 状态 ,组织 生长 处于 停
滞状 态 。不 同用途 的马铃薯 块茎 ,对 体眠期 有着 不
究马铃 薯 块 茎 休 眠 机制 打 下 了基 础 。没 有 芽 的生
长 ,此时认 为芽 也处 于休 眠状 态 。
瓶 中 ,放 4℃ 冰 箱一周 备 用。
2. G 处 理 3 A3
】0 2 1径为 5 f ̄ ~7rl的休 眠期 试 管 薯 ,用 针 沾 f 取 00 4 u 的 G 3 .15, M A ,分 别 针 刺 块 茎 的 顶 芽 ,第

桀印
4 0 2 0

马铃薯土豆、洋芋贮藏适宜温度

马铃薯土豆、洋芋贮藏适宜温度

马铃薯土豆、洋芋贮藏适宜温度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山药蛋,属茄科植物,食用器宫为地下块茎。

富含淀粉和蛋白质,菜粮兼用,又可用作饲料,也是淀粉、酒精、葡萄糖等工业的原料。

马铃薯块茎成熟收获后,有一个较长的休眠期,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休眠初期,约15~35d。

这一时期,由于呼吸旺盛,水分蒸发多,所以重量显著减少,加之环境湿度较高,容易积聚水汽,引起腐烂:第二阶段,称为深休眠期,一般约两个月左左,有些品种可达一百多天,这个时期块茎呼吸变弱,养分消耗到最低程度。

环境在此期对块茎生理影响不大,即使在有利于萌芽的条件下,一般也不发芽:第三阶段,称为休眠后期,这时生理休眠终止,呼吸作用又趋旺盛,同时,由于热量的积累而使温度升高,促使块茎迅速发芽,这时如能保持一定的低温,并加强通风,可使块茎处于被迫休眠状态,延后萌芽。

马铃薯品种很多,依皮色可分白、红、黄、紫等类型。

应选择休眠期长的马铃薯作为长期贮藏品种,早熟品种或在寒冷地区载培的秋作的马铃薯品种耐贮藏。

(2)贮藏条件贮藏期间,马铃薯所含淀粉与糖能相互转化,这些转化受温度制约,当温度降到0℃时,水解酶的活性增高,单糖积累,食用时变甜;当温度提高,单糖又合成淀粉;温度大于5℃时,淀粉水解成糖的量也会增多,所以贮藏马铃薯适宜温度为3~5℃,0℃反而不利。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80%~85%。

湿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贮藏,失水严重增加自然损耗。

马铃薯块茎含有茄碱苷,正常时含量不超过0.02%对人畜无害,当薯块萌芽时,茄碱苷含量急剧增加,对人体能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光照高温能促使萌芽,所以贮藏马铃薯要避光。

(3)贮藏技术1)贮藏工艺(如右图)2)操作要点①采收根据用途不同决定适宜采收期,适时收获非常重要,特别应注意的是作为秋收、冬收、冬贮的马铃薯,秋雨多的地区或年份,应收在雨前;秋霜早,易出现寒流的地区和年份,应在霜前收获以防涝防冻;在生育后期不能灌水过多,收获时应选择晴天进行,先割植株,耕翻出土后,在田间稍行晾晒排出代谢水,使其适应生理代谢的需要,也便于贮藏和运输。

土豆生长过程时间状态实验用具,观测记录

土豆生长过程时间状态实验用具,观测记录

土豆生长过程时间状态实验用具,观测记录1、休眠期:块茎休眠始于匍匐茎尖端停止极性生长和块茎开始膨大的时刻。

休眠期的长短关系到播种后能否及时出苗及产量的高低。

2、发芽期:土豆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始,块茎只有解除了休眠,才有芽和苗的明显生长。

生长所占时间因品种休眠特性、栽培季节和技术措施不同而长短不一,从1个月到几个月不等。

1、休眠期:块茎休眠始于匍匐茎尖端停止极性生长和块茎开始膨大的时刻。

休眠期的长短关系到播种后能否及时出苗及产量的高低。

2、发芽期:土豆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始,块茎只有解除了休眠,才有芽和苗的明显生长。

生长所占时间因品种休眠特性、栽培季节和技术措施不同而长短不一,从1个月到几个月不等。

3、幼苗期:从出苗到第六叶或第八叶展平,即完成1个叶序的生长,称为团棵,是主茎第二段生长,为幼苗期。

幼苗期经过的时间较短,不论春作或秋作只有短短半个月。

4、发棵期:从团棵到第十二或第十六叶展开,早熟品种以第一花序开花;晚熟品种以第二花序开花,为马铃薯的发棵期,为时1个月左右,是主茎第三段的生长。

发棵期主茎开始急剧拔高,占总高度50%左右;主茎叶已全部建成,并有分枝及分枝叶的扩展。

根系继续扩大,块茎膨大到鸽蛋大小,发棵期有个生长中心转折阶段,转折阶段的终点以茎叶干物质量与块茎干物质量之比达到平衡为标准。

5、结薯期:即块茎的形成期。

发棵期完成后,便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主的结薯期。

此期茎叶生长日益减少,基部叶片开始转黄和枯落,植株各部分的有机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块茎随之加快膨大,尤在开花期后10天膨大最快。

结薯期的长短受制于气候条件、病害和品种熟性等,一般为30-50天。

马铃薯不同代数和块茎大小休眠特性的研究

马铃薯不同代数和块茎大小休眠特性的研究
Vgtb ioy S ad n rnho N t n l et f r ee be m rvm n, ia 5 10, hn ) ee l Bo g/ hn ogB ac ai a ne o gt l I poe et J n2 00 C i ae l f o C r V a n a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山东省设施蔬菜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蔬菜 改 良中心 山东分 中心 , 山东 济南 20 0 ) 5 10

要: 以薯引 1号的试 管薯 、 原原种 、 原种 、 生产种为材料 , 研究 了马铃 薯不 同代 数休 眠特性 的差异 。结
果表明 , 试管薯 的休眠期和休眠幅度最长 , 其次是生产种 , 原原种和原 种间差异不显 著。另外 , 以早大 白为材 料, 研究 了马铃薯不 同块茎大小休眠特性 的差异 , 块越 小 , 薯 休眠期越短 , 眠幅度也越小 , 休 并且赤霉素的催芽 效果越明显。最后 , 以早大 白微型薯为材料 , 研究 了水分对块 茎休 眠期 的影 响 , 温度高 于 1% 时 , 在 5 高湿度可
( ee b e ac ntuefS ad n cdm A r u ua c ne/ hn ogKyL brt yo r nos Vgt lR s r Ist n ogA ae yo gi l rl i c S ad n e aoao Ge h ue a e e h ito h f ct Se s rf e
以显著地缩短休眠期 。
关键词 : 马铃薯 ; 休眠 ; 代数 ; 块茎大小
中 图分 类 号 :52 0 ¥3.1 文献标识号 : A 文 章 编 号 :0 1 4 4 (0 1 1 — 0 2— 3 10 — 9 2 2 1 ) 1 0 3 0

转PPase基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转PPase基因对马铃薯块茎休眠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We k i D o g u LuB in Z a g n nYia uH n h i i a i h n g。 S u i n l Ni i au H j
Uni e st , a z o , 3 0 0 v ri L n h u 7 0 7 y
WagD n i
1Ga s y L b r t r f o nei n u Ke a o ao y o Cr p Ge t c& Ge mp a m ha c m e t La z o , 3 0 0 2 Co lgeo Li S i n ea d T c n l g , n u Ag c l a r l s En n e n . n h u 7 0 7 ; l e f  ̄ c e c e h o o y Ga s r u t l n i ur
和 可溶性糖 含量增 加 、 淀粉 含量和 蛋 白质 含量 降低 , 与对照相 比均 达到极 显著水 平( 有 F 24淀粉含 量与 且 只 一—
对照 相 比无显著性 变化) ;转反义 P ae 因的两个株 系 F 1 1 F 12块茎 中 P ae 性、 i Ps基 一— 和 一 — Ps 活 P 含量和可 溶性 糖含量 降低 、 淀粉含 量增加 , 与对 照相 比均达到极显 著性水平 , 而蛋 白质 含量与对 照相 比无显 著性变化 。 关键 词 马铃 薯, 转基 因植株 , 机焦磷 酸 酶基 因, 无 生理特 性
转 P ae P文义 凯 杜宏 辉 z 刘 柏林 : 张宁 z 司怀 军
通讯作者,ji sue uc hs @ga . . d a
王蒂 -
1 甘肃省作物遗传改 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兰州,3 0 0 2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 院, 707; 兰州,3 0 0 70 7

合理控制马铃薯的休眠期

合理控制马铃薯的休眠期

合理控制马铃薯的休眠期
作者:王迪轩
来源:《湖南农业》 2012年第12期
新收获的马铃薯块茎即使处在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下也不能发芽,必须经过一段较长的时
间(2个~4个月)才能发芽,这种现象称为块茎的休眠,从块茎收获到其芽眼萌动的一段时期称为休眠期。

块茎休眠期的长短与品种的遗传特性、块茎在田间膨大的早晚、生长所处的环境条件、收获时的成熟度和贮藏温度等许多因素有关。

在一般室温条件下,有的品种休眠期短至1
个月,有的品种休眠期长达四五个月。

对同一个品种来说,生长期短的幼嫩块茎,则比正常成
熟的块茎休眠期要长;块茎处于7℃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可以自然通过休眠,随着温度的增高,块茎的休眠期相对缩短而提早发芽;温度控制在1℃~4℃条件下,块茎可以长期不发芽。

掌握了块茎的休眠规律,根据需要,可以控制马铃薯休眠(低温或用抑芽剂),使鲜食用
的马铃薯延长供应市场的时间,加工用的块茎延长加工期。

作种用的种薯(秋繁马铃薯作春马铃薯种苗)可人为打破块茎休眠,促使芽眼萌动,有利于及时播种、及早出苗。

如“东农303”休
眠期为70天,二季作种一般需进行催芽处理,若收获期早,又贮藏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通过了休眠阶段才播种(相对于播种较迟的),则可不进行打破休眠的处理。

益阳市赫山区蔬菜局(413002) 王迪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的块茎休眠
块茎休眠期的长短不仅与品种有关,也与块茎的发育条件和贮存条件有关。

块茎发育期间的日照长度对休眠期有影响,在短日照地区生长的块茎休眠期比在长日照下的短,贮藏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块茎的挥发物质(如乙烯)都影响休眠期的长短。

即使同一批块茎在同一条件下贮藏,块茎之间的休眠期也有差别。

块茎形成的初始阶段对发芽期的长短非常重要,在田间块茎不是同时形成的,田间生生产的种薯发芽期也能相差4个星期。

即使在试管中控制块茎相对集中地形成,发芽期也能相差4星期。

发芽可以通过化学处理得到促进,也可以通过弄伤处理、增加贮藏环境的湿度等方法促进发芽。

二硫化碳、赤霉素等也能打破休眠,前一种化合物的缺点是对人体有毒。

切块被认为可增加块茎赤霉素的合成,在休眠后期处理所用的赤霉素浓度低,前期需要高浓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