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说课稿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说课稿学情分析:本阶段的学生对于生活有了更为清晰的思考和认识,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所思所想,观察カ逐步增强,能够客观地理解、表现事物,并追求表现得更加真实,手的精巧性也在逐步提高,喜欢尝试各种工具、媒材,表达自己的畅想。

尽管五年级学生各方面能力有所提高,但此时期的学生却常常会出现。

眼高手低。

的现象,想象得很好却制作不出来。

因此,教学中教师尽量要求学生合作完成。

小组成员最好为四五个同学,一起研究科技发展的前沿,发现生活中的可发展途径,搜集数据,准备制作素材,共同完成艺术创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了解科学发展对现实生活的改变,了解科学幻想作品的特点。

技能:利用手工制作和绘画结合的方法完成科幻作品的创作。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查阅、搜集、分析的过程中,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的改变,尝试使用剪刀、胶水、水彩笔等各种工具和纸张、废旧材料完成艺术创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学生在愉快的团队合作过程中,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了解并感悟科学带给人类的幸福生活,表达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此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完成未来生活场景的创作。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当今科学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想象,完成体现科学对生活状况产生影响的作品。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教学用具准备:相关资料的收集、课件、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学生讨论并回答。

二、讲授新课:1.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2.学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3.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体现学科功能的表现方法。

4.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示范课教学设计【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人美版)】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示范课教学设计【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人美版)】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到科学对生活发展的重要作用;2.能够通过绘画或者工艺制作等方式展示科学创造的过程及成果;3.培养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科学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能够通过绘画或者工艺制作等方式展示科学创造的过程及成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畅所欲言:如果老师让你们收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你们会通过什么方式查找相关资料?学生回答:翻看美术课本;去图书馆;用手机、电脑上网查找。

教师总结:有些同学会借助一些传统方式,查阅图书资料,更多的同学是借助于网络搜集,你们认为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网上查找更加快捷,收集也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传统、现代方式搜集资料,意识到网络的重要作用。

二、新课1. 介绍科学发展的成果(1)人类踏上月球;(2)动画片、动漫的发展;(3)手机、互联网的发展。

2. 思考探究:科学在哪些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可以从衣食住行四个方便展开)(1)衣自发热衣服、智能加热鞋垫、网购衣服。

(2)食杂交水稻技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技术)、餐厅机器人上菜。

(3)住电梯、地暖、运用VR技术进行室内设计(4)行高铁、飞机、共享单车3. 科学创作你认为现在的生活还需要哪些改进?可以如何创新?用艺术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介绍科学发展的成果,学生思考衣食住行方面的科学进步,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便利,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创新能力。

三、小结科学创造了新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新奇与美好,希望同学们勇于创新,敢于想象,为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设计意图】简单总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为科学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
5.举例说明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深刻影响;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关注科技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
4.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了解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科技创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运用科技创新。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科技创新这一话题非常感兴趣,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迅速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这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举例:介绍我国高铁技术、5G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突破和成就。
(3)科技发展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分析科技进步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可能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举例:讨论过度使用塑料产品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以及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解决这一问题。
2.教学难点
(1)创新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案例来解释抽象的科学概念,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同时,我也注意到,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需要通过多次重复和不同角度的讲解,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消化吸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人美 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美 版五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表格式)
课题
科学创造新生活
课时
2
年级
五下
学科
美术
单元
授课人
时间现实生活的改变,了解科学幻想作品的特点。第一课时用科幻画形式表现科幻设想,第二课时手工制作完成科幻作品的创作。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查阅、搜集、分析,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的改变,尝试用先绘画,后用各种工具废旧材料、纸张等完成艺术创作。
五、小结及拓展。
造福全人类
作业
设计
小组讨论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生活需求;
大胆的想象,找出科学的新生活方式;
根据创作需要列出科学知识查询词条及制作材料;
根据课上设计和修改方案表现出能体现科学性、创新性的作品。
板书
设计
科学创造新生活
技术
教学
反思
教学准备
水彩笔等
教学时间




师生互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时空穿梭回到古代,说说现代和古代生活有什么改变?(学生分组,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2.为什么要改变?改变源自不满足
你们生活在现代就满足吗?
3.生活需求“懒”生活——新生活
4.看视频回答:是什么创造了我们的新生活?
学生讨论并回答。
5.板书完整课题《科学创造新生活》
二、讲授新课:
1.生活小发明引发学生动手做及了解科学原理的兴趣,讨论获取科学知识的方便途径,为下一课时,一项制作明确收集的材料,及做法。
2.引导学生分析科幻学生作品,了解体现科学幻想的表现方法。
3.学生对可实现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4.教师示范设计
情感、态度和价值:学生在愉快的团队合作过程中,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了解并感悟科学带给人类的幸福生活,表达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第20课 科学创造新生活Word 文档 - 副本

第20课  科学创造新生活Word 文档 - 副本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内容: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旨在引导学生探究科学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对人类的贡献或自己对未来发展的幻想,从而了解科学的重要作用,提高观察、分析、搜集与整理信息、动手操作等综合探索能力,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想象的态度。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科学知识和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对科学发明在生活中的作用也有些体验,但缺乏对未来发展的幻想,特别是用艺术形式来表现自己对未来发展的幻想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科学对生活发展的重要作用,能用绘画、工艺制作的形式加以展示,提高观察分析、搜索整理信息和动手操作等综合探索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资料、观察分析、创意表现等方法,体验创造这一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了解并感悟科学带给人类的幸福生活,增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科学的美德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善于想象的态度。

教学重点: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对未来大胆幻想,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表现科学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表现对未来的科学幻想。

教学方法:演示法、比较法、示范法。

学习方式和学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观察法、讨论法、发现法。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板书图标、背景图和绘画、剪贴等方面的表现工具。

教学过程:一、今昔对比,引出课题1.出示人们过去和现在生活状况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体会现代生活的方便、快捷、舒适,感悟幸福,引导学生珍惜现在的新生活。

板书部分课题:“新生活”。

2.继续引题:“是什么力量让我们有了这样的新生活?”(是科学。

)“对,是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我们现在的新生活。

”补充课题:“科学创造”。

[设计意图:通过今昔生活状况的对比观察,提高观察分析、搜索整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生活方便、快捷和舒适,并感悟是科学给人类带来幸福生活,增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第20课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20课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能够表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创新;3.培养学生通过艺术表现科技进步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探究科技与艺术的关系;2.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能力;3.延伸学生关于科技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确认生活中的科技产品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使用过的科技产品,例如:手机、电脑、电视、电子相框、智能家居等等。

让学生说说这些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哪些便利和改变。

2. 讲解科技与艺术的关系科技和艺术看似两个毫不相关的领域,但事实上,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艺术的进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科技与艺术的关系:1.艺术创作中使用科技的进步技术:例如电影特效、VR技术等;2.科技产品的设计也涉及到艺术:手机、电脑等产品的外形设计、APP等软件的界面设计等;3.科技产品的广告宣传也需要艺术因素:广告海报、广告片等。

3. 探究科技带来的新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创新和便利,并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表达出来。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施:1.学生自由发挥,表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创新和便利,可以有手绘作品、海报、电子PPT等;2.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交流和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科技与艺术的交叉点,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观察发现法: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有哪些科技产品;2.讲解法:通过讲解科技和艺术的关系,引起学生兴趣;3.创作法: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创新和便利;4.交流法:让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加深交流和思考。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对科技产品的认知;2.查看学生的艺术创作作品,评价其创意和表现能力;3.学生展示和交流中的表现。

六、拓展活动1.了解科技概念和科技产品分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调研,了解科技的概念和科技产品的分类;2.科技与艺术的联展:让学生参观科技展或艺术展,并写下感受,可以有影像记录、手绘作品等;3.科技产品创意制作:让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科技产品或科技玩具,可以结合艺术元素进行外形设计。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教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科学创造新生活年级:五年级科目:美术学期:下册学年:2023-2024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认识到科学创造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技能表现科技主题作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技能表现科技主题作品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科技元素与美术作品相结合。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评价表。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彩纸、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科技发展对生活产生影响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主题:“科学创造新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技能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运用美术技能表现科技主题作品,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教师示范绘画一幅科技主题作品,边示范边讲解绘画技巧。

四、学生实践(2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技能,独立创作一幅科技主题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评价标准包括创意、技能、表现力等。

3.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科技主题作品的表现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深化主题(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科技元素与美术作品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人美版(2014秋)(共16张PPT)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人美版(2014秋)(共16张PPT)

在建成中,神舟十 成
一号与天宫二号已
功 对
成功对接。
接 图
中 国 空 间 站 构 想 图
中国太空能源站
发同 生学 了们 翻, 天科 覆学 地的 的发 变展 化让 !我
们 的 生 活
科幻梦,走向身边的真实
我们所接触的一些前沿科技,比如3D打印、 可穿戴智能设备、全息技术、机器人科技、 物联网等等,逐渐变成现实。
小贴士:参考借鉴课堂和美术书,加上你自己 的思考,一定能够有所收获哦!
画笔绘出科幻梦
海底抗癌治疗中心 神 奇 的 大 脑 休 息 帽
梦想中的学校 新 型 公 共 汽 车
智能导盲拐杖 未来的水上城市
动手做一做,未来世界我创造
宇 宙 飞 船
太空医院
城市立交桥
未来的社区
未来家园
小小设计师,自己来动手
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创作主题并分 头收集材料,进行集体创作,以绘画或手 工制作的方法,表现一件体现科学性及实 用功能的主题作品。
作品展示,再评一评
设计师们,请展示你们的作品,别忘了 介绍你们的设计意图及作品所表现的科学功 能哦!
看看哪个小组的作品有创意,画面精彩, 制作精美,体现了科学幻想?
尽情畅想,奇幻未来不是梦
未 来 的 智 能 厨 房
未来的农田机器人
未来的交通飞行器 未 来 之 城
能随意移动的便携式房子





可随意折叠的零污染环保房子
适合水上居住的太阳能房子
可穿戴智能设备
物 联 网
机器人科技
全息技术
3D打印
怎样用科学的手段解决生活中的难题?Biblioteka 拥堵的城市食品安全问题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是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科学技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许多科技产品,但可能没有深入思考过科技与生活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科技,培养他们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技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现生活中的科技,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2.课件:案例图片、科技产品图片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如手机、电脑、空调等,引导学生关注科技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科技如何改变生活。

案例可以是关于医学、交通、通讯等方面的,让学生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现生活中的科技。

每组挑选一个代表进行分享,大家共同讨论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第20课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第20课 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

教案标题: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理解科学创造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技能表达对科技生活的理解和想象,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创造对现代生活的影响2. 生活用品的科学设计3. 科学创造与艺术的关系4. 科学创造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现代生活的影响,理解科学创造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技能表达对科技生活的理解和想象,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创造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创造的重要性。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科技生活的理解和想象。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引发学生对科技生活的兴趣。

2. 讲授:教师讲解科学创造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创造的重要性。

3. 观察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科技生活的理解和想象。

4. 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要求学生运用美术技能表达对科技生活的理解和想象。

第二课时:1. 回顾与总结:教师回顾上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科学创造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2. 拓展与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未来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想象。

3. 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要求学生运用美术技能表达对科技生活的理解和想象。

4. 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20科学创造新生活|人美版(2012)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20科学创造新生活|人美版(2012)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概念,认识到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设计创新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概念介绍。

2. 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包括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

3. 设计创新作品的过程与方法,包括观察、分析、设计、制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概念,学会运用美术知识设计创新作品。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画纸、画笔、彩泥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技创新产品,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意义。

2. 新课导入:介绍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3. 美术知识与技能学习:讲解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基本美术知识,为学生设计创新作品打下基础。

4. 设计创新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技创新产品,分析其设计原理,然后运用所学美术知识进行创新设计。

5.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新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创造新生活2. 美术知识与技能3. 设计创新作品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创新设计作品,运用所学美术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展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理念。

2. 写一篇作业心得,反思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八、课后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科学创造新生活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堂管理等。

3.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 导入:我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技创新产品,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汽车等,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科学创造新生活。

第20课 科学创造新生活

第20课   科学创造新生活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本课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发展对现实生活的改造,利用电脑、手工制作、绘画等方法完成科幻作品的创作。

用科学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对人类发展影响。

◆本课教学重点: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此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完成未来生活场景的创作。

◆本课教学难点:能够结合当今科学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想象,完成体现科学对生活状况产生影响的作品。

一、教材分析(一)编辑指导思想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本课与之前的《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昨天、今天和明天》同样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同样渗透科学与幻想之间的联系,但又有所不同.《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重点在艺术表现上,《昨天、今天和明天》重点在建筑科学发展上,而《科学创造新生活》重点在科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上。

纵观三课,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具体,由宏观到微观,由大千世界到实际生活。

《科学创造新生活》既是对前两课的总结,又是对自己生活的反思.科幻作品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科学性,作品须有正确的科学依据和逻辑;二是想象力,即畅想创意的新颖程度;三是实践能力。

在这三个要素中,“科学性”是最重要的一点.科幻作品的幻想应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的,不是随意的乱想,应符合一定的科学依据。

科学离不开幻想,艺术离不开真实。

科幻中的科学并没有任何局限,天文、物理、生物、化学、机械、电子都可以提供很好的题材。

美术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习造型的过程,更是诱发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尽可能采用多种美术材料和多种表现手法来诱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二)教材版面分析本课共两个版面,其中,有一些小提示和思考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意义。

如45页,说一说历史上有哪些曾经是人类的幻想,在现在变成了现实。

第44页上方呈现的是曾经人们对未来的幻想.飞上月球,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就在20世纪后半页,人类终于成功实现了这一伟大梦想。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科学创造新生活》是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下第20课的内容,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与艺术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体验科学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然而,将科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与艺术的联系;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发现生活中的科学,体验科学带来的乐趣;2.教学难点: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收集生活中的科学案例;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3.学习任务单: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案例,如自制太阳能小车、植物拓印等,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案例中的科学原理,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艺术的联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路。

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何将科学知识创新性地应用于生活。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1、确定创作主题,用绘画的方法, 表现一幅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 的主题作品。
2、时间:20分钟
用简洁的语言自评或互评作品的功 能性和最亮创意点。
人民美术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第十册 第20课
电报是一种最早的、 可靠的,即时远距离通信 方式。
BP机
后来的黑白屏
手机小巧轻便,开 始的手机只能打电 话,慢慢才有了发
短信的功能。
QQ:
微信...….
25790XXX
XX
5g网络除了提供人与人通信,还要具备人与机器、机 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能力,因此5g网络也可以运用到
智能家居、智慧交通、环保等等方面,为我们的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带来更大的便利。
1969年, 美国人阿 姆斯特朗 成为人类 历史上第 一位踏上 月球之人。
1、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按对应 的序号快速就座,充分交流。(如超过6 人,可生成第二组)
2、交流结束后,选出发言人,汇报交 流成果。
3、时间5分钟。
节水型自动洗澡机

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科技创新在生活中的应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让我深感欣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有一些体会和反思: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以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大多数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身边的科技创新例子。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
c.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方法,创作一幅表现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美术作品。
d.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对科学和艺术的热爱。
3.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科技之美的能力,以及运用美术技法表现科技创新的能力。
4.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科技创新与美术创作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作品。
二、核心素养目标
-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科技产品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从而产生对科技创新的热爱。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科学创造新生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到了科技是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美好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科学创造美好生活的奥秘。
-提供丰富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科技产品中的艺术元素。
-设定观察任务,让学生在课后收集生活中的科技产品图片,课堂上分享并分析其美学特点。
b.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思路受限、实践操作不熟练等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提供启发性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五下20、科学创造新生活

五下20、科学创造新生活
(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学生讨论并回答。
二、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2)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三、启发创作
(1)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体现学科功能的表现方法。
难点: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绘画材料或制作材料、资料
教学
时数
一课时




20、科学创造新生活




在课后,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如:未来世界、有关于未来新能源的题材。




教学设计
个性化调整
一、引入
(1)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课 时 备 课
课题
20、科学创造新生活
教学时间
主备人
王玉飞




1、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或工艺制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科学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
3、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创造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
(2)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
四、作业要求
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20科学创造新生活 人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课件-20科学创造新生活 人美版


2.别让过去的悲催,或者未来的忧虑,毁掉自己当下的快乐。

3.人生的目标不应是祈求风平浪静,而是要造一艘大船,破浪前行。
一点时间,一切都会过去。

6.痛苦对每个人而言,只是一个过客,一种磨练,一番考验。
2003年 杨利伟“神舟五号” 中 国进入太空第一人
小结:
• 科学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之 处?
农业:农民种地省时省力
航空航天:可以使我们观看电视节目
小组讨论: 想一想科学发展对现实生活的改变?
小结:
• 科学对生活的改变: •衣 •食 •住 •行
绘画方法呈现我们的幻想!
各种材料立体呈现我们的幻想!
太空医院
宇宙飞船
城市立交桥
未来家园
艺术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创作主题,进 行集体创作,然后把各组所创作的作品进 行展示,介绍设计意图及作品所表现的科 学功能。
评一评:
看哪个小组的作品设计制作有创意, 体现了科学幻想?

1.这个世界不符合所有人的梦想,只是有人学会了遗忘,有人却一直坚持。
美术 五年级下 第20课
科学创造新生活
1957年 , 中国第一台轮式拖拉机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诞生。
• 胶南市的农民杜世金,历时5年先后投入20
余万元,经过三次的更新换代,制造出一 台集采、摘、收为一体的花生联合收割机.
1969年 阿姆斯特朗 (美国人)
1970年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本课知识与技能:
了解科学发展对现实生活的改造,利用电脑、手工制作、绘画等方法完成科幻作品的创作。

用科学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对人类发展影响。

◆本课教学重点:
依据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此基础上可能达到的预见,完成未来生活场景的创作。

◆本课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当今科学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想象,完成体现科学对生活状况产生影响的作品。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本课与之前的《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昨天、今天和明天》同样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同样渗透科学与幻想之间的联系,但又有所不同。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重点在艺术表现上,《昨天、今天和明天》重点在建筑科学发展上,而《科学创造新生活》重点在科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上。

纵观三课,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由整体到具体,由宏观到微观,由大千世界到实际生活。

《科学创造新生活》既是对前两课的总结,又是对自己生活的反思。

科幻作品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科学性,作品须有正确的科学依据和逻辑;二是想象力,即畅想创意的新颖程度;三是实践能力。

在这三个要素中,“科学性”是最重要的一点。

科幻作品的幻想应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之上的,不是随意的乱想,应符合一定的科学依据。

科学离不开幻想,艺术离不开真实。

科幻中的科学并没有任何局限,天文、物理、生物、化学、机械、电子都可以提供很好的题材。

美术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习造型的过程,更是诱发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尽可能采用多种美术材料和多种表现手法来诱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共两个版面,其中,有一些小提示和思考将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创造新生活的意义。

如45页,说一说历史上有哪些曾经是人类的幻想,在现在变成了现实。

第44页上方呈现的是曾经人们对未来的幻想。

飞上月球,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就在20世纪后半页,人类终于成功实现了这一伟大梦想。

1969年7月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月表行走。

这一实例告诉我们科学离不开幻想,幻想将在不远的的将来一一实现。

教师应引导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想象未来世界。

教材第44页下面呈现了手机和电脑这两件高科技产品。

1973年4月,美国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马丁·库帕从此也
被称为“手机之父”。

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的普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

接下来版面中展示了电脑合成作品,将人类的大胆想象通过电脑变成了现实。

教材第45页还展示了中国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和谐号,时速最高可达350公里,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出行的固有概念。

45页还呈现了四件学生科幻作品,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更为开阔的思路。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对于生活有了更为清晰的思考和认识,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所思所想。

观察力逐步增强,能够客观地理解、表现事物,并追求表现得更加真实,手的精巧性也在逐步提高,喜欢尝试各种工具、媒材,表达自己的畅想。

尽管五年级学生各方面能力有所提高,但此时期的学生却常常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想象得很好却制作不出来,因此教学中尽量要求学生合作完成。

小组学生最好为四、五个同学,他们共同研究科技发展的前沿,共同搜集数据,共同发现生活中的可发展途径,共同准备制作素材,共同完成艺术创作。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对现实生活的改造,了解科学幻想作品的特点,技能:利用手工制作和绘画结合的方法完成科幻作品的创作。

⒉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查阅、搜集、分析的过程中,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的改变,尝试使用剪刀、胶水、水彩笔等各种工具和各种纸张、废旧材料完成艺术创作。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愉快的团队合作过程中,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了解感悟科学带给人类的幸福生活,表达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⒈教学重点:小组合作运用手工制作手段和绘画结合的方法完成科幻作品的创作。

⒉教学难点:能够结合当今科学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科学的想象。

四、教学设计过程参考设计一
设计二
五、教学建议
(一)教学中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准备各种用具和材料,让学生体验不同材料和用具所产生的丰富的画面效果。

有很多的废旧材料可以灵活使用,如各种废旧纸盒,在创作中都可以运用。

(二)教师要充分参与到小组中,及时给予指导,适当示范工具的使用及特殊效果的表现。

有很多工具和材料是学生从未见过和使用过的,学生往往追求多,而忽视了对工具和材料的巧妙使用,需要教师在适当的时机协助完成。

六、相关资料
(一)资料库
航天飞机:1969年4月,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计划。

1972年1月,美国正式把研制航天飞机空间运输系统列入计划,
确定了航天飞机的设计方案,即由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两个外挂燃料贮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轨道器三个部分组成。

经过5年时间,1977年2月研制出一架创业号航天飞机轨道器,由波音747飞机驮着进行了机载试验。

又经过4年,第一架载人航天飞机终于出现在太空舞台,这是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嫦娥三号:嫦娥三号卫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巡视探测器(即“中华牌”月球车)组成,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获取月球内部的物质成分并进行分析,将一期工程的“表面探测”引申至内部探测。

其中着陆器定点守候,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游90天,范围可达到5平方公里,并抓取月壤在车内进行分析,得到的数据将直接传回地球。

(编者: 张杰兵)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