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概念教学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概念教学的理解
通过学习专家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我认识到在概念教学中,一定要明确概念本身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一种必要手段,要避免把概念本身当作认识的对象。就概念的运用和评价要求而言,衡量学生是否掌握的标尺既不是对某一固定表述的套用,也不仅仅是知识的再现,而是能否由来自于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将其运用到生活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基本态度和观点。但是这并不是说概念对我们没意义,因为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他们在初学一个东西时都是首先从概念、定义入手。说简单一点,概念或定义是学习理论知识的敲门砖、铺路石,没有它们如何理解原理,如何运用原理为生活服务?所以,概念还是有用的,必需的。那我们应如何去理解新课程强调“某些概念和定义行文时在使用但又不加以解释”的情况呢?
我认为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对概念或定义应该有一定的解释,但不能太深入,要加上实例来阐述。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在对概念或定义解释的过程中能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部分内容不是学生完全通过课本或实例能理解的,教师作为引导者,就要对这些问题稍微加上一些不能太多也不能太深的解释,把握好尺度,既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又要联系实例作生动的阐述,还要让学生明白定义的作用。用具体事例来证明,让学生能活学活用。只有这样通过具体的事例,才能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记忆和运用,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效的理解定义。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善于对教材加工和改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开放、互动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我认为这样把握比较恰当,同时也理解了概念和定义了行文,更重要的是,最终达到了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自主获取了新知识,全面的提高了能力。只有这样,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关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需要,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这就是我对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