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休克MECT.

合集下载

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

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

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幻觉、妄想、失去现实感等症状,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疗法。

本文将重点讨论两种物理疗法: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rTMS是一种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神经元来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

它通常是通过在患者头部施加短脉冲的磁场来刺激特定大脑区域,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

MECT是一种通过在患者身体施加电流来诱发癫痫发作,从而改善精神症状的方法。

两种方法都被认为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手段,但它们在操作方法、疗效和副作用上有很大的区别。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种治疗方法的操作方法。

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患者只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坐在椅子上,接受磁场刺激即可。

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需要使用麻醉剂,也不会出现意识丧失的情况。

相比之下,MECT需要患者接受全身麻醉,然后通过在患者头部施加电流来诱发癫痫发作。

MECT的操作过程相对更加复杂,而且患者需要接受麻醉,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身体不适感。

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研究表明,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幻觉、妄想等症状。

而MECT的疗效则更为显著,往往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减轻患者的症状。

不过,MECT的疗效可能会伴随着一些记忆缺失等认知副作用,这是rTMS所不具备的。

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MECT可能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我们来看一下两种治疗方法的副作用和安全性。

rTMS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它的主要副作用是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感。

而MECT的副作用则更为明显,包括认知副作用、肌肉痉挛、心律不齐等。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需要权衡患者的病情和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从而做出更为合理的决定。

无抽搐电休克(MECT)术前知情同意书

无抽搐电休克(MECT)术前知情同意书

无抽搐电休克(MECT)术前知情同意书
无抽搐电休克(MECT)术前知情同意书(暂行)
无抽搐电休克(MECT)是传统电休克治疗的发展和技术上的进步,该治疗对各类精神病均有较好的疗效,是控制各种精神病急性症状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同时又能避免以往传统ECT带来的一些严重副反应和并发症。

为了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为了确保病人的早日康复,在进行无抽搐ECT治疗前还必须就该治疗进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向家属告知:
一.麻醉意外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需先给病人施行诱导麻醉及肌肉松弛的条件下进行,故可能会出现各种麻醉意外。

1.对静脉诱导麻醉药过敏。

2.对肌肉松弛剂过敏,造成ECT后肌张力恢复延长。

3.在静脉麻醉过程出现呼吸、循环系统的各种意外。

二.无抽搐电休克ECT意外及副反应
1.个别病人对肌肉松弛剂的不敏感,可能会造成骨折、关节脱位等意外。

2.无抽搐电休克后,部分病人短期内会出现可逆性头痛、恶心、肌肉疼痛及近事记忆障碍。

一.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注意事项
1.必须有完整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2.术前4小时必须严格禁食、禁水。

3.术前必须去除义齿及各种饰品
4.术后必须待患者完全清醒并得到医生许可方可离开治疗室。

上述情况已告知患者的医疗看护人,同意行无抽搐电休克术。

患者的医疗看护人签名与患者关系日期。

MECT(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抑郁症疗效好

MECT(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抑郁症疗效好

MECT(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抑郁症疗效好一、概念:MECT是多参数监测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简称,是精神科常用的物理治疗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适量的脉冲电流刺激,是大脑皮层广泛性放电,促使脑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适应症:抑郁症,尤以严重抑郁或伴自杀、自伤行为及难治性抑郁最为首选,同时用于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三、治疗安全性及禁忌症一般认为MECT没有绝对的禁忌症,安全性非常高,最近统计资料表明,每次治疗安全性达到99.99%,极少对患者大脑造成器质性损害。

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治疗方法。

但有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的病人得到有效控制后方可行此治疗。

肺功能障碍失代偿者及阻塞性肺疾病可视为禁忌症。

由医生确定符合适应症后进行治疗。

四、需要MECT治疗时的诊疗程序1、经医生诊断确定适应症2、遵从医嘱进行相关躯体检查3、签定MECT治疗同意书4、住院或门诊留观准备接受系统治疗五、治疗费用:一般6-12次为一疗程,可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每日或隔日一次。

每次费用430元左右(其中包含治疗费、麻醉费、材料费)。

六、MECT的副作用:MECT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肌肉酸痛、恶心、意识混乱、记忆困难等,其中头痛、肌肉酸痛、恶心症状通常轻微,且能通过用药预防或减轻。

意识混乱和记忆困难可见于治疗超过一疗程时,但治疗一结束症状即减轻。

而且,由于精神障碍本身常常损害记忆功能,有报道部分经MECT成功治疗的患者实际上记忆功能得以康复。

相关链接:电疗(ECT,电休克治疗,或称电抽搐治疗)是从1933年开始应用的经验性治疗方法。

其原理迄今仍未阐明,但疗效十分肯定。

最有效的是治疗抑郁症,特别是消除自杀意念,只要少数几次治疗,就可好转,所以很适合于难治的抑郁症。

其次是紧张型木僵(精神分裂症的一种类型,近年已较少见),可以立竿见影。

对药物治疗无效的精神分裂症,也有相当好的疗效。

MECT治疗,我打个通俗的比方:“在用药后,精神分裂症病人仍在疾病的‘房间’里转来转去,不肯走出门;此时,用MECT朝他屁股上踢一脚,就出了疾病的房门,好了!” 以前用的ECT,方法是把电极放在两颞部位,通以0.1-0.3秒的直流电,刺激脑组织,起到治疗作用。

MECT,电休克治疗造成的后遗症,记忆缺失,记忆力差如何恢复?

MECT,电休克治疗造成的后遗症,记忆缺失,记忆力差如何恢复?

电休克治疗(ECT)是一种常用的精神疾病治疗方法,但它也可能会对患者的记忆力产生不良影响。

记忆缺失和记忆力差是ECT治疗后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对于那些因ECT治疗而受损的记忆力,有希望恢复的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记忆是如何工作的。

记忆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来实现的。

当我们学习新事物时,我们的大脑会建立新的神经元连接。

这些连接越强,我们就越容易记住这些信息。

而当我们回忆起这些信息时,我们的大脑会重新激活这些神经元连接。

记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练习和使用才能保持。

对于那些因ECT治疗而受损的记忆力,恢复记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记忆训练记忆训练是一种通过不断的练习和使用来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因ECT治疗而受损的记忆力。

记忆训练可以包括各种练习,如记忆数字、单词、图片等。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从而提高记忆力。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通过药物来改善记忆力的方法。

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改善记忆力,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脑血管扩张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从而提高记忆力。

3.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通过心理学方法来改善记忆力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压力和焦虑,从而提高记忆力。

心理治疗可以包括各种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行为治疗等。

对于那些因ECT治疗而受损的记忆力,恢复记忆的方法可以包括记忆训练、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从而提高记忆力。

虽然恢复记忆需要时间和耐心,但是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重新获得他们失去的记忆。

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规范1

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规范1

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规范一、管理制度1、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工作制度。

2、麻醉科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术前会诊、讨论制度,术后访视制度,安全防范制度,仪器保养制度,麻醉药品管理制度,麻醉用具保管消毒制度,麻醉访视制度)3、患者术前访视、准入和登记、预约制度4、抢救药品管理制度5、消毒隔离制度6、查对制度7、科室安全制度8、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制度。

9、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度。

10、各级专职人员工作职责。

11、意外事件及急救(应急)预案。

二、操作人员三、设施配备四、患者筛选五、操作规范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工作制度(1)无抽搐治疗在院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无抽搐治疗由业务院长及医务科统一领导,治疗室主任具体指导下,无抽搐治疗室全体医护人员实施具体治疗工作。

(3)无抽搐治疗的医护人员应具有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的思想,高尚的医德医风,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熟练的治疗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的治学态度。

(4)无抽搐治疗的全体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治疗室的一切规章制度。

各类人员应牢记并认真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认真准确填写各类表格和文书资料。

严格依法管理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抢救药品和各类医疗设备。

(5)无抽搐治疗的全体医务人员要团结合作,密切配合,确保无电抽搐治疗的成功和安全。

如遇病人病情发生变化甚至危及生命时,要立即组织抢救并急请有关科室会诊,必要时应立即向医务科或院领导汇报。

(6)无抽搐治疗室负责人应定期或随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甚至院领导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

麻醉科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1、麻醉前要详细了解病情,进行必要体检,认真检查麻醉药品、器具准备情况和仪器运行情况。

2、实施麻醉前,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

3、根据病情与麻醉方法实施必要监测,随时注意监测仪是否正常运行。

4、实施麻醉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制度。

5、麻醉期间不得兼顾其他工作,不得擅自离开岗位,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准确诊断,妥善处理。

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

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

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电休克疗法(ECT)亦称电抽搐治疗,系指以一定量电流通过患者头部,导致全身抽搐,而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目的。

是一种很有效的疗法。

近几年国内外在电休克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称为改良电抽搐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有的医院称之为洗脑治疗。

ECT被很多的神话和误解所包围,至少部分是由于非专业出版物所刊登的有煽动性的文章和广为流传的错误信息所激发。

这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对特定的一部分严重病人来说,ECT是非常安全有效的。

进行电休克治疗前,要详尽做好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如胸透、心电图、脑电图等,排除脑部疾患,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

电休克的副作用远比抗精神病药少,而且见效快。

不要产生恐惧心理。

那种传说精神病院给病人坐电椅或精神科大夫身上带有电棒的说法,这纯属无稽之谈。

电抽搐治疗是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有效方法。

但人们往往认为其副反应大,担心对大脑造成损害,事实并非如此。

做电抽搐治疗时,电量为80~120V,在此电量下,电流直接通过人的大脑,导致全身抽搐,病人意识丧失,没有痛苦。

治疗结束后,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痛、恶心及呕吐,轻者不必处理,重者对症治疗即可缓解。

还有一少部分患者可出现意识模糊、反应迟钝,这取决于治疗次数的多少和间隔时间的长短,一般7~10天内逐渐消失。

据资料表明,电抽搐治疗可引起脑电图改变,导致记忆力下降,但这种情况持续很短时间。

一般认为,电抽搐治疗后1月内可恢复正常。

对有严重自杀行为的抑郁性精神病患者,经过药物治疗需2~3周才获得最佳效果,如采用电抽搐治疗在一周内即可生效。

国外有研究证明,经电抽搐治疗100次以上的病例,并无明显的脑功能影响,现一个疗程仅有8~12次,据电抽搐万次治疗的分析表明,未发生危及生命的合并症。

因此,可以说电抽搐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适应症:一般为重症抑郁,包括单相和双相抑郁,妄想性抑郁以及继发性抑郁和脑卒中后抑郁;躁狂急性发作;精神分裂症尤其是一些急性患者或存在急性情感症状,紧张型患者;分裂样以及分裂情感性障碍;其中,紧张症患者,无论是精神病性原因还是躯体原因导致的紧张性症状,ECT可以算是救命性的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又称电击疗法是在通电治疗前,先注射适量的肌肉松弛剂,然后利用一定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从而达到无抽搐发作而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法。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又称为改良电痉挛治疗、无痉挛电痉挛治疗,是在通电治疗前,先注射适量的肌肉松弛剂,然后利用一定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从而达到无抽搐发作而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法。

目录多参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会让人变傻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在精神科中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遗症有什么电休克疗法医治抑郁症1多参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会让人变傻吗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听见家属问道或说,不能去“过电”,即做电休克治疗,做了后会变傻,再犯病时,就不好治了等等。

做电休克治疗,真的那么可怕吗,真的会让人变傻吗?其实,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又称为改良电痉挛治疗、无痉挛电痉挛治疗,是在通电治疗前,先注射适量的肌肉松弛剂,然后利用一定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从而达到无抽搐发作而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法。

它的适应范围较广,对各种精神疾病急性期,尤其是以下情况:1、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行为或明显自责自罪者;2、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 3、拒食、违拗和紧张木僵者; 4、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它的副作用主要有:记忆力下降、呕吐、头痛、肌肉酸痛等,而没有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更不会变傻,如果疾病复发时,再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照样有效。

2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用静脉麻醉药和肌松剂,使患者迅速入睡,全身肌肉放松,通过给人体一个短时间限量电流的电刺激,使人体内发生某些生物化学变化,从而使精神症状减轻或消失。

二、MECT疗效对于某些精神疾病患者是最有效、起效最快和/或最安全的,尤其是被用作替代那些既无效又不安全的药物时,MECT对50—90%的重度抑郁患者有显著疗效。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一.简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精力科经常应用的物理治疗,其道理是经由过程适量的脉冲电流刺激,使大脑皮层普遍性放电,促进脑细胞产生一系列心理变更的反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在通电治疗前,先打针适量的麻醉剂和肌肉松懈剂,然后应用必定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损掉,从而达到无抽搐发生发火而治疗精力病的一种办法.长处:安然有用,能客不雅反应病人的治疗指标,扩展了治疗规模,防止了传统电休克的副感化,对认知功效毁伤小,能为病人及家眷接收,缩短了治疗周期,进步诊治质量.二、顺应症1.重度抑郁症自伤.拒食的病人2.躁狂症极端高兴冲动.伤人和毁物的病人3.精力决裂症决裂情绪性精力障碍,重要性精力决裂症.4.药物不起感化的病人5.其他非精力疾病临床疾病安定药恶性分解征和固执性惊厥类疾病.三.禁忌症:1.不稳固或轻微的血汗管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固性心绞痛.供血缺少性心力弱竭以及瓣膜性心脏等.2.高血压:血压增高时,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的病人血管决裂的风险增高.3.脑肿瘤或颅内占位性病变.4.近期脑梗的病人.5.呼吸体系疾病:如轻微的慢性壅塞性肺疾病.哮踹.肺炎等.6.身材状况在ASA(美国麻醉学会)4或5级麻醉风险(1级安全性最低,5级安全性最高)四、试验室检讨和留意事项无抽搐ECT需在静脉麻醉下进行.要进行ECT的病人须要一份完全病历和具体的体魄检讨(包含神经体系检讨).别的,为包管治疗的顺遂进行与安然应进行以下的试验室检讨(这些检讨成果的平常平日其实不是为谢绝治疗,其重要目标是使大夫知道病人的躯体平常情形并在ECT前赐与适当的处理.):1.血通例(全套血细胞计数);2.尿通例;3.血生化通例(血清电解质.血尿素氮.肌酐);4.空肚血糖;5.胸片;6.心电图.为包管无抽搐ECT治疗的安然,ECT前应留意下列事项:1.从治疗前午夜起禁食;2.(尽可能地)停用精力病药物.锂盐及止痉类药物;治疗前夕沉着剂最好减半.3.治疗前排空膀胱;4.治疗前往除所有假牙及珠宝首饰;5.治疗前消除所有化装及去除指甲油(干扰测量血氧饱和度).五.操纵办法1. 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检讨口腔,摘除义齿,解开衣带领扣.2. 静注阿托品0.5~1mg.心50次以下用1mg,50-100次用0.5mg静注,100-125次用0.25mg静注,125次以上不必阿托品.3. 静注麻醉剂(经常应用2.5%硫喷妥钠.丙泊酚.依托咪酯等),丙泊酚每公斤体重1-1.5mg,静注时应迟缓,以引诱麻醉,静注至睫毛反射迟钝,对召唤无反响,嗜睡状况时即可.4. 氯化琥珀胆碱每公斤体重静脉打针(10秒钟打针完),打针药后1分钟即可见自睑面吵嘴至胸腹四肢的肌束抽动.约3分钟全身肌张力降低,腱反射(膝.踝)消掉,自立呼吸停滞,此时为通电的最佳机会.氯化琥珀胆碱一般用量为50mg阁下.5. 麻醉后期将涂有导电糊的电极紧贴在患者头部两颞侧,或单侧大脑非优势半球的顶颞侧(百会穴一印堂穴).电流为90~130mA,通电时光为2~4秒.患者消失面肌.口.角.眼轮匝肌.手指和足趾稍微抽动,有的没有抽动,只是皮肤消失鸡皮疙瘩.此即为有用发生发火.6. 通电停滞后,在睑面部和四肢肢端抽搐将停滞时,用活瓣气囊供氧并行加压人工呼吸,约5~10分钟,自立呼吸恢复后,铲除静脉针头.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症结应控制好肌肉松懈剂的剂量,麻醉药量和通电量.7. 疗程一般为6~12次.急性患者可每日一次后改隔日一次.治疗后处理治疗停滞后应中断监护15分钟阁下,以防止患者在意识恢复进程中,因意识隐约.躁动不安而致的不测.个体体质衰弱者因可能消失继发性呼吸克制,故应倍加小心.六.不良反响和并发症及处理1.罕有不良反响治疗后消失头痛.恶心及吐逆等,不必特别处理,重则对症处理.2.认知伤害认知伤害重要有治疗后短暂的意识隐约与记忆障碍.治疗后消失的意识隐约中断时光短,一般不需特别处理,但应留意监护,防止摔倒.冲动伤人.记忆障碍以近记忆伤害较为显著.多半患者不需特别处理,在治疗停滞后6个月以内恢复.轻微者可赐与脑神经养分药物治疗.3.抽搐发生发火少少数患者在治疗中消失中断抽搐或在治疗后有抽搐发生发火,可按照癫痈的情形进行处理.4.呼吸体系并发症因为电抽搐治疗中应用麻醉剂和肌肉松懈剂.患者呼吸暂停.呼吸道排泄物增多等原因,患者可消失呼吸艰苦.呼吸恢复延迟.吸人道肺炎等并发症,一旦消失要实时处理.5.心跳呼吸骤停罕有,以为与通电时引起迷走神经由度高兴有关.一旦消失应立刻进行心肺苏醒挽救.七.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护理通例(一)治疗前预备:1.向病人做好说明工作,争夺合作;2.治疗前预备:测体重.体温.血压.脉搏,假如体温>3℃即暂停治疗一次.由病房护士做好治疗前预备工作;3.治疗前六小时绝对禁食禁水;4.治疗前排空大.小便,消除呼吸道及口腔内排泄物;5.取下眼镜.首饰.发夹及运动假牙,解开领口及腰带;6.治疗室内保持情形安静,防止其他病人及家眷进入,并预备好各类须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械(如气管插管等用物的预备);7.预备治疗所用的器械及用药(如牙垫.卷纸.导电胶.胶布.酒精棉球和葡萄糖打针液等).(二)治疗中的护理:1.请病人仰卧于治疗床上,嘱病人身材放松;2.作为助手协助麻醉师,做好引诱麻醉;3.治疗时放牙垫,托起下颌关节,轻按肩关节,呵护好病人;4.治疗中保持治疗,保持静脉的通行.(三)治疗后的护理:1.擦去病人额颞部的导电胶及吵嘴唾液,检讨口腔情形;2.包管病人绝对卧床歇息,不雅察病人的呼吸.意识的情形,直至意识完全苏醒,在治疗室内由室内护士不雅察,一般监护15—30分钟,出治疗室由病房护士监护,中断卧床2—3小时;3.待病人意识完全苏醒后方可回病房,起床时赐与搀扶,谨防坠床;4.病人意识完全苏醒后方可赐与流质,一般2小时后可进普食,若病人脆弱应予喂食;不雅察疗后反响,若有无头痛.吐逆等不适;如发明病人头痛加剧.背部.四肢痛苦悲伤,应立刻报告请示医师处理.。

mect的概念

mect的概念

mect的概念
MECT是缩写,全称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这是一种物理治疗手段,通过电刺激诱导一次癫痫发作,实现对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等良好、快速地控制。

MECT的工作原理是用人为的方式诱发类似癫痫发作的脑电活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

这种治疗方式在若干年前被发现可以较好地、有效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然后引入到了精神科的治疗中。

因为不涉及到持续的药物使用,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病人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控制很好,所以对于急性的、重症的、有风险的、不能配合的病人,可能就会选用MECT进行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简介•治疗过程•临床应用•并发症及处理•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01简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MECT)是一种利用短暂、非抽搐性电休克刺激,通过在头部施加电荷来诱发大脑产生一系列神经生理和神经生化反应,以治疗精神疾病的物理治疗方法。

MECT主要通过在患者头部施加短暂、中等强度的电流刺激,诱发大脑产生全面、广泛的神经生理和神经生化反应,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摄取和调节等,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的定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的发展历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自1938年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经历了数次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换代。

20世纪80年代开始,MECT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成为精神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MECT技术也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为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段。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的治疗原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通过在患者头部施加短暂、中等强度的电流刺激,诱发大脑产生广泛的神经生理和神经生化反应,包括多种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摄取和调节等。

通过调节电流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以控制大脑产生反应的范围和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

与传统的电休克治疗相比,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具有更为安全、痛苦小、副作用少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精神疾病的治疗。

02治疗过程确认患者身份在进行治疗前,医护人员需要确认患者的身份,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诊断等信息,确保治疗针对正确的患者。

安排治疗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安排适当的治疗时间和次数。

准备治疗室和设备确保治疗室清洁、安全,检查所需设备和药品是否齐备,如麻醉机、呼吸机、心电监测仪、电极等。

签署知情同意书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治疗过程、可能的风险和预期的效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有充分的了解和同意。

治疗前的准备工作治疗中的操作流程如血压、心率、体温等,确保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可以进行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饮食护理
治疗后,患者需要进食易消化的食 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休息
治疗后,患者需要休息一段时间, 以促进身体恢复。
随访
治疗后,医生会进行随访,了解患 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并根据 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03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效果 和风险
治疗效果的评估和判断
评估方法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疗效通常 通过临床观察、症状缓解程度 、患者自我报告等方式进行评
05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案例 分享和经验总结
成功案例分享
患者情况
治疗方案
患者年龄、性别、病史、诊断等基本信息。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设备、药物、剂量、治 疗周期等信息。
治疗过程
治疗效果
详细记录治疗过程,包括患者反应、副作用 等。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等方 面的变化。
失败案例分析
01
患者情况
心血管系统问题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心律 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血管 系统问题,需要密切监测 患者生命体征。
神经系统问题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癫痫 持续状态、意识丧失等神 经系统问题,需要做好急 救措施。
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影响
短期副作用
治疗后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短期副作用,一般无需特殊 处理。
治疗原理和机制
• MECT的原理是通过电流刺激大脑的某些部位,引起神经元放电,从而释放神经递质,调节神经功能。这种治疗可以改 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如抑郁、焦虑、幻觉等。MECT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脑代谢的改善和神经内分 泌的调节有关。
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MECT的适应症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 等精神疾病。然而,MECT并非适用于所有精神疾病患者 ,对于一些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癫痫、心律不齐等的患者 ,应谨慎使用或禁用。此外,MECT也禁用于孕妇、哺乳 期妇女和儿童。

做过电休克Mect治疗,做事情不能集中注意力

做过电休克Mect治疗,做事情不能集中注意力

做过电休克Mect治疗,做事情不能集中注意力电休克治疗(ECT)是一种治疗严重抑郁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方法。

电休克治疗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向大脑发出电流来引起癫痫发作。

这种治疗方法已被证明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注意事项,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一、治疗方法1.术前评估在进行电休克治疗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此种治疗。

评估通常包括心理评估、身体评估和实验室测试。

2.麻醉和放松肌肉治疗前,患者会被注射麻醉药物和肌肉放松剂,以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不会感觉疼痛或不适,并减少对肌肉的损伤。

3.电极放置为了进行电休克治疗,医生会在患者的头部放置两个电极,一个在头顶上,另一个在太阳穴区域。

4.电休克治疗电休克治疗通常在手术室里进行。

通过电极,医生向大脑发送一定程度的电流,以引发发作。

电流可以是直流电流,也可以是脉冲电流。

这种治疗每次通常需要几分钟,最多进行12次。

二、注意事项1. 风险和副作用电休克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包括:- 过度麻醉- 短暂的记忆丧失- 头痛- 肌肉酸痛- 恶心- 心律不齐- 抽搐- 意识丧失2. 治疗后还需康复时间治疗后,患者可能需要几小时才能完全恢复,因此需要陪同家人或亲友回家。

3. 注意饮食和运动治疗后,患者应避免大力运动或从高处跳下来。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准确的饮食和运动计划,以帮助身体恢复和避免再次发作。

4. 继续治疗电休克治疗通常需要多次重复,因此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持续进行治疗。

治疗后,患者仍需要继续服用药物和进行心理治疗,以保持精神健康。

以上是关于电休克治疗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的介绍,患者在进行电休克治疗之前,需要仔细了解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有哪些特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mect工作原理

mect工作原理

mect工作原理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MECT这个听起来有点神秘的玩意儿的工作原理呀。

MECT呢,全名叫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这名字乍一听,是不是有点唬人?其实呀,它就像是给咱大脑来一场特殊的“小整顿”呢。

咱先说说它为啥要对大脑下手哈。

有时候呢,人的大脑就像乱了套的小宇宙,各种神经递质啊,脑电波啥的都不按正常套路出牌了。

比如说,那些患有严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或者狂躁症的小伙伴,他们的大脑就像是陷入了一团乱麻。

这个时候,MECT就闪亮登场啦。

那MECT具体咋工作的呢?简单来讲,它是通过给大脑施加适量的电刺激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就好比是给大脑的神经细胞们来个小闹钟,把它们从混乱的状态中唤醒。

这个电刺激啊,可不是乱给的哦。

医生们会用特制的仪器,精确地控制电流的强度、频率还有持续的时间。

这就像是厨师做菜,各种调料的用量都得拿捏得死死的。

当这个电刺激传到大脑的时候,大脑里面就像开了一场小小的“电音派对”。

神经元们开始活跃起来,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开始重新调整。

你可以想象成是一群调皮的小娃娃,本来在各自捣乱,现在在这个电刺激的引导下,开始重新排好队,手拉手。

这样一来,大脑里那些紊乱的神经递质系统就慢慢恢复正常啦。

比如说,抑郁症患者大脑里的血清素、多巴胺这些让人感觉快乐的神经递质可能就开始正常分泌了。

不过呢,在进行MECT的时候呀,可不能让患者像触电一样难受地抽搐呀。

所以呢,在给电刺激之前,医生会给患者用一些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

这就像是给患者穿上了一层柔软的保护罩。

麻醉药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会感觉到疼痛,就像睡了一小觉。

而肌肉松弛剂呢,它能防止患者因为电刺激而全身抽搐。

这样整个治疗过程就比较安全、舒适啦。

宝子们,现在是不是觉得MECT也没有那么神秘啦?它其实就是一种很有爱的治疗手段,专门来拯救那些被精神疾病困扰的小伙伴们的大脑呢。

虽然它的工作原理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只要想到它能给那些在黑暗中挣扎的人带来希望,就觉得它超酷的,是不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这个神奇的MECT,也希望那些需要它的患者能通过它重新找回生活的阳光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ECT的对抑郁症的显效率,国外80-90%(Weiner,1989);国内 89.9(鲁龙光,1981)。并且起效时间优于抗抑郁剂 对抗抑郁剂治疗无效者,应用ECT后其显效率可达66-85.9% (Schnur,1992;charles,1979),且疗效与病程长短无关 难治性的单相抑郁和双相重性抑郁发作的有效率超过80%。(美国精 神疾病治疗协会所属电抽搐治疗工作小组(2001)) 在美国,80%以上接受ECT的病人为抑郁症 世界上约85-100%的精神科医生将抑郁症作为ECT的适应证 (Stromgren,1991) ECT能迅速消除抑郁症状,但不能预防复发
• 神经生理 ECT后脑电图普遍抑制
治疗方法(1)—治疗前准备
治疗室准备:
• 检查各种急救药品、设备是否齐全,氧气、人工呼吸器性
能是否良好
• 调试ECT机,检查性能是否良好,调节好通电量和时控
• 准备好开口器、牙垫、沙袋垫等
治疗方法(2)—治疗前准备
病人准备: • 采集病史,作体格检查、神经系统和精神状况检查。常规
适应证(4)—精神分裂症
• 目前约10-2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接受ECT治疗(Weiner,1989)
• 紧张症状和情感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效果等同于抗精神病药物
( Weiner,1989 )
• 偏执型的精神分裂症,效果不一 • 慢性具有衰退症状的精神分裂症,仅5-10%有改善,基本无效 • ECT合并药物治疗的疗效要优于单独使用ECT或单用药物治疗。
=5-10%
国内外使用情况(2)—美国
• 地区差异 1988年的1项研究调查了317个大型城市ECT应用情况,
结果发现,ECT的使用率在0.4~81.2/10,000人口,其中,另有 36%的地区还没有开展ECT
• 中上阶层的人群接受ECT的比例较低社会阶层的人群要高 • 老年患者接受ECT的比例比年轻患者高 • 女性患者使用ECT的比例高 • 近5年来门诊患者使用ECT的人数超过住院患者
电抽搐治疗
•定义 •历史 •国内外使用情况 •作用机制 •治疗方法 •适应证 •禁忌证 •不良反应 •操作问题 •特殊问题 •抑郁症的持续治疗和维持治疗
定义
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 意识丧失 全身性抽搐发作
控制精神病症状
历史(1)
• 年限
1934年
治疗者
Meduna (匈牙利)
治疗方法
樟脑酊
1935年 ~ 1938年 1938年
作血、尿常规、胸透及心电图。必要时作脊椎X片及脑电 图。慎重确定适应证和禁忌证
• 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向病人作适当的说明。治疗通知监
护人签写ECT同意书,如实说明ECT的效应和危险性
• 治疗前至少6小时禁食。治疗前排空小便,松衣扣,取下
眼镜、假眼球、假齿、发夹等
• 每次治疗前测体温、心率、血压( 当T>37. 5, HR >
适应证(7)—其他疾病
• 紧张症包括各种疾病引起的精神运动抑制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综
合征、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和单相抑郁障碍
• 闭合性脑外伤患者、痴呆患者和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伴发情感障碍 • 强迫症、焦虑性神经症、人格解体神经症、癔症分离性障碍 • 进食障碍 • 功能性疼痛 •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接受电抽搐治疗后对于饮食的限制可以取
• 每次延长发作(持续2分钟以上),副作用大,需干预
• 抽搐持续时间以脑电图监护来确定
• 抽搐持续时间与电刺激量、动脉及肺泡氧张力、某些兴奋剂如咖啡因的
应用成正比;与抽搐阈值、动脉及肺泡二氧化碳张力、某些麻醉药及抗 抽搐药成反比(Coffey,1990)
操作问题(4)—治疗间隔与治疗次数
• 治疗次数依临床效果而定,一般8-12次
• • • •
单侧、双侧疗效相等;可逆性的认知损害,单侧少于双侧 电极放置在大脑运动区外表头皮部位 房间湿度、头皮接触部位清洁度影响电阻 电极靠拢、导电胶多易短路
操作问题(2)—通电量与抽搐阈值
抽搐阈 • 因人而异,差别达12-40倍左右 • 抽搐阈高 女性、年龄大、脱水、情绪激动
服用镇静安眠药、抗抽搐药、安定类药 寒冷、干燥的环境 治疗次数的增加 • 抽搐阈高者,疗效差
• 治疗的间隔时间与副作用有关
1.欧洲大多为每周二次,美国每周三次
2.治疗间隔不应短于48小时 3.病情特别严重,如躁狂、自杀、精神病性症状的,可缩短治疗间隔, 如首先每天1次,连续几天后该改为隔天1次
特殊问题(1)—特殊人群
• 老年人
(1)老年人对ECT的疗效等同于青年人,甚至更好 (2)ECT引起的认知损害不多,恢复时间延长 (3)安全,对ECT治疗的危险性小于抑郁症本身的危险(自杀); 副反应小于三环抗抑郁剂 (4)对老年抑郁性疾病,单侧和双侧疗效相等 (5)减少抗胆碱药、麻醉药、肌肉松弛药的用量
通电量 • 高于阈值50%左右的电刺激疗效最佳 • 我国,电压不超过120V,时间﹤0.6秒;直流电不超过120mA,时
间﹤3秒(张逢春,1986)
操作问题(3)—抽搐发作持续时间
• 每次抽搐发作至少应长于25秒
• 疗效与累加抽搐时间有关(Zorumski1986,用双侧ECT,发现累加
时间不足200秒者,临床症状仅有改善,超过300秒者,90%的病人 显效)
1950年~1970年 逐年下降 1970年~ 目前 逐渐增加
国内外使用情况(1)
• Janicak等(1985),美国72%的精神科医师
认为ECT安全、有效、经济
• Stromgren(1991),北欧国家使用ECT的精
神科医师比例84%(1977年)、87%(1987 年)
• 西欧、美、英等国,接受ECT的患者/精神患者
缩状态。可出现反张,由于咽喉部肌肉收缩,可发出尖叫,由于颌面 部肌肉收缩,会出现先张口后突然闭嘴。如保护不当会导致患者的口 唇舌的咬伤;
• 阵挛期:30~50秒。全身肌肉的大幅度震颤和抽搐。应注意保护患者
的各主要关节,防止强烈的肌肉收缩导致的关节脱位;
• 朦胧期:10~15分钟。抽搐完全停止,结膜充血,有水平眼震和垂直
消,表明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禁忌证
• 伴颅内高压的疾病 占位病变、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和炎症等 •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严重的冠心病,高血压(160/110mmHg以上),
主动脉瘤心肌病和严重的心瓣膜病等
• 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严重的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活动期或咯血
• 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 • 严重的肝、肾脏、消化、内分泌疾病 • 严重的青光眼和先兆性视网膜剥离 • 新近或未愈的骨关节疾病 • 正在服用对循环与呼吸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利血平
Lazlo Meduna (1896~1964) Ugo Cerletti (1877-1963) Lucio Bini(19081964)(意大利)
Bennett
戊四氮化合物 电休克 电抽搐 电痉挛
改良电抽搐
1940年~历史(2)源自年限1938年临床应用
第一次
备注
安全有效、操作简 便、可替代其他方 法诱发抽搐发作 精神药物的发展 操作技术、机型设 计的改进
• 阵挛期:约30秒,手指或足跖轻微抽动
• 朦胧期
• 意识恢复期
治疗方法(7)—传统ECT和改良ECT的比较
传统ECT
适用范围 操作过程 抽搐发作表现 小 简单 全身强烈抽搐
改良ECT
大 较复杂
(通电前静脉推注阿托品、麻醉 剂、肌松剂)
局部轻微抽搐
疗效
并发症

骨折多见


治疗方法(7)—脑电图发作特点
工呼吸
• 仰卧、静睡30分钟
治疗方法(4)—操作过程
无抽搐ECT(改良ECT )操作方法:
• 静脉推注阿托品0.5mg • 缓慢(3-5分钟)静脉推注麻醉剂(0.2%美索比妥、1%硫喷妥钠、
甲黑西塔耳(0.75~1.0mg/kg)、依托咪酯(0.15~ 0.3mg/kg)、丙泊酚(1.5~2mg/kg))
适应证(5)—反应性意识模糊
• 在应用催眠和抗精神病药无效时,给予1-2
次ECT治疗
• 意识清醒后,辅以心理治疗
适应证(6)—锥体外系障碍
• 帕金森病 运动症状的疗效较好 ;Aarsland等报道ECT的维持治疗可
以使帕金森病的症状缓解达4年。 • 急性肌张力障碍 大多数患者仅需单次或两次治疗就可以缓解症状, 且疗效优于抗胆碱能药物。 • 迟发性运动障碍 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所致的迟发性运动障碍也同样 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疗效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停止治疗后,症状 会很快再现 • 癫痫 主要治疗癫痫发作期间出现的抑郁、焦虑、易激惹特别是有明 显的自杀企图等难以控制的患者;以幻觉、妄想、行为障碍以及明显 的朦胧状态为临床表现的患者,在各种药物治疗难以控制症状时可使 用电抽搐治疗; ECT可以提高抽搐阈值,可以中断癫痫的持续状态和 顽固性的癫痫发作。
120次/分,BP >21.3/14.7Kpa(160/110mmHg),不 宜进行)
治疗方法(3)—操作过程
传统ECT操作方法:
• 病人—仰卧于床上,四肢自然伸直,中断胸椎下垫沙袋
助手—分立于病人两侧,轻轻内向固定肩关节,轻按前臂、髋、膝关 节
• 固定牙垫与下颌。放置电极处用酒精脱脂并涂导电胶,操作电极板 • 通电治疗(不发作、延迟发作) • 抽搐发作时,保护各个关节;抽搐发作后,抽去沙袋,侧转头部,人
• 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如幻觉综合征、情感欣快或迟钝,
一般持续7-10天
• 脑电图改变与自发癫痫发作 额、顶叶病理性慢波集结
(间歇期)
不良反应(2 )—心血管系统
• ECT本身不引起心电图改变
• 短暂的心动过速、收缩压升高和缺氧血症 • 室性早搏、室速,罕有心脏停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