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风险管理与传统风险管理的区别

合集下载

安全生产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安全生产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1.科学安全管理和传统安全管理的区别管理对象不同传统安全管理和科学安全管理在管理对象上由事故转变成事件和隐患危害的风险。

传统的安全管理保证不出事故就行,而科学的安全管理是全方位管理,管理潜在风险。

管理过程不同传统安全管理和科学安全管理在管理过程上由事后型转变成预防型。

管理理论不同传统安全管理和科学安全管理在管理理论上由事故致因型转变成风险管理。

传统安全管理强调事故和导致事故的原因,而科学安全管理强调识别潜在的安全方面风险,即有风险就采取措施,风险大采取措施的力度就大,风险小采取措施的力度就小。

管理的手段不同相较于传统安全管理,科学安全管理在管理手段上逐渐多样化,即由行政手段转变成法治手段、经济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等。

科学安全管理强调多管齐下,因为安全问题比较复杂,所以需要从制度上对安全管理进行优化,包括经济手段、处罚奖励和法制责任等。

2.现代安全管理的特点概括来说,现代安全管理具有七个特点:第一,变纵向管理为横向管理,各部门都参与其中。

第二,变事故处理为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即变事后型为预型。

第三,变管理的对象为管理的动力。

以前的管理对象是员工,现在逐渐变为让员工自动自发地进行自我安全管理。

第四,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

生产现场在变,生产工艺在变,生产产品在变,生产人员在变,这也就要求了安全管理方法也应当跟着变。

第五,变只顾经济效益的商业管理为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经营管理。

第六,变被动、辅助、滞后的管理程式为主动、本质、超前的管理程式。

第七,变外部型目标管理为内积型目标管理,即变次要因素为核心事业。

以前的安全管理更多地出于外部压力和相关政府机构的要求,现在逐渐变成员工企业自发的要求。

企业为了追求效益和保护员工健康安全,需要安全管理。

3.生产科学管理的方法技术性管理原则生产科学管理的技术性管理共有十二个原则:第一,消除潜在危险。

在企业生产中,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没有依照操作规程导致,因此要求员工依照操作规程去操作,同时需要给设备增加安全防护装置。

全面风险管理与传统风险管理的区别

全面风险管理与传统风险管理的区别

全面风险管理与传统风险管理的区别——2017级政治经济学专业张绍龙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传统风险管理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

换句话说,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称之为风险。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可能存在的收益或损失;二是这种收益或损失是不确定的。

风险由四个构成要素:一、行为主体:是指与风险现象及其相关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人或组织。

二、目标值:是风险现象的着力点,是行为主体在某一背景下着重考虑和关心的可度量目标。

“风险”一词内含着某种价值量的判断和趋利避害的考虑。

三、行为策略:在面临风险时,行为主体采取的一系列决策、规划、战略的集合。

特别包括与之相关的风险管理活动,如对风险现象的观察、风险识别、风险分类、风险度量、风险处理等等。

四、认知的不确定状态:是风险形成的特有要素。

首先,认知的不确定状态是客观事态本身造成的;其次,认知的不确定状态与主观的认知过程有关。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活动。

国外学术界一般将1990年以前的风险管理阶段称为传统风险管理阶段,此后的发展阶段称为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一、传统风险管理理论学术界一般认为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

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开始倡导风险管理,并研究风险管理及保险问题。

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和中期,美国大公司发生的重大损失使高层决策者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技术上的信仰受到了挑战,在社会、法律和经济的压力下,风险管理在美国迅速发展起来。

1963年美国出版的《保险手册》刊登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运用,使风险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

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于系统化、专门化、使风险管理称为企业管理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

全面风险管理与传统风险管理比较

全面风险管理与传统风险管理比较

全面风险管理与传统风险管理比较作者:佟宇佳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19期相比较传统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具有全局性、整合性和资源共享性优势,更适合现代的风险规避与管理,比较研究全面风险管理与传统风险管理的联系和区别,在现存的传统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形成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一、全面风险管理与传统风险管理的区别(一)损失的界定不同传统风险管理理念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而损失是相比较传统风险管理内容中只考虑现有纯粹损失的情况,全面风险管理包括的损失情况更多。

不仅包括现有纯粹损失,而且包括潜在利益的损失可能性。

全面风险管理内容在对传统的纯粹损失进行管理的基础上,扩大了风险管理范围,风险不只是客观事实上的损失的结果和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不确定性,而是增加了主观对结果的期待因素。

全面风险管理思想认为,所有存在的客观实际与主观期待不一致的情况,都可以被纳入到损失的范畴。

(二)风险的涵义理解不同和传统风险管理理论不同,全面风险管理内容中的风险不仅包括纯粹风险,也包括投机风险。

除去只包含损失和不损失两种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外,全面风险管理还包括具有收益可能的不确定性。

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不仅考虑到风险管理成本,也会考虑风险管理收益。

(三)风险控制的重点不同在传统的风险管理理论中,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尽最大可能降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和减小损失的程度。

而风险管理操作的质量衡量标准就是损失控制的程度和成本降低的程度。

强调风险成本而不强调风险收益。

由于风险是损失或者不利事件的不确定性,因此风险本身给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是成本,人们不能从风险事件中获取收益,风险带来的结果是消极的。

在面对风险时,只能是降低或转移风险,而不能利用风险获取风险溢价报酬,传统风险视忽视风险本身可能所具有的潜在收益。

相比较传统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要求的是整合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是风险管理成本与风险管理收益的对比分析,成本效益最佳组合是其工作目标。

合规管理,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的区别

合规管理,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的区别

从风险管控的角度来说,个人认为从低到高应是合规管理-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

首先,合规管理是最基础的层面。

合规管理的本质并不聚焦于风险管理,它只是机械的避免违反内外部法律制度规范,从结果上看能够起到一定程度上控制操作风险的作用,但是这个作用有多大、够不够,并不是合规管理所关注的,自然也不是它能够解决的。

其次,以coso框架为代表的内部控制,是合规管理的终极版,也可以说是操作风险管理的终极版。

内部控制不但要求合规,还要考察这个“规”是不是完善,“规”有没有配备相应的执行点,执行“规”的过程是不是有效。

如果说合规管理更注重结果、只要结果合规就OK,那么内部控制就更重视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整套完善的工具和方法。

最后,全面风险管理是风险管控的最高形式。

在全面风险管理中,风险一般被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

刚才说了,内部控制是管理操作风险的终极手段,但是它对其他风险并没有效果。

内控再严密,也无法衡量资本市场波动会给公司带来多大风险(市场风险),无法衡量交易对手赖账不给钱有多大风险(信用风险),更无法衡量公司战略方向错误、出了事被人骂的风险。

当然,全面风险管理的精髓,还不只是考虑了这5类风险——毕竟这些风险都不是新鲜玩意。

传统上,市场风险归交易部门管,信用风险归信贷部门管,操作风险归合规部门管,剩下俩风险管理层拍脑袋管。

这种方式非常自然:谁干的活谁管风险嘛。

但是问题在于,干活的是不会真正关注风险的。

交易失败无非没有奖金,交易成功就有大笔分红,谁会跟钱过不去呢?所以,全面风险管理认为,必须把管理风险的职能提升到高级管理层这一级,必须有一个首席风险官和独立于交易部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来客观的衡量这些风险。

而且从技术上讲,各个风险之间有分散作用,也必须由一个统一的部门来管理,才能真正考虑到这种分散作用。

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本质上都是为了评估、防范、控制企业风险,从而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风险管理文献综述同任何学科一样,风险管理也是随着人类社会自身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

根据大事件所带来的风险管理的变化以及学术界对风险管理发展历程的划分,风险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传统风险管理阶段、现代风险管理阶段和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本文将根据风险管理这三个阶段在内容和实践方面的理论研究及主要特点,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对相关文献综述评论。

1、国外研究综述传统风险管理阶段,风险管理思想自萌芽逐渐形成全球性的运动,期间取得了许多风险管理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突破。

学术界一般认为风险管理始于美国。

1931年,美国保险部开始倡导风险管理,并研究风险管理及保险问题。

1952年,马科维兹发表“组合选择”理论,假设投资风险可以视为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以用统计学中的方差或标准差加以度量,为金融风险的研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1956年,Snider 提出风险管理的概念并得到美国管理协会(AMA)和美国风险管理协会(ASIM)的承认和支持。

1962年,AMA出版了第一本风险管理的专著《风险管理之崛起》,推动了风险管理的发展。

1963年,美国出版的《保险手册》刊载了“企业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运用,使风险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

1965年,夏普在马科维兹证券组合理论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罗斯突破性地发展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建立了套利定价理论。

1973年,Black,Scholes发表期权定价公式,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水平和策略。

至此,风险管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且美国大多数企业设立一个专职部门进行风险管理,与此同时,风险管理思想进入欧洲、亚洲和非洲,成为企业三大管理活动(策略管理、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之一。

1971年,风险管理顾问费利克斯和约纬对企业风险管理的要素提出了自己的解释。

他们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要素的观点是基于企业作为“系统”这一结构的,该观点认为企业风险管理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信息系统,在这样一个系统中,企业风险管理者处于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的中心位置,该系统不断地向风险管理者发送有关企业风险和不确定的信息,反过来,风险管理者也不断地把关于对风险和不确定的反馈信息传递给组织的有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

论全面风险管理实质

论全面风险管理实质

如何理解“全面风险管理”的实质全面风险管理是使企业在实现其未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将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和系统方法。

正确认识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和外延是构建COSO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

1、全面风险管理是一种态度全面风险管理是积极、主动的管理风险,而不是被动、消极地管理风险。

(1)被动应对风险,通常表现为将风险看作外在的东西,类似于“不可抗力”,企业只能接受。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企业经营者一般会漠视风险,抱有侥幸心理。

当风险发生时,企业只能匆忙应对,导致重大损失甚至破产。

(2)主动管理风险,则表现为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价值创造活动,积极地面对风险,从战略的高度并采取系统地方法主动去认识风险、管理风险。

当风险发生时有充分的准备,可以将风险控制在企业能够承担的水平。

2、全面风险管理是一种理念(1)对企业的认识:企业的使命是实现企业利益相关人的利益最大化。

也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

(2)对企业环境的认识: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企业处于不确定的环境之中。

风险具体内容处于变化之中,当内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风险也随之改变。

(3)对企业管理的认识:强调战略、风险与流程活动的统一。

即需要构建支持战略目标实现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3、全面风险管理的全面性体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全面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的全面性,管理企业面临的所有重大风险。

(2)人员的全面性,从公司CEO到基层员工全面参与;(3)应对方法的全面性,采取多样化、系统的应对方法管理风险。

4、全面风险管理的本质(1) 全面风险管理是基于未来对企业现状的管理;(2)全面风险管理是目标管理;(3)全面风险管理是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管理。

5、全面风险管理与传统风险管理的区别。

银行风险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战略

银行风险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战略

银行风险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战略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我国银行风险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战略风险是在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时间内存在的,可以测量的各种损失与人们预期的差异,具有客观性、偶然性、相对性、可测性和可控性。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以一定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保障的办法。

银行风险管理的职能由以下要素组成:(1)任务确定;(2)风险评价;(3)风险控制;(4)风险融资;(5)计划管理。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战略商业银行战略包括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根据风险状况在机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资本配置,以及为达到上述目标而构建结构化的组织机制。

银行风险管理战略必须围绕银行业务紧密开展,即:(1)银行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保证银行的竞争优势和承担的风险一致;(2)银行风险管理过程的设计与业务发展战略、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外部市场环境一致;(3)从银行风险管理角度考核分支机构业绩;(4)提高收益的质量和稳定性;(5)选择达到风险管理目标需要的恰当工具。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分类根据国际巴塞尔委员会在1997年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分类方法,商业银行分险可分为以下几类:(1)流动性风险——有市场/产品流动性与现金流/融资两种形式。

(2)市场风险——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会遭受损失的风险,其一个具体内容是外汇风险。

(3)资本不足风险——商业银行若没有足够的资本金抵补风险带来的损失,将引起挤兑风潮,甚至导致因资不抵债引起商业银行的倒闭。

(4)法律风险——因法律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和文件而造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

(5)信用风险——借款者不偿还贷款或者不按照交易合同履行承诺的风险。

(6)声誉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有关法规和其他问题。

(7)——由于制度不健全、管理失误、控制错误、欺诈及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

风险管理制度的特点

风险管理制度的特点

风险管理制度的特点一、全面性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应对各种类型的风险而建立的,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种方面。

它需要覆盖企业的各个部门和业务范围,确保全面性和系统性,不留死角,避免遗漏风险。

二、科学化风险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之上,通过对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还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综合性风险管理制度需要整合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流程相结合,实现与企业整体运作的一体化。

只有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的全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管理风险。

四、持续性风险管理是一个不断的过程,企业需要持续地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风险管理制度需要与企业的发展和变化保持同步,随时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变化。

五、风险导向风险管理制度需要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的决策和行动中,实现对风险的主动管理和控制。

企业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视作企业战略和管理的核心内容,做到风险管理和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六、法律合规风险管理制度需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合法合规。

企业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还需要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监管要求,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措施。

七、风险文化风险管理制度需要建立良好的风险文化,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到风险管理中来。

企业需要建立积极的沟通机制和学习机制,促进知识的传承和共享,形成共同管理风险的文化氛围。

以上便是风险管理制度的一些特点,企业在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和需求,灵活地制定适合企业特点的风险管理措施,确保企业在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定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预见并分析与之相关的各种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策略,以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地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各类风险,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企业利益和降低可能的损失。

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闭环的风险管理体系,以确保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能够灵活应对各种风险,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全面风险管理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识别与分类:企业需要通过全面的风险识别和分类工作,确定可能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类风险,如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供应链风险、技术风险等,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2. 风险评估与量化:企业需要对各类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量化分析,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持续时间等方面的考量,以便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处理方式。

3. 风险应对与控制:企业需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和控制措施,包括风险转移、风险减缓、风险避免、风险承担等策略,以保护企业利益和降低潜在的损失。

4. 风险监控与反馈:企业对已经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和管理策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以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全面风险管理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和推动,并需要持续不断地更新和改进。

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抵抗力和应变能力,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市场份额,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企业来说,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长期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并建立一个灵活、有效、可操作的风险管理机制。

同时,企业还需要关注风险管理的合规性,确保在管理过程中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避免因违规操作而引发的风险和损失。

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法律法规风险、品牌声誉风险等。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演变与基本框架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演变与基本框架

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演变与基本框架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演变与基本框架一、引言企业面临各种内外部风险,如市场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等。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以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演变与基本框架,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

二、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演变1. 传统风险管理阶段传统风险管理主要关注保险风险和金融风险。

企业通过购买保险来转移部分风险,通过金融工具来管理资金和投资风险。

这种风险管理方式一般是分散式的,各部门或个人单独负责管理各自面临的风险。

2. 综合风险管理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传统风险管理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需求。

企业开始将各种风险整合起来,建立综合风险管理体系。

这种综合风险管理不仅要考虑内部风险,还要考虑外部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风险。

3. 全面风险管理阶段全面风险管理是综合风险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强调全面的、系统的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考虑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战略、运营、财务、法律、技术等,以确保企业在面对风险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险识别与评估企业需要对内外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了解每种风险的影响程度和概率。

这可以通过风险清单、风险矩阵等工具来实现。

评估风险的重要性,对红色、黄色和绿色风险进行分类,以确定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

2. 风险预防与控制企业应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发生和扩大,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流程控制、内部审计等手段来改善内部治理,并加强供应链管理以减少外部风险。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3. 风险转移与分担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将部分风险转移给其他机构。

风险分担是指通过与合作伙伴共享风险,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减少风险。

企业可以选择购买适当的保险产品,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分担风险。

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

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

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在企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对种类繁多、多样化的风险进行系统的整体化管理。

它包含了对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并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和可持续经营。

下面将介绍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原则。

第一,综合性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要求企业对所有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建立一套相应的管理措施。

企业要把风险管理融入到所有的决策和运营活动中,使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的文化,确保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一致性。

第二,前瞻性原则。

企业要具有预知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的能力,并在风险出现之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这要求企业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风险,并建立灵活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调整和完善风险管理措施。

第三,系统性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要求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将各种风险相互关联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企业要注重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传导路径,保证整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协调和一致性。

第四,透明性原则。

企业要对风险管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公开和透明的披露,使各方能够了解企业的风险管理情况。

透明度可以增加企业对外界的信任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第五,风险优先原则。

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时要根据风险的重要性和潜在影响,进行优先级的划分和处理。

企业要将有限的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风险上,确保企业在关键时刻能够有效地应对风险。

第六,灵活性原则。

企业要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和风险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改变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灵活性是企业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风险的重要能力,能够提高企业的应急反应能力和适应性。

第七,嵌入性原则。

企业要将风险管理嵌入到各个管理和操作环节中,实现风险管理的全面覆盖。

嵌入性要求企业建立明确的责任分工和风险管理的流程,确保风险管理的全程参与和有效执行。

第八,持续性原则。

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要不断地进行监控和评估,以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全面风险管理COSO风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COSO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控制的创新—财务再保险
财务再保险 保险人约定,原保险人支付再保险费给再保险人,再保险 人为原保险人提供财务融通,并对于原保险人因风险所致 的损失负担赔偿责任的保险行为。财务再保险不但能够将 承保风险转移给再保险人,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还能 够从再保险人处融通资金,平衡财务杠杆,满足资金需求, 以起到转移风险的重要作用。
产权保护
从产权保护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根据人力资本产权来进行 分析。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本较为特殊,除经理层和内部员 工的人力资本需要根据风险对价来进行内部控制考虑外, 代理人作为保险公司的一类特殊人力资本,也需要建立相 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其进行激励和约束。近些年来,保险 公司因代理人问题而产生的风险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销售 团队的频繁跳槽问题使得公司经营受到很大影响,这些都 与基于人力资本产权角度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欠缺有关。
降低不确定性
内部控制制度的机制还应该能够通过降低不确定性进而降 低交易成本。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保险公司的财务控制、 资金运用和业务控制等控制活动的某些措施从一定意义来 说,就是为了保持公司运营的稳健,降低不确定性。
抑制机会主义
保险公司的机会主义风险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类,内 部的机会主义风险包括股东、管理层、员工、代理 人和投保人等,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信息不对称、资 产专用属性等都会加大机会主义风险。因此,在健 全内部控制中的财务会计、资金运用、业务控制等 控制之外,还需要加强信息和沟通的有效性。
经济资本对保险公司的意义
经济资本反映了与保险公司实际相关的真实经济形势,因为 经济资本的实际衡量与运用者是身处现实市场的保险公司。
经济资本能反映一家独立的保险公司所面临的全部风险,比 如万能寿险或变额年金等现代保险产品中隐含的保证和选择 权的风险。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一、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一)定义全面风险管理框架(Firm Framework of Riskmanagement)主要是指企业在金融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战略风险等方面统筹考量,依据企业特定的识别、评估、控制、评价风险的基本原则,形成的一套有系统的管理框架。

(二)发展过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当时,大多数金融机构仍处于注重事后控制的框架中,风险管理活动只存在于单一的部门,风险只从经济和财务角度考虑。

19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金融机构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金融行业对风险管理市场迫切需求的增加,国际金融市场的合规要求也不断提升,金融机构逐渐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加强风险管理的实施。

因此,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以有效的识别、评估和管理企业的风险。

(三)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功能1.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可以有效的识别、评估和管理企业的风险,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扩大和处理风险,使企业能够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从而节省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可以帮助企业准确评估各类风险,例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投资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等,使企业能够有效的避免不必要的风险,保持企业良好的运行状态。

3.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及其相关部门在决策过程中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降低风险潜在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控制和避免风险。

四、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组成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由以下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一)技术层面技术层面是指技术方面的风险管理,包括金融投资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

(二)过程层面过程层面是指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实施过程,包括内部控制,企业管理结构、管理流程、稽核制度等。

(三)结构层面结构层面是指企业的管理架构,包括企业的机构结构、人事结构、信息系统结构、管理系统结构等。

全面风险管理 安永

全面风险管理 安永
• 加拿大:Dey Report
• OECD Report
这些最佳守则均清楚指出建立风险管理是董事会及管 理层的责任
30
如何构建一个有利风险管理的公司治理结 构➢ ?建立一个健全的、以董事会为首的公司治理结构
➢ 订立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包括企业的风险政策和极限 ➢ 贯彻一套重视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27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 一个基础 • 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审计委员 会
内部审计
董事会
管理层 CEO 业务部门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风险管理 委员会
风险管理
28
一个基础:公司治理结构
什么是公司治理? ➢ 公司治理是涉及公司的表现:它关系到一家公司如
何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发挥最佳表现 ➢ 公司治理是涉及责任的问题:它关系到董事会及管
36
➢ 市场风险
• 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或利率波动而使公司产生 经济损失的风险
• 构成市场风险的三大因素: – 因买卖或投资金融产品而产生的风险 – 因资产与负债错配、或原材料与产成品价格不 能同步浮动而产生的风险 – 资金流动性风险
• 常见的市场风险包括: – 利率风险 – 外汇风险 – 股票与债券市场风险 – 商品价格风险 – 期货、期权与衍生工具风险
• 事件发生之后,部分董事表示不太了解安然的财务状 况、 期货及期权的业务
• 安然重视短期的业绩指标 • 安然管理高层常常藐视或推翻公司制定的内控制度
6
案例二:美国世通公司 (➢Wo世rl通dc是o美m国) 第二大的电信公司
➢ 2002年,世通被发现利用把营运性开支反映为资本性开 支等弄虚作假的方法,多年来虚报利润735亿美元

江苏大学金融风险管理期末复习

江苏大学金融风险管理期末复习

金融风险管理一、名词解释1、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金融市场中各种经济变量的不确定造成结果发生的变动,从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及该损失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2、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化风险,是指能产生对整个金融系统,甚至整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主体都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的风险。

3、庞氏型经济主体:不能靠经营所得收入来偿还债务本金甚至不能偿还债务利息,只能或者变卖资产或者不断增加未到期的债务来偿还到期债务。

庞氏型经济主体不具备吸收冲击的能力。

4、金融风险管理:指以消除或减少金融风险及其不利影响为目的,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控制金融风险的行为。

5、全面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6、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提供资产定价的描述性模型。

它的主要含义是一个资产的预期收益与衡量该资产风险的一个尺度(贝塔值)相联系,说明资产的价格是如何依风险而确定的。

7、持续期:是一种针对债券等利率性金融产品的有效手段,能够比较准确、有效地衡量利率水平变化对债券和存贷款价格的影响,从本质上来说是个时间概念。

8、在险价值:是指在给定的置信度下,资产组合在未来持有期内所遭受的最大可能损失。

9、德尔菲法:是在专家个人判断与专家会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专家调查方法。

它主要是采取匿名函询的方法,通过一系列调查征询表对专家进行调查,通过一定的反馈机制,取得尽可能一致的意见,给出最后的金融风险水平。

10、齿合故障: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变革的金融制度与转型中的经济制度之间不匹配而产生的矛盾。

11、摩根规则:指金融机构主要根据企业过去的信用记录来决定目前是否贷款,只向前看,不向后看,不重视企业预期收益。

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理论

2.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传统的银行风险管理是依据银行内部职能部门来划分风险管理范围的,信贷经理大多负责信用风险,产品经理负责市场风险,而客户经理大多负责操作风险。

日常经营面临的风险大多分属不同的部门,最终形成了银行内部组织各自管理其面临风险的局面。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是由当时的几个银行共同设想出来的。

鉴于风险自身动态性、相关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使得只对单个面临风险进行研究无法满足现阶段风险管理的要求,不能对面临的风险的全貌进行全面的了解。

全面风险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整合,它认为一个公司的风险可能来自多个方面,不应只关注风险的一个方面,而应该发现各个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从整体资产组合的角度来看待所有类型的风险。

这样,全面风险管理理论(ERM)应运而生。

现阶段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主要分为以下两类:一种是全面风险管理理论(ERM)。

ERM是一个风险整合的框架,是将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放在同一框架下共同管理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是对企业所面临的所有风险的汇总及整体管理。

另一种是整体风险管理理论(TRM)。

TRM管理理论则从另一角度对风险进行管理。

它认为风险决策是风险管理的最重要环节,在风险决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从价格、偏好和概率三个方面对风险进行控制。

偏好决定可接受风险的范围和大小;价格绝对风险控制成本;概率决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进一步深化了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把风险控制管理从单纯意义上的单个风险控制和阻止转变为对风险全貌和整体的把握和统筹。

通过对整体资产风险的考察,找出能够最有效配置资源使得自身承担的风险能够和收益匹配的风险管理方式,使得自身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

相较于TRM的理论性,ERM更具有操作性。

本文也将使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对煤炭企业供应链面临的风险进行考察和分析。

风险管控目标和举措

风险管控目标和举措

风险管控目标和举措风险管控措施是指什么?风险管控措施是指一切用来消灭或减少风险发生的行为、手段和方法等。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1、风险回避:放弃极具风险的事情,避免造成自身损失。

2、风险转移:将本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风险事件转移到旁人身上承担。

3、风险保留:就是已经做好一切完全准备迎接风险,对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抱以接受的态度。

4、风险控制:无法避免的时候,可以实行多种方案、举措尽可能的降低风险损失。

企业风险管理的使命、目标与重点?(1)风险管理使命。

风险管理的使命是预测、监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行,抓住机遇规避威胁,降低不确定性,减少风险损失,为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托马斯.斯图尔特指出,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使命(商业使命)是:损失最小化管理和绩效最优化管理。

(2)风险管理目标。

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风险会减少企业价值,但风险管理也是有成本的,也带来企业价值的减少。

因此,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制定,要依据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战略规划以及年度目标计划来制定合适的具体目标,提升风险管理效能。

根据《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全面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战略目标:要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第二,运营目标:要确保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和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重大措施的贯彻执行,保障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实现经营目标的不确定性;第三,报告目标:要确保内外部,尤其是企业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包括编制和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第四,合规目标:要确保企业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第五,资产安全目标:要确保企业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应急预案),保护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3)风险管理重点。

根据《指引》,全面风险管理的重点有三个方面:第一,应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和危害。

EPC项目与传统项目的区别

EPC项目与传统项目的区别

EPC项目与传统项目的区别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是一种综合性的项目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项目管理模式,具有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详细介绍EPC项目与传统项目的区别,包括项目管理方式、责任分配、风险分担、时间成本控制等方面。

一、项目管理方式的区别1. 传统项目管理方式:传统项目管理方式通常采用分包的形式,由业主委托不同的承包商负责项目的不同阶段,如设计、采购、施工等。

项目管理由业主或项目经理负责,各个承包商独立进行工作,协调和沟通成本较高。

2. EPC项目管理方式:EPC项目采用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由一家承包商或主承包商负责项目的所有阶段,包括工程设计、设备采购、施工、调试等。

项目管理由主承包商全权负责,各个阶段的工作紧密协调,沟通成本较低。

二、责任分配的区别1. 传统项目责任分配:在传统项目中,各个承包商分别承担自己负责的工作,存在责任划分模糊的问题。

当问题出现时,很难确定责任归属,导致纠纷和争议的发生。

2. EPC项目责任分配:在EPC项目中,主承包商承担项目的整体责任,包括工程设计、设备采购、施工等。

主承包商负责与供应商、分包商等进行合作,并对整个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负责。

三、风险分担的区别1. 传统项目风险分担:在传统项目中,风险主要由业主承担。

如果项目发生问题或超出预算,业主需要承担额外的费用和风险。

2. EPC项目风险分担:在EPC项目中,主承包商承担了更多的风险。

主承包商需要对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承担由此产生的额外成本和风险。

四、时间成本控制的区别1. 传统项目时间成本控制:在传统项目中,由于各个承包商独立进行工作,项目管理和协调成本较高,导致项目的进度控制困难。

项目延期会导致额外的成本和风险。

2. EPC项目时间成本控制:在EPC项目中,主承包商负责项目的整体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项目的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风险管理与传统风险管理的区别——2017级政治经济学专业张绍龙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传统风险管理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是由风险因素、风险事故、风险损失等要素组成。

换句话说,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人们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产生的距离称之为风险。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可能存在的收益或损失;二是这种收益或损失是不确定的。

风险由四个构成要素:一、行为主体:是指与风险现象及其相关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人或组织。

二、目标值:是风险现象的着力点,是行为主体在某一背景下着重考虑和关心的可度量目标。

“风险”一词内含着某种价值量的判断和趋利避害的考虑。

三、行为策略:在面临风险时,行为主体采取的一系列决策、规划、战略的集合。

特别包括与之相关的风险管理活动,如对风险现象的观察、风险识别、风险分类、风险度量、风险处理等等。

四、认知的不确定状态:是风险形成的特有要素。

首先,认知的不确定状态是客观事态本身造成的;其次,认知的不确定状态与主观的认知过程有关。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活动。

国外学术界一般将1990年以前的风险管理阶段称为传统风险管理阶段,此后的发展阶段称为全面风险管理阶段。

一、传统风险管理理论学术界一般认为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

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开始倡导风险管理,并研究风险管理及保险问题。

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和中期,美国大公司发生的重大损失使高层决策者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技术上的信仰受到了挑战,在社会、法律和经济的压力下,风险管理在美国迅速发展起来。

1963年美国出版的《保险手册》刊登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运用,使风险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

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于系统化、专门化、使风险管理称为企业管理领域的一门独立学科。

传统风险管理有以下几条局限性:1、传统风险管理理论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传统的风险管理往往是对部分纯粹风险的管理,而不是全部风险因素的识别、分析、控制,同时对纯粹风险的分布状况要求较高,因而风险管理对象的选择性较强,传统风险管理也未能延伸到社会风险管理的领域。

在经济主体的风险管理中,风险管理与企业资本结构、企业价值创造还没有能实现有效的结合,同时企业的风险管理更多的是被动的应对型损失控制或者损失融资型管理方式。

2、传统风险管理技术与风险管理方法相对单一。

由于传统风险管理的目标主要是对客观危害型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因此传统风险管理的管理技术及方法主要侧重于损失控制与损失融资技术,在风险的分析方法上着重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效用分析、决策分析、工程技术、线性规划法等。

风险管理还主要是通过保险和自我保险这两种方式,这就导致对风险的分散能力相对有限。

3、传统风险管理的协同效应和管理效率还相对较低。

传统风险管理着重于单个损失或者损害风险的分离管理,缺乏对关联风险、背景风险甚至集合风险的整体化管理的策略和技术。

由于受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制约,还不能将实质风险通过金融工具进行有效的套期保值。

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还未能实现有效融合。

4、传统风险管理的实质理论是阶段论。

传统风险管理强调风险管理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选择风险管理工具和绩效评估的流程式管理,这就导致风险管理过程的风险沟通和风险反馈十分有限,风险管理的互动性与灵活性相对较差。

基于以上传统风险管理理论存在的种种缺陷和实际操作的不合理性,在前期传统风险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全面风险管理的风险理论。

二、全面风险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国际金融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迅速发展的新经济使企业面对的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从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拉美部分国家出现的金融动荡等系统性事件,到后来的巴林银行、爱尔兰联合银行、长期资本基金倒闭等个体事件,都昭示着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而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作用而成的。

人们意识到以零散的方式管理公司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在一个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者不同业务的风险,有的相互叠加,有的相互抵消减少。

因此,企业不能仅仅从某项业务、某个部门的角度考虑风险,必须根据风险组合的观点,从贯穿整个企业的角度看风险,于是便产生了全面风险管理的萌芽和发展。

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全面风险管理包括八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他们源自管理者的经营方式,并与管理过程整合在一起,具体包括:内部环境:管理当局确立关于风险的理念,并确定风险容量。

所有企业的核心都是人(他们的个人品性,包括诚信、道德价值观和胜任能力)以及经营所处的环境,内部环境为主体中的人们如何看待风险和着手控制风险确立了基础。

目标设定:必须先有目标,管理当局才能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潜在事项。

企业风险管理确保管理当局采取恰当的程序去设定目标,并保证选定的目标支持主体的使命并与其相衔接,以及与它的风险容量相适应。

事项识别:必须识别可能对主体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包括表示风险的事项和表示机会的事项,以及可能二者兼有的事项。

机会被追溯到管理当局的战略或目标制定过程。

风险评估:要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以便确定管理的依据。

风险与可能被影响的目标相关联。

既要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也要对剩余风险进行评估,评估要考虑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风险应对:员工识别和评价可能的风险应对措施,包括回避、承担、降低和分担风险。

管理当局选择一系列措施使风险与主体的风险容限和风险容量相适应。

控制活动:制定和实施政策与程序以确保管理当局所选择的风险应对策略得以有效实施。

信息与沟通:主体的各个层级都需要借助信息来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

广泛意义的有效沟通包括信息在主体中向下、平行和向上流动。

监控:整个企业风险管理处于监控之下,必要时还会进行修正。

这种方式能够动态地反应风险管理状况,并使之根据条件的要求而变化。

监控通过持续的管理活动、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单独评价或者两者的结合来完成。

全面风险管理的最高目标就是对总体风险的全面整合管理,从这种意义上说,全面风险管理就是整合性风险管理。

整合性风险管理的产生于发展,除了受客观经济社会条件的决定外,还得利于风险与风险管理理论的演变与发展的支持。

从风险与风险管理发展的内部动因而言,整合性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在相当程度上是由全面风险基本理论所决定的。

全面风险管理把收益的不确定性纳入到风险的范畴,进而使风险范围从损失风险为主的纯粹风险扩大到投机风险,从静态风险扩大到动态风险,从传统风险的以实质风险为主的单元视角扩大到行为风险、心理风险、社会风险与文化风险的一个多元体系与多元视角。

风险体系的扩大,促使人们风险管理思维的创新、风险的关联分析、风险套期与风险组合等新的风险策略得到产生、风险范畴的扩大促使人们关注风险与环境、风险与人的心理及行为、风险与价值观、风险与社会、风险与文化的内在关联互动。

促进人们从包括实质因素、行为因素、价值观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的框架中来建构不同层面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全新思维的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思维方式、文化方式和哲学理念,全面风险管理的以管理方式为平台、以新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方式为内核,将全面风险管理上升到文化理念和哲学理念的平台,使全面风险管理形成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思想基础。

2、全方位的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的管理,即动态联盟全面风险管理的对象——风险的含义是全面的,不仅仅对传统风险管理理论范畴内的狭义风险进行管理,还需要对全面风险管理理论范畴内的广义风险进行管理。

狭义的风险局限于纯粹风险造成直接损失的风险,而广义风险涉及的范围相对要宽广得多。

3、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为例,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均存在着不同的风险,而且风险和过程密不可分,风险因素和风险状态均随着过程的变化而动态变化,因而需要进行风险动态实时监控和过程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既强调优化高效的流程管理,同时也注重及时的风险反馈与顺畅的风险沟通,因而具有全阶段的动态特征。

4、全员性的风险管理:要求参加组织中风险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

立足于企业风险管理视角,全员性的风险管理必须依靠自上而下的全员参与,每个员工都需要对风险管理政策、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方法有一致、统一的理解和认识,并在实践中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合作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

5、综合性的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中风险度量、风险管理的方法的综合性,它是由多种管理技术与科学方法组成的综合性的方法体系,同时全面风险管理注重定性管理与定量管理的内在统一,强调数量分析必须与管理经验、主观判断相互补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风险管理理论逐步被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所取代,正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全方位创新思维考虑、全员参与、全过程的控制到最后的综合性风险管理,才使得我们对风险真正达到全方位、无死角的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