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 公开课优质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

光合作用教案优秀【篇一:光合作用探究公开课教学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刘宏新“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一节的教学设计萧县中学刘宏新设计说明: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学生记住这段历史和结论,而是要将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方法整合其中,充分应用二手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重走科学家之路,体验科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认识的过程和探索的精神。
本案例中,用二手资料探究光合作用发现的科学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过程,既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又可以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能力。
一、设计思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学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探究性学习是实现此课程基本理念的极为有效的载体,生物学史能够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三方面教育融合起来,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光合作用探究历程中的经典实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素材。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能调动,要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再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本课教学的设计思路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经典实验为探究的载体,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探究的背景,以真正理解探究过程和实验设计策略并学以致用为中心目标,采用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从“课外”到“课堂”再到“课外”的开放式思想。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第高中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二部分内容“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第一课时: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七年级生物教材第3章第2节中深入学习光合作用。
详细内容将围绕光合作用定义、反应式、发生场所、影响因素以及其在生物圈中重要地位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概念,掌握光合作用反应式。
2. 使学生解光合作用发生场所,解影响光合作用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概念、反应式和发生场所。
难点:影响光合作用因素及其在生物圈中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绿叶、酒精、碘液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光合作用实验装置,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2. 知识讲解:(1)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光合作用概念和反应式。
(2)介绍光合作用发生场所,让学生观察植物叶片横切面,解叶绿体分布。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计算光合作用速率,以及影响光合作用因素。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变化。
5. 小组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影响光合作用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概念及其反应式。
(2)列举影响光合作用因素,并说明其影响原理。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效率。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过程,反应式为: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
(2)影响光合作用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其中,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成正比,温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光合作用速率成正比。
(3)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方法有:合理密植、选用良种、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合理施肥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知识。
但教学中还需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初中生物《光合作用》。
具体章节为第四章《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实质”。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视频,引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
(2)分析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介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分析其生长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2)讨论如何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本例题,讲解光合作用的相关计算。
5. 随堂练习:布置光合作用的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2. 内容:(1)定义、公式及过程(2)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及过程。
(2)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分析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答案:(1)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3)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为植物自身提供能量和生长所需的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浙教版科学光合作用优质公开课_PPT

思考:叶片的边缘与见光部分之间的变量是
,
部分变蓝色,
部分不变蓝色,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当叶片变成
色时停止加热,在清水中漂洗后滴加碘液,看到:
光照处理的叶片:由
色变成
色。
实验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一、观察实验、收集、记录
将叶片放在
中进行水浴加热;
见光部分与遮光部分间的变量是
, 部分变蓝色, 部分不变蓝色,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见光部分与遮光部分间的变量是
, 部分变蓝色, 部分不变蓝色,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光照处理的叶片:由
色变成
色。
思考:叶片的边缘与见光部分之间的变量是
,
部分变蓝色,
部分不变蓝色,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说明叶片在光照条件下能产生
。
酒精变成绿色,叶片褪色
放在阳光下照射4个小时
实验过程中不要用手触摸三脚架和烧杯。
脱 色 前 脱 色 后 加碘液后 是 否 有
花叶蔓 颜
色颜
色颜色淀ຫໍສະໝຸດ 粉边缘白色
白色
棕黄色
无
见光部分
绿色
黄白色
深蓝色
有
遮光部分
绿色
黄白色
棕黄色
无
思考:叶片的边缘与见光部分之间的变量是 叶绿体 , 见光 部 分变蓝色, 边缘 部分不变蓝色,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叶绿体 。
见光部分与遮光部分之间的变量是 光 ,见光 部分变蓝色,遮光 部 分不变蓝色,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光 。
,
见光思光照考部 处 :分理叶与的片遮叶的光片边部:缘分由与间见的光变部色量分变是之成间的变,量色是。 部分变,蓝色,
初中生物七年级《光合作用》公开课优秀课件

A 水 B 二氧化碳 C 光 D 叶绿体
c 3、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来自( )
A 水 B 氧气 C 光 D 叶绿体
4、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比较稳定主要是
由于( A)
A 植物光合作用 B 大气中氧气含量多的结果 C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的结果 D 自然界中动物的呼吸
5、太阳光下,金鱼藻不断产生的气泡可以让带火星
绿色的祝福
你的胸怀在蓝
深情藏沃土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理解 光合作用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计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和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 要意义,培养学生爱绿护绿的情感。
绿色的“祝福”---光合作用
含量的相对稳定
温室效应
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爱绿、护绿
二氧化碳
氧气
光合作用
绿色的“祝福”---光合作用
绿叶在光下 制造有机物
吸收二氧化碳 产生氧气
养育生物圈 中其他生物
维持碳-氧平衡
B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A 叶绿素、水和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碳和水
C 淀粉和氧气
D 光、叶绿素和水
A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
生物学与艺术 寄予植物的情怀
欣赏歌曲《好大一棵树》
伟大、奉献、爱和祝福
头顶一个天
脚踏一方土
风雨中你昂起头
冰雪压不服
绿好绿大 叶色一中棵留的树下祝多少福故事- - 光有任乐你合也狂有风作苦呼 用
欢乐你不笑
痛苦你不哭
撒给大地多少绿荫
那是爱的音符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概念,即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及条件。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1.情境导入:小学科学课学习植物叶工厂,你能描述这幅图吗?2.明确任务: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条件;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合作探究(一)光合作用的原料1.穿越的科学家海尔蒙特介绍自己的实验,并与学生互动:海尔蒙特对柳树苗的生长作出了怎样的解释?他是否忽略了其他因素,是什么?学生在教室指导下思考并得出:绿色植物通过气孔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后来证实,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学生学习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微视频,并结合导学案。
之后教师提出问题:(1)实验有二组对照实验,A 和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其中实验组是;B 和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其中实验组是。
(2)实验结论: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学生讨论问题最终得出: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明确:二氧化碳、水3.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吗?小组合作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要的原料吗?提示1: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①该实验的变量是,除该变量外其他条件应,②如何设计对照实验?提示2: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请设计完成实验步骤①-④,并根据实验用具绘制步骤②的实验装置)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处一昼夜。
②按计划安装实验装置A、B,这样设计目的是为了。
③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分别摘取两装置的叶片,把叶片放入盛有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2024年度高中生物《光合作用》公开课课件

NADPH生成
通过电子传递链,将电子 传递给NADP+,生成 NADPH,用于后续碳固定 。
9
二氧化碳固定与还原途径
C3途径
二氧化碳首先与五碳糖结合生 成三碳化合物,再经过一系列
反应生成葡萄糖。
2024/3/24
C4途径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植物采 用C4途径固定二氧化碳,以提 高光合效率。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 》公开课课件
2024/3/24
1
目 录
2024/3/24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光合作用基本原理 • 叶绿素结构与功能分析 • 光反应阶段详解 • 暗反应阶段详解 • 影响光合作用因素探讨 •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3/24
3
光合作用定义及意义
2024/3/24
光合作用定义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某些细 菌等生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 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 过程。
光合作用意义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 反应之一,为生物圈提供了能量 和氧气,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
4
国内外研究进展
国内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在光合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如揭示了光合作用中的关 键酶的结构和功能,阐明了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分子机制等。
2024/3/24
温度与气孔开闭
温度还影响植物叶片气孔的开闭。适宜的温 度有利于气孔开放,促进二氧化碳进入叶片 进行光合作用。高温或低温则可能导致气孔
关闭,限制二氧化碳的供应。
25
水分和矿质营养对光合作用影响
光合作用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光合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明确光合作用的作用和意义。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并能够分析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制,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
2. 教学难点:理解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光合作用的概念与过程1.1 光合作用的定义1.2 光合作用的组成部分和过程1.3 光合作用的位置和环境条件教学过程: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阐述光合作用的含义和基本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在植物体内的位置和光合作用所需的环境条件。
2.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2.1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及其意义2.2 光合作用中光能的转化和化学能的储存教学过程:通过示例反应方程式,向学生解释光合作用中光能和化学能的转化过程,培养学生对反应方程式的分析能力。
3. 光合作用的作用和意义3.1 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3.2 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教学过程:通过案例和实例,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以及光合作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1. 教学方法1.1 讲述法:通过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反应方程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1.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和验证光合作用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1.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共同探索光合作用的作用和意义。
2. 学习活动2.1 集体讨论: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展开思考和交流。
2.2 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探索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和案例,借助小组协作提升学习效果。
2.3 实践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适当的光合作用实验,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
北师生物七上5第1节光合作用李老师【一等奖】优质课

1、知识目标:(1)说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⑵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
2、能力目标:(1)通过扮演讨论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⑵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扮演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创新、合作精神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科学思想教育。
⑵了解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培养自己爱绿、护绿的责任意识。
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表现自我,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如果本课照本宣科介绍几个科学家的实验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何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的探究感受?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分工合作?利用角色扮演及表演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于是我把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一些科学家的活动让学生去演示让学生分工合作扮演科学家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体会科学家的探究自然的智慧、勇气和方法。
最后由学生归纳出光合作用的“发现〃的过程,从而体会到小科学家的成功喜悦。
3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重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⑵解释发现光合作用实验的原理。
2、难点: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光合作用的发现[课件]请学生观看图片,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这两位小朋友刚刚栽种了小树苗,想要让它快快长大,就想把自己最爱吃的饼干和牛奶都给它吃,(1)这样小树苗就可以快快长大了吗?(2)为什么?(3)小树苗需要的营养物质从哪里获取呢引出新课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后集体回答:(1)不能;⑵植物是不能从饼干和牛奶中获取营养物质的;⑶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合成活动2【讲授】从小树苗的生长之谜说起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也注意到了植物为什么能够生长的问题并给出猜想:是植物的根吸收了土壤汁。
他的这一猜想科学吗?如何验证重温科学家海尔蒙特的实验,请同学讲述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现象请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1)如果你是海尔蒙特,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⑵学生们的想法与海尔蒙特不谋而合,但是他忽略了什么问题?提示学生:植物地上部分还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过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引入普利斯特利的实验学生回答:不科学;通过实验验证认真阅读海尔蒙特的实验内容,讲述本实验的过程以及现象(1)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光合作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第二章第五节《光合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条件及场所;植物的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条件及场所,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研究光合作用的特点和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认识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条件及场所。
难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光合作用与氧气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条件及场所。
a. 演示光合作用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课堂讲解:a. 讲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b.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c. 介绍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光合作用》2. 内容:a. 光合作用的定义、公式、条件及场所。
b. 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c.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d. 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光合作用的定义,并写出光合作用的公式。
b. 列出光合作用的基本条件及场所。
c.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讲解、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基本知识。
但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资料,进行分享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完整版)光合作用优秀课件

光合作用可以简单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在光反应阶段,植物吸收光 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还原氢;在暗反应阶段,植物利用还原氢和大气中的二 氧化碳,在酶的催化下合成有机物。
光反应与暗反应区别联系
区别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需要光,产物为氧气、还原氢和ATP;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不需要 光,产物为有机物。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氢和ATP,暗 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二者紧密 联系,共同完成光合作用。
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过程
能量转化
光合作用实现了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化。在光反应阶段,植物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 ATP中的化学能;在暗反应阶段,这些化学能被用来合成有机物。
物质循环
光合作用参与了自然界的碳循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 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这些有机物在植物体内被利用或转化为其他生物可利用的 物质,从而实现了碳在生物圈中的循环。
(680nm)的吸收和传递;PSI产生的还原力用于NADPH的形成,而
PSII产生的氧化力用于水的光解和质子的释放。
电子传递链载体和路径选择
电子传递链载体
包括质体醌、细胞色素b6f复合体、质蓝素(PC)等。
路径选择
在光合作用中,电子从PSII传递到PSI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细胞色素b6f复合体的循环电子传递路径,二是 通过PSI的直接电子传递路径。不同植物和环境下,两条路径的选择有所差异。
除叶绿素外的其他色素,如类胡萝卜素、藻胆素等。
对光合作用影响
辅助色素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扩大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同时,它们还能保护叶绿素免受强光破坏。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分光光度法
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提取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叶绿素含 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出假设: 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设计实验: 实验中需要标记什么元素? 进行实验:
2015/10/23
进行实验:
C18O2
O ?2
CO2
18O
?
2
绿色植物
(如小球 藻)
H2O
H218O
第二组 第一组 预测1:若第一组为O2,第二组为18O2,则全部来自H2O 预测2:若第一组为18O2 ,第二组为O2 ,则全部来自CO2 预测3:若两组既有18O2、也有O2,则来自两者。
流传千年的真理,在不经意间蜕变, 一个简单的实验,开启了光合作用发现 史的新纪元。
亚里士多德的哲言,由定论转为铺垫, 一个个学者,因为踏上了巨人的肩,他 们的视野才更高远。
2015/10/23
2015/10/23
资料分析
1782年,瑞士牧师谢尼伯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下不 仅把坏空气变好,还能把坏空气作为自身的养料。1785 年,由于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 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这一过程,光能去哪里了?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 (R.Mayer)根据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 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现象: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结论: 1.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2.光合作用需要光
2015/10/23
改进后的萨克斯实验
清水 酒精
清水 酒精
暗处理
改进之处:
1、饥饿处理后淀粉检测 2、脱色处理 3、遮光部位处理 2015/10/23 4 、碘蒸汽换成碘液
5.1880年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P100资料分析)
新叶沐浴着和煦的阳光,
鸟儿在绿叶间尽情欢唱:
“是你给了我生命的甘露,
是你给了我无穷的能量!”
2015/10/23
2015/10/23
2015/10/23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观点:植物体由“土壤汁”构成,即植 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完全来自土壤。
2015/10/23
实验1:比利时海尔蒙特的实验 五年后
柳树增重80kg
土壤只减少0.06kg
2.3kg
结论:植物生长主要来自水分
2015/10/23
实验2: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
结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一段时间后
A组
的实验,得到相反的结果
2015/10/23
实验3:荷兰英格豪斯实验
A组
B组
结论:只有在光照下绿色植物才可以更新空气
2015/10/23
问题: 1、什么时候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2、绿叶在光下放出和吸收的气体是什么? 3、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去哪里了?
4、德国萨克斯的实验(P102第一段)
问题:
(1)为什么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2)暗处理到什么程度才可以? (3)为什么用一片叶子?
暗处理
(4)为什么要一半曝光,一半遮光?
2015/10/23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 段)
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比较
光反应阶段
条件 场所 物质 变化 能量变 化 必须有光、色素和酶 叶绿体类囊状薄膜上
光
暗反应阶段
有光无光均可、多种酶
叶绿体基质中
水的光解:2H2O→4[H]+O2 CO2的固定CO2+C5 酶 →2C3 合成ATP:ADP+Pi
酶 → ATP 光能
酶 C3的还原2C3+[H]ATP → C6H12O6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 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联系
2、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比较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代谢类型 物质变化
光能
合成代谢
细胞呼吸
分解代谢 有机物 → 无机物
分解
无机物 → 有机物
合成
能量变化
实质 场所
ATP中活 跃化学能 糖类等有机物 中稳定化学能
有机物稳 定的化学 能
ATP中活 跃化学能、 热能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叶绿体
光、色素、酶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有光无光均可、酶
条件
联系
1. 物质: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有机物、O2);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CO2) 2. 能量:
6、美国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同位素标记 法)
提出问题: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还是CO2
作出假设: 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源于H2O 设计实验: 实验中需要标记什么元素?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源于H2O
2015/10/23
6、美国卡尔文实验
用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 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最终探明了CO2中的 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这 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小资料
水绵是一种多细胞丝 状绿藻,其叶绿体呈螺 旋带状排列在细胞里。
2015/10/23
结论: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恩格尔曼在实验选材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思考:
叶绿体带状大而明显,便于观察 好氧性细菌的作用:指示氧气释放处的部位
2、还有哪些巧妙之处?
6、美国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同位素标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