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新教材鲁科版宁陕):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4讲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复习目标] 1.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2.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及单质、氧化物、酸、碱的概念及相互联系。
3.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物质的组成(1)(2)同素异形体①定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②性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差异。
同素异形体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化学变化。
③常见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元素:O2和O3;碳元素:金刚石、石墨、C60;磷元素:白磷、红磷。
2.物质的分类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在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1)树状分类法每次用一个标准对物质进行再分类。
应用举例1.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横线上:①硫黄②HClO③苛性钠④明矾⑤小苏打⑥氧化钠⑦Fe(OH)3⑧NaCl溶液⑨H2SO3⑩淀粉溶液⑪泥水答案①②⑨③⑦④⑤⑥⑧⑩⑪2.现有下列物质:①冰水共存物②爆鸣气③铝热剂④普通玻璃⑤水玻璃⑥聚乙烯⑦漂白粉⑧TNT⑨H2SO4⑩含氧元素40%的氧化镁⑪花生油⑫福尔马林⑬密封保存的NO2气体⑭CuSO4·5H2O⑮液氯⑯王水⑰KAl(SO4)2·12H2O⑱分子式为C5H10的烃⑲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其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一定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⑧⑨⑩⑭⑮⑰⑲②③④⑤⑥⑦⑪⑫⑬⑯⑱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2)交叉分类法同时用多个标准对同一物质进行分类,如:1.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单质()2.Cu 、NaCl 、SiO 2、H 2SO 4都称为分子式()3.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5.酸溶于水一定能电离出H +,但能电离出H +的不一定是酸()6.已知H 3PO 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 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 2PO 2,则H 3PO 2为一元酸()7.纯净物一定有固定的熔、沸点,有固定熔、沸点的物质也一定是纯净物()答案1.×2.×3.×4.√5.√6.√7.×一、依据“标准”对常见无机物分类1.对下列物质分类,并完善表格内容①HCl②HNO 3③H 2SO 4④H 2S⑤H 3PO 4⑥HF⑦BaSO 4⑧NaHCO 3⑨Cu 2(OH)2CO 3⑩FeSO 4物质分类依据物质类别实例酸根据酸根离子是否含有氧元素含氧酸②③⑤无氧酸①④⑥根据一定条件下能电离出H +的数目一元酸①②⑥二元酸③④三元酸⑤根据电离程度强酸①②③弱酸④⑤⑥根据沸点高低高沸点酸③⑤低沸点酸①②④⑥盐根据生成盐时酸、碱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正盐⑦⑩酸式盐⑧碱式盐⑨二、各物质类别包含关系判断2.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都正确的是(括号里的是类别)________,都不正确的是________。
元素与物质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分类教案教案标题:元素与物质分类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元素与物质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掌握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方法。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正确分类给定的元素和物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黑板、白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记本、铅笔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或黑板上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例如水、铁、氧气等,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吗?”2. 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上展示元素和物质的定义,并解释它们的基本特征。
- 元素:由同种原子组成,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 物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2. 与学生一起讨论元素和物质的区别和联系,确保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步骤三:元素分类(15分钟)1. 介绍元素分类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性质分类和物理性质分类。
2. 通过PPT或黑板上展示元素周期表,并解释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排列规律。
3. 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类方法。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分类方法,将元素进行分类,并在黑板上或PPT上记录下来。
5.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步骤四:物质分类(15分钟)1. 介绍物质分类的方法,主要包括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分类。
2. 解释纯物质和混合物的定义和特征。
- 纯物质:由同种物质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具有可变的化学性质。
3. 列举一些常见的纯物质和混合物的例子,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特征和分类方法。
4. 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判断给定物质是纯物质还是混合物,并解释原因。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周围的物质并进行分类。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一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一【教案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1.掌握元素与物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2.理解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3.能够根据不同特征对元素和物质进行分类;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元素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化学元素的分类;3.物质的定义和基本分类。
教学难点:1.理解和运用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方法;2.分辨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滴管、玻璃棒等;2.实验药品:铜粉、氢气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物质的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教师可提问学生对物质的概念和分类是否有了解,并就学生的回答进行讨论。
Step 2 元素的定义与分类(15分钟)1.元素的定义:教师向学生介绍元素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它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
学生可以举例说明:氢气、氧气都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因此它们都属于元素。
2.元素的分类:教师向学生介绍元素的分类方法。
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
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笔将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标记在元素周期表上。
Step 3 实验展示(25分钟)1.实验一:铜的化学活动性教师向学生展示铜与盐酸反应的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铜的化学性质。
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铜的化学性质,并将其归类到相应的分类中。
2.实验二:硫的物理性质教师向学生展示硫的性质实验,如硫的颜色、硫的熔点和沸点等。
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硫的物理性质。
实验结束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硫的性质,并将其归类到相应的分类中。
Step 4 物质的定义与分类(15分钟)1.物质的定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概念,强调物质是由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
通过示意图和实物的展示,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概念。
元素与物质的的分类+第1课时+参考教案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的第一课时。
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安排了“元素与物质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阶段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方法的系统学习,可以分类梳理一下已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将这些化学知识在头脑中进行系统化处理,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分类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
而在本章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化合物的分类,反应类型的分类等等,这种方法实际也要贯穿于学生整个的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
◆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学习对物质的分类,从微观上辨析物质的分类,体会微观粒子的变化对宏观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物质分类的基本模型,理解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探究,经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科学思想,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物质分类过程和分类应用的理解,体会掌握科学方法就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建立高效学习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建立分类的科学思想,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在图书馆中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就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在网页上为什么我们能迅速挑出所自己需要的信息呢?这是因为书、信息都按一定标准进行了分类且根据类别已经摆放好了。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投影】超市图片、一些碳元素的物质在我们接触的事物中,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很多,分类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分类是有依据的,我们也可以称为分类的标准。
【知识回顾】1.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2.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分为固态、气态、液态三态。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是“研究物质的方法与程序”延续,下为以元素为主线的物质分类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
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知道元素如何组成物质(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
按元素的分类观,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家族,从而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进而让学生理解为什么110多种元素可以组成上千万种不同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2)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由对单个物质的认识向对一类物质的认识转变(2)体现分类观的应用,形成元素族初步观念;同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元素的资源意识,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形成物质的元素观和分类观(2)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的依据难点:以元素常见化合价找出常见物质并指出这些物质所属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学法教学:任务驱动模式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布置四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引言:元素和物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元素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单位,而物质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
了解元素和物质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世界。
本教案将介绍元素和物质的分类方法以及相关的例子。
一、元素的分类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等进行分类。
1.按照物性分类1.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如铁、铜和铝等。
2.非金属元素:导电性差,通常是气体或固体,如氧气、碳和硫等。
3. 金属loid元素: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如硅和磷等。
2.按照物种分类按照元素的化学性质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机元素和无机元素。
1.有机元素:主要包括碳、氢、氧、氮、磷和硫等,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构成有机化合物的基础。
2.无机元素:包括除了有机元素之外的所有元素,如金属元素铁和非金属元素氧等。
二、物质的分类物质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可以通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按照组成分类1.纯物质:由同一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a.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纯铁、纯铝等。
b.化合物: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混合物:由不同元素或化合物混合而成的物质。
a.均匀混合物:组成均匀,各组成部分难以分辨,如盐水、空气等。
b.非均匀混合物:组成不均匀,各组成部分容易分辨,如沙土、果酱等。
2.按照性质分类1.可溶性物质:可以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如食盐等。
2.不溶性物质:不能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如石油等。
3.酸性物质:呈酸性反应的物质,如柠檬汁等。
4.碱性物质:呈碱性反应的物质,如氨水等。
5.中性物质:不呈酸性或碱性反应的物质,如纯水等。
三、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些案例,用来对元素和物质的分类进行实际应用。
1. 试举例说明金属、非金属和金属loid元素。
答案:金属元素例如铁、铜;非金属元素例如氧气、碳;金属loid 元素例如硅和磷。
2.化学式H2O代表的是什么物质?是纯物质还是混合物?答案:H2O代表水,它是由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因此是纯物质。
鲁科版必修1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鲁科版必修1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入:请同学们看课本后面有一张元素周期表,只有112种元素,但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世界却是极其丰富的。
这其中,有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也有人类利用化学方法制备的物质。
不过不论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这极其丰富的物质世界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由112种元素组成的几千万种物质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内在联系。
板书: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一P31交流研讨第一题课件展示不同组学生对该问题的解答讲述: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即单质,如钠元素形成钠单质,氯元素形成单质氯气。
一种元素可以与其他种类的元素组成物质,即化合物。
化合物种类繁多:有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如氧化钙、氯化氢、甲烷、过氧化钠等;有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硝酸、硫酸、碳酸钙、氢氧化钠等;有四种或四种以上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五水硫酸铜等板书: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问题二P31交流研讨第二题课件展示不同组学生对该问题的解答讲述:元素在物质中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游离态,一种是化合态,同种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能呈现不同的价态。
对于元素的某一价态,总有一定的对应物质。
通过对所对应物质性质的研究,可以清楚的认识处于某一价态的元素的性质;反过来,通过对处于某一价态元素的性质的研究,可以更深刻的把握所对应物质性质。
对于绝大多数元素来说,都能形成单质和化合物,这些物质构成了这种元素的物质家族。
板书:2.元素在物质中有两种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即单质和化合物3.对于元素的某一价态,总有一定的对应物质交流:展示P32图2-1-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你对上图有哪些理解?你能丰富这个图示,进一步展现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吗?课件:展示不同组学生对图丰富后的内容问题: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为-2价、0价、+4价、+6价,你能说出分别含有这些价态元素的常见物质吗?这些物质分别属于哪个类别?画图并表示出含硫元素的物质家族课件:将各小组同学按教材图2-1-3的模式绘制的硫元素的不同价态物质图展示,也可以其他的形式加以表现(如:数轴法):备出来。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鲁科版
首先,通过学生实验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学生将能够从实验现象中观察和分析元素与物质的关系,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其次,通过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运用元素的概念解释物质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论证能力。学生将能够运用元素的概念,从微观角度解释物质的组成,提高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3)要求学生在拓展学习后,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4)学生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相关的实验操作,如制作元素模型、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等,加深对元素和物质的理解。
(5)学生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化学实验室、参加科学竞赛等,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6)学生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调查周围环境的化学污染情况、宣传化学知识等,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的一种表格,包括周期和族。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横向的行,族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纵向的列。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电子排布的规律进行排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被归为同一族。
4.利用元素的概念解释物质的组成:通过分析物质的化学式,用元素的概念来解释物质的组成。例如,水(H2O)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CO2)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教室布置:
a.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成分组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学习空间和实验操作区域。
b.在教室中设置展示区,用于展示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小组讨论的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c.在教室中布置一些提示性问题或思考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教案标题: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和物质的概念;2. 掌握元素和物质的分类方法;3. 能够区分不同元素和物质的特征。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2. 元素和物质的示例;3. 实验室用具和化学试剂(可选);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PPT演示文稿引入元素和物质的概念,解释它们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探究(20分钟):1. 通过示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元素和物质的特征,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和物质的分类方法,例如按照颜色、形状、化学性质等分类。
3. 利用实验室用具和化学试剂(如试管、酸碱指示剂等),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进一步讨论元素和物质的分类方法。
讲解(10分钟):1. 通过PPT演示文稿,讲解元素和物质的常见分类方法,如按照化学性质分为金属、非金属、半金属等;按照物态分为固体、液体、气体等。
2. 强调不同分类方法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练习(15分钟):1. 分发学生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元素和物质分类的理解。
2.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解答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元素和物质分类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解答学生的疑问。
拓展活动(可选):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元素或物质,深入研究其特性和分类方法,并展示给全班。
2. 组织实地考察,参观化学实验室或科学博物馆,让学生亲身体验元素和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探究、讲解、练习和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元素和物质的概念,并掌握了常见的分类方法。
通过实验和练习,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
拓展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教学设计_元素与物质的分类_化学_高中
教学设计_元素与物质的分类_化学_高中教学设计,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科:化学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和物质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元素和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3.能够通过实例判断物质的分类。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和特征。
2.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的教学PPT。
2.包括金属、非金属、半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实验物质的小样品。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瓶水,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是水。
2.教师出示一块铁片,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是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和铁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都是物质。
4.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有哪些分类?学生回答可能有很多种。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包括元素、化合物、混合物在内的示意图。
2.教师依次讲解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和特征。
3.教师强调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经化学变化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在一起而不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
三、元素的分类(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包括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在内的示意图。
2.教师介绍金属、非金属、半金属的特征和常见的例子。
3.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根据物质的特征将实验物质进行分类。
4.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金属、非金属、半金属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四、物质的分类(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包括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在内的示意图。
2.教师介绍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的特征和常见的例子。
3.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根据物质的特征将实验物质进行分类。
4.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五、实例分析(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图片。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和物质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元素的特点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物质分类的认识,能够运用分类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物质。
二、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介绍元素的概念、特点及其表示方法。
2. 元素周期表: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周期和族的划分及其应用。
3. 物质的分类: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4. 常见元素及其应用:讲解氧气、氢气、碳、氮、钙等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5. 物质分类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物质,如水、空气、盐等,运用物质分类知识进行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元素、元素周期表和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
2. 利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分类的原理。
3. 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氧气、氢气等气体样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引出元素和物质的概念。
2. 讲解元素:介绍元素的概念、特点及其表示方法,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
3. 分析元素周期表:讲解周期和族的划分,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如查找元素、了解元素性质等。
4. 讲解物质分类: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讲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5. 分析常见元素及其应用:讲解氧气、氢气、碳、氮、钙等元素的性质和应用,联系生活实际。
6. 物质分类案例分析:分析水、空气、盐等生活中的物质,运用物质分类知识进行解释。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元素和物质的概念,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分析了常见元素的特点和应用,以及物质分类的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认识和理解各种物质。
希望同学们能够课后继续思考和探索,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新型材料的研发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第一章:物质的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使学生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让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纯净物、混合物、元素、化合物。
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物质分类的实际应用。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物质分类方法的掌握。
物质分类原则的理解。
1.4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则。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质分类的实际应用。
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物质分类的图像和实例。
1.5 教学步骤引入物质分类的概念,讲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讲解元素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元素周期表。
讲解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的应用。
总结物质分类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第二章:元素的概念和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记忆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让学生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元素的概念和定义。
元素的特点和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2.3 教学重点和难点元素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元素符号的记忆和识别。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的理解。
2.4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法,讲解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元素的存在和作用。
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像和实例。
2.5 教学步骤引入元素的概念,讲解元素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进行符号的记忆和识别练习。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讲解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元素的存在和作用。
总结元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第三章: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记忆化合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让学生了解化合物在物质中的存在和作用。
3.2 教学内容化合物的组成和定义。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1节 课时1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的分类教案化学教案
〖课时1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之小船创作目标与素养:1.知道元素是物质的组成成分,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
(宏观辨识)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微观探析)3.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变化观念)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元素组成物质的形式(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有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2)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微点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单质),也有可能是混合物,如C60和石墨的混合物。
3.元素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自身形式结合成单质时的存在状态,此时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2)化合态:元素与另外的元素结合成化合物时的存在状态,此时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微点拨:(1)金属元素有0价和正价,无负价;非金属元素有0价,正价和负价。
(2)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
二、物质分类与物质性质 1.根据物质的组成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正盐酸式盐碱式盐2.根据组成特点和所具有的性质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 2、Mn 2O 7等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 2O 、Fe 2O 3等3.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1)五水硫酸铜是混合物。
( )(2)盐酸是化合物。
( )(3)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 )(4)相同种类的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化合物。
( )[答案](1)×(2)×(3)×(4)√2.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的是( )A.O B.NC.Na D.C[答案]C3.下列物质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 .SO 3B .CO 2C .COD .P 2O 5C [CO 是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2.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能够分辨不同类型的物质。
二、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元素的存在形式:元素以原子、离子、分子等形式存在于物质中。
3.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
4. 纯净物的分类:元素、单质、化合物。
5. 混合物的分类: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的存在形式、物质的分类。
2.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如何分辨不同类型的物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元素的存在形式和物质的分类。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水、空气、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由什么组成。
2. 讲解元素的概念:介绍元素的概念,解释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3. 讲解物质的分类:讲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引导学生分辨不同类型的物质。
4. 讲解纯净物的分类:介绍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纯净物的种类。
5. 讲解混合物的分类:介绍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混合物的种类。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元素与物质分类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元素与物质分类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元素的位置及周期律。
2. 物质的变化: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分析变化过程中元素和物质的关系。
七、课堂活动1.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物质,如矿泉水、空气、食盐等,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类型。
八、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元素与物质分类的理解程度。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上课讲义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是“研究物质的方法与程序”延续,下为以元素为主线的物质分类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
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知道元素如何组成物质(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
按元素的分类观,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家族,从而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进而让学生理解为什么110多种元素可以组成上千万种不同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2)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由对单个物质的认识向对一类物质的认识转变(2)体现分类观的应用,形成元素族初步观念;同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元素的资源意识,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形成物质的元素观和分类观(2)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的依据难点:以元素常见化合价找出常见物质并指出这些物质所属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学法教学:任务驱动模式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布置四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教材分析本节就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就是“研究物质的方法与程序”延续,下为以元素为主线的物质分类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与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她们只就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
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知道元素如何组成物质(可以游离态与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
按元素的分类观,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家族,从而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进而让学生理解为什么110多种元素可以组成上千万种不同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与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2)从物质组成与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由对单个物质的认识向对一类物质的认识转变(2)体现分类观的应用,形成元素族初步观念;同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元素的资源意识,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形成物质的元素观与分类观(2)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的依据难点:以元素常见化合价找出常见物质并指出这些物质所属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学法教学:任务驱动模式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布置四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是“研究物质的方法与程序”延续,下为以元素为主线的物质分类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
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知道元素如何组成物质(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
按元素的分类观,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家族,从而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进而让学生理解为什么110多种元素可以组成上千万种不同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2)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由对单个物质的认识向对一类物质的认识转变(2)体现分类观的应用,形成元素族初步观念;同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元素的资源意识,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形成物质的元素观和分类观(2)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的依据难点:以元素常见化合价找出常见物质并指出这些物质所属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学法教学:任务驱动模式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方法,布置四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和物质的分类,最后能预测和用实验探究来总结酸、碱、盐的通性达到学习和教学的目的。
学法:合作学习法本节课将采用四人一小组的合作学习方法,由于有的内容要回忆初中的概念和知识所以合作学习法是最好的学习方法,通过合作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和巩固知识五、教学过程【导入】现代社会很发达,我们平时浏览的网址不计其数,超市中的货物玲琅满目,图书馆中的书本种类繁多,那么这么多的物品我们依然可以迅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物品,为什么?【学生】能够迅速找个我们的所需是因为他们都进行了分类【讲解】人们根据一定的规则,把大量的物质进行分类,化学上有许许多多的物质同样使用了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12种元素,这112种元素组成了我们现在及其丰富的物质世界,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
【给出问题】1.110多种是如何构成及千万种物质的? 2.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用什么样的标准分裂? 3.各类物质之间又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板书】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交流·研讨】同学们把书翻到31页看交流研讨的第一题。
【布置任务1】以四人为以小组找出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都包含哪些。
【学生】Mg、Cu、Na、O、C、H、S、Ca、C【衔接】在初中我们学过单质和化合物的的定义大家还记得吗?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回忆概念【学生】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提问】那么我们刚刚写出的这些元素哪些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呢?【学生】Mg、Cu、Na、S、Ca、O2、H2、Cl2【板书】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叫游离态。
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叫化合态。
【布置任务2】刚刚同学们复习过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下面老师来分组布置任务:第一组写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第二组写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第三组写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就用我们刚刚写出来的这些元素,每组至少写三个以上。
【学生】第一组:Na2O、Na2O2、SO2、CO2第二组:Cu(OH)2、NaOH、Mg(OH)2第三组:NaHCO3、Ca(HCO3)2、碱式碳酸铜【讲解】由此可见由两种组成的化合物达成千上万种,由三种和三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很多,只是还有一些物质我们暂时还没有学到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学到很多。
【交流·研讨】现在我们看第二题【提问】书上给出的这些物质含有哪种相同的元素【学生】碳元素【讲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碳元素,大家知道碳元素的常见化合价都有哪些【学生】:-4、0、+2、+4【提问】能否举例出以上化合价所对应的物质?【学生】-4:CH4、0:C、+2:CO、+4:CO2、Na2CO3、CaCO3【讲解】碳有四种价态就形成了许多的物质,那么我们在以后学习选修有机化学基础时我们会学到更多的含碳化合物也就是有机物【衔接】既然我们刚刚学习了那么多的元素和他们所组成的物质,那么谁能告诉我元素的具体定义是什么?(提示: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元素的概念,小组之间互相商讨)【学生】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讲解】回答的很好。
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他们是组成水的基本成分,由以上学习的内容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四点【板书】小结: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单质。
3、不同种元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化合物。
4、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所以一百一十多种元素便组成了种类繁多的物质世界。
【迁移·应用】看书上32页的图【讲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幅图,上面是纯净物,其中包括含铁元素的物质、含铝元素的物质、含氧元素的物质的、含氯元素的物质,这其中包括了单质和化合物【布置任务3】除了书上给出的化合物你们还能写出其他种类的化合物吗?每个小组写三到五种。
【学生】第一组:Fe3O4、FeCl3、FeSO4第二组:Al(OH)3第三组:MgO、NaO、CaO、SO2、CO第四组:NaCl、CuCl2、HCl【讲解】通过对这幅图进行分析之后我们知道,元素是按照存在形态分为游离态和化合态,有的元素只有一种单质,有的元素可以有多种单质,比如生活中我们比较熟悉的碳,碳单质大家都知道有几种?【学生】金刚石、石墨、足球烯、活性碳、木炭【过渡】刚刚我们学习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学习物质是怎样进行分类的【板书】二、物质的分类【讲解】同学们看看五彩缤纷的铜世界然后把空白的部分补充完整。
【学生】【讲解】铜元素组成的物质世界我们把它分为单质、氧化物、碱、盐,而氧化物、酸、碱、盐我们统称为化合物,氧化物我们又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衔接】下面大家想想我们在初中根据什么依据把物质分成了纯净物和混合物?【学生】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将物质分成纯净物和混合物,同种分子组成的叫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
【提问】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这又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学生】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同种元素组成的交单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叫化合物【讲解】化合物又分为酸、碱、盐、氧化物这是根据化学性质分的;化合物还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这是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划分的,这个内容下一节我们会学到;还有混合物它可以分为溶液、浊液、胶体,这是根据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来分的,下节课我们具体来讲解胶体这一部分内容。
【衔接】下面我们学习酸、碱、盐、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关系,大家回忆一下初中我们学过的知识,金属、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碱、盐之间各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布置任务4】第一组写金属和碱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第二组写酸性氧化物和酸的化学性质,第三组写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学生】第一组:金属可以和酸、盐、非金属单质反应;碱性氧化物可以和酸、酸性氧化物、水反应。
第二组: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碱性氧化物、氺反应;酸可以和金属、碱、盐、碱性氧化物和指示剂反应。
第三组:碱可以和酸、盐、非金属、酸性氧化物、指示剂反应;盐可以和酸、碱、盐、金属反应。
【讲解】我们刚才预测完酸、碱、盐、氧化物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来进行实验来探究验证我们提出的假说【实验探究】第一组探究酸的性质,第二组探究碱的性质,第三组探究盐的性质,氧化物的性质今天不做。
同学们自己找到自己的实验探究学案进行实验,每组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第一组:HCl + Fe:有气体产生,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HCl+CuO:无明显现象;HCl+AgNO3:白色沉淀;HCl+NaOH:无明显现象;HCl+石蕊:紫色变红第二组:NaOH+H2SO4:无明显现象;NaOH +CuSO4:蓝色沉淀;NaOH +石蕊:紫色变蓝;NaOH+Cl2:黄绿色消失;NaOH+CO2:无明显现象第三组:AgNO3+HCl:白色沉淀;AgNO3+NaOH:白色沉淀; AgNO3 +NaCl:白色沉淀;AgNO3 +Fe:溶液变浅绿色并且有银白色的单质生成【讲解】根据观察实验现象得出我们的刚才的假说是正确的,并且这些性质是酸、碱、盐的通性。
利用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我们可以研究物质的性质、制备物质以及鉴别和提纯物质,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的分类以及酸、碱、盐、氧化物、单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家下去在好好看书,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预习胶体的内容。
【布置作业】课本38页第1题和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