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合集下载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历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奖名单1901年------ E . A . V . 贝林(德国人)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1902年------ R.罗斯(英国人)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1903年------ N.R.芬森(丹麦人)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1904年------I.P.巴甫洛夫(俄国人)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1905年------ R.柯赫(德国人)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1906年------C.戈尔季(意大利人)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人)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1907年------C.L.A.拉韦朗(法国人)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1908年------P.埃利希(德国人)、E.梅奇尼科夫(俄国人)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1909年------E.T.科歇尔(瑞士人)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1910年------ A.科塞尔(德国人)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1911年------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人)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1912年------A.卡雷尔(法国人)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1913年------C.R.里谢(法国人)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1914年------ R.巴拉尼(奥地利人)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1919年------J.博尔德特(比利时人)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1920年------ S.A.S.克劳(丹麦人)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1922年------ A.V.希尔(英国人)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迈尔霍夫(德 耍?nbsp;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1923年------F.G.班廷(加拿大)J.J.R.麦克劳德(加拿大人)发现胰岛素1924年------W.爱因托文(荷兰人)发现心电图机理1926年------J.A.G.菲比格(丹麦人)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1927年------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人)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1928年------ C.J.H.尼科尔(法国人)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1929年------C.艾克曼(荷兰人)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F.G.霍普金斯(英国人)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1930年------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人)发现血型1931年------O.H.瓦尔堡(德国人)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年------C.S.谢林顿E.D.艾德里安(英国人)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1933年------ T.H.摩尔根(美国人)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1934年------G.R.迈诺特W.P.墨菲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G.H.惠普尔(美国人)1935年------H.施佩曼(德国人)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1936年------H.H.戴尔(英国人)O.勒韦(美籍德国人)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1937年------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人)发现肌肉收缩原理1938年------C.海曼斯(比利时人)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1939年------ G.多马克(德国人)研究和发现磺胺药1943年------ C.P.H.达姆(丹麦人)发现维生素KE.A.多伊西(美国人)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1944年------J.厄兰格H.S.加塞(美国人)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1945年------ A.弗莱明E.B.钱恩发现表霉素以及表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H.W.弗洛里(英国人)1946年------ H.J.马勒(美国人)发现用X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1947年------C.F. 科里G.T.科里(美国人)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B.A.何赛(阿根廷人)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1948年------ P.H.米勒(瑞士人)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1949年------W.R.赫斯(瑞士人)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1950年------E.C.肯德尔P.S.亨奇(美国人)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T.赖希施泰因(瑞士人)1951年------ M.蒂勒(南非人)发现黄热病疫苗1952年------ S.A.瓦克斯曼(美国人)发现链霉素 .......1953年------F.A.李普曼(英国人)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H.A.克雷布斯(英国人)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1954年------J.F.恩德斯T.H.韦勒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组织技术的应用F.C.罗宾斯(美国人)1955年-- ---A.H.西奥雷尔(瑞典人)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1956年------ A.F.库南德D.W.理查兹(美国人)开发了心脏导管术W.福斯曼(德国人)1957年------D.博维特(意籍瑞士人)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1958年------G.W.比德乐E.L.塔特姆(美国人)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J.莱德伯格(美国人)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1959年------ 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人)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1960年------ F.M.伯内特(澳大利亚人)P.B.梅达沃(英国人)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1961年------G.V.贝凯西(美国人)确立“行波学说”,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1962年------ J.D.沃森(美国人)F.H.C.克里克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M.H.F.威尔金斯(英国人)1963年----- 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人)A.L.霍金奇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A.F.赫克斯利(英国人) .......1964年------ K.E.布洛赫(美国人)F.吕南(德国人)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1965年------ F.雅各布J.L.莫诺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A.M.雷沃夫(法国人)1966年------ F.P. 劳斯(美国人)发现肿瘤诱导病毒C.B.哈金斯(美国人)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的干扰作用1967年------ R.A.格拉尼特(瑞典人)H.K.哈特兰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G.沃尔德(美国人)1968年------ R.W.霍利H.G.霍拉纳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M.W.尼伦伯格(美国人)1969年------ M.德尔布吕克A.D.赫尔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S.E.卢里亚(美国人)1970年------ B.卡茨(英国人)U.S.V.奥伊勒(瑞典人)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人)抑制机理1971年------ E.W.萨瑟兰(美国人)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1972年------ G.M.埃德尔曼(美国人)R.R.波特(英国人)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1973年------ K.V.弗里施K.洛伦滋(奥地利人)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N.廷伯根(英国人)1974年------ A.克劳德C.R.德·迪夫(比利时人)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1975年------ D.巴尔摩H.M.特明(美国人)从事肿瘤病毒的研究R.杜尔贝科(美国人)1976年------ B.S.丰卢姆伯格(美国人)发现澳大利亚抗原D.C.盖达塞克(美国人)从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1977年------ R.C.L.吉尔曼A.V.沙里(美国人)发现下丘脑激素R.S.雅洛(美国人)开发放射免疫分析法1978年------ W.阿尔伯(瑞士人)H.O.史密斯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D.内森斯(美国人)1979年------ A.M.科马克(美国人)G.N.蒙斯菲尔德(英国人)开始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 射线断层扫描仪1980年------ B.贝纳塞拉夫G.D.斯内尔(美国人)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J.多塞(法国人)1981年------ R.W.斯佩里(美国人)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D.H.休伯尔(美国人)T.N.威塞尔(瑞典人)从事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研究1982年------ S.K.贝里斯德伦B.I.萨米埃尔松(瑞典人)J.R.范恩(英国人)发现前列腺素,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1983年------ B.麦克林托克(美国人)发现移动的基因1984年------ N.K.杰尼(丹麦人)G.J.F.克勒(德国人)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C.米尔斯坦(英国人)1985年------ M.S.布朗J.L.戈德斯坦(美国人)从事胆固醇代谢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1986年------R.L.蒙塔尔西尼(意大利人)S.科恩(美国人)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1987年------ 利根川进(日本人)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1988年------ J.W.布莱克(英国人)G.B.埃利昂对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贡献G.H.希钦斯(美国人)1989年------J.M.毕晓普H.E.瓦慕斯(美国)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即所谓原癌基因1990年------ J.E.默里E.D.托马斯(美国人)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和研究1991年------E.内尔B.萨克曼(德国人)发明了膜片钳技术1992年------E.H.费希尔E.G.克雷布斯(美国人)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1993年------ P.A.夏普R.J.罗伯茨(美国人)发现断裂基因1994年------ A.G.吉尔曼M.罗德贝尔(美国人)发现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1995年------ E.B.刘易斯、E.F.维绍斯(美国人)C.N.福尔哈德(德国人)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增有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1996年------ P.C.多尔蒂(澳大利亚人)R.M.青克纳格尔(瑞士人)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1997年------S.B.普鲁西纳(美国人)发现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朊蛋白(PRION)1998年------芬奇戈特 (Dr. Robert Furchgott)伊格纳罗教授(Professor Louis Ignarro) 发现氧化氮可以传递信息穆拉博士(D r. Ferid Murad)(美国人)1999年------君特-布洛伯尔(美国人)发现蛋白质有内部信号决定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转移和定位2000年------瑞典人阿尔维德-卡尔森、美国人保罗-格林加德和美国人埃里克-坎德尔,以表彰他们三在人类“神经系统信号传送”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19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为细胞化学做出了贡献科塞尔发现核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物..他小心地水解核酸;得到了组成核酸的基本成分: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还有些具有糖类性质的物质和磷酸..确定了核酸这个生物大分子的组成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物质在大分子中的比例;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斯托伊德尔H. Steudel找到了前一个问题的答案..通过分析;他发现单糖、每种嘌呤或嘧啶碱基、磷酸的比例为1∶1∶1..科塞尔及其同事发现;如果小心地水解核酸;糖基团与含氮的基团是连在一起的..科塞尔还对核酸与蛋白质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有些物种的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则比较松散..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了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1951年;美国一位23岁的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他也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影响..克里克同他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的合作研究..他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思考问题..他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于吸收和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的鲍林、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等人的成果;结果不足两年时间的努力便完成了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的《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和一幅插图的短文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在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以谦逊的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型在遗传上的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的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的复制机理..”在随后发表的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学研究的重大意义:1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这个“半保留复制”的设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Matthew Meselson和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 W. Stahl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2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是如何携带遗传信息的..3它能够说明基因是如何突变的..基因突变是由于碱基序列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可以通过复制而得到保留..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了遗传密码及其在蛋白质合成方面的机能每个细胞含有数以千计的蛋白质;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化学反应由这些蛋白质完成..每种蛋白质在某种核酸的指导下合成..正是核酸的化学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化学结构;核酸的字母系统支配了蛋白质的字母系统..遗传密码是一本字典;依靠它我们便能将一种字母系统译为另一种字母系统..尼伦伯格认识到;生物化学家能在试管内建立一个系统;该系统以核酸为模板形成蛋白质..上述系统可比作翻译机器;科学家将用核酸字母系统写成的句子加入;然后机器将这些句子翻译成蛋白质字母系统..尼伦伯格合成一种非常简单的核酸;它有一条链;有许多反复出现的同一个字母组成..上述系统用这种核酸产生了一种蛋白质;只含一个字母;但这是蛋白质字母系统的字母..尼伦伯格用这种方法既解读了第一个“象形文字”;又证明了细胞内的机制如何能用来翻译遗传密码..此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展非常迅速;1961年8月;尼伦伯格报告了他最早的一些研究结果;又过了不到五年;遗传密码的所有细节都搞清了;这方面的主要工作是尼伦伯格和科拉纳做的..最后的工作大部分是科拉纳完成的..什么是细胞内翻译遗传密码的机制霍利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并取得了成功..有一类特别的核酸;称为转运RNA;霍利就是转运RNA的发现者之一..转运RNA能读出遗传密码;并将它翻译成蛋白质字母系统..经过多年工作;霍利成功地制备了一种纯的转运RNA;最后于1965年搞清其准确的化学结构..霍利的工作表明;有生物学活性的核酸的化学结构首次得到完全测定..197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了细胞的结构和各结构的机能克劳德1938年从小鼠肉瘤分离出含有RNA的小颗粒;后来发现在正常小鼠肝脏内也存在这种颗粒;1943年起名为微粒体..接着;他与帕拉德等协作;证明微粒体为细胞内膜结构物;称为内质网..此外;于1939年最先自破碎的细胞分离到线粒体;致力于利用电子显微镜来阐明细胞的细微结构..代维在胰岛素等激素对肝脏糖代谢作用的研究中;从大鼠肝脏分离出比线粒体还小的微粒..发现其中含酸性磷酸酶;命名为溶酶体;他研究了这种颗粒在细胞活动中的意义及其与细胞病变的关系..另外;他也研究了含氧化酶的另一种过氧物酶体颗粒.. 198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创立抗原选择抗体学说;发明单克隆抗体技术杰尼提出的三个学说:抗体形成的“天然”选择学说、有关抗体多样性发生的学说和免疫系统的网络学说;为现代免疫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55年;他首先提出了抗体形成面“天然”选择学说..他认为最初进入动物体内的抗原有选择地与“天生”就存在于体内的“天然”抗体结合;然后一起进入细胞;并给细胞以信号;使细胞产生更多的相同抗体..这个学说与其他抗体形成学说明显的不同之处是;它主要强调了抗原的选择作用和体内“天然”抗体的存在..这个学说是正确阐明抗体形成机制的先驱..它开创了免疫学的新纪元..关于抗体多样性发生的机理;他提出淋巴细胞内只存在一套种系基因;这套基因专门用来编码针对某些自身抗原的抗体..1974年;他提出了在独特型决定簇与抗独特型决定簇之间相互识别、相互作用基础上的免疫反应调节的网络学说..由于他对免疫系统特性理沦的研究;开创了现代的细胞免疫学;因而荣获198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科勒和米尔斯坦在《Nature》上发表的文章中描述了他们分离和生产无数细胞并使之产生任何抗体类型的方法——单克隆抗体技术;揭示了抗体识别和结合异物分子如入侵的病毒或细菌并通过机体免疫系统将其清除的现象..该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198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了逆转录酶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毕晓普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与瓦尔默斯等合作;用已知可导致鸡肿瘤的劳斯病毒做动物实验;发现正常细胞中控制生长及分裂的基因可在外源病毒作用下转变成癌基因;病毒再侵入健康细胞则可将该基因插入健康细胞的基因中;并致异常生长..后又证明;正常细胞中的上述基因也可经化学致癌物的作用变成癌基因;从而否定以前的看法——癌基因必然源自病毒..199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内信号传导中的作用很久以来;人们就知道细胞之间交换信息是通过激素或其他腺体、神经元以及其他组织分泌的信息物质..直到现在人们才知道细胞是如何接受外界信息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即信号在细胞内的传导..G蛋白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生理学家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广泛的前景..G蛋白从外界接受信息;进行调整;集合;放大;再传递到细胞内的功能器上;从而控制最基本的生命过程;起到信息转换器的作用..一旦G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就会导致疾病..例如霍乱;一种烈性胃肠道传染病;由霍乱杆菌引起;霍乱杆菌可以产生霍乱毒素;这种毒素可以改变G蛋白的结构;从而影响水和盐从肠道的吸收;引起严重的脱水..另外一些遗传性内分泌疾病以及肿瘤的发病也与G蛋白的结构改变有关..更进一步;一些疾病的共同表现如糖尿病;酒精中毒等;则与G蛋白的信号传导作用出现紊乱有关..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蛋白感染素;解释感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理论Stanley Prusiner认为蛋白感染素病毒蛋白同众所周知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一样也是一种感染因子之一..它同人体内的其他蛋白质一样存在;且对人体无害..但当它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就会使人体致病..比如人类最严重的脑部病变痴呆..蛋白感染素疾病包括Gertsmann-Straussler-ScheinkerGSS;家族遗传性失眠症FFI;克劳伊氏病CJD;迟发性海绵状脑病BSE等病..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揭示了三磷酸腺苷的合成机制发现第一个离子转运酶——Na-K泵斯寇最早描述了离子泵——一个驱使离子通过细胞膜定向转运的酶;这是所有的活细胞中的一种基本的机制..自那以后;实验证明细胞中存在好几种类似的离子泵..他发现了Na+、K+−ATP酶——一种维持细胞中钠离子和钾离子平衡的酶..细胞内钠离子浓度比周围体液中低;而钾离子浓度则比周围体液中高..Na+、K+−ATP酶以及其他的离子泵在我们体内必须不断地工作..如果它们停止工作、我们的细胞就会膨胀起来;甚至胀破;我们立即就会失去知觉..驱动离子泵需要大量的能量——人体产生的ATP中;约三分之一用于离子泵的活动..沃克把ATP制成结晶;以便研究它的结构细节..他证实了波耶尔关于ATP怎样合成的提法;即“分子机器”是正确的..1981年沃克测定了编码组成ATP合成酶的蛋白质基因..波耶尔与沃克阐明了ATP合成酶是怎样制造ATP的..在叶绿体膜、线粒体膜以及细菌的质膜中都可发现ATP合成酶..膜两侧氢离子浓度差驱动ATP合成酶合成ATP..波耶尔运用化学方法提出了ATP合成酶的功能机制;ATP合成酶像一个由α亚基和β亚基交替组成的圆柱体;在圆柱体中间还有一个不对称的γ亚基..当γ亚基转动时每秒100转;会引起β亚基结构的变化..波耶尔把这些不同的结构称为开放结构、松散结构和紧密结构..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氧化氮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信号分子1977年;穆拉德发现硝酸甘油等有机硝酸脂必须代谢为一氧化氮后才能发挥扩张血管的药理作用;由此他认为一氧化氮可能是一种对血流具有调节作用的信使分子;但当时这一推测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与此同时;纽约州立大学的佛奇戈特教授在研究乙酰胆碱等物质对血管的影响时发现;在相近的实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有时使血管扩张;有时对血管没有明显的作用;有时甚至使血管收缩..佛奇戈特及合作者对这一现象作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在1980年发现乙酰胆碱对血管的作用与血管内皮细胞是否完整有关:乙酰胆碱仅能引起内皮细胞完整的血管扩张..由此佛奇戈特推测内皮细胞在乙酰胆碱的作用下产生了一种新的信使分子;这种信使分子作用于平滑肌细胞;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从而扩张血管..佛奇戈特将这种未知的信使分子命名为内皮细胞松弛因子EDRF..EDRF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能被血红蛋白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灭活..长期研究亚硝基化合物的药理作用的伊格纳罗与弗奇戈特合作;针对EDRF的药理作用以及化学本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EDRF与一氧化氮及许多亚硝基化合物一样能够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sGC..一氧化氮主要通过cGMP途径扩张血管..一方面;一氧化氮产生不足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另一方面;过量的一氧化氮又会导致心脏损伤..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了调控细胞周期的关键物质所有生物体都由通过分裂而增殖的细胞构成..一个成年人大约拥有100万亿个细胞;而这些细胞都源于一个受精卵细胞..同时;成年人机体中大量的细胞还通过不断的分裂产生新细胞;以取代那些死亡细胞..细胞必须长大到一定的程度;复制染色体;并把染色体准确地分给两个子细胞;然后细胞才能分裂..这些不同的进程成为细胞周期..荣获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做出了有关细胞周期的重要发现..他们识别出了所有真核生物中调节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真核生物包括酵母菌、植物、动物和人..这些基础的发现对细胞生长的所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影响..细胞周期控制的缺陷会导致肿瘤细胞中的某种染色体改变..这些发现能让我们在今后很长的时间内创造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哈特韦尔因为发现了控制细胞周期的一类特异基因而受奖..其中一个叫“启动器”的基因对控制每个细胞周期的初始阶段具有主要作用..哈特韦尔还引入了一个概念“检验点”;对于理解细胞周期很有帮助..纳斯用遗传学和分子学方法;识别克隆并描绘了细胞周期的一个关键调节物质CDK..他发现CDK的功能在进化中被很好的保存了下来..CDK是通过对其他蛋白质的化学修饰来驱动细胞周期的..亨特的贡献是发现了细胞周期蛋白cyclin——调节CDK功能的蛋白质..他发现细胞周期蛋白在每次细胞分裂中都周期性地降解;该机制被证明对控制细胞周期全程的重要性..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了“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遗传调控机制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这种独特的方法使得基因分析能够和细胞的分裂、分化;以及器官的发育联系起来;并且能够通过显微镜追踪这一系列过程..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发现了线虫中控制细胞死亡的关键基因并描绘出了这些基因的特征..他揭示了这些基因怎样在细胞死亡过程中相互作用;并且证实了人体内也存在相应的基因..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的贡献在于找到了可以对细胞每一个分裂和分化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他指出;细胞分化时会经历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过程;他还确认了在细胞死亡过程中控制基因的最初变化情况..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发现和修饰绿色荧光蛋白GFP下村修1962年在北美西海岸的水母中首次发现了一种在紫外线下发出绿色荧光的蛋白质;即绿色荧光蛋白..随后;查尔菲在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做生物示踪分子方面做出了贡献;钱永健让科学界更全面地理解绿色荧光蛋白的发光机理;他还拓展了绿色以外的其他颜色荧光蛋白;为同时追踪多种生物细胞变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绿色荧光蛋白是研究当代生物学的重要工具;借助这一“指路标”;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监控脑神经细胞生长过程的方法;这些在以前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
1951-南非医生蒂勒因研究黄热病及其防治方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2-美国科学家瓦克斯曼因发现链霉素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3-美国科学家李普曼因发现辅酶A及其中间代谢作用、英国科学家克雷布斯因阐明合成尿素的鸟氨酸循环和三羧循环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54-美国科学家恩德斯、韦勒、罗宾斯因培养小儿麻痹病毒成功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2-美国科学家埃德尔曼、英国科学家波特因对抗体化学结构的研究而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3-奥地利科学家弗里施、洛伦茨、英国科学家廷伯根因发现动物习性分类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4-美国科学家克劳德因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比利时科学家德·迪夫因发现溶酶体、美国科学家帕拉德因发现核糖核蛋白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9-瑞士科学家柯赫尔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0-俄国科学家科塞尔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1-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2-法国医生卡雷尔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3-澳大利亚科学家埃克尔斯、英国科学家霍奇金、赫克斯利因研究神经脉冲、神经纤维传递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4-美国科学家布洛赫、德国科学家吕南因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5-法国科学家雅各布、利沃夫、莫洛因发现体细胞的规律性活动而共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8-英国科学家布莱克因制成治疗冠心病的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美国科学家埃利肖、希琴斯因研制出不损害人的正常细胞的抗癌药物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历届诺贝尔奖

19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为细胞化学做出了贡献科塞尔发现核素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物。

他小心地水解核酸,得到了组成核酸的基本成分:鸟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和胞嘧啶,还有些具有糖类性质的物质和磷酸。

确定了核酸这个生物大分子的组成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物质在大分子中的比例,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斯托伊德尔(H. Steudel)找到了前一个问题的答案。

通过分析,他发现单糖、每种嘌呤或嘧啶碱基、磷酸的比例为1∶1∶1。

科塞尔及其同事发现,如果小心地水解核酸,糖基团与含氮的基团是连在一起的。

科塞尔还对核酸与蛋白质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

他发现有些物种的核酸与蛋白质结合比较紧密,有些则比较松散。

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了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1951年,美国一位23岁的生物学博士沃森来到卡文迪许实验室,他也受到薛定谔《生命是什么》的影响。

克里克同他一见如故,开始了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 分子结构的合作研究。

他们虽然性格相左,但在事业上志同道合。

沃森生物学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克里克则凭借物理学优势,又不受传统生物学观念束缚,常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思考问题。

他们二人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并善于吸收和借鉴当时也在研究DNA分子结构的鲍林、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等人的成果,结果不足两年时间的努力便完成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4月25日的《自然》杂志上以1000多字和一幅插图的短文公布了他们的发现。

在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以谦逊的笔调,暗示了这个结构模型在遗传上的重要性:“我们并非没有注意到,我们所推测的特殊配对立即暗示了遗传物质的复制机理。

”在随后发表的论文中,沃森和克里克详细地说明了DNA双螺旋模型对遗传学研究的重大意义:(1)它能够说明遗传物质的自我复制。

这个“半保留复制”的设想后来被马修·麦赛尔逊(Matthew Meselson)和富兰克林·斯塔勒(Franklin W. Stahl)用同位素追踪实验证实。

199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汇总

199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汇总
199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NO在心血管中信息傳導作用的發現
組員名單:B9602051 陳右霖 B9602056 陳建廷 B9602069 黃雲珮 B9602078 廖晉億 B9602095 鍾少煒
報告大綱
一. 得獎人實驗 二. NO在血管內皮作用機制 三. NO的應用 四. 總結
得獎者研究實驗
Ferid Murad
誘發式 (inducible)---iNOS 不需要鈣離子和調鈣蛋白, 細胞素可直接誘發 iNOS 產 生催化作用。
機制概述
1.
2.
3.
NOS= Nitric Oxide Synthase cGMP= cyclic GMP GC= Guanylyl Cyclase
NO活化GC (Guanylyl Cyclase) - 1
結果:
結論:心血管內皮產生一種信息分子使與其接觸的平滑 肌舒張。將此成分不明的分子命名為EDRF (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內皮衍 生舒張因子)
Louise J. Ignarro- EDRF真實身分的確認
研究背景: 1. 產生NO的藥物在血管平滑
肌的作用機制及效果 2. EDRF的作用機制研究
製造出NO的 一氧化氮合
地方
成酶的種類
功能
血管內皮
eNOS (原發式)
1使血管平滑肌細胞放鬆
照片來源:
發現: NO的訊息傳遞機制與EDRF相同,效果也一樣 認為兩者其實是相同的化學物質
證明假說的實驗─吸收光譜偏移
已知實驗: NO結合血紅素(hemoglobin)的吸收光譜分析
→光譜偏移
衍伸實驗:
將EDRF與進行相同吸收光譜實驗

历届(1901-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

历届(1901-2019)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9)年份得主国家得奖原因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1902年罗纳德·罗斯[英国“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俄罗斯“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1905年}罗伯特·科赫德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1906年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1907年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1908年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俄罗斯“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保罗·埃尔利希德国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瑞士“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1910年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德国“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1911年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瑞典“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1912年亚历克西·卡雷尔法国“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1913年夏尔·罗贝尔·里歇法国“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1914年@罗伯特·巴拉尼奥地利“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1919年朱尔·博尔代比利时“免疫性方面的发现”1920年奥古斯特·克罗丹麦“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1922年阿奇博尔德·希尔英国“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奥托·迈尔霍夫德国“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1923年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加拿大%“发现胰岛素”约翰·麦克劳德加拿大1924年威廉·埃因托芬荷兰“发明心电图装置”1926年约翰尼斯·菲比格,丹麦“发现鼠癌”1927年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奥地利“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1928年查尔斯·尼柯尔法国“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1929年"克里斯蒂安·艾克曼荷兰“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爵士英国“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1930年卡尔·兰德施泰纳奥地利“发现人类的血型”【1931年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国“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32年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英国“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埃德加·阿德里安英国1933年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美国“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1934年乔治·惠普尔美国“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乔治·迈诺特\美国威廉·莫菲美国1935年汉斯·斯佩曼德国“发现胚胎发育中的组织者(胚胎发育中起中心作用的胚胎区域)效应”1936年,亨利·哈利特·戴尔爵士英国“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的相关发现”奥托·勒维奥地利1937年圣捷尔吉·阿尔伯特匈牙利“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是关于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1938年海门斯比利时“发现窦和主动脉机制在呼吸调节中所起的作用”1939年格哈德·多马克德国“发现百浪多息(一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1943年亨利克·达姆丹麦】“发现维生素K”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美国“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1944年约瑟夫·厄尔兰格美国“发现单神经纤维的高度分化功能”赫伯特·斯潘塞·加塞\美国1945年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英国“发现青霉素及其对各种传染病的疗效”恩斯特·伯利斯·柴恩英国>霍华德·弗洛里爵士澳大利亚1946年赫尔曼·约瑟夫·马勒美国“发现用X射线辐射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变”1947年卡尔·斐迪南·科里美国“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格蒂·特蕾莎·科里美国贝尔纳多·奥赛阿根廷“发现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948年保罗·赫尔曼·穆勒瑞士…“发现DDT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1949年瓦尔特·鲁道夫·赫斯瑞士“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葡萄牙“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1950年菲利普·肖瓦特·亨奇}美国“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美国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瑞士1951年&马克斯·泰累尔南非“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1952年赛尔曼·A·瓦克斯曼美国“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病的抗生素”1953年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英国“发现柠檬酸循环”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美国“发现辅酶A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1954年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美国“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美国托马斯·哈克尔·韦勒美国1955年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瑞典“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56年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美国“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的发现”沃纳·福斯曼德国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美国1957年)达尼埃尔·博韦意大利“发现抑制某些机体物质作用的合成化合物,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作用”1958年乔治·韦尔斯·比德尔美国“发现基因功能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爱德华·劳里·塔特姆美国乔舒亚·莱德伯格美国“发现细菌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和组织”1959年阿瑟·科恩伯格美国“发现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机制”塞韦罗·奥乔亚美国1960年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爵士澳大利亚“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彼得·梅达沃英国1961年盖欧尔格·冯·贝凯希(美国“发现耳蜗内刺激的物理机理”1962年佛朗西斯·克里克英国“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詹姆斯·杜威·沃森美国【莫里斯·威尔金斯英国1963年约翰·卡鲁·埃克尔斯爵士澳大利亚“发现在神经细胞膜的外围和中心部位与神经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理”艾伦·劳埃德·霍奇金英国安德鲁·赫胥黎英国1964年康拉德·布洛赫美国“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机理和调控作用”费奥多尔·吕嫩德国1965年方斯华·贾克柏法国“在酶和病毒合成的遗传控制中的发现”安德列·利沃夫法国贾克·莫诺(法国1966年裴顿·劳斯美国“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查尔斯·布兰顿·哈金斯美国“发现前列腺癌的激素疗法”1967年|拉格纳·格拉尼特瑞典“发现眼睛的初级生理及化学视觉过程”霍尔登·凯弗·哈特兰美国乔治·沃尔德美国%1968年罗伯特·W·霍利美国“破解遗传密码并阐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哈尔·葛宾·科拉纳美国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美国1969年马克斯·德尔布吕克美国“发现病毒的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阿弗雷德·赫希美国萨尔瓦多·卢瑞亚*美国1970年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美国“发现神经末梢中的体液性传递物质及其贮存、释放和抑制机理”乌尔夫·冯·奥伊勒瑞典。

198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
因而 阻 断其 作用
E li
o n
得 很少
s
辞去 国立 癌症 研 究所 主 任 职 位而 任 纪
一K
e

gh s
Hit
e
hi
n
g
的合 作始 于 4 0 多年前
e

念S
D
e
l
o a n
t te
r
sn g
中心 的主 任 医 师 的 v
,
in
e e n
t
iH

,
t i c h
3 岁 作为 三 角园 地 区 慈 善事 业 雌 现年8
,
挥作用 的细 胞表 面 受 体 病 或高 血压
,

在某 些 情 况 下 如 心 脏

激 素 的作用 也 许 有 害

一种想法
尽 管在 今 天 容易 观察 到 这点
n

但在H
it
h c
-
是 设计 一种 与 受体 结合 并 ;阻 止 激 素 附着 的药
开 始 研究 的 4 0 年代 却对 核 酸 知 道
药物



年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年 诺 贝尔 生理 学 或 医 学奖授 予 了两 名 美国和 一 名 英 国研 究者 堪 物治疗 的
G
e r
` ,
加 入了他 的 研 究 组
gh s
,
19 4 4年 被 B盯
r
u o
一 -
8 8
因为
r

他们 发 现 了药
Hit
e n
l We r i

费里德

费里德

费里德·穆拉德斐里德·穆拉德(1998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得主)1936年出生于美国印地安那州。

现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医学院教授,他因发现一氧化氮能促使心血管扩张而获得1998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得主,他的成功发明导致了新药“伟哥”的发明。

斐里德·穆拉德博士1965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州西瑞泽大学医学院硕士,同年获得该校医学院药理学博士。

他曾担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临床研究中心主任(1971-1981);内科学系临床药理学科主任(1973-1981);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内科学和药理学系教授(1975-1981);美国加州Palo Alto医药配给中心总管(1981-1986);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内科学及药理学系教授(1981-1989);Abbott 实验室配药研究发展中心副所长(1990-1992)和老年保健公司总裁(1993-1995)。

斐里德·穆拉德博士获得的荣誉还包括美国心脏协会Ciba奖(1988);NIDDK Bd.科技顾问(1990-1994);因杰出研究获Lasker 奖(1996);国家科学院成员(1997)和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成员(1998)。

他专著并与他人合作了334部医学科学著作。

他出身贫寒,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医生。

如今,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既是执业医师,又是从事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内科医生,还拥有药理学博士学位,承担了大量医学、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的教学工作。

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硝酸甘油进入体内后,与机体发生反应,可产生一种被称作一氧化氮(NO)的分子信号物质,能促使心血管扩张,从而揭开了硝酸甘油治疗原理之迷。

在他的研究基础上,一氧化氮在细胞信号传导中作用的研究,在过去20年中成为发展最快的生物学领域之一。

根据他的理论,美国辉瑞公司开发出了治疗性功能低下的药物——伟哥,因此有人称他为“伟哥之父”。

他并不喜欢这个称呼,他和他的研究小组正在进一步探究一氧化氮在神经传递与记忆、神经变性等10多个方面的独特功能。

1998年版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1998年版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伊格纳罗(Louis J. Ignarro)的发现

首先,一系列研究结果提示EDRF和NO的生物 学性质相似。EDRF能够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GC),引起血管平滑肌中环磷酸鸟苷(cGMP) 水平的升高,产生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效应。该 过程可以被亚甲基蓝(MB),氧基血红蛋白和氧 基肌红蛋白抑制,这些特点与NO引起血管舒张的 过程相同。
其次,利用灌流-生物鉴定法,证明EDRF和NO的 化学性质十分相似,如EDRF性质不稳定,半衰期 约是3-5秒,可以被超氧阴离子灭活,超氧化物歧化 酶能使EDRF的半衰期延长到30秒。最后证明, EDRF 和NO 激活GC 的过程都具有亚铁血红素依 赖性。 和血红蛋白(Hb)相互作用前,Hb的最大 吸收峰在433nm, EDRF和血红蛋白(Hb)相互作 用后, Hb的最大吸收峰移动到406nm。NO和Hb 反应时也同样具有上述变化。 以上结果从不同侧面证明,EDRF就是NO 。1986 年夏季,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Rochester举行研讨 会,伊格纳罗和弗奇戈特独立报告了他们各自的结 果,都证明EDRF的化学结构就是NO。
弗奇戈特(Robert F.Furchgott)的发现
纽约州立大学的弗奇戈特教授在研究乙酰胆碱等物质对 血管的影响时发现,在相近的实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有时使血 管扩张,有时对血管没有明显的作用,有时甚至使血管收缩。弗 奇戈特及合作者对这一现象作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在1980 年 发现:乙酰胆碱仅能引起内皮细胞完整的血管扩张。由此弗 奇戈特推测内皮细胞在乙酰胆碱的作用下产生了一种新的信 使分子,这种信使分子作用于平滑肌细胞,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舒 张,从而扩张血管。弗奇戈特将这种未知的信使分子命名为内 皮细胞松弛因子(EDRF)。这篇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吸引了包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伊格纳罗(Louis J.knarro) 教授在内的许多科学工作者从事有关EDRF的研究。

199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199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一氧化氮的作用機制

一氧化氮傳導信息的功能和作用機制隨製 造其出來的地方而不同。功能主要有三種: (1) 在神經突觸則是當作神經傳導因子,和 腦部學習及記憶有關。(2) 在血管內皮是使 血管的平滑肌細胞放鬆而擴張血管,而可 以降低血壓。(3) 在巨噬細胞則可損壞腫瘤 細胞而將其殺死或停止其繁殖。這三種功 能的作用機制則是如下列的不同多步接力。
(5) 一氧化氮 (NO) 和鳥嘌呤核甘酸環化酉每 (guanylate cyclase) 5 的輔因子原血紅素 (heme) 的鐵 (Fe) 離子結合, 形成活化的鳥嘌呤核甘酸環化酉每 (guanylate cyclase) 6。
(6) 活化的鳥嘌呤核甘酸環化酉每 (guanylate cyclase) 6 催化 GTP (guanosine triphosphate 鳥嘌呤核甘三磷酸鹽) 製造 cGMP (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環鳥嘌呤核甘單磷酸鹽)。

具雙魚座特質的一氧化氮

1998 年諾貝爾醫學獎研究主題一氧化氮 (NO) 是個具有像雙魚座兩條魚游向不同方向特質的矛 盾分子。在 1980 年前,一氧化氮還是個惡名昭 彰、會破壞大氣層、製造酸雨的環境污染毒物和 致癌嫌犯,喜歡在不友善的地方顯相,如車子的 廢氣和香煙的煙。自1986年伊各納若和佛曲家提 出「內皮衍生放鬆因子」(EDRF) 是一氧化氮後, 全世界眾多研究人員競相和這第一個在生物體內 扮演傳導信息的氣體分子談戀愛,訝然發現輕薄 短小、無任何色香味的一氧化氮在心血管循環系 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抗癌物、呼吸系統、 消化系統……等許多領域竟有奧妙重要的有益也 有害的功能。

做炸藥的硝基甘油可治療胸痛心臟病在百年前就知道,但發明炸藥的諾

1987-198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介绍

1987-1988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介绍

詹姆斯·布莱克
β-受体阻滞剂的发现是“少有的几个能拥有‘里程碑’称誉的成就之一” 受体阻滞剂的发现是“少有的几个能拥有‘里程碑’称誉的成就之一” 受体阻滞剂的发现是
获奖理由: 获奖理由:源自英国科学家布莱克因 制成治疗冠心病的β制成治疗冠心病的 受体阻滞剂——心得 受体阻滞剂 心得 安。
“数百万的病人轻松地就得到了 受体阻滞疗法的帮助。” 数百万的病人轻松地就得到了β-受体阻滞疗法的帮助 数百万的病人轻松地就得到了 受体阻滞疗法的帮助。
“如果你为了达到某种科研目标,抱有宁愿牺牲各种常理、人情的坚强信念,那么,你有可能获诺贝尔奖。” 如果你为了达到某种科研目标,抱有宁愿牺牲各种常理、人情的坚强信念,那么,你有可能获诺贝尔奖。 如果你为了达到某种科研目标
获奖理由: 获奖理由: 日本生物学家, 日本生物学家,曾因 其在免疫系统遗传学 上的研究成果获得了 1987年的诺贝尔生理 年的诺贝尔生理 年的诺贝尔 或医学奖。 学或医学奖。他发现 了身体免疫细胞组是 如何利用数量有限的 细胞生成特定的抗体 以抵抗成千上万种不 同的病毒和细菌。 同的病毒和细菌。
β受体阻滞剂 受体阻滞剂 β受体又可分为β1、β2受体,广泛 地存在于心脏(以β1为主)和血管 (以β2为主)凡能阻断β受体的药物 称为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作用:β-受体阻滞药主 要是与儿茶酚胺对β-受体起竞争性 结合,从而阻断儿茶酚胺的激动和 兴奋作用。
1905年,希金斯生于华盛顿,并在 那里长大。他毕业于西雅图的富兰 克林高中,获硕士学位。 希金斯去了哈佛大学作教学研究员。 在接下来的十年,他在哈佛和凯斯 西储大学。1942年,在那里他开始 与埃利肖研究药物 1998年死于教堂山,北卡罗莱纳州 埃利肖(1918年1月23日–1999年2月 21日)是美国生物化学家和药理学家, 1988年与乔治·H·希金斯共同获得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37年,她毕业 于纽约大学(硕士)1941年,由于她 的性别而无法获得研究生的学位,而 作为一个实验室助理和一个高中老师。 后来,她离开工作成为乔治的助理。

1998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NO是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

1998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NO是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

获奖人Βιβλιοθήκη 弗奇戈特、伊格纳罗、穆拉德(从左到右)
伊格纳罗( 伊格纳罗(Louis Ignarro) Ignarro)
两年后,新奥尔良图兰大学的伊格 纳罗(Louis Ignarro)发现血管附近 的 NO气体可引发松弛反应 气体可引发松弛反应; 气体可引发松弛反应 证明EDRF即NO 即
弗奇戈特(Robert Furchgott) 弗奇戈特( Furchgott)
获奖者
1990年代人们广泛认为,发现EDRF和 NO是体内重要信使的人,应该得诺贝尔 奖。在众多名字中,伊格纳罗、蒙达卡、 穆拉德和弗奇戈特被普遍看好。 不出所料,1998年12月10日,在诺 贝尔逝世百年之际,由他设立的诺贝尔 生理学和医学奖被授予了弗奇戈特、伊 格纳罗和穆拉德。
NO 是体内重要的信号分子的意义
活 跃 与 竞 争 的 学 术 思 想 果 结 验 实 重
尊 研 思 路

实 验 启 示
(完)
谢谢观看
穆拉德( Murad) 穆拉德(Ferid Murad)
穆拉德研究cGMP。设法从cGMP产物中分离出一种与之 类似的蛋白质——鸟苷氧基环化(GC)。意外证实 NO GC和松弛平滑肌 和松弛平滑肌。 可活化 GC和松弛平滑肌 操作发现: 1、细胞膜中的GC与悬浮在细胞内部的GC不同。 2、为检测这两种分离出来的GC,加入一些化学物 质,除去某些可能影响cGMP产物的杂蛋白,发现有些 物质能活化GC,使GC生产出更多cGMP。 3、把这些物质加入到气管、肠等不同组织,发现 不但能活化GC,还使这些组织的平滑肌松弛。 纵上发现, 纵上发现,包括硝化甘油在内的一些已知血管松 弛剂也能活化GC 活化GC是这些物质的共性, GC。 GC是这些物质的共性 弛剂也能活化GC。活化GC是这些物质的共性,而且它 们都通过反应形成NO NO。 们都通过反应形成NO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简介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简介

历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简介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1854年~1917年,德国医学家,因研究白喉的血清疗法而获得19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罗纳德〃罗斯(Ronald Ross),1857年~1932年,英国细菌学家,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而获得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尼尔斯〃吕贝里〃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1860年~1904年,丹麦医学家,因率先使用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而获得19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Ivan Petrovich Pavlov),1849年~1936年,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因在消化生理学研究领域的巨大贡献而获得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年~1910年,德国细菌学家,因关于结核病方面的研究和发现而获得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卡米洛〃戈尔吉(Camillo Golgi),1844年~1926年,意大利医学家,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获得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Santiago Ramóny Cajal),1852年~1934年,西班牙病理学家、组织学家、神经学家,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获得19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1845年~1922年,法国医学家,因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作用的研究而获得19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Ilya Ilyich Mechnikov),1845年~1916年,俄国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获得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1854年~1915年,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因发明“606”药品而获得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

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

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诺贝尔获奖者——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美国)卡萝尔·格雷德(美国)杰克·绍斯塔克(美国)诺贝尔奖项:2009 年10 月5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9 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授予3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卡萝尔·格雷德(Carol W. Greider)和杰克·绍斯塔克(Jack W. Szostak),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

Blackburn 和Szostak 发现端粒的一段特殊DNA 序列能使染色体不被降解,而Greider 和Blackburn 则找到了帮助端粒合成的分子——端粒酶。

最初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只是为了解决染色体复制的难题,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的其他作用——细胞随着端粒的变短而衰老,而当端粒酶的活性足以维护端粒的长度时,细胞将会延迟衰老;在癌细胞得到永生性这一过程中,端粒酶的激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最早观察染色体末端的科学家始于19世纪末期,Rabl在1885年注意到染色体上所有的末端都处于细胞核的一侧。

20世纪30年代,两个著名的遗传学家McClintock B 和Muller HJ 发现了染色体的末端可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Muller将它定义为“telomere”。

James Watson最早就明确指出了这个“末端隐缩问题”,并猜想染色体也许可以通过在复制前联体(染色体末端跟末端连起来)的方式来解决末端复制的问题。

30多年前,Hayflick首次提出将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有限复制力”作为细胞衰老的表征。

在此过程中,细胞群中的大部分细胞经历了一定次数的分裂后便停止了,但它们并没有死亡,仍保持着代谢活性,只是在基因表达方式上有一定的改变。

诺贝尔奖与细胞生物学1.0

诺贝尔奖与细胞生物学1.0
诺贝尔奖与细胞生物学
2001年: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英国科学家 保罗•纳斯和蒂莫西•亨特。他们发现了导致细胞分裂的关键性调节机制, 这一发现为研究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开辟了途径。 2000年: 生理学或医学奖: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 德和埃里克•坎德尔。他们在研究脑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 1999年: 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Gunter Blobel。他的:Rolert F.Furchgott(美国),Louis J.Ignarro(美国) 和 Ferid Murad(美国),发现NO(一氧化氮)是心血管系统的信号分子。 1997年: 生理学或医学奖:Stanley B.Prusiner(美国),发现一种新型的 致病因子—感染性蛋白质颗粒Prion。
2013年 生理学与医学奖: 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解答了细胞如何组 织其内部最重要的运输系统之一——囊泡传 输系统的奥秘。谢克曼发现了能控制细胞传 输系统不同方面的三类基因,从基因层面上 为了解细胞中囊泡运输的严格管理机制提供 了新线索;罗思曼20世纪90年代发现了一种 蛋白质复合物,可令囊泡基座与其目标细胞 膜融合;基于前两位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祖 德霍夫发现并解释了囊泡如何在指令下精确 地释放出内部物质。
1996年: 生理学或医学奖:Peter C.eherty(美国)和 ROlf M.Zinkernagel(瑞 士),发现 T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的识别受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
1994年: 生理学或医学奖:lfred G.Gilman(美国)和 Martin ROdbell (美国),发现 G蛋白及其在细胞内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2012年 生理学或医学奖:约翰· 格登 (John Gurdon)和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他们发现了成熟细胞可以 被重新编程而具备多能性。将成年体细 胞重新诱导回早期干细胞状态,以用于 形成各种类型的细胞,应用于临床医学。

历届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得主

历届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得主

历届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得主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德国科学家贝林(Emil von Behring)因血清疗法防治白喉、破伤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2年,德国科学家费雪(Emil Fischer)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罗斯(Ronald Ross)因发现疟原虫通过疟蚊传入人体的途径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3年,丹麦科学家芬森(Niels Ryberg Finsen)因光辐射疗法治疗皮肤病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4年,俄国科学家巴浦洛夫(Ivan Pavlov)因消化生理学研究的巨大贡献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5年,德国科学家科赫(Robert Koch)因对细菌学的发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6年,意大利科学家戈尔吉(Camillo Golgi)和西班牙科学家拉蒙•卡哈尔(Santiago Ramóny Cajal)因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7年,德国科学家毕希纳(L.Buchner)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法国科学家阿方•拉瓦拉(Alphonse Laveran)因发现疟原虫在致病中的作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8年,德国科学家埃尔利希(Paul Ehrlich)因发明“606”、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Hya Mechaikov)因对免疫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09年,瑞士科学家柯赫尔(Theodor Kocher)因对甲状腺生理、病理及外科手术的研究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0年,俄国科学家科塞尔(Albrecht Kossel)因研究细胞化学蛋白质及核质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1年,瑞典科学家古尔斯特兰(Allvar gullstrand)因研究眼的屈光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2年,法国医生卡雷尔(Alexis Carrel)因血管缝合和器官移植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8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1998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
但在当时的实验中存在一个令人困惑不解的现 象:给整体动物静注 ACh 引起血管舒张效应,而 ACh 对离体血管条标本产生收缩作用而不是舒张作 用? 当时被称之为“Furcthgot悖论 ” 。
直到1978年,还是在Furchgott的实验室,一次 偶然的事件才使这一矛盾得以澄清。
该事件源于一次错误实验操作:该实验室一名叫 David的技术员未按原定实验步骤, “ 错误 ” 地将 carbachol(拟胆碱药,ACh类似物)加到由去甲肾 上腺素预收缩的血管环标本中,结果发现其并没有 使兔主动脉环收缩,相反却使其舒张。
弗奇哥特
Robert F.Furchgott 美国布鲁克林南方
卫生科学中心
伊格纳罗
Louis J.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Ignarro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
学洛杉矶分校医学 院
慕拉德
Ferid Murad 美国得克萨斯大 学卫生科学中心
一. Ferid Murad 硝基及亚硝基药物可以产生 NO完成心血管扩张 二. Robert F. Furchgott 內皮产生化学信息分子 EDRF (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 舒张血管 三. Louis J. Ignarro 內皮衍生舒张因子 (EDRF) 就是一氧化氮(NO)
弗奇戈特将这种现象理解为“内皮依赖性血管 舒张”
结合这一系列结果.弗奇戈特认为,保持内皮完整 的血管表现舒张反应是因为内皮细胞在乙酰胆碱作 用下产生了一种新的信使分子。这种信使分子再作 用于平滑肌细胞使之出现舒张。弗奇戈特将这种内 皮细胞在乙酰胆碱诱导下生成的未知信使分子命名 为内皮细胞松弛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EDRF)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6)(完整资料).doc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6)(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历年获奖者(1901-2016) 时间得主国家得奖原因1901年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德国“对血清疗法的研究,特别是在治疗白喉应用上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领域研究的新途径,也因此使得医生手中有了对抗疾病和死亡的有力武器”1902年罗纳德·罗斯英国“在疟疾研究上的工作,由此显示了疟疾如何进入生物体,也因此为成功地研究这一疾病以及对抗这一疾病的方法奠定了基础”1903年尼尔斯·吕贝里·芬森丹麦“在用集中的光辐射治疗疾病,特别是寻常狼疮方面的贡献,由此开辟了医学研究的新途径”1904年伊万·巴甫洛夫俄罗斯“在消化的生理学研究上的工作,这一主题的重要方面的知识由此被转化和扩增”1905年罗伯特·科赫德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研究和发现”1906年卡米洛·高尔基意大利“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西班牙1907年夏尔·路易·阿方斯·拉韦朗法国“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1908年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俄罗斯“在免疫性研究上的工作”保罗·埃尔利希德国1909年埃米尔·特奥多尔·科赫尔瑞士“对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1910年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德国“通过对包括细胞核物质在内的蛋白质的研究,为了解细胞化学做出的贡献”1911年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瑞典“在眼睛屈光学研究上的工作”1912年亚历克西·卡雷尔法国“在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和器官移植研究上的工作”1913年夏尔·罗贝尔·里歇法国“在过敏反应研究上的工作”1914年罗伯特·巴拉尼奥地利“在前庭器官的生理学与病理学研究上的工作”1919年朱尔·博尔代比利时“免疫性方面的发现”1920年奥古斯特·克罗丹麦“发现毛细血管运动的调节机理”1922年阿奇博尔德·希尔英国“在肌肉产生热量上的发现”奥托·迈尔霍夫德国“发现肌肉中氧的消耗和乳酸代谢之间的固定关系”1923年弗雷德里克·格兰特·班廷加拿大“发现胰岛素”约翰·麦克劳德加拿大1924年威廉·埃因托芬荷兰“发明心电图装置”1926年约翰尼斯·菲比格丹麦“发现鼠癌”1927年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奥地利“发现在治疗麻痹性痴呆过程中疟疾接种疗法的治疗价值”1928查尔斯·尼柯尔法国“在斑疹伤寒研究上的工作”年1929年克里斯蒂安·艾克曼荷兰“发现抗神经炎的维生素”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爵士英国“发现刺激生长的维生素”1930年卡尔·兰德施泰纳奥地利“发现人类的血型”1931年奥托·海因里希·瓦尔堡德国“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32年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英国“发现神经元的相关功能”埃德加·阿德里安英国1933年托马斯·亨特·摩尔根美国“发现遗传中染色体所起的作用”1934年乔治·惠普尔美国“发现贫血的肝脏治疗法”乔治·迈诺特美国威廉·莫菲美国1935年汉斯·斯佩曼德国“发现胚胎发育中的组织者(胚胎发育中起中心作用的胚胎区域)效应”1936年亨利·哈利特·戴尔爵士英国“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的相关发现”奥托·勒维奥地利1937年圣捷尔吉·阿尔伯特匈牙利“与生物燃烧过程有关的发现,特别是关于维生素C和延胡索酸的催化作用”1938年海门斯比利时“发现窦和主动脉机制在呼吸调节中所起的作用”1939年格哈德·多马克德国“发现百浪多息(一种磺胺类药物)的抗菌效果”1943年亨利克·达姆丹麦“发现维生素K”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美国“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1944年约瑟夫·厄尔兰格美国“发现单神经纤维的高度分化功能”赫伯特·斯潘塞·加塞美国1945年亚历山大·弗莱明爵士英国“发现青霉素及其对各种传染病的疗效”恩斯特·伯利斯·柴恩英国霍华德·弗洛里爵士澳大利亚1946年赫尔曼·约瑟夫·马勒美国“发现用X射线辐射的方法能够产生突变”1947年卡尔·斐迪南·科里美国“发现糖原的催化转化原因”格蒂·特蕾莎·科里美国贝尔纳多·奥赛阿根廷“发现垂体前叶激素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948年保罗·赫尔曼·穆勒瑞士“发现DDT是一种高效杀死多类节肢动物的接触性毒药”1949年瓦尔特·鲁道夫·赫斯瑞士“发现间脑的功能性组织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斯葡萄牙“发现前脑叶白质切除术对特定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效果”1950年菲利普·肖瓦特·亨奇美国“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爱德华·卡尔文·肯德尔美国塔德乌什·赖希施泰因瑞士1951年马克斯·泰累尔南非“黄热病及其治疗方法上的发现”1952年赛尔曼·A·瓦克斯曼美国“发现链霉素,第一个有效对抗结核病的抗生素”1953年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英国“发现柠檬酸循环”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美国“发现辅酶A及其对中间代谢的重要性”1954年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美国“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各种组织培养基中的生长能力”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美国托马斯·哈克尔·韦勒美国1955年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瑞典“发现氧化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1956年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美国“心脏导管术及其在循环系统的病理变化方面的发现”沃纳·福斯曼德国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美国1957年达尼埃尔·博韦意大利“发现抑制某些机体物质作用的合成化合物,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骨骼肌的作用”1958年乔治·韦尔斯·比德尔美国“发现基因功能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爱德华·劳里·塔特姆美国乔舒亚·莱德伯格美国“发现细菌遗传物质的基因重组和组织”1959年阿瑟·科恩伯格美国“发现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机制”塞韦罗·奥乔亚美国1960年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爵士澳大利亚“发现获得性免疫耐受”彼得·梅达沃英国1961年盖欧尔格·冯·贝凯希美国“发现耳蜗内刺激的物理机理”1962年佛朗西斯·克里克英国“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詹姆斯·杜威·沃森美国莫里斯·威尔金斯英国1963年约翰·卡鲁·埃克尔斯爵士澳大利亚“发现在神经细胞膜的外围和中心部位与神经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理”艾伦·劳埃德·霍奇金英国安德鲁·赫胥黎英国1964年康拉德·布洛赫美国“发现胆固醇和脂肪酸的代谢机理和调控作用”费奥多尔·吕嫩德国1965年方斯华·贾克柏法国“在酶和病毒合成的遗传控制中的发现”安德列·利沃夫法国贾克·莫诺法国1966年裴顿·劳斯美国“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查尔斯·布兰顿·哈金斯美国“发现前列腺癌的激素疗法”1967年拉格纳·格拉尼特瑞典“发现眼睛的初级生理及化学视觉过程”霍尔登·凯弗·哈特兰美国乔治·沃尔德美国1968年罗伯特·W·霍利美国“破解遗传密码并阐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哈尔·葛宾·科拉纳美国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美国1969年马克斯·德尔布吕克美国“发现病毒的复制机理和遗传结构”阿弗雷德·赫希美国萨尔瓦多·卢瑞亚美国1970年朱利叶斯·阿克塞尔罗德美国“发现神经末梢中的体液性传递物质及其贮存、释放和抑制机理”乌尔夫·冯·奥伊勒瑞典伯纳德·卡茨爵士英国1971年埃鲁·威尔布尔·苏德兰美国“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1972年杰拉尔德·埃德尔曼美国“发现抗体的化学结构”罗德尼·罗伯特·波特英国1973年卡尔·冯·弗利德国“发现个体与社会性行为模式的组织和引发”康拉德·洛伦兹奥地利尼可拉斯·庭伯根英国1974年阿尔伯特·克劳德比利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方面的发现”克里斯汀·德·迪夫比利时乔治·埃米尔·帕拉德美国1975年戴维·巴尔的摩美国“发现肿瘤病毒和细胞的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罗纳托·杜尔贝科美国霍华德·马丁·特明美国1976年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美国“发现传染病产生和传播的新机理”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美国1977年罗歇·吉耶曼美国“发现大脑分泌的肽类激素”安德鲁·沙利美国罗莎琳·萨斯曼·耶洛美国“开发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1978年沃纳·亚伯瑞士“发现限制性内切酶及其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丹尼尔·那森斯美国汉弥尔顿·史密斯美国1979年阿兰·麦克莱德·科马克美国“开发计算机辅助的断层扫描技术”高弗雷·豪斯费尔德英国1980年巴茹·贝纳塞拉夫美国“发现调节免疫反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的遗传结构”让·多塞法国乔治·斯内尔美国1981年罗杰·斯佩里美国“发现大脑半球的功能性分工”大卫·休伯尔美国“发现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托斯坦·维厄瑟尔瑞典1982年苏恩·伯格斯特龙瑞典“发现前列腺素及其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本格特·萨米尔松瑞典约翰·范恩英国1983年巴巴拉·麦克林托克美国“发现可移动的遗传元素”1984年尼尔斯·杰尼丹麦“关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控制特异性的理论,以及发现单克隆抗体产生的原理”乔治斯·克勒德国色萨·米尔斯坦英国1985年麦可·布朗美国“在胆固醇代谢的调控方面的发现”约瑟夫·里欧纳德·戈尔茨坦美国1986年斯坦利·科恩美国“发现生长因子”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美国1987年利根川进日本“发现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1988年詹姆士·W·布拉克爵士英国“发现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格特鲁德·B·埃利恩美国乔治·希青斯美国1989年迈克尔·毕晓普美国“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哈罗德·瓦慕斯美国1990年约瑟夫·默里美国“发明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器官和细胞移植术”唐纳尔·托马斯美国1991年厄温·内尔德国“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通道的功能”伯特·萨克曼德国1992年埃德蒙·费希尔美国“发现的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是一种生物调节机制”埃德温·克雷布斯美国1993年理察·罗伯茨英国“发现断裂基因”菲利普·夏普美国1994年艾尔佛列·古曼·吉尔曼美国“发现G蛋白及其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作用”马丁·罗德贝尔美国1995年爱德华·路易斯美国“发现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遗传调控机理”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德国艾瑞克·威斯乔斯美国1996年彼得·杜赫提澳大利亚“发现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特性”罗夫·辛克纳吉瑞士1997年史坦利·布鲁希纳美国“发现朊病毒——传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原理”1998罗伯·佛契哥特美国“发现在心血管系统中起信号分年路易斯·路伊格纳洛美国子作用的一氧化氮”费瑞·慕拉德美国1999年古特·布洛伯尔美国“发现蛋白质具有内在信号以控制其在细胞内的传递和定位”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森瑞典“发现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导”保罗·格林加德美国艾瑞克·坎德尔美国2001年利兰·哈特韦尔美国“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蒂姆·亨特英国保罗·纳斯爵士英国2002年悉尼·布伦纳英国“发现器官发育和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遗传调控机理”H·罗伯特·霍维茨美国约翰·E·苏尔斯顿美国2003年保罗·劳特伯美国“在核磁共振成像方面的发现”彼得·曼斯菲尔德爵士英国2004年理查德·阿克塞尔美国“发现嗅觉受体和嗅觉系统的组织方式”琳达·巴克美国2005年巴里·马歇尔澳大利亚“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胃溃疡中所起的作用”罗宾·沃伦澳大利亚2006年安德鲁·法厄美国“发现了RNA干扰——双链RNA引发的沉默现象”克雷格·梅洛美国2007马里奥·卡佩奇美国“在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特异性年马丁·埃文斯爵士英国基因修饰的原理上的发现”奥利弗·史密斯美国2008年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德国“发现了导致子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法国“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吕克·蒙塔尼法国2009年伊丽莎白·布莱克本澳大利亚“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卡罗尔·格雷德美国杰克·绍斯塔克英国2010年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英国“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奖”2011年布鲁斯·巴特勒美国"他们对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朱尔斯·霍尔曼法国拉尔夫·斯坦曼美国"他发现树突状细胞和其在后天免疫中的作用"2012年约翰·格登爵士英国“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2]山中伸弥日本2013年詹姆斯·E·罗斯曼美国细胞囊泡交通的运行与调节机制兰迪-W.谢克曼托马斯-C.苏德霍夫德国2014年John O'Keefe(约翰-欧基夫)美国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May BrittMoser(梅-布莱特-莫索尔)挪威Edvand Moser(爱德华-莫索尔)挪威2015年威廉·C·坎贝尔爱尔兰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聪大村日本屠呦呦(浙江宁波人)中国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6年大隅良典日本发现细胞自噬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在当时的实验中存在一个令人困惑不解的现 象:给整体动物静注 ACh 引起血管舒张效应,而 ACh 对离体血管条标本产生收缩作用而不是舒张作 用? 当时被称之为“Furcthgot悖论 ” 。
直到1978年,还是在Furchgott的实验室,一次 偶然的事件才使这一矛盾得以澄清。
该事件源于一次错误实验操作:该实验室一名叫 David的技术员未按原定实验步骤, “ 错误 ” 地将 carbachol(拟胆碱药,ACh类似物)加到由去甲肾 上腺素预收缩的血管环标本中,结果发现其并没有 使兔主动脉环收缩,相反却使其舒张。
早在20世纪60年代Murad就读 于Western Reserve大学时, 就对信 号转导与第二信使感兴趣 。他曾 与1971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获 奖者Eeal Sutherland合作研究过 cAMP 。70年代早期,Murad在弗 吉尼亚大学建立起自己的实验室 独立研究cGMP的功能 。
穆拉德其在研究cGMP过程中,设法从cGMP产物中 分离出了一种与之类似的蛋白质——可溶性鸟苷酸环 化酶(sGC),发现 :
随着一系列的证据的出现,EDRF和NO都能使血管松弛,且都通 过活化GC来发挥作用。鉴于这一证据和其他重要证据,穆拉德在 1986年提出,可以把EDRF看作一种内源性的硝酸盐。
证明EDRF即NO的决定性实验,由伊格纳罗、弗奇戈特以及英 国韦尔科姆研究室的蒙卡达(Salvador Moncada)分头进行。
结果,三方面发现NO和EDRF都在几秒钟内发生活性衰减,在 相同条件下稳定下来,经相同的化学刺激后失活。
另外,伊格纳罗还探测到NO和EDRF都能与某种化合物进行相 同的反应。对此,唯一的解释只有:两者根本是一回事。这样, 科学家终于在化学上把EDRF与NO统一了起来。
NO参与维持循环系统的稳态平衡。NOS催化合成NO,通 过cGMP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作用,调节血管张力。 血管张力的变化可以有效地调节组织的血流。
弗奇戈特没有放过这种反常的现象,他通过分析实 验条件发现,前后实验所用材料存在差异,戴维森 使用的是动脉环,而弗奇戈特早期应用的是动舒张 脉条。
(1)正常血管及与内膜摩擦处理后的比较; (2)正常血管环与胶原酶处理(化学损伤内皮)后 相比较
结论:乙酰胆碱对血管的作用与血管内皮细胞是 否完整有关:乙酰胆碱仅能引起内皮细胞完整的血管 扩张。
1、细胞膜中的GC与悬浮在细胞内部的GC不同。
2、为检测这种分离出来的GC,加入一些化学 物质,除去某些可能影响cGMP产物的杂蛋白,发现有 些物质能活化GC,使GC生产出更多cGMP。
3、把这些物质加入到气管、肠等不同组织, 发现不但能活化GC,还使这些组织的平滑肌松弛。
1977年Murad发现硝酸甘油是经由释放NO而使得 血管平滑肌放松的。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药理系Ignarro 教授主要研究亚硝基化合 物的药理作用。
其与Furchgott合作,针对EDRF药理作用及其 化学本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发现:EDRF与NO及许多亚硝基化合物一样能激 活GC,增加cGMP在细胞内的含量。
推测:EDRF是NO或NO密切相关的某种化合物。
在中枢神经系统, NO 作为神经递质参与记忆的形成;在 外周神经系统,部分神经通过NO依赖的机制调节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的血管扩张。
在免疫系统, NO 通过影响白细胞的游走和聚集,间接调 控炎症反应。巨噬细胞可以产生大量NO,利用其细胞毒效应, 参与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由整个信号传导通路来看,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 舒张是Ca2+细胞信号与cGMP胞内信号共同协调作 用的结果。在内皮细胞内Ca2+内信号起作用,产 生NO扩散到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平滑肌细胞内可 溶性鸟苷酸环化酶作为NO受体,被激活并产生 cGMP,从而导致血管扩张。
结论:NO可能是一种对血流具有调节 作用的信使分子
1950年代。随着大量神经递质和激素 如乙酰胆碱、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等的发现,对这些物质生理功能和作用 机制的研究成为重要方向。在华盛顿大 学,弗奇戈特一方面研究不同药物对肠 平滑肌的药理效应.另一方面研究这些 药物对血管平滑肌的效应。
1953年,弗奇戈特使用离体血管条( helical strip )实验研究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亚硝 酸钠和乙酰胆碱等对动脉条的生理作用。
Thank you!国布鲁克林南方
卫生科学中心
伊格纳罗
Louis J. Ignarro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
学洛杉矶分校医学 院
慕拉德
Ferid Murad 美国得克萨斯大 学卫生科学中心
一. Ferid Murad 硝基及亚硝基药物可以产生 NO完成心血管扩张 二. Robert F. Furchgott 內皮产生化学信息分子 EDRF (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 舒张血管 三. Louis J. Ignarro 內皮衍生舒张因子 (EDRF) 就是一氧化氮(NO)
伊格纳罗博士研发的心血管新产品夜 宁新(Niteworks)已在美国康宝莱成 功上市。它是一项心血管革命性的营养 食品,独特的配方包括:L-精氨酸专利 配方,能促进一氧化氮的产生。能保持 维护心脏的冠状动脉的畅通。防止过多 的凝血块阻塞造成心脏病和中风。松弛 动脉(维持正常血压需)。促进脑部血 液流通以增进长期记忆力。
弗奇戈特将这种现象理解为“内皮依赖性血管 舒张”
结合这一系列结果.弗奇戈特认为,保持内皮完整 的血管表现舒张反应是因为内皮细胞在乙酰胆碱作 用下产生了一种新的信使分子。这种信使分子再作 用于平滑肌细胞使之出现舒张。弗奇戈特将这种内 皮细胞在乙酰胆碱诱导下生成的未知信使分子命名 为内皮细胞松弛因子(endothelium-derived relaxing factor,EDR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