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低电压综合治理方法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网低电压综合治理方法探索
发表时间:2016-10-09T15:08:03.270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3期作者:韩伟张锴杨惠
[导读] 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受“家电下乡”政策的激励,农村用电量快速增长。
(国网潍坊昌邑市供电公司山东省潍坊市 261000)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受“家电下乡”政策的激励,农村用电量快速增长,部分农村地区低压用户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压偏低(简称“低电压”),个别地区问题非常突出,已不能满足正常用电需要,用户意见较大,所以治理农村“低电压”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配电网低电压治理措施
引言
供电电压质量是“供电产品”的重要质量指标,事关和谐供用电关系的构建和电力公司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尤其是家电下乡政策,直接导致农村的用电量快速增长。这些新的变化和发展向广大农村供电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农村用电形势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供电质量较差,供电电压较低的现象,个别“低电压”台区的居民端电压最低甚至不足170伏,用户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1 低电压综合治理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低电压”产生的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方面。“低电压”产生的管理因素主要集中在5个方面:电压无功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粗放、低压用户报装接电管理不规范、低压需求侧管理工作不到位、输配电线路和设备管理不到位,“低电压”问题动态分析机制不健全;技术因素则集中在3个大方面:供电能力不足、综合调压能力弱、无功补偿容量配置不足或不合理,其中供电能力不足又涵盖了变电站布点少、输配电线路过长、线路老化、线径过细、配电变压器布点不合理或者容量配置不足、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综合调压能力弱。
2 农村低电压特点
通过对历年低电压的情况进行分析,“低电压”情况主要发生在夏季和冬季,平原地区县域“低电压”发生主要特点是:首先是偏远地区“低电压”。由于有的乡镇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居住分散,用电量很小,架设变压器选点困难,难以兼顾分散的农村用户,所以造成线路供电半径过大,出现“低电压”现象。其次是迎峰度夏时期“低电压”。在每年6月20日至9月30日迎峰度夏期间,随着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实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负荷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低电压”更为集中。在干旱季节,使用水泵灌溉的较多,用电负荷突增,也造成配变容量不够,形成“低电压”。再次是迎峰度冬时期“低电压”。春节期间大量农民工返乡后大量用电,加上天气冷,由于空调、冰箱、电热水器和电饭堡等大功率家用电器集中使用等,造成用电负荷较大,用户端电压下降,致使部分电器不能正常使用。最后由于处于高峰负荷时,高低压线路等不能难于满足供电要求,所以“低电压”发生时段一般在中午11点到14点、特别是晚上18点到21点用电晚高峰期间。
3 农村低电压整治措施
3.1加强电压质量基础管理工作
在低电压治理工作中,坚持电网建设改造与精益运行管理并举、薄弱点整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原则,以完善农网结构为基础,紧紧围绕“管理、技术”两条主线,完善管理机制;抓住农网改造机遇,提高电网供电、调压能力;加强科技进步与信息技术支持,不断改善农村低压客户端电压质量,分阶段、分层解决低电压问题。
3.2全面调研分析,完善治理方案
全面掌握电压状况,建立“低电压”客户档案,通过组织乡镇供电所对客户端电压质量进行调查摸底,进行认真排查和分析,确定了分类编制整改方案,对低电压用户逐一建立了明细档案,通过认真剖析,分析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动态建档,及时更新,加强电压动态监测分析,及时掌握低电压现象的动态分布,更新低电压客户档案。
坚持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并重,从规划设计、建设改造、生产运行、营销服务等环节入手,全面调查摸底,针对存在的低电压问题,以变电站供区为对象,以中压线路为单元,以配电台区为单位,开展详尽的诊断分析,通过细致排查、分层分级摸底及低电压信息综合统计分析,梳理农村低电压特性,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治理工作方案。
3.3全面开展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
针对农村单相负荷为主的现状,通过加大三相负荷不平衡整治力度,实行农户“分相管理”,加强台区电工抄核收管理,根据负荷变化,建立台区分相管理基础资料,合理确定低压用户装接容量,开展线损五分管理,动态调整各分支线路三相负荷,保持低压客户电压质量;强化负荷在线监测和调整,确保变压器处在三相均衡出力状态,深化应用GPRS远程多功能抄表系统,实现三相平衡在线监测,与全网无功优化试点相互配合,同步实施三相负荷不平衡调整,通过加装低压无功装置和调整、分割、剥离低压分区,促使低压台区配变三相平稳运行。
3.4加强需求侧管理
紧密结合集抄系统、配变监测系统建设,收集配变及低压用户用电负荷情况,开展特性分析,为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依据,全面掌控配电台区运行情况,优先对存在低电压情况的配电台区,开展配变综合参数实时监测系统改造;引导用户侧提升无功补偿能力,严格100千伏安及以上专变用户功率因数考核,对低压用户5千瓦以上电动机开展随机无功补偿。
强化常态监测,建立长效机制。综合应用多种监测设备,发挥调度及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借助智能电表、移动式电压监测仪等技术,建立电压监测网络,完善治理与监测双向互动。加强对易产生低电压的台区线路常态监测,实行动态治理。
3.5加快电网建设改造步伐
按照“急需、需要、一般、次要”四类,加大项目储备,对过载、重载配变进行增容或分容改造。加快老旧设备更新改造,推进农村多种供电模式综合应用。对因季节性负荷波动较大造成过载的农村配电台区,选择调容变、单相变、子母变和姊妹变等进行治理。增加环网
多分段供电线路,采用灵活运行方式,缩小10千伏供电半径,力求负荷均衡分配。
3.6推进三级电压无功联调,提升全网调控水平
做好全网无功优化深化应用工作。根据农村负荷波动特点,积极开展无功优化补偿建设,优化公用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配置,提升无功集中补偿能力,积极应用压控式智能平滑调节新技术,实行无功补偿装置精细投切,提高无功补偿调节效果。推进全网无功优化。
开展“三级”电压无功联调,提高全网综合调压能力。通过借助GPRS技术,实现低电压用户电压信息反馈,参与变电站、配变调压和无功投切判据,建立变电站、配变和低压用户电压无功联调机制。利用现行全网无功优化软件,实现了变电站、线路和台区电压三级联调,达到无功纵向智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