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18失业和通货膨胀课件

宏观经济18失业和通货膨胀课件

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X100
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宏观经济18-失业和通货膨胀
6
这三种物价指数都能反映出基本一致的通货 膨胀的程度。但由于各种指数所包括的范围不同, 计算出的通货膨胀率的数值并不相同。
例如,美国1971~1980年的平均通货膨胀 率,按批发物价指数计算是8.5%,按消费物价指 数计算是7.9%,按国民生产总值折算计算是 6.9%。
宏观经济18-失业和通货膨胀
18
五、消除通货膨胀的政策
1.政策思路
通货膨胀是众矢之的,一定要根除。 通货膨胀是否值得治理(若是爬行的通货膨胀,可不必理会) 如何治理,采取什么方式?
2.收入政策:工资和物价控制
政府采取措施,主要是强制性措施,来限制货币工资和 物价,这样来影响和控制价格水平,被称为民间稳定计划, 设置相互配合的工资和价格上限。但这种方法难以触及到通 货膨胀的根本。
温和的通货膨胀 奔腾的通货膨胀
通胀率 < 10% 通货膨胀率低而且比较稳定 爬行(5%);步行(5~10%)
10% < 通胀率 < 100% 严重的通货膨胀、奔逃式
超级通货膨胀
通胀率 > 100% 恶性通货膨胀、飞行式
宏观经济18-失业和通货膨胀
9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二)按照对价格的不同影响
①政策调控导致货币超额投放。为了治理通货膨胀,1988年
底和1989年初国家再次采取较为激烈的紧缩政策,并又一次
导致连续三年的经济疲软。为了启动经济,1992年货币流通
量增长了43.2%。
②投资的高速增长导致货币超额投放。1992年以后,我国经
济进入新一轮的高速成长期,社会投资增长率1992年为8.3%,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货膨胀。
价格管制措施
政府可以采取价格管制措施,如 制定最高限价、实行价格冻结等,
以直接控制物价上涨。
政策措施的效果评估
失业率变化
治理失业的政策措施实施后,可以通过观察失业率的变化来评估其效果。如果失业率下降 ,说明政策措施有效。
通货膨胀率变化
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实施后,可以通过观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来评估其效果。如果通 货膨胀率下降,说明政策措施有效。
PART 01
失业概述
失业的定义与类型
失业的定义
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个体在 愿意并能够在现行工资水平下工 作的情况下,却找不到工作机会 的经济现象。
失业的类型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 以将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 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和自然失业 等类型。
失业的原因与影响
失业的原因
失业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经济周期波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劳动力 市场供求失衡、政策因素等。
失业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的健康状况和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较高的失业率 表明经济运行存在问题,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就业;较低的失业率则表明经济运行良好,劳动力市场供 求基本平衡。同时,失业率也是政府制定就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PART 02
通货膨胀概述
通货膨胀的定义与类型
反映生产者出售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与意义
• GDP折算指数:反映一国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 活动的最终成果的价格变化情况。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与意义
衡量物价上涨程度
制定经济政策依据
通货膨胀率可以衡量一定时期内物价 上涨的程度和速度。
政府和中央银行可以根据通货膨胀率的 变化来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以调节经济运行、保持物价稳定。

宏观经济学-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有关通货膨胀原因的三个方面:
货币数量论的解释,强调货币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的 重要性;
利用总需求与总供给解释,包括从需求的角度和供 给的角度的解释;
从经济结构因素变动的角度来说明。
19
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源于货币数量论。
基本思想:过多的钞票追逐过少的商品。每一次 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 出发点: MV=Py
注意:
是一般物价水平上涨。 是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上涨,是一种非稳定状态。 是以较高的幅度上涨。
13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
1.价格指数 用以描述整个经济中的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的总体
平均数。 GDP折算指数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一组相对固定的商品和劳务当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 比值。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致新的产品和产业变化、新技术的进步导 致产业的变化等。
4
3.周期性失业: 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非自愿失业。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一般 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
5
4.其他的失业类型: 季节性失业 技术性失业 隐性失业
6
三、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
1.自然失业率
定义:指当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
17
3.按照人们的预期程度加以区分
➢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价格上升速度超出人 们的预料,或者人们根本没有想到价格会上 涨。
➢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也称为惯性的通货膨胀, 指物价有规律的变动。
18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宏观经济主体及其行为、微观经济主体及其行为, 都会从货币供给数量、总需求、总供给、经济结构等方 面促成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第十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第十八章失业和通货膨胀
π =-ε (u-u*)
u*代表自然失业率,参数ε 衡量价格对于失业 率的反应程度。
2019年12月4日星期三
56
1961-1969年美国的通货膨胀和失业
2019年12月4日星期三
57
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 同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组合。
2019年12月4日星期三
28
中国
2019年12月4日星期三
29
通货膨胀的衡量
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就叫通货 膨胀
通货膨胀率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 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π t=(Pt-Pt-1)/Pt-1
式中,π t为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t和Pt-1分别 为t时期和(t-1)时期的价格水平。
14
摩擦性失业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 期、局部性失业
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 人们在主动换工作期间的失业 过渡性的
2019年12月4日星期三
15
结构性失业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
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长期性的
从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能降 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即经 济政策在长期中无效。
2019年12月4日星期三
68
作业
第十八章课后习题7、11、12 试述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特点?可以查阅《
经济研究》等学术期刊。
2019年12月4日星期三
69
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 交易方程 MV=Py
M是货币供应量;V是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 ;y为实际收入;

第18章 失业和通货膨胀(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第18章 失业和通货膨胀(高鸿业宏观经济学)
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看齐,导致一般 价格水平上升。
用生产率提高快慢不同的两个部门说明结构性通
货膨胀。
假工二定资者A增,的B长分产率别量为是相(生等WW产。)率A部提门3.高5A%快的全慢生社不产会同增物的长价两率水个( 平y部y )不门A 会,3因.5% 为A部门工资的提高而上涨, 但是当部门B的生产
二、失业的分类
1.摩擦性失业:指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 而引起的失业。
另一种解释: 由于工人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 起的失业成为摩擦性失业。
➢ 暂时性失业,任何时候都存在。 如:跳槽,迁移
2.结构性失业:指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 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 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 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增长率是
(
y y
)
B
0.5% 而工资增长率
(
W W
)
B
向部门A看齐 达到3.5%时,这时全社会的工资增长
率超过生产增长率。
注:通货膨胀率=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增长率
y y
y y
(
y
)A (
y
)B 2
3.5% 0.5% 2 2%
W W
(
W W
)
A
(
W W
)
B
2
(3.5% 3.5%)/ 2 3.5%
P1
超额需求 现在假定出现总需求冲 击,总需求曲线从AD0
到AD1。
P0
E
AD1
这个移动使得在原来
的价格水平上出现了超
AD0
额需求,结果价格上升
到P1, 根据上面所说的工
O

宏观经济学第18章失业及通货膨胀高鸿业版ppt课件

宏观经济学第18章失业及通货膨胀高鸿业版ppt课件
导言
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中的两大宏 观经济国际现象,也是两大重要问题。 上一章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未必相交于 充分就业点上,即使偶然相交,它们的 移动也会造成失业或通货膨胀。即失业 或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难以避免的。 本章将学习有关失业和通货膨胀相关知 识。
本章主要结构
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 第二节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第三节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描述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 第六节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第七节 菲利普斯曲线
货膨胀的预期,并采取相应行动(例如 要求涨工资并且将通货膨胀率写进合同) 来对付,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持续和加剧。 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
“我怀抱一捆钞票出去,却只买回一根油 条”
通货膨胀的描述
一、含义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通货膨胀率 三、分类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 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 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或者说,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价格 水平持续地和显著地上涨。
(一)按照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区分
1、温和的通胀(爬行式的通货膨胀)
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10%
2、奔腾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胀)
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在10%~100%之间 纸币大幅度贬值,人们设法花去货币,储存商品, 造成经济混乱。 “跑步买米”
3、超级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胀)
年物价水平上升速率>100% 经济处于失控状态。多见于战乱或大的政治动荡 之后。如战后德国、阿根廷、玻利维亚。
自愿失业: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形成 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仍找不 到工作的失业
市场出清:市场供给=市场需求
失业的解释

西方经济学宏观18失业与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宏观18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通 货 膨 胀 的 成 因
2. 需求拉动的通胀
3. 成本推动的通胀
1. 货币现象的通胀
4. 结构性通货膨胀
韶关学院 经管学院 戴逸飞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
第五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论的观点: 每次通货膨胀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过多的钞票追逐过少的商品”。 费雪的货币数量理论
1988(18.5%) 货币超额投放。为启动经济,货币增长了31.8%。 通胀预期导致消费者抢购。消费需求膨胀。
1994(21.7%) 货币超额投放。92年货币流通量增长了43.2%。 社会投资增长率1993年为12.1%。
2007-2008(5.9%) 股市 房地产市场
韶关学院 经管学院 戴逸飞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
持续全面显著上涨
非平衡型
结构性
或利润推动的通胀。
成本推动型通胀。
货币数量论的观点-正确
韶关学院 经管学院 戴逸飞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
我国经历的5次通货膨胀
1980(6%) 高额财政赤字,127.5亿 货币超额投放。货币流通增长率为22.6%。
1985(8.8%) 信贷规模膨胀。贷款余额增长23.9%。 货币超额投放。19.8%。
第二节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1)失业解释:供求分析 过多的劳动力追逐过少的工作岗位
N
D
S
W
W*
NE
N*
就业
自愿失业
E
劳动供求曲线的均衡点在E 厂商愿意雇用的接受工资水平W *的工人数量NE。
此时,另有数量为N * -NE的工人,虽然愿意工作,但要求的工资较高。是自愿失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18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18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15
第二节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2]
1.竞争性的劳动供求均衡下的自愿失业
在竞争性的、市场出清[P21之2-4]的均衡 状态之下,仍然存在失业者。这部分人虽愿意 工作,但却要求比现在工资率较高的工资,所 以他们被认为是自愿失业的。[图形见后] 在现行工资率下,自愿失业者可能更偏好 闲暇或其他活动,而不是工作。他们可能属于 摩擦性失业,也可能正在寻找第一份工作;他 们可能是生产率较低的劳动力,相对于较低收 入的工作,他们更愿意享受福利和失业保险。
18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比较.pdf (已打印) 18失业率定义的国际比较.pdf (已打印) 18我国失业率统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pdf 18我国失业率统计指标变化对测度失业的影响分 析.pdf 18社科院人保部失业率数字打架数据差一倍.doc 18各国失业率.xls
2
图18—1美国失业率
19
[续1]劳动者的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差异,构成劳动者 在不同岗位之间转移的障碍或者市场转移成本。 市场转移成本在结构性失业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市场转移成本高低与结构性失业规模有直接关系。 转移成本的大小取决于:(1)不同产业部门的差 异程度;(2)人力资源的初始水平和人力资源培 训机制。 由于劳动市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对求职者来说, 在寻求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搜寻成本。搜寻成本一 般发生在摩擦性失业。
6
• 需要注意的是,失业率的计算虽然有复杂的统计,但 也有其较大的局限性: 第一,凡是被支付报酬的工人都被统计在就业者之中, 而不能明确区分是全日制(Full-time job)还是打 短工(part-time job),一个一周工作15小时的工 人和每周工作40小时的工人在计算失业率时是没办法 区分的。这样,在统计中忽略了实际工作时间少于劳 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低估了实际的失业率。 第二,这种统计中还存在劳动者未能充分利用其技能的 问题(under employment),如一名大学教授去看大 门,实际上他处在一种失业状态。因为,文教劳动力 资源只能做简单的非脑力的工作,劳动力利用效率低 下,这样也可能低估失业率。 第三,主管部门和劳动者由于许多主客观因素虚报、谎 报就业状况。劳动力主管部门低报、以盈取奖励、保 护乌纱,而劳动力则谎报失业,骗取失业救济金等, 这都可能导致计算的不准确。 7

《西方经济学》讲义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讲义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分类、成因、对经济的影响、菲利普斯曲线,了解降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对策。

二、教学重点⒈失业的分类、失业与实际GDP的关系,失业的影响⒉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三、教学难点理解自然失业率的概念,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四、教学方法课堂讲解,辅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讨论。

五、教学安排本章计划安排6个学时.六、教学步骤(一)课程导入在上一章的学习中知道,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未必会相交充分就业点,即使二者偶然相交于充分就业之点,二者的向左或向右移动也可以造成失业或(和)物价的持续上升,即通货膨胀。

从现实情况看,总需求和总供给由于经常受到外界的干扰而经常处于变动中。

换言之,西方的市场经济经常遭受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痛苦和损害。

为了避免这种痛苦和损害,西方学者对失业和通货膨胀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本章将对这方面研究的成果加以该概略的说明.第一节失业的描述一、失业的数据给出失业率的概念。

失业率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

二、失业的分类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

三、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由于摩擦性失业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经济社会在任何时期总存在一定比率的失业人口。

为此,我们给出自然失业率的概念。

⒈定义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时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设N代表劳动力,E代表就业者人数,U代表失业者人数,那么,有,N=E+U,相应的,失业率为U/N,假定劳动力总数N不变,重点考察劳动力中的人数在就业和失业间的转换。

用l代表离职率,每个月失去自己工作的就业者比例;f代表就职率,每个月找到工作的失业者的比例。

如果劳动市场处于稳定状态,失业率既没有上升也没有下降。

那么,找到工作的人数必定等于失去工作的人数。

西方经济学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第18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自愿失业
摩擦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 结构性失业
5
第一节 失业
• 四、失业的分类 •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并不是说劳动者 找不到工作,而是劳动者找 • 由于劳动力正常流动及新加入劳动力队伍 不到与自身技术相适应的工 作。与摩擦性失业一样,此 正在寻找工作而引起的失业。 时一方面既有失业,另一方 面又有职位空缺 • 结构性失业 • 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这将使劳动力的供 给与需求不一致。这种失业称为结构性失 业,因为劳动者必须经过再培圳才能够重 新就业。
临界点



o
u

u

u
PC
36
第三节 菲利普斯曲线
• 一、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 小结
• 1、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 间反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 2、菲利普斯曲线为政策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 3、菲利普斯曲线反映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互为 代价:治理通货膨胀将导致失业上升;治理失 业将导致通货膨胀上升。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
本章主要内容
• 有关失业的基本问题 • 有关通货膨胀的基本问题 • 菲利浦斯曲线
2
第一节 失业
• • • • • 一、失业的界定 属于劳动力 愿意工作 没有工作 二、几个概念
我们把那些不愿意进 行工作的人称作自愿 失业;而通常我们所 说的失业指的是那些 愿意进行工作而没有 总人口 工作的人。

第二节 通货膨胀
• • • • • 一、通货膨胀及其描述 通货膨胀是什么? 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上涨 价格水平与价格指数 价格水平:经济社会中各商品和劳务的价 格的加权平均数,价格水平用价格指数来 衡量
14
第二节 通货膨胀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第十八章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第十八章

AD
AD1 AD2 )450
说明投资需求不足
0 N2
消费、投资需求的不足 →→总需求不足 →→周期性失业
Y2
失 业
Y1
Y
N1
N
Y=f(N,K)
一寸光阴一寸金
温州大学商学院 韩纪江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8章 6
3.失业的供求分析
(1)失业解释:出清、竞争性劳动 力市场。
W
D
S
劳动供求曲线的均衡点在E
一寸光阴一寸金
温州大学商学院 韩纪江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8章 15
五、通货膨胀的成因
1.货币供给的过度
货币数量论的观点: 每次通货膨胀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过多
的钞票追逐过少的商品”。
MV=PY(费雪交易方程式) 即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支出)=物价水平*实际收入(总收
入)
对上式取自然对数:lnM+lnV=lnP+lnY 关于时间t求微分:dM/M+dV/V=dp/P+dY/Y 进一步变形:dP/P = dM/M-dY/Y +dV/V 即:通胀率=货币增长率-产出增长率+流通速度变化率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P AS P1 P0 AD1 AD0 y
P
AS2 AS1
P2
P1
AD
y
一寸光阴一寸金
温州大学商学院 韩纪江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8章 21
4.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 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主要有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率结构、开放结构
的不平衡。
在没有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的情况下,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八章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八章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名词解释1.摩檫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原因形成的短期的、局部失业。

如流动性迁移、工作转换等。

2.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中的萧条或危机时,由于总需求下降而形成的失业,是由整个经济中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4.自然失业:一个社会化在正常情况下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5.通货膨胀:当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二、选择题1.某一经济在5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2%,货币流通速度不变。

这5年期间价格水平将(B )。

A.上升 B.下降C.不变D.上下波动2.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D )A.进口增加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C.出口减少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3.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B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D.以上均不是4.从成本推动的角度分析,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有(A )。

A.进口原材料或能源价格上涨B.银行贷款的扩张C.工资率下降D.投资率下降5.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10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9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A )A.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C.结构性通货膨胀D.需求不足的失业6.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C )A.银行贷款的扩张B.预算赤字增加C.市场垄断导致的超额利润D.私人投资增加7.通货膨胀会(B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正常水平B.使国民收入提高或者下降,取决于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C.使国民收入下降到超过其正常水平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才会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8.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上升在长期会(D )。

西方经济学第十八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十八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十八章通货膨
•19
胀与失业理论
三、关于菲力浦斯曲线的争论
尽管各个学派的经济学家都承认在长期通 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但 是他们在二者短期内是否存在交替关系的问 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凯恩斯主义者非常 强调二者之间短期内的交替关系。
他们主张使用其他手段,如收入政策来 对付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第十八章通货膨
•13
胀与失业理论
第二节 菲力浦斯曲线
一、菲力浦斯曲线 二、附加预期的菲力浦斯曲线 三、关于菲力浦斯曲线的争论
•《西方经济学》第十八章通货膨
•14
胀与失业理论
一、菲力浦斯曲线
• 1958年,英国经济学家菲力浦斯 (A.W.Phillips)发现,在过去的近一个 世纪中,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率之 间存在着一种反方向变化的关系。这就 是最初的菲力浦斯曲线的含义。
利率减去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即
Re=R-Pe (18.2) 其中,Re代表预期的实际利率,R代表名义利率, Pe代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在长期,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就只改变名义
利率水平,即
R=R*+P
(18.3)
•《西方经济学》第十八章通货膨
•6
胀与失业理论
(四)通货膨胀对投资的影响
通货膨胀引起公司税后利润的下降,结果 使企业缺乏投资的积极性。
胀与失业理论
(二)货币主义的观点
货币主义者认为,虽然用紧缩性 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会产生产 出成本,但是这种成本并不像凯恩斯 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巨大。
货币主义不主张采用收入政策来 控制通货膨胀率。
•《西方经济学》第十八章通货膨
•34
胀与失业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单项选择题
1.假定经济正遭受通货膨胀,可以由下列哪一种方法部分地或全部地消除()。

A.增加政府购买B.减少个人收入税
C.以同样数量减少政府购买和税收D.增加同样数量的购买和税收
2.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在短期与长期都不存在的根据是()。

A.完全预期B.静态预期C.适应性预期D.理性预期
3.通货是指:()
A.纸币和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B.纸币和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
C.纸币和铸币 D.纸币.铸币和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4.在以下四种情况中,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
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B.物价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年
C.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年
D.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二年
5.生活费用指数是指:()
A.消费物价指数
B. 批发物价指数
C.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
D.都不是
6.可以称为爬行的(或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A.通货膨胀在10%以上,并且有加剧的趋势
B.通货膨胀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C.在数年之内,通货膨胀一直保持在2-3%的水平
D.通货膨胀在10%以上
7.凯恩斯所说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发生的条件是:()
A.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总需求仍然在增加
B.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总需求并不增加
C.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总需求仍然在增加
D.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但总需求并不增加
8.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
A.债务人
B. 债权人
C. 工人
D.无法判断
9.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降低通货膨胀的办法是:()
A.减少货币供给量
B. 降低失业率
C.提高失业率
D.提高货币供给量
二、判断题
1.如果经济中通货膨胀率不可预期地下降了,那么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失。

()
2.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人均收入增长率必定也高。

()
3.通货膨胀提高了金融资产的名义价值,但是没有改变它们的实际价值。

()
4.货币政策对付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比对付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更为有效。

()
5.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是不存在的。

()
6.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
7.无论是根据消费物价指数,还是根据批发物价指数,国民生产总值折算数,所计算出的通货膨胀率都是完全一致的。

()
8.凯恩斯认为,引起总需求过度的根本原因是货币的过量发行。

()
9.经济学家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

()
三、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
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3.结构性通货膨胀
4.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5.菲利普斯曲线
四、简答题
1. 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相比,哪一种失业问题更严重些?
2. 能否说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才是充分就业?
3. 什么是自然失业率?哪些因素影响自然失业率的高低?
4. 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五、计算题
1.若某一经济的价格水平1984年为107.9,1985年为111.5,1986年为114.5。

问1985年和1986年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若人们对1987年的通货膨胀率预期是按前两年的通货膨胀率的算术平均来形成,设1987年的名义利率为6%,问该年的实际利率为多少?
2.设某经济某一时期有1.9亿成年人,其中1.2亿人有工作,0.1亿人在寻找工作,0.45亿人没有工作但也没在找工作。

试求:
(1)劳动力人数;(2)劳动参与率;(3)失业率。

六、论述题
1.试述通货膨胀的成因。

2.试述通货膨胀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B 5A 6C 7A 8 A 9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三、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体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3.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4.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5.菲利普斯曲线: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的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

四、简答题
答案要点:
1.一般来说,结构性失业比摩擦性失业问题更严重。

因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的失业者都可以胜任可能获得的工作,增强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增加就业信息,协助劳动者家庭搬家等都有助于减少摩擦性失业。

而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而造成的失业,使劳动力市场失衡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和岗位就业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训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更严重一些。

2.不能。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100%的就业,即使经济能够提供足够的职位空缺,失业率也不会等于零,经济中仍然会存在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经济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所以充分就业不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工作。

3.自然失业率就是指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挥作用时应有的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

影响自然失业率的因素有:(1)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一般来说,青年和妇女的自然失业率高,而这些人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2)政府政策的影响。

如失业救济制度使一些人宁可失业也不从事工资低、条件差的职业,这就增加了自然失业中的“寻业的失业”;(3)技术进步因素。

技术进步使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工人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而被淘汰
出来。

(4)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如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与迅速性,职业介绍与指导的完善与否,都会影响到自然失业率的变化。

4.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这种通货膨胀被认为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图形参见教材图18-4。

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y f 以后,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总供给就不再增加,这时总需求的增加只会引起价格水平上涨。

例如,图中总需求曲线从AD 3提高到AD 4时,他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总产量并没有增加,仍然为y f ,但是价格水平已经从P 3上涨到P 4。

这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五、计算题
1.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
π1985=198419841985P P P -×100%=9
.1079.1075.111-×100%=3.34% 同理可得:π1986=2.69%
1987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πe
1987=219861985ππ+=2
%69.2%34.3+=3.015% 1987年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6%-3.015%=2.985%
2.(1)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2+0.1=1.3(亿)
(2)劳动参与率=可工作年龄人口数
劳动力×100%=1.91.3×100%=68.4% (3)失业率=劳动者
失业者×100%=1.30.1×100%=7.69%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通货膨胀的概念
(2)通货膨胀的起因:需求拉动;成本推进;供求混合推动;结构性原因
2.答案要点:
(1)通货膨胀的概念
(2)通货膨胀的影响:对产量和就业的影响;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