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闺怨诗专题鉴赏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 专题02 闺怨诗(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 专题02 闺怨诗(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2 闺怨诗(含解析)不分版本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2 闺怨诗闺怨诗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

这种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

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一、闺怨诗分类1、闺怨诗闺怨诗主要集中在唐代,因此唐代的闺怨诗比拟兴旺。

比方,张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很平常的诗,就是说春天桑叶泛青,一个女人去城外采桑叶,提着篮子心神恍惚,忘记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

这是怎么啦,只因为昨夜做梦,梦见了渔阳。

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很多战士去了渔阳。

这位女子的丈夫,想来也是其中的一个,梦见了远赴戎机的丈夫,心里当然是分外的惆怅,也就没心思采桑叶了。

在闺怨诗中,这样的事儿,这样的意境,应当说是很平常的。

唐代闺怨诗里,最值得一提的的还是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本诗采用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名为“闺怨〞,却偏偏先铺排出一个不解世事无忧无虑的青春女儿形象。

“凝妆〞者,可以看出她在衣容修饰上花了是很花了一番工夫的,“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翠楼〞者,古代富贵人家的居所外墙多以青色砖瓦装饰,既然有闲情逸致于大好春光里盛妆上翠楼,可见这个女子年纪尚轻,不曾经过生活的曲折,更无须耽温饱之虞。

那么作者是不是看走了眼,用错了主角呢?非也!原来是这女子一番登楼远眺惹出了事儿:游目瞩望,柳色萋萋。

前年今日,我为君妻。

去年今日,折柳雁离。

今夕何夕,相隔千里。

妾为蒲柳,茕茕何倚?君为我故,缰系功利。

久不得归,痛悔无极!游蝶荡莺,君休轻取。

妆楼绿窗,妾意依依。

从“不知愁〞到“悔封侯〞,变化如此微妙而突然,却又合情合理。

诗人妙用比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感伤的一笔,浅而不白,怨而不怒。

《闺怨》原文及赏析

《闺怨》原文及赏析

《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原文及赏析《闺怨》原文及赏析1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

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

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翻译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长丝藕笑郎: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担心他薄情寡意不如藕丝长)。

译文及注释译文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闺人一边吃长丝藕,一边又嘲笑她的情郎。

注释柳庭风静人眠昼: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

昼眠人静风庭柳:闺人安静昼寝之际,起风,庭院柳条摇摆。

香汗薄衫凉:微风吹,汗味透香气,薄衫生凉意。

凉衫薄汗香:凉衫子散出清淡的汗香气。

手红冰碗藕:红润的手端起了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

藕碗冰红手:盛有冰块拌藕丝的小碗冰冷了她红润的手。

冰:古人常有在冬天凿冰藏于地窖的习惯,待盛夏之时取之消暑。

郎笑藕丝长:郎笑碗中的藕丝太长了。

“藕丝长”:象征着人的情意长久。

在古典诗词中,常用“藕”谐“偶”,以“丝”谐“思”。

【公开课课件】闺怨诗鉴赏

【公开课课件】闺怨诗鉴赏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寄征衣(元)姚遂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问,妾身千万难。
行宫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清
高三古代诗歌复习
——闺怨诗赏析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2.表现对丈夫的思念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王昌龄《闺怨》赏析

王昌龄《闺怨》赏析

王昌龄《闺怨》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王昌龄《闺怨》赏析王昌龄《闺怨》赏析(6篇)王昌龄《闺怨》赏析1[唐]王昌龄《闺怨》原文、注释、赏析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1、忽见陌头杨柳色2.悔教夫婿觅封侯3、注释:1凝妆:盛妆。

闺怨诗详解超全

闺怨诗详解超全

闺怨诗闺怨诗是以抒写女子的悲怨愁情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包括两大类:一是专写帝王宫中失宠宫妃孤寂生活和悲怨心情的宫怨诗。

二是写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别离苦情的闺怨诗。

【闺怨诗的特点】1、题目特点闺怨诗的题目中多有“怨”、“宫”、“闺”、“思”等字眼;如《春宫怨》《玉阶怨》《秋闺思》《宫词》等。

2、思想感情闺怨诗传达的思想情感,一般有四种:一是专写宫中失宠宫妃孤寂悲怨之情;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如唐代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

几个玄宗天宝年间进宫的老宫人,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她们被禁锢在古行宫中,红颜憔悴,成日价闲坐无聊,只有谈论以往。

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二是描写远戍边疆、永不复返的征人妻子的思念、想望、幽怨悲苦之情,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或怨战、厌战的情绪。

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三是写民间思妇或弃妇的别离苦情,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

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写了思妇楼头不见舟归的惆怅之情。

四是的借少女怀春、美人迟暮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是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

男性诗人“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有人说: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之日“托志帷房”。

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题常常是一一对应的:以相思寓渴望抱效;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

所以这种手法为“不遇”的士人在诗歌创作中所乐于采用。

如李璟的《望远行·玉砌花光锦绣明》借思妇念远以寄意,表达人生道路上的一段追求、盼望、幻灭的曲折经历,词中流荡着的那份迟暮之感,虚幻之情,正是李璟对政治、对人生感到空虚、幻灭的写照。

爱情闺怨诗解析

爱情闺怨诗解析

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氛围。“长夜 生寒”点明时间是夜晚,天气极冷。“长”字既表 明夜还很长,又表明主人公由于苦闷而在主观上感 觉长夜难捱的情绪状态;“寒”字既是对天气寒冷 的描述,又是主人公由于寂寞、孤独而产生的内心 的寒意。
(2)诗中的比喻新奇,向来为人所赞赏。其实。把 “君心”比作明月并不是谢榛的首创,宋朝词人吕本 中的《采桑子》中有:“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西东, 南北西东,只有相随无别离。”试比较两首诗中“月” 的不同。
五、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1、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2、以美人迟暮寓斗志未酬功业未就的。 3、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表 触景生情 现 乐景衬哀情 手 直抒胸臆 法
比兴 (托物起兴)
借景抒情
烘托、渲染、衬托、 对比 、用典等
抑 扬
反 衬
意象
诗情
手法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怨歌行 明•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1)诗歌的第一句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试结合 “长”和“寒”加以分析。
1、离别意境:离别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 主题之一。诗人写离别很少用轻松、高昂 的笔调,大都写得很沉重,在伤情之中引 发一种生命短促、前路茫茫的无可奈何之 叹。 营造离别意境的主要意象有:筵宴、长汀、 寒蝉、秋雨、蓝舟、白帆、去鸟、杨柳、残 月等
缠绵、伤感、凄凉
2、离乱意境:中国几千年的古代社会,经历了 无数的战乱与分裂。每一次战乱,都给百姓带来 了无限的痛苦。诗人们会以一颗忧伤的诗心,去 表现人们的苦难、家国的伤痛以及个人的艰辛, 感情深沉,思想深刻。
诉衷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 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 颦,最断人肠。

【公开课教案】闺怨诗赏析

【公开课教案】闺怨诗赏析

闺怨诗欣赏教学目标⒈赏析闺怨题材的诗歌⒉鉴赏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⒊分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概念解说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主要类别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青年士子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以前,一心要丈夫早点博取功名,一个人在深闺还感觉不到丈夫不在身边的愁闷。

可现在登上楼头不经意地看到,路边的杨柳树头早已是一片葱翠,自然田野里也少不了成双成对的踏青人,而自己身边却无人陪伴。

这就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

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诗以白描手法,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个商人之妇的怨情。

丈夫经商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

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

李商隐的《为有》一诗:“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首句先说人和环境均佳,人为无限娇女,环境有云屏相围,可以说青春美貌富贵荣华均已具备。

次句又继之说居地和气候皆好,即身在京都,且适逢冬寒去尽。

照理说在这样十全十美的条件下,这对夫妇应能尽情享受家庭生活的乐趣,然而却不能,却要“怕春宵”。

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后两句以“无端”这种带嗔怨、不满口吻的词语为导语,引出了原因。

原来是因为丈夫须早起上朝,这样作妻子的就不能同丈夫同拥香衾,共享好梦,这岂不要恼杀人也么?丈夫一去,这金碧辉煌的屏风摆在那里还有什么意思?住在繁华的京城里又怎么样?春暖花开的美景带给人的恐怕更多的是烦闷,丈夫纵然能佩得金龟袋,地位显赫一时,可现在人去楼空,让妻子独居于此又有什么意思?所以有了第四句“辜负香衾”四字,前三句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均形同虚设一般,真的要让这女子气不打一处来,所以要概叹这种事太“无端”,太没来由,太让人提不起精神来了。

王昌龄《闺怨》原文及赏析

王昌龄《闺怨》原文及赏析

闺怨[唐] 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分类标签: 闺怨诗描写春天唐诗三百首作品赏析【注解】:1、凝妆:盛妆。

2、悔教:悔使。

【韵译】: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春来细心打扮,独自登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新绿,心里难受;呵,悔不该叫夫君去觅取封侯。

【评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

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

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简析】: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贵妇,看到陌头的柳色青葱,盎然春意,才意识到自己精神生活的空虚,觉得再打扮也没有意思,只剩下自己孤零零地没有一点快乐了。

“悔”为诗眼。

王昌龄善于用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宫闺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

这首《闺怨》和《长信秋词》等宫怨诗,都是素负盛誉之作。

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

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从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

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

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

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生活理想。

在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

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高考闺怨诗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高考闺怨诗课件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PPT课件

25/27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诗中两组叠音词利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 方面分析。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情感内涵?
【参考答案】
(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摇曳之态,“青青”绘 桑叶葱郁青翠之色,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个充满生机、令人 沉迷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韵律感和音乐美。
18/27
《近试上张水部》唐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渴望被赏识
19/27
摸鱼儿·辛弃疾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些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柳断肠处。
作者在伤春吊古,借古讽今,但实际上是作者 将自己忧国、怀才不遇之情隐藏在春残花落, 蛾眉遭妒描写之中。
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她们内心痛苦。为此, 不少诗人写了少女闺怨诗,如白居易《伤春词》。 7、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怨情。(最为常见 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 之怨恨诗作。 ) 感情基调:

10/27
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人生感叹:
1、以相思寓_渴__望_报__效_国__家_朝_廷__ 2、以美人迟暮寓__壮_志__未_酬_功__业_未__就__ 3、以空闺寂寞寓_怀__才_不__遇_ 4、以冷落薄情寓_遭__排_挤__打_击__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 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 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 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 坐啼行哭牵人衣。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 母子生别离……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闺怨诗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闺怨诗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 春暮 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 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 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设题: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 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 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设题: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 析
答案:“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 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这 就使读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图。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 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为表达离思做了渲 染。
古典诗词分类赏析之
闺怨诗
一、概念解读
闺怨诗是指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 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 情的诗作。 闺怨诗是汉族古典诗歌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大致 说来,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这种诗, 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 的。女人本身就具有诗人的气质,感情细腻,容易入诗, 加上些幽怨,就更让有哀怜了。一个欢乐的女人,她身上 诗的意味可能要少一点,一个感情细腻,而处境又不佳的 女人,她身上诗的意味就要多一些。当她在思念自己的丈 夫或者情人的时候,诗的意味就更多,更加缠绵,更加动 人心弦。 代表诗人有李白、张籍、张仲素、王昌龄等,代表作品有 《春闺怨》《闺怨》《节妇吟》等。
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宫春怨 王昌龄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注]云和,云和是出产琴瑟的地方,这里借指瑟。昭阳, 汉宫名,汉成帝宠妃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居处 设题:诗中第一句“西宫夜静百花香”有什么作用? 答案:诗的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点明季节,点明时 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这一句,就手法 而言,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 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 和无限幽恨。作者的构思和用词是极其精细的。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闺怨诗宫怨诗鉴赏

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闺怨诗宫怨诗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闺怨诗宫怨诗鉴赏【学习目标】⒈初步读懂闺怨题材的诗歌⒉鉴赏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⒊分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学习重、难点】分析形象、把握情感【学习内容】一、概念解说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二、女性题材诗歌常见类别1、闺怨诗。

青年士子为了博取所谓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中生出怨恨之情。

另外,则写那些闺中少妇因为丈夫没有多少时间留给自己,使得自己的青春红颜空对着明镜宝奁暗暗消退。

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宫怨诗。

最为常见的写宫女“恩已断”或“未承恩”或“君恩无常、见异思迁”之怨恨的诗作。

张祜《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3、征妇怨诗。

征妇可以说是边塞战争的附属产物,她们不仅要饱尝一般思妇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恨,而且还得时刻牵挂边关丈夫的冷暖安危。

一边是对久戍边疆的丈夫朝思夜想,一边对边关的那些无能将领颇有怨恨之情。

沈佺期《杂诗》中写出了一个征妇的怨辞:“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

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

4、商妇怨诗。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金钗”本是女子妆扮首饰,而今不但不必用作妆扮,却当作了问神卜卦的金钱一般来抛掷,其中苦情不言而喻。

5、少女闺怨诗。

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她们的内心痛苦。

为此,不少诗人写了少女闺怨诗,如白居易《伤春词》。

闺中人的身份(1)宦妇《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王昌龄的诗词《闺怨》原文及赏析

王昌龄的诗词《闺怨》原文及赏析

【导语】《闺怨》是唐代诗⼈王昌龄描写上层贵妇赏春时⼼理变化的⼀⾸闺怨诗。

前两句写不知愁怨,后两句写⼼理忽然转变,全诗没有刻意写闺怨,但怨之深重在这⼀⼼理变化中暴露⽆遗。

先抑后扬,耐⼈寻味。

下⾯就和⼀起来了解下王昌龄的诗词《闺怨》,欢迎阅读! 《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悔教夫婿觅封侯。

【赏析】 “闺中少妇不知愁”似乎和题⽬“闺怨”偏离,说少妇沉浸在天真⽆邪的⼩⼥⼉情怀中,从来不知离别之苦。

下句“春⽇凝妆上翠楼”是⽤具体⾏动展⽰她“不知愁”的⼼理。

她独⾃⼀⼈赏春,还不忘盛装打扮⼀番,似乎是纯粹的欣赏春⾊,⾃娱⾃乐,还稍带与春花争妍⽃艳的意味。

她之所以“不知愁”,除了少不更事,⽣活条件优渥外,也有时代风⽓的影响,“觅封侯”是当时很多⼈的选择,她当然也会对此充满幻想。

这两句为“抑”笔,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写怨与悔蓄势。

后两句“忽见陌头杨柳⾊,悔教夫婿觅封侯”,情感猛然⼀转,刻画出少妇从“不知愁”到“悔”的⼼理变化过程,从⽽切合“闺怨”的主旨。

“忽见”⼆字,下得似乎有些突兀,因“陌头杨柳⾊”是登楼最常见到的景⾊,并⽆令⼈惊异之处。

但结合少妇的⼼理,可以看出,那陌头杨柳⾊忽然引发了她的联想与想象,或青春易逝、折柳赠⼈等,这⼀切,都促使她从内⼼深处冒出⼀个以前她未明确意识到过,⽽此刻却变得⾮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

⼀个“悔”字,正是此诗闺怨之题旨。

王昌龄的这⾸七绝,通篇叙别情⽽不着别字,⾔离愁⽽⽆愁字,写法极经济,意韵极深婉。

《唐诗摘钞》:先反唤“愁”字,末句正应。

感时恨别,诗⼈之作多矣,此却以“不知愁”三字翻出后⼆句,语境⼀新,情思婉折。

闺情之怍,当推此⾸为第⼀。

此即《国风》妇⼈感时物⽽思君⼦之意,含情甚正,含味甚长。

唐⼈绝句实具风雅遗⾳。

扩展阅读:王昌龄的诗⽂成就 王昌龄存诗181⾸,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

闺怨诗专题鉴赏.

闺怨诗专题鉴赏.

闺怨诗常见手法:比喻
子夜歌 侬作北辰星, 千年无转移。 欢行白日心, 朝东暮复西。
闺怨诗常见手法:对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长门怨(其一)刘皂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闺怨诗常见手法:对比衬托

闺怨诗鉴赏
闺怨,就是抒写思妇独守空闺的愁怨之情。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 起的怨情;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 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 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闺怨诗的模式:别离──盼望──孤单。

(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 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 【唐朝】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简析】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 的变化。诗的首句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 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 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 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 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 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 重,已裸露无余。
比兴、对比反衬、借景抒情、用典
(一)浓重的感伤色调。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 (三)恰切的比兴衬托。 (四)“浅而能深”的艺术风格。“浅”是指它 们的语言都朴素自然、浅显易懂;“深”是 说它们的意境却往往能深婉悠长、含蓄无尽。

闺怨诗所抒写的内容情感大体有:
1、抒发别离苦情、寂寞孤独。 2、描写美人迟暮的 。 3、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4、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牵挂 5士子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 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 子所托”。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人生感 慨的。

(公开课)闺怨诗专题鉴赏解析

(公开课)闺怨诗专题鉴赏解析



宫 词 (宋)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⑴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 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锁”字是诗眼。“锁” 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 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 内,白白消逝。 ⑵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 墙,无人禁止, 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 衬宫女的身不由己,表现宫女孤寂凄凉的幽怨之情。
情感与手法? 情感:思念、悔恨之愁怨。 手法:对比
闺怨诗(二)


《江南曲》 【唐朝】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情感:商妇的悔怨之情。 手法:对比。 以“瞿塘贾”与“弄潮儿”作比。丈夫经商 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 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
闺怨诗(五)
【唐朝】杜牧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情感:表达了失意宫女的孤寂幽怨。 手法:衬托、融情于景、典故、细节描写。 ①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 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②二句写借扑萤细节以 打发时光,排遣愁绪,可见其寂寞与无聊 。③三句 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 情冰凉。④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失意孤寂之 悲苦。
拓展练习(1)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 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 样的情感内涵?(4 分)

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担忧、牵 挂

《寄夫》陈玉兰
•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美人迟暮的哀怨
• 《行宫》元稹 •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5、寄托个人身世,

《闺意上张水部》朱庆馀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比如《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伸出两个手指这一细节的描 写,就把一个守财奴的丑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细描:对事物的主要特征作细致入微的描绘、刻画。 细描可以用来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等。 细描通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事物的
细枝末节表现得惟妙惟肖。 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对荷叶、荷花、花香和流水的
诗歌鉴赏之闺怨诗
• 闺怨诗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有浓 重的感伤色调,细腻的心理描写。从 创作特色上说,闺怨诗从整体而言, 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 ,悠长含蓄,有无尽之味。
• 闺怨诗分为闺怨诗、宫怨诗、征妇怨 诗、商妇怨诗四类。闺怨诗都以女性 为描写对象,“怨”是这类诗的基调。
闺怨诗特征
• 2、行为意象:戍边、织布、捣衣、缝衣、 梳妆、登高、凭栏等; • 寄夫 陈玉兰 •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 闺怨 王昌龄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3、室内用具意象:灯、烛、帘、被、团 扇、床枕、帷幕、帏、镜等; • 玉阶怨 李白 •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 闺意上张水部 朱庆馀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闺怨诗》解析

《闺怨诗》解析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闺怨”主题诗 歌
学习目标
• 1、初步读懂闺怨题材的诗歌 • 2、鉴赏闺怨诗中的情感类型 • 3、试分析闺怨诗常见的手法
闺中人的身份
• • • • • 宦妇(官太太) 商妇 征人妇 宫妇 游子妇
……
二、闺怨诗所抒写的内容情感 1、抒发别离苦情、寂寞孤独。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 (《诗经· 氓》)
诗中用桑叶由 盛到枯比喻爱情的兴衰
比兴
•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 见前文(《怨歌行》) • 诗中用合欢扇秋至遭弃比喻 君恩无常
• 【唐朝】温庭筠《菩萨蛮》 •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 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 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细节 • 反衬。
悔教夫婿觅封侯。
“悔 ”

思念
、之因一 无欢薄位 助而情幽 以感丈闭 及到夫深 伤惆夫闺 春怅一的 之悲味贵 情哀追族 。,求少 孤游妇 寂冶,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2、描写美人迟暮年华老去的 。 3、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4、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牵挂 5、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1.宦妇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2.商妇
• 《啰唝曲》刘彩春 莫作商人妇, 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公开课闺怨诗鉴赏

公开课闺怨诗鉴赏

贱妾当何依?
注释:
宕子 :远游子
闺怨诗的鼎盛时期


唐代作为我国闺怨诗创作的鼎盛时期
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宦妇怨诗、商妇怨诗、 征妇怨诗与宫妇怨诗。
宦妇怨诗

我国古代社会从隋唐开始便实行科举考试,大 量寒窗苦读的士子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成名,成为国 家栋梁,并从此别妻离子,供职朝庭,国事繁忙, 案牍劳形;另一些士人则抛妻别子,驰骋疆场,立 功边塞,博取功名,封王封侯。于是,“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成为文官武将们实现人生价值 的必由之路。


比如“三月时将尽,空房妾独居”(张说《三 月闺怨》)描写年华的虚度;“何日平胡虏,良人 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表现热切的期盼; “欲知别后相思意,回看罗衣积泪痕”(戴叔伦 《春怨》)是一种无处可诉的委屈;“一行书信千 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陈玉兰《寄夫》)是一 种无法抑制的担忧;征妇们不愿“李陵一战无归 日,望断胡天哭塞云”(裴羽仙《哭夫》),更不 愿“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张籍 《征妇怨》),她们的相思不是对丈夫的怨恨,而是 一种侥幸的期盼与浓重的担忧。

比如,李商隐的《为有》诗,便十分典型: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又如快炙人口的王昌龄《闺怨》诗,同样是一首“宦妇怨 诗”: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闺少妇,原本兴高采烈,不知忧愁,在 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刻意打扮停当,登上高楼去观 赏无边春色。可是,当她忽然看到大路边上青翠碧 绿、随风飘荡的杨柳,许多感触顿涌心头,或许她 回忆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时的情景;或许想到 了如今春色无边,却无人共赏;或许想到了杨柳年 年依旧,青春却难持久,于是,她后悔了,后悔自 己让夫婿离家远行,觅取功名,封王封侯。

闺怨诗鉴赏

闺怨诗鉴赏

闺怨诗鉴赏闺怨诗鉴赏红笺一叶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闺怨诗鉴赏一、概念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

它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

“闺”的本意是小门。

古人建房其内室居住的往往是女眷,所以“闺”也常指代女性。

“怨”,埋怨,抱怨也。

二、主题归纳;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王昌龄的《闺怨》一诗中写道“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以前,一心要丈夫早点博取功名,一个人在深闺还感觉不到丈夫不在身边的愁闷。

可现在登上楼头不经意地看到,路边的杨柳树头早已是一片葱翠,自然田野里也少不了成双成对的踏青人,而自己身边却无人陪伴。

这就促使她从内心深处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过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

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诗以白描手法,曲折而传神地表达了一个商人之妇的怨情。

丈夫经商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

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丈夫在外出征或在外谋取功名,闺中的妻子自然是日思夜想。

唐代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这首诗,写闺中少妇和久戍未归的丈夫的两地相思之情。

诗中不仅表达了他们的深挚恋情,而且也委婉、含蓄地讽刺了边将的无能。

3.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这类诗犹以表现宫女的寂寞之情最为突出。

古代的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和役使的需要,把大批的民间美貌女子掳人宫中。

这些宫女在深宫里被高墙深院锁着,一待就是一辈子;除非特殊的原因可以被放出宫,不然就只能老死于这寂寞冷清的皇宫里。

一部分宫女进宫后,连皇上的面也没见过。

她们的痛苦、怨言可以想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闺怨诗(一)
《闺怨》 【唐朝】王昌龄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情感与手法? ❖ 情感:思念、悔恨之愁怨。 ❖ 手法:对比
闺怨诗(二)

《江南曲》 【唐朝】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 情感:商妇的悔怨之情。
❖ 手法:对比。
拓展练习(1)

春闺思 (唐)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 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 样的情感内涵?(4 分)
拓展练习(1)

春闺思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 [赏析]:此词写暮春闺怨,叠用三个“深” 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 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 怨恨莫诉之感。 “玉勒雕鞍”以下诸句,逐
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 无情蹂躏:情人 薄幸,冶游不归;春光将逝,
年华如水。篇末“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 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乱花飞过秋 千去”,不是比语言更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 的命运吗?
闺怨诗(六)

蝶恋花 (宋)欧阳修
❖ 庭院深深深几许,②杨柳堆烟,③帘幕无重 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⑤
❖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⑥
[注释]:②几许:多少。③堆烟:形容杨柳浓密。④ 玉勒:玉制的马衔。雕鞍:精雕的马鞍。游冶处: 指歌楼妓院。⑤章台:汉长安街名。唐许尧佐《章 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 地。⑥乱红:落花。
❖ [注]建章:宫殿名。
❖ ⑴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 合全诗简要赏析。
❖ 答案:“锁”字是诗眼。“锁” 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
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 内,白白消逝。
❖ ⑵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 答案:运用了反衬手法。落花能够飞出宫 墙,无人禁止,
闺怨诗(四)
【唐朝】元稹《行宫》 ❖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手法:衬托(映衬)、乐景衬哀情 ❖ 情感: ❖ ① 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
老的人生感慨; ❖ ②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
的凄寂哀怨情绪; ❖ ③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
❖ 答案: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 分) :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 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 却倚树凝思,一 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1 分) 。 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 “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 渔阳从军的丈夫(2分)。
拓展练习(2)

宫 词 (宋)武衍

以“瞿塘贾”与“弄潮儿”作比。丈夫经商
长年在外,自己独守空房;想到潮水涨落有规律,
后悔当初没有嫁给随潮水出没的弄潮儿。
闺怨诗(三)
《春怨》 【唐朝】金昌绪 ❖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 情感: ❖ ①思夫之情的深切与缠绵。 ❖ ②思夫不得的懊恼与惆怅。 ❖ ③间接反映征戍之苦。
❖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 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 答案:“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 (1 分) ,“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 分) , 这两个叠词渲染出 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 春意(1 分) ,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 美(1分) 。
❖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 的情感内涵?(4 分)
5、情感
① 思念牵挂之深情 ② 寂寞孤独之苦情 ③ 失宠凄凉之悲情 ④ 韶华易逝之伤情 ⑤ 后悔怅恨之怨情 ⑥ 怀才不遇之愤情
(士人寄托)
❖ 4、常见意象
❖ ① 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 愁意象; ② 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 等行为类意象; ③ 灯、烛、帘、被、团扇、 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④ 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悲情

❖ 1、心思(情感): ❖ 思念心上人,孤独寂寞情。
❖ 2、表现手法:
❖ ① 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 ② 细节描写:动作、神态(懒、弄、迟)

暗示孤独寂寞的心境 。

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闺怨诗
香闺幽怨谁识得
——诗歌赏析之闺怨诗
闺怨诗特点
❖ 1、含义: 女子独守空闺的愁怨。 ❖ 2、对象:商妇、征妇、弃妇、宫女、少女。 ❖ 3、特色: ❖ ①浓重的感伤色调; ❖ ②细腻的心理描写; ❖ ③恰切的比兴衬托。
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 衬宫女的身不由己,表现宫女孤寂凄凉的幽怨之情。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 [注]建章:宫殿名。
❖ ⑴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⑵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


宫 词 (宋)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迁的盛衰之感。
闺怨诗(五)
❖ 【唐朝】杜牧 《秋夕》 ❖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 情感:表达了失意宫女的孤寂幽怨。 ❖ 手法:衬托、融情于景、典故、细节描写。 ❖ ①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
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②二句写借扑萤细节以 打发时光,排遣愁绪,可见其寂寞与无聊 。③三句 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 情冰凉。④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失意孤寂之 悲苦。
古诗赏析
❖ 太阳升起,懒起的少妇慢慢地梳妆打扮,你可 猜透她此刻的心思?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 照花前后镜, ❖ 花面交相映。 ❖ 新帖绣罗襦, ❖ 双双金鹧鸪。
爱情
❖ 宫女如花满春殿, ❖ 只今惟有鹧鸪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