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函数奇偶性》教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函数奇偶性》教学案例
(1)课程分析
数学课程是中职学生的主要课程,在大多数专业中,数学课程均是必修课,在中职阶段,教授的数学知识主要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数列、平面向量、平面解析几何等内容,知识点范围较广,并且有些繁杂,属于抽象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理解困难的现象。在目前多数中职学生均认为学习数学课程难度较大,对于一些知识点直接表示不懂,在数学课堂上,无法听懂教师的讲解,也不明白学这些数学知识能有什么用,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兴趣,这就使得中职数学教学效果非常差。作为中职数学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对数学感兴趣才能够认真、投入的学习数学,并且要让学生明确数学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以及日常生活中,均离不开数学,逐渐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动机,从而让学生重视数学学习,混合式学习模式,是为学生构建一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与合作,逐渐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教学设计实例
本研究以《函数奇偶性》为教学案例,设计该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方案。
1.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2)掌握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方法;(3)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对称性。
第二,过程与方法:(1)设置函数奇偶性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学习热情;(2)在特定情境中,运用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分组探究等混合式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对相关概念进行理解;(3)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函数奇偶性题目的练习。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函数奇偶性,形成积极主动学习习惯,以及参与函数奇偶性练习的态度;(2)认真负责完成函数奇偶性学习以及题目练习。
2.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函数奇偶性的含义、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混合式学习模式。要求学生借助网络平台下载并浏览学习的任务,明确该节课的学习目标,观看微视频,要求学生记录疑难点,完成学案,以及教师布置的其他任务。
3.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第一,课前阶段:自主预习。
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清单,根据要求对教学视频及课间进行观看,并且通过学习平台能够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在线交流,解决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学生在网络连通情况下,登录网络学习平台,阅读并下载学习的材料和任务清单,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任务等,然后在平台上观看教学微视频,一边观看一边记录,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通过线上与教师和同学的交流,进行初步的解答,并在之后的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解答。在看完教学视频后,学生可查找教学课件,初步了解教师的课堂讲解内容,最后完成自己的学案以及其他任务。函数奇偶性是中职学生初步接触到的数学内容,在预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小组汇总,将每名同学的疑问进行整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对学生的预期情况、问题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针对性的讲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课中阶段:课堂讲授,合作探究。
首先在课前进行预习测试,针对预习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在设置预习测试题目时,难度不能过大,如:判断下面函数的奇偶性(1)()x x x f 23-=;(2)()12+=x x f ;(3)()1222-+=x x x x f ;(4)()2211x x x f -+-=。
其次是课堂授课环节,教师将学生课前预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错误的地方,进行针对性授课,并作为切入点进行重点教学。主要的问题有:(1)若函数()x f y =,()()22f f =-,则()x f 一定是偶函数吗?(2)奇(偶)函数的定义域有哪些特征?(3)函数的奇偶性与其单调性有什么联系?(4)在预习自测题中,一些学生并没有判断定义域,直接判断()x f 与()x f -的关系。教师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原则是“以优带差”,将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小组中,共分成9个小组,每组5-6人,在小组中,既有具有领导能力的小组长,也有学习成绩好并主动带动问题的讨论的学生组员,也有负责记录、具备较强逻辑性的学生等,根据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制定任务,让每一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价值,从而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内容。教师首先提出函数奇偶性
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如函数()2x x f =的图像特征、定义域特点等,
教师观察记录每组学生的参与度,讨论时间控制在7-8分钟内,在讨论结束后,要求学生展示讨论结果,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展示,当学生展示完讨论结果后,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并向学生指出偶函数是任给一个x ,均有()x f -=()x f ,即()x f 图像是关于Y 轴对称。之后探讨()3x x f =的图像以及性质,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同上面流程,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出奇函数为关于原点对称,任给一个x ,都有一个-x 与之对应,使得()x f -=()x f ,这样的函数就是奇函数。
教师讲解完函数的奇偶性判断方法、定义以及图像特点后,然后给学生设置课堂练习,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可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教师也可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最后对整个课堂进行评价,教师针对每一个小组的讨论情况、讨论结果及时给予评价,对参与积极性高、回答正确的小组予以奖励,如提高平时成绩分数,对于参与积极性低、回答不正确的小组予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第三,课后阶段:查漏补缺,知识延伸。
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查漏补缺,总结学习成果。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教师的课堂授课,基本掌握奇函数、偶函数的相关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完后根据知识点清单进行查漏补缺,具体知识点包括奇偶函数的定义、图像特点、定义域特征、运用图像法或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等,要求学生按照知识点清单,对自身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只有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成果,才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后续的数学学习中。
其次,学生通过网络在线学习平台,针对自己的疑问向同学、老师寻求帮助,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做到及时答疑,并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针对性的解答,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精确的认识。
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检验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层次学生作业,不过作业的布置要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保证作业紧扣本节课的知识点,选取少量能够代表本节课知识点的题目,为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将作业交给组长,最后组长将整理好的作业交给老师,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总结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以便于下节课为学生进行系统的解答。
教师在结束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后,要及时更新线上的教学资源,并整理、归纳、梳理出知识点框架,带领、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和总结,然后运用本章节的测试试卷发放到学生手里,让学生自己检测学习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等进行评价,最终纳入到平时成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