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民俗文化调研报告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5篇)
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5篇)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5篇)家乡春节习俗调查报告1实践目的:为响应我院对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我于__年1月26日至__年2月17日期间开展了体验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氛围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新春佳节来临的契机,依靠自己所学知识及走访长者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寒假社会实践作业。
实践内容:在开展活动之前,调查传统节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市区乡村的饮食文化习俗、乡村的文娱及传统活动。
在调查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大文化习俗时,采取先农村后城市的方法进行调查,在此期间我发现我们的过年讲究热闹、喜庆,年俗也特别多。
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菜必须要有鱼(年年有余),有鸡(大吉大利),其他的随自己喜欢的定。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主食是饺子,饺子的说道很多,最好是猪肉芹菜的,要选两个饺子一个放硬币,一个放糖,看谁能吃到,谁吃到了就祝福来年一年财源广进,幸福甜蜜。
其实这个祝福很好,谁吃到了都是一家人的服气。
饺子煮好了要从锅心涝第一下几个丢外面去,据说是为了敬给过路鬼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
过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
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
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年夜饭做好还没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门最喜欢的节目了。
其实烟花春节一般要放两次的除夕和元宵夜,鞭炮就多了,除夕晚饭和年夜饭前,初一早中晚饭前都要放,还有逢五的日子。
由于价值取向不一样,喜好不一样,遇到具体事物时,各人会有各人的选择和判断。
对于传统习俗,我们不妨采取包容的态度,允许大家保留各自的观点和做法。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五篇)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五篇)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调查时间:20__年2月16日调查地点:__调查人:__调查问题:春节习俗中的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压岁钱。
被调查者:家长、老前辈、有关资料调查结果:1、贴对联春联是从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
《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的。
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
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
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2、吃年夜饭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汇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年夜饭。
这是新年的第一次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吃,也可以在长辈家吃。
对于年夜饭的菜式和菜数都是很讲究的,在我们当地,年夜饭至少要炒六个菜,然后再煮上一大盆大锅饭,焖一盆大米,在午夜12点还要吃饺子,第二天就不用再吃太多饭了,都忙着到处去拜年。
3、拜年及收压岁钱正月初一拜年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日子,因为我们可以受到许多压岁钱。
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个专门在大年三十晚上吃小孩的妖怪,有一对夫妇用红纸包了几个铜钱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妖怪来了以后,这个小孩身上冒出红光,妖怪吓得赶紧跑了,其他人也学者给自己的孩子压岁钱,妖怪果然不敢来了。
所以,现在长辈们会给自己的孩子压岁钱,以祈求孩子们来年平平安安。
4、调查体会: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日,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下传统节日文化,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篇1】春节春雨春花艳,新年新岁新日红。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知行学社的部分成员利用寒假的闲暇之余就“春节文化”这个课题在广东省__市展开热火朝天的调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访谈、观察和问卷的形式对梅州地区的春节文化进行认知、了解,最后对调查春节传统习俗、春节期间的活动、以及春节期间的开销三个方面的总结如下:一、随着观代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这一连串的急剧化,使得些十分重要的春节民俗面着无形的危机。
调查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三篇
调查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三篇员工的文化生活对陶冶员工的情操、激发员工的热情、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调查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 调查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年×月×日调查方式:查资料,询问长辈。
调查目的:了解春节习俗。
调查背景: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
春节期间我国各地方人民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些活动有很多是从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并形成了地方风俗。
调查内容:春节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
春节的前奏要数小年了。
1、小年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祓除不祥。
2、除夕除夕又称大年三十、除夜、岁除。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含有旧岁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一般指农历二十九或三十。
这天,一早起床,男子准备贴对联、福字等。
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
家中女子便开始忙碌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我们年夜饭中一般都有鸡、鱼、肉、汤圆这四道菜,鱼的意思是年年有余,汤圆的意思是团团圆圆。
吃年夜饭的时候是春节家家户户最愉快最热闹的时候,一桌丰盛的菜,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
我的家乡每家每户吃年夜饭时会先放挂鞭炮,然后关上门一家人坐一起和和美美吃团圆饭。
家乡文化调研报告
家乡文化调研报告家乡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家乡文化调研报告是对家乡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性调研的一份报告。
通过对家乡文化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家乡的传统文化遗产,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重点调查家乡的传统习俗、节日、传统手工艺等方面的文化特征。
二、家乡传统习俗1. 春节春节是我家乡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亲人团聚,传统习俗随处可见。
比如,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祈求新年好运;大家还会穿新衣服,拜年,收压岁钱。
此外,还有丰盛的年夜饭和燃放烟花爆竹等。
2. 传统婚俗我家乡的传统婚俗非常独特。
婚礼前,新郎要送婚车和彩礼给新娘。
婚礼当天,新娘会坐花轿出嫁,新郎要迎亲,并由鼓手引领。
在婚宴上,新婚夫妇还要举行拜堂仪式,并进行敬茶等传统仪式。
三、家乡传统节日1. 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家乡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去扫墓,献上美食和纸钱给祖先。
同时,还会举行扬鞭祭祖、踩高跷等传统活动,以祭祀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2. 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家乡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还有猜灯谜等传统活动。
同时,中秋节也是家人团聚的好时机,亲朋好友会在一起共度佳节。
四、家乡传统手工艺1. 瓷器制作我家乡以制作精美的瓷器而闻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青花瓷。
青花瓷在我家乡的制作工艺相当精湛,每个环节都需要细致入微的操作。
青花瓷以其深得人心的美丽外观和精湛工艺成为了我家乡的传统手工艺之一。
2. 刺绣刺绣也是我家乡的传统手工艺之一。
刺绣采用多种丝线进行刺绣,形成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
刺绣作品细腻精致,色彩鲜艳,形式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
五、结语通过对家乡传统文化的调研,我深刻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家乡的重要性。
传统习俗、节日和传统手工艺等文化特征是家乡的独特之处,也是我们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遗产。
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应该更积极地推动家乡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其与时俱进,为家乡发展增添独特的魅力。
家乡文化调研报告(6篇)
家乡文化调研报告(6篇)家乡文化调研报告(精选6篇)家乡文化调研报告篇1两年前,随着升学的缘故,我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南宁,虽然远离家乡,但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土地,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里永远是那么的熟悉。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贵港覃塘,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特。
地处贵港市西北部,是贵港市乃至广西最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城乡结合部,是桂中地区重要商品集散地。
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距贵港市区中心和郁江港口仅20公里,千吨级货轮可上溯南宁,下达港澳,黎湛铁路复线横贯覃塘;209线、324线国道、南梧二级公路纵横贯穿全境,并交汇于管理区党政机关驻地―覃塘镇,日平均车流量达3万多辆。
虽然出门在外不经常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会惊奇地发现家乡也在变化着,并且,近几年来我发现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了,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下面就是我发现的家乡的一些变化:一、交通家乡很多年前就铺水泥路,基本都通到家门口,所以家乡的交通可以说是很便利的,上次回家我还发现村里还出资弄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黑漆漆的一片,晚上出门还要拿着手电筒,黑夜行车也相对更安全了。
并且在路上基本不见自行车了,人们骑的更加多的是电动车和摩托车,这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加高,环保意识也相应加强了。
二、住房家乡基本每家每户住的都是楼房,几年前人们很少装修,但现在基本都装修的很漂亮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人口素质以前家乡出一个大学生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家乡的孩子基本都是读完初中就去工作了,但现在人们的思想觉悟更高了,家长都努力督促子女读书,现在大学生已经不是稀奇的了。
虽然家乡的人们都是务农为主,但人们经常读一些关于致富之类的书,所以家乡木材厂、养猪场越来越多,这也相应给家乡的人们在农忙之余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人们的收入也会相对更多一点。
春节民俗民风调研报告5篇
春节民俗民风调研报告5篇春节民俗民风调研报告精选篇1题目:春节民俗内容来源:看书和资料报告内容:1、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贴福字呢?2、除夕之夜,为什么要给压岁钱呢?1、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象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现在,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希望。
2、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
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
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
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
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
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
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
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相关推荐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精选10篇)要去了解一件不明白的事情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并且最终的调查结果会写在调查报告中。
快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篇1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深入了解当前我村精神文化建设情况,以促进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根据学院的安排,由我对本村展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活动。
20xx年1月8日至20日,我通过访问、观察等形式了解我村基层文化建设和文化活动的情况,并在认真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与动机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返镇时间,对我村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
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我们村是整个县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张家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附近的几个村庄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过去与现在,农忙与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二、宣风镇文化建设的现状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
一方面,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
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
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调查报告通常会在调查完成后及时撰写,以保持信息的新鲜和准确,调查报告可以包括对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描述,以增强可信度,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民俗文化的调查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风俗调查报告
家乡风俗调查报告篇一: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民间文化在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历朝古都设立地的陕西,也因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
为此,我们为了了解陕西关中之地——宝鸡特立对宝鸡风情民俗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陕西省宝鸡市调查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的风情民俗调查方式:电话问答、查阅书籍、上网查询调查地点:XX图书馆、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当地人调查人:XX中文系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XX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现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9县。
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
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允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
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
《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
《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
明《一统志》记:”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
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
无率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
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
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
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
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
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
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
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
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
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精选5篇)
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精选5篇)民俗文化调查报告篇1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茂名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1月14日到1月27日地点:茂名市信宜调查对象:亲朋、邻里调查方式: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调查范围:关于信宜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
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
下面是关于信宜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
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
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
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
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
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
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信宜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
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
山西民风民俗调研报告
山西民风民俗调研报告山西民风民俗调研报告范文1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制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而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拥有博大且浑厚的文化。
因此,从古至今就流传下不少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深感骄傲,这些传统节日牵动着我们的心,激励我们对此进行深化的了解与分析。
值此清明之际,我们小组开展了有关重阳节的一些调查。
一、调查目的:1、让同学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和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2、了解当前我校同学对重阳节的了解程度、看法3、培育对老人的敬老之情,弘扬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文化。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1.对象:东华理工高校抚州校区部分同学2.调查方法:②采纳问卷调查方法调查。
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重阳节问卷调查》三、调查结果分析及收获与反思1,20世纪80年月开头,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提倡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xxx在xxx 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从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重阳节这个传统的中国节日,当代高校生都知道它是农历九月九日,可是对于它的历史及进展过程的却不太了解,对于这种小节日关注度不够,不像对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一样重视。
对于重阳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如登高,赏菊,插茱萸或是别称敬老节或是它的针对群体老年人等学问,同学们就更是不懂。
看来,重阳节在社会群体中,至少可说在高校生中重视程度很不够。
2,大部分高校生认为在重阳节当天关爱老人最有意义的活动是去敬老院帮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谈天、唱歌、清扫卫生、做饭。
这的确是个关爱老人的好方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人院的老人不也是相当于我们自己的老人吗?用这种方式,既不需要我们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同时又能让老人们感觉到暖和,让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孤独可怜的,还有许多人在关怀他们。
并且,从这种活动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可以提高我们的尊老敬老爱老意识。
家乡的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家乡的传统文化调研报告家乡的传统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家乡的传统文化是指流传于当地人民中的习俗、风俗、节日等,是家乡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旨在对家乡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调研,以了解其特点和影响。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1. 调研目的:了解家乡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探讨其对当地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当地居民,实地观察则包括参与或观看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参观博物馆等。
三、家乡传统文化特点1. 地域特色:家乡位于山区,因此其传统文化受到山地环境的影响较大。
山歌是当地流行音乐形式之一,反映了人们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
2. 农耕文化:家乡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因此农耕文化在当地非常重要。
农民的劳动习惯、农田管理技术等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
3. 宗教信仰:家乡居民多信奉某一宗教,宗教活动和仪式在当地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家乡传统文化的影响1. 社会影响:家乡传统文化凝聚着当地人民的情感和认同,促进了社会团结和稳定。
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也成为人们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2. 经济影响:家乡传统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增加了新的收入来源。
3. 教育影响:通过学校、博物馆等机构对家乡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和教育,培养了当地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五、家乡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1. 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家乡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包括修复和保护历史建筑、整理和传承传统技艺等。
2. 教育宣传:通过学校和社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宣传活动,增加人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3. 旅游开发:将家乡的传统文化作为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开发,提升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六、结论家乡的传统文化是家乡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家乡传统文化对社会、经济和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
为了保护和发展家乡的传统文化,需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教育宣传活动以及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传统春节民风民俗调研报告五篇
传统春节民风民俗调研报告五篇传统春节民风民俗调研报告篇1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
而春节的习俗世世代代的流传下来,现在,许多国家也有了过春节的习俗。
在世界上,据统计,除了中国外还有,中国、韩国、朝鲜、日本、越南、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把春节定为法定节日。
他们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比如:新加坡:成千上万人购年糕。
春节是新加坡一年当中最盛大的节日。
在年市上,各种年货琳琅满目,一应俱全。
过去中国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如祭灶、迎神和吃年饭等,在新加坡的华人中几乎都保留了下来。
至今,新加坡华人们还认为,年糕象征着“年年高升”,桔子象征“大吉大利”,因而是家家户户过春节的必备品。
新加坡还从中国的广东和香港等地进口年糕、潮柑和盆栽金桔应市。
春节期间,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来到年市选购年糕等年货。
而在春节的起源地―中国,春节的习俗也是很多的。
从农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为过好春节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农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统称为“廿四夜“。
相传这一天为灶君上天之日,民间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习俗。
百姓在这一夜用“卷银包“(用青菜和慈菇、豆腐等烧熟后作馅,再用百叶包裹成)、“廿四糖“、赤豆饭作祭食,点上香烛,祭供灶君,并备纸钱,扎彩桥,磕头礼拜,然后鸣放鞭炮,在将灶君像与前帘(俗称“喜串“)烧化前,户主对着君像自言自语地说些诸如“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等吉利话祈祷。
此俗现已除,但吃赤豆饭、卷银包的古风犹存。
过了廿四夜后,家家户户越发忙碌了,里里外外大扫除,俗称掸檐尘,各家忙于洗涤被褥帐子,酿酒、炒花生和蚕豆,并采购吃的用的东西。
海岛城乡百姓普遍都要磨粉蒸糕,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因“糕“和“高“是谐音,人们图的是年年高的好口彩。
本县各地制糕的方法各不相同,上沙以蒸松糕为主,中部地区蒸的是粘糕,下沙主要蒸蒲鞋底糕;而穷苦人家则用高梁粉、白玉米作为蒸糕的主要原料。
家乡文化古迹的调查报告
家乡文化古迹的调查报告篇一:家乡民俗文化状况调研报告家乡民俗文化状况调研报告实践主题:宁晋县牌坊文化状况调研实践时间:XX年8月1日—8月10日实践地点: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及周边地区调研人员:苏朝阳一、实践背景及意义我儿时就听过一则民谣:赵州的桥,顺德府的墙,宁晋县的好牌坊。
初听时不觉得,现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我的家乡宁晋县城又名凤凰镇,根据凤凰来仪的印象,设计了宁晋城。
至今依然是凤凰展翅的布局。
唐代科举以来,宁晋县共出了九十名进士,一名状元。
两平方公里的小城,分布着三十座牌坊。
全县有名有姓牌坊一百二十座,几乎抵上半个北京城,(北京城有三百座)素有“北京看楼房,宁晋看牌坊”之称。
牌坊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载体,历史人物的见证。
所以我特地选择了家乡的牌坊文化作为假期实践调研对象以展示宁晋的悠久历史、人杰地灵与文化兴盛。
二、问卷分析及总结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一共回收了84份,回收率达到了百分之84%。
经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宁晋县过去是牌坊县,宁晋县城是牌坊城,素有“北京看楼房,宁晋看牌坊”之称。
旧城中原来只有一纵二横三条街,在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的城圈内就有大小牌坊30多座,如此密集排列的牌坊世所罕见。
宁晋牌坊从材质上可分为木柱坊、木瓦结构坊、木石结构坊、石坊及当代钢筋水泥五种。
从表意方面大致分八类:官爵坊、科第坊、诰敕旌表坊、旌表善举坊、孝贤贞烈坊、府衙寺庙坊、为某种历史事件建坊、墓地坊。
但现在不足20座,且大部分为现代所建。
远古木筑牌楼因经不起风化,早已被史尘所淹没。
唐宋前的木瓦牌坊和砖木牌坊也都荡然无存,毁没原因待考。
明清时代的牌坊在三次大劫难中毁损。
几朝文化古迹就此歼灭,给后人留下不可弥补的损失。
痛定思痛,追悔莫及,失去牌坊,宁晋好像失去了历史干巴巴没了生气。
失去牌坊,宁晋失去了一次发展旅游,带动商机的条件。
有一些东西往往人们失去后才知道去珍惜。
1986年宁纺建起了第一座钢筋水泥木结构新牌坊。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3篇】
家乡文化调查报告【3篇】家乡文化调查报告1家乡不仅是生活的地方,也是文化熏陶的场所。
伴随着祖国发展的日益繁荣和人们生活的日益富足,举国上下,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彩。
我的家乡在山东东营,这片共和国年轻的土地在伴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中也越来越显现出人们在精神文化生活层面上的热烈追求。
今年的国庆假期,我回姥姥家和奶奶家,听她们讲起自己的业余生活,走进她们平时的文化活动社区,就强烈的感受到了这一点。
接下来,我把这次的调查活动汇总如下:1.调查对象:姥姥、奶奶、小区文化活动负责人2.调查内容:关于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认识、理解、活动形式和满意程度作为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的活跃分子,姥姥无比专业的告诉我我市从2013年开始,就组织开展了“百团千场乐万家”社会文艺团体巡演活动,从最初的每年2000场深化为2015年的10000场,200万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不间断的文艺演出,已成为演出中坚力量的社会文艺团体。
姥姥参与过无数次这样的文艺汇演,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社区文化活动负责人告诉我,在东营200多万人口中,有许多人生活在村、社区这些最基层的地方,以前他们只能从电视上或者偶尔几次即兴、集中的送文化下乡中看到那些精彩的演出。
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2013年东营市创建成为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15年成功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这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
2013年9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东营市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百团千场乐万家”社会文艺团体巡演活动。
按照“一村(社区)一年一场戏”的公益服务目标,在全市1900多个村庄、社区巡回演出,做到演出全覆盖、无盲区,受到城乡居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据负责人介绍说,“百团千场乐万家”活动以“文化惠民服务群众”为主题,自每年10月1日开始至12月31日结束。
以社会文艺团体和庄户剧团为演出主体,“组织群众演,演给群众看”,把精彩的文艺演出送到百姓家门口。
2023年家乡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5篇
2023年家乡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5篇家乡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一、问题的提出过了腊八就是年。
最近几年放寒假的时间越来越晚,可以说放了寒假就是年。
去年腊月25放假,今年由于疫情形势提前了。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单位工作忙碌,家里神兽归笼,春节渐渐逼近,面对繁琐的过年风俗,我们该如何平衡呢?特此对身边的人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1、阅读书籍;2、借助网络查找资料;3、询问身边的人。
三、资料整理简要介绍:过年习俗主要有买年货、扫尘、贴春联、剪春花、挂年画、年夜饭、压岁钱、守岁、吃饺子、吃汤圆、祭祀祖先、放鞭炮、看春晚、拜年、贴福字、逛庙会、赏花灯等。
过年,是指过“年节”,即现在所称的“春节”。
我们当地还保留的习俗:买年货、扫尘、贴春联、年夜饭、压岁钱、吃饺子、祭祀祖先、看春晚。
四、调查对象的相关情况:妈妈(农村):从腊月就开始准备,杀猪,熏腊肉,生麦芽,手工做酥糖,打豆腐,做豆腐乳,除尘,贴春联,准备一顿丰盛的团年饭。
在农村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年货都是儿女们买回家的。
自己只需要买一些小件生活必需品。
除夕的下午,家中的男子会去祭祀祖先,风雨无阻。
去以前拜年不送礼物,只放鞭炮,村民们轮流请客吃饭。
现在不像以前那样相互串门,只是与自己的儿女相聚。
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吃人家的饭,也不待客,年纪大了,忘性大,做不了饭。
吃过团年饭,就觉得好累,好想静静地歇几天。
过好自己的日子。
婆婆(城市):以前挂各种腊味,今年不挂了,只炸了丸子。
现在大鱼大肉不受欢迎,孩子们都学会了养生,习惯口味清淡。
我们也改吃素。
现在越来越懒了,除尘,洗窗帘都请人做。
团年饭也不想做了,很想在宾馆订一桌,只是没有在家里有气氛。
多年前就不熬夜看春晚了,身体受不了。
节目有回放功能,正月间慢慢看。
正月初一不吃包饺子了,做素馅的吧,冬天没有合适的青菜。
做肉馅的吧,又觉得太腻了。
辉哥(家有老母):除尘是必须做的事情,对联不仅要买,还要买上气派的对联,一年到头都是红红火火的。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民俗调查报告范文
《民俗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本次民俗调查旨在探究当地居民的传统习俗和风俗文化,以及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调查范围包括各种节日庆典、婚丧嫁娶、饮食习惯、服饰习俗等方面。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包括当地居民、传统手工艺人、民间艺人等,以及一些有代表性和特色的群体和个人。
三、调查内容
1. 节庆文化:调查各种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活动内容和特色文化;
2. 婚丧嫁娶:调查当地的婚礼习俗、葬礼习俗以及其他生活仪式;
3. 饮食文化:调查当地的饮食习惯、饮食文化特色以及传统饮食活动;
4. 服饰文化:调查当地的传统服饰、服饰习俗和服饰文化传承情况。
四、调查结果
1. 节庆文化:各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活动内容,如春节的舞狮、元宵灯会等,清明节的扫墓祭祀等;
2. 婚丧嫁娶:当地的婚礼习俗讲究礼仪和传统,葬礼习俗注重祭祀和纪念,其他生活仪式也很有特色;
3. 饮食文化:当地的饮食习惯以米饭和面食为主,注重季节和天然食材的利用,传统的饮食活动也很丰富;
4. 服饰文化:当地的传统服饰以旗袍、长衫为主,注重面料和色彩的选择,传统服饰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传承和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民俗调查,不仅深入了解了当地居民传统习俗和风俗文化,也发现了一些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
建议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让更多的居民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度河北建工学院寒假社会实践调研奖参评材料学习践行十八大青春奉献闪光彩---家乡民俗文化调研报告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电智121班团支部2013年2月19日为深入了解和发扬燕赵文化,我班特举办了这次探寻民俗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本次实践活动,对自己家乡独特的风俗与文化进行了全面的探索与了解,并且做出了介绍和总结。
一、活动的指导思想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乡村民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身为大学生,未来建设国家的主力,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全方位、多层次地调研家乡民俗文化,并在活动中真正接受文化熏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的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家乡民俗文化简介我的家乡位于河北保定,我以保定历史文化进程为主线,先后开展了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历史景观、特色小吃等搜索探寻活动,希望以此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调研家乡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的家乡,了解我家乡的民俗文化。
(一)、民间艺术1.雄县赵岗古乐雄县赵岗村音乐会一本民国年间的手抄本乐谱,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古代乐曲,经专家鉴定,其中几首在其他地方的古乐中从未发现——雄州古乐存“天籁”,该村音乐会演奏技巧较高超。
由于民间活动是自发性的,而且“音乐会”不以赢利为目的,所以常常较难继续,而该村音乐会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从88岁的老人到20多岁的年轻人,四代传人共同演奏,正是这种传承有序地继承,所以该村的演奏非常有生气,在管子等乐器上音准控制很好。
2.定州子位吹歌子位吹歌是冀中民间鼓吹乐的典型代表,定州市子位镇是子位吹歌诞生和流传的地方。
据子位村老艺人王成奎讲述,他家已有六代家传技艺,推测子位吹歌的历史在200年以上。
代表曲目有《放驴》、《打枣》、《万年欢》、《一支花》等。
新中国初期,音乐家杨荫浏、曹安和整理出版了《定县子位村管乐曲集》,有乐曲34首,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1996年文化部命名子位镇为“中国民间音乐之乡”。
3.涞水高洛古乐涞水县义安镇高洛村古名“高乐”。
这里距北燕侯国的初都——涞水县司徒村村北4公里,距“轩辕黄帝家庙”所在地——涞水、易县交界处的洪崖山20公里。
高洛村有一种村民自愿参加、义务排练、义务演出的民间器乐演奏会社——音乐会,全名“高乐蓝旗音乐圣会”,也称“音乐大善会”。
经专家学者鉴定,它是一种古老的、原生态的民间音乐,其中的祭祀音乐相传是华夏音乐始祖伶伦4800年前所创的“黄帝家庙”祭祀音乐的变存。
高洛古乐现有“奏”乐曲80首、“打”乐曲10首、“唱”乐曲15首。
高洛古乐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
(二)、民俗风情1.春节在保定的许多农村里有着这样的习俗,每到除夕夜人们就会去家里亲人的墓地旁燃放烟花炮竹,而且还会烧一些冥钱。
这个习俗叫“请家”意思就是到了过年的时候将去世的亲人接到家里与家人团聚。
还有每到立春的前一天家里就会找出一些红色的布料,然后将它们剪成葫芦的形状,家里每个小孩子的衣服上会被贴上一个葫芦,然后家里的窗户和门上也会贴上,人们以这种特别的方式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过年贴对联分为红对联和蓝对联两种,如果在过去的一年中有自己的亲人去世那么要忌贴红对联,因为贴红对联是对死者的不敬,于是就用蓝对联代替,他代表了对死去亲人的缅怀与哀悼。
如果在过去的一年中,家中并无丧事的话就贴红对联。
2.龙抬头保定流传着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民谚。
传说二月二是主管降雨的龙王露头的日子,人们企盼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便在这天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保定市西南郊有座专为龙王建造的龙潭庙。
据清同治年版《清苑县志》载,龙潭庙为北宋元佑年间萧德修。
每年的二月二这里都举行热闹的龙潭庙会,为保定两大庙会之一。
这一天,人们有吃煎饼和炸食的习俗,炸食的形状很像龙体。
妇女在这天不能做针线活,以免扎伤龙眼。
二月二这天有个特色活动即“插小鸡“。
在二月二来临之前用秫秸(甘蔗的一种)皮扎成小鸡的形状,在二月初一晚上插在自家的门窗上面。
取鸡吃毒虫之意,借秫秸皮的小鸡来驱逐毒虫。
要插到二月二晚上再取下来。
据说这样一年家里都不会有蝎子,蟑螂等虫子。
3.保定敬老健身节长寿之城——保定,自古以来,就有强身健体的习惯,并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无论是老人,还是中、青年都是如此,保定人由于这一特殊原因,其平均寿命明显高于全国,为了纪念保定人这种对人类有益的活动,每年由保定市人民政府组织民间自愿参加的一年一度的中国保定敬老健身节于10月1日至10月10日在保定市召开,这是保定独有的节日。
4.回娘家保定有新娘“回门”的风俗。
回门就是回娘家。
新娘要在出嫁的第三天(单日成亲则第二或第四天,回门选双日表示成双成对),带上礼品和新郎一起回娘家探望双亲。
在这天,娘家的嫂子们要与新姑爷戏耍,小辈则藏新姑爷的东西要喜钱,丈母娘则让女儿回婆家时给新女婿带好吃的。
回到新郎家后,新娘由婆家的妇女领着到同族的长辈家行礼,表示晚辈对长辈的尊重,长辈也送给新娘一些礼物和喜钱,显示长辈对晚辈的关照。
在回门后的第十日,新娘的父亲会接新娘回家住七天,七天结束后再由新娘的母亲的母亲把新娘送回夫家。
5.烤柏冰烤柏冰即烤柏树枝。
是指在正月十六的下午,很多人会去太子庵(山名)的庙上拜佛,然后折很多柏树回家。
晚上的时候会好多人聚在一起烤柏树枝,也可以把家里的扫把仍进去一起烤。
烤的时候要烤遍全身,这样就能百病不是生。
烤柏冰就是取考柏病的谐音,据说在正月十六这天烤了柏冰就会一年身体健健康康。
(三)、历史景观1.直隶总督署古城保定的直隶总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裕华路,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是直隶省的最高军政机关,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
这座衙署启用于雍正七年(1729年),直到清亡后废止,历经182年,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历史内涵十分丰富,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冉庄地道遗址地理位置地处华北平原中部,位于保定市西南30公里处的清苑县冉庄镇,南距省会石家庄13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140公里。
简介冉庄地道战遗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
冉庄地道战是冉庄人民与日寇艰苦卓绝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
冉庄地道一般宽0.7至0.8米,高约1至1.5米,上距地面2米多。
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顺沿东、西、南、北大街挖成4 条干线地道。
冉庄是全国百家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
抗战期间,勤劳智慧的冀中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1938年开始挖地道,构建了近16公里长、巧夺天工的"地下长城",先后歼敌2100余人。
解放后,地道战遗址相继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防教育中心、德育教育基地等。
冉庄地道战遗址每年都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特别是近年来,游客数量迅速增加,每年达数万人次。
为进一步发挥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经有关部门批准,冉庄地道战遗址成为我国首家民族宗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后将有计划地组织民族宗教界人士到此开展参观教育活动,激发他们的爱国爱教热情,进一步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3.狼牙山地理位置狼牙山狼牙山,古称郎山,地处河北省易县西南部,距离县城约45公里,海拔1105米。
因其山势险峻酷似狼牙,峰顶直刺云天,故称狼牙山。
狼牙山风景秀丽,“狼山竞秀”为易县十景之一。
狼牙山东西、南北约长15公里,面积为225平方公里。
它有“五坨三十六峰”,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西北两面均为峭壁悬崖,山势险峻,东南两面稍缓,各有一条羊肠小路通向主峰“闫王鼻子”、“小鬼脸”等险要之处非贴壁不可逾越。
离山顶100米处有一小片开阔地,开阔地南面山崖旁有一棵古松,松下有一块巨石上面刻有棋盘,故称“棋盘坨”,相传为神仙之遗物。
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是著名的抗日根据地。
1941年9月25日,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五名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牵着2500人的日本侵略军上了狼牙山,狡猾的日本鬼子还以为追上了我军的大部队。
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和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5人,发扬自我牺牲精神,把敌人引到悬崖绝路。
在战斗中他们的子弹打光了、手榴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活动的石头也没有了,他们坚持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我们的大部队已安全转移,胜利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这时,他们也到了狼牙山的顶峰,面对黑呀呀的一片鬼子,他们毫不畏惧,砸烂了枪支,挺胸走向悬崖绝壁,面对空中高呼着:“共产党万岁!乡亲们:永别了!”纵身跳下悬崖。
这就是著名的狼牙山五勇士。
4.满城汉墓满城汉墓满城汉墓在满城西南约1.5公里处陵山主峰东坡。
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葬于前113-前103年间。
一号墓(刘胜墓)和二号墓(窦绾墓)都坐落在主峰的东坡。
两墓南北并列,墓门向东。
凿山为陵,北并列,墓门向东。
凿山为陵,内部布局完全模仿宫殿建筑。
1968年发掘。
墓室庞大,随葬品很多。
刘胜墓墓洞全长51.7米,最宽处37.5米,最高处6.8米,容积约计2700立方米。
刘胜墓墓洞全长51.7米,最宽处37.5米,最高处6.8米,容积约计2700立方米。
全墓可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等六部分。
窦绾墓,就墓室建造来说,规模之巨大、气魄之宏伟、开凿之工整,均超过刘胜墓的水平。
平面布局则大同小异,总长49.7米,最宽处65米,最高处7.9米。
容积达3000立方米。
两墓出土铜、陶、铁、金、银、玉石、漆器以及帷帐、俑、五铢钱等器物共1万多件。
其中有: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以及墓主人的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
衣用玉片制成,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
刘的玉衣长1.88米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五大部分。
窦的全长1.72米,用玉片2160块、金丝约700克。
(四)、特色小吃1.驴肉火烧驴肉火烧可谓保定名吃,选用肥嫩适中的小驴肉,经过精细的加工制作而成,配以刚刚出炉的、脆软的火烧,吃起来回味无穷。
驴肉火烧据说起源于明初。
朱棣起兵谋反,杀到保定府徐水县漕河,打了一场败仗。
燕王眼瞅着饿得就要见阎王去了。
士兵出了个主意,要他效仿古人杀马吃。
其实所谓“驴肉香,马肉臭,打死不吃骡子肉”,马肉纤维比较粗,不是特别好吃。
但是饥不择食,就把马肉煮熟了夹着当地做的火烧吃了。
哪知味道还很不错。
于是后来当地老百姓也开始杀马做“马肉火烧”,而且马肉火烧因为曾经被皇上吃过而声名大振。
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因为和蒙古人打仗需要马。
这里的马可不是做火烧吃的死马,而是活生生的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