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专题 中国电网从超高压到特高压的发展 (1)

合集下载

中国高电压发展历程

中国高电压发展历程

中国高电压发展历程==============1952年,中国自主建设了110kV输电线路,逐渐形成京津唐110kV输电网。

-------------------------------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高电压电力领域。

在此之前,中国的电力基础设施主要依赖于外国技术和设备。

通过自主建设,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为后续的电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4年,建成丰满至抚顺李石寨220kV输电线路,随后继续建设辽宁电厂至李石寨,阜新电厂至青堆子等220kV线路,迅速形成东北电网220kV骨干网架。

---------------------------在这一阶段,中国致力于提升电力输送的电压等级和扩大电网覆盖范围。

丰满至抚顺李石寨220kV输电线路的建设,以及随后的一系列220kV线路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开始构建更为强大的电网结构。

1972年建成330kV刘家峡—关中输电线路,全长534km,随后逐渐形成西北电网330kV骨干网架。

---------------------------这一阶段是中国高电压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通过建设330kV的刘家峡—关中输电线路,中国进一步提升了电网的电压等级,并开始在西北地区构建更为强大的电网结构。

这一时期也为后续的特高压输电技术研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81年建成500kV河南平顶山姚孟—湖北武昌输电线路,全长595km。

为适应葛洲坝输变电的需要。

-------------------------------进入80年代,中国开始建设更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

500kV 电压等级的河南平顶山姚孟—湖北武昌输电线路的建设,标志着中国电网开始进入更高的电压等级。

这一时期也见证了中国开始适应和利用复杂地理环境进行电网建设的挑战和能力。

1983年又建成葛洲坝-武昌和葛洲坝-双河两回500kV线路,开始形成华中电网500kV骨干网架。

---------------------------这一阶段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华中地区的电网建设。

特高压规划介绍

特高压规划介绍
5
一、建设特高压电网的必要性
2. 我国西水、北煤和东部负荷比重大的基本特征 要求大幅度提高跨区资源优化配置规模
以500千伏交流和±500千伏直流为纽带的区域 电网联网规模和输送能力,都难以满足大电源 集中开发、远距离大容量输送的需要
发挥特高压电网的规模优势,才能与大规模电 源基地大容量、远距离输送规模相匹配。这是 电力工业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能源产业政策 的重要举措。
6
一、建设特高压电网的必要性
3.短路电流水平问题 从2005年到2010年,主要受端系统500千伏电
网短路电流水平大部分将接近或超过50千安。 到2015~2020年,主要受端系统短路电流水
平将接近或超过63千安,短路电流超标问题成 为电网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之一。 4. 站址、输电走廊越来越紧张,输变电工程建设 拆迁等本体外的费用大幅度增长。
14
特高压电网规划介绍(一)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印永华
1
主要内容
一、建设特高压电网的必要性 二、交流特高压技术的可行性 三、特高压电网的初步规划 四、特高压电网的初步技术分析
2
一、建设特高压电网的必要性
我国发展特高压指的是在现有 500千伏交流和±500千伏之上采用 更高一级电压等级输电技术,包括百 万伏级交流特高压和±800千伏级直 流特高压两部分,简称国家特高压骨 干电网。
13
二、交流特高压技术可行性
4. 综上所述,发展百万伏级电压输电技术的优点如下: (1)能满足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需要 (2) 适用于电网本身容量较大,电网间交换功率较多的
电网 (3) 节省输电走廊 (4) 减少输电损耗 (5) 降低短路电流 (6) 减少输电瓶颈,适应电力市场开放 (7) 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

特高压前传 从我国第一个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开始说起

特高压前传 从我国第一个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开始说起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

当时西方工业国家的电力工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美国、前苏联、意大利、加拿大、德国、日本、瑞典等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增长和电力需求预测制定了发展特高压的计划。

其中美国、前苏联、日本、意大利还建设了特高压试验站和试验线段,专门研究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及输变电设备。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开始对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进行初步研究。

然而,由于科研力量薄弱、配套条件尚不成熟等多方面原因,这些研究还停留在蓝图构想层面。

1986年7月,原武汉高压研究所专家王凤鸣、张一新在其论文《在煤炭基地集中布厂采用特高压线路输电是解决煤炭运输困难的一条重要途径》中提出,在铁路、公路运力紧张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晋煤、陕煤、内蒙古西部煤炭外运的问题,并建议发展特高压电网,实现火电外送。

构想,源于能源形势所需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网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81年12月,我国第一个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平顶山至武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标志着中国输变电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期间,为实现华中、华东电网间水电、火电调剂,以及配合葛洲坝水电厂大江电厂新机组投产后电能外送,缓解华东地区严重缺电的局面,当时的电力工业部开始组织力量对葛洲坝至上海的±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工作。

“到80年代末,华中电网500千伏线路已达10条,形成华中电网的500千伏网架。

”时任水电部超高压输变电建设公司副经理田荫连介绍,葛上工程建成投运后,大容量、远距离的跨区联网成为我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促进了加快向更高一级电网输电技术发展的研究工作。

更高电压等级的确定需要一段时间的系统研究和深入论证才能确定,但许多电力权威专家还是一致认为,我国是一次能源和电力负荷分布极不均衡的国家,上游是“憋”着各种能源资源蓄势待发,下游是急盼用清洁能源换取可持续发展的电力负荷中心。

我国高压发展史

我国高压发展史

中国高压输电发展历程1952年,用自主技术建设了110kV输电线路,逐渐形成京津唐110kV输电网。

(美国1908年有110KV线路)1954年,建成丰满至李石寨220kV输电线路,随后继续建设辽宁电厂至李石寨,阜新电厂至青堆子等220kV线路,迅速形成东北电网220kV骨干网架。

(美国1923年有230KV线路)。

1972年建成330kV刘家峡—关中输电线路,全长534km,随后逐渐形成西北电网330kV骨干网架。

(美国1954年有345KV线路;苏联1952年330KV线路;瑞典1952年380KV线路.)1981年建成500kV姚孟—武昌输电线路,全长595km。

为适应葛洲坝水电厂送出工程的需要,1983年又建成葛洲坝-武昌和葛洲坝-双河两回500kV线路,开始形成华中电网500kV骨干网架。

启动了跨省、超高压电网建设的进程。

(苏联1956年有400kV电压输电线路)1989年建成±500kV葛洲坝-上海高压直流输电线,实现了华中-华东两大区的直流联网,拉开了跨大区联网的序幕。

2005年9月,中国在西北地区(青海官厅--兰州东)建成了一条750kV输电线路,长度为140.7 km。

(加拿大1965年有735KV线路,美国1969年有765kV线路;苏联1967年有750kV线路。

2008年7月,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交流输电线路投入运行,全程650多km。

(苏联1985年有1150kV线路)中国高压输电大事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第一项50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平武工程)的建设,启动了跨省、超高压电网建设的进程。

80年代末投运的±500千伏葛沪直流输电工程,拉开了跨大区联网的序幕。

1993年8月天广一回交流输电线路投运,1998年12月天广二回投运,2002年6月天广三回投运。

2000年12月,天生桥至广州±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单极送电,2001年6月双极投运。

特高压电网建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特高压电网建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特高压电网建设的过去、现在与未来2013国际智能电网论坛于9月24~25日在德国柏林举行,来自40个国家的500余名代表云集于此。

论坛上,中国特高压输电标准被定为国际标准。

中国自2009年提出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以来,已建成2条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的1000kV交流输电线路和4条800kV直流输电线路。

几年来,中国特高压项目经受住了各种运行方式的考验,安全、环境、经济等各项指标达到和超过了设计的标准和要求。

截止到目前,我国已经在大电网控制保护、智能电网、清洁能源接入电网等领域取得一批世界级创新成果,已经建立了系统的特高压与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编制相关国际标准19项,中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特高压发展现状就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电网来说,高压电网指的是110kV和220kV的电网;超高压电网指的是330kV、500kV和750kV的电网。

特高压电网指的是以1000kV输电网为骨干网架,超高压输电网和高压输电网,以及特高压直流输电和配电网构成的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现代化大电网。

据了解,特高压输电技术包括特高压交流输电和特高压直流输电两大类。

其中,特高压交流输电是指电压等级1000kV及以上的交流输电,特高压直流输电是指电压等级±800kV及以上的直流输电。

2010年初国家电网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中公布了特高压建设“十二五”规划。

根据国家电网的计划,到2015年将建成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电网,形成“两纵两横”的格局。

同时,在直流特高压方面,为配合西南水电、西北和华北煤电以及风电基地的开发,在“十二五”期间将建设7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满足西藏供电,实现西藏电网与西北主网联网。

到2017年,国网规划建成“三纵三横”特高压目标网架。

到2020年,“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形成“五纵五横”主网架。

2013年1月18日,“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2013年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浅谈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

浅谈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

浅谈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针对当前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必要性,分别从直流和交流输电两个方面介绍了特高压输电系统的主要特点,结合国内外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标签:高压输电;输电技术原理;高压直流前言:高压输电技术是世界能源领域的重大前沿技术,开展高压輸电技术的研究,对促进电力工业和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世界电力科技创新和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世界范围内,高压输电技术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学者的关注。

1.什么叫高压输电从发电站发出的电能,一般都要通过输电线路送到各个用电地方。

根据输送电能距离的远近,采用不同的高电压。

从我国现在的电力情况来看,送电距离在200~300公里时采用220千伏的电压输电;在100公里左右时采用110千伏;50公里左右采用35千伏;在15公里~20公里时采用10千伏,有的则用6600伏。

输电电压在110千伏以上的线路,称为超高压输电线路。

在远距离送电时,我国还有500千伏的超高压输电线路。

2.为什么要高压输电根据P=UI,电压越高产生的电力浪费的也相对的越少,现在电力的材料是铜,他一个种导体,任何物质都会产生电阻,电阻就是电力浪费的主要原因,虽然说铜的电阻很小,也会产生浪费,况且铜的造价较高,主要是这个原因才使电线采用高压传输的方法,如果要打到物体没有电阻是有办法的,达到绝对零度,就是零下273℃,在这个温度下什么问题都能边成超导体,不过这样方法不能是实现,所以只能采用高压输电。

3.高压输电的原理高压输电原理可用欧姆定律解释.及电压=电流*电阻.或电流=电压/电阻.高压输电是要达到远距离输电的目的。

这个输电的重任就落到金属导线上,任何金属都有电阻存在,而电阻与其材质,长度和切面有关,各中材质导电系数不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切面越大电阻越小。

为了达到高效率,远距离,节省成本输电的目的,就要用殴姆定律及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来科学考虑其输电导线的成本。

国内外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情况综述

国内外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情况综述

国内外特高压输电技术发展情况综述1.背景自从电能作为人们生活中廉价而又清洁的能源以来,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壮大,输电电压经历高压、超高压两个发展阶段,目前又跨入了特高压输电的新的历史时期。

这种发展标志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电力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近来,由于石油价格的暴涨,1993年11月在宜昌召开的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与电网技术综合学术年会上发表《关于着手开展特高压输电前期科研的建议》以来,各方面的人士对特高压输电技术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那么何谓特高压输电呢?特高压输电系指比交流500kV输电能量更大、输电距离更远的新的输电方式。

它包括两个不同的内涵:一是交流特高压(UHC),二是高压直流(HVDC)。

具有输电成本经济、电网结构简化、短路电流小、输电走廊占用少以及可以提高供电质量等优点。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定义:交流特高压是指1000kV以上的电压等级。

在我国,常规性是指1000kV以上的交流,800kV以上的直流。

我们国家是在何种情形下进行特高压研究的呢?不妨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从能源利用上来说,看国际上常以能源人均占有量、能源构成、能源使用效率和对环境的影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

目前我国人均年消耗的能源水平很低,如果在21世纪中叶赶上国际中等发达水平,能源工业将要有大的发展。

据最近召开的世界能源第十七次会议预测,世界能源工业还要进一步发展,到2030年,世界的能源产量将翻一番;到21世纪末再翻一番,其中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印尼等发展中国家。

我国电力将在未来15~20年内保持快速增长,根据我国电力发展规划,到2003年、2010年、2020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3.7亿千瓦、6亿千瓦和9亿千瓦。

从世界范围来看,交流特高压和高压直流将长期并存,而交流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是交流特高压和高压直流的基础。

而新的输电电压等级的出现取决于诸多因素。

首先是长距离、大电量输送方式的增长需求,其次是输电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考虑。

特高压发展历程以及前景

特高压发展历程以及前景

特高压发展历程以及前景我国特高压发展历程摘要:我国已经进入了大电网、大机组、高电压、高自动化的发展时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特高压输电逐渐进入到我国电力的建设当中。

因为特高压输电能同时满足电能大容量、远距离、高效率、低损耗、低成本输送的基本要求,而且能有效解决目前500kV超高压电网存在的输电能力低、安全稳定性差、经济效益欠佳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建设特高压电网已经成为我国电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在对电力系统以及电网的基本概念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确定我国引入特高压的必要性以及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关键字:特高压电网发展历程1.电网简介发电厂、输电网、配电网和用电设备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称之为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中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部分称为电力网,电网是电能传输的载体,它包括升、降压变压器和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

电网是电能传输的载体,在发电厂发出电能后,如何将电能高效地传送给用户,就成为电网的主要功能。

对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电网来说,高压电网指的是110kV和220kV 电网;超高压电网指的是330kV,500kV和750kV电网。

特高压输电指的是正在开发的1000 kV交流电压和±800kV直流电压输电工程和技术。

特高压电网指的是以1000kV 输电网为骨干网架,超高压输电网和高压输电网以及特高压直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和配电网构成的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现代化大电网。

2.国内国际特高压发展概况特高压电网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用电负荷的持续增长,以及大容量、特大容量电厂的建设和发展,其突出特点是大容量、远距离输电。

目前,我国发展特高压指的是在现有500千伏交流和±500千伏之上采用更高一级电压等级输电技术,包括百万伏级交流特高压和±800千伏级直流特高压两部分,简称国家特高压骨干电网1。

1《走进特高压》中国电力出版社古清生国际上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只在俄罗斯、日本、意大利有少量1000千伏交流线路,且都降压运行,直流输电已建成投运的最大等级工程是巴西伊泰普输电工程,包括两回±600千伏电压等级,360万千瓦额定输送功率的直流线路。

我国电力发展与特高压直流输电

我国电力发展与特高压直流输电

我国电力发展与特高压直流输电在现代社会,电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没有这种强有力的支撑,经济发展是一句空话。

我国多年来高速的经济发展引起了对电力的强烈需求,这种需求不断刺激政府在投资和政策等方面对电力工业进行明显的倾斜。

因此电力行业的高速发展在中国现阶段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中国的电力工业在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只有185 万kW。

而到1998年,全国装机容量已达到2.77亿kW,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1987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1995年3月突破2亿千瓦,2000年4月突破3亿千瓦,2004年初达到4亿千瓦。

最近几年,我国电力工业迎来了发展的高峰。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不到19个月的时间里,实现了全国电力装机4亿千瓦到5亿千瓦的跨越。

而2006年我国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也就是说12个约实现了全国电力装机5亿千瓦到6亿千瓦的跨越,2006年底达到了6.2亿千瓦。

从1996年起,中国电网总装机容量和总发电量就均居世界第二。

这样的建设速度在世界的发电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美国的装机容量高峰在70年代,最多的年份,一年的新装机容量大概在4000多万千瓦。

尽管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但由于人口众多,到200年底,人均装机仅为0.3千瓦,人均用电量仅为1452千瓦时,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为发达国家的1/6~1/10。

因此,我国电力负荷增长空间巨大。

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4万亿美元。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需要充足的电力供应,预计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4.6万亿千瓦时左右,需要装机容量约10亿千瓦。

这意味着未来15年间,我国年均新增装机超过3300万千瓦,年均用电增长达到1600亿千瓦时。

2010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600亿瓦,而到2020年将进一步达到12,500亿瓦二.我国电网的发展为了满足大容量长距离的送电需求,系统运行电压等级也在不断提高。

特高压输电技术PPT讲稿

特高压输电技术PPT讲稿
1974年将单相试验设备扩建为1000~15000kV 三相系统。
美国邦维尔电力局(BPA)有2处特高压试验站。
国外发展概况

意大利
全国各地参 加 1000kV 科研规划的 单位共有7 个试验场和 2个雷电记 录站。
意大利1000kV工程雷电冲击试验
国外发展概况

瑞典
查麦斯大学高电压试验场可进行交流 1000kV 电 气 试 验 , 试 验 场 内 建 有 240m 特 高 压 试验线段。另有180m的绝缘子试验线段。
特高压输电技术课件
电网的发展历程
• 输电电压一般分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
高压(HV):35〜220kV; 超高压(EHV):330 〜750kV; 特高压(UHV):1000kV及以上。 高压直流(HVDC):±600kV及以下; 特高压直流(UHVDC):±750kV和±800kV。
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定义:交流特高压是指 1000kV 以 上 的 电 压 等 级 。 在 我 国 , 常 规 性 是 指 1000kV以上的交流,800kV以上的直流。
国 外 发 展 概 况
国外发展概况

前苏联
1985年建成埃基巴斯图兹——科克切塔夫——库斯 坦奈特高压线路,全长900km,按1150kV电压投入运 行,至1994年已建成特高压线路全长2634km 。
运行情况表明:所采用的线路和变电站的结构基本 合理。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等重大设备经受 了各种运行条件的考验。
❖1989年建成±500kV葛洲坝-上海高压直流输电
线,实现了华中-华东两大区的直流联网。
我国电网的发展历程
❖2005年9月,中国在西北地区(青海官厅—兰州
东)建成了一条750kV输电线路,长度为140.7 km。输、变电设备,除GIS外,全部为国产。

特高压简介介绍

特高压简介介绍
环保性能优越
特高压技术在减少燃煤消耗、 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具有 显著环保优势,有助于推动清
洁能源发展。
特高压技术原理及
02
特点
特高压输电技术原理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2
03
高电压等级
特高压输电技术采用极高 的电压等级,有效降低传 输过程中的电能损失。
大容量传输
通过特高压技术,电网能 够实现大容量的电力传输 ,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 求。
成熟阶段
21世纪以来,特高压技术在中国得 到了广泛应用,并逐渐成为国际电 力传输领域的重要标准。
特高压技术优势
传输容量大
特高压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电 力传输容量,满足日益增长的
电力需求。
传输损耗低
采用特高压技术进行电力传输 ,可以有效降低传输过程中的 电能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节约土地资源
相比传统输电方式,特高压线 路具有更高的输电能力,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土地资源。
特高压工程运营与维护
1. 设备巡检
定期对特高压设备进行巡检,确保设 备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2. 故障诊断与修复
采用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迅速定位 并修复故障,确保特高压电网安全稳 定运行。
3. 预防性维护
根据设备运行规律和经验数据,制定 预防性维护计划,降低设备故障风险 。
4. 智能化运营管理
特高压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3-11-20
目录
• 特高压概述 • 特高压技术原理及特点 • 特高压工程建设与运营 • 特高压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 特高压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特高压概述
01
特高压定义
高电压等级

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

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

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乡电力需求的持续增长,电网建设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障电力的稳定供应,同时减少输电能量损耗和环境污染,我国积极推进超高压输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三个方面探讨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

一、技术原理超高压输电技术是指将输电电压提高到1100千伏及以上,通过特殊的导线材料和支架结构实现远距离输电。

其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导线材料、电力设备和输电支架。

导线材料方面,超高压电缆采用的是特殊的低介电常数材料,能够在高电压状态下保持电线的绝缘性能,并具备较高的耐电弧性能和传输能力。

这些导线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使用多种精密设备和工艺技术。

电力设备方面,超高压输电网的主要设备包括变电站、断路器和互感器等。

这些设备需要具备耐高电压和高温的特性,并能够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正常工作。

目前,我国已经开发出一系列不同类型的超高压输电设备,并实现了国产化生产。

输电支架方面,超高压输电线路的支架需要具备一定的力学强度、导电性能和耐候性能。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我国研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输电支架产品,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二、应用领域超高压输电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城市电网输电、远距离电网输电和新能源输电。

在城市电网输电方面,超高压输电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市区密集的用电需求,并减少电力输送损耗和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多个城市已经建成了超高压输电线路,如上海、北京等地,其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远距离电网输电方面,超高压输电技术可以实现更远距离的电力输送,满足国家能源战略的需要。

例如,我国西部地区多为煤炭资源富集区域,采矿和发电要求大量能源输送,需要超高压输电技术进行支撑。

在新能源输电方面,超高压输电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和分配。

例如,青海、甘肃等地的大型光伏发电、风电场的建设,需要超高压输电将电力输送到全国各地。

输电电压的发展历史和特高压的定义

输电电压的发展历史和特高压的定义

输电电压的发展历史和特高压的定义2006年01月03日00:00字体【大中小】【查看留言】【打印】【关闭】开栏的话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国家电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为让读者更多地了解特高压电网,在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办公室的支持下,本报开辟了“特高压知识问答”专栏,从本期开始在本版连续刊登有关特高压电网的知识。

敬请关注。

问:输电电压的分类情况如何?特高压又是怎样定义的?答:交流输电电压一般分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

国际上,高压(HV)通常指35~220千伏电压。

超高压(EHV)通常指330千伏及以上、1000千伏以下的电压。

特高压(UHV)定义为1000千伏及以上电压。

高压直流(HVDC)通常指的是±600千伏及以下的直流输电电压,±600千伏以上的电压称为特高压直流(UHVDC)。

就我国而言,交流高压电网指的是110千伏和220千伏电网;超高压电网指的是330千伏、500千伏和750千伏电网;特高压电网指的是1000千伏电网。

高压直流指±500千伏及以下直流系统,特高压直流指±800千伏直流系统。

以上的电压等级均为标称电压。

特高压电网建成后,将形成以1000千伏交流输电网和±800千伏直流系统为骨干网架,具有坚强的超高压输电网和可靠的高压输电网,以及高压直流输电和配电网构成的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现代化大电网。

问:国内外电网电压等级的发展情况如何?答:为了提高输电经济性能,不断满足大容量和长距离输电的需求,电网电压等级在不断提高。

100多年来,输电网电压从最初的13.8千伏,逐步发展到高压20千伏、35千伏、66千伏、110千伏、134千伏、220千伏、230千伏;20世纪50年代后迅速向超高压330千伏、345千伏、380千伏、400千伏、500千伏、735千伏、750千伏、765千伏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进行1000千伏(1100千伏、1150千伏)和1500千伏电压等级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发。

揭秘中国特高压前世今生

揭秘中国特高压前世今生

揭秘中国特高压前世今生我国特高压在国际上“无标准、无经验、无设备”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从“白手起家”到“大国重器”,从“中国创造”到“中国引领”,从“装备中国”到“装备世界”。

可以说,建设特高压电网,是我国电力发展史上最艰难、最具创新性、挑战性的重大成就,更是中国乃至世界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特高压电网已成为中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主动脉”,破解了能源电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了能源从就地平衡到大范围配置的根本性转变,有力推动了清洁低碳转型。

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建成“14交16直”在建“2交3直”共35个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特高压线路总长度4.8万公里。

“现在特高压干成功了,人们说我是‘特高压之父’,我认为应该是‘特高压之负’,胜负的负。

这么多年,我因为坚持搞特高压,弄得自己伤痕累累,这些又能跟谁说呢。

”国家电网公司原董事长、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如此感慨。

未来,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各洲各国电网互联,促进能源网、交通网、信息网“三网”融合发展,为破解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贫困疾病等全球性挑战,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开辟新道路、作出新贡献。

(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李文华)中巴车上“亮招”2004年底,掌舵国家电网公司两个月的刘振亚和时任国家发改委主要领导,一同参加三峡—广东直流输电工程验收总结会。

疾驰的中巴车上,谈及中国缺电的现状,刘振亚深感忧虑,国内电力供应已“严重拖了经济发展的后腿”。

大规模、长距离输煤一直是中国能源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铁路新增运力的70%以上用于煤炭运输。

本世纪初我国沿长江每30公里就有一座发电厂,长三角地区每年每平方公里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45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

这和中国资源禀赋与负荷逆向分布密不可分。

中国76%的煤炭、80%的风能、90%的太阳能分布在西部北部,80%的水能分布在西南部,70%以上的电力消费集中在东中部地区,能源富集地区距离东中部电力需求中心1000到4000公里左右。

特高压行业发展趋势

特高压行业发展趋势

国内特高压工程建设案例
案例一
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
介绍
该工程是世界上首个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也是我国 特高压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特点
该工程在关键技术、设备研发、系统集成等方面实现了重 大突破,为后续特高压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 实践经验。
案例二
±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介绍
特高压行业发展趋势
汇报人: 2023-12-30
目录
• 特高压行业概述 • 特高压行业的市场现状 • 特高压行业的技术发展 • 特高压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 特高压行业的挑战与对策 • 特高压行业的典型案例分析
01
特高压行业概述
特高压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特高压是指电压等级在交流1000千伏、直流±800千伏以上的输电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效率高和损 耗低等特点。
特高压市场的竞争格局
市场竞争格局
特高压市场的主要竞争者包括设 备制造商、工程建设企业、电网 公司等。其中,设备制造商和工 程建设企业在技术和市场上具有
较强的竞争优势。
技术创新
随着特高压技术的不断发展,企 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 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保
持竞争优势。
政策影响
政府政策对特高压市场的发展具 有重要影响,如政府推动能源结 构转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政 策将有助于特高压市场的进一步
特高压设备与材料的技术创新
新型绝缘材料
为应对特高压输电的特殊环境,新型绝缘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关键,以提高 设备的绝缘性能和耐久性。
高压设备小型化
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对高压设备进行小型化设计,可以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更便于运输和安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接听得见的噪声,它是一种声频干扰。这种噪声将使得特高压
线路附近的居民以及在邻近线路工作的人们感觉到烦躁不安,严 重时可以使人难以忍受。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一样,随着导线 表面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是随着距离的增加,可听噪声比 无线电干扰衰减慢得多。
三、特高压输电的缺点
5.带电作业和经验技术
前苏联、日本在特高压输电线路设计和建设初期就试验研究了它的 带电作业方式、作业工具、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具及防护措施等,制定 了相应的技术导则。前苏联在1150 kV线路上开展了带电作业工作, 进入作业工位时,等电位作业人员借助绝缘吊篮进入带电体,作业时 在邻近杆塔上加装保护间隙。安全性试验分析其作业安全生完全合格。 由于特高压线路电场高,作业人员需穿戴带屏蔽面罩的全套屏蔽用具。 经试验,屏蔽服内体表场强满足<15kV/m的规定,流经人体的电流 <100A,满足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要求。日本针对特高压线绝缘子串 较长的特点还专门研制了带电检测特高压线路直线串和耐张串不良绝 缘子的检测工具。国外的工作说明了特高压线路带电作业的可行性和 安全性。
三、特高压输电的缺点
2. 特高压输电线主保护原理的缺陷

目前比较成熟的、在我国有运行经验的、可以作为主保护的纵联
保护原理不外乎以下几种:工频变化量方向保护、负序方
向保护、分相电流差动保护、距离方向保护和相电压 补偿试方向保护等。这几种原理各有一些优点,也都存在一定
的缺点。

以上各种保护都要深入研究特高压输电线电容电流的影响和与通 道(载波、光纤通道)的紧密配合与充分发挥通道作用以满足特高
呼盟1 俄罗斯 满洲里 180 30 呼盟3
120 呼盟 5 60
国华 呼盟2 20
海拉尔 120 30 200 伊敏西 呼盟 7 高压规划方案
蒙古
中俄背靠背
鄂温克
呼盟4
新左旗
呼盟 6
至冯屯 宝清
东北
哈尔滨 260 吉林 240 铁岭
450 宝清
奎屯变 皇宫变 伊宁变 90 170
二、特高压输电的优点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000kV双回1000kV单回500kV双回 500kV单回 ±800kV ±500kV ±620kV
单位走廊送电能力(MW/m)
二、特高压输电的优点
6. 改善电网结构,降低短路电流 1)通过特高压实现长距离送电,可以减少在负荷中心地 区装设机组的需求,从而降低短路电流幅值。长距离输 入1000万千瓦电力,相当于减少本地装机17台60万千瓦 机组。每台60万千瓦机组对其附近区域500千伏系统的 短路电流约增加1.8kA,如果这些机组均装设在负荷中 心地区,对当地电网的短路电流水平有较大的影响。 2) 通过特高压电网,实现分层分区布局,可以优化包括 超高压在内的系统结构,从根本上解决短路电流超标问题。
三、特高压输电的缺点
4. 特高压输电对环境的影响

电晕放电的影响
输电线路电晕放电是产生无线电干扰的根源,无线电干扰指在 无线段频段可能对有用信号造成损害的电磁干扰。输电线路电 晕产生的脉冲电磁波沿着线路两侧横向传播,使沿线一定范围 内的无线电接收设备,在正常工作时所接收的有用信号的波形 幅值和相位受到影响,导致这些无线电接收设备达不到正常工 作所需的信噪比。
单回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自然功率接近500万千瓦, 约为500kV输电线路的五倍左右。±800kV直流特高压输电能力 可达到640万千瓦,是±500kV高压直流的2.1倍,是±620kV 高压直流的1.7倍.
二、特高压输电的优点
单 回 线 路 的 输 送 能 力
二、特高压输电的优点
2. 缩短电气距离 提高稳定极限 在输送相同功率的情况下,1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最远
电网的发展历程
电网发展历史表明: 100多年来,输电电压由最初的13.8kV逐步发展到 20 , 35 , 66 , 110 , 134 , 220 , 330 , 345 , 400 , 500 , 735 , 750 , 765 , 1000kV 。电网的发展主要是 更高电压等级输电网的发展。输电技术的不断进步, 促进了不断建设更高电压等级的电网,将更大容量的 电力输送到更远的距离。
处在特高压线下面或者附近的对地绝缘的导电体,因为导电体和
导线间的相互部分电容以及导电体对地的自有部分电容的存在, 当人接触此物体时,就会产生电击。电击一般分为2种:暂态电击
和稳态电击。例如雨天打伞经过特高压线路下时,如果脸部或手
靠近伞的金属部分就会有火花放电,这就是暂态电击。关于稳态 电击,据有关资料表明,平均感觉电流约为0.6 mA(妇女)到l mA(男子)。
特高压专题 中国电网从超高压到特高压的发展
一. 发展特高压的必要性 二. 特高压输电的优点 三. 特高压输电的缺点 四. 我国特高压的现状与发展展望
一、发展特高压的必要性
输电电网:虚线框内所示,包括输电设备和变电设备组成。
交流系统
高 压(H V):1KV~220KV, 包括:10KV,20kV,35KV,110KV,220KV 超高压(EHV):330~1000KV, 包括:330KV,500KV,750KV 特高压(UHV):1000KV及以上
(1)电晕放电对无线电的干扰
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主要是电晕放电、间隙放电(火花放电)等 引起的。
三、特高压输电的缺点
(2)电晕放电对电视的干扰 输电线路对电视的干扰有2个方面:一是由于电晕放电产生的
噪声对调幅图像的干扰引起图像质量的变差;二是由于线路杆塔
对电视波的屏蔽和反射引起信号衰减及产生重影等不良后果。 (3)可听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可听噪声是指导线周围空气电离放电时所产生的一种人耳能
机体存在不良影响,工作人员进入电场后头发竖立,头部紧缩。
动物试验还证明:一定场强的工频高压对机体除局部有刺激作用 外,还有全身性影响,诸如琥珀酸氢酶、心血管系统的心肌细胞
乳酸脱氢酶、心肌细胞膜三磷酸腺苷(ATP)酶和心电等的改变。
三、特高压输电的缺点
强电场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上面所说的是电场的长期影响,此外还有电场的短期影响。
中国:
1879年,上海公租界点亮了第一盏灯
1982年,上海创办第一家公用电业公司-上海电气公司; 1908年~ 1935年, 22kV、33kV、44kV、66kV、154kV 1943年~ 1981年, 1989年,±500kV 2005年,750kV 2010年,±800kV 2009年,1000kV 110kV、220kV、330kV、500kV
压输电线防止过电压和保证保护灵敏性、选择性、可靠性高要求
等问题。
三、特高压输电的缺点
3. 特高压输电对环境的影响

强电场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
1972年,苏联关于超高压变电站工人反映电场对身体有影响 的报告在大电网国际会议上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波动,世界各 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西班牙医生Fole在第二次国际电 气危险防护会议上叙述了功能障碍的问题,报道8~9个变电站工 人到500 kV变电站工作后有头痛、嗜睡、恶心等症状。国内也做 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工频高压电场有较明显的刺激作用,对
1000kV交流线路的电阻损耗是500kV交流线路的四分之一。 ±800kV直流线路的电阻损耗是±500kV直流线路的39%,
是±620kV直流线路的60%。
二、特高压输电的优点
4. 减少工程投资 1000kV交流输电方案的单位输送容量综合造价约为500kV 输电方案的四分之三。 ±800kV直流输电方案的单位输送容量综合造价也约为 ±500kV直流输电方案的四分之三。
四、我国特高压的现状与发展展望
4-1 中国特高压输电计划 4-2 已开展的前期研究工作
4-1 中国特高压输电计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于2005年2月16日印发了《 关于开展100万伏交流、80万伏级直流输电技术前期 研究工作的通知》,对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前期研究工 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标志着我国特高压电网工程的 全面启动。
送电距离约为500kV线路的4倍。
采用±800kV直流输电技术使超远距离的送电成为可能, 经济输电距离可以达到2500km及以上。
二、特高压输电的优点
3. 降低线路损耗 输电线路损耗可按下式估算:
S2 Ploss R U2 其中: S表示线路输送容量 U表示线路电压 R表示线路串联电阻
可见在导线总截面、输送容量均相同,即R、S值相等情况下
直流系统
超高压(EHV): ±500KV ±660KV 特高压(UHV):±800KV

用电负荷增长是促进超高压电网向特高压电网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还有如下因素: 燃料、运输成本和发电能源的可用性
发电机和发电厂规模经济性与电厂厂址
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促进发电技术,包括火力、水力和核电发电技术向 造价低、效率高的大型、特大型发电机组发展。 从超高压和特高压各电压等级的输电能力可看出,大型和特大型机组及 相应的大容量电厂的建设更增加了特高压输电的需求。
发生在美国,2次在欧洲。 这些严重的大电网瓦解事故说明采用交流互联的大电网存在着安

全稳定、事故连锁反应及大面积停电等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
在特高压线路出现初期,不能形成主网架,线路负载能力较低, 电源的集中送出带来了较大的稳定性问题。下级电网不能解环运 行,导致不能有效降低受端电网短路电流,这些都威胁着电网的 安全运行。
库车变
乌北变 140 准东煤电一 玛纳斯 东郊变 奇台变 150 80 100 390 220 140 180 准东煤电三 西山变 哈密煤电一 准东煤电二 180 哈密变 哈密开关站 100 344 吐鲁番变 350 塔什店变 360 哈密煤电二 安西 350 280 敦煌 3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