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蓄率长期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储蓄率长期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建议

目录

中国储蓄率长期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建议 (1)

一、摘要 (2)

二、选题背景 (2)

1、研究主题 (2)

2、研究背景 (2)

3、研究意义 (3)

三、相关文献综述 (3)

四、经济理论阐述 (3)

1、储蓄 (3)

2、储蓄率 (4)

3、消费储蓄决策理论 (4)

五、我国储蓄率历史情况描述 (4)

1、我国储蓄率历史情况 (4)

2、与相关国家对比数据 (5)

六、储蓄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

1、模型的建立 (5)

2、模型变量关系及数据来源说明 (6)

(1)模型变量关系 (6)

(2)数据来源说明 (7)

3、实证分析 (7)

(1)模型估计 (7)

(2)模型检验 (8)

(3)模型修正 (10)

(4)格兰杰因果检验 (12)

七、存在不足与相关问题 (12)

八、结论与相关建议 (13)

1、中国高储蓄率的回归解释 (13)

2、相关建议 (13)

参考文献 (14)

一、摘要

本文通过应用计量经济学所学知识,对中国长期储蓄率变化问题进行简单探讨,应用宏观经济学储蓄的基本理论建立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作为主要回归方式,结合异方差、序列相关等检验完成对模型的回归与修订,同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所研究问题进行阐述,得出影响中国储蓄率长期变化的宏观因素:经济增长,居民就业,金融市场的发展,并提出发展金融市场是稳定我国储蓄率的合理方法的结论。

二、选题背景

1、研究主题

储蓄率作为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指标,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平衡,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不断显现着自己的经济问题,其中对于储蓄率这一话题就多次被提及。选择对中国储蓄率影响因素分析,是要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应用计量基本理论,对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影响中国储蓄率的重要宏观因素,达到对储蓄率现状的正确认识,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并做出未来储蓄率发展情况的基本预测,希望可以完成对中国经济发展中储蓄一方面的深入思考,锻炼经济学思想与研究能力。

本文研究主要针对长期发展中的变化,也就是考虑中国储蓄率变化的长期影响因素,同时在研究中希望可以发现与现有研究并不重合的影响因素(金融市场)的影响,另外着重于整体储蓄率的讨论,而不是针对居民储蓄率这一分支来说明问题。

2、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储蓄率为GDP的51%,并且企业和政府储蓄的增速超过了居民储蓄的增长,企业和政府对1996年以来储蓄率上升的贡献率为80%。高储蓄率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为资本存量的快速积累提供资金,避免了利用海外融资渠道产生的波动性。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资本存量规模相对较小,所以高储蓄率不但有必要,而且是应追求的目标,尤其在中国未来将步入老龄化以及储蓄将下降的情况下。但是,高储蓄率也意味着消费占总产出的比例较低,经济增长可能受累于对外需和全球经济周期的过分依赖。

中国的高储蓄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不同的经济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与分析,有的人认为中国的高储蓄率是由于消费不足而导致的大量储蓄,同时也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社会问题;有人认为中国的高储蓄率不仅仅来自于居民的储蓄同时也来自于政府与企业的储蓄;此外最近国外的研究提出,中国的高储蓄率与中国的男女性别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

面对各种各样的说法,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也进行自己对于中国高储蓄率的思考。尤其在当下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储蓄作为居民理财的重要方式的吸引力不断下降,中国金融行业虽然快速发展,但是发展程度仍然有限,对于中国储蓄率是否还会持续上升,金融行业的

发展对中国长期储蓄是否有影响,未来中国储蓄又会何去何从,希望可以通过研究解决些许的疑问。

3、研究意义

对中国当前宏观经济情况进行思考,结合所学经济学知识对实际问题提出思考,不断锻炼自己的经济学思维,探求中国储蓄率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做出基本的预测。这样的想法可以进一步了解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对现在存在的诸多观点进行重新解读,更加理性的看待中国储蓄问题,通过对金融市场对储蓄率长期影响的思考,希望可以探求其对储蓄率的影响。

三、相关文献综述

对中国高储蓄率的研究相对广泛,有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的企业储蓄率缓慢上升而居民储蓄率在1992年以来呈现相对下降趋势,政府的储蓄率在2000年之后急剧上升;另外还有研究指出中国储蓄率与收入分配有关,一方面是政府分配与再分配过程中政府占了更大的份额,这使得公共储蓄与私人储蓄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提升。

对居民储蓄倾向的研究,认为收入与历史储蓄对居民储蓄的影响较为明显,利率影响并不大,而通货膨胀率对居民储蓄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政策制度影响不明显;居民储蓄率收到长期收入增长率的基本影响。

储蓄率与GDP关系的研究,现在中国的储蓄率不存在对GDP显著的正向影响,而GDP 对储蓄率有显著地反向影响,消费不足与投资需求平稳时储蓄对GDP影响减弱的重要原因。

四、经济理论阐述

1、储蓄

储蓄在宏观经济学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在宏观经济学中储蓄是指国民收入与生产账户的剩余部分,在计算中国民储蓄是有国民收入减去最终的消费剩余的部分。理论上来说,一个国家的投资与储蓄是相等的。

我们把国民收入(GDP)记为Y,消费C,政府购买G,净出口NX,S为储蓄率,NFP 为国外的转移收入,则Y=C+G+I+NX,在封闭的经济中储蓄Y-C-G=I即,投资等于储蓄。储蓄分为公共储蓄与私人储蓄,其中公共储蓄T-G,T为政府税收收入;私人储蓄Y-T-G;开放经济中S=Sp+Sg=Y+NFP-G-C=I+NX+NFP。

在具体的储蓄中,公共储蓄主要指政府储蓄,私人储蓄指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政府储蓄是指政府的收入与消费的差额,居民储蓄是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差额,企业储蓄是企业税后利润与红利的差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