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蓄率长期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建议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中国城市居民的储蓄率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根据最近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为38.6%,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然而,这个高储蓄率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影响因素呢?本文将会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收入水平影响着储蓄率首先,人们的储蓄率很大程度上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

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在储蓄上的余地就越大。

因为收入有保障才会有更大的机会去进行储蓄,而不会被其他紧急的事情所影响,例如生病、事故等等。

此外,有更多的收入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理财机遇,使人们更愿意去储蓄和投资。

同时,收入水平也与社会阶层紧密相关,属于高社会阶层的人们有更多信仰的投资机会、更加了解风险等等,因此储蓄率也会随之而上升。

二、房贷支出影响下的储蓄率其次,房贷支出也是影响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现在不少城市的房价已经十分昂贵,不少拥有一套房子的人们都需要还房贷。

这种支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非常庞大的,因此他们的储蓄率自然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此外,在购房之后,有不少人选择了把存款投入到房屋的装修等方面,也会带来大量的支出,增加了人们的经济负担,影响着他们的储蓄行为。

三、教育支出也会影响储蓄率教育支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必然的消费,这不仅是一项巨大的支出,而且是一项长周期的支出。

在城市中,由于竞争的激烈,很多父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从小开始学习各种课程的机构,弥补公立学校的不足。

这种教育支出也会对家庭预算产生很大的消费压力,影响金融储蓄的大小。

四、人们的支出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储蓄行为中,每个人的消费支出习惯占有很大的比重。

这些支出是影响储蓄率的一大因素。

过多的购物和撞衫,不惜花大量的钱去维护生活质量,也让许多人在储蓄上面的余地变得极小。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这也是造成储蓄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一些特定社会群体中,比如内向群体和一些爱好文化娱乐等消费群体,他们的收入虽然较少,但是储蓄能力也非常强,他们的储蓄率也普遍较高。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居民储蓄率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一个体现民生水平的重要数据。

储蓄率越高,家庭经济越健康,也意味着国家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得到了保障。

那么,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呢?一、中国居民储蓄率的现状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居民人均储蓄率为33.9%,较2018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

虽然储蓄率有所下降,但相比其他国家的储蓄率,中国仍然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

二、中国居民储蓄率形成的影响因素(一)文化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俭朴持家,勤俭节约”的传统,这种理念贯穿在很多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居民通过过度的储蓄,来保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是一种财富传承和保值的习惯。

(二)政策因素中国的国家政策对居民储蓄率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储蓄存款利率高于消费信贷利率,这就促使了居民更多地选择储蓄而不是消费。

而近年来政府出台的税收减免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居民储蓄率的形成。

(三)收入水平收入是影响居民储蓄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收入增加,家庭储蓄率也有可能随之降低。

同时,收入的分配不平等也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储蓄率,高收入人群的储蓄率相对较低,而低收入人群则倾向于享受财富保值,将更多的收入放在储蓄中。

(四)消费观念消费观念是影响居民储蓄的另外一个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追求高品质的生活,这就促进了消费升级,提高了消费水平,同时也会导致储蓄率的下降。

三、中国居民储蓄率影响的负面因素(一)影响消费水平高储蓄率可能会导致消费水平的下降,进而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发展。

如果居民长期过度储蓄,那么就会形成消费不足的局面,也就是说,居民不愿意进行消费,进而使得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二)制约投资过高的储蓄率也会制约投资,这是因为储蓄资金可以用于生产,但有一部分储蓄资金只是闲置,使得需要资金支持的实体经济面临着投融资难的影响。

浅析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我国高储蓄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化解的背景下,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政府和社会必须高度重视我国高储蓄率问题,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形成的背景和原因,以及高储蓄率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提早化解高储蓄率可能带来的风险。

标签:高储蓄率经济发展金融危机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

由于大规模的投资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依靠,而国内的储蓄又是支撑高投资的重要基础;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还在持续上升。

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总储蓄率也一直在攀升。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的储蓄率基本上维持在35%左右;90年代末上升到40%以上;2006年开始,我国国民总储蓄率超过50%,而且之后还在持续上升;到2008年年底,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已达到51.4%。

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完全化解的情形下,我国居高不下的储蓄率问题也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2009年,美国财长保尔森甚至放出惊人之语,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储蓄率造成全球经济失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

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必须重视高储蓄率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高储蓄率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国自1992年开始编制资金流量表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持续上升,到2008年升至51.3%,17年上升了14.6个百分点。

从1992年至2008年,中国国民储蓄率平均为41.7%,比美国同期的平均国民储蓄率高出26.1个百分点。

此外,自1992年以来,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在不断上升,美国的国民总储蓄率在缓慢下降。

中美储蓄率差距在2001年以后急剧扩大,平均每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到2008年差距扩大到39.3个百分点,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远高于美国的国民总储蓄率。

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把大量的钱存进银行,而是选择消费、投资,或者将资金转移到其他领域。

这种趋势导致了中国家庭储蓄率的下降。

本文将探讨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变化,以及影响家庭储蓄率的因素。

一、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变化中国的家庭储蓄率是指家庭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比。

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家庭储蓄率下降了很多,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30%以上降到了现在的不到30%。

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可以支配的收入也变得更多了。

这意味着人们可以更多地消费,而不是把钱存进银行。

其次,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是导致中国家庭储蓄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人们有更多的投资选择,比如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

这些投资渠道让人们可以更容易地通过投资获取更高的回报,从而降低家庭储蓄率。

此外,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也是导致中国家庭储蓄率下降的因素之一。

许多中国人认为房地产是一种稳定和安全的投资,所以愿意把钱存进房产,而不是存进银行。

二、影响家庭储蓄率的因素除了上述原因,中国家庭储蓄率下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家庭结构的变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农村,到城市中寻找工作和机会。

这种趋势导致了家庭结构的变化,许多年轻人在城市中独自生活,而不是和父母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这意味着他们需要自己承担家庭支出,而不是依赖父母或祖父母的支持。

这也使得他们不得不减少储蓄,而是更多地依赖消费。

此外,消费观念的转变也是导致中国家庭储蓄率下降的原因。

在以前的年代里,中国的消费观念是“一分钱一分货”。

此外,中国社会也有一种“攀比心理”,很多人喜欢向他人炫耀自己的享受和财富。

这种消费习惯导致了许多人的消费行为不再局限于需要,而是更多地考虑个人的情感需求和社会需求。

这就让人们更愿意消费,而不是储蓄。

最后,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也是影响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因素之一。

中国家庭储蓄率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中国家庭储蓄率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中国家庭储蓄率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近年来,中国的储蓄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但是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家庭储蓄率有了下降的趋势。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和影响,下面来深入探讨一下。

一、储蓄率下降的原因首先,影响中国储蓄率下降的原因相对比较复杂,但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 人口结构变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家庭开支的压力逐渐加大,无论是购房、教育,还是养老、医疗等方面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这也加剧了家庭储蓄率的下降。

2. 政策调控——政府近年来一直在努力缩小贫富差距,推动消费升级和供给侧改革,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和投资等,以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这也让一部分人对储蓄并不那么依赖。

3. 购买力提升——中国人口基数大,所以即使只是一个小的增长幅度,也将对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物价上涨放缓,居民收入水平也逐渐提高,购买力不断提升,人们更倾向于消费品,而非储蓄。

4. 金融环境变化——中国2019年开始实行的新股发行制度,以及2017年相继引入的债券通和债券交易平台等金融工具,都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储蓄利率,而提高了消费信贷的吸引力。

二、储蓄率变化带来的影响中国的储蓄率下降不仅会影响中国自己的经济,而且会对世界经济体系产生影响。

1.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储蓄的支撑,但如果储蓄率下降,那么随之而来的就可能是中国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不足,间接导致的房地产和股市市场下跌,以及可能引发的通货膨胀等问题。

2. 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储蓄率下降可能导致的资本外流,可能使一些国际市场出现大量的流动性,从而影响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

尤其是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链接程度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储蓄率变化更加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3. 对全球消费和生产模式的影响——中国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并且也是最大的出口地之一。

如果中国消费者减少储蓄需要,那么对全球产业链的动态将带来一些不同的影响。

中国储蓄率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储蓄率下降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储蓄率下降的原因及对策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储蓄率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之一。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储蓄率已经开始下降。

这背后的原因也很复杂,需要我们在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经济条件不断改善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条件得到了不断的改善。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等制度建设也日趋完善。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于未来的信心也更加充足,储蓄的压力也逐渐减小。

二、金融市场的发展在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中,个人投资理财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许多人将闲置资金投资于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中。

随着个人投资渠道的增加,人们降低了对于储蓄的需求。

三、家庭结构变化在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中,独生子女政策的放开、年轻人独立生活等因素也使得家庭人口规模越来越小。

这样一来家庭开支的增加,部分家庭为了满足消费需要,不得不削减储蓄。

四、利率水平下降中国储蓄率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率水平的下降。

不难发现,每个人储蓄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利息收益,但是随着银行存款利率的不断下降,市场投资更加受到青睐。

在面对储蓄率下降的问题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引导公众认识到储蓄的重要性虽然国民储蓄率降低并不代表全民不重视储蓄,但是我们应该引导公众认识到储蓄的重要性,并且支持特定群体的储蓄行为,例如加强对老年人、农民等人群的补贴。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增强对储蓄的意识,也能够对一些弱势群体提供帮助。

二、加强金融市场的监管随着金融工具的不断进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以避免一些金融领域不良现象的发生。

只有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才能更好地保护公众的利益。

三、利率政策的适当调整在利率政策方面,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适当调整利率水平。

例如对于小微企业、农民等人群提供更优惠的存款利率、降低对某些金融工具的利用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公众储蓄的趋势。

四、推动消费升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推动消费升级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因素分析
别 的 。 居 民 的 高 储 蓄 率 一 直 是 我 国 宏 观 经 济 的 一 个 特 征 , 我 对
在逐 渐发生变化 , 是全社会 中传统的消 费习俗 、 费心理仍 但 消 然主导着大 多数 人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交替决策。人们不愿意
“ 负债” 消费 或超 前消费 , 了结余首 先想 到的是存人银行 。再 有
储蓄的政策。特别是在通货膨胀 比较严重 , 货币明显贬值时 期 ,
国家主动 采取储蓄保值措施 ,使居民认识到长期储蓄能保值 , 并且乐于参加储蓄 。其次 , 传统的节俭 的消费观念仍起主要的 作 用。随着人 民生活水平 的大 幅提高 , 管年轻人的消费观念 尽
这 种 影 响 在 经 济 发 展 程 度 不 同的 国 家 或 者 不 同的 阶段 是 有 差
【 关键 词 】储 蓄 率 消 费 率

经济增长
社会保险的心理预期减弱 , 因此全社会的 永久性收 入储蓄动机 大大增强 , 储蓄存款增加 。最后 , 我国投 资机会特别是金融投资 渠道的缺乏造成被动储蓄 。中国的储蓄率从 19 9 0年的 3 . 增 9% 2
长至 2 1 年的 5 %,这其中除了我国所具有的储蓄传统外 , 00 0 投 资渠道不够顺畅 , 资领域过于狭 窄 , 投 风险过高。 中国高储蓄率的 问题在很 大程度上是一个 中长期 问题 , 我
国 经 济 的发 展 产 生 了很 大 影 响 , 文 对 我 国高 储 蓄 率 的 现 状 及 本
其 原 因 通过 计 量 建模 的 方 法进 行 了分 析 , 后 根 据 模 型提 出 了 最 相 应 的对 策 建议 。
次,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程度低 , 且社会
保 障基 金的监督管理和服 务水平跟不上社会需求 , 使得居民对

浅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

浅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

浅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状况、教育水平、金融制度和政策等。

首先,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往往伴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使得居民储蓄增加的动力减弱。

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增加,他们更倾向于将闲置资金用于消费,而非储蓄。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会提高人们的信心,使得他们更愿意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较高的项目,而非储蓄。

因此,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对居民储蓄产生一定的抑制效果。

其次,家庭收入状况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储蓄能力。

如果家庭收入较低,人们往往无力进行储蓄,甚至不得不依靠借贷等手段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这使得储蓄水平下降。

相反,如果家庭收入较高,人们更有能力进行储蓄,并有余钱进行投资和理财,从而进一步增加储蓄水平。

另外,教育水平也会对居民储蓄产生影响。

教育水平的提高往往伴随着人们对理财知识的增加和金融风险的认知能力的提高,这使得他们更具备储蓄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会带来更高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进一步推动居民储蓄的增加。

此外,金融制度和政策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金融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居民进行储蓄的渠道和方式。

如果金融制度不健全,缺乏稳定的金融机构和各种金融产品,使得居民无法选择适合自己的储蓄方式,这将对居民储蓄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会直接影响居民储蓄的环境。

如果政府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节俭的财政政策,居民往往更有动力进行储蓄,以应对未来可能的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状况、教育水平、金融制度和政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居民储蓄的水平和趋势。

为了促进居民储蓄的增加和发展,政府可以通过改善金融环境和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提高居民的理财意识和能力,加强金融教育等手段来引导居民进行储蓄。

中国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这一现象是由许多因素综合影响而成的。

本文将分析几个影响中国储蓄率的主要因素,并讨论其背后的原因。

第一个因素是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与许多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很大的缺陷。

由于社会福利待遇有限,许多居民面临着财务困难的风险。

这种风险激励人们储蓄更多的钱,以便在需要时能够支付不可预料的支出。

此外,由于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人们也需要储蓄更多的钱来应对未来的养老问题。

第二个因素是中国的家庭储蓄倾向。

在中国,家庭负担着许多社会责任,比如帮助子女完成教育、支持老年父母的生活等等。

这种情况意味着很多家庭需要储蓄更多的钱来应对这些需求。

此外,由于中国的家庭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人们更愿意将钱储存在银行中,而不是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第三个因素是中国的金融市场不够发达。

尽管中国的金融体系在过去几十年来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它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例如,银行对新兴企业的贷款往往过于谨慎,而对国有企业的贷款过度倾斜。

此外,由于财富分配不均,很多人缺乏对风险多元化的理解,他们选择将储蓄存放在银行中,而不是通过投资来实现高额回报。

第四个因素是中国的税收政策。

中国的税收政策对储蓄率也有影响。

由于中国的税收政策对高收入家庭征收更高的税率,这些家庭往往需要缩减开支,以便节省税款。

结果,他们储蓄更多的钱,而不是花费更多的钱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综上所述,中国的高储蓄率是由多个因素综合影响而成的。

一些因素是由于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因素,例如缺乏社会保障、家庭储蓄倾向、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和税收政策。

另一些因素则是由于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例如节约和自给自足的习惯。

以后,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些因素对储蓄率的影响有可能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关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变迁,以便更好地了解这种趋势的背后。

中国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惊人,各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作为高储蓄率国家之一,我国储蓄率的高位固守,依旧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因素1.文化传承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观念,其中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就是节约。

传统的家庭家长也注重培养孩子的储蓄意识,以便在将来的生活中不至于一贫如洗。

同时,中国的文化信仰中,预防未雨绸缪的思想流淌在人们心中,也进一步培养了储蓄的传统思想。

2.消费观念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消费者倾向于在购买时注重性价比,尽可能精打细算,也因此崇尚买菜、做饭、在家聚会这样的传统活动,减少外出消费。

在节俭的同时,这种消费观念也促进了储蓄率的上升。

3.社会保障制度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在中国的实施时间并不久,大多数老年人仍然需要靠自己的子女支持生活,因此,为了保障自己和家人的未来,储蓄自然成为社会习惯和必经之途。

二、中国储蓄率的影响1.带来了贸易顺差高储蓄率意味着个人消费能力的下降,企业进而转向外部市场,以满足无法在国内市场上实现的高回报需求。

中国企业大量出口成功,带来了贸易顺差的多利。

2.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由于中国国内的投资空间十分有限,大量的储蓄资金不能被国内市场充分利用,因此,它们被投资到国际金融市场上,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如降低全球利率及债务成本等。

3.影响国内经济的结构问题中国储蓄率的提高也同样带来了结构问题。

由于储蓄率过高,内部消费动力不足,致使出口依赖过度,形成过度出口的制约。

同时,消费不足也意味着减少对劳动力和资源的需求,容易导致经济结构单一和产能过剩的问题。

4.反映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熟度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过高的储蓄率是经济发展成熟度不足的反映。

因为发达经济体,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储蓄速度会放缓,向消费转移。

因此,过高的储蓄率表明了中国的消费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欠缺。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原因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原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男女比例失衡
美国媒体日前发表一份报告称,性别比例失衡 是中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工商研究院主任魏尚进 和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张晓波一同 进行的最新研究显示,造成中国高储蓄率的最 主要原因,竟然是中国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 男女比例失衡的结果是,婚姻市场的竞争压力 升高,迫使男方增加储蓄,提高竞争地位。
• 1.首先是要完善产权制度,这是金融机构共 同基金发展的基础条件
• 2.是必须完善和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 使居民有信心投资。
• 3.进一步优化机制,减少腐败,减少金融的 门槛,使政府不可能在这方面进行设租。
• 4.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包括金融业的治理结 构和政府的监管等,最终是政府进一步减少 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市场回归市场,政府回 归财政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 分析及对策
经济104班
1.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有崇尚节俭、反对 奢华的传统 2.“货币幻觉”的存在 3.近几年来,中国整体的收入水平升高了 4.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人们缺乏投资渠道 5.社会保障机制极不完善,存钱养老\用于教 育的占多,使消费信心缺乏 6.中国消费信贷发展也不够积极 7.企业的净收入增加 8.男女比例失衡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变量是收入。在居 民消费倾向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居民个人收 入越高,消费支出也就越多。因此,实现消 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基础是提高个 人收入水平。在居民消费倾向变动的情况下, 依据消费倾向的变动规律,居民的消费倾向 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趋向下降。这就意味着 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增加高收入家庭的 收入,更有利于刺激消费
社会保障机制极不完善
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从过去的政府大包大 揽,到现在的自掏腰包,在居民收入未能大幅度提 高的前提下,个人未来的预期支出是个未知数,很 可能是个无底洞。许多居民因此不敢消费,只有存 起一定数额的货币资金,似乎才能对未来稍有一点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储蓄是中国居民普遍采取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中国居民储蓄率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

本文通过对中国居民储蓄率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经济收入水平、风险意识、资本市场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

分析结果表明,储蓄率的高低与多个因素相互作用,不仅仅是个人性格和习惯所决定,也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制度安排所影响。

一、引言中国居民的储蓄率一直以来都保持在较高水平,储蓄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在储蓄率高的同时,国内消费需求相对较低,对国内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因此,研究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并为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释放提供参考意见。

二、经济收入水平经济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是一个多数人口属于中低收入阶层的国家,由于经济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居民获得收入后更倾向于储蓄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和未来需求。

此外,中国居民普遍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较高,因此增加储蓄以应对不确定性成为一种习惯。

三、风险意识中国居民对风险的敏感性较高,这也是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许多居民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限,他们更倾向于把资金储蓄在银行中,以避免风险损失。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要完善,很多居民依靠自己的储蓄来应对风险,这进一步促使他们增加储蓄。

四、资本市场发展资本市场对于储蓄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中国的资本市场相对不发达,出现过较多的股市、楼市泡沫等,这增加了人们对于储蓄的依赖。

相比于放入风险较高的资本市场,居民更倾向于把资金保留在相对安全的银行存款中。

由于投资渠道相对有限,能够吸引居民资金的投资机会较少,进而增加了居民储蓄的需求。

五、社会保障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较为薄弱,尤其是在医疗、养老等方面。

缺乏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使得许多居民不得不依靠个人储蓄来支付突发的医疗费用和后续的养老生活费用。

为了保障日后的生活安全与稳定,很多中国居民习惯性地增加储蓄。

我国高储蓄率影响因素探析

我国高储蓄率影响因素探析

我国高储蓄率影响因素探析我国高储蓄率长期以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虽然储蓄率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在我国储蓄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探析其影响因素和深层次的原因。

一、国家政策我国政府长期以来推崇节俭和储蓄的理念,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储蓄的鼓励政策。

比如,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控、财政等方面的节俭政策以及对储蓄形成的保护措施等。

国家政策对于储蓄率的高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个人理念和文化传统我国传统文化强调储蓄和节俭,大多数人的总体消费观念和储蓄观念相对较强。

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形态和人口结构密切相关。

由于人口众多,社会资源有限,每个人都习惯于勤俭节约、储蓄避险。

因此,我国的文化传统和个人理念对储蓄率的形成和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相对不完善,各种风险主要由个人承担,如养老、医疗等风险,需要个人积极储蓄。

这也是储蓄率长期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

四、消费水平较低我国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低收入人群储蓄比例较高,为了满足生活保障和老年生活的需要,大多数人选择储蓄避险。

这也是我国储蓄率高的原因之一。

五、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不均衡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不均衡,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阶层的人们储蓄率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在贫富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富人储蓄率更高,而穷人则需要借贷消费,使得储蓄率整体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总之,我国储蓄率高的原因较为复杂,既包括了国家政策的影响,也与个人文化传统、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消费水平较低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不均衡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渐完善个人和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推行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储蓄意愿和能力更加普遍化,形成适度的储蓄水平。

中国储蓄率的变化与影响

中国储蓄率的变化与影响

中国储蓄率的变化与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储蓄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分析中国储蓄率的变化,探讨其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储蓄率的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具体到数字,2019年中国的储蓄率为44.03%,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然而,近年来中国储蓄率的变化受到了制约。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储蓄率为45.7%,而2018年中国储蓄率为45.3%,虽然与2017年相比有所下降,但整体水平仍然较高。

储蓄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收入水平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提升,他们可以更多地消费,而不是全部储蓄。

2. 金融市场开放: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工具的多样化,投资渠道得到了扩展,人们可以将储蓄转移到其他领域进行投资。

3. 人口结构变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更多地将储蓄用于养老服务和医疗保健等消费领域,从而减少了储蓄。

以上三点原因综合作用,导致了储蓄率的下降。

二、储蓄率变化的影响中国高储蓄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与社会经济和政策息息相关。

在储蓄率下降或稳定的情况下,这些影响也会有所改变。

1. 金融市场:高储蓄率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涌入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受到巨大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开放会使储蓄资金更多地流向股票、债券等市场,从而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

2. 地方发展:中国的高储蓄率使得人们向农村、小城镇流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 政策调整:高储蓄率需要政府进行相应的调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政府需要适时采取货币宽松政策,促进消费和投资。

4. 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储蓄率下降也将推动更多的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减轻养老压力。

三、未来发展趋势中国的储蓄率未来会继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将推动储蓄率的下降。

近年来,政府通过降低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进一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因素与政策建议

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因素与政策建议

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因素与政策建议中国家庭储蓄率一直被人们所关注。

高储蓄率是中国经济能够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因素影响了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一、收入水平与储蓄率储蓄率的首要影响因素是家庭收入水平。

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高不均等的收入分配导致了储蓄率的不同。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但城市内部收入分配仍然存在不平等现象。

同时,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少数高收入群体储蓄比例较高,而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对于储蓄率的影响不大。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税制改革,促进收入再分配,减小收入差距,激发中低收入人群的储蓄积极性。

二、家庭财产与储蓄率除了收入水平,中国的家庭财产也是影响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婚姻必须有房子才能顺利结婚,这也导致了很多人把赚到的钱用于买房,而短期投资被忽略。

此外,当前的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等流动性较差的投资方式,限制了普通家庭以这些投资方式为主的财富管理能力。

整个社会结构中,由于一部分房地产、股票和金融资产的占有量过大,家庭财产的投资面难以扩大。

建议从政策角度出发,在合理规划城市,加大金融产品推广力度,促进投资多样化等方面改善财富结构,提高家庭理财技能和储蓄率。

三、消费习惯与储蓄率家庭消费习惯也是影响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的消费观念仍然以购买实物、炫耀和面子消费为主。

储蓄习惯欠缺和消费观念不正确的推行,很容易导致家庭储蓄率的下降。

为了提高家庭储蓄率和正确引导家庭消费观念,政府应该加强教育,在学校和家庭开展正确的储蓄意识和消费理念教育。

另外,政府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推广理财产品,推动居民正确理财、储蓄。

四、社会政策对储蓄率的影响政府通过社会政策来改善家庭储蓄率。

例如,对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和教育、医疗费用的保障等。

一些政府的奖金政策等也是激发市民储蓄积极性的方式之一。

然而,在目前实行的政策方案中,政府对于储蓄不足的发现和救助力度还不够强大。

[中国储蓄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储蓄率的影响因素

[中国储蓄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储蓄率的影响因素

[中国储蓄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储蓄率的影响因素一、中国储蓄率的变动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储蓄率总体呈现波动上行趋势,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我国储蓄率进入快速持续的上涨阶段。

按照变化特点,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储蓄率的波动划分为三个阶段:(一)缓慢上升期(1978—1994)这一时期是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经济增长经历轻型化过程,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于家电等大件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增大,全社会储蓄率增长缓慢,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v”字型走势。

(二)持续回落期(1995—2000)这一时期我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也由“适度从紧”转向“积极”和“稳健”,全社会储蓄率呈现持续小幅滑落态势,由1995年的41.9%滑落至2000年的37.7%。

(三)快速上扬期(2001—2010)这一时期我国进入了完备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阶段,通过宏观调控平抑经济波动和引导社会投资,通过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整体经济运行效率。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相继股改和上市,可以看成是我国基本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一时期,全国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储蓄率呈现持续快速上扬态势,由2001年的38.6%上升至2010年的52.6%。

二、影响储蓄率变动的因素分析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影响储蓄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收入、理性预期、人口结构、福利体系,经济制度变迁等。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影响储蓄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一)经济体制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变迁可以以1992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

1992年10月,党的十4大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12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的新的历史阶段。

中国家庭储蓄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家庭储蓄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家庭储蓄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家庭储蓄率也在不断上升,这一趋势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长期的维持。

在当前我国家庭消费升级、财富分配差距扩大的情况下,理解和分析家庭储蓄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家庭财富管理和社会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一、家庭储蓄率的定义及测算方法家庭储蓄率指家庭总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是评估家庭财务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公式为:家庭储蓄率 = 家庭净储蓄 ÷家庭总收入其中,家庭净储蓄是指减去了家庭贷款支出、利息收入等其他因素后的家庭实际储蓄。

那么,如何测算出家庭的净储蓄?这里有以下几个方法:1.根据央行《金融统计报告》央行每年都会发布《金融统计报告》,其中包含了我国家庭金融财富状况和储蓄情况等数据。

可以查看家庭各项资产和负债的情况,计算出家庭净储蓄。

2.根据国内外公开数据一些机构和学者会发表有关中国家庭储蓄率的报告和研究,可以根据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3.问卷调查针对自己所在区域的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对各项收入和支出进行测算,计算出家庭净储蓄。

二、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变化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家庭储蓄率一直在不断上升。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家庭储蓄率约为20%,90年代达到25%左右,在21世纪开始的头十年里逐渐上升到30%以上。

2010年之后,由于金融市场和地产市场的波动,家庭储蓄率有过一定幅度的波动,但总体上仍然保持在30%以上。

三、影响中国家庭储蓄率的主要因素1.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家庭储蓄率的主要因素之一。

收入越高,家庭财务压力越小,自然也更容易有额外的资金用于储蓄。

2.家庭保障缺乏合适的保障将使家庭储蓄率下降。

两个方面的保障最为重要,即社会保障和个人保障。

社会保障机制可以通货膨胀、疾病和失业等因素对家庭财务的影响进行缓解。

另外,合理的个人保障也可以促进家庭储蓄,包括健康保险、财产保险、人寿保险等。

3.消费意愿家庭的消费意愿和风险偏好也会影响储蓄率。

3949 中国家庭储蓄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949 中国家庭储蓄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家庭储蓄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引言在中国,储蓄一直被视为家庭稳定和安全的象征。

长期以来,低储蓄率一直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笔者将分析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变化和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如何有效提高中国的家庭储蓄率。

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变化近年来,中国家庭储蓄率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储蓄比例达到32.2%,较2017年上涨1.1个百分点。

同时,数据还显示,2019年中国居民储蓄率下降到29.92%。

那么,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变化是如何影响整个社会的呢?影响中国家庭储蓄率变化的因素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变化,涉及到很多因素。

下面我们将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探讨这些因素。

财富不均导致的家庭储蓄率降低中国的财富不均现象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最新世界财富报告揭示,中国富裕阶层占有了国家财富的70%以上。

这种财富不均现象可能导致相对较穷的中低收入人群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储蓄,从而导致家庭储蓄率降低。

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的家庭储蓄率下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观念也从过去的“节衣缩食”转向了“衣食无忧”。

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他们更愿意通过消费来享受生活,使得他们储蓄的比例下降。

过度消费导致的家庭储蓄率下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多人也跟随着高消费的风潮过度消费。

这种消费习惯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储蓄,从而导致家庭储蓄率下降。

税收政策的影响税收政策可能对家庭储蓄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税收减免和补贴对于家庭储蓄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这种影响可以通过一定的财政政策调控来实现。

如何有效提高中国的家庭储蓄率为了有效地提高中国的家庭储蓄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财富分配更公平中国现行的财富税制比较简单,需要进一步完善。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让更多的人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减少财富差距。

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理财意识人们的储蓄率与其理财意识密不可分。

政府应该通过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理财技能和意识,鼓励更多人储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储蓄率长期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建议目录中国储蓄率长期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建议 (1)一、摘要 (2)二、选题背景 (2)1、研究主题 (2)2、研究背景 (2)3、研究意义 (3)三、相关文献综述 (3)四、经济理论阐述 (3)1、储蓄 (3)2、储蓄率 (4)3、消费储蓄决策理论 (4)五、我国储蓄率历史情况描述 (4)1、我国储蓄率历史情况 (4)2、与相关国家对比数据 (5)六、储蓄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模型的建立 (5)2、模型变量关系及数据来源说明 (6)(1)模型变量关系 (6)(2)数据来源说明 (7)3、实证分析 (7)(1)模型估计 (7)(2)模型检验 (8)(3)模型修正 (10)(4)格兰杰因果检验 (12)七、存在不足与相关问题 (12)八、结论与相关建议 (13)1、中国高储蓄率的回归解释 (13)2、相关建议 (13)参考文献 (14)一、摘要本文通过应用计量经济学所学知识,对中国长期储蓄率变化问题进行简单探讨,应用宏观经济学储蓄的基本理论建立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作为主要回归方式,结合异方差、序列相关等检验完成对模型的回归与修订,同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所研究问题进行阐述,得出影响中国储蓄率长期变化的宏观因素:经济增长,居民就业,金融市场的发展,并提出发展金融市场是稳定我国储蓄率的合理方法的结论。

二、选题背景1、研究主题储蓄率作为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指标,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平衡,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不断显现着自己的经济问题,其中对于储蓄率这一话题就多次被提及。

选择对中国储蓄率影响因素分析,是要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应用计量基本理论,对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影响中国储蓄率的重要宏观因素,达到对储蓄率现状的正确认识,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并做出未来储蓄率发展情况的基本预测,希望可以完成对中国经济发展中储蓄一方面的深入思考,锻炼经济学思想与研究能力。

本文研究主要针对长期发展中的变化,也就是考虑中国储蓄率变化的长期影响因素,同时在研究中希望可以发现与现有研究并不重合的影响因素(金融市场)的影响,另外着重于整体储蓄率的讨论,而不是针对居民储蓄率这一分支来说明问题。

2、研究背景目前中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储蓄率为GDP的51%,并且企业和政府储蓄的增速超过了居民储蓄的增长,企业和政府对1996年以来储蓄率上升的贡献率为80%。

高储蓄率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为资本存量的快速积累提供资金,避免了利用海外融资渠道产生的波动性。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资本存量规模相对较小,所以高储蓄率不但有必要,而且是应追求的目标,尤其在中国未来将步入老龄化以及储蓄将下降的情况下。

但是,高储蓄率也意味着消费占总产出的比例较低,经济增长可能受累于对外需和全球经济周期的过分依赖。

中国的高储蓄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不同的经济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与分析,有的人认为中国的高储蓄率是由于消费不足而导致的大量储蓄,同时也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社会问题;有人认为中国的高储蓄率不仅仅来自于居民的储蓄同时也来自于政府与企业的储蓄;此外最近国外的研究提出,中国的高储蓄率与中国的男女性别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

面对各种各样的说法,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也进行自己对于中国高储蓄率的思考。

尤其在当下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储蓄作为居民理财的重要方式的吸引力不断下降,中国金融行业虽然快速发展,但是发展程度仍然有限,对于中国储蓄率是否还会持续上升,金融行业的发展对中国长期储蓄是否有影响,未来中国储蓄又会何去何从,希望可以通过研究解决些许的疑问。

3、研究意义对中国当前宏观经济情况进行思考,结合所学经济学知识对实际问题提出思考,不断锻炼自己的经济学思维,探求中国储蓄率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做出基本的预测。

这样的想法可以进一步了解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对现在存在的诸多观点进行重新解读,更加理性的看待中国储蓄问题,通过对金融市场对储蓄率长期影响的思考,希望可以探求其对储蓄率的影响。

三、相关文献综述对中国高储蓄率的研究相对广泛,有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的企业储蓄率缓慢上升而居民储蓄率在1992年以来呈现相对下降趋势,政府的储蓄率在2000年之后急剧上升;另外还有研究指出中国储蓄率与收入分配有关,一方面是政府分配与再分配过程中政府占了更大的份额,这使得公共储蓄与私人储蓄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提升。

对居民储蓄倾向的研究,认为收入与历史储蓄对居民储蓄的影响较为明显,利率影响并不大,而通货膨胀率对居民储蓄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政策制度影响不明显;居民储蓄率收到长期收入增长率的基本影响。

储蓄率与GDP关系的研究,现在中国的储蓄率不存在对GDP显著的正向影响,而GDP 对储蓄率有显著地反向影响,消费不足与投资需求平稳时储蓄对GDP影响减弱的重要原因。

四、经济理论阐述1、储蓄储蓄在宏观经济学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在宏观经济学中储蓄是指国民收入与生产账户的剩余部分,在计算中国民储蓄是有国民收入减去最终的消费剩余的部分。

理论上来说,一个国家的投资与储蓄是相等的。

我们把国民收入(GDP)记为Y,消费C,政府购买G,净出口NX,S为储蓄率,NFP 为国外的转移收入,则Y=C+G+I+NX,在封闭的经济中储蓄Y-C-G=I即,投资等于储蓄。

储蓄分为公共储蓄与私人储蓄,其中公共储蓄T-G,T为政府税收收入;私人储蓄Y-T-G;开放经济中S=Sp+Sg=Y+NFP-G-C=I+NX+NFP。

在具体的储蓄中,公共储蓄主要指政府储蓄,私人储蓄指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

政府储蓄是指政府的收入与消费的差额,居民储蓄是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差额,企业储蓄是企业税后利润与红利的差额。

2、储蓄率储蓄率即储蓄的比率,是衡量储蓄占收入的份额的多少,在宏观经济中,储蓄率就是国内P蓄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

3、消费储蓄决策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对消费者做出理性人的假设,在这个假设下消费者的消费储蓄决策取决于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一个预期消费者会通过衡量自己当期和未来的收益来决定自己的储蓄和购买,在这里这样的理论对于解释我国储蓄率是必要的。

在长期中人们的消费与储蓄抉择是根据长期的因素:五、我国储蓄率历史情况描述1、我国储蓄率历史情况中国1981-2009年储蓄率变动情况2、与相关国家对比数据储蓄率与部分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对比与日本储蓄率对比说明:以上两个图来自网络,并非自己绘画结果。

六、储蓄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1、模型的建立在基本的储蓄经济理论中我们知道S=Sp+Sg=Y+NFP-G-C=I+NX+NFP,在具体的中国现状下我们又要考虑具体的情况。

对储蓄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来自整个宏观经济的,首先是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经济的增长与储蓄的增加密切相关,经济的增长主要影响着宏观的公共储蓄;对于国民储蓄来说一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是重要因素,这一因素影响着私人储蓄中的企业储蓄和部分居民储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同样考虑到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因此引入金融危机的虚拟变量;此外,一国就业人口的情况对居民的储蓄也会产生影响。

于是建立模型如下:以储蓄率为被解释变量,其中S是国家总的储蓄量,Y是国内可支配收入,这样即为我们需要的储蓄率,因为要对中国储蓄率的变动进行思考,所以以储蓄率为被解释变量是合适的,在这里的储蓄率指的是国内总储蓄率,而不单单指居民储蓄率,所以在得到S的过程中是用可支配收入扣除最终消费得到的。

L用来衡量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是人均国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是国内人口构成结构,即就业人口与人口总量的比例关系;是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用金融市场的资产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关系来衡量。

D为关于金融危机是否放生的虚拟变量,认为金融危机的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趋势,还有金融市场发展形势,所以以乘法的形式引入该变量。

在本模型中并没有引入诸如利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等变量,考虑到对总储蓄率的研究并不只局限于居民储蓄率,而且利率等影响因素会被经济增长因素涵盖,另外在长期中利率与通货膨胀率通常是稳定的。

所以模型更多的是宏观考虑储蓄率的影响变量。

所用到的变量与描述2、模型变量关系及数据来源说明(1)模型变量关系在经济理论中我们已经看到,一国的储蓄是由公共储蓄与私人储蓄所构成的,具体说来S=Sp+Sg=Y+NFP-G-C=I+NX+NFP,因此我认为在衡量储蓄率的时候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直接也呈一定线性关系,于是建立了储蓄率、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居民结构以及金融市场发展情况的线性回归关系模型;其中考虑到所应用的数据时中长期的宏观数据,为了减少整体的波动情况而对各个变量取对数处理,虚拟变量以乘法形式引入是因为对经济发展趋势以及金融市场发展情况产生影响,希望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

数学表达式即为:(2)数据来源说明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以及锐思数据库宏观数据,所应用的数据范围为1980年到2009年30年的数据;其中储蓄总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是经过计算得到。

3、实证分析(1)模型估计经过以上分析,我们觉得储蓄率与各个宏观要素的线性关系是合理的,解释变量是非随机的,即固定在1981-2009年之间的特定数据值,此外样本容量为30,远大于解释变量的个数,同时也满足n>3*(k+1),即满足最小二乘法应用的最小样本限制,于是决定应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回归。

当然由于模型设定中会存在相应问题,在作出基本回归之后要对模型的回归与估计进行相关检验。

应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回归的结果如下:Dependent Variable: LOG(S)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1/22/10 Time: 13:09Sample (adjusted): 2 30Included observations: 29 after adjustments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0.181901 0.179753 -1.011949 0.3221LOG(L) 0.098551 0.038062 2.589238 0.0164LOG(E) 1.407534 0.200861 7.007495 0.0000LOG(F) -0.102675 0.070859 -1.449014 0.1608X*LOG(L) 0.250458 0.170190 1.471640 0.1547X*LOG(F) -0.176932 0.115019 -1.538286 0.1376R-squared 0.776200 Mean dependent var -0.960346Adjusted R-squared 0.727548 S.D. dependent var 0.150881S.E. of regression 0.078756 Akaike info criterion -2.062945Sum squared resid 0.142656 Schwarz criterion -1.780056Log likelihood 35.91270 Hannan-Quinn criter. -1.974348F-statistic 15.95406 Durbin-Watson stat 0.880883Prob(F-statistic) 0.000001经过回归我们可以得到模型个参数的估计量,从而得到回归方程:(2)模型检验1)经济涵义检验我们看到在对模型的回归中得到L也就是经济增长情况的系数为0.099,符合经济学意义,一般认为储蓄率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也就是存在正相关的关系;E/M 的系数为1.408,同样符合经济学意义,居民的就业结构影响储蓄率,其中就业比率的高低与储蓄率呈正相关趋势,也就是有更多稳定收入的人可以更好的分配自己的财富,储蓄率也就相对较高;F/G的系数为-0.103,说明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储蓄率呈负相关的关系,金融市场作为理财的另一种形式,它的发展拓展了理财的选择,也就相应的减少了储蓄率;看到对于引入虚拟变量之后的经济发展形势是正相关,也就是说明在金融危机中我国的经济形势没有受到根本影响,但是很明显的是金融市场受到负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