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的起源和传说
关于阿胶的历史传说故事
关于阿胶的历史传说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世间流传一种非常可怕的顽疾,得病之人会因此而虚劳羸瘦、气喘心慌、四肢酸疼且不能久立,所有名医使用各种药物都不能将其医治,患病之人也只能在痛苦中吐血不止而离开人世。
老百姓们人人自危,非常恐慌,可自己或家人得了此病,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在伤心痛苦中度日。
在当时,东阿县有个貌美善良、蕙质兰心的姑娘名叫阿娇。
阿娇的母亲也得了这种怪病,看着母亲和乡亲们如此痛苦,阿娇心里很是着急。
她听说在城外东边有个药王山,山上一年四季百药盈芳,灵芝草木茵茵。
药王上山有位“神仙”他能有好多办法治愈此病。
第二日阿娇便收拾好行囊,辞别父老,一个人上路了。
对于没有出过远门的阿娇来说,能否找到这位“神仙”寻得良药?此行前途未卜……一路上阿娇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经历千辛万苦来到了药王山。
身上带的口粮早已吃光,可是寻了几日别说神仙了,连个人影都没有。
失落的阿娇准备就这样采些草药下山时,忽然发现了一头小黑驴卧在山石上痛苦的哀叫。
善良的阿娇连忙跑上前去,小黑驴腿上有好多处创伤,伤口都在淌着血。
阿娇见此情景,赶忙用采来草药为小黑驴止血,扯了一块衣布为它包扎好。
再用采来灵芝草喂给它吃,又跑到山下担来琉璃河的水让小黑驴来饮。
在阿娇的照顾下没过多久小黑驴就痊愈了,只见它浑身上下的毛儿黑如莹漆,在阳光下犹如一匹锦缎。
阿娇心念着患病的母亲,准备与小黑驴辞别,抚摸着它那光滑的毛发,将上山寻“神仙”救村民的心事说给了小黑驴听。
刚刚晴朗的天空,顿时天气突变,雷鸣交夹,狂风大作。
这时小黑驴猛然跳起来,迎着暴风雨直冲上了山头,对天长啸一声,将驴皮脱掉,变成一条黑龙飞到了天上,对阿娇说:“你是个善良的姑娘,快拿着驴皮用阿井里水熬制去救你的母亲和乡亲们吧!” 说完便腾空而去。
阿娇对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她千辛万苦来寻找的“神仙”就是自己搭救的这条黑龙啊!阿娇将驴皮包裹好,带回了村里面。
村民们一起将驴皮晒干,褪净毛儿,按神龙说的打来阿井的水进行熬制。
关于阿胶的民间传说
关于阿胶的民间传说阿胶被称为补血圣品,性甘味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效。
关于它的补血止血功效,有很多传说。
传说一——阿胶补血[1]在东阿一带,有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民间流传着一种怪病,病人面黄肌瘦,卧床不起,直到气喘咳嗽、咯血而死。
一时间万户萧疏,村镇冷落。
当时山东东阿县有位美丽聪明的姑娘名叫阿娇,她的父母也不幸身患此病,双双去世。
阿娇不忍见众乡亲被病痛折磨,只身赴东岳泰山寻求治病药草。
一日,路过一位鹤发童颜长老。
长老告诉阿娇,病可治,药难得:要用一头小黑驴的皮,而这黑驴是老种蛟龙驹,凶猛异常。
但是阿娇想着众乡亲的病情,急忙拉着长老说:只要能救人苦难,豁出性命也心甘!长老听了,微笑点头,阿娇立刻拜师学艺。
经过七七四十九天,阿娇把七十二路剑法练精通,就拜别恩师,到深山区寻找小黑驴。
经过一番苦斗,阿娇支付了小黑驴,即按长老的吩咐,熬制驴皮。
阿娇在锅内添了八八六十四担泉水,烧了九九八十一担叠柴,熬了七七四十九个昼夜,亮晶晶,香喷喷的药胶终于出锅了。
病人服一个好一个,想找恩人致谢时,长老和阿娇都不见了。
人们说,长老是药王菩萨下凡,把阿娇带上仙山当药童了。
为了纪念阿娇姑娘,后来就把药胶叫做“阿胶”。
传说二——阿胶止血[2]相传,过去山东阿邑一带流行一种怪病,传染性极强,人和牲畜只要得了这种病,全身都会出血而死,大夫们对这种病束手无策,因而百姓死伤无数。
老百姓生怕传染上这种病每天都提心吊胆,寝食难安。
阿邑城里有位名叫阿姣的姑娘,不忍见乡亲们受此病的迫害,决心外出寻医问药,为百姓把病治好,使他们可以过上像以前一样的生活。
于是阿姣踏上了寻医问药之路,她不畏辛劳,跋山涉水,寻访了诸多的名医,结果还是一无所获,但阿姣并没有灰心仍然继续寻访名医。
一天,阿姣走到了泰山,在山上她遇到了一位老翁,阿姣便把自己为百姓寻医治病的事告诉了老药翁,老药翁很是感动,便告诉她此病必须用吃狮儿山上的草、喝狼溪河的水长大的毛驴的驴皮,经过煎汤熬汁服用后方能治好,得到老药翁的指点,阿姣十分感激,她开始四处寻找老药翁所说的这种毛驴,几乎问遍了狮儿山、狼溪河附近所有的人。
关于阿胶的典故
关于阿胶的典故㈠西汉《淮南子》中有“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之浊”一语,可见秦汉时期阿胶已名闻天下。
《本草纲目》明朝医药家李时珍中说:“阿胶,本经上品,南北朝名医陶弘景《名医别录》曰:‘出东阿,故名阿胶’”。
驴皮熬制药用胶,各地叫法不一。
江浙沪叫驴皮胶,湖南一带叫驴胶,唯有山东的自古至今一直称作阿胶。
中国药典等权威医药典章将驴皮胶统称为阿胶,但是“东阿之乡盛产的阿胶”仍被公认为正宗阿胶。
㈡阿胶的传说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因产老东阿县而得名。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其列列为“上品”《本草纲目》称之为“圣药”,为中华民族医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阿胶既能治病,又能强身,以医疗妇女症候尤佳。
内服入肺、肝、肾三经,对阴虚、阳虚、贫血疗效甚高,且强筋壮骨并兼有美容、养颜之功效。
阿胶内含有18种氨基酸和铁、铜、钙、锰等20 余种微量元素,被视为高级滋补营养品,名扬中外。
说起阿胶,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社会流行一种无法医治的疾病,得了它便吐血而亡。
有个姑娘,名叫阿娇。
他独身去寻求治好这病的药草。
路上,一位老人告诉她:“要治好这病,非饮东阿水的驴皮不可。
”阿娇听了,心中一惊,家乡是有这一头驴,连山上猛虎恶狼都惧它三分。
驴为乌龙所变,神通广大老人见阿娇有些犹豫,转身要走。
阿娇又想起了乡亲们的痛苦,急忙恳求道:“只要能为乡亲们治好病,豁出性命我也甘心。
”老人见她心诚,便赠给她以把宝剑,并教会她剑术。
阿娇返回家乡,来到狮耳山下,那头小黑驴见了她,大口一张就要咬人,阿娇举剑便砍。
相斗间,忽然小黑驴掉头向山下奔去,原来她想使出绝招,将阿娇踢死。
阿娇早有提防,纵身一跃,跨到驴背上。
小黑驴有想打滚把阿压死,没等它停住脚步,阿娇抽出宝剑,对准小黑驴的头猛力刺去。
按照老人的吩咐,阿娇和乡亲们把驴皮剥下来,熬成了一块黄澄澄、亮晶晶、香喷喷的药胶,病人服下这药,病很快就好了。
大伙去感激阿娇,但姑娘却不见了。
关于阿胶的典故十则_阿胶的历史典故有哪些
关于阿胶的典故十则_阿胶的历史典故有哪些阿胶补血液,血能养筋,液能润滑关节。
阿胶有很多营养价值和功效,古代就有不少名人与阿胶的典故。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阿胶的典故,欢迎阅读。
阿胶的典故一:曹植赋诗赞阿胶曹操之子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梵呗音乐的创始人,他的“七步诗”脍炙人口,他曾经做过“东阿王”,初来东阿,骨瘦如柴。
后来因为常食东阿阿胶滋补,身体受益非浅,于是感念而作《飞龙篇》:“晨游泰山,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西登玉堂,金缕复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曹植诗中所指的仙药,就是东阿县出的阿胶。
阿胶的典故二:杨贵妃与阿胶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中,谁的皮肤最好呢?当然要数唐美人杨贵妃了。
著名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曾这样描述杨贵妃的皮肤:“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凝脂”就是说杨贵妃的皮肤非常细嫩光滑。
什么使杨美人有如此令众多女性羡慕甚是嫉妒的肌肤呢?唐代诗人肖行澡一语道破天机:“暗服阿胶不肯道,却说生来为君容”。
据说当年为了皮肤细嫩光滑,杨贵妃每天都吃一道药膳,也是一个民间验方,叫“阿胶羹”其主要原料是:阿胶250克,黄酒250克,核桃肉150克,黑芝麻150克,冰糖250克。
阿胶是“补血圣药”,另外像这里边的核桃仁,还有黑芝麻都有润肤黑发,延缓衰老的作用,这样几种东西配置在一起制作成的阿胶羹,是一道非常好的美容药膳,它能够养血润肤,美容养颜,延缓衰老。
阿胶的典故三:虢国夫人与阿胶明代的朱克生却笑说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说她一天三盏地吃东阿阿胶是为了取悦唐明皇:虢国夫人娥眉长酥胸如兔裹衣裳东莱阿胶日三盏蓄足冶媚误君王阿胶的典故四:东阿阿胶与法国耶稣教传教士在清朝宫廷为康熙、雍正、乾隆三帝服务长达四十多年的法国传教士巴多明,对中药曾有多年观察研究。
他向法国科学院写信,详细描述过冬虫夏草、三七、大黄、当归、东阿阿胶等药材,还寄去了样本。
【阿胶的起源及阿胶文化】
阿胶的起源及阿胶文化阿胶(Ejiao,英文名:Colla Corii Asini),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原产于山东,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又称“傅致胶”(《神农本草经》),盆覆胶(陶宏景),驴皮胶(《千金方·食治》)。
典故:傅氏僧仁(阿胶鼻祖)早起前汉,傅氏僧人拾贵门所弃牲皮煮济荒民,一时心急火武,无意煮至乌胶,民食体健。
后辈尊称此胶物曰“傅氏胶”又为“傅致胶”(“致”与“制”互通)。
后世偶有医家煮胶选上等胶品皆印“傅氏僧仁”铭念先祖以示纯品。
这可以告诉我们为何被称之为“傅致胶”,也可以说明阿胶的来历与发明人。
阿胶性味甘、咸、平,质润无毒,入肝、肾、肺三经,为滋阴养血,补肺润燥,强壮益气,化痰定喘,止血安胎不可多得的良药。
阿胶与其他药材相配伍,可治疗多种疾病,功效奇特,素来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历代医书、本草对阿胶都有详细的记载。
经现代科学化验,阿胶中含有明胶蛋白、硫、钙,其蛋白质水解后能产生很多人体所必须的胺基酸,比如:色胺酸(Tryptopan)、离胺酸(Lysine)、组胺酸(Histidine)、精胺酸(Arginine)等等。
现代医学研究还证明,阿胶在止血、促进钙的吸收、抗休克、预防和治疗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等方面均有独特疗效。
阿胶最初产于山东东阿。
东阿阿胶历来名冠天下,直至今日。
“东阿阿胶”几成阿胶的代名词。
如今,阿胶不只在山东出产,除西藏以外,全国各个省市几乎都有药厂生产阿胶。
但其历史、产量及规模都无法与山东阿胶相比。
因此,阿胶文化的中心在山东,本文所讨论的阿胶文化的地理范围也仅限于山东。
第一节胶的应用起源胶是一种种类很多,用途也很广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以及日常生活中。
阿胶,是一种药用皮胶。
其生产应用由来已久。
我们要探讨阿胶的应用起源,就不得不从胶的应用起源说起。
那么,人们是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阿胶的呢?先秦文献显示,古人很早就已经认识并开始使用胶了。
阿胶历史图文解说
阿胶起源与历史(图文解说)东阿盛产阿胶,上达皇家贵戚,中至名流贵族,下达商贾市民之家,阿胶千百年经久不衰,是历代名医大家的必用之物,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大宝”,被历代骚人墨客妙称“仙药、灵丹、妙药、圣药”在我国的外交史上,东阿的道地阿胶与瓷器,丝绸、茶叶,一直被定为礼交上品,被世人誉为“中国四大国礼”,并随着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茶马古道,晋商商道,传播四方,留下诸多的传说和故事。
那么,阿胶是谁发明的?阿胶为什么会出自东阿?阿胶有什么样的历史?我们还是跟着走进百年堂探寻历史,揭开阿胶神秘面纱吧……“胶”的发现和使用胶是一个种类很多,用途极广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相纸、建筑粘合剂、营养奶粉、以及食品果冻等日常生活的一种必不可缺的东西。
阿胶,是一种药用皮胶,生产应用由来已久。
人们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阿胶呢?探讨阿胶的应用起源,就不得不从“胶”的应用起源说起了。
我国制胶历史悠久。
据研究,约在距今1万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伴随着陶制烹煮器的出现,原始社会人们食物匮乏,人们经常需要吃兽皮,生吃不易咬食,就煮熬食之,在熬煮兽皮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两种现象:其一,是人们发现,久烹兽皮,其汁液会浓缩成一种黏稠物,这种糊状物冷却后会粘住搅拌用的棍子或新石器时代彩陶罐“锅铲、勺子”,并且坚牢难破,于是人们就发现了“胶”这种物质,然后用以制造弓弩等。
据先秦文献《孙子兵法》等记载:胶首先是制造弓弩的重要军事物资,很早就被人们重视。
据考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胶的质量鉴别和制法已有相当经验。
其二是人们在偶然食用胶之后,发现它不但美味,可以果腹,还能让身体变得更强壮,甚至治疗一些疾病,于是胶又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药物。
药胶的起源,限于历史条件,没有准确的记录。
但它就像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那样,被人们口耳相传,代代延续。
我国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弓人篇》是最早明文记载“胶”的古代文献,其云:“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
阿胶的起源和传说
阿胶的起源和传说“圣药”阿胶的起源阿胶,又名傅致胶、贡胶、驴皮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在《神农本草经》中被称为上品,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被称为圣药,药用历史已有2 500多年。
它以主产于山东省东阿县而出名,以质量稳定、疗效显著闻名于世,千百年经久不衰,而且日臻完善。
胶的起源,虽不像植物类药有神农尝百草一类的可资征引,但可以推想,大抵在我国原始氏族公社繁盛的新石器时代,伴随着陶制烹煮器的出现,人们通过食用禽兽肉类,逐渐发现久烹兽皮,其汁液可渐浓缩成一种黏稠物,用以粘合物件,干燥后坚牢难破,于是就发现了“胶”这种物质,并用以制造弓弩等。
兽皮本可食用,胶亦可食用,人们食用胶后,发现可以治疗某些疾病,于是胶又渐成为一种药物。
当然,这种发现并非一蹴而就,最初是偶然发现,其后又经过先民们的不断摸索、实践,最终有了较成功的经验。
据先秦文献《孙子兵法》等记载,胶首先是制造弓弩的重要军事物资,很早就被人们重视。
至此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胶的质量鉴别和制法已有相当经验。
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弓人》即对此有所记载。
如对胶的品种指出“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
对胶的质量鉴别提出“凡相胶,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泽,轸而博廉”。
即鉴别胶,以色红赤、带光泽、有纹理、成团块状又具锋利的棱角者为好。
对胶的熬制,要求做到“鬻胶欲熟,而水火相得"即制胶要熬熟透,锅中用水和锅下用火要适当。
如果再从上述胶的品种由“犀胶”深究下去,由于犀牛皮特别厚韧。
先秦时主要用以制作将士的护甲,以至滥肆捕杀,春秋以后犀牛在中原绝迹。
而这里尚言“犀胶”,表明周代以前中原大地犀牛相当多时,人们曾用犀牛皮制胶,亦足以说明我国制胶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
阿胶自面世以来,一直都被皇家视为宫廷滋补圣品,更是达官显贵、巨富商贾、乡绅名流家中常备的滋补物和上流社交层相互送礼饴赠的首选。
阿胶含有明胶原、骨胶原、多肽、蛋白质及金属钙、钾、镁、锌、铁等27种元素,蛋白质水解能产生18种以上氨基酸,这些都是人体营养重要物质,因此阿胶对于补气血、养阴生津、美容润肤、抗衰老、延年益寿等具有无以伦比的效果。
阿胶名称之由来1
阿胶名称之由来南朝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曰:“出东阿,故曰阿胶也。
”阿胶是从最初用兽皮煎煮熬制成的胶发展演变而来,“胶”在发明之初主要是用于制造弓弩和粘接器物等而非药用。
阿胶的药用始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帛书《五十二病方》。
据考,《五十二病方》成书于战国或更早,说明阿胶的药用在我国至少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早期的阿胶是以牛皮为主要原料,兼用猪、骡等多种皮制成的。
我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记载:“(阿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
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载有“真胶产于古齐国之阿地。
”清末曹炳章《增订伪药条辨》曰:“阿胶出山东东阿县,以纯驴皮、阿井水煎之,故名阿胶。
其色光洁,其味甘咸,其气清香,此真阿胶也。
”由此我们知道,阿胶自古以来就是东阿的特产,所以它的名字就叫做“阿胶”。
东阿,春秋称“柯邑”,后改称“阿”,秦置“东阿县”,始有此称。
那为什么称“东阿”呢?这也是有原因的。
因古代的山东境内北有黄河,南有济水蜿蜒东流,河流弯曲的地方久而久之形成高地,故日“阿”。
《说文》:“阿,大陵(大土山)也”。
在赵者日“西阿”,在齐者日“东阿”。
《水经注》载:“应仲瑗曰:有西,故称东。
魏封曹植为王国。
”阿胶是东阿一地所产的道地药材,其名称来自其产地名称,这是符合祖国医药传统的。
中药材的“道地”,又称“地道”。
所谓“道地药材”是指在特定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
中医在选择一种药材入药时,为了保证其疗效经常把药材的出产地与药材名字并称,久而久之形成了许多惯称,比如云木香即是指云南所产的木香,浙贝母即是浙江所产的贝母,广藿香即是广东所产藿香,又如党参、秦皮等等,皆是如此。
阿胶也是其这样,而且由于阿胶产地的独特性,在漫长历史中,优质的阿胶总是与东阿一地紧紧相随,“阿胶”逐渐也就成了这一药材的专有名称了。
这一历史现象恰好说明了阿胶的药效与其产地的紧密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因阿胶滋腻,有碍脾胃消化功能,因此有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饮食不香,属中医学脾胃虚弱者应慎用阿胶。
第一章 阿胶的起源及阿胶文化12007
第一章阿胶的起源及阿胶文化阿胶(Ejiao,xx:Colla Corii Asini),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原产于山东,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又称“傅致胶”(《神农本草经》),盆覆胶(陶宏景),驴皮胶(《千金方·食治》)。
典故:xxxx(阿胶鼻祖)早起前汉,傅氏僧人拾贵门所弃牲皮煮济荒民,一时心急火武,无意煮至乌胶,民食体健。
后辈尊称此胶物曰“傅氏胶”又为“傅致胶”(“致”与“制”互通)。
后世偶有医家煮胶选上等胶品皆印“傅氏僧仁”铭念先祖以示纯品。
这可以告诉我们为何被称之为“傅致胶”,也可以说明阿胶的来历与发明人。
阿胶性味甘、咸、平,质润无毒,入肝、肾、肺三经,为滋阴养血,补肺润燥,强壮益气,化痰定喘,止血安胎不可多得的良药。
阿胶与其他药材相配伍,可治疗多种疾病,功效奇特,素来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历代医书、本草对阿胶都有详细的记载。
经现代科学化验,阿胶中含有明胶蛋白、硫、钙,其蛋白质水解后能产生很多人体所必须的胺基酸,比如:色胺酸(Tryptopan)、离胺酸(Lysine)、组胺酸(Histidine )、精胺酸(Argine)等等。
现代医学研究还证明,阿胶在止血、促进钙的吸收、抗休克、预防和治疗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等方面均有独特疗效。
阿胶最初产于山东东阿。
东阿阿胶历来名冠天下,直至今日。
“东阿阿胶”几成阿胶的代名词。
如今,阿胶不只在山东出产,除西藏以外,全国各个省市几乎都有药厂生产阿胶。
但其历史、产量及规模都无法与山东阿胶相比。
因此,阿胶文化的中心在山东,本文所讨论的阿胶文化的地理范围也仅限于山东。
第一节胶的应用起源胶是一种种类很多,用途也很广的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以及日常生活中。
阿胶,是一种药用皮胶。
其生产应用由来已久。
我们要探讨阿胶的应用起源,就不得不从胶的应用起源说起。
那么,人们是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阿胶的呢?先秦文献显示,古人很早就已经认识并开始使用胶了。
追溯阿胶的由来
阿胶,作为在我国传承三千多年的滋补中药,《神农本草经》中将阿胶列为上品,称其“久服,轻身益气”;《本草纲目》中记载称“出东阿,故曰阿胶”。
尤其是现代,随着人们对滋补养生理念的热衷,阿胶更是由以前的皇室专属演绎成了“飞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食用阿胶,但是,最早的阿胶是什么样的,阿胶又是怎么来的呢?原始时代,人们食用禽肉,逐渐发现烹其皮,其汁液能够浓缩成一种粘稠物质,可用于粘合物件、制作弓弩等,这也就是胶最早的使用方法。
后来人们发现胶是由兽皮制成,本可食用,还有治愈一些疾病,因此它的药用价值被发现。
至先秦时期,《周礼·考工记·弓人》中有关于胶的记载是:“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
”此时还对胶的质量有了鉴别标准,提出“凡相胶,欲朱色而昔。
昔也者,深瑕而泽,紾而搏廉”,即鉴别胶,以色红赤、带光泽、有纹理、成团块状又具锋利的棱角者为好。
而至西汉,淮南王刘安召集苏菲、李尚等编著的《淮南子》中,有“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之浊”的记载,是现存史籍中称胶为阿胶的最早记载。
而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收录“阿胶”一条,并对其做专门的解释,则为阿胶在古代医学著作中最早的记载。
南北朝时期,医药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明确指出: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
为了魏晋时期,《名医别录》又对阿胶的性味、功效、原料、产地进行了完善,书中称“一名傅致胶,生东平郡,主牛皮做之,出东阿”。
由此可见,此时东阿阿胶已成为阿胶界的代表。
随后,到了唐朝时候,《本草拾遗》一书中记载称,牛皮、驴皮胶已成两大主流,且认为驴皮胶药用好于牛皮胶。
明代,《本草纲目》指出黑驴皮炼制、东阿之地所出的阿胶才是道地阿胶的标准。
到清代,则更是明确了阿胶需以乌驴皮和阿井水制成,其他均为伪品。
众所周知,自东阿阿胶面世以来,一直就是皇家贡品,无数的皇室权贵均成为了它的忠实爱好者,很多达官显贵、巨富商贾、清贵名流更是将其作为家中常备的滋补品和人际交往的首选。
阿胶民谣及传说
阿胶民谣及传说说起阿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东阿镇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民谣和传说。
一、阿胶的民谣是小黑驴,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狮耳山上来啃草,狼溪河里去喝水,永济桥上遛三遭,魏家场里打个滚,制胶还得阴阳水。
上面这首民谣,唱的是古人制备阿胶的事,这首民谣唱出了阿胶的制备工艺和方法,唱出了阿胶的制备用原料,唱出了与阿胶有关的自然条件及正宗产地。
一年又一年,一直流传至今,给阿胶增添了许多神奇的色彩。
二、阿胶的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下流传着一种奇怪的疾病,若得了它,就会面黄肌瘦,卧床不起,到后来气喘咳嗽,吐血而死。
人们求遍了四海的名医,用过了千百种中草药,还是治不好,一时间闹得人烟稀少,村镇冷落。
当时东阿的魏家庄,有个聪明美丽、心地善良的姑娘,名叫阿娇。
她的父母就是得上这种病,双双去世的。
阿娇看着自已的父母和乡亲们苦苦遭受这种疾病的折磨,心里像乃割一样地难受,她决心去东岳泰山祭祀药王,寻求治好这种疾病的药草。
阿娇带着千百个病人的希望,踏上了奔往泰山的路程。
她正急急赶路,只见迎面走来了一位满面红光的白胡子长老,把手中的拂尘轻轻一甩,拉住姑娘问道:。
这位大姐,匆匆忙忙要去何方?”阿娇急忙躬身施礼,把自已要去泰山代乡亲们祭祀药王菩萨,求他设法解救千万平民百姓病苦的事细说了一遍。
长老听罢,不住地摇头叹息:“这种病倒是可以治好,只是药物太难得了。
”阿娇一听有药可治,满心欢喜,连忙拜求道:“万望长老多发慈悲,可伶天下的病人,请您详细指教。
”长老见阿娇一片诚心,告诉她说:“要治好这种病,非用吃过狮耳山上的草,喝过狼溪河里的水,魏家场里打过滚的黑驴皮不可。
”阿娇一听长老的话,不觉一惊,她知道,长老说的狮耳山、狼溪河、魏家场,都是美丽的地方,可这些地方却分别被凶狮、猛虎和恶灰狼霸占着.长老说的“轳”是指那头能窜山跳涧的小黑驴,可厉害哪,连凶狮、猛虎和恶灰狼都怕它!它每天带着~群小野驴跑到狮耳山上啃草,狼溪河里喝水,吃饱喝足了就在魏家场上打滚耍闹。
关于阿胶的历史传说故事
关于阿胶的历史传说故事阿胶是我们常见的补血佳品,它渐渐成为人们表达敬孝之情的载体。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阿胶的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故事:阿胶姑娘的传说阿胶,早在汉代,在《神农本草经》这本最早的药物学专着中,就将其列为上品。
想知道后面的故事吗?那就和小编一起看看以下的历史故事吧!其具体应用,载入张仲景所着的《伤寒杂病论》中,堪称补药中的元老。
而其发明过程,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其药用功效,长期在民间传颂。
据说在很久以前,山东流行着一种怪病,人若得上这种怪病,便会出血而死。
当时山东阿邑有个名叫阿姣的姑娘,她为了普济众人,独自一人夜宿昼行,踏荆棘,入陡涧,觅求药草。
一天,在东岳泰山,阿姣遇见一位白发药翁。
老人告诉她,必须找到吃狮耳山草、喝狠溪河水长大的毛驴的驴皮,才能治好这种病。
阿姣听后,心中大喜,家乡确有这么一头驴,可那是村里恶霸王员外家放养的呀!回乡后,阿姣再三请求王员外将此驴献出,王员外提出一个条件:必须由阿姣一人将驴处死才行。
乡亲们知道恶霸没安好心,可阿姣经过奋力拼搏,终于胜利了。
病人服用了驴皮熬得的药胶后,都奇迹般地康复了。
而阿姣却被恶霸暗暗害死了。
为纪念阿姣姑娘的恩德,人们就把驴皮熬得的胶称为“阿胶”。
阿胶性平味甘,滋阴润燥,养血止血,男女老少皆宜。
善治虚劳咳嗽、崩漏带下、久痢体虚、骨蒸内热、女人血枯、男子少精等症。
阿胶作为一种保健补品,一年四季可食,一般在冬春季节服用者较多。
阿胶的功效为补血止血、滋*润燥之良药。
临床应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失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咳咯血、吐血、便血崩漏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阿胶具有生血作用,可用于失血贫血、缺铁贫血、再生障碍贫血及年老体弱、儿童、妇女的滋补。
并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具有改善作用,。
长期服用阿胶,还可营养皮肤,使肌肤光洁滑润并具弹性。
关于探秘千年阿胶文化的文章
关于探秘千年阿胶文化的文章关于探秘千年阿胶文化的文章阿胶,作为大众滋补养生圣品,更是被很多人熟知。
吃了2年阿胶糕的我,一直有去山东聊城的计划,终于在11月5日踏上了旅途,两天一晚的旅程,让我置身其中了解关于阿胶的前世今生。
下面,跟着我的文字去走一遭吧。
阿胶是什么,阿胶的起源是怎样的阿胶,最初是从用兽皮煎煮熬制成的胶发展演变而来,现今阿胶,是以黑驴皮、水为主要原料去熬制而成的,因它取材于血肉有情之驱,对人体具有益气滋血的补益作用。
与人参、鹿茸并称“滋补三大宝”。
因产于阿城镇,便被称为阿胶。
阿胶的中心产地经历了三次大的变迁,即第一次是从阳谷县的阿城镇(古东阿城)迁往平阴县的东阿镇(东阿古城),第二次是从东阿镇(东阿古城)迁往济南,第三次是从济南迁往铜城镇,也就是现在的东阿县。
第一次迁移是因自然灾害,随县治而迁移;第二次是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变及阿胶技术的传播与进步等因素而导致的迁移;而第三次则是由于政治的变革,因行政政策的变化而导致。
阿胶的品质,关键取决于什么因为阿胶是由黑驴皮、水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所以黑驴皮与水的质量很关键。
黑驴皮的主要成份是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蛋白质,这种功能性蛋白特有的羟赖氨酸,是人体骨骼及结缔组织必要物质基础。
以选择两到三年、光亮厚实的黑驴皮为佳。
其次关键的是练胶用的水,水源自泰山与太行山两股地下潜流,经地下沙石层层滤过,不但起了清洁作用,同时也带入了钙、钾、镁、纳等矿物质,故色绿质重。
用此水熬胶,能助药性发散,疗效迅速;由于水质重,在熬煮过程中,也便于去除驴皮中的杂质,使胶质纯正,色如琥珀,易于人体吸收;并且用此水熬制的阿胶,历经炎夏酷热也不变形变质。
参观国家黑毛驴繁育中心国家黑毛驴繁育中心位于东阿县城西郊,占地200亩,是国内唯一的黑毛驴种驴繁育中心,现有毛驴存栏量上万头。
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里共包括良种繁育中心、种公驴站、科技研发中心和毛驴文化博物馆四大部分。
4.国宝阿胶千年历史1
国宝阿胶千年历史---历史名人鉴证一国宝阿胶千年历史国宝阿胶出东阿,千年阿胶故事长。
战国张傅慈悲心,救灾济世见真胶。
千古一帝秦始皇,服食阿胶返青春,长生不老动念头,海外寻仙派徐福。
中国医书第一本,西汉神农本草经,明文记录傅制胶,盛赞阿胶为上品。
东汉医圣张仲景,阿胶入药开先河,三国才子曹子建,直把阿胶叫仙药。
北齐大帝文宣王,阿胶调理得安康,大唐皇帝李世民,大将封井为阿胶。
遥想当年杨贵妃,肤若凝脂舞霓裳,虢国夫人蛾眉细,酥胸如兔藏妙方。
姐姐娥皇妹女英,暗服阿胶不肯道,大唐阿胶时尚物,阿胶定亲开先河。
丝绸路上外交礼,国礼异域示富强,大宋阿胶成时尚,定亲嫁娶表心意。
理学大师数朱熹,叮嘱娘亲重养生,元代名医朱丹溪,创立养阴新理论。
滋阴降火用阿胶,后世美称朱养阴,元曲大家白朴公,一叹惊人唱阿胶。
芝麻蜜饯和阿胶,保了天年有本钱,大明郑和下西洋,馈赠国礼炫富强。
一代药圣李时珍,道破天机称圣药,清代名医叶天士,盛赞血肉有情品。
杏林大家陈修园,一语定音传千古,阴阳相生聚精华,水火相济出圣药。
清朝有个兰贵人,阿胶滋补生帝王,一代名臣曾国藩,阿胶孝母家书藏。
丧权辱国李鸿章,御赐阿胶随身带,一代天骄毛泽东,尊师重教敬恩师。
一盏阿胶表孝心,千古流芳世人传,全球瞩目马家军,世界冠军扬国威。
阿胶滋补强体质,科学训练出成绩,篮球巨人数姚明,影视明星黄婉秋。
体育文艺工商界,教授白领老中医,世人都把国宝夸,圣药阿胶美名扬。
晋商徽商水陆道,茶马古道大运河,南来北往闯关东,肩挑人扛走西口。
马驼船载出国门,圣药装箱传四方,天下阿胶出东阿,阿胶一品百年堂。
一方古印悬北斗,万户喜鹊闹吉祥,国药一绝千年香,烁古振今百年堂。
东阿盛产阿胶,上达皇家贵戚,中至名流贵族,下达商贾市民之家,阿胶千百年经久不衰,是历代名医大家的必用之物,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大宝”,被历代骚人墨客妙称“仙药、灵丹、妙药、圣药”在我国的外交史上,东阿的道地阿胶与瓷器,丝绸、茶叶,一直被定为礼交上品,被世人誉为“中国四大国礼”,并随着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茶马古道,晋商商道,传播四方,留下诸多的传说和故事。
关于阿胶科普知识
关于阿胶科普知识阿胶,又称“驴皮胶”,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数千年的历史。
自古以来,阿胶便以其独特的滋补养生功效而备受推崇。
本文将从阿胶的起源与历史、制作工艺、药用价值、食用方法以及市场现状等方面,为您全面解读阿胶的奥秘。
一、阿胶的起源与历史阿胶的起源可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阿胶最早是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室的珍贵药材。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胶逐渐传入民间,成为广大百姓喜爱的滋补佳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阿胶的制作工艺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阿胶文化。
二、阿胶的制作工艺阿胶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原料选择:优质的阿胶原料是制作高品质阿胶的关键。
一般来说,选用健康驴子的驴皮为佳,因为驴皮富含胶原蛋白,有助于制作出质地细腻、口感滑嫩的阿胶。
浸泡与清洗:将驴皮浸泡在清水中,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然后反复清洗,确保驴皮干净无异味。
熬煮过程中要不断撇去浮沫,以免影响阿胶的品质。
经过长时间的熬煮,驴皮中的胶原蛋白逐渐溶解在水中,形成胶状物质。
最后将熬煮好的胶液进行浓缩,使其变得更加粘稠。
切片与晾干:将浓缩后的胶液倒入模具中,待其冷却凝固后切成薄片。
然后将阿胶片放在通风处晾干,使其水分逐渐蒸发,变得更加坚硬脆。
包装与储存:将晾干后的阿胶片进行包装,一般采用纸盒或塑料袋密封包装。
储存时要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三、阿胶的药用价值阿胶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养血滋阴:阿胶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够有效滋养阴血,改善贫血症状,使面色红润有光泽。
止血化瘀:阿胶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症状。
同时,它还能活血化瘀,消散瘀血,对于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润肺止咳:阿胶能够滋润肺部,缓解因肺燥引起的咳嗽、气喘等症状。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提高免疫力:阿胶中的多种营养成分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阿胶历史文化》课件
安胎
阿胶具有安胎作用,对 于胎动不安、先兆流产 等有较好的保胎效果。
阿胶的功效
01
02
03
04
提高免疫力
阿胶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 高抵抗力,预防疾病。
延缓衰老
阿胶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能 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过程。
美容养颜
阿胶具有滋阴养颜的功效,能 改善皮肤干燥、暗沉等问题,
使皮肤光滑细腻。
改善睡眠
感谢观看
成分鉴别
正品阿胶含有明胶蛋白、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成分,而伪品阿胶 成分不明或与正品成分不符。
阿胶的品质鉴别
色泽
质地
优质阿胶呈琥珀色或棕黑色,表面光泽透 亮,无明显杂质。劣质阿胶则颜色暗淡, 表面粗糙,甚至有气泡和裂纹。
优质阿胶质地坚硬,不易破碎。而劣质阿 胶则质地松软,容易碎裂。
气味
煮沸反应
优质阿胶具有独特的胶香味,无异臭味。 劣质阿胶则可能具有异味或腥味。
不同品质的阿胶价格差异较大,不要 贪图便宜而购买劣质产品。
06
阿胶的食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阿胶的食用方法
阿胶的食用方法
阿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食用,如熬制阿胶膏、阿胶炖鸡、阿胶炖牛肉等。其中,熬制阿胶 膏是最常见的食用方法,将阿胶块与黄酒一起熬制,待阿胶完全融化后加入其他配料,冷 却后即可食用。
阿胶的搭配方法
过敏体质者慎食
部分人对阿胶过敏,食用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过敏体质者应先少量尝试,如有过敏反应立即停 止食用。
脾胃虚弱者慎食
阿胶较为滋腻,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人群 ,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食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食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在食用阿胶前应咨询医生意见 ,以免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补血圣药阿胶
轩岐纵横药食有别过春节时,李大娘的女儿给她买了一盒阿胶,早就听人说阿胶是补血的好东西,可是这一盒硬硬的、略带琥珀色的阿胶,可难坏了李大娘。
这阿胶到底该怎么吃呢?能不能给小孙子吃?光听说阿胶能补血美容还能提高免疫力,那自己老伴能不能吃一点呢?邻居王姨告诉李大娘说,必须是女人失血过多时,才能吃阿胶,没病的人吃阿胶会上火的,男人和小孩不能吃的。
王姨建议李大娘把这盒阿胶,做成超市里卖的那种可以开袋即食的阿胶糕,吃起来会比较方便。
社区医院的小刘大夫说,也可以将阿胶用信纸或布裹着,放在较为坚硬的台面上,用锤子砸成碎末,每次取3至9克,放入杯中,加冰糖少许,用沸水适量冲开,充分搅拌,放冷后即可服用(此法中医称为烊化服用)。
那么,阿胶到底是什么?适合什么样的人吃呢?有没有什么禁忌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阿胶。
一、历史典故阿胶自古以来就被各医家推崇为“补血圣药”,至今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阿胶传说故事,有关于阿胶起源的神化传说,如“阿娇智斗小黑驴”、“范老汉熬胶”等;有关于阿胶功效的传说,如有“慈禧与阿胶”、“田铭与阿娇”等;有反映阿胶历史的,如“阿铭与阿娇”、“仙水熬阿胶”等;有关于地理环境制胶原料过程的传说,如“阿胶谣”等等。
这些传说总体反映了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战胜恶魔、扬善除恶、向往人间和平的美好愿望和憧憬。
其中,田铭与阿娇的故事流传较广,传说唐朝时,阿城镇上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男的叫田铭,女的叫阿娇。
两人靠贩驴过日子。
阿娇和田铭成亲五年后才有了身孕,不料阿娇分娩后因气血损耗,身体很虚弱,整日卧病在床,吃了许多补气补血的良药,也不见好转。
田铭听人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心想,让阿娇吃些驴肉,也许她的身体会好起来。
于是,就叫伙计宰了一头小毛驴,把肉放在锅里煮。
谁知煮肉的伙计嘴馋,肉煮熟了,便从锅里捞出来吃。
其他伙计闻到肉香,也围拢来吃,这个尝尝,那个尝尝,一锅驴肉不大会儿全进了伙计们的肚子里。
这下,煮肉的伙计着了慌,拿什么给女主人吃?无奈,只好把剩下的驴皮切碎放进锅里,由于怕被东家发现熬的不是驴肉,所以加大火力,倒满水,升起大火煮起来。
【胶妍堂阿胶】你所不知道的阿胶传说大起底!
【胶妍堂阿胶】你所不知道的阿胶传说大起底!阿胶来历——傅制胶故事中国最古老的医典文献《神农本草经》(成书于西汉时期,记载先秦时期的辉煌中医药成果)记载:“阿胶”又称“傅致胶”,“煮牛皮之作”。
阿胶为什么叫“傅制胶”呢?“傅制胶”是怎么来的呢?百年堂为你揭开谜底: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攻打齐国,争霸天下,开凿了伯渎河,越王勾践亲自去吴国朝见,向吴王和他的臣下馈送了大量的食物、财礼,并派了一支队伍助吴攻齐。
齐国举国上下抽丁备战,加征赋税、徭役,适逢中原大旱,举国民不聊生,灾民遍地……平邱(今天河南台前寿张阳谷东阿一带)易子而食的现象比比皆是,平邱的长官张傅、张髓、张体三兄弟开仓赈灾,无奈荒民太多,没多久官粮就用尽了,很快饿殍满地,到处都是食尸之人。
更要命的是遍地尸首,爆发了瘟疫,得了这种病的人,面黄肌瘦,头晕烦躁,气喘咳嗽,心慌失眠,卧床不起,直到气喘、咯血而死。
一时间万户萧疏,村镇冷落。
当地名医,用尽各种办法、尝试各种药物,都无法医治此病。
得了这病,只能眼巴巴地等死。
张傅是掌管军备物资的小吏,他的仓库里还有一批军用战备物资——牛皮,张氏兄弟决定拿出牛皮煮给灾民吃,张傅和儿子张亘把牛皮拿出来,由于牛皮质坚,不易煮烂,顾特派人用水泡7天7夜,刮毛后切成小块,置大锅21口,桑木煮皮,把牛皮煮熟济民救灾。
张氏兄弟《寰宇记》云:东阿旧有大井,若车轮,深七、八丈,汲以煮胶,每岁入贡即也(旧《东阿县志》卷之四七项)。
《本草图经》中载“以东阿县城北井水作煮者为真,其井官禁……阿胶,今郓州皆能作之,以阿县城北井水作煮为真。
”古阿井唐代《元和郡县治》记载了一个关于唐朝皇帝派大将尉迟恭“官封阿井”的故事。
唐太宗年间,唐太宗在金銮宝殿坐朝,突然听说东阿县一个小小的县令公然敢命令:只准许阿城的百姓熬阿胶,其它各地的熬胶庄户一律取缔。
这不是以权谋私吗!李世民勃然大怒,下令严查。
事情原来是东阿城有一个财主的儿媳产后虚弱,吃了阿胶后,没有作用,这位财主自持县衙有人,就和东阿阿胶作坊打起了官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胶的起源和传说“圣药”阿胶的起源阿胶,又名傅致胶、贡胶、驴皮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在《神农本草经》中被称为上品,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被称为圣药,药用历史已有2 500多年。
它以主产于山东省东阿县而出名,以质量稳定、疗效显著闻名于世,千百年经久不衰,而且日臻完善。
胶的起源,虽不像植物类药有神农尝百草一类的可资征引,但可以推想,大抵在我国原始氏族公社繁盛的新石器时代,伴随着陶制烹煮器的出现,人们通过食用禽兽肉类,逐渐发现久烹兽皮,其汁液可渐浓缩成一种黏稠物,用以粘合物件,干燥后坚牢难破,于是就发现了“胶”这种物质,并用以制造弓弩等。
兽皮本可食用,胶亦可食用,人们食用胶后,发现可以治疗某些疾病,于是胶又渐成为一种药物。
当然,这种发现并非一蹴而就,最初是偶然发现,其后又经过先民们的不断摸索、实践,最终有了较成功的经验。
据先秦文献《孙子兵法》等记载,胶首先是制造弓弩的重要军事物资,很早就被人们重视。
至此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对胶的质量鉴别和制法已有相当经验。
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弓人》即对此有所记载。
如对胶的品种指出“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
对胶的质量鉴别提出“凡相胶,欲朱色而昔,昔也者,深瑕而泽,轸而博廉”。
即鉴别胶,以色红赤、带光泽、有纹理、成团块状又具锋利的棱角者为好。
对胶的熬制,要求做到“鬻胶欲熟,而水火相得"即制胶要熬熟透,锅中用水和锅下用火要适当。
如果再从上述胶的品种由“犀胶”深究下去,由于犀牛皮特别厚韧。
先秦时主要用以制作将士的护甲,以至滥肆捕杀,春秋以后犀牛在中原绝迹。
而这里尚言“犀胶”,表明周代以前中原大地犀牛相当多时,人们曾用犀牛皮制胶,亦足以说明我国制胶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
阿胶自面世以来,一直都被皇家视为宫廷滋补圣品,更是达官显贵、巨富商贾、乡绅名流家中常备的滋补物和上流社交层相互送礼饴赠的首选。
阿胶含有明胶原、骨胶原、多肽、蛋白质及金属钙、钾、镁、锌、铁等27种元素,蛋白质水解能产生18种以上氨基酸,这些都是人体营养重要物质,因此阿胶对于补气血、养阴生津、美容润肤、抗衰老、延年益寿等具有无以伦比的效果。
自古以来,东阿的阿胶和瓷器,丝绸、茶叶,被定为外交国礼,随着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茶马古道,晋商商道,传播四方,留下诸多的传说和故事。
被世人誉为“中国四大宝”——瓷器,丝绸、阿胶、和茶叶。
阿胶卓越的滋补功能,神奇美容养颜效果,强大的保胎调经功能,补血止血效果和补虚、滋阴润肺的功效,及其阿胶特殊的水火相济的制作工艺,被历代名医视为有血有肉有情之物,特别是阿胶丰富的氨基酸含量比人参鹿茸还丰富,被誉为“滋补三大国宝”。
中医药工作者通过选取650部代表性中医典籍进行检索统计,其中303部有阿胶的记载应用,典籍上溯神农本草,下至民国医案,经研究统计汇总,相关的阿胶医方共达3200余方次,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中医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著《本草纲目》中称其为“圣药”。
在分类整理过程中,发现约有1000余方次用于妇科类疾病,580余方次用于肺痨咳嗽等呼吸系统,890余方次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100余方次用于血症并治与广谱止血,有100余方次用于补益通治,其余方剂为外科等杂症。
可见阿胶应用极广。
阿胶,性平、味甘,入肺、肝、肾三经,是一味补血止血的良药,主治血虚萎黄、呕血、便血、尿血、崩漏及阴虚肺燥咳嗽等。
集治疗保健于一体,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能,在治疗血液病及滋补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治疗效果,被称为“血液的保护神”、“固体代血浆”。
《神农本草经》将阿胶列为“上品”,相传神农氏尝百草,发明中药。
药分上、中、下三品。
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
上品主养生,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轻身益气,不老延年。
曹植初到东阿,骨瘦如柴,受人指导服食阿胶,受益非浅特有感而作《飞龙篇》赞美阿胶“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才高八斗的“东阿王”曹子建说的“仙药”就是阿胶。
东阿道地阿胶,1500多年来皆作为贡品进贡皇帝,因此又有“贡胶”之称。
为此东阿也有“阿胶之乡”、“贡胶之乡”美称。
与景德镇,茅台镇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镇”。
《医宗金鉴》特别强调“参茸入方,如君临天下,君无儿戏,非病勿服”。
而阿胶“性平味甘,虚寒血亏者宜久服之,本固自无忧吝”的记载。
其性平甘缓,可长期服用。
“药圣”李时珍盛赞阿胶为圣药,李时珍生长于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这个时间段内的医学风气是强调“以人补人”,最有名的大补之药是秋石、紫车河等,李时珍对这种风气极为厌恶,所以牵涉到大补之类的药材,也惜字如金,不肯轻易赞美。
在《本草纲目》中一万多个药方,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唯独在“发明”条目里,引用了杨士瀛的评价:“阿胶育神,人参益气”,称阿胶“疗吐血、血淋、尿血、肠学风、下痢。
女人血病、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症。
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痨咳嗽喘急,肺痿唾脓血,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
并将阿胶列在人参之前,这么高的评价,极其罕见!。
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直接说阿胶是“血肉有情之品,滋补最甚”。
民国医家黄杰熙直接以“妙药”盛赞阿胶:“人之病虽多,不外水火气血之病,真阿胶滋补潜流血脉之力甚大,故为妙药”。
众所周知,东阿的地下水属阴,驴皮为阳,阿胶需浴水火而生,故阿胶功效神奇系因为阿胶是阴阳相济之物!最关键的是阿胶还是五行齐占之物,熬制讲究金木水火土五行齐占,要用金锅银铲,桑木材,阿井水,猛火文火相佐, 经过七七四十九道工艺,加上东阿天然的晾胶气候,遂炼成阿胶。
中国中药数万种,阴阳相济,五行齐占之物,天下唯此一物!东阿道地阿胶,1500多年来皆作为贡品进贡皇帝,因此又有“贡胶”之称。
为此东阿也有“阿胶之乡”、“贡胶之乡”美称。
与景德镇,茅台镇被誉为“中国三大名镇”。
阿胶的几个民间传说:阿桥:唐朝时,阿城镇上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男的叫田铭,女的叫阿桥。
两人靠贩驴过日子。
阿铭和阿桥成亲五年后,阿桥有了身孕,不料,阿桥分娩后因气血损耗,身体很虚弱,整日卧病在床,吃了许多补气补血的良药,也不见好转。
阿铭听人说驴肉能补。
心想,让阿桥吃些驴肉,也许她的身体会好起来。
于是,就叫伙计宰了一头小毛驴,把肉放在锅里煮。
谁知煮肉的伙计嘴馋,肉煮熟了,便从锅里捞出来吃。
其他伙计闻到肉香,也围拢来吃,这个尝尝,那个尝尝,一锅驴肉不大会儿全进了伙计们的肚里。
这下,煮肉的伙计着了慌,拿什么给女主人吃?无奈,只好把剩下的驴皮切碎放进锅里,倒满水,升起大火煮起来。
熬了足有半天功夫才把皮熬化了。
伙计把它从锅里舀出来倒进盆里,却是一盆浓浓的驴皮汤。
汤冷后竟凝固成粘糊糊的胶块。
伙计尝了一块,倒也可口,于是把这驴皮胶送给阿桥吃。
阿桥平时喜吃素食,不曾吃过驴肉,尝了一口,直觉得喷香可口,竟然不几餐便把一瓦盆儿驴皮胶全吃光了。
几日后奇迹就出现了,她食欲大增,气血充沛,脸色红润,有了精神。
事隔年余,那位伙计的妻子也分娩了。
由于家里贫穷,于怀胎期间营养不足,生产时几次昏倒,分娩后气血大衰,身体十分虚弱。
伙计找来了郎中开了许多补药,吃了也不管用。
伙计忽然想起阿桥吃驴皮胶那回事儿来。
于是,便将头年煮驴肉熬驴皮的事儿向阿铭阿桥夫妻细说了一遍,并向他们夫妻借头毛驴。
阿桥见伙计为妻子重病着急的样子,便给了他一头试试,伙计牵了匹毛驴回家宰了,把驴皮熬成胶块给妻子吃。
果然不几日,妻子便气血回升,肤肌红润,大有起色了。
自此后,驴皮胶大补,是产妇良药,便在百姓们中间传扬开了。
阿铭阿桥开始雇伙计收购驴皮熬胶出卖,生意十分兴隆。
有些庄户,见熬驴皮胶有利可图,也相续熬胶出售。
可只有阿城当地熬出的胶才有疗效,其他地区制作的没有滋补功能,引起纠纷。
官司打到县里,县太爷带着郎中先生来到阿城调查,经过实地探测,发现阿城镇水井与其他地方水井不同,比一般水井深,水味香甜,水的重量也沉重许多。
县太爷十分惊喜,才知道驴胶补气补血,除驴皮之外,还赖此得天独厚的井水。
于是下令:只准阿城镇百姓熬胶,其他各地一律取缔。
县令还将驴皮胶进贡唐王李世民。
李世民赏给年迈体弱大臣,吃后都夸此胶是上等补品。
李世民大喜,差大将尉迟恭巡视阿城镇。
尉迟恭来到阿城,赏给阿铭阿桥金锅银铲,召集匠人将阿城井修葺一新,并在井上盖了一座石亭,亭里竖立了石碑。
至今,碑文“唐朝钦差大臣尉迟恭至此重修阿井”的字样,仍依稀可见。
传说故事:在东阿一首流传了近千年的民谣,一语道破了阿胶绝密天机的民谣唱道:“小黑驴,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狮耳山上来打滚,狼溪河边去饮水,城里大桥遛一遭,冬至宰杀取了皮,熬胶还得阿井水。
”这首民谣也不知在东阿传唱了多少年,狮耳山、狼溪河、白肚皮的小黑驴,正是这一方灵山秀水、聪慧勤劳的人们熬制出驰名中外、药食兼备的阿胶。
乡间小曲一语道破了阿胶的四大天机:所选驴种必须是黑驴;必须放驴狮耳山,饮水狼溪河;时间必须是冬至日;必须用阿井水。
这是为什么呢?据传两千多年前,东阿县城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个黑大汉,能飞檐走壁,行风聚雨,夜里到村子里抢掠女子,闹得天昏地暗,人人恐慌。
这村边有座庙,庙里住着个傅老和尚,膀大腰粗,武艺高强,暗暗拿定主意,除掉这个黑大汉,为民消灾。
一天夜里,随着一阵狂风,那黑大汉悠然落地,正欲撞门,那和尚大喝一声:“黑贼哪里走!举棒便打。
黑大汉转身打架,从山下打到山上,直杀得天转地颤,那和尚汗如流水,气喘吁吁,体力渐热而不支。
煞时一道闪电划破天空,一声空鸣,将那黑大汉击倒在地,血流四溅。
这时,天已发亮,那和尚定睛一看,原来是头健壮的黑驴,他正饿的肚肠直叫,顾不得许多,取刀剥其皮,割其肉,煮而食之,一气吃光,浑身顿觉有无穷的力量,斑斑白发变成乌丝,满面红光由如童颜,村人无不称奇。
时下,一村妇分娩后流血不止,生命垂危,请郎中诊治无效。
其夫去向傅氏和尚求驴肉以救生,无奈以食光。
那和尚灵机一动,说:“食其肉有奇效,驴皮长在驴肉上,焉能无效,不妨试之。
”随之刮皮添水,举火煮之。
心急火武,水气蒸干,驴皮变成一锅稀粥,冷后成胶,其夫将胶切给村妇吃后,精神日渐好转,又过了七日,痊愈如初。
此后,体弱多病的人,皆向那傅和尚讨要胶吃,个个筋骨健壮。
后来其他的村民们知道以后,也如法熬制吃,人人身强体壮。
人们为纪念和尚的恩德,将其胶称为佛胶,到后世。
人们骂和尚叫“秃驴”,故改称为驴胶。
到明朝后,人们发现驴皮胶确实比牛皮胶好,就都把正宗的驴胶称阿胶了传说故事:唐代《元和郡县治》记载了一个关于唐朝皇帝派大将尉迟恭“官封阿井”的故事。
唐太宗年间,唐太宗在金銮宝典坐朝,突然听说东阿县一个小小的县令公然敢命令:只准许阿城的百姓熬阿胶,其它各地的熬胶庄户一律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