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封闭心理
自我封闭无异于慢性自杀
自我封闭无异于慢性自杀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这么一类人: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将自己的身体、内心与外界完全隔离开来。
他或者沉默寡言,整天不吭一声;或者面对电视,一眼不眨地盯着看;或者面前摆上一本书,眼神呆滞,半天也看不上一页。
别人很难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他简直就像一个坚强的堡垒一样打不开。
他很少与人交谈,几乎变成一个口吃的人。
他仿佛是自我流放到一个孤岛上,没有人烟,甚至连活物都没有。
他没有一丝逃出荒岛之意,可他却明显地发生着变化:孤独、寂寞、烦闷、暴躁、衰老……这种人就是所谓的自我封闭者,医学上称之为自闭症。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家庭模式、人伦关系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自闭症。
如一些母亲父亲忙得不可开交,忽略了呆在房子里的孤零零的孩子。
某女大学生刚上大学,人生地不熟,由于她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加上说一口常被人笑话的乡音,于是她把自己封闭起来:没有朋友,被人误会,内心充满矛盾和烦恼,甚至感到迷惘和失望,一度产生自杀念头。
分析自闭症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产生自闭症的原因各不相同。
自闭症的孩子往往来自于双职工家庭,父母无暇照顾,他们自己又没有适龄的玩伴,整日呆在房间里与各种绒式玩具、电视、游戏机、网络为伴,天长日久渐成习惯。
在自闭症的孩子当中,有一类属于早熟或智力发育较快的,他们无法跟一般孩子玩到一块,认为一块玩还不如独处有意思,慢慢养成自我封闭的习惯;另一类则是有一定程度的缺陷,比如,口吃、智力发育缓慢、小脑儿之类,这类孩子基本上无法与玩伴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自我封闭。
中国的某摇滚歌星据称有儿时自闭症。
青少年自闭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来自生理上的矛盾,如性激素分泌增加,朦胧的性意识产生,会使他们害羞、敏感,产生不安全感。
另一方面来自心理上的矛盾。
如,活动能力增强与知识、经验不足而经常碰壁的矛盾;强烈的人格独立要求与现实中对成人依赖的矛盾;性的本能要求与社会道德准则的矛盾;强烈的物质、精神需要与现实可能性之间的矛盾等等。
体育运动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探索与实践——以篮球运动对一名自我封闭型学生的心理调适为例
22 真诚 鼓 励 消 除沟 通 顾 虑 :放 习双人 传接 球与 投 篮技 术 ,我一 下就 有 了 . 起 训练 。我 知道他 喜欢 上这 样 与 同学一 起 松情绪 ,建立特殊亲密关 系 机 会 。“ 这个 技 术 必 须要 两 个 人 一 起配 合 流汗 、 一起大 喊 的美妙 感 觉 。在这 个 团队
i 钐 ii
21 9 总 2 铂 1 o 年 月 第 5 : 1 1 期 3
体 育 教 育 ii
机 ,有 效地 加 以利用 是体 育 教学得 天独 厚 到 他有 任何 好转 的迹 象 ,但体 育课 他还 在 们 一起来 了,虽然 他在 队伍 里 总是 显得特 的 优 势 。研 究 表 明 ,“ 育锻 炼 中体 验 到 坚 持 。笔者 觉得 该迈 出更 大胆 的 一步 让他 别拘 谨 ,但 能感 受到他 的骄 傲 和激 动 。在 体
( 宁波 北仑 明港 高级 中学 ,浙 江 宁波 3 50 ) 180
摘
要 :本 文 通 过 利 用 篮球 运 动 对 一 名 自我 封 闭型 学 生 进 行 心理 调 适 的 探 索 和 实 践 ,论 述 体 育运 动在 改善 学 生
心 理 健康 方 面 不容 忽 视 的作 用 。
关键 词 :体 育 ;运动 ;心 理健康 中 图 分类 号 :G 0 . 87 4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 5 X ( 0 1 9 1 2 0 6 4 1 1 2 1 )0 — 1 — 2
习 ,学 生将在 和谐 、平 等 、友 爱 的运动 环 寻 找着 接近 他 的机会 。
间运球 和单 手低 手投 篮技 术 。在 自由练 习
汗 水 。“ 课 了 !”他 点 了 点头 , 还 是抱 下
高中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中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与外界的交往越来越广泛,独立的意识也日益强烈。
压力越大问题越多,多数高中生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下文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措施》,仅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心理问题1、高中生情绪化行为状态严重。
青春期是到成年的过渡期,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情绪不稳定,情感既丰富又脆弱。
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现为爱哭、爱笑喜怒无常;易急躁、易冲动自我失控;过度焦虑紧张、自私、狭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
2、高中生自我封闭严重。
主要表现是趋于将自己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封闭起来,沉默寡言、不喜欢笑、内向、不爱交流和交朋友等。
这类孩子如果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这种表现是非常值得父母和老师注意的,长此以往,可能需要就医来治疗。
高中生心理问题3、高中生极度缺乏自信,易受挫。
高中生由于正处于学习成绩比拼排名的激烈竞争时期,很容易受到学习成绩排名的刺激,差生容易受到优等生和学霸的智商碾压,即孩子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比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差,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觉得自己人生无望了。
而有些优等生由于一次两次的考试失常,没有发挥出自己的高水平,便受到刺激,一蹶不振。
这类表现属于容易受挫,且容易被挫折打击,失去自信心,主要是由于心理脆弱、敏感、过度看重成绩和排名,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卑心理。
高中生心理问题解决措施1. 在学校内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课,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还可以掌握相应的调整身心的技巧。
课程可以从心理健康理论和具体实践两方面予以讲授。
在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演练,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调节心理情绪,。
解读现代人的自我封闭现象——《雨人》观后有感
人交往。她固执地认 为,男人是不可信任 的, 她 由对原来恋人的怨恨 ,发展到对所有男人的 排斥 , 由害怕再次受到伤害,演 变成 为顽强 她 地拒绝开始新的生活。就这样,她最终成为 了 个内向、离群 索居、缺 乏竞争 意识与合作能 力 的人 。 三、自我封闭的调节 自我封闭的人生是灰暗 的,缺乏友情的照 耀和欢乐的滋润。如何克服现代 人身上 的自我 封 闭心理呢?我认为可以尝试从 以下几个方面
这使我根本没有一个儿子。 ” 2 自我封闭的特点 、 首先,自我封闭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 不仅体现在数量上 ,同时还体现在各个年龄层 次上,即各个年龄层次都 可能产生 自闭倾向 : 青少年或沉迷于网络和电视 ,不善也不愿与人 交往:中年人因年龄的原 因,不愿再接触社会 新生事物, 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 不愿敞开心扉, 工作墨守成规 ;老年人或以身体不便为借 口, 或因 “ 空巢” 配1去世整天把 自己关在家中, 和 禺 引起的 自我封闭心态等。 其次 ,自我封闭还具有非沟通性和逃避性。 有 自我封 闭心态的人不愿与人沟通 ,很少与人 讲话。他们只愿意与自己交谈 ,如写诗作文。 有 了感触更喜欢在 网络上发表一下言论 ,不喜 欢与别人面对面 的交流。不主动 与人交往 ,以 自我为中心,拒交朋友,不重友谊。逃避竞争、 竞赛, 拒绝参加任何集体活动 , 不愿抛头露面 ,
打 电话 ,没 有 以任 何 方 式 重 新 走 进 我 的 生活 ,
、
雷蒙所展现的那样,不愿和人交流,沉迷于 自 己的世界 ,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言语障 碍十 分突出 ,词 汇有限,经常 自言 自语或重复 些单调的话,时常出现尖叫 :兴趣狭 窄,行 为刻板重复 ,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比如一 定要每天吃同样的食品,甚至数量都不能改变: 智力发育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落后,但又会 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超常的能力, 令人不可思议 ,
自我封闭
自我封闭自我封闭是指个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者根本没有社交活动,除了必要的工作和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
自我封闭者都很孤单,没有经常联系的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动,因而是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
自我封闭心理具有如下特点:1普遍性2非沟通性。
正常人都有沟通交往的需求。
据统计,人除了8小时睡眠外,其余70%的时间都用来交流信息和感情。
而有封闭心态的人,则不愿与人沟通,很少与人讲话,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害怕和讨厌和别人交谈。
3逃避性。
自我封闭行为与生活挫折有关,有些人在生活学习上遭受打击后,精神上受到压抑,对周围环境逐渐变得敏感,不可接受,于是出现避开社交的行为4有孤独感,把自己与世隔绝他就没什么朋友,时常感到很孤单。
自我封闭心理与人格发展的关系自我封闭可能导致人格异常与变态。
自我封闭心理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由于个人在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常常可能遇到一些挫折引起个人的焦虑。
有人抵抗挫折的能力较差,使得焦虑越积越多,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以降低挫折感。
另外,自我封闭心理与人格发展偏差有因果关系。
从儿童来讲,如果父母管教太严,儿童便不能建立自信心,宁愿在家看电视也不外出,导致结交不到从小到大的朋友。
从青少年来讲,如果他没有掌握一些技能,就意味着他没有生活自信心进入一个社会角色,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如何与他人相处。
于是他就没有出与别人共同劳动与他人亲近的能力,而退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不与别人密切往来,这就形成了孤独和孤立。
自卑感是青少年时代埋藏的祸根。
自卑感是产生自我封闭心理的根源!!!自卑感主要来源于与他人的对比,和对过去的不如意的难以释怀!!!!,要想去除自卑感,除了放宽心和给予自己信心,还要不断的发展自己,无尽的恼羞只会让你更加不如意!!!!!!!!人人都有孤独的时候,但是孤独不意味着独来独往!,孤独就是对周围一切缺乏了解,对所处环境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
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孤独的状态,将对自己的智力,情绪,语言交流产生障碍。
青春期自我封闭
青春期自我封闭一.青春期自我封闭问题的主要表现自闭是一种心理状态,通俗地解释,就是自我封闭,自己把自己“关”起来。
有自闭症的人往往不愿见人,不愿交际,不能面对现实,而是用一种逃避的方式来对待人生,人在青春期是最容易产生和形成自闭心理的,因为人在青春期身体变化最大,对周围的事情最敏感,最容易出现情感波动,且又无法控制自我,自我意识非常脆弱和不成熟。
这时候,如果情感上受到打击,人格上受到羞辱,就极易对现实生活产生不信任感和恐惧感,从而走向隔绝和逃避的自闭之路。
自我封闭是青少年学生进入青春期最常见的现象。
自闭心理的产生主要由以下三个因素所造成:第一,自我和外界的沟通遇到障碍,而自己又不能克服或无力克服;第二,自闭往往是因为不自信、有自卑心理;第三,不能忍受的被羞辱的因素。
1.过分自尊世界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提出了人的自尊需要。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公众的尊重和喜欢,但是这种自尊的需要仅仅是自己本人的一种希冀,能否在事实上得到,则取决于公众对自己言语、举止、行动的评价和肯定。
如果说将自尊的需要作为一种行动去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本没有理论上的错误。
问题是这种自尊心理不能过分。
一个人在社交中过分自尊心理占据指导和支配地位,就会怕自己的行为失当,怕人们会怎么看待自己。
甚至有时会因为过分自尊心理之故,而不愿与比自己强的人交往,担心相比之下,会掉自己的“价”,失去尊重。
如此思来想去,就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往来,孤家寡人,慢慢地就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了。
2.有自卑情绪自卑是人们对自己虚设的一种自我否定,也就是说“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和自强。
这种心理一般表现为害怕失败,或者说不能正确对待失败。
日本有学者研究认为有自卑感的人,一般属于下列十种类型之一,或是合乎其中两种以上:(1)为了追求超过限度的愿望而心焦气躁。
(2)由于企求赞赏的愿望太迫切,不时露之于言表。
如未如愿,反过来责备别人。
(3)产生自己是十全十美的错觉,因而自以为能够产生本身产生不了的力量。
分析与应对青少年的自我封闭行为
分析与应对青少年的自我封闭行为青少年的自我封闭行为是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自我封闭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外界压力、挑战或不适应时,选择封闭自身,不愿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这种行为既有个体内部因素的原因,也与外界环境有关。
本文将分析青少年自我封闭行为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原因分析(1)心理因素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存在着身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自我封闭可能是他们应对与自我认同、自尊心、自我观察力相关的心理问题的一种方式。
(2)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果家庭缺乏温暖、沟通和理解,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过分保护或者严厉的管制,都会造成青少年的自我封闭。
(3)学校环境学校是青少年学习、交流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如果学校氛围不友好、师生关系紧张、同学之间存在欺凌等问题,都会使青少年产生自我封闭行为。
(4)社会环境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和压力也对自我封闭行为产生影响。
社会竞争激烈,功利主义盛行,追求表面上的成功,这些都会增加青少年自我封闭的倾向。
二、自我封闭行为的影响(1)情绪问题自我封闭会导致青少年内心问题的积累,例如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2)人际关系问题自我封闭使青少年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受限,导致人际关系的质量下降。
(3)学习问题青少年的自我封闭也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学习动力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
(4)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自我封闭行为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伤害,增加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风险。
三、应对策略(1)提供温暖的家庭环境家长应注重与青少年的沟通,关注他们的内心感受,给予恰当的支持和理解。
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青少年感到安全和被关爱。
(2)鼓励参与社交活动引导青少年参与社交活动,如加入兴趣小组、参与志愿者活动等,培养他们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3)建立健康的学校氛围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提供心理辅导为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开展自我探索,增强自信心,以应对心理问题和困扰。
初二年级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二年级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教育阶段,初二是关键时期,是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生巨变的时期,是教育的重要时期。
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学生会出现不良的品德或行为,这些势必增加学校管理、教师教育教学难度。
要抓好这一关键时期有必要对初二学生心理、生理进行剖析,研究出对策,以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
一、初二学生心理特征表现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而初二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正值14——15岁的少年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其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动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1)过渡性初二学生正处于少年向成熟青年期过渡的关键期,其心理发展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过渡特点,心理发展很不稳定,容易表露出沮丧、失意、不满焦虑等紧张情绪。
而生理上也是发生剧变的时期,一年之内身体发育趋于成人化,身体的迅速发育与心理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致使他们心理发展很不稳定,这时期,特别需要教师、家长及其他成年人的指导。
(2)动荡性初二学生与初一、小学生和初三学生相比,心理波动性很大,感情易消退,他既无小学生那样的依赖性,又无高年级学生的那种理智性或保守性,其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他们的思想比较敏感,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常常会引起迅速反映,他们自尊心强,争强好胜,敢作敢为;他们忽而对这个感兴趣,忽而对那个着迷;今天满怀信心,明天却消极沮丧;常常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他们自己认为“长大”希望成为社会的一员,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但他们实际不具有独立的地位;他们思想单纯,很少保守思想,重感情但又缺乏理智和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能力;他们的意志在发展,但克服困难意志还不强,容易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冒险混为一谈。
由于初二学生心理不稳定性,易变化,既造成初中阶段学生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率增高,又产生诸多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因此,教育界通常把初二这一阶段称之为“危险期”。
(3)闭锁性初二学生的内心世界随着生理变化逐渐复杂化,开始不大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尤其是女生较为突出,显示出闭锁性的心理特征。
解决学生“自我封闭”问题的案例分析
解决学生“自我封闭”问题的案例分析作者:耿荣芝来源:《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9年第4期摘要:小学生“自我封闭”,主要是环境造成的,加上抗挫折能力差,形成了自卑的心理,不与外界沟通;克服自我封闭的方法有:营造平等民主的环境、提升抗挫折的能力、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树立榜样和个体关爱等。
关键词:自我封闭环境抗挫折力自信榜样关爱【案例】三年级的一名小女生,平时不爱说话,上课总是在做玩笔之类的小动作,老师同伴提醒她注意上课纪律时,她会像小刺猬一样乍起满身的刺,斜着眼睛死盯着你。
问她话,她一声不吭,要么低着头,要么东扭西扭,甚至会发生肢体冲突……大家感觉无法与她沟通,慢慢地就不再和她一起玩了。
她像一只离群的孤雁,每天就那么呆呆的坐着。
在我们周围不乏这样的孩子:他们或者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锁上门不出来;或者一个人呆呆的看天看地;或者我行我素,沉浸在自我世界里不能自拔……别人很难进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把一切的来往看作是侵犯,把自己捂在自己的壳里。
行为是心理的表现,他们把自己像蚕茧一样保护起来,拒绝与外界沟通,不轻易展露自己的心扉,性格孤僻,反应冷淡,游离于集体之外。
这样的孩子缺少安全感,不信任任何人,缺乏自信,属于“自我封闭”状态。
心理学家所说的“自我封闭”,主要是指小学生在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适、自闭、逃避及难以协调与他人关系等心理和行为表现。
而这种不良的心理往往会导致他们丧失自信,难以沟通,极强的自我意识和抵触他人。
小学生之所以会形成“自我封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环境影响。
这里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通过对上述孩子的深入了解,我们知道孩子父母忙于挣钱上班,经常不在家,很少与子女在一起沟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与父母之间产生“陌生感”和“距离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灵深处形成一个不愿轻易向人开启的自我封闭的世界,久而久之会产生自我心理封闭。
孩子和老人生活在一起,而老人不愿带孩子,加上个人生活也有困难,几个子女之间也矛盾很深,天天吵闹不休。
封闭思维、自我中心的表现、成因及矫正
封闭思维、自我中心的表现、成因及矫正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自15刘飞虎2112001122(一)封闭思维的表现、成因及矫正自我封闭是指个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除了必要的工作、学习、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
自我封闭者都很孤独,没有朋友,甚至害怕社交活动,因而是一种环境不适的病态心理现象。
自我封闭心理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由于个人在生活及成长过程中常常可能遇到一些挫折,挫折引起个人的焦虑。
有些人抗挫折的能力较差,使得焦虑越积越多,他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降低挫折感。
还有些人受社会错误观念的影响,如"逢人只讲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出头椽子先遭烂",如此等等,就降低了社会交往与自我表现的程度。
社会交往是正常人的一项基本需求,交往能传递情感,满足人的社会与精神需求。
而有自我封闭心理的人则人为地剥夺了这项需求,使得信息狭窄,情感隔绝,孤独感、隔世感油然而生,从而使心理活动病态化。
从儿童来讲,如果父母管教太严,儿童便不能建立自信心,不敢越雷池一步,宁愿在家看电视,也不愿外出活动。
从青少年来讲,同一性危机是产生自我封闭心理的重要原因。
同一性危机是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同一性危机是青年企图重新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产生的自我意识的混乱。
换言之,即指青年人向各种社会角色学习技能与为人处世的策略。
如果他没有掌握这些技能与策略,就意味着他没有获得生活自信心以进入某种社会角色,他不认识自己是谁,该做些什么,如何与他人相处。
于是,他就没有发展出与别人共同劳动和与他人亲近的能力,而退回到自己的小天地里,不与别人有密切的往来,这样就出现了孤单与孤立。
从中年人来讲,艾里克森认为一个健全的中年人应关心和爱护下一代为下一代人提供物质与精神财富(还应包括整个家庭成员),如果一个人不能关心下一代,或者不能完成上述活动,那他就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
当代社会问题之大学生心理问题
当代社会问题之大学生心理问题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然而,学业、就业、经济和人际关系等压力,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通过探讨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影响因素,提出策略,旨在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因素;策略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大学生一直被视为健康、阳光且充满正能量的群体之一。
然而,面对来自社会、家庭、学业等种种压力,生活在大学校园里的学子们不同程度地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
那么,如何调适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变得尤为重要,它是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
一、大学生承担的压力及产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是指大学生在知、情、意、行某些方面不符合心理健康标准的各种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很多的压力,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不同的心理问题,而这又不易被大学生所察觉。
1、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压力(1)学业。
首先是学习压力大,大学生处于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导致学习压力大;然后是学习动力不足,主要表现是缺乏社会责任感、求知欲不强、缺乏毅力等;还有就是学习目标不明确,有些同学抱着混文凭的态度学习,缺少自觉性和主动性。
(2)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与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
由于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有些同学人际关系不和谐,孤独感加剧,从而产生压抑和焦虑。
(3)情感。
大学生渴望与异性交往,早恋成为普遍问题。
一些人缺乏正确的恋爱观,抱着好奇心理,随便处朋友,有的甚至在校外租房同居。
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经济实力,往往产生各种问题,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就业。
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最沉重的心理压力。
他们十年寒窗,期望着将来能留在城市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使他们心灰意冷,对前途和人生失去了信心,甚至悲观厌世。
如何教育性格孤僻的孩子
(一)一般来说,性格孤僻的孩子大多具有以下表现特征:性格比较内向、害羞、寡言,情感不太外露,不喜欢交际;喜欢单独的游戏、安静的游戏和没有竞争的游戏;眼神稳定、动作沉稳,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以上的表现特征,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孩子纠正。
1、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如果父母不和,经常争吵,孩子就得不到应有的关怀和培养,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创伤,就会因此而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从而养成了孤僻。
因此,家长应给孩子创造出一个和睦、融洽、民主的家庭,让孩子真正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让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体验到家庭的欢乐。
2、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当前,由于家居条件、家庭结构等原因,家长常常把孩子关在家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孤僻。
家长应让孩子从“自我”的小圈子走出来,让孩子多与邻居的孩子一起玩耍、游戏、生活。
家长有必要利用节假日、业余时间带孩子到游乐园、动物园、公园等场所玩,带孩子去串门、走亲戚,减少孩子对不同人、不同情境的陌生感,增强其交往需要与兴趣,形成活泼、开朗大方的性格。
3、增强体质孩子性格孤僻与体质弱密切联系。
孩子体质弱,就会缺乏活动的耐性和持久性。
这样就容易被同伴奚落和蔑视,处于这种状态的孩子会采取回避社会、回避人际交往,用孤僻来保护自己。
所以,家长应多带领孩子投身到大自然去,去旅游参观、登山攀登、游泳、锻炼等。
一来可以培养孩子勇敢、乐观的精神和持久性,二者可以增强孩子体质,使孩子能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同伴间的游戏、体育活动。
4、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家长的自我封闭,无良好的人际关系,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会因此而产生孤独感,形成孤僻的性格。
因此,作为孩子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长应以身作则,在言行、人际交往等各方面都应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孩子耳濡目染,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一个良好的性格。
5、注意评价和态度家长经常随意批评、否定孩子,甚至指责训斥孩子,孩子就会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会感到自己很笨和行为不好,这种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固定下来,就会使孩子形成自卑孤僻的性格,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都不行,谁都不如,从而一个人缩在一旁不敢出声、心情压抑。
应对心理自我封闭开放心态接纳他人的策略
应对心理自我封闭开放心态接纳他人的策略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似乎总是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小的世界里,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和接触。
这种心理自我封闭的状态不仅会影响个人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生活,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种自我封闭的状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他人呢?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有效的策略。
一、认识自我封闭的危害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心理自我封闭所带来的种种危害。
自我封闭会让我们错过许多与他人建立深厚关系的机会,导致孤独感和无助感的滋生。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情感得不到宣泄和支持,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而且,自我封闭还会限制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使我们无法从他人那里获取新的观点和知识,阻碍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二、探究自我封闭的原因要想有效地应对心理自我封闭,就必须深入探究其产生的原因。
有些人可能是因为过去的创伤经历,比如遭受过欺凌、背叛或者严重的挫折,从而对他人失去了信任,选择将自己封闭起来。
还有些人可能是由于性格内向、自卑,害怕在与他人交往中暴露自己的不足和缺点。
此外,社会环境的压力、家庭关系的不和谐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心理自我封闭。
三、培养积极的心态拥有积极的心态是打开心扉、接纳他人的关键。
我们要学会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当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要一味地抱怨和消沉,而是要以乐观的态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要学会自我鼓励和肯定,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和被接纳的。
四、勇敢面对过去的创伤如果过去的创伤经历是导致自我封闭的原因,那么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它们。
可以通过与心理咨询师交流、写日记或者与亲朋好友倾诉等方式,将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恐惧释放出来。
只有正视过去,才能逐渐放下心中的包袱,重新建立对他人的信任。
五、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是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桥梁。
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感受,尊重他人的观点,不要急于打断或者反驳。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大学是一个相对纯净的“象牙塔”,可同样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出现问题很正常。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一、自我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主要表现为:强调别人对自己应该承认、理解、接受和尊重,忽视对等地理解和尊重别人,交往中注重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忽视别人的利益和要求。
只从自己的经验角度去认识人和事,而不能意识到别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对人和事的看法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方式在大学生中是比较普遍的。
青年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使得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主判断、自主评价的倾向,这就造成青年学生容易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只强调社会应理解自己,喜欢指责他人,抨击社会。
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吹自擂、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二、自卑自卑是一种过低的。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
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常常是缺乏畏首畏尾,遇到一点挫折便怨天尤人。
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气吞声。
实际上自卑者并不一定能力低下,而是他们往往凡事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在交往中总希望自己的形象理想完美,惧怕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绝与耻笑。
这种心境使自卑者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往往畏首畏脚,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
三、恐惧惧怕人际交往。
除了几个亲近的人之外,他们很难和外界沟通,在人多的地方会觉得不舒服,担心别人注意他们、担心被批评、担心自己格格不入,情况轻微的人还可以正常的生活,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生活上的障碍,无法正常求学或工作。
造成社交恐惧的原因通常是有过失败的交往,形成了不愉快或痛苦的体验。
或是听说别人有过失败的教训,惧怕这种情绪刺激自己,而使自己产生痛苦的体验,这种体验是通过预测得来的间接体验。
自卑 心理学解释
自卑心理学解释•自卑感是一种不能自助的复杂情感。
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
A.阿德勒对自卑感有特殊的解释,称其为自卑情结。
他对于这个词主要有两种相联系的用法:首先,自卑情结指以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能力或自己的环境和天赋不如别人的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心理。
是驱使人成为优越的力量,又是反复失败的结果。
自卑情感,可通过调整认识,增强信心和给予支持而消除。
这种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一种正确的认识,在交往中缺乏自信(主要因素),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遇到有错误的事情就以为是自己不好。
这样导致他们失去交往的勇气和信心。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自卑••••外文名称•Low self-esteem••••••心理学解释••自卑,在心理学上特指由于与合理规定标准或其他刺激物比较有差距,而产生了评价差异,进而导致的主观低落、悲伤等负面心理状态。
••所谓合理标准,是指人们习惯与自身比较的某个标准参考(如身高标准、成绩分数线、颜值等),当人们自身条件不及此标准时,就会产生自卑情结。
••所谓刺激物,是指人们比较自身的其他非标准参考对象(如某人学习优异、事业有成等),当此对象表现良好时,并且自身条件与之形成落差,就会产生负面的自卑心态。
••自卑是一种“比较——评价——刺激”连锁机制所产生的结果,与此对应的有自满、自信等心理状态。
••从某些方面来说,自卑的心理可以促使人们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加快对自身缺点的弥补,对自身的成长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另一方面,自卑对人们的心理是有一定危害的,它的后果是还是负面反馈的表现之一,当人们希望通过榜样或美好的事物来促使自身进步和努力时,由于比较的心理作用,人们不可避免地产生自卑情绪,反而会对这些事物产生排斥、厌恶的作用,不利于自身的进步。
••学术研究•1910年,阿德勒把他理论的重点从真正的胜利自卑感转向"主观的自卑感",或自卑感。
小学高年级心理课堂“沉默”现象探讨
小学高年级心理课堂“沉默”现象探讨1. 引言1.1 引言在小学高年级心理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沉默的现象。
这种沉默可能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例如内向性格、社交焦虑、学习压力等。
而教师也需要重视这一现象,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走出沉默,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学高年级心理课堂中的沉默现象,对其进行定义、原因分析、解决方法的探讨,并分析沉默现象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让更多的教师和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2. 正文2.1 沉默的定义沉默是指在心理课堂中,学生往往不愿意或者无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活动或互动的现象。
这种沉默不仅表现为不开口发言,还包括表情冷漠、不与他人交流、话语极少甚至完全不说话等形式。
沉默的学生在课堂上通常表现得缄默、消极,给人一种孤立、被忽视或者不关心的感觉。
沉默一般分为主动沉默和被动沉默两种情况,主动沉默是学生自愿选择不开口,而被动沉默则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沉默的定义对于心理课堂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因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与互动是促进学习、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沉默学生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效果。
了解沉默的定义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一现象,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沉默学生融入到课堂和团队中,并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心理课堂中深入探讨沉默的定义是非常有必要的。
2.2 原因分析沉默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
内在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因素,外在因素则主要是指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个体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
有些学生可能是性格内向、害羞,习惯保持沉默是因为不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对于陌生的环境和人群感到不安和压力,因此选择保持沉默。
有些学生可能是因为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缺乏自我价值感导致沉默。
还有一些学生可能是因为过度警惕和戒备心理,不愿意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的看法,怕受到批评和指责。
【性格培养】儿童心理问题性格极端----自我封闭
【性格培养】儿童心理问题性格极端----自我封闭自我封闭:性格孤僻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
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
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情绪失控:容易冲动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
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
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
有些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认知偏差:内心迷茫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
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
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
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自己却被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
目前,这一特殊群体在我国已高达5800万人,且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因为缺乏父母的关注和相应的家庭教育,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而脆弱。
孤僻、冷漠、散漫……当这些带着灰暗色调的词汇集中在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身上时,其凸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就变得不容漠视。
留守儿童经常会有哪些遭遇12岁的小钟(化名)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市郊一位在家留守了7年的儿童。
在小钟还刚刚懂事起,父母便离异,分别到广东和北京打工。
小钟已7年没有看到妈妈,爸爸去年再婚后也没有回来过年。
和爷爷、大伯、大娘住在一起的他,每当想起爸妈,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感受着孤独、空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封闭心理
自我封闭是指个人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很少或根本没有社交活动,除必要的工作、学习和购物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将自己关在家里,不与他人来往。
自我封闭者都很孤独,没有朋友。
甚至害怕社交活动。
自我封闭的心理在各个年龄层次都可能产生。
儿童有电视幽闭症,青少年有因羞涩引起的社交恐惧心理,中年人有社交厌倦心里,老年人有因“空巢”,(指子女成家)或配偶去世而引起的自我封闭心态。
同时,在不同的历史年代都可能存在这一现象。
自我封闭的表现
自闭症的表现可能会因人而异,通常会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严重的语言发展问题
语言发展缓慢,通常还带有某些特别的说话模式或词语模式,对一些词语人为地赋予不合适的特殊含义。
就像小孩子还只会说“妈妈”这一词汇时,妈妈要从当时的情境中去理解孩子真正要说的话。
2.严重地偏离正常的社会关系
自闭症的孩子很少使用眼睛来交流,不愿让他人抱,不知道如何与他人玩耍,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朋友。
3.感知反应不正常
有时可能会先得对说话或声音毫无反应,像聋子一般,但有时却又会对一些日常普通的声音反应过激。
同样的,有时对冷热、疼痛毫无反应,但有时却又会反应过激。
4.智力问题
大多自闭症患者智力发展迟缓,只有约四分之一的人比较正常。
但他们中有些人会具有一些特别突出的才能,如绘画、算术、音乐等。
5.活动与兴趣方面的固定模式
可能会习惯于不断重复某个动作,也可能会按每天的固定习惯行事,如走同一条路线。
按同一个顺序穿衣服,而一旦固有的习惯发生了变化,就会感到心烦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