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新人教版选修Ⅳ)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清单

选修四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清单

选4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期末知识梳理一、焓变 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H ,单位:kJ/mol 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 表示,单位都是kJ/mol 。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 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4.键能:拆开1 mol 某化学键所需的能量或形成1 mol 该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叫键能5.可以利用计算ΔH 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ΔH =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ΔH 为“-”或△H <0时,为放热反应; ΔH 为“+”或△H >0时,为吸热反应。

对于放热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总能量,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从而使反应本身的能量降低,因此规定放热反应的△H 为“-”。

对吸热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具有总能量,反应过程中释放出能量,从而使反应本身的能量降低,因此规定放热反应的△H 为“+”。

6.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越低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7.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特别提醒】(1)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的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HCl + NaOH = NaCl +H 2O△大多数的化合反应△常见金属(Al 、Fe 、Zn 等)与酸(HCl 、H 2SO 4等)的反应△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铝热反应△缓慢氧化:食物的腐败等(2)常见的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CaCO 3CaO +CO 2↑ △Ba(OH)2·8H 2O 晶体与NH 4Cl 晶体的反应:Ba(OH)2·8H 2O+2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碳与CO 2气体的反应:C + CO 22CO △碳与水蒸气的反应:C + H 2O CO + H 2 △氢气还原氧化铜:H 2+CuO H 2O+Cu(3)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1、当1mol气态H2与1mol气态Cl2反 应 生成2mol气态HCl,放出184.6KJ的热 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H2(g)+Cl2(g)=2HCl(g) ∆H =-
184.6KJ/mol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共20张PPT)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共20张PPT)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共20张PPT)
★kJ/mol的含义: 每mol反应的焓变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共20张PPT)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小结
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用“空格”隔开, △H: 吸热用“+”,放热用:“-”,单位是kJ/mol或J/mol 2、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明条件,即指: 25℃ 1.01×105Pa;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H1H24422((.19gg.k8))++Jk/JI12m2/(mOgo2)ol1(=20lg01=0)k=℃=Pa==H=2=O2(Hg)I(g△)H△=H-=-
2、热化学方程式需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对于 25℃ 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普通化学方程式不需注明温度和压强。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共20张PPT)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共20张PPT)
热化学方程式
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H2H24822((15gg..88))++kkJJ1212//mmOO22oo((llgg))====HH22OO((gl))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精品课件

⑸从总能角度分析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能 量 反应物 能 量
生成物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过程( ) 反应过程(I) 反应过程( ) 反应过程(II)
思考: 和 哪个是放热反应 哪个是吸热反应? 哪个是放热反应, 思考:I和II哪个是放热反应,哪个是吸热反应?
⑹从键能变化的角度分析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P2页图 页图1-1 H2(g)+Cl2(g)=2HCl(g)反应的能量 页图 反应的能量 变化示意图,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 变化示意图,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 ①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 。 ② 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 。 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 ③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 。 结论: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要看 、 结论: 吸收能量与放出能量的相对大小。 吸收能量与放出能量的相对大小。 。
∆H = 反应物键能和 生成物键能和 反应物键能和—生成物键能和
⑺∆H的正负与吸放热反应的关系 当∆H为“-”或∆H<0时,为放热 反应 为 时 当∆H为“+”或∆H>0时,为吸热 反 为 时 应
【练习】 练习】 1、1molC与1molH2O(g)反应生成 反应生成1molCO(g) 、 与 反应生成 的热量, 和1molH2(g),需吸收 ,需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 的热量 。 应的反应热为△H= +131.5 kJ/mol。 应的反应热为△ 2、拆开 、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 键 键 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 、 、 946kJ,则1molN2生成 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的反应热为: , 生成NH3的反应热 -92kJ/mol ,1mol H2生成 提示1:3H2+N2=2NH3) 为:-30.67kJ/mol 。(提示 提示 △H=436×3+946×1-391×6=-92kJ/mol × + × - × - (提示 提示2:H2+1/3N2=2/3NH3) 提示 △H`=-92kJ/mol×1/3 = -30.67kJ/mol - ×

人教版 新教材 化学选修4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ppt

人教版 新教材 化学选修4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ppt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 用“空格”隔开, △H:吸热用“+”,放热用:“-”, 单位是kJ/mol或J/mol
热化学方程式
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 系的化学方程式
H2(g)+I2(g)======2HI(g) △H=-14.9kJ/mol 101kPa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014年9月22日星期一
邵东一中 高二化学备课组
一、焓、焓变
1、焓: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符号:H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物质的状态:g > l> s 决定因素: 温度:T↑→H↑ 压强:P↑→H↑ 2、焓变: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 符号:△H △H=H生成物-H反应物 3、在一定条件下,判断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 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即焓变(△H)决定

一、反应热、焓变 从焓变角度看:

ΔH=生成物的焓-反应物的焓
从反应热角度看: Δ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 从键能角度看: ΔH=反应物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生成物总键能 放热反应: ΔH<0或 ΔH为“-” 吸热反应: ΔH>0 或ΔH为“+”
∆H= ∆H=
E E E
(生成物的总能量)-
E
(反应物的总能量)
4、一般反应都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系统的压力等于 内能和焓变是否完全等同? 外界压力,是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反应的热效应 等于焓变。
二、反应热 (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 用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 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又称为焓变。
PS:
1、符号:△H

高二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人教版选修4):重难点七 中和热

高二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人教版选修4):重难点七 中和热

1.定义: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2.注意事项:①稀溶液是指物质溶于大量水,即大量水中物质的溶解热效应忽略不计;一般是指酸、碱的物质量浓度均小于或等于1mol•L-1;②中和热不包含离子在水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③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水;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生成沉淀的反应一般为放热反应),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包含在中和热内.H+(aq)+OH-(aq)=H2O(l);ΔH=-57.3kJ/mol表示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④弱酸弱碱因为电离时要吸热或电离出的H+和OH-物质的量小于对应酸碱的物质的量,所以弱酸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其中和热ΔH>-57.3kJ/mol,表示中和热偏小;若采用浓硫酸或固体NaOH进行反应,中和热ΔH>-57.3kJ/mol,中和热偏大,因为浓硫酸和固体NaOH溶解放热.3.中和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中和热是以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以生成1molH2O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重难点指数】★★★【重难点考向一】中和热的概念【例1】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分别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A.ΔH1>ΔH2>ΔH3 B.ΔH1<ΔH3<ΔH2 C.ΔH1=ΔH2=ΔH3 D.ΔH2<ΔH3<ΔH1【答案】D【解析】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ΔH=一57.3kJ/mol,分别向1L 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H2SO4;③稀硝酸,醋酸的电离吸热,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放出的热量为②>③>①,由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所以ΔH2<ΔH3<ΔH1,故选D。

高中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重难点十一 反应热大小比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重难点十一 反应热大小比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重难点十一反应热大小比较比较反应热大小的方法(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比较物质由固体变成液态,由液态变成气态,都必定吸收热量;而由液态变成固态,由气态变成液态,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则放出热量.因此在进行反应热计算或大小比较时,应特别注意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存在同素异形体的要注明其同素异形体的名称.(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较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数,而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当化学计量系数发生变化(如加倍或减半)时,反应热也要随之变化.互为可逆的热化学反应,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比较对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单质来说,由不稳定状态单质转化为稳定状态的单质要放出热量,因为能量越低越稳定;对于同一主族的不同元素的单质来说,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生成物越稳定或反应越易进行,放出的热量越多;而有些物质,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在计算总反应热时,不要忽视这部分热量.(4)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比较对于分步进行的反应来说,反应进行的越彻底,其热效应越大.如果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如果是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越多.如等量的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的热量少于生成二氧化碳时放出的热量.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也越多。

【重难点指数】★★★★【重难点考向一】从物质的聚集状态比较反应热的大小【例1】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ΔH=-Q1kJ/mol2H2S(g)+O2(g)=2S(s)+2H2O(l)ΔH=-Q2kJ/mol2H2S(g)+O2(g)=2S(s)+2H2O(g)ΔH=-Q3 kJ/mol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Q1>Q2>Q3 B.Q1>Q3>Q2C.Q3>Q2>Q1 D.Q2>Q1>Q3【答案】A【名师点睛】考查反应热的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从物质反应的程度以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的角度比较反应热的大小;三个反应都为放热反应,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反应越完全,放出的热量越多,以此解答该题。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 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 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 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 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思考5: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 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答: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 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作业: 课本P6 3-(2,3,5,6)、4 [课外作业] 1、预习课本下一小节的内容 2、课外查阅我国能源结构和状况。
一、燃烧热 二、能源
一、燃烧热
1、定义
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 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单位 3、注意 kJ/mol
指定产物通常规定为: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
⑵ 一定标明各物质的状态(s、l、g、aq) ;
⑶ ΔH只放右边,以空格与标有物质状态的化学方程 式隔开(数值及单位) 放热: ΔH < 0; 吸热: ΔH > 0; ⑷ 系数仅仅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或原子个数; 故系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
⑸ΔH的值与系数相匹配。 系数加倍,ΔH值也加倍。 正逆反应的ΔH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⑹ 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H2 + I2 == 2HI
只表示物质变化
【例1】 在200℃、101kPa时,1 mol H2与碘蒸气作用生 成HI的反应,科学文献上表示为:
H2(g) + I2 (g) ==== 2HI(g) ΔH =
101kPa
200℃
-14.9 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整理(超全)

《选修4_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整理(超全)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原理》知识清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焓变、反应热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 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①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 C(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

2.△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 表示放热反应,△H 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H的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H也要加倍。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详总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详总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1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反应热焓变1.反应热与焓变的概念①焓的意义:焓是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即焓就是能量,能量就是焓),符号为H,单位是KJ/mol,用焓的变化来描述与反应热有关的能量变化.∆表示,单位是KJ/mol.②焓变:化学反应中,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用符号H∆=H(反应产物)-H(反应物)a.数学表达式:H∆>0,即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说明该反应是吸收能量的,表现为吸热反应;如果b.焓变的意义:如果H∆<0,即反应产物的总焓小于反应物的总焓,说明该反应是释放能量的,表现为放热反应.H③反应热: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符号用Q表示,单位是KJ/mol.经研究证明,化学反应在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与焓变相同.【说明】a.反应热的单位与焓变一样,为KJ/mol.b.反应热描述的是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c.任何化学反应均有反应热.(1)从化学键的角度(即微观角度)分析①化学反应的本质:反应物在参与化学反应时首先要吸收一定的能量,使部分或全部化学键断裂,当原子与原子(或原子团)结合成新物质(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时,又释放出能量,由于吸收与放出的能量是不同的,所以表现出有些化学反应是放热的,有些化学反应是吸热的.即∆=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②由键能求焓变的公式:H下面就以H2与Cl2反应生成HCl为例进行说明:综上分析:反应热与化学键能量变化的关系可以表示为=生成物反应物E E-,其中反应物E 表示反应物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E 表示生成物成键时放出的总能量.因此在H 2与Cl 2反应中:H ∆=∑∑生成物反应物EE-=(436KJ/mol+243KJ/mol)-2mol ⨯431KJ/mol= -183KJ/mol.(2)从反应物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即宏观角度)分析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则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放出能量,反应表现为放热反应;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则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吸收能量,反应表现为吸热反应.如图所示:H ∆<0 H ∆>0①所有的燃烧反应 比如电解质的电离等. 4.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表示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2)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①根据有关的信息写出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聚集状态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②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计算相应的反应热的数值. ③如果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H ∆为“-”;如果为吸热反应,则H ∆为“+”.例如2molH 2与1molO 2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水时放出571.6KJ 的能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H 2(g)+O 2(g)=2H 2O(l) H ∆= -571.6KJ/mol (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①将H ∆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且中间留一个字的空隙:H ∆= ↑↑↑符号 数值 单位②反应热(H ∆)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注意H ∆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的H ∆是在常温常压下测定的,若不注明温度和压强,也就表明该反应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③H ∆是一个宏观量,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数、原子数以及体积,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④H ∆与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则反应热(H ∆)也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参加该反应的各物质的聚集状态.即气体(g)、固体(s)、液体(l)、溶液(aq),不必标出沉淀符号(↓)和气体符号(↑).⑤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 ∆相对应,若化学计量数改变,则H ∆也要按比例改变,即H ∆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⑥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⑦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需要注明反应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温度、压强.(1)检查H ∆的符号是否正确.(2)检查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否标明正确.(3)检查H ∆的数值与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是否对应即H ∆与参与反应的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4)特殊的反应热书写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H 2O(l)的化学计量数为1,并以此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5.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1.定义:在稀溶液中,1molH 2O(l)时所释放的热量.其中和热的数值取57.3KJ/mol(注意:弱酸或弱碱的稀溶液进行中和反应时,,所以其中和热要小于57.3KJ/mol)2.单位:KJ/mol3.中和热的测定(1)实验仪器与药品:大小烧杯两个、环形玻璃搅拌棒、泡沫塑料板、碎泡沫塑料、50mL 0.5mol/L 的稀盐酸、50mL 0.55mol/L 的NaOH 溶液、温度计 (2)实验步骤①组装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②量取50mL 0.5mol/L 的稀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 0.55mol/L的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③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中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NaOH溶液一次性倒入到小烧杯中(注意不要洒在外面),盖好泡沫塑料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出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作为终止温度.特别提醒:①酸碱溶液应当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不能用浓酸、浓碱,因为浓酸、浓碱溶于水一般要放热;也不能用弱酸或弱碱,因为弱酸或弱碱电离吸热.②实验中所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好后,要充分冷却至室温才能使用.③碱稍微过量,目的是保证酸完全反应.④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⑤该装置中所用的泡沫塑料板与碎泡沫塑料都是为了减少热量的减少.⑥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要完全浸没在溶液中,而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数,以提高所测温度的精度.⑦环形玻璃搅拌棒不能换成铁质等玻璃棒.拓展点4:物质的能量高低与物质稳定性比较不同的物质所具有的能量不同,对于物质的稳定性(根据物质的焓值大小、能量高低、焓变正负确定的)而言,存在着“能量越低越稳定”的觃律.。

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 常见的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 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 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 成一氧化碳。
Ba(OH)2·8H2O+2NH4Cl =BaCl2+2NH3↑+10H2O
问题探究一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旧键断裂需要 吸 能收量,新 键形成会 放能量出。
1、化学键与化学能的关系
从化学反应中的化学键的断开与形成来考虑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 断开反应物中的化 学键要 吸收能量
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 放出能量
例如:断开1mol H-H键要吸收436kJ的能量。 形成1mol H-Cl键要放出431kJ的能量。
微观解释:
化学键断裂时吸收总能量= 679kJ 化学键形成时放出总能量= 862kJ
联系 键能:破坏一个化学键消耗的能量或生成一个化学 键释放的能量。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
活学活用
判断物质的稳定性
C(石墨 s )
C(金刚石 s ) ΔH = +1.9 kJ/mol
石墨、金刚石哪个更稳定?
(6)ΔH的计算
例 1:1molC与1molH2O(g)反应生成lmol CO(g)
解:436×3+946—391×6= -92KJ/mol
-92KJ/mol÷3= -30.7KJ/mol
活学活用
1
已知:H2(g)+ 2 O2(g)=H2O(g),反应过程中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a:_表__示_旧__键__断__裂__吸__收__的__能;量 b:_表_示__生__成__新__键__放__出__的__能;量 c:_表__示_反__应__热__________。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Q):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应物)3.微观角度解释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注:(高中阶段Q与△H二者通用)(4)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

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授课】第1章_第1节_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件_新人教版选修4

【授课】第1章_第1节_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件_新人教版选修4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化学键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的过程, 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因而 化学反应过程必定有能量的变化,化学键的断裂与 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E1>E2 E1<E2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ΔH>0 ΔH<0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能量的
kJ/mol D、 1/2CH4 ( g )+O2 ( g ) = 1/2CO2 ( g ) + H2O ( l ) ΔH = -890 kJ/mol
随堂练习
3、已知 (1)H2( g )+1/2O2 ( g ) = H2O ( g ) ΔH1 = a kJ/mol (2)2H2( g )+O2 ( g ) =2H2O ( g ) ΔH2 = b kJ/mol
碘蒸气作用生成HI的反应,科学文献上表示为∶
H2(g)+I2(g)====2HI(g) • △H=一14.KJ/mol • 当在2000C101KPa时 • 例2∶在250C、101KPa时,有两个由氢气 和氧气化合成1mol水的交反应,一个生成 气态水,一个生成液态水,其化学方程式 可表示∶
H2(g)+1/2O2(g)=H2O(g) △H=一241.8KJ/mol
符号: ΔH ,单位:kJ/mol 或 kJ•mol-1
综上所述∶
• • • • • 当△H为“一”或△H<O时,为放热反应; 当△H为“+”或△H>O时,为吸热反应。 请同学们分析p3的能量变化图。 二、热化学方程式 能够表示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化学方程式应 怎样书写?下面我们来讨论和研究∶
例1∶在2000C、101KPa时,1molH2与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详细经典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详细经典版)

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章节知识点梳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形成。

其中旧键断裂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会释放能量。

(2)化学反应的特征: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和电能等,通常主要表现为热能的变化。

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

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表示的时候“-”,“kJ/mol”不能省略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表示的时候“+”,“kJ/mol”不能省略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判断方法①能量图像左图反应物总能量大于产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右图为反应物总能量低于产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注意:a.图中可以得知物质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b.一定是所有物质的能量之和,而不是某一个物质的能量高于产物或者低于产物的能量②通过键能的计算△H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 课件(52张)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 课件(52张)

问题5:体会如何在化学方程式中正确反映其热量变化?
提高: 相同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N2和3molH2 , 充分反应并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_______92.4kJ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原因是_____ _____。
问题6:讨论归纳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什么? 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用“空格”隔开, △H:吸热用“+”,放热用:“-”,单位是 kJ/mol或J/mol; 2、物质后需标聚集状态(s、l、g、aq不用↓↑); 3 、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仅表示已参加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因此化学计量数 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简单分数; 4、根据焓的性质,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加 倍,则△H的数值也加倍;若反应逆向进行,则△H 改变符号,但数值不变
• △H1= △H2+ △H3 • △H2 = △H1- △H3 = -393.5 kJ/mol -(-283.0 kJ/mol) = -110.5 kJ/mol • C (s) + ½ O2 (g) = CO2(g) △H=-110.5 kJ/mol
反馈练习
已知:2CO(g)+O2(g)=2CO2(g) Δ H=-566 kJ/mol Na2O2(s)+CO2(g)=Na2CO3(s)+1/2O2(g) Δ H=-226 kJ/mol C. 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 23 为6.02 × 10 2×6.02×1023
4 4.0
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
明确 实验目的
确定实验原理 (包括反应原理、推出定量原理) 实验装置设计 实验步骤设计
( 控制准量原则 )
合理的利用有利因素 分析并控制干扰因素

高二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人教版选修4):重难点十一 反应热大小比较

高二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人教版选修4):重难点十一 反应热大小比较

比较反应热大小的方法(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比较物质由固体变成液态,由液态变成气态,都必定吸收热量;而由液态变成固态,由气态变成液态,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则放出热量.因此在进行反应热计算或大小比较时,应特别注意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存在同素异形体的要注明其同素异形体的名称.(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较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数,而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当化学计量系数发生变化(如加倍或减半)时,反应热也要随之变化.互为可逆的热化学反应,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比较对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单质来说,由不稳定状态单质转化为稳定状态的单质要放出热量,因为能量越低越稳定;对于同一主族的不同元素的单质来说,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生成物越稳定或反应越易进行,放出的热量越多;而有些物质,在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在计算总反应热时,不要忽视这部分热量.(4)根据反应进行的程度比较对于分步进行的反应来说,反应进行的越彻底,其热效应越大.如果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如果是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越多.如等量的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的热量少于生成二氧化碳时放出的热量.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也越多。

【重难点指数】★★★★【重难点考向一】从物质的聚集状态比较反应热的大小【例1】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ΔH=-Q1 kJ/mol2H2S(g)+O2(g)=2S(s)+2H2O(l)ΔH=-Q2 kJ/mol2H2S(g)+O2(g)=2S(s)+2H2O(g)ΔH=-Q3 kJ/molA.Q1>Q2>Q3 B.Q1>Q3>Q2C.Q3>Q2>Q1 D.Q2>Q1>Q3【答案】A【名师点睛】考查反应热的大小比较,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从物质反应的程度以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的角度比较反应热的大小;三个反应都为放热反应,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反应越完全,放出的热量越多,以此解答该题。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归纳与整理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共32张PPT)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归纳与整理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共32张PPT)
(3)对于可逆反应,如3H2(g
kJ·mol-1,是指生成2 mol NH3时放出92.4 kJ的热量,而不是3 mol H2和1 mol N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就可放出92.4 kJ的热量, 实际3 mol H2和1 mol N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 92.4 kJ,因为该反应的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对应训练】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逆反应“CO(g)+H2O(g) CO2(g)+H2(g)”中的
ΔH小于0,说明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B.已知S(s)+3/2O2(g)===SO3(g)的反应热为-385.5
226 kJ·mol-1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和图像判断,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CO的燃烧热为283 kJ
B.上图可表示由1 mol CO生成CO2的 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 452 kJ·mol-1
D.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无法求算Na2O2(s)+CO(g) ===Na2CO3(s)的反应热 【答案】 C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4)同一反应中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大小也不同。
例如,S(g)+O2(g)===SO2(g) ΔH1=-Q1 kJ·mol-1;S(s)+ O2(g)===SO2(g) ΔH2=-Q2 kJ·mol-1可以理解成固态硫变成气 态硫后再发生变化,而由固态到气态是需要吸收能量的,所以Q1> Q2、ΔH1<ΔH2,故当同一反应中只由于聚集状态不同比较反应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新人教版选修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新人教版选修Ⅳ)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4X3=42分)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2、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与稀H2SO4反应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B、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化学反应中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收反应D、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就是反应热4、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A、分子个数B、原子个数C、物质的质量D、物质的量5、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组成分子6、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 SO2和3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2SO2(g)+O2(g)2SO3(g) △H。

测得SO2的转化率为90%,则在此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1.8△HB、2△HC、△HD、0.9△H7、一定条件下各取1L的CH4和C2H6完全燃烧,分别放出227.3kJ和394.7kJ 热量。

现有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1L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放出260.8kJ热量,此混合气体中氢原子和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3:1B、3.5:1C、3.7:1D、3.9:18、“中和热”是一个在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中和热”的定义为: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则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以下关于中和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稀溶液中所有酸和碱反应的中和热数值都相等B、在稀溶液中HCl和NaOH反应和HNO3和KOH的中和热都相等C、在稀溶液中1mol酸和1mol碱反应放出的热量都相等D、将浓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刚好生成1mol水时,产生的热量即为中和热9、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向正确的是()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B、设法将太阳光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取氢气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s)+O2(g)==CO2(g);△H=+393.5kJ/molB、2SO2+O2==2SO3;△H= —196.6kJ/molC、H2(g)+1/2O2(g)==H2O(l);△H=—285.8kJ/molD、2H2(g)+O2(g)==2H2O(l);△H= —571.6KJ11、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是()A.C(s)+O2(g)===CO(g) ΔH =—110.5 kJ/molB.C(s)+O2(g)===CO2(g) ΔH =-393.5 kJ/molC.2H2(g)+O2(g)===2H2O(l) ΔH =-571.6 kJ/molD.H2(g)+1/2O2(g)===H2O(g) ΔH =-241.8 kJ/mol12、已知2H2(g)+ O2(g)=2H2O(g) △H= ─484KJ/moL,则反应: H2O(g)=H2(g)+1/2O2(g) 的△H为()A、─484KJ/moLB、+484KJ/moLC、─242KJ/moLD、+242KJ/moL、1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Zn(s)+1/2O2(g)=ZnO(s)ΔH1=—351.1 kJ/molHg(l)+1/2O2(g)=HgO(s)ΔH2=—90.7 kJ/mol 。

由此可知Zn(s)+HgO(s)ZnO(s)+Hg(l)△H3。

其中△H3的值是()A、—441.8kJ/molB、—254.6kJ/molC、—438.9kJ/molD、—260.4kJ/mol14、一些盐的结晶水合物,在温度不太高时就有熔化现象,即熔溶于自身的洁净水中,又同时吸收热量。

他们在塑料袋中经日晒就熔化,又在日落后缓慢凝结而释放热量。

故可用于调节室内温度,或用作夏日防暑的枕垫或坐垫,这些物质可称之为热材料。

现有几种盐的结晶水合物有关数据如下:根据上述数据和实用性考虑,实际运用时常采用的物质应该是()A、①B、②C、③D、④二、填空题(共58分)15.(10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请回答以下有关能源的问题:(1)能源可分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等,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要依靠其他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煤、煤气、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和生物能等等多年来大量使用的能源,称为能源。

而电能、氢能、水煤气等都被称为能源。

(2)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以热的形式供给人们需要。

写出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供热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试以它们各自的主要成分C、C n H2n+2和CH4代表):、、。

在质量相同时,燃料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温室效应)最小。

(3)科学家认为,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无污染的理想能源。

(1)近20年来,对以氢气作为知:4克H2的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热为571.6KJ,试写出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 用氢作为能源亟待解决的又一问题是贮氢材料的开发,研究表明某些过渡金属能与氢原子形成氢化物,氢原子填充在金属的晶格间隙之间,其组成不固定,通常是非化学计量的,(如LaH2.76)。

已知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钯粉(P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4)大约可吸附896体积的氢气(钯粉的密度为10.64g/cm3),试写出钯(Pd)的氢化物的化学式。

未来的动力燃料氢能源的研究获得了迅速发展。

16、(4分)(1)1mol C与1mol H2O(g)反应生成1mol CO(g)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H=___________kJ·mol-1。

(2)、2.3g 某液态有机物和一定量的氧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燃烧,生成2.7g水和2.24L CO2(标准状况)并放出68.35 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____17、(3分)已知乙烷的燃烧热为△H =—1558kJ/mol.乙烯燃烧热为△H =—1411kJ/mol,乙炔燃烧热为△H= — 1300 kJ/mol,虽然乙炔燃烧热最低,但只有乙炔与纯氧一起燃烧形成的氧炔焰温度可达3000℃以上,而乙烷和乙烯燃烧都不能达到此温度,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18、(5分)称取等质量为(a克)胆矾两份。

把一份溶于b克水中,测得其溶解时吸收Q1KJ热量;把另一份脱水后溶于b克水中,测得其溶解时放热Q2KJ。

(1)胆矾的溶解热为 KJ/mol,是(填“吸热”和“放热”下同)(2)从上数据可知,胆矾脱水是过程,1mol胆矾脱水需 KJ/moL热量19、(6分)目前上海大部分城市居民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管道煤气,浦东新区居民开始使用东海天然气作为民用燃料。

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和少量烃类,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CH4。

它们的燃烧反应如下:2CO + O2=2CO2 2H2 + O2=2H2O CH4+2O2→CO2+2H2O根据以上化学方程式判断:燃烧相同体积的管道煤气和天然气,消耗空气体积较大的是_________,因此燃烧管道煤气的灶具如需改烧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进风口(填“增大”或“减小”),如不作改进可能产生的不良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

管道煤气中含有的烃类除甲烷外,还有少量乙烷、丙烷、丁烷等,它们的某些性质见下表。

试根据以上某个关键数据解释冬天严寒的季节有时管道煤气的火焰很小,并且呈断续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0、(4分)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的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率较慢,有时还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现在可根据盖斯提出的{“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观点来计算反应热。

已知P4(s,白磷)+ 5O2(g)= P4O10(s) △H=-2983.2kJ/molP(s,红磷)+ 5/4 O2(g)= 1/4 P4O10(s) △H=-738.5J/mol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状况下,能量状态较低的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白磷的稳定性比红磷_________(填“高”或“低”)。

21、(8分)煤燃烧的反应热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利用:a.利用煤在充足的空气中直接燃烧产生的反应热;b.先使煤与水蒸气反应得到氢气反应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

然后是使得到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在充足的空气中燃烧。

这两个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a.C(s)+ O2(g) = CO2(g) △H=E1①b.C(s) + H2O(g) = CO(g)+ H2(g) △H=E2②H2(g)+ 1/2 O2(g) = H2O(g)△H=E3③CO(g)+ 1/2 O2(g) = CO2(g) △H=E4④回答:⑴与途径a相比途径b有较多的优点,即______ _________⑵上述四个热化学方程式中哪个反应△H >0?________________⑶等质量的煤分别通过以上两条不同的途径产生的可利用的总能量关系正确的是()A、a比b多B、a比b少C、a与b在理论上相同⑷根据能量守恒定律,E1、E2、E3、E4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22、(6分)(1)在101 kPa时,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3 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

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2)已知0.5 mol甲烷与0.5 mol水蒸气在t℃、p kPa时,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气),吸收了a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3、(6分)已知H+(aq)+OH-(aq)=H2O(l) △ H=-57.3kJ/mol ,回答下列问题。

(1)用20gNa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____ kJ的热量。

(2)用2molH2SO4配稀溶液跟足量稀NaOH反应,此反应的中和热为(3)如果将(1)中和反应中稀盐酸换成稀醋酸时,反应放出的热量(1)放出的热量(填大于、小于、等于)24、(6分)下表中是一些化学键键能的数据根据上述数据回答(1)~(3)题(1)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A. H2B. Cl2C. Br2D. I2(2)X2 + H2 = 2HX(X代表卤族原子)的反应是热反应(填“吸”或“放”)(3)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X2(卤素单质)分别与足量的氢气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江苏省淮安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单元测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新人教版选修Ⅳ)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C3、AB4、D5、D6、A7、C8、B9、BD 10、C 11、B12、D 13、D 14、C二、填空题15、(1)一级、二级(2)CH4 (3)H2(g)+1/2O2(g)=H2O(l) △H=-285.8kJ/mol(4)PdH0.8 16、(1) +131.5 (2)C2H6O(l) + 3O2(g) = 3H2O(l) + 2CO2(g) △H=-1367kJ/mol17、从反应关系式知,每摩乙烷、乙烯、乙炔完全燃烧生成的CO2的量相等,生成的水的量都不相等,分别为3mol,2mol和1mol,燃烧后火焰温度的高低取决于水量的多少,水越多,每升高1℃所需要的热量也就越多,故生成水多的乙烷、乙烯虽然放热多,但火焰温度不能达到氧炔焰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