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基因病的特点

合集下载

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3. 遗传度(heritability)
在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 素都有重要的作用。其中由遗传因素即致病 因素在决定该病表现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 被称为遗传度或遗传力,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对遗传度的几点说明
1、是一个统计学概念,针对群体而不是用于个体。
2、相对特定的群体而言,如果遗传变异更改,或 者环境变异更改,所得的遗传率自然也随之更改。
原发性高血压的 群体发病率约为6 %,遗传率为62 %,从图中可查 出一级亲属的再 发风险率为16%。 如按Edward公式 计算则为24.5%。
三、多基因遗传的主要特征
1.两个极端变异(纯种)个体杂交后, 子1代大部分为中间型,具有一定变异 范围,由环境因素影响。
2.两个中间型子1代杂交后,子2代大部 分为中间型,但其变异范围要比子1代 广泛,也可出现极端的个体。除了环境 因素外,基因的分离组合也有作用。
3.在随机杂交的群体中,变异范围很广, 然而大多数个体接近中间型,极端个体 很少,环境与遗传因素都起作用。
E 近亲婚配时,子女患病的风险增高。
F 畸形越重,再现的风险越大;家族 中患病成员越多,再现风险也越大。
G 当一种多基因性状频率在不同性别 中有明显差异时,发病率低的性别其发 病阈值高,但其后代的发病风险会增高。
H 多基因病随机人群发病率为0.1-1% ,患者一级亲 属发病率为1%-10%。后者远低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病中常见的50%的风险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25% 的风险。
–男性,家族史,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
▪ 环境因素
–吸烟,不活动,精神紧张等
高血压(hypertension)
▪ 发病率约25% ▪ 复杂的多基因病,有家族聚集现象,遗传率约

第五章人类医学遗传学多基因病

第五章人类医学遗传学多基因病

第二节 多基因病的遗传
多基因病是一类患病率较高、发病较为复杂的疾 病,其病因既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不能忽视环境 因素的影响。
易患性:在多基因遗传病中,遗传基础和环境因 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一个个体患某种疾病的可能性, 称为易患性
易感性:特指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患病风险。在一定 的环境条件下,易感性高低可代表易患性高低。
低 , 患 者 亲 属 的 发 病
第三节 影响多基因病发病风险 估计的因素
发病风险代表平均风险,在不同家庭中各不相同 1 遗传度越高,其亲属发病风险越高
当 多 基 因 病 的 群 体 发 病 率 为 0.1%~1% , 遗 传 率 为 70%~80%时,用Edward公式估计患者一级亲属发病风险
f =√P
发病阈值:一个个体的易患性达到一定限度即可 发病,这个限度称为发病阈值。阈值代表在一定 条件下患病所必需的最低的致病基因的数量




阈值


的 阈
患者



易患性
一个个体的易患性高低无法测量,但一个群体的易患 性可由该群体的患病率作出估计:
群体患病率高,表明易患性高,发病阈值低; 群体患病率低,表明易患性低,发病阈值高。
第五章
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与常见复杂疾病
☆ 本章重点内容提示: 1、多基因遗传的特点(数量/质量性状,遗传特点) 2、多基因遗传病的易患性和阈值模式(易感性、易患 性、阈值、遗传度) 3、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预测 4、复杂疾病的遗传学研究
人类的一些遗传性状或疾病不是由一对等 位基因决定,其遗传基础是多对基因,它们对 该遗传性状或疾病形成的作用是微小的,称为 微效基因。多对微效基因累加起来可以形成明 显的表型效应,称为加性效应,这些基因称为 加性基因。这种性状或疾病的遗传方式称为多 基因遗传。

多基因病名词解释医学遗传学

多基因病名词解释医学遗传学

多基因病名词解释医学遗传学
多基因病名词解释:
多基因病(Multifactorial Disease):也称复发性疾病,是一类慢性、隐性遗传性疾病,是指由多个遗传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作用,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

多基因病包括了有关细胞信号转导或代谢的遗传失常,通常这类疾病具有复发性、先天性和遗传传递性的特点。

遗传学(Genetics):也称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遗传物质(DNA)、遗传变化和遗传规律的科学。

它与其它科学相关,如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变异学、细胞生物学、工程生物学,以及其它复杂系统和机制的研究。

遗传学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生命的基本原理,揭示生命的发展历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发现和分析遗传变异的本质,以及探讨遗传病的起源和致病机制,以及通过基因治疗等方法治疗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摘要: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种病有家庭聚集现象,同时又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异,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种,如先天性心脏病、小儿精神分裂症、家族性智力低下、脊柱裂、无脑儿、少年型糖尿病、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消化性溃疡、冠心病等。

.易感性在多基因遗传病中,若干微效致病基因的累加作用,使带有致病基因的个体有患病的遗传基础,这种由多基因遗传基础决定的患某种多基因遗传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

易患性变异与群体发病率一个个体的易患性高低,目前无法测量,一般只能根据家庭成员中的发病情况作出大致的估计。

同时,对多基因遗传病遗传率做了概述,对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进行了估计。

1 多基因遗传病的定义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与单基因遗传病相比,多基因遗传病不是只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

与环境因素相比,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大小叫遗传度,用百分数表示。

如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也是危害人类精神健康最大的疾病——精神分裂症,是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为80%,也就是说精神分裂症的形成中,遗传因素起了很大作用,而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则相对较小。

多基因遗传病一般有家族性倾向,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亲中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多基因遗传病的易患性是属于数量性状,它们之间的变异是连续的。

孟德尔式遗传即单基因遗传性状是属于质量性状,它们之间的变异是不连续的。

2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家族聚集现象①这类病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患者同胞中的发病率远低于1/2~1/4,且患者的双亲和子代的发病率与同胞相同。

因此,不符合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

②遗传度在60%以上的多基因病中,病人的第一级亲属(指有1/2的基因相同的亲属,如双亲与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间,即为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接近于群体发病率的平方根。

(医学遗传学)疾病的多基因遗传

(医学遗传学)疾病的多基因遗传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疾病治疗 方式,通过基因的修复和治疗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
大数据和深度学习为基因组学和 遗传疾病研究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基因的遗传方式
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X 染色体遗传、线 粒体遗传等多种遗传方式。
遗传家族史
通过家族史可以了解遗传性疾病 的可能风险,并进行防范和干预。
遗传多形性
基因变异
相同的基因可能在不同人中 发生不同的突变,导致得病 的表型多种多样。
环境因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可以影响基因的表 达,导致同样的基因变异在 不同环境中产生不同的表型。
疾病的多基因遗传
遗传性疾病指的是由单个或多个基因的缺失、突变或拷贝数异常引起的疾病。 对于多数疾病,存在遗传多形性,即不同人可能由不同的基因变异所致。多 基因遗传性疾病的特点是受环境和基因的相互作用影响。
疾病的遗传特点
遗传多形性
同一遗传疾病可能由不同的基因 变异所致,或是由于环境因素的 影响、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使得表现出的疾病差异较大。

在遗传检测和基因干预的 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伦理、 社会和法律问题的讨论和 较量。
3 治疗的限制性
目前许多遗传性疾病的治 疗手段较为局限,希望有 更多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 验为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经 验和依据。
未来发展和研究趋势
基因编辑技术
目前的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Cas9 可以实现精准的基因编辑和 修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因-基因和基因-环境 相互作用
不同基因的互作关系和基因 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 疾病的表现。
多基因遗传的类型
1
多基因遗传
2
由不同基因的共同作用引起疾病,如糖

多基因遗传病的症状

多基因遗传病的症状

多基因遗传病的症状文章目录*一、多基因遗传病的症状*二、多基因遗传病的并发症*三、多基因遗传病的饮食注意事项1. 多基因遗传病吃什么好2. 多基因遗传病不能吃什么多基因遗传病的症状多基因遗传病是指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其遗传效应较多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有:先天性心脏病、小儿精神分裂症、冠心病等。

1、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经常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易患肺炎。

生长发育差、消瘦、多汗。

吃奶时吸吮无力、喂奶困难,或婴儿拒食、呛咳,平时呼吸急促。

儿童诉说易疲乏、体力差。

口唇、指甲青紫或者哭闹或活动后青紫,杵状指趾。

喜欢蹲踞、晕厥、咯血。

听诊发现心脏有杂音。

2、小儿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躯体感染性疾病和精神因素常为发病的诱因。

其临床表现方面发病缓慢者以情感和言语运动障碍为突出表现,患者表现性格改变、淡漠无情,或者态度凶暴,仇视亲人。

其动作刻板、单调、重复,常有冲动、毁物行为。

有时可能突然出现暴发式的破裂性言语,说些不完整的单词。

知觉障碍以幻听、幻视及本体感觉综合障碍为主,内容多为恐怖性或幻想性的,如听到金鱼呼唤自己的名字,鬼怪动物的叫声,感到自己身体变了等。

行为孤僻、脱离现实,思维内容多贫乏,各种妄想较少见,且易导致继发性智能减退。

3、冠心病的症状因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诱发,突感心前区疼痛,多为发作性绞痛或压榨痛,也可为憋闷感。

疼痛从胸骨后或心前区开始,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无名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胸痛放散的部位也可涉及颈部、下颌、牙齿、腹部等。

胸痛也可出现在安静状态下或夜间,由冠脉痉挛所致,也称变异型心绞痛。

多基因遗传病的并发症多基因遗传病容易引发哮喘、抑郁症、肺癌、痴呆等。

多基因遗传病的饮食注意事项1、多基因遗传病吃什么好 1.1、宜吃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如黄豆等其他豆类。

1.2、宜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土豆番茄。

1.3、宜吃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

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5
人体 身高 变异 分布
6
二、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多基因遗传具有3个特点:
①两个极下,具有一 定变异范围。 AABB X aabb
7
②两个中间型子1代杂交后,子2代大部分
为中间型,但其变异范围要比子1代广泛, 也可出现极端的个体。这除环境因素外, 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也有作用。 中间型 AaBb X AaBb
③在随机杂交的群体中,变异范围很广,
然而大多数个体接近中间型,极端个体很 少,环境与遗传因素都起作用。
8
例如:人体身高 身高 P F1 F2 基因型 AABB 中间型 基因型 aabb 身矮
X
AaBb X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高 矮
9
若以100mmHg为基础血压,A和B可使血压增 加10mmHg,a和b不改变血压
第五章 多 基 因 遗传病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特点 第二节 多基因遗传病
1
多基因遗传(polygenic inheritance) 人类的一些性状或遗传病不是决定于一对主基 因,而是有多对基因协同决定,这些基因对表 型的影响小,故称微效基因(minor gene), 多对微效基因累加起来可以形成明显的表型效 应,称为加性效应。这些基因称为加性基因 (additive gene)。 多基因遗传时,除受微效基因作用外,还受 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这种遗传方式又称多 基因遗传或多因子遗传(multifactorial inheritance)。
3
质量性 状变异 分布图 1.完 全显性; 2。不 完全显 性
4
2、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属于多基因性状,受控于二对以上
基因,相对性状之间变异是连续的,差异不显 著。 性状的变异是连续的,可以正态分布曲线表 示。如:人的身高、体重、肤色、血压和智力 都是多基因性状 。 人身高由矮到高是逐渐过渡,很矮和很高的 两种极端的人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身高接近 平均值,这种变异的曲线呈正态分布(图)。

第四章多基因遗传病

第四章多基因遗传病

第一节 掌握多基因遗传病特点(讲授) 一、 多基因遗传和单基因遗传区别
单基因遗传: 1、 一对基因起决定作用 2、 一对基因有显隐性称质量性状遗传 3、 群体中变异是不连续,呈三个峰:
4、 主基因为主要决定。 5、 有一定遗传遗传方式。
多基因遗传:
1、 2对以上基因共同作用结果。 2、 各对基因之间均为共显性,每个基因作用微小称 微效基因,有累积效应称数量性状遗传。 3、 群体中变异是连续的呈单峰,正态分布:
4、 变异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 5、 无规律有特点
二、 多基因遗传特点 1、 两个极端变异(纯种)的个体杂交后,子代都是中间 类型,由于受环境因素影响,子代也有一定变异范围。 2、 两个子1(中间类型)个体杂交后,子2代大部分也是中 间类型。由于多对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子2代的变异范围比子1代更为广泛,有时会出现接近极端变异的 个体。 3、 在一个随机,杂交的群体中,变异范围很广泛,但是大 多数个体接近于中间类型,极端变异个体很少,在这些变异的产 生中多基因基础和环境因素都有作用。如:皮肤颜色,两对基因 控制。黑色A.B,白色A',B'
群体发病率较低即阈值较高那个性别的个体罹患,则患者亲属 的再显风险较高。例如先天性幽门狭窄,人群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 性,男性发病率为0.5%,女性发病率为0.1%。此病男性发病率是女 性的5倍,即男性发病阈值低于女性。男性患者的儿子发病率是5.5 %,女儿的发病率是2.4%。如为女性患者,其儿子的发病率达到 19.4%,女儿的发病率达到7.3%。以上说明了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 有更多的致病基因。多基因遗传病是一种数量性状,所以呈现出以 上的特点。它不象单基因遗传病那样相对比较容易认识,所以必须 根据上述特征和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医学遗传学-多基因遗传病-群体

医学遗传学-多基因遗传病-群体

11
多基因遗传--数量性状
① 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性状之间没有清楚的分界线; ③有过度的中间类型。
性状分布是连续的
2019/11/1
12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在人群中的变异分布
人身高变异分布
苯丙酮尿症:不同 基因型苯丙氨酸 羟化酶的基因活 性变异分布.
2019/11/1
患者
正常
13
数量性状的遗传:
二级亲属(Second degree relatives) ----祖/外父母、叔姑/舅姨、半同胞、侄/甥、
孙/外孙子女 三级亲属(third degree relatives)
----曾/外曾祖父母、曾/外曾孙子女、一级 表亲
2019/11/1
37
一级亲属 1/2
Aa Aa
P1
P2
Aa Aa
按分离定律,一对等位 基因每传递一代,子代 可得到其中一个基因的 概率为1/2。
所以亲子之间的亲属系 数为1/2。
同胞之间的亲属系数也 为1/2。
2019/11/1
38
二级亲属 1/4
Aa P1 Aa
Aa P2
Aa
Ⅲ1从Ⅰ1获得a的概率: 1/2×1/2=1/4
Ⅱ3从Ⅰ1获得a的概率:1/2 Ⅲ1与Ⅱ3从Ⅰ1同得a的概
19
数量性状遗传特点:
① 两个极端个体子一代都是中间类型,但是受 环境因素影响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异。
② 中间类型个体(子一代)婚配后代大都是中 间类型但其变异比第一代更广泛,有时会出 现极端类型的个体。
③ 在一个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变异范围很广泛, 但是大多接近中间类型,极端个体很少。
2019/11/1
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率与亲属系数成 反比,与回归系数成正比。

《医学遗传学》第六章 多基因遗传病

《医学遗传学》第六章 多基因遗传病

第六章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某些病(高血压、糖尿病、唇腭裂等)患病率超过1%,发病有遗传基础(家族倾向),也是一种“全或无”性状,但遗传方式不简单的孟德尔遗传,即系谱分析不符合AD、AR、XD、XR的遗传方式,这种疾病的发生不决定于一对等位基因,而是由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决定,称为多基因病(polygenic disorders),这类疾病的形成还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称多因子病(multifactorial disorders)。

第一节数量性状的多基因遗传一、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1.数量性状:受2对甚至更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称多基因性状。

2.微效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的多对等位基因之间没有显、隐区分,是共显性的,这些基因对该遗传性状的形成作用微小,也称微效基因(minor gene)。

微效基因的作用累加起来可形成明显的表型效应,即累积效应(additive effect)。

3.多基因遗传(polygenic inheritance):性状或疾病受多对微效基因控制,同时还受环境影响,其遗传方式称多基因遗传或多因子遗传。

4.质量性状(quantiative character):单基因遗传的性状称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在一个群体中的变异分布是连续的,呈正态分布曲线,大多数人群性状变异近于平均值,极端性状占少数。

如人的身高。

质量性状的变异呈“全或无”的不连续分布。

如白化病。

二、数量性状的多基因遗传数量性状的遗传机制1.由多对微效基因控制。

如人的身高是数量性状,假设有3对基因控制,其表示为AA’、BB’、CC’,则ABC控制人体增高,而A’B’C’则控制人体减低,若在平均身高(165cm)的基础上增高或减低5cm,则具AABBCC基因型的个体身高可达196cm,而AA’BB’CC’的个体则身高只有135cm。

2.微效基因之间遵循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

如一个中等身材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CC’,其形成的配子有ABC、AB’C、AB’C’、A’B C、A’B’C、A’BC’、ABC’、A’B’C’。

(遗传与优生)第四章第四节 多基因遗传病

(遗传与优生)第四章第四节 多基因遗传病

四、脂类代谢病
• 由于某些脂质在代谢中酶遗传性缺陷, 导致相应代谢物在体内沉积过多。 • 从广义上来说,脂类代谢异常包括血浆 脂质(脂蛋白)代谢异常、固醇类激素 代谢异常、神经鞘脂类贮积和粘脂类贮 积。 • 经鞘脂贮积病是由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神经鞘脂类化合物代谢障碍所致。
Bye—Bye
!
二、血浆蛋白病
血浆蛋白:血液中含量高、种类多、功能
重要的一类蛋白质,在体内起着物质运输、
凝血和免疫防御等作用。
基因缺陷导致血浆中某种蛋白质缺陷引起
血浆蛋白病。
血友病
血友病:凝血因子遗传性缺乏引起严重凝
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
甲型(A型,凝血因子VIII缺乏),最高 乙型(B型,凝血因子IX缺乏) 丙型(C型,凝血因子XI缺乏)
三、
常见基因遗传病
• 多基因遗传病: 由多对基因控制的且受环境因素影响 的遗传病。
例:先天畸形、精神分裂病、哮喘、消 化性溃疡、先天性心脏病。
三、
常见基因遗传病
(一)易患性和发病阈值
易患性:多基因遗传病中一个个体在遗传
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患某种多基因 遗传病的风险称易患性。
易感性:多基因遗传病中由遗传基础决定
1.白化病
• 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皮肤及其附属器官 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
临床表现:皮肤白皙、毛发银白色或淡黄色、畏光 遗传病因:酪氨酸酶基因缺陷。
基因定位:全身性:AR;11q14—q21。 局部性:AD;15p 治疗:避免日晒,用5%对氨基甲酸护肤液涂皮肤暴 露部分,外出戴有色眼镜。
2.苯丙酮尿症
二、糖代谢病
(一)半乳糖血症(galactosemia):AR (案例9-5)

〖医学〗多基因遗传病

〖医学〗多基因遗传病

他们本人未发病,但其易患性极为接近阈值,
这就是基因效应所致,再次生育的再发风险将
增加2-3倍,即近于10%。
21
3.病情严重程度与再发风险
多基因病中基因的累加效应还表现 在病情的程度上。因为病情严重的患者 必定带有更多的易患基因,其父母也会 带有较多的易患基因使易患性更接近阈 值。所以,再次生育时的再发风险也相 应地增高。
28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jnejcl xh /s ee161 http://www.. co m/ / /14
2.随亲属级 别的降低,患 者亲属发病风 险迅速下降, 在发病率低的 疾病,这个特 点更为明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5
3.近亲婚配
近亲婚配时,子女患病风险增高,但 不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显著,这可能 与多因子的积累效应有关。
16
4.发病率有种族差异
疾病名称
脊柱裂 无脑儿 唇/腭裂 先天性畸形足 先天性髋关节脱臼
±1个δ,曲线内总面积为68%,以外的面 积的占32%,两边各占16%。
±2个δ,曲线内总面积为95.4%,以外 的面积的占4.6%,两边各占2.3%;
±3个δ,曲线内总面积为99.74% ,以 外的面积的占0.26%,两边各占0.13%。
9
图 表示易患性阈值和平均值距离与 发病率的关系
10
多基因病的易患性阈值与平均值距 离越近,其群体易患性的平均值越高, 阈值越低,则群体发病率也越高。
群体发病率 中国人 美国人 0.003 0.0025 0.005 0.002 0.0017 0.001 0.008 0.015 0.015 0.007
17
四、多基因病复发风险估计
1.患者一级亲属再发风险与群体发病率关系

多基因遗传病名词解释

多基因遗传病名词解释

多基因遗传病名词解释
1、多基因遗传病(multifactorial inheritance diseases):是指在某种健康状态的维持,不只是一个基因起决定作用,而是由多个因素(例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他一些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疾病。

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原因是综合性的,而且病因的强弱和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患者本身的遗传素质有关,受环境因素影响,症状有变化、缓解和发作,具有时症状发作,时症状减轻的特点。

2、基因多态性(polymorphisms):是指同一种基因在人群中可表现出的不同同型基因状态,也可以称为基因易变体(genetic variants)。

举例来说,有时一个基因多态性特异位,此时该基因的两种形式具有不同的功能,从而使基因座突变携带者,得到更强的免疫能力,专指对特定疾病的延伸效应,从而导致某种多基因遗传病。

3、致病基因(disease-causing genes):是指由于多因素交互作用而导致的某种遗传性疾病,这些致病基因包括致病变异和致病突变。

致病变异(pathogenic variants),即导致特定疾病的遗传变异,而致病突变(pathogenic mutation),则是指个体的某一基因,经过突变后出现的变异,而且该变异导致特定疾病的发生,从而导致某种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

Pc(Xc—Xr) b= ac Pc=1-qc b h2= r
b=
0.996(2.652-1.960)
2.962
= 0.233
h2=
0.233 1/2
= 0.466
江苏启东调查结果:肝癌一级亲属6591人, 359人发病,qr=5.45%,无病对照组5227名一 级亲属,54人发病,计算肝癌的遗传度。
A’ BC A A’ BB CC A A’ BB CC ’ A A’ BB’ CC A A’ BB’ CC ’ A’ A’ BB CC A’ A’ BB CC ’ A’ A’ BB’ CC A’ A’ BB’ CC’
A’ B C ’ AA’ BB CC’ A A’ BB C ’C ’ A A’ BB’ CC ’ A A’ BB’ C ’C ’ A’ A’ BB CC ’ A’ A’ BB C ’C ’ A’ A’ BB’ CC ’ A’ A’ B B’ C ’C ’
AA’BB’ CC ’
子2代
ABC ABC AA BB CC AA BB CC ’ AA BB’ CC AA BB’ CC ’ A A’ BB CC AA’ BB CC ’ AA’ BB’ CC A A’ B B’ CC’
AB C ’ AA BB CC ’ AA BB C ’C ’ AA BB’ CC ’ AA BB’ A A’ BB CC ’ A A’ BB C ’C ’ A A’ BB’ CC ’ A A’ B B’ C ’C ’
30
20 10
阈值(threshold)
低 平均值 高 易患性
3. 易患性变异与群体发病率
一个个体的易患性高低无法估计,但一个群
体的易患性平均值的高低,可以由群体发病
率作出估计,用σ(标准差)衡量。

[医学]医学遗传学 多基因遗传病

[医学]医学遗传学  多基因遗传病
8
9
10
(二)多基因假说
• 数量遗传的遗传基础也2对以上等位基因 • 微效基因呈共显性遗传 • 微效基因对性状的形成有累加效应 • 性状的形成受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
Multiple factor hypothesis, Nilsson-Ehle(1909)
11
多基因遗传特点
1. 两个极端个体(纯种)杂交后,F1代都是 中间类型;环境因素能造成一定变异;
环境因素的作用较小;
30~40%:环境因素起重要作用,
遗传基础的作用是次要的。
19
(1)Falconer公式
h2=b / r
b = (Xg-Xr)/ag

b=p(Xc-Xr)/ ac

p=1-q
• 公式①适用于求一般群体的b值,
• 公式②适合于有匹配对照群体的b值。
• r为亲缘系数,一级亲属:1/2,
例:调查抑郁精神病:15对一卵双生子有10对 发病;40对二卵双生子有2对发病。求遗传率
• h2=
CMZ - CDZ 1 - CDZ
= (10÷15-2÷40)/(1-2÷40)
=(0.67-0.05)/(1-0.05)
= 65%
22
计算公式:
h2 =b/r
b =(Xg-Xr)/a b =p(Xc-Xr)/a
医学遗传学 多基 因遗传病
本章要求
• 重要概念: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微效基 因 多基因遗传 多基因病 易患性 遗传度
• 基本原理:多基因假说&多基因遗传特点 • 运用:
1.遗传度、含义及其估算 2.多基因病遗传的特点 3.多基因病再发风险的估计
2
多基因病的特点
病种少,发病率高(与单基因病比较)

高中生物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高中生物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高中生物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
高中生物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受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叫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一般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容易受环境影响。

多基因遗传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这类病有家族聚集现象,患者的同胞兄弟姐妹以及患者父母、子女,都有可能发生多基因遗传病。

近亲结婚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更高,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要高于普通人。

多基因遗传病在人的疾病中主要有先天性,疾病和后天性疾病,其中先天性疾病比较难治。

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高中

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高中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 、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等。
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如重 金属、化学溶剂、农药等。
积极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的心 态和情绪,以降低多基因遗传 病的发病风险。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
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基因 检测、生化检测、影像学检查等,以 便及时发现多基因遗传病的迹象。
环境因素交互作用
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是遗传因素与环 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可 以影响基因的表达和疾病的易感性, 从而增加或减少发病风险。
临床表现异质性
异质性
多基因遗传病的临床表现存在较大的差 异,即使在同一家族中,不同患者的症 状和体征也可能不尽相同。这种异质性 反映了多基因遗传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
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基因型和环境因素,筛 选出与疾病显著相关的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风险 评估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可 以较准确地预测个体患病风险,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 供参考。
风险评估模型应用前景
01
临床应用
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多基因遗传病的预防、诊断和治
血压。
哮喘
遗传因素
哮喘具有家族聚集现象,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 越高。多个基因与哮喘发病相关,包括免疫调节 基因、气道高反应性基因等。
临床表现
哮喘的典型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 闷或咳嗽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 症等。长期哮喘可能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 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
环境因素
Hale Waihona Puke 04高中生物课程中相关知识 点梳理
遗传规律与概率计算
多基因遗传遵循多因素遗传
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受多对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遵循多因素遗传模式。

医学生物学第八章-多基因遗传与多基因遗传病

医学生物学第八章-多基因遗传与多基因遗传病
第八章 多基因遗传与多基因病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一、多基因遗传的概念
一种遗传性状或遗传病受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的控制,每对 基因彼此间没有显性和隐性的关系,每对基因对表型的效应 都很小,这种基因称微效基因.
遗传性状的形成除受微效基因影响外,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种性状的遗传方式称为多基因遗传或多因子遗传。这种遗 传方式控制的疾病称多基因遗传病。
四、多基因遗传特点
01
两个纯合的极端个体杂交,F1都是中间型,但个体间也存 在一定的变异范围,这是环境因素的作用;
02
两个中间类型F1杂交,F2大部分为中间型,变异范围比F1 广泛,有时出现极端类型的个体,除环境因素外,微效基 因的分离组合也起作用;
03
在一个随机群体中,变异范围广泛,但大都接近平均值 (中间类型),呈连续分布,极端个体很少,这些变异受 多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作用。
疾病与畸形
群体发病率(%)
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 (%)
遗传度(%)
精神分裂症
0.5~1.0
10~15
80
哮喘
1~2
12
80
早发型糖尿病
0.2
2~5
75
强直性脊椎炎
0.2
男性先证者7 女性先证者2
70
冠心病
2.5
7
65
原发性高血压
4~10
15~30
62
无脑儿
0.5
4
60
脊柱裂
0.3
4
60
消化性溃疡
4
8
37
二、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
(一)质量性状:单基因遗传性状又称质量性状,表现为有或 无,相对性状之间的差异很明显,有质的区别,中间无过渡类型,

多基因病

多基因病
AABBCC A’ABBC ’ C AAB’BC ’ C AABBC’ ’ C A’AB’ ’ ’ BCC
A’BC AB’C ABC’
A’ABBC ’ C A’A’B ’ ’ BCC A’AB’ ’ ’ BCC A’ABBC ’ ’C A’A’B ’ ’ ’BCC A’AB’ ’ ’ BC’C ’ A’A’B ’ ’ BC’C ’ A’A’B ’ ’ AAB’B ’ CC A’AB’ ’ ’ BCC AAB’B ’ ’CC AAB’B ’ C’C ’ A’AB’ ’ ’ B’CC ’ AAB’B ’ ’C’C ’ A’AB’ ’ ’ BC’C ’ A’AB’ ’ ’ AABBC’ ’ C A’ABBC ’ ’C AAB’BC ’ ’C AABBC’ ’ C’ ’ A’AB’ ’ ’ BC’C ’ AAB’BC ’ ’C’ ’ A’ABBC ’ ’C’ ’ A’AB’ ’ ’
第2节 多基因遗传病
一、易患性与阈值 1. 易感性(susceptibility):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 易感性(susceptibility): 个体患病的风险。 个体患病的风险。 2. 易患性(liability):由环境因素和遗传基础共同 易患性(liability): 作用并决定一个个体是否易患某种遗传病的 可能性。 可能性。 阈值(threshold): 3. 阈值(threshold):由易患性决定的多基因病 的发病限度。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的发病限度。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阈值代 表患病所需的致病基因的最低数量
第七章 多基因遗传病 polygenic disorder
医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概 述
多基因遗传病( polygenic disorder ): 多基因遗传病( 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决定并受环 境因素的影响的疾病。 境因素的影响的疾病。 包括一些常见病和常见的多发畸形。 包括一些常见病和常见的多发畸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菜单 上页 p23 返回 15
2020/6/8
二.多基因病的特点 1.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如高血压等); 2.较高的群体发病率(达18%); 3.以数量性状为基础; 4.有家族聚集倾向(但不符合孟德尔规律); 5.患者双亲、同胞、子女的亲缘系数相同,均为1/2,有相
同的发病风险。而AR病患者同胞的发病风险为1/4,且其 双亲和子女一般都不发病,而为肯定携带者。 6.随亲属级别的降低,发病风险迅速下降; 7.近亲婚配时,子女患病风险增高,但不如AR病显著; 8.发病率有种族(或民族)的差异,表明基因库是不同的。
群体平均值,子女平均值就低于其双亲平均值, 但接近群体身高平均值;反之,如果双亲低于 群体平均值,则子女就高于其双亲平均值,但 接近群体身高平均值。即称之。
2
人身高的变异分布图
2020/6/8
3
质量性状变异分布图
2020/6/8
4
2020/6/8
多基因假说: (1)数量性状是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决定的; (2)每一对基因无显隐性关系,而是共显性的; (3)每一个基因是微效基因并有累加效应; (4)每对基因都遵循分离律和自由组合律; (5)环境的影响较大。 3.易患性和发病阈值 (1)易患性(liability):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决定患
章节导航
2020/6/8
一.有关概念 二.多基因病的特点 三.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四.多基因病与单基因病比较一览表
上页 末页 结束 返回
1
2020/6/8
一.有关概念 1.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 特点:曲线呈常态分布,如人的身高 (注意与质量性状的双、三峰曲线的区别) 2.平均值的回归现象:如果双亲身高平均值高于
20
2020/6/8
三、受累同胞对分析 是一种不需假定遗传模型而分析复杂疾病中主 基因连锁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受累同胞 中共有的遗传标志和易感主基因相连锁的单体 型进行分析。
21
2020/6/8
四、群体关联分析 连锁指的是不同基因座位之间的关系,而关联 则是指疾病与不同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一个群体中一种等位基因A与疾病D的关联可 能有以下原因:①等位基因A直接引起对疾病 D的易感性,但具有等位基因A,对疾病D的发 病既非必须也非足够的,只是增高其可能性。
16
2020/6/8
三.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1.两个极端变异(纯种)个体杂交后, 子1代大部分为
中间型,具有一定变异范围,是环境影响。 2.两个中间型子1代杂交后,子2代大部分为中间型,
但其变异范围要比子1代广泛,也可出现极端的个 体。这除环境因素外,基因的分离组合也有作用。 3.在随机杂交的群体中,变异范围很广,然而大多数 个体接近中间型,极端个体很少,环境与遗传因素都 起作用。
多基因病的可能性即称之。
5
2020/6/8
(2)发病阈值(threshold):微效基因的累加效应加 上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达到一定的阈值可引起 疾病,这个阈值即称之。
4.遗传度(heritability):多基因病的发生受遗传 及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遗传因素所起作用 的大小即称之。
6
群体中易患性变异与阈值的关系
19
2020/6/8
二、连锁分析(Lod法) 优势对数计分法(Lod法)是根据遗传标志
与致病基因的连锁,和在家系中的重组值(θ) 即二者之间的遗传距离,得出两者连锁的似然 性比例。当Lod值>1时(连锁对不连锁的概 率为10:1)表示存在连锁;Lod值>3时(连 锁对不连锁的概率为1000:1)表示肯定连锁; Lod值<-2时(不连锁对连锁的概率为100:1) 则否定连锁。
2020/6/8
菜单 p13 结束 返回
7
易患性阈值、平均值与发病率的关系
2020/6/8
8
常见多基因病的遗传度
2020/6/8
9
2020/6/8
5.亲属发病率:患者亲属包括一级亲属、二级亲属 和三级亲属。在多基因病中,亲属发病率通常 指一级亲属发病率,一般为1-10%。它与遗传 度和群体发病率三者之间有密切关系。
一级亲属发病率与遗传度和群体发病率之间的 关系见p18,其特点是:①若群体发病率相同,则 遗传度越高,一级亲属发病率也越高;②若遗传 度相同,则群体发病率越高,一级亲属发病率也 越高。
菜单 上页 p20
返回
10
不同亲属关系的基因比例
2020/6/8

亲属关系
基因比例
单卵双生
1
一级亲属
(双卵双生,双亲,同胞,子女)
菜单 上页 结束 返回 17
多基因病研究的趋势
2020/6/8
寡基因性状:是指多基因性状中,一类受控于 多基因背景上的一种易感主基因的性状,该性 状有时也受主要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类性状即 称之。
18
2020/6/8
一、复合分离分析 是检验多基因基础上主基因的作用的一种分析 方法。它包括多种参数,分析时需要将各种参 数输入计算机进行“最大似然性”分析,从而 求出模型中观察数据的最大似然性,最后确定 它符合哪种假设,如是散发(非遗传)模型, 还是多基因模型、主基因隐性模型、主基因显 性模型。
1/2
二级亲属
(祖父母,叔,伯,舅父,侄子女,孙子女)
1/4
三级亲属
(表堂兄妹,曾祖父母,曾孙子女)
1/8
菜单 p17
结束 返回
11
群体 发病 率、 一级 亲属 发病 率与 遗传 度的 关系
2020/6/8 12
2020/6/8
Edward公式: f= √P 条件是P=0.1%-1%, h2 =70-80% 例:唇裂。 P=0.17%, h2 =76%, f= 0.0017≈4% 6.再发风险(recurrent risk):已外延为发病风险, 估计方法同上。同时,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家庭中已有患病人数越多,再发风险越大(p21); 2)患者病情越严重,再发风险越大; 3)发病率低的性别,该性别的个体一旦发病,其后 代再发风险升高(因为:发病率低表明发病阈值 高,所以一旦发病,必然带有较多的易患性基因)
菜单 上页 p22 返回 13
2020/6/8
7、Carter效应:当一种多基因病的群体发病率 有性别差异时,发病率高的性别阈值低,该性 别患者的子女中,发病风险低;相反,发病率 低的性别阈值高,该性别患者的子女中,发病 风险高。此现象即称之。如:先天性幽门狭窄。
14
2020/6/8
先 天 性 幽 门 狭 窄 症 的 再 发 风 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