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知识培训大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危机管理知识培训大纲(补考)

第一章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教学内容: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

是指为避免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等管理行为,目的是为了提高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二、公共危机的特点

突发性和紧急性、高度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决策的非程序化。

三、公共危机的分类

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危机事件本身特有的性质,可以将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以及经济危害五大类,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指突然发生,能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品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四、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关键是制定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在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体制和法制上下功夫。概括起来,就是做好“一案三制”工作。

五、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

危机管理体系的基础是对危机进行科学分析,建立分类、分级和分期管理体系。培训需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基本规定,准确阐述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对“四类四级四期”的基本规定。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经济危机。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

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严重、严重、比较严重和一般严重四个等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依次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人民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原则是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六、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分析我国突发事件频发原因的基础上,比照现行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现状,重点比较分析如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框架脆弱、(二)综合协调机构缺乏、(三)危机应对网络松散、(四)社会应对能力薄弱、(五)社会预警体系不完善、(六)专家队伍薄弱

七、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一)危机预警及准备是整个危机管理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目的是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危机的发生。因此,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防范和避免危机的发生;二是建立应对预案;三是建立组织系统;四是开展社会演习。

(二)阐述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应该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体制和法制为重点,即“一案三制”,具体内容是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关键是制定完善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在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体制和法制上下功夫。概括起来,就是做好“一案三制”工作。

八、建立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应对网络

在危机的任何阶段以及危机管理行动,都会涉及政府部门、社会各种组织和企业,有时候还会涉及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沟通和协作。因此,要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在强调政府部门危机管理的快速反应性、责任性、透明性和合法性等原则的同时也必须强调政府危机管理系统当中的参与主体的多元性,最大可能的吸纳各种社会力量、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危机,形成社会整体的危机应对网络。(一)完善的应对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完备的危机管理应急计划及预案对于有效减少危机可能带来

的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二)高效的协调机构:现代社会任何危机的原因或后果都是综合性的,很多单一性的危机往往因处理不当发展成为复合型的灾难,因而传统的单灾种的管理体制已经很难适应现实需要。(三)全面的应对网络:高效的危机管理必须依赖于一个完善的社会应对网络,整体上形成一个纵向垂直协调管理,横向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共享,指挥协调高效、组织结构完备的网络系统。(四)成熟的社会能力:危机管理实质是对一个国家和社会应急能力的综合考验,因此,加强全社会的危机管理意识培养和能力建设,是一项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

重点问题:

1、公共危机的特点,公共危机分类。

2、准确把握我国公共危机分类分级与分期管理的基本内容。

3、正确理解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基本原则。

第二章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

教学内容: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建设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属于非常态法制,清楚阐述相对常态法制的不同点,介绍我国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建设是必要内容。

(一)相对于常态法制,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不同点

(二)现行的突发事件应对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存在的不足包括:突发事件明确责任不明确、灵敏应对突发事件的体制没有形成;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够强,危机意识不够高;依法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不充分、不得力。

二、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

第一,内容和对象上的综合性、边缘性;第二,适用上的临时性和预备性;第三,实施过程具有很强的行政紧急性;第四,立法目的上更有强调对权利的保障性;第五,法制制裁具有更大的严苛性

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应急指挥中心作为办

事机构,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四、依法行政的内涵

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或者说,行政机关行驶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有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具体来说,依法行政大致包括以下几项原则:第一,职权法定;第二,法律优先,或称法律优位;第三,法律保留;第四,依据法律;第五,职权与职责统一。

五、法律优先,或称法律优位

是指上一层次的法律规范的效力高于下一层次的法律规范,法律优先具有下列含义,第一,在已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任何其他法律规范,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犯有抵触,都以法律为准;第二,在法律尚未规定,其他法律规范做了规定时,一旦法律就此事项作出规定,法律优先,其他法律规范的规定都必须服从法律。

六、国际人权公约中对人权保障的规定原则包括比例原则、非扣减原则和非歧视原则,其中非扣减原则意味着即使是在紧急状态下对于某些基本人权也不能予以克减,也称为“人权最低原则”。

七、我国现有的有关危机管理的立法还存在的不足有

第一,立法不全面、宪法依据不足;第二,立法较分散,不统一,目前的应对危机的各项法律、法规具有加强的针对性、专业性,部门管理色彩很重,没有形成统一的危机管理法律制度;第三,权利保障不够,现有的专门立法中虽然也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相关规定,但总体上权利保障的立法目的不强。权利保障制度欠缺。

八、依法行政与公共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政府的职责,如何本着“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理念,积极承担和履行法定职责是必须了解的基本内容。

(一)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职责

(二)行政紧急权力及其法律规制

九、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民权利保障

突发事件中公民所享有:不可克减的基本人权;知情权;监督权;紧急救助请求权;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权;补偿和赔偿请求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