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诵读儿童诗感受语言的优美展开想象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核心素养教案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核心素养教案
诗中还有没有反义词了?来——去,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某生,你到老师这里来,请你回到座位上去。看到了吗?来是离我越来越近,去是离我越来越远。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去,来
诗中还有一对反义词谁找到了?有——无。有横撇下面加个月字。无字可以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无就是没有。跟老师读,有——无
另外,应当明确——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巩固认知以外,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起,让识字变得更轻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去字第三笔为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间起笔。组词,回去,来去
五、配乐表演朗读
同学们。让我们听着音乐欣赏着图画。齐备一下这首诗。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十个生字,都是谁?会写两个,他们是谁?还学会背一首谜语诗,最后让我们带着动作背一背这首诗。
教学反思
课题

备课人
X X X
使用版本
部编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
学科
语文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
2.过程与方法:学生初步探究谜语诗词。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产生对中国古文化自豪感。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优秀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优秀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2课《花的学校》优秀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是一篇儿童散文诗。

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

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孩子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

全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奇妙的想象。

本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边读文边想象,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

通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深入感受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

由此,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泰戈尔的儿童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着眼单元,激趣导入1.导入:(板书“学校”)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

上节课,我们看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领略诗人笔下的花的学校,你们期待吗?2.那“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提出疑问。

3.自学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的字音,口头给生字组词。

4.检查学生的生字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荒(huāng)野口笛(dí) 罚(fá)站放假(jià) 衣裳(shang)教师相机点拨:“假”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jià;“裳”在“衣裳”中读轻声。

(2)去掉拼音读一读。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这些生字的。

预设:“荒、笛”,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

我家附近有一家店铺,名字是“霓裳”,所以我就记住“裳”的字形了。

(4)多音字练习。

课件出示:选一选。

假:①jiǎ②jià真假( ) 暑假( )假( )发假( )日(5)理解“荒野”和“口笛”。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夜色》说课评课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夜色》说课评课

《夜色》说课评课一、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要求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富有童心童趣的儿童诗,贴近儿童的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借助教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形象,体验语文阅读的乐趣。

更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围绕画面内容和文本空白进行猜测想象,在内化感悟及积累运用的过程中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材分析有了理论依据的支撑,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教材。

《夜色》是部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人”主题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这首叙事性儿童诗,用第一人称写出“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

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我”不再怕黑了。

整篇课文语言富有童趣,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夜色由害怕到接受的心理变化。

课文两个小节最后的省略号,不仅使诗歌语言显得凝练,而且还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朗读这首儿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童年成长的快乐,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画的是漆黑的夜晚,我坐在床上不敢往外瞧。

害怕的我把小熊玩具掉到了地上。

第二幅插图画的是爸爸在晚上牵着我的小手去散步。

“我”面带微笑,因为“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

这两幅插图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词句。

教材中出现了12个会认字和7个会写字,还有新偏旁“厂子旁”。

由于“晚、再”两个要求会写的生字都出现在第二小节的第二句话中,理解课文内容后再指导书写会更有实效。

课后练习“朗读课文”的要求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本单元读好长句子的学习重点,但课文两个小节中都出现了长句子,需要指导、练习读好长句中的停顿。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喜欢阅读充满童趣,图文并茂的课文。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表达能力。

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 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首》《雾在哪里》《雪孩子》 3 篇课文。

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 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体验” 。

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

《古诗两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高远辽阔。

教学中宜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音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解积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两行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最后两行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着的一致好评。

《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指出第一学段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温儒敏教师谈到古诗的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依照文体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依照文体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依照文体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课文体裁不同,年段要求不同,教法自应有别。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如何依照文体的不同特征,根据学段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围绕课标中提及的几种文体,这里结合具体实例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叙事性作品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神话、故事、小说……这类有情节、有人物的课文都归入叙事性作品。

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对叙事性作品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第二学段: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由此可知,叙事性作品教学的基本方法是:读懂故事内容,获得情感体验,学习语言表达。

实际教学中,还要体现阶段性:第一学段,了解故事内容,获得情感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写字、学词、学句。

第二学段,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大意,获得情感体验,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第三学段,读懂故事内容,了解事件梗概,获得情感体验,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了解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下面以小说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依照文本特征,依据年段要求,选择合适教学方法。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完整的故事情节、细致的人物刻画、具体的环境描写。

小学语文新课标诗歌

小学语文新课标诗歌

小学语文新课标诗歌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新课标对小学诗歌教学的要求、教学方法、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课标对小学诗歌教学的要求新课标强调诗歌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让学生在诗歌的熏陶下,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具体要求如下:1. 诗歌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既要有经典名篇,也要有现代诗歌。

2. 诗歌教学要注重诵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诗歌教学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诗歌中找到生活的影子,感受诗歌与生活的联系。

二、小学诗歌教学方法1. 诵读教学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

2.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比较教学法:将不同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和特点。

4. 创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1.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诗歌朗诵、动画等,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诗歌的美。

2.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开展诗歌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作品。

4. 结合节日、季节等主题,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习诗歌,感受诗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小学诗歌教学的实践案例1. 《静夜思》教学案例:通过诵读、情境创设、比较教学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李白的思乡之情,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春晓》教学案例:结合春天的季节特点,让学生在欣赏春天美景的同时,学习孟浩然的《春晓》,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登鹳雀楼》教学案例:通过比较教学,让学生了解王之涣的豪放风格,感受诗歌的气势和力量。

小学2年级语文教案通过诗歌朗诵培养孩子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小学2年级语文教案通过诗歌朗诵培养孩子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小学2年级语文教案通过诗歌朗诵培养孩子的语感和表达能力课题:诗歌朗诵,培养孩子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年级:小学2年级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对诗歌的兴趣,并使他们感受到诗歌的美和韵律。

2. 提高孩子的语感,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3. 增加孩子的词汇量,拓展他们的语言储备。

教学重点:1. 学习不同类型的诗歌,了解韵律和押韵的特点。

2. 训练孩子的语感,使他们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节奏和语气。

3. 引导孩子通过朗读和表演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孩子年龄的诗歌材料。

2. 准备课堂示范,为孩子提供朗诵的模板。

3. 制作PPT或幻灯片,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要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诗歌对语感培养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诗歌的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二、学习不同类型的诗歌(10分钟)1. 借助PPT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诗歌,如古诗、童谣、儿歌等。

2. 解读每首诗歌的韵律和押韵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特点。

三、朗诵训练(15分钟)1. 选择一首简短的诗歌,向学生进行朗诵示范。

2. 引导学生模仿示范进行朗诵,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 分组进行朗诵比赛,展示个人的朗诵才艺,增强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四、情感体验(15分钟)1. 邀请一个志愿者学生上台表演一首他最喜欢的诗歌朗诵或表演。

2. 学生观看表演后,自由发表对表演的感受和评论,鼓励他们用诗歌的语言表达。

五、创作诗歌(20分钟)1. 提供一个主题,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简短的诗歌。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刚才学到的韵律和押韵的技巧创作诗歌。

六、展示与分享(15分钟)1. 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2.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诗歌对培养孩子的语感和表达能力的作用。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6 画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另外,应当明确——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多次强化巩固认知以外,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起,让识字变得更轻松.课前准备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行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预设: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设计意图: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有错及时纠正.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1)学生自由读.(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3)抽读重点字.(4)全班齐读. 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8.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认读和积累本诗中的词语,学生们扫除了生字障碍.读通、读顺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思想也有了整体的感知.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引导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悟和体验语言的优美.三、熟读成诵,感知大意1.教师导言: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2.学生自由背诵.3.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背诵稍慢的同学. 4.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5.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6.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7.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无声. 近听水有声.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人来鸟不惊. 人来鸟儿惊.8.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9.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一演,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2)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生汇报:有—无高—矮多—少早—晚(4)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5)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设计意图:在对比中领会诗句的意思,从而体会诗句描写的奇怪现象,原来诗句说的是“画”.组织表演等活动,理解反义词的意思并巩固识字.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课件出示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1)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2)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3)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4)教师点名挑战背诵.(5)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一年级趣味阅读的思想.在各种形式的诵读中,激发学生背诵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同时又在诵读中巩固识字教学.二、自学生字1.指导学生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2.小组内利用生字卡片识记生字,教师巡视指导.3.教师导学: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1)“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厶=去”;“米+一=来”.(2).可以用想象法识字:尾“巴”顶戴个小帽子.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3)听,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4)无: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也可以利用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5)远、还、近:都有“辶”.用偏旁归类法来识记.“近”——“斤”加走之旁;“远”——“元”加走之旁;“还”——“不”加走之旁.(6)不:猜谜语识字.谜语:“木不出头”.组词:不好、不用.(7)声:上下结构的字.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4.5.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6.游戏:识字大转盘.(课件出示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让学生上来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组词并说一句话.巩固识字.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本环节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同桌互考、识字大转盘游戏等活动方式,引领学生掌握多种识记汉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三、指导书写1.呈现“水”“去”“来”“不”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书写. 3.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水”的竖钩写在竖中线上,横撇从横中线起笔.“去”的竖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来”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指导书写时必须细致.不仅应该从整体上观察生字,还要从笔画的占格位置、正确笔顺,生字的大小,甚至笔画从哪里起笔,怎样收笔都要提醒.教师范写指导要贯穿整个的学生书写过程.四、积累诵读1.教师导言:(充满激情)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拓展背诗,产生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3.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通过开展“古诗诵读会”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激发学生兴趣,丰富积累.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回家为爸爸妈妈猜谜语的活动再现情境,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到成就感.板书设计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教学反思反思《画》这篇课文的设计与实践,总的来看非常务实:务实的思想、务实的设计、务实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在情境中学习,体现了语文教与学的理性回归.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课识字写字是重点.课堂上,以读为主,始终让“读”贯穿学习.采用不同方式朗读,学生边读诗句边认生字,让孩子既在文中识记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应用.老师在其中少范读、带读,把充分读诗的机会交给学生,而老师在其中借机点拨对重点词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赏图、读诗、识字是轻松的,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从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7 大小多少设计说明由于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先让学生看图说、看图找本课生字,使所认的字得到巩固;接着充分挖掘教材,根据教材插图中的事物与所学内容紧密融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看图说话,培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前准备1.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熟读课文,预习生字.(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激趣:小朋友们,今晚的夜色真美,不仅月亮姐姐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你看星星妹妹也来凑热闹了.老师听说你们在上学前就认识了许多汉字,现在老师就考考你们,看看这几个汉字,你们会不会读.只要把你认识的字宝宝读对读准,这颗星星就送给你了.2.随着学生认读,把带有动物或水果图片的生字归类贴在黑板上.(如黄牛、小猫、鸭子、小鸟;苹果、大枣、杏子、桃等)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生字对学生来说并不难.设计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也为下面集中识字做好了铺垫.二、结合图画、韵文,学习生字(一)学习韵文,识记“大”“小”.1.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些字都能读出来.现在请你们再读读这两组字,看看有什么发现.(板书:上、下;多、少)(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汇报)预设:它们都是反义词.2.同学们,这是重大发现.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到田野中看一看.(出示田园风光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美丽的田野中谁和谁是好朋友吗?(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黄牛和猫、鸭子和鸟、苹果和大枣、杏子和桃.)3.学习韵文.引言:它们谁大?谁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韵文吧!(1)老师范读,同学认真听准字音.(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3)这个小韵文里第一、三小节藏着一对反义词,谁找到了?(出示“大”“小”的字卡)(4)黄牛和猫比,谁大?谁小?(学生比较后汇报)(5)苹果和枣比呢?(学生比较后汇报)4.用“大”“小”练习说一句话.如:爸爸的手大,我的手小.飞机大,汽车小.5.指导朗读.把“大”“小”两个生字宝宝送回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二)学习“多”“少”.1.(多媒体展示第二组图)请同学们观察第二组图,从图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呢?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发现了什么.如:左边的鸭子多,右边的鸟少.左边杏子多,右边桃少.2.引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识记“多”“少”这两个字?(加一加、记笔画等)3.用“多”“少”练习说一句话.如:我的铅笔多,他的铅笔少.这边的蘑菇多,那边的蘑菇少.4.像这样的反义词你还知道哪些?(黑—白、里—外、上—下、左—右)(生汇报拓展)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教学生字时,把小韵文与反义词结合,借助带图的生字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反义词的特点,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同时,拓展更多的反义词,让学生去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三、游戏形式,巩固识字反义词对对碰.师:我们做个“说反义词”的游戏吧!师:我说大. 生:我说小.师:我说多. 生:我说少.师:我说上. 生:我说下.师:我说里. 生:我说外.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形式,教学中设计了“对对碰”的游戏,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加深对生字的认识.四、指导书写,掌握字形1.过渡:同学们对反义词掌握得这么好,相信字也写得非常漂亮、工整.2.复习田字格的位置名称.(课件出示田字格)齐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3.学生根据儿歌找到田字格每一个小格的位置,教师巡视指导.4.出示会写的字,指导书写:小、少、牛、果、鸟.(1)少:①复习笔画“丿”,教师写,学生书空.撇:露锋起笔,稍停后即向左下出撇,略有弧度,中间部位不宜细,收笔渐提,慢出.②书写“少”的笔顺.③示范书写,讲清楚每一笔的位置.④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要端正.⑤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予以指导.(2)小:复习笔画“竖钩”“点”.竖钩:①中锋下行;②提笔;③自右向左圆转;④顿笔;⑤逐渐提笔向左上平出锋.点:向右下行笔,由轻到重,到结尾微微顿笔,逆向收笔.(3)牛、果:竖在竖中线上.(4)鸟:学习新笔画——“竖折折钩”.设计意图:学生认识一下田字格各个部分的名称,可以帮助他们今后写字时更好地掌握汉字间架结构,明确每笔起始、结束位置,为今后规范书写奠定基础.而教师的范写,又可以直观、清晰地再现每个笔画行进过程及先后顺序,对于刚刚学写汉字的学生来说,大大降低了写字的难度.教学反思8 小书包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就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生字,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学习汉字中去.本设计力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用联想、比较、拆分、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创设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用语文”的乐趣.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与课文中生字相关的实物图片).(教师)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1.引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节课我们先来猜几个谜语.(课件出示谜语)(1)小黑人儿细又长,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铅笔)(2)像糖不是糖,有长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它可不怕脏.(橡皮)(3)小方盒,薄又薄,里面知识可真多!(书)(4)有方有圆,有高有矮,肚里有笔,书包中藏.(笔袋)2.铅笔、橡皮、笔袋它们都藏在哪里?今天我们就和朝夕相处的“小书包”一起来学习生字.板书课文题目,齐读.3.学习“书包”两个字.(1)拼读“书包”两个字的拼音.引导学生注意“书”是翘舌音.(2)识记字形.①观察“书”字,我们用拆分的方法,可以把“书”字分成三部分:由横折、横折钩组成了一个楼梯的形状,还有一个竖和一个点.然后编小口诀记住“书”字:书是小阶梯,一竖到顶点.②观察“包”字,介绍“包”字的偏旁——包字头.你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预设:学生列举“句”“勺”等字.③说一说记住这两个字的方法.预设:用“加一加”的方法、“联想”的方法.(3)组词识记,多种形式读词.小结: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用拆部件编口诀、“加一加”等方法记住“书、包”这两个字,真是太棒了!你们还有什么识记生字的方法?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更多的生字.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新的识字方法,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记住生字.音、形、义的组合,不但使学生记得牢,还能加深对汉字含义的理解.二、合作学习,活学活用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课文中的六个词语.已经认识的字,你就大声地读出来;不认识的字,就先借助拼音再多读几遍.2.教师请一名同学领读,大家跟着一起读.3.师:这么多的字宝宝要和我们做朋友,我们可要热情地迎接它们,现在就大声地读一读它们.课件出示:书、包、尺、作、业、本、笔、刀.(1)指名给这些字宝宝标音.小组合作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些字.要求学生明确小组学习的要求:①已经认识的字,请你大声地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大家要一起想办法记住它们.②完成识字任务后,请给这些生字找到好伙伴,组成词语.(2)教师巡视,组长检查,总结方法.4.学生汇报生字认读的情况.(1)说一说在小组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收获.(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卡片上的生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3)①包:半包围结构,“勹”是包字头.②字理识字“刀”.③笔:竹字头是竹子的变形.出示毛笔的图片.毛笔的上面是竹管,下面是毛.根据结构,组成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笔”字.“笔”是会意字.(4)开小火车:读字并组词.(5)小游戏:小组内四人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将实物与词语卡片对应放好.小组内评价.(6)记忆比赛:以课件的形式快速出示生字,一次出现四个字,看谁读得好,记得准.(7)扩词练习.用“尺、本、刀”扩词.(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物来扩词)5.做课间操《上学歌》.设计意图:这一片段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在教师领着学的基础上,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并创造性地进行部件组合、猜谜等游戏,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本领来制造学习的乐趣.因学生年龄小,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合作学习环节及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三、动手实践,有序表达1.教师引言:同学们学生字学得非常好,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并在我们的小书包里找出它们.(读一个,找一样)哎呀!小书包都被我们翻乱了,你们能自己整理书包吗?自己试着整理书包.2.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书包的.教师建议学生用“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来说话.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设计意图:联系儿童生活实际是教学的立足点,关注学生自主识字,流利表达是教学的重难点.将课后习题中单一的实践训练与学生的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有序地组织语言,说清楚自己做事情的顺序.将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四、指导写字,规范美观教师引言:同学们现在已经和小书包里的居民们交上了好朋友,相信你们更想快一点儿写出好朋友的名字.现在我们要开始写字了,希望大家也能圆满地完成写字的任务.1.学习书写“刀”字.(1)引导学生发现“刀”字的撇是在田字格竖中线的位置起笔的.(2)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和老师一起说笔画名称.(横折钩、撇)(3)学生练习书写.(4)展示评价.2.学习书写“尺”字.(1)引导学生观察“尺”字在田字格中的大概位置:字的大部分在竖中线的左边.捺要写得伸展、圆满.第二笔横起笔在横中线上.(2)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一边看一边说笔画的名称.(横折、横、撇、捺)(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4)学生书写展示评价,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个字.3.学习书写“本”字.(1)说一说:这个字和哪一个字比较像?(木)这个字该怎么写才好看?(2)学生自己练习书写.(3)展示评价.4.学生练习书写,要把字写端正、写美观.设计意图:一年级是写字的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字的基本笔画、写字的笔顺规则.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后,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每一画之中.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共认识了8个生字,会写了3个生字.现在让我们和我们新认识的好朋友道别.(课件出示生字,学生齐读)2.布置作业.今天学过的字回家读3遍.预习课文里的小诗歌,读两遍.自己整理书包.设计意图:再次巩固识记生字,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并能温故知新,为学习新知做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激趣导入1.导言: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好朋友,每天它陪我们一起上学.放学之后它陪我们一起回家.它帮我们带好了学习用品.它就是我们的——小书包.(板书课文题目) 2.复习词语.(1)认读字卡.(2)扩词练习.出示“尺、本、刀”.给这三个字组两个词.最好不重复.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把过去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起到以旧带新的作用,并促进课内外知识的贯通.二、学习韵文,随文识字1.教师范读韵文,对学生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1)学生自由练习读韵文.(2)指名朗读,随机评价指导.(3)小组内互读韵文.(4)对照生字表在韵文中画出生字或自己不理解的词.(生字用“圆圈”画出来,在不理解的词下面画“横线”.)2.说一说:这篇小韵文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说了什么?(1)学习第一句话.①“宝贝”指什么?为什么称为“宝贝”?②指导朗读.(2)学习第二句话.①这句话讲了什么?②学习“课”字.“课”是左右结构的字,上课要用语言来交流,所以是“言字旁”.③这些是小书包里“宝贝”的代表,其实还有好多“宝贝”,我们没有说出来.你们能用书包里的其他宝贝来替换这句话吗?(给学生创造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畅所欲言.)(3)学习第三句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诵读儿童诗感受语言的优美展开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诵读儿童诗感受语言的优美展开想象

教学案例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东二道巷小学赵华教材版本:课外阅读年级:三年级学期:上下学期均可教学课时:一至两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儿童诗,感受儿童诗的想象美、语言美。

2、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儿童诗阅读的兴趣。

3、初步尝试发挥想象创作儿童诗歌,让学生在活动展示中提高自信心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持续学习童诗的兴趣教学重点: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创编儿童诗。

教学设计:课前交流,激发兴趣一首好玩的诗歌《颠倒歌》。

希望我们能一起度过一段轻松愉快的学习时光。

正式上课:一、感受奇妙的想象。

1、趣读诗歌师:今天课上,老师想和同学们来读几首有趣的童诗,一起走进奇妙多姿的童诗世界。

(板书:童诗)我们课前读了一首好玩的颠倒歌,里面说“公鸡下蛋了”,公鸡还能生蛋?呵呵,老师带给大家的第一首诗的题目就是《公鸡生蛋》。

谁来读读?2、趣解“生蛋”师:公鸡真的生蛋了吗?那为什么说它生蛋了?3、小结点题师:把太阳想成公鸡下的蛋,这是多么奇妙的想象啊,(板书:奇妙的想象)儿童诗就是写给我们孩子们读的,有成人写的,也有孩子写的,正是有了这样奇妙的想象,才有了这样有趣的童诗。

二、进入有趣的童话。

1、教师读诗,创设情境。

有了想象,森林也会变得更加神秘。

听:(师逐句范读)2、想象“巴喳巴喳”的画面这“巴喳巴喳”是谁的声音呀?能把你想象到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吗?3、想象小动物们躲藏的画面。

师:不论轻重,总之,这个声音让小动物害怕,再看看别的声音,猜一猜分别是谁?这首诗多有意思啊,用这些拟声词,代表了不同的动物,描绘的情景就是部惊险的短片。

读读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大家说的情景比较概括,来几个特写镜头,比如眼神,耳朵,动作什么的。

(慢镜头、近镜头)在同学们的想象中,这首诗成了有趣的童话,吸引着我们。

(板书:有趣的童话)4、个性化朗读。

师:这么有意思的一首诗,诵读起来也得有意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教案设计21 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因此,本课设计力求突出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掌握以描写边塞征战生活为题材的边塞诗的鲜明风格。

教学时,将《出塞》和《凉州词》进行对比教学,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边塞诗的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自学生字新词、读熟古诗;2.搜集资料,了解王昌龄、王翰、李清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播放录像,引入新课1.谈话:我们今天来学习王昌龄的《出塞》。

《出塞》是由两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首。

(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题目《出塞》,教师引导学生破题。

“塞”是什么意思?(边关,关塞)“出塞”是什么意思?(远出边塞)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写边塞生活和战事)3.播放关于古代战场、边关的荒无人烟、寂寥的场景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视频中的场景给你什么印象?心里会产生什么感受?追问:如果让你去视频里的地方生活你愿意吗?为什么?(预设:环境差)4.简单介绍边塞诗及本诗的历史背景。

(PPT出示)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边塞诗派”。

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我们今天学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5.过渡:边塞诗或悲壮、惋伤,或豪迈、勇敢,或凄厉、惆怅;既有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也有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

王昌龄的《出塞》属于哪一种呢?让我们走进诗歌。

二、朗读古诗,检测字词1.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要求:(1)听准字音,为读不准的字标音。

(2)听准诵读节奏,画好停顿符号。

童年教学设计与反思

童年教学设计与反思

童年教学设计与反思童年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童年教学设计与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童年教学设计与反思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触发他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鼓励有创意地表达。

2、选择一件童年的趣事来写,写出趣味,写清楚事情的经过以及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

3、自拟作文题目,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童年趣事的作文,在浏览的基础上摘录若干个精彩片段。

2、《童年》歌曲磁带。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触发回忆。

1、启发谈话,触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1)(播放歌曲《童年》,在乐曲声中,教师有感情地导入)同学们,童年生活如一个个美妙的梦,童年生活就像一首首美妙的歌,听着《童年》这首优美的歌曲,怎能不勾起我们对童年的回忆。

因为我们童年的故事也如一颗颗七彩的水晶石,折射着太多的稚趣和欢乐。

如果我们把这些童年生活用笔写下来,那该多么有意思啊!(2)回忆童年故事,选择最有趣的事说一说。

2、交流汇报,广开“材”路。

(1)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自己说给自己听。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各自的童年趣事,畅谈各自的感受。

(3)谁愿意把你童年的乐趣和大家分享?二、指导构思,有序表达。

1、读写联系,领悟表达方法。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读了许多有关童年趣事的作文,谁愿意把所摘录的精彩片段读给大家听一听?(2)在如何安排材料上,你感悟到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归纳:安排材料的方法通常有两种: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来组织安排材料。

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一步一步从头写到尾,写出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

倒叙——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然后再回过头来写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中间经过怎样的发展、变化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夜色》说课评课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夜色》说课评课

《夜色》说课评课一、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阅读要求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富有童心童趣的儿童诗,贴近儿童的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

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借助教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形象,体验语文阅读的乐趣。

更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他们的阅读期待,引导学生围绕画面内容和文本空白进行猜测想象,在内化感悟及积累运用的过程中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材分析有了理论依据的支撑,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教材。

《夜色》是部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人”主题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这首叙事性儿童诗,用第一人称写出“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

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我”不再怕黑了。

整篇课文语言富有童趣,生动地表现出“我”对夜色由害怕到接受的心理变化。

课文两个小节最后的省略号,不仅使诗歌语言显得凝练,而且还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朗读这首儿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童年成长的快乐,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画的是漆黑的夜晚,我坐在床上不敢往外瞧。

害怕的我把小熊玩具掉到了地上。

第二幅插图画的是爸爸在晚上牵着我的小手去散步。

“我”面带微笑,因为“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

这两幅插图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词句。

教材中出现了12个会认字和7个会写字,还有新偏旁“厂子旁”。

由于“晚、再”两个要求会写的生字都出现在第二小节的第二句话中,理解课文内容后再指导书写会更有实效。

课后练习“朗读课文”的要求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本单元读好长句子的学习重点,但课文两个小节中都出现了长句子,需要指导、练习读好长句中的停顿。

三、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喜欢阅读充满童趣,图文并茂的课文。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表达能力。

儿童诗,让孩子们诗意地栖居在大自然里--以大自然为主题的儿童诗教学例谈小学高段儿童诗的教学策略

儿童诗,让孩子们诗意地栖居在大自然里--以大自然为主题的儿童诗教学例谈小学高段儿童诗的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课程教育研究151学法教法研究著名的美学理论家朱光潜先生认为:“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著名儿童文学家樊发稼老师也曾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

”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它既有诗歌属性,又具有儿童属性。

儿童诗有着纯美的语言、向上的情感、和谐的节奏,它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对事物的审美能力,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目标也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都安排了许多文质兼美的儿童诗让孩子们学习,意在让儿童诗浸润孩子们的童年。

一、多读童诗,感受童诗之美自然界有潺潺的流水,娇艳的花朵,婉转的鸟鸣,茂密的树林……美丽的大自然吸引着无数诗人写下了无数优美的儿童诗。

儿童诗里的大自然想象奇特,绚丽多姿:鸟儿会念书,满树的树叶子是他们绿色的书页;小蘑菇老是撑着小伞;牵牛花身上挂着越来越多的胜利的小喇叭;雪白雪白的云朵是风阿姨洗得干干净净的手绢……这样的儿童诗对于孩子们有着天然的巨大的吸引力,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灵动的节奏、活泼的画面,令孩子们爱不释手。

而让孩子们深切感受这种种童诗之美,最主要的就是让孩子们多读,多看,让孩子们在广泛阅读,慢慢体味,细细揣摩,掌握阅读童诗的方法,逐渐感受到童诗之美。

(一)精选范诗,多读多悟著名儿童诗人金波先生曾说:“与其多讲理论,不如引导孩子们多读好诗,在阅读中学习技巧。

”这说明要想学会创作儿童诗,最主要的是多读儿童诗。

而这需要老师为孩子们精心挑选范诗,在课堂内共读,在课堂外个读,让童诗之美充盈孩子们的眼球,溢满孩子们的心灵。

首先,可挑选名家大师的儿童诗。

名家诗作在语言、节奏、画面感、想象力等方面给孩子们提供了极好的范例。

在读、讲、写童话故事实践活动中设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在读、讲、写童话故事实践活动中设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在读、讲、写童话故事实践活动中设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

其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味;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已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第二学段(3~4年级)“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指向的学习内容如下:(1)阅读并讲述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

(2)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已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已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3)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

课标在“教学提示”中提出的要求是:(1)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

比如,第一学段“春夏秋冬”“多彩世界”“童心天真”“英雄的童年”,第二学段“饮水思源”“珍爱自然”“童年趣事”,第三学段“英雄赞歌”“壮丽山河”“爱与责任”“成长的脚印”,第四学段“光辉历程”“精忠报国”“社会万花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等。

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2)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一)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下的古诗词教学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下的古诗词教学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下的古诗词教学“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指向“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魅力”“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从语言、形象到作品特点及至表达创作,契合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

基于此,我们进行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古诗词词教学,引领学生在收集、阅读、整理、展示诗歌的过程中,品味诗词语言中蕴藏的韵律、想象和情感之美,唤醒内觉体验,表达独特感受。

一、创建任务群下古诗词学习目标根据梳理的古诗词词学习梯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古诗词文教学的具体要求,明确古诗词教什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词,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这里的关键词是“感受”,是体会、感想、受到、感染的意思。

低段要求通过想象感受,教学中不适合过多的讲解,也不适合过深理解。

第二段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这里的关键词是“领悟”,是体会、解悟或者了解、明白的意思。

学生开始借助注释理解,继续想象画面,四年级下学期开始提到“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第三学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这里的关键词是“体味”,是体会寻味,亲自仔细体会(体验)的意思。

强调主体鉴赏,涉及到写法,要求借助了解时代背景、写诗时的环境和查证相关资料辅助理解,体会表达的情感。

基于此,教古诗词词,就要对“标”、归“群”、定“案”。

古诗词词划到哪个任务群就按照任务群的要求教。

《浣溪沙》来自六下古诗词词诵读,如果把这首词归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就是让学生体验美、鉴赏美的过程,从而创造美,这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育人功能。

“诗词中的句子都是有温度有情感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接下来我们走进字里行间去好好品析一番。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儿童诗教学的目标定位与教学要点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儿童诗教学的目标定位与教学要点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儿童诗教学的目标定位与教学要点人教版新课标一、第一学段儿童诗教学目标的确定《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该目标从宏观角度确定了第一学段诗歌学习的总要求。

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该目标不够具体,不具有指导性。

因此,我在第一学段诗歌的教学实践中提炼出如下目标。

1.通过儿童诗的诵读,帮助学生识字,增加识字量。

2.通过儿童诗的诵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因此喜欢阅读。

3.使学生明白儿童诗的格式要求,并能在诵读中读出韵律、节奏等。

4.通过诵读儿童诗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读诗、赏诗中悟得道理,受到教育,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5.能模仿诗歌的句式说话(或写话)。

6.能背诵优秀儿童诗30~50篇。

二、第一学段儿童诗教学的要点(一)识字、学词、积累语言编入教材中的儿童诗承载着识字、学词、积累语言等多重任务。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对本课教学设定了如下目标:通过朗读,识记本课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刀字头和目字旁;会写“几、用、鱼”3个生字;在语境中理解并积累“一群、梅花、月牙、冬眠”等词语;会用“的脚印像”的句式说话。

又如,叶老师执教《红领巾真好》时,在初读环节中对诗歌第三节字词“巢、木牌”的教学片断。

叶老师手拿词卡“巢”,先让学生读准字音,然后出示课件篆书“巢”字,说:“古时候的它像三只小鸟停在树上的鸟窝里。

”接着出示课件“鸟巢”:“大家看,这是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叫——”“鸟巢。

”生答。

“远远望去,它的外形多像一个鸟窝啊!小鸟的家叫‘鸟巢’,小蜜蜂的家叫什么呢?小蚂蚁的家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积累“蜂巢、蚁巢”等词语。

接着,老师指着词语“木牌”问学生:“课文中说是怎样的木牌?”生答:“崭新的木牌。

”老师又说:“文中像这样的短语还有很多,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读一读。

”随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找“可爱的小鸟、蓬松的羽毛、机灵的小鸟、翠绿的树苗”等短语。

《夜色》语文版一年级教案

《夜色》语文版一年级教案

《夜色》语文版一年级教案《夜色》语文版一年级教案1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要求中指出:诵读儿童诗歌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由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诵读诗歌感受小朋友从害怕夜晚到不害怕夜晚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增强识字兴趣,让识字、写字、读课文变得和谐统一。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丽。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晚迷人的景色。

(2)导问:说一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夜晚。

(3)教师追问:在这样漆黑的夜晚,你们害怕吗?(4)学生依据平时的生活体验,谈一谈对夜晚的感受。

预设①:我特别害怕夜晚,因为夜晚非常黑,看不清任何物体,只能看到一团黑影。

预设②:我不害怕夜晚,反而非常喜欢夜晚美丽的景色。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过渡:美丽的夜晚让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让人充满遐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走进夜晚,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好,说出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神秘与兴趣学习。

二、初读诗歌,认读生词1.自由朗读诗歌。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字音。

(3)小组内比赛读课文,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字音。

(4)指名分别朗读两小节,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

认识新偏旁“厂”。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案例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东二道巷小学赵华教材版本:课外阅读年级:三年级学期:上下学期均可教学课时:一至两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儿童诗,感受儿童诗的想象美、语言美。

2、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儿童诗阅读的兴趣。

3、初步尝试发挥想象创作儿童诗歌,让学生在活动展示中提高自信心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持续学习童诗的兴趣教学重点: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创编儿童诗。

教学设计:课前交流,激发兴趣一首好玩的诗歌《颠倒歌》。

希望我们能一起度过一段轻松愉快的学习时光。

正式上课:一、感受奇妙的想象。

1、趣读诗歌师:今天课上,老师想和同学们来读几首有趣的童诗,一起走进奇妙多姿的童诗世界。

(板书:童诗)我们课前读了一首好玩的颠倒歌,里面说“公鸡下蛋了”,公鸡还能生蛋?呵呵,老师带给大家的第一首诗的题目就是《公鸡生蛋》。

谁来读读?2、趣解“生蛋”师:公鸡真的生蛋了吗?那为什么说它生蛋了?3、小结点题师:把太阳想成公鸡下的蛋,这是多么奇妙的想象啊,(板书:奇妙的想象)儿童诗就是写给我们孩子们读的,有成人写的,也有孩子写的,正是有了这样奇妙的想象,才有了这样有趣的童诗。

二、进入有趣的童话。

1、教师读诗,创设情境。

有了想象,森林也会变得更加神秘。

听:(师逐句范读)2、想象“巴喳巴喳”的画面这“巴喳巴喳”是谁的声音呀?能把你想象到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吗?3、想象小动物们躲藏的画面。

师:不论轻重,总之,这个声音让小动物害怕,再看看别的声音,猜一猜分别是谁?这首诗多有意思啊,用这些拟声词,代表了不同的动物,描绘的情景就是部惊险的短片。

读读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大家说的情景比较概括,来几个特写镜头,比如眼神,耳朵,动作什么的。

(慢镜头、近镜头)在同学们的想象中,这首诗成了有趣的童话,吸引着我们。

(板书:有趣的童话)4、个性化朗读。

师:这么有意思的一首诗,诵读起来也得有意思。

咱们选择一句来试试,就是写蛇的那句:“沙沙”哧一下溜进了树洞。

如果那个洞离得有点远,怎么溜进去呢?如果到那个洞得绕过一个树桩,怎么办?连续绕过几个树桩,怎么办?师: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读全诗,用你的想象来读出这有趣的童话场景吧!三、品味诗中的语言。

师:我们再来读一首有着童话般想象的小诗《叶子的眼睛》1、自由读诗2、品味诗中的想象同学们,这首小诗如果用心去读,会想象出很美的画面,请你用心地读读。

哪些画面浮现在了你的脑海中?这首小诗用了很多这样的词语,让诗句有了音乐的节奏美。

哪儿还有这样音乐的节奏美?这就是诗的语言,反复,重叠,有韵味,有节奏,读起来也会像音乐一般跳跃,动听。

3、朗读中体验现在,就让我们在音乐中走进画面,感受诗中画面的美,韵律的美吧!放开声音用自己的朗读陶醉诗中吧!(音乐)用诗的眼睛去看,就能发现身边的所有事物都有了诗的味道。

四、尝试自由的想象。

诗,能教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现在,就让我们睁开自己发现的眼睛,试着用自己独特的想象来走进诗歌。

1、看图想象。

师:你看到了什么?云在天上飞累了,就来到水中干什么呢?划水的青蛙,还以为这是。

那青蛙以为是荷叶,它会怎么做?谁来试着用你丰富的想象,来完整地描述一下这诗意的场景吗?要是给你的这首小诗加个题目,会加什么?2、对比原诗,感受童趣。

师:想知道原诗是怎么写的吗?来读读。

(出示原诗)师:我们很少把白云看做一床大棉被,诗人这样的想象,让我们觉得特别温暖美好。

诗歌是放飞的思绪,是想象的翅膀,是纯洁的童心……刚才我们欣赏了诗人的想象,也放飞了自己的童心,老师眼中,你们和诗人一样棒,你们的想象更有趣,更新鲜。

童诗就在你们的想象中绽放。

五、书写自己的童诗。

1、激发创作的兴趣师:这些诗就如同我们心中一个个的梦,我们都可以写出属于自己的童诗来。

想一想,如果让你写诗,你会写些什么呢?2、给予创作的灵感师:有同学已经想好了自己的主题,还有同学还没有思绪,那老师再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素材(出示课件:小花朵的梦、云累了、星星舞会、我发现、嘀嗒嘀嗒、快乐的泉水)师:不知这些文字激发了你的想象没有?可以从里面选择来写,也可以写你刚刚想好的主题。

那,就拿起手中的笔,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我们心中的梦,创作属于自己的童诗吧。

相信自己,你就是一位小诗人。

3、交流诗作,展示成果师:老师很高兴地看到,有好多小诗人已经用笔把自己的诗作写下来了!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诗中最满意的部分呢?生读诗作,师点评。

六、推荐童诗的阅读。

1、总结板书:大家写的儿童诗真让我高兴,特别是诗中丰富的想象就像一朵朵盛开在阳光下的烂漫的山花!这就是诗,就是奇妙的想象、就是有趣的童话,用简单的话就能写出我们心中的童诗。

2、推荐课外童诗读物同学们如果感兴趣,可以更多的去读童诗,老师给大家推荐一套诗集:我们今天课上读的童诗哦,希望同学们读一读,感受儿童诗歌的乐趣。

老师相信,有了童诗的陪伴,你们的人生一定精彩许多!板书:奇妙的想象童诗有趣的童话自评材料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东二道巷小学赵华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诵读儿童诗,感受语言的优美,展开想象后的初步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

有许多优秀的儿童诗作品,非常适合小学低、中、高年级的学生阅读。

所以我今天为大家展示了这样一节童诗欣赏与创作课,想把儿童诗的情和趣带给孩子们,让他们喜欢儿童诗并和其交上朋友,所以这节课的童诗教学并不同以往的语文教学,比如去分析诗歌的特点,掌握诗歌长短不一的形式,或是表达的韵律美等等,这节课,我没有过多地去品味去感受这些外在的形式特点,而是从内容入手,引导孩子们从景、事入手,去感受想象的快乐,感受诗歌创作的快乐。

至于诗的形式,只做了三言两语的淡淡点拨———因为教学的目的是借助写儿童诗,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感知童诗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而不是严格地进行诗的创作,不是培养诗人。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我的感受与品味,尊重学生的体验与表达。

设计理念:整节课一共设置了六个环节,分别是:一、感受奇妙的想象。

二、进入有趣的童话。

三、品味诗中的语言。

四、尝试自由的想象。

五、书写自己的童诗。

六、推荐童诗的阅读。

1、感受奇妙的想象。

在上课前就设计了这个环节,借用《公鸡生蛋》这首童诗,内容很浅显,但想象力是亮点,用它来作为全课的导入,一方面是想激发孩子们读诗的兴趣,觉得童诗不难,还很有趣;另一方面就是想用这首诗中奇妙的想象为学生打开思路,明白原来想象也可以这样有趣,这样夸张。

2、进入有趣的童话。

《巴喳巴喳》这首童诗起伏而富有韵律的节奏,适合于儿童诵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及知识的储备。

因此,教学这首小诗时,我尽可能把握各种机会,为孩子吟诵童诗提供机会与交流的平台。

让孩子们在声音的朗读中、变化中,体会朗读中所想到的童诗的画面,从而拓宽自己想象的角度,并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感受童诗的韵味和趣味,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童话世界。

3、品味诗中的语言。

《叶子的眼睛》这首童诗既有诗意般的优美,又有盎然的童趣。

通过这首童诗,让孩子们感受纯真、感受童趣,同时让他的世界更加趣味横生,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中更多的,是让学生从景、从情入手,去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诗歌富有音乐节奏的韵律。

4、尝试自由的想象。

处理《午睡》这首小诗时,我并没有直接呈现,而是给了孩子足够的想象空间,通过图画,展开想象,让学生试着用自己丰富的想象,来描述一下这有趣的场景,激起孩子强烈的好奇心,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想象说话的空间和机会。

孩子们在谈话想象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体验到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

正如水到渠成,言为心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启发出来,于是我们看到,童诗如花一般在孩子的描述中绽放。

这时再出示原诗,让孩子在对比中感受自己的想象同样出色,同时感受到无比兴奋和满足,激发起孩子们想去欣赏和学习儿童诗的兴趣。

5、书写自己的童诗。

童诗就如同一个个心中的梦,创作童诗时,让学生想象要写什么,而我给学生提供的那六个素材,是因为想到我们写文章往往有一个不知从何下笔,怎样下笔的困惑,学生初写儿童诗当然也是如此。

所以用这六种素材有效地来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还可以除此之外写自己的主题,这样又不会束缚学生习作的个性,使不同的程度的每一个孩子都有的可写,而且能写得出来。

但我想童诗教学的价值不是在让孩子练习作文,正如我们的音乐课、美术课不是旨在培养音乐家或是画家,而是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有一点审美的情趣,听到音乐,觉得心中愉悦;看到美好的绘画作品,他心中漾起一阵抑制不已的心动。

这就是一个人诗意的生活。

所以想要让我们的孩子,生活有一点诗意。

所以这个环节真正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给孩子提供创作的机会,捕捉孩子语言中的闪光点,并积极引导,让儿童诗根植于孩子的心灵深处。

6、推荐童诗的阅读。

最后的推荐读物环节,是想让学生不只是停留在这一节课上,而是能满怀兴趣去阅读,去品味,真正为孩子们开启那扇亲近诗歌的大门。

让孩子生活在诗意中,孩子的心将充满灵性,正如特级教师王崧舟所说:“儿童写诗,诗写儿童。

儿童是诗,诗是儿童。

儿童写下的,是诗一样的美好生活。

诗写下的,是比诗更美好的童年。

让儿童诗意的栖居,是语文老师的天职。

”学生作品顽皮的风呜,风来了,呜,树叶吹落了。

顽皮的风在空中飞舞,像是在寻找玩具,它拿树叶耍杂技,用树枝当架子鼓。

风,好顽皮,秋天,真美丽。

星星舞会夜深了,天空中出现很多的星,星星们一起舞蹈。

狮子座在空中跳着勇敢的皇家舞,双子座在空中跳着美丽的双子舞,射手座在空中跳着芭蕾舞,星星的舞多么奇妙啊!星星的舞会星星们的舞会,在湖面上举行。

柔和月光洒在湖面上,成为它们最好的聚光灯。

“音乐”响起,星星们翩翩起舞。

夜晚的湖面-----多么华丽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你听到了吗?在风中滴答滴答在雨中滴答滴答在孩子们的笑声中滴答滴答你知道那是什么吗?那是雨点在为孩子们的歌声伴奏呢云累了云累了,想来到凡间,睡一会。

小狗看见了,还以为是软软的肉骨头,咬上一口,真好吃!小猫看见了,以为是软软的,毛线球,抓上一把,真软。

云飞到天上,一团团变成了一丝丝。

云累了云累了他到树枝上休息,呼—呼睡着了。

一只松鼠爬过来,这是什么?绵绵的,软软的,哇还有弹性!好有趣!这调皮的松鼠将云当成蹦蹦床在上面,一蹦,一蹦越蹦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