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基因治疗方法最新研究进展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基因治疗方法研究进展报告

(乳腺癌基因治疗进展)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免疫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乳腺癌相关基因的不断发现以及人类对乳腺癌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基因治疗逐渐成为肿瘤生物学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乳腺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价值,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日渐成为一项有前景的治疗选择。目前研究的基因治疗方法主要有癌基因拮抗治疗、免疫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多药耐药基因治疗、抗肿瘤血管形成基因治疗、凋亡基因治疗等措施。本综述将着重介绍乳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基因治疗方法,并就其问题和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乳腺癌、分子机制、癌基因拮抗治疗、免疫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多耐药基因治疗、抗肿瘤血管形成基因治疗

一、乳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

乳腺癌的发生是以多个原癌基因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经不同途径激活或不同的抑癌基因失活为基础的多步骤过程。

1 原癌基因的改变

(1) HER-2(c-erbB-2,neu)大量研究结果表明c-erbB-2的扩增及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度、死亡率、复发率呈正相关,与ER、PR的水平及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因此为临床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Ras基因乳腺癌组织与正常乳腺组织ras激活水平时发现过半数乳腺癌患者ras 活性高于正常

(2) C-myc基因有25%的乳腺癌患者有C-myc基因表达的改变,主要是表达水平的异常增高,可能与乳腺癌的发展有关。Naidu[1]等发现C-myc基因的过度表达与缺乏雌激素受体和乳腺癌不良预后有关。

2 抑癌基因的改变

(1) P53 ,参与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的调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与乳腺癌组织细胞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术后复发有明显相关性。

(2) BRCA-1 抑癌基因BRCA-1 常存在突变,在大多数散发性乳腺癌中表达往往过低。

(3)ING1 ,乳腺癌组织中ING1 mRNA的表达水平癌旁正常组织。ING1 mRNA 表达水平低下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2]

二、癌基因拮抗治疗

1 癌基因治疗

癌基因参与细胞的生长与代谢,这些基因在正常情况下不表达或仅限量表达,当其被激活过表达时引起细胞癌变。目前研究表明,癌基因c-myc、erbB-2、bcl-2、成纤维生长因子等在乳腺癌中表达增高,它们的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针对癌基因的治疗策略主要是抑制其表达。目前常用的方法有:( 1) 反义核苷酸、核酸或siRNA 阻止癌基因mRNA 转

录和翻译。有研究表明,对乳腺癌细胞株MCF-7 转染ER-αsiRNA 48h 后,给予KGF( 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处理24h,结果显示siRNA 转染后ER-α的表达显著降低,KGF 介导的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也显著降低,同时提示ER-α的

表达与KGF 介导的乳腺癌的增殖有关。( 2) 以显性负突变体干扰肿瘤细胞内信号转导。Lee 等[3]在雌激素受体( + ) 的乳腺癌细胞中转入雌激素受体显性负突变体后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3) 使用细胞内抗体预先占据胞内定位系统,隔离胞内生长因子受体,从而阻止癌基因蛋白到达其适宜的细胞内靶位。

2 抑癌基因治疗

抑癌基因是在正常细胞存在、能抑制细胞转化和肿瘤发生的一类基因群,在肿瘤细胞中常有抑癌基因的缺失或突变。乳腺癌中常见的有Rb、p53、BRCA-1、PUMA 等抑癌基因的改变。恢复抑癌基因的功能是治疗的重要策略,常用方法是利用载体把相应的抑癌基因转染到乳腺癌细胞中,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PUMA 基因是2001 年报道的新发现的Bcl-2 蛋白家族中的促凋亡成员,具有强大的促凋亡作用。Wang等[4]证实以Survivin 启动子驱动的腺病毒系统介导PUMA 基因能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 的凋亡,还可以增强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

三、免疫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是一种诱发针对肿瘤细胞相关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治疗。基因免疫治疗的目的是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 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5] 常用方法有三种

①导入免疫原性相关分子以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如将共刺激分子B7,MHCo、1类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增强肿瘤细胞免疫原性,激活CTLs。

②导入免疫反应相关细胞因子如IL-2,IL-12,IFN,TNF,GM-CSF 等,以增强或诱发机体抗肿瘤免疫。直接注射这些细胞因子效果差,且有一定副作用。而通过基因转导方法修饰肿瘤细胞或免疫效应细胞,能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发挥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Shi 等[6]将GM-CSF基因修饰人体乳腺癌细胞后其成瘤性大为下降,并使机体具有抑制再植成瘤的免疫功能。

③激发针对不同肿瘤相关抗原的免疫反应。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因其抗原提呈功能和免疫佐剂作用,可诱导出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近年来通过遗传学改建DC,将肿瘤抗原的编码基因转染DC,能在DC 内持续表达肿瘤抗原,既克服了肽与DC 负载后MHC-抗原多肽复合物的解离问题,又能使表达的抗原有效地与MHC 分子结合并呈递给CTL。动物试验及临床结果表明,它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CD4 + 和CD8 + T 细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且不良反应较小,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Wang等[4]以腺病毒作为载体,将表达PymT(Polyoma middle T)基因的腺病毒转染DC,回输给乳腺癌小鼠动物模型后,全部动物都激发了特异性抗移植瘤反应,且均未出现明显的肝脏毒性反应。鉴于MUC-1 在乳腺癌、卵巢癌等腺癌细胞上大量表达,Koido 等[7]将编码MUC-1 抗原的RNA 借助质粒转染DC,并通过小鼠的尾静脉注入体内,对表达MUC-1 蛋白的肿瘤细胞诱导出特异性免疫应答。但激发有针对性的免疫反应要求有明确的肿瘤抗原基因,而目前对肿瘤抗原DNA 序列的了解非常有限,因而限制了该法的临床应用。

四、自杀基因治疗

自杀基因疗法的机制有:(1)直接杀伤作用即转染了前药转换酶基因的肿瘤细胞能将前药转变成细胞毒物质,从而直接杀伤肿瘤细胞;(2)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转染了自杀基因的肿瘤细胞被杀死,其周围大量未被转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