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概论第四章 人类体质的属性_

合集下载

体质

体质
第五章
体质
中医体质学说融生物学、人类学、心理 中医体质学说融生物学、人类学、 学和医学科学于一体,以研究人类体质 学和医学科学于一体, 得形成、体质的特征、体质的类型、个 得形成、体质的特征、体质的类型、 体的差异规律及其与疾病发生、 体的差异规律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和 演变的关系为主要内容。 演变的关系为主要内容。
二、体质的标志
身体的发育水平
体 质 水 平
身体的功能水平 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 心理的发育水平 适应能力
理想体质的主要标志
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完整而协调 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 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体姿正确 心血管、 心血管、呼吸与运动系统等具有良好的功能 有较强的运动与劳动等身体活动能力 心理发育健全,情绪乐观,意志坚强, 心理发育健全,情绪乐观,意志坚强,有较强的 抗干扰、抗不良刺激的能力 抗干扰、 对自然、 对自然、社会和精神心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一方面, 一方面,强调了人体体质的形成是基于先天禀 赋和后天调养两个基本方面的。 赋和后天调养两个基本方面的。 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医学关于机体内外环境相 另一方面, 统一的整体观念,说明了人体体质在后天生长、 统一的整体观念,说明了人体体质在后天生长、 发育过程中是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而形成的。 发育过程中是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而形成的。 体现中医学的“形神合一”的体质观。 体现中医学的“形神合一”的体质观。
体质与形态、体格、 (二)体质与形态、体格、体型
形态----指人体的躯体形态, 形态----指人体的躯体形态,涉及人体测量和 ----指人体的躯体形态 观察的内容,包括人体各部分大小、人体重量、 观察的内容,包括人体各部分大小、人体重量、 性征、骨骼、体形及体姿等。 体质的基础) 性征、骨骼、体形及体姿等。(体质的基础) 体格----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 ----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 体格----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 和锻炼程度的状态。 体质的标志之一) 和锻炼程度的状态。(体质的标志之一) 体型----指身体各部位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 ----指身体各部位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 体型----指身体各部位大小比例的形态特征, 又称身体类型,以躯体形态为基础, 又称身体类型,以躯体形态为基础,并与机体 “肥人多痰,瘦人多 肥人多痰, 肥人多痰 内在脏器结构有一定的关系,是衡量人的体格、 内在脏器结构有一定的关系,是衡量人的体格、 火” 身体大小及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

体质

体质

对外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潮湿环境适应能力差, 易感湿邪。 此类体质特征的人: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七)湿热质
成因:先天不足,久居湿地,喜食肥甘,长期饮酒,湿热内蕴。 形体特征:形体偏胖 心理特征:性格多急躁易怒
面垢如油,易生痤疮,舌质偏红,苔黄腻, 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心烦倦怠,眼筋 体质特征 常见表现 红赤,大便燥结粘滞不爽,小便短赤,男 性阴囊潮湿,女性带下量多,脉多滑数。 对外环境适应能力: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难以适应。
对外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风、暑邪 此类体质的人:易患感冒;病后疾病迁延不愈; 易患内脏下垂、虚痨病。
(三)血虚质
成因:先天不足;脾胃虚弱,生血不足;各种出血;久病耗血, 思虑过度,暗耗心血;瘀血阻络新血不生;寄生虫等。 形体特征:形体偏瘦 心理特征:胆小,性格内向,不善交际 体质特征 常见表现 面色苍白,唇甲淡白,心悸失眠,健忘, 多梦,两目干涩,视物不清,四肢麻木,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月经量少,闭经等。
理想体质的标准是:
(1)身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体重适当。 (2)面色红润,双目有神,须发润泽,肌肉皮肤富有弹性。 (3)声音洪亮有力,牙齿清洁坚固,双耳聪敏,脉象和缓 均匀,睡眠良好,二便正常。 (4)动作灵活,有较强的运动与劳动等身体活动能力。 (5)精力充沛,情绪乐观,感觉灵敏,意志坚强。 (6)处事态度积极、镇定、有主见,富有理性和创造性。 (7)应变和适应能力强,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抗不良刺激和 抗病的能力。
体质特征
此类体质的人:易患阴亏燥热病变,病后易出现阴亏症状。
(六)痰湿质
成因:先天遗传,后天饮食不节过食肥甘之品。
形体特征: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和达,善于忍耐 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而粘,胸闷,痰多。 面色黄胖而暗,眼睑微浮肿,易困倦,舌体 体质特征 常见表现 胖大,苔白腻,口中粘腻,口中发甜,身重 不爽,脉滑,喜食肥甘,大便正常或便稀, 小便不多微浑浊

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 绪论Introduction第一节体质人类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第二节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体质人类学与各相关学科的联系第四节体质人类学发展史人体系统解剖学概要Summary of Human Systematic Anatomy 第一章绪论1.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支学科2. 人体的化学成分、细胞、组织和器官3. 人体解剖学常用的方位术语第二章系统解剖学概要1. 运动系统;2. 循环系统;3. 呼吸系统;4. 消化系统;5. 泌尿系统;6. 生殖系统;7. 神经系统;8. 内分泌系统人体骨骼解剖学Osteal Anatomy of Human第一章骨的一般知识第一节骨的形态第二节骨的构造第三节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第四节骨的发生和生长第二章人体骨骼第一节颅骨第二节躯干骨第三节上肢骨第四节下肢骨人体骨骼测量纲要Osteal Metrical Compendium of Human 绪论第一章骨骼的性别和年龄鉴定第二章颅骨的测量与观察第三章体骨的测量与观察第四章牙齿的测量与观察第五章脑容量和身高的复原第一篇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The Status of Human in Nature第一章生物的分类与进化第一节现代生物学的分类系统第二节进化论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第四节生物进化的阶段性划分第二章灵长类动物的分类与进化第一节灵长类动物的系统分类第二节灵长类动物的生理特征第三节灵长类动物的社会行为第四节灵长类动物的起源问题第二篇人类的起源Origin of Human第一章人类的体质特征和人科的起源第一节现代人的体质特征第二节有关人科起源的理论第二章腊玛古猿第一节腊玛古猿化石的发现第二节关于腊玛古猿系统地位的不同意见第三章南方古猿第一节南方古猿化石的发现第二节南方古猿的形态特征第三节南方古猿的系统地位第四节巨猿第三篇人类的发展Evolution of Human第一章直立人第一节直立人的起源第二节亚洲的直立人化石第三节非洲的直立人化石第四节欧洲的直立人化石第五节直立人的体质特征第六节直立人的文化特征第二章早期智人第一节由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第二节“典型尼人” 和“进步尼人”第三节其他早期智人化石的发现第四节早期智人的文化特征第三章晚期智人第一节有关晚期智人起源的理论第二节欧洲的晚期智人化石第三节非洲的晚期智人化石第四节亚洲的晚期智人化石第五节澳洲和美洲的晚期智人化石第七节晚期智人的文化特征第四篇人类的种族Human Race第一章人种与人种学第一节人种的定义及分类依据第二节人种的研究范围及任务第三节现代各人种体质特征的变异第四节影响人种形成的因素第二章世界人种的划分第一节蒙古大人种第二节欧罗巴大人种第三节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第四节各大人种之间的过渡类型第三章我国居民的人种成分第一节我国古代居民的人种类型第二节我国现代居民的人种类型绪论Introduction第一节体质人类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一、人类学从词源学上来讲,人类学(Anthropology)一词来自于希腊文ανθρωο?和λογο?这两个词根的结合。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

文化人类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第一章人文研究一、填表题请填写以下人类学体系表格空白局部二、填空题1.人类学者在田野工作后,最终调整知识和思路,进而完成的文化撰写的文本形式就是。

2.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类的和。

它的作用在这里主要是加深人文学者对于文化的生物学根底的理解。

3. 1958 年,发表?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

从而直接影响了进化论人类学的产生。

进化论代表人物泰勒着要关注的是原始宗教,并提出了泛灵论,也叫做。

4. 1870 年,在经典民族志作品?易洛魁联盟?的根底上,出版了名着,系统地提出了家庭进化的理论,后来,他又在他一生最为重要的着作中全面的开展了社会进化的思想,并对原始社会进行分期,大致分了、、三个时代,并将作为每个阶段的具体标志。

三、选择题1.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绝对的评判标准,因为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各族文化没有优劣、上下之分,这是理论的观点。

A.文化相对论 B.文化中心论C.种族主义D.文化普同论2.恩格斯曾经指出:是“从人和人种的形态学和生理学过渡到历史的桥梁〞。

A.人类学B.社会学C.民族学D.考古学3.体质人类学包括〔多项选择〕A.人体形态学社会生物学B.生物进化论古人类学C.考古人类学四、名词解释1.文化2.进化学派3.传播论4.文化圈、文化层、文化亲缘关系的两个标准5.社会决定论6.历史特殊论7.濡化8.文化模式、国民性9.功能论 & 新功能论10.社会冲突论11.普同论、文化相对性、适应、整体性、跨文化比拟五、简答与问答1.人类学学科在广义和狭义上有哪些分支。

2.如何理解人类学的进化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与哲学思潮的关系?3.简述摩尔根将原始社会划分的几大阶段。

4.新功能论“新〞在何处?5.文化功能论与结构功能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表达文化人类文学理论开展的脉络7.费孝通、林耀华等人类学前辈如何借鉴西方功能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社会?8.试从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开展说明中国人类学的外乡特点。

体质人类学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人类学世界人种分类——埃克斯坦特分类法: 埃克斯坦特(Eickstedt)人种分类法: 根据体型,将全世界的人种分为主人种,副人种,特殊类型和中间类型。

全世界共分为37个人种欧洲大陆欧罗巴人种:1(诺尔第人种:分布于瑞典,挪威,北德意志,苏格兰等地。

2(东欧人种:分布于白俄罗斯,大俄罗斯,波兰,东德意志等地。

3(阿尔卑斯人种:分布于中部法兰西,西部阿尔卑斯,西南德意志等地。

4(迪纳尔人种:以迪纳尔阿尔卑斯地方的塞尔维亚为中心的人种。

5(地中海人种:分布于意大利,伊比利亚半岛等地中海沿岸的人种。

非洲大陆尼格罗人种6(埃塞俄比亚人种:分布于红海与尼罗河之间,一直到索马里兰(马赛人、喜马人)的人种。

7(尼罗人种:主要分布于尼罗河上流(丁卡人,努尔人)的人种。

8(苏丹人种:分布于撒哈拉沙漠的西南部苏丹地方。

9(巴兰尼格列人种:分布于刚果河流域的森林地带(杜阿拉人,曼格贝都人)10(班图人种:分布于南非(祖鲁人,埃富罗人)。

11(班布人种:散居于刚果河上流及中流地带。

12(科萨人种:分布于非洲最南部卡拉哈里沙漠(霍顿托特人,布须曼人)亚洲大陆欧罗巴人种:13(东方人种:分布于阿拉伯,美索不达米亚,贝鲁西亚等地。

14(阿尔曼人种:包括亚美尼亚人和犹太人。

15(图拉人种:分布于以苏属中亚细亚为中心的地方(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 16(印度人种:分布于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从北印度到孟加拉。

(印度人) 维特人种:17(维特人种:分布于锡兰岛(维特人),中部德干高原(贡达人),马六甲半岛(散诺依人)。

蝦夷人种:18(蝦夷人种:分布于北海道,千岛群岛,库页岛(蝦夷人)。

蒙古人种:19(西伯利亚人种:分布于西西伯利亚最北部(散门奇人,东查肯人),西伯利亚东北部(察加朱人,科里亚克人)20(通古斯人种:包括居住于中西伯利亚到蒙古的通古斯人,蒙古人等。

21(中国人种:居住于华北,华中和华南的中国人。

22(古蒙古人种:分布于以东南亚为中心,包括中国南部,印度支那和印度尼西亚。

体质学说.ppt

体质学说.ppt
13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 正常体质 总体而言,健康人群体内阴阳是平衡的, 具体而言,不同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或偏阴、或偏阳
——不超过机体调节的适应能力( 常度之内)
1、阴阳平和质: 特征:身体强壮,肥瘦适度,面色与肤色随有五 色之偏,但都明润含蓄;目光有神,性格 开朗、随和,食量适中,二便通调;舌红 润,脉象缓匀有神;夜眠安和,精力充沛, 反应灵活,思维敏捷,工作潜力大,自身 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
(一)体质的评价标准:
1、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包括体表形态、体格、体 型、内部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协调性;
2、身体的功能水平:包括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器官、 系统的功能、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功能;
3、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包括速度、力量、 耐力、灵敏性、协调性及走、跳、跑、投、攀越 等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不适应阴雨天气。
26
特禀质 (I型)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
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 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 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 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 关疾病特征。
7、地理因素:“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故其气体随地而不 同。”
8、疾病针药和其他:慢病、长期服偏于某性的药物12。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是脏腑经络及精气血 津液的盛衰偏颇,实际上是脏腑精气阴阳及 其机能的差异和经络气血之偏颇,所以,着 眼于整体生理功能的高低强弱运用阴阳的分 类方法对体质进行分类是体质分类的基本方 法。
6
四、体质的特点:

人类学概论第四章 人类体质的属性_

人类学概论第四章 人类体质的属性_
20
(4)来自非洲的现代人在向世界各地 ) 扩散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与当地居民发生 融合或基因交流; 融合或基因交流; (5)非洲以外的现代人类与当地的直 ) 立人或者早期智人之间不存在解剖或遗 传上的连续性, 传上的连续性,由远古智人向现代人转 变的过渡类型只存在于非洲地区
21
“现代人多地区起源说”则主要以“中国古人 现代人多地区起源说”则主要以“ 现代人多地区起源说 类连续进化说”为论据。 类连续进化说”为论据。 它是根据魏敦瑞对北京猿人化石的研究而提 出的蒙古人种起源的观点发展而来的。 出的蒙古人种起源的观点发展而来的。魏敦 瑞的研究发现,北京直立人化石的颅骨、 瑞的研究发现,北京直立人化石的颅骨、牙 齿及肢骨的某些形态特征在现代华北人身上 也存在,比如枕部出现印加骨、 也存在,比如枕部出现印加骨、圆形的眶下 缘等, 缘等,表明了二者之间具有演化上的连续性
28
复习思考题
1何谓体质人类学?它在人类学学科体系中 何谓体质人类学? 处于何种位置? 处于何种位置? 2体质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 体质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 3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属性和方法是怎样的? 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属性和方法是怎样的? 4人类起源的大致进化过程是怎样的? 人类起源的大致进化过程是怎样的? 5举例说明体质人类学的应用。 举例说明体质人类学的应用。 6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18
二、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一)早期人科和直立行走 能人和直立人 (二)能人和直立人 智人 (三)智人
19
(四)人类非洲起源说和多地区起源说 人类非洲起源说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5 人类非洲起源说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 点: (1)具有现代人解剖特征的人类最早出现 ) 在非洲; 在非洲; (2)随后向世界各地扩散并取代了当地的直 ) 立人或早期智人,成为目前生活在世 立人或早期智人, 界各地的现代人的直接祖先; 界各地的现代人的直接祖先; (3)非洲以外地区的早期现代人也具有非洲 ) 人的特征; 人的特征;

5 体质

5 体质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同气相求、同类相召)。 说明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同气相求、同类相召)。 偏阳质---易感风、 ---易感风 热等阳邪,耐寒。 偏阳质---易感风、暑、热等阳邪,耐寒。 偏阴质---易感寒、湿等阴邪,耐热。 ---易感寒 偏阴质---易感寒、湿等阴邪,耐热。 阐释发病原理: 阐释发病原理: 体强---正气旺盛,抗病力强。 ---正气旺盛 体强---正气旺盛,抗病力强。 体弱---正气虚弱,抗病力差。 ---正气虚弱 体弱---正气虚弱,抗病力差。 解释病理变化: 解释病理变化: 从化:又称“质化” 即病情随体质而发生变化。 从化:又称“质化”。即病情随体质而发生变化。 质势:指不同体质所具有的潜在的、相对稳定的倾向性。 质势:指不同体质所具有的潜在的、相对稳定的倾向性。 病势:指疾病的演变趋势。 病势:指疾病的演变趋势。 偏阳质---易从阳化热。 ---易从阳化热 偏阳质---易从阳化热。 偏阴质---易从阴化寒。 ---易从阴化寒 偏阴质---易从阴化寒。 指导辨证:同病异证,异病同证。 指导辨证:同病异证,异病同证。
三、体质的标志
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 1.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 体表形态、 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 1.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体表形态、体 体型、 格、体型、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 和协调性。 和协调性。 2.身体的功能水平 身体的功能水平: 2.身体的功能水平: 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 3.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 3.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 4.心理发育水平 心理发育水平: 4.心理发育水平: 5.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 5.适应能 概述 2.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3.体质的分类 3.体质的分类 4.体质学说的应用 4.体质学说的应用
第一节 体质学说的概述

《人的体质分类》PPT课件

《人的体质分类》PPT课件


急躁,麻利,很多时候会越做 越快
阴亏
不够强壮


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较强,较 灵巧
凝练型阴亏动作精细准确,做 事井井有条


对于强度不大的工作,亏弱型 也能很好的应对


阴亏
纤瘦,体节明显 凝练型阴亏生发不充分,但清 瘦干练 亏弱型阴亏瘦高但不壮实 身体薄。表现为身板直,乳房 不丰满,臀部不厚实等


有明显骨架变化的体质多属于 阴亏体质,如驼背、鸡胸、脊 柱歪斜、罗圈腿等
各类体质的面部特征



阳盛
脸型多方形,圆形
面颊丰腴,饱满,强韧,线条柔ຫໍສະໝຸດ
风湿、类风湿、骨质增生等有 器质性病变的颈肩腰腿痛 老年病表现为癌症
各类体质的动作特征


阳盛
力量大,耐力好,注意力持久 粗糙,马虎,不善于做精细的 工作


阴盛
爆发力强,速度快,频率快 平衡能力强,身体协调 注意力持久,稳定



阳亏
健康型阳亏细致、耐心、周全 敏感型易疲倦,体力差,节奏 慢 平衡能力差,不协调 注意力不持久,不稳定 动手能力差,做事不周延,丢 三落四
阴虚和阳虚体质

阴虚:身体阴部的亏弱或 亢进 特点:生命力不足或充分 展现,与外界信息交流通 畅 疾病表现:往往为阴面、 下部、器质性病变 阴虚体质在中医上主要表 现为肾虚 聪明,儒家思维

阳虚:身体阳部的亏弱或 亢进 特点:生命力的展现受到 保护或束缚,与外界信息 交流有一定障碍 疾病表现:往往为阳面、 上部、功能性病变 阳虚体质在中医上主要表 现为脾虚 智慧,道家思维

体质人类学复习资料

体质人类学复习资料

体质人类学复习资料前言1.体质人类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学是研究人类自身及其所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起源、形成、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类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社会属性,从广义上来说,凡是研究人类的自然属性的称为体质人类学,凡是研究人类社会属性的称为文化人类学。

从狭义上来说,体质人类学是生物和文化的视角来研究人类体质特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绪论1.体质人类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人类不同体质特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文化因素与人类体质之间的关系、人体的结构与生理机能、人体测量、人类的遗传与变异等方面的问题。

2.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结合的视角研究人类体质特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化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体质人类学涉及的三个基本问题:(1)通过对人类化石及灵长类的分析与研究,探索人类的起源,其目的是了解人类是如何、何时、为什么会成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文化”动物的;(2)研究人类不同体质特征形成与分布的原理;(3)研究人的生长和发育、人体的结构与生理机能、人类的遗传与变异等方面的问题。

4.体质人类学基本理论: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遗传与变异理论、整体观、文化相对论、心理学理论。

5.▲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1)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2)每个细胞做我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有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有所助益;(3)新的细胞可以通过老的细胞繁殖产生。

6.▲自然选择的基本论点:(1)生物普遍存在着便衣,变异分不定变异与一定变异,其中大部分变异是微小的变异,而且有遗传的倾向。

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变异的生存价值是有差异的;(2)生物都具有较大的生殖率,存在生殖过剩的倾向;(3)自然界事物和空间是有限的,每种生物只有少数个体能发育到成年并留下后代,即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4)在生存斗争过程中,有利生存的变异个体得到选择,不利生存的变异个体被淘汰,这种有利的个体差异、变异的保持和有害变异的消除,达尔文称为“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完整版)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整理

人类学概论章节要点第一章人类学要义第一节何为人类学第二节人类学的领域第三节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章节要点:人类学有如下概念要点:人类学是研究人性与文化的学科,具有兼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跨学科特征。

人类学是关于不同文化的他者及他者性的学科,是以文化概念为中心,参与观察为主要方法,采取经验性的田野工作进行研究的领域。

人类学是人类学者和田野调查点当地人进行的有关文化内涵的知识性交流实践,并就文化撰写的结果——民族志素材进行分析、诠释或建构而著书立说(含口传记录和影视作品)。

当我们承认存在着超越文化和语言界限的客观现实,以及总会有共同的可供研究的分析单元与要素的前提下,发现人类行为的共性及差异,以及发现某种通则或进行理论概括的跨文化比较法才能得以实现。

在人类学的诸分支学科中,跨越时空的生物——文化连续性与中断是人类学视野下体质与考古研究的共同旨趣。

在此基础上,引起对人类自身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文化诠释。

由于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和言语规则不尽相同,因此,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在关注同一族群内部的交际的时候,同样注重跨文化互动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及其意义。

而当代的文化研究,因日益凸显政治的、经济的、区域的、国家的、信息的,以及全球化的巨大的系统侵入,不断影响传统人类学旧日的研究领地,为此传统乡土社会和外在力量移入之间的联动过程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今日人类学不可逾越的考查要点之一。

人类学在形成自身学科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特有的学科认识论主题。

例如对人类普同性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个地理区域社会与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别的基础之上;不同文化具有相对性和平等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批评或赞成某一群人的所思所为,而是将其文化行为放入具体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中加以评估和看待。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不只是修正自己的社会文化系统,同时也是修正自然环境以适应自己的生存需要。

人类群体的适应还包括教育、创新、发明等方式调整成员的行为习惯,以使社会得到持续的发展。

人类学概论 名词解释 整理

人类学概论 名词解释 整理

人类学概论名词解释第一章人类学要义一、人类学人类学的英文anthropology源于希腊语“人的学问”的复合含义。

在人类学的发轫期,它关注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人的体质特征、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差别,以及人类进化与变异的机制、人的体质同文化的联结性关系。

人类学很早就具有跨学科考察的特征。

二、文化最初的culture源自拉丁文“耕耘种植”之意;中世纪晚期欧洲,culture逐渐指道德完美与心智或艺术成就;18世纪欧洲,文化的集合意义强调了精神观念领域的内向性理想主义的推崇。

Culture的原初概念在亚洲传播译介以日本为早,他们选择汉字“文化”对应西文中culture的同义语,意指不动用权力或刑罚而是依靠文德进行教化。

汉语“文化”这一术语带有人类学启蒙、觉悟和日后濡化的精神意义和教化方式的意义。

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culture成了人类学最核心概念,它的复合含义更为复杂起来。

泰勒对文化整体性的看法是:“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和习惯。

”马林诺斯基首创功能主义的文化理论,认为“一种特质的功能,就在于满足该群体成员的基本需要和次生需要。

”格尔兹“将文化视为一种象征体系”,其考察象征符号的目的是寻求该符号是如何模塑社会行动者看待、感觉和思考这个世界的,以及探索其意义并加以阐释。

后现代主义又将文化转换为一个“建构性”的过程,文化的展示是形成文化的核心行为之一,也是被称作“文化的环程”的关键点,如果意义是因互动而成,那么我们的文化便具有“被分享的意义”,于是在文化的展示中,说者和听者、作者和读者都处在同一个“文化的环程”之中,而参与者之间的差异及权力因素促进了文化交流。

许多重要的人类学阶段性理论和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文化观察的理论和方法。

三、田野工作田野工作是人类学的首要方法和途径,田野工作强调对地方族群日常生活的直接加入,其经验性调查的特征通常是:1、学会当地的语言;2、不少于一个年度周期的居住时间;3、采纳参与观察的方法。

最新体质人类学-(教案)教学讲义ppt

最新体质人类学-(教案)教学讲义ppt

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
<3> 上肢骨 共64块,有以下几类骨骼: 锁 骨2 ─ 位于胸廓前上方的颈椎两侧。 肩胛骨2 ─ 位于背部上外方的第2 ─ 7肋骨之间, 为三角形扁骨。 肱 骨2 ─ 位于臂部。 尺 骨2 ─ 位于前臂内侧(手臂下垂、掌心向外 的姿态时)。 桡 骨2 ─ 位于前臂外侧。 手 骨54 ─ 由腕骨8×2、掌骨5×2、指骨14×2 构成。
1. 人体骨骼的形态分类
成年人的全身骨骼共有206块,依据形态可分为长骨、 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四种形态:
<1> 长骨 形体较长而坚硬,分布于人体四肢,在运动中起杠杆 作用。长骨多呈管状,内含空腔,有骨髓,如股骨、胫 骨、肱骨、尺骨、挠骨、指骨等。
<2> 短骨 形似立方体,富于而压性,往往集群地连在一起,多 位于承受压力而运动的复杂部位,如手腕的腕骨和脚腕 的跗骨等。
额骨 蝶骨
顶骨
枕骨
耳孔
颞骨
颅骨侧面观
枕骨
矢状缝 顶骨
枕外隆突
颅骨后面观
顶骨 冠状缝
人字缝 矢状缝
额骨 鼻骨
颅骨顶面观
2. 人体骨骼各部位的名称和数量
<1>面颅(15块)
上颌骨2 ─ 位于面颅中央,上方与额骨、颧骨等围成眼眶,与鼻骨 围成鼻腔。
鼻 骨2 ─ 位于两眼眶之间,构成鼻梁上部。 下鼻甲2 ─ 位于鼻腔的外侧壁,为一对卷曲的薄骨片。 泪 骨2 ─ 位于两眼眶内侧壁的前部,为一对薄而不规则的小骨片。 颧 骨2 ─ 位于上颌骨的外上方,构成面颊及眼眶底和外侧壁的一 部分。 腭 骨2 ─ 位于上颌骨的后方。 犁 骨1 ─ 位于鼻腔内及颅下部,为一斜方形骨板,构成鼻中隔的 后下部。 下颌骨1 ─ 位于面颅的前下部、上颌骨的下方。

体质人类学——精选推荐

体质人类学——精选推荐

体质人类学古埃及传说,有个怪物问路人:早上4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3条腿的东西是什么?这是千百年人类苦苦思索的问题,也就是人类学研究的问题。

什么是人类学?人类学(Anthropology ),是从体质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的研究的一门学问。

Anthropology一词源自古希腊文,意思是―与人有关的研究‖。

拉丁文的―人类学‖一词出现在16世纪初的欧洲。

1501年,德国学者亨德(Magnus Hundt)首先使用―人类学‖作为其有关人体解剖和生理学专著的书名。

《人类学——关于人的优点、本质和特性,以及人体的成分、部位和要素》16——19世纪初的人类学,主要是从生物学方面研究人类自然属性,即今天的体质人类学。

这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类学。

对人类的研究,包括人类自身的起源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人种、种族、民族之间的关系;但归根结底,要研究文化的来龙去脉,才能试图解决现代人类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

因此,社会文化研究是人类学的重点。

从这个意义上看,对人类的研究可追溯到两三千年以前;但独立学科意义上的人类学研究,还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Anthropology(人类学)一词源于拉丁语Anthropos(意为人或人类)和Logos(意为科学)意指探索人类奥秘的一门科学。

——这个定义虽然准确却很笼统。

《国际社会科学大百科全书》认为:人类学,它的名称从词源学上来说是―人的研究‖──它是关于人类研究最全面的学科群。

全面性在于它与整个人类社会的地理学和年代学范围相关联。

事实上它是人类科学中唯一研究其体质和社会文化两个方面的学科。

《美国百科全书》认为:人类学是从生物学和文化的观点来研究人类。

涉及将人类当作一种动物来研究的那部分人类学称为体质人类学。

涉及到生活在社会里的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生活方式那部分称为文化人类学。

《日本中文大辞典》认为:人类学是对人类的一切事项进行研究的科学。

内容包括如下问题:人类之特征,人类之地位,人类之由来,人类之系统,人类之地理之分布,各种族性质之异同及其原因,人类之文化,人类之改良。

体质学说概述

体质学说概述
地理环境因素对体质的形成和变异具有重 要的影响: 水土、气候、饮食、居住生活习惯等。
(八)、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
• 疾病:是促使体质改变的重要因素。 • 药物:不同的性味特点可影响体质的改变。 • 针灸:补泻疗法可补偏救弊,纠正病理体质。
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 表现在形态结构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 定的固有特性。 体质的形成 体质受先天和后天影响 在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与自然,社会环 境相适应的个体特性。 表现形式:形质、功能和心理方面的差异性。
(二)、体质的构成
构成体质的基本要素—形态结构、生理
(二)、年龄因素
人体的结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同年龄有 关,从而形成体质的差异。
《灵枢·营卫生会》:“老壮不同气” 。表 明年龄不同对体质有一定影响。
小儿:纯阳之体,稚阴稚阳。 老年人:精气渐衰,脏腑功能减退,气血 淤滞。
(三)、性别差异
男女性别具有不同的解剖结构和体质类型, 而且在生理特性方面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第一节 体 质 学 说 概 述
体质学说的研究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研究正常人体体质的形成、特征、类型及 对疾病的影响,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体质学说的范围—包含生物学、医学、社会 学、心理学等学说,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 要部分,也是研究人类体质与健康,疾病关 系的新型学科。
一.体质的概念
(一)体质的基本概念——体质是人类个体在
内部形态结构:
范围: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 意义:体质的内在基础。
2. 生理功能的差异性
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特点决定机体生理功能 及对刺激反应的差异,包括:
脏腑功能 经络功能 精气血津液功能 体现于: 防病能力、新陈代谢情况、自我调节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多数学者把细胞生命看作是真正的生命,细 胞生命出现之前是生物的化学进化,细胞生 命出现之后的进化是生物进化。 前者是受化学规律支配的化学过程,后者是 受生物学规律支配的生物学过程 生命一旦出现,进化过程就转变为由变异、 遗传、自然选择等因素驱动的生物进化
11
(二)进化的含义 进化和演化的英文是evolution 在达尔文时代,它是指事物由低级的、 简单的形式向高级的、复杂的形式转变 的过程
8
根据所含糖的不同,核酸可分为两大类: 一种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另一种 是核糖核酸(RNA)。核酸是生物遗传 的物质基础,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核酸分子可以通过 自我复制,把遗传信息一代代传下去, 又可以通过遗传信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9
在生物体内,蛋白质主管代谢,核酸主 管遗传。而且核酸的遗传信息决定蛋白 质的性质,蛋白质的催化作用又控制着 核酸的代谢,二者相互配合,相互制约, 共同完成神秘的生命运动
第四章 人类体质的属性
什么是体质人类学? 生命起源与人类进化 人体差异与人类文化
1
第一节 什么是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与生物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的研究领域 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属性
2
一、体质人类学与生物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 是比生物人类学(biological anthropology)更为传统和普遍的提法, 它是关注人类作为生物现象的人类学的 一个分支 生物人类学不同于生物学和人类学,它 关注人类的生物属性,同时也关注文化 在人类进化和有关生物性方面的作用
3
体质人类学试图了解当今和过去人类的 体质结构,该体质结构在人类行为中发 挥了怎样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和行为 是如何与人类生存环境相整合的等问题
4
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领域
体质人类学关注以下几个领域的问题: 人类的多样性 人类的起源 分子生物学证据 行为研究 实际应用
15
(四)选择 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 然选择,生物群体中出现的一些微小变 异是出于对环境的适应,在自然选择的 压力作用下,经过多代积累,逐渐发展 为新种
16
在达尔文看来,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 有利于生存的变异个体得到选择,不利 于生存的变异个体被淘汰,也就是人们 常说的“优胜劣汰”,而这种保持有利 的个体差异和变异、消除有害的变异, 被达尔文称为“自然选择”
5
三、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属性
(一)自然科学属性 具有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 逻辑框架,这是实践科学的方法论原则 (二)文化的属性
6
第二节 生命起源与人类进化
生命起源与进化 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7
一、生命起源与进化
(一)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命的物质基础由蛋白质和核酸两大类生物 分子所组成,而细胞是构成生命最基本的单 位。 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不仅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材料,而且执行着 代谢、运动、呼吸、免疫等重要生理功能。 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核苷酸含有戊糖、磷酸和碱基。
28
推荐阅读书目
1吴汝康古人类学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2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第三章(张海洋著)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 3张实体质人类学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3 4朱弘体质人类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3 5 Lewin Roger 2005 Human Evolution:An Illustrated Introduction 5th edition,Blackwell Published Ltd
21
第三节 人体差异与人类文化
人体的观察层次 细胞的引申性观察 生物性差异与人类政策实践 生物性差异与人类理解 人体节律与社会文化惯习
22
一、人体的观察层次பைடு நூலகம்
人体是以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层次被观察的 如果人体的任何一个层次出了问题,都会导致这架精 密仪器的失灵。 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许许多多环境因素对细胞形态、 器官特征等的影响,会对个体或群体身体状况、体质 特征产生影响,而这些影响又会波及个人命运、群体 行为和文化等。 人们长期的行为、习俗及其生存的环境也会影响人 体——这架机器的特征及运行的变化。 研究体质人类学非常重要的学科出发点和理论逻辑。
14
(三)变异的含义 变异的根源和形式: 重组(recombination):包括性细胞生成时的遗传物质 重组及两性基因在形成受精卵时的重组。 突变(mutation):突变是遗传密码在复制和传递时发 生的意外错误。它能增加种群基因库中的遗传物质 基因流动(genetic flow):指遗传物质加入或离开某一 群基因库的结果 基因漂变(genetic drift):指前述原因之外的偶然小变 动导致的种群基因库内容变化
12
在进化上,物种(species)是一个连续 和独立的进化单位。它是生物存在的基 本形式,也是生物中最基本的分类等级 物种的差异,其本质是遗传差异,由于 不同种之间存在着遗传的差异,保证了 物种在自然界中的相对稳定 进化论的中心问题是物种的形成
13
线系渐变论:将生物进化和新物种发生看 作是渐进积累的过程,例如把从猿到人 的进化看成连续无间的链条; 断续平衡论:认为古生物学的证据表明新 种是“突然”出现的,化石记录中没有 大量的中间类型
30
19
(4)来自非洲的现代人在向世界各地 扩散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与当地居民发生 融合或基因交流; (5)非洲以外的现代人类与当地的直 立人或者早期智人之间不存在解剖或遗 传上的连续性,由远古智人向现代人转 变的过渡类型只存在于非洲地区
20
“现代人多地区起源说”则主要以“中国古人 类连续进化说”为论据。 它是根据魏敦瑞对北京猿人化石的研究而提 出的蒙古人种起源的观点发展而来的。魏敦 瑞的研究发现,北京直立人化石的颅骨、牙 齿及肢骨的某些形态特征在现代华北人身上 也存在,比如枕部出现印加骨、圆形的眶下 缘等,表明了二者之间具有演化上的连续性
23
二、细胞的引申性观察
细胞是构成生命物质基本的组织结构。 对于人的生命来讲: 病毒 遗传 生物属性与人的行为及文化的关联性
24
三、生物性差异与人类政策实践
(一)物理隔绝和医药阻断 (二)政策倡导与治疗行动 (三)疾病反应差异和策略变化
25
四、生物性差异与人类理解
27
复习思考题
1何谓体质人类学?它在人类学学科体系中 处于何种位置? 2体质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 3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属性和方法是怎样的? 4人类起源的大致进化过程是怎样的? 5举例说明体质人类学的应用。 6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世界上各大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的性状, 如肤色、眼睛、发色、面部特征、血型、 指纹等加以区分的 种族划分的最大难题是无论采用何种标 准,同种族之内的个体差异都超过不同 种族间的平均差异 遗传与环境互动
26
五、人体节律与社会文化惯习
人的一切行动均必备相应的物质基础, 而人的身体,在这些物化的因素中,更 是显而易见、作用直接。 人类以身体去行动,进而影响环境,身 体同时通过适应和遗传等,又受到环境 的影响,这一切,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于 我们的生活和观念之中。
17
二、人类的起源与发展
(一)早期人科和直立行走 (二)能人和直立人 (三)智人
18
(四)人类非洲起源说和多地区起源说 人类非洲起源说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5 点: (1)具有现代人解剖特征的人类最早出现 在非洲; (2)随后向世界各地扩散并取代了当地的直 立人或早期智人,成为目前生活在世 界各地的现代人的直接祖先; (3)非洲以外地区的早期现代人也具有非洲 人的特征;
29
6 Michael Alan Park 2001 Biological Anthropology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 7 Noel TBoaz,Alan JAlmquist 2002 Biological Anthropology:A Synthetic Approach to Human Evolution Prentice Hall 8 Robert Jurmain,Lynn Kilgore,Wenda Trevathan,Harry Nelson 2003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Anthropology 9th edition,Wadsworth,a division of Thomas Learning,In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