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反射膜技术进展研究
大口径反射镜高反射膜研究进展

大口径反射镜高反射膜研究进展1.引言随着现代光学技术的发展,大口径反射镜被广泛应用于天文望远镜、激光技术等领域。
为了提高光学系统的效率和性能,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发展高反射率膜。
本文将重点介绍大口径反射镜高反射膜的研究进展。
2.传统的反射膜材料传统的反射膜材料主要包括氧化硅、氧化钼、氧化铝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和高反射率,但是它们的反射带宽比较窄,不适用于大口径反射镜。
3.全息光栅技术全息光栅技术是一种产生高反射率膜的新方法。
利用全息光栅技术,可以在光学薄膜表面形成周期性微结构,从而实现宽带高反射。
研究人员通过调节光栅周期和深度,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出高反射率膜。
4.多层膜技术多层膜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制备高反射率膜的方法。
通过在基底表面沉积多层膜,可以实现带宽较宽的高反射。
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开发了使用多层膜技术制备的高反射率膜,其反射率可达到98%以上。
5.纳米结构材料纳米结构材料在大口径反射镜高反射膜的研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研究人员通过调节纳米颗粒形状、尺寸和分布等参数,可以实现高反射率和宽带反射。
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制备了银纳米颗粒膜,并在可见光范围内实现了高反射。
6.共振型膜共振型膜是一种新型的高反射膜材料。
它利用共振现象,通过调节膜厚和材料的折射率,实现了超宽带高反射。
研究人员已经制备了共振型膜,并获得了优异的高反射效果。
7.结语大口径反射镜高反射膜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
全息光栅技术、多层膜技术、纳米结构材料和共振型膜等方法的应用,为高效率、高性能的大口径反射镜的制备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大口径反射镜高反射膜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为光学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纳米硅溶胶在防反射薄膜中的应用研究

川卓 司等在透 明基膜上直接涂布低折射层制备 A R 防反射 薄膜 _ 4 ] ,均 能获得 理想 的反射 率 。
2 实验部 分
2 . 1 材 料及设 备
AR防反 射薄 膜 的层 间 结构 主 要 有 2种 :双 层 结构 和单 层结 构 。崔 圭夏 等_ 3 ] 采 用 了双层结 构 即高 折射 率层 和低 折 射 率 层 制 备 了 防反 射 膜 ,而 长 谷
丙烯 酸含 氟 酯 ( 国产 ) ;纳 米硅 溶 胶 ;改 性 纳 米 硅溶胶 ( 自制 ) ;D P HA ( 二季戊 四醇 六丙 烯 酸 ) ( 天津 天 骄 ) ;光 引发 剂 1 8 4( 天津 天 骄 ) ;流 平 剂
— —
萋 _ £ A鬏Cl l& 》 誓 £ i 0 ’
料 ,加入溶剂 、uV固化单体、引发剂、流平剂等 助剂 ,通过辐射 聚合法制备 了防反射涂覆 液,并 且 ,将涂覆液用线棒涂布在三醋酸纤维素基材上 ,
反 射 光 反 射 光 簸射 光 l 反 射 光 反 射光 厦 射 光
屏 已普遍使用 了平板 显示装置 ,经常在户 外使用 的手机 、笔记本 电脑 以及 常在 户 内使用 的平板 电 视 ,由于外 界 光 线 在 显 示 器 的 反 射 导 致 了 显 示 屏 图文显示 不 清 晰 、可 视 性 极 差 的 问题 ,很 有 必 要 改善 在各 种 环 境 下 的视 觉 效 果 ,因 此 提 高 显 示 装 置 的可视 性 已成 为 提 高 显 示 器 主要 性 能 的研 究 重 点之 一 。将 反 射 薄 膜 用 于 显 示 装 置 的 表 面 上 ,就 是为了防止外 界光线在显示屏上 的反射所导致 的 图像 对 比度 降低 ,提 高显示 装 置 的可视 性 。 根据 生产 工艺 防反 射膜 可 以分为 干 法 和 湿法 2 种。利用溅射 、蒸 镀等 干法生产 的防反 射膜 防反 射 效 果 良好 ,表 面 硬 度 、耐 刮 擦 等 性 能 优 良。但 因使用 昂贵 的真 空 镀 膜 设 备 、生 产 成 本 高 、不 易 大面积 化 以及 生 产 性 低 等 问 题 ,其 售 价 一 直 居 高 不下_ 1 ] 。湿 法 防反射 膜可 以采 用卷 对卷 式 的涂 布方
2024年反射膜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反射膜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反射膜是一种具有光学特性的材料,能够反射或透射光线。
在各种应用领域中广泛使用,在建筑、汽车、电子显示等行业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反射膜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态势、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
2. 市场规模反射膜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反射膜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X亿美元。
主要驱动市场增长的因素包括建筑行业的发展、汽车行业的需求增加以及电子显示设备的普及等。
同时,新兴市场中的增长机会也为反射膜市场带来了潜在的发展动力。
3. 竞争态势反射膜市场竞争激烈,存在着多个主要的市场参与者。
主要公司包括3M、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爱立信公司等。
这些公司通过不断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来提高其市场份额。
此外,还存在许多中小型企业也在不断涌现,进一步增加了市场的竞争程度。
市场竞争主要集中在品牌知名度、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
4. 行业发展趋势(1)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反射膜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比如,透明反射膜的出现使得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同时还具有更好的透明度和抗反射性能。
(2)可替代材料的需求:随着可替代材料需求的增加,对反射膜市场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一些新兴材料,如纳米技术、钢化玻璃等,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反射膜材料。
(3)绿色环保趋势:在当今社会,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反射膜行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环保问题,开发出更加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产品。
(4)智能化应用:随着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应用已经成为反射膜市场的一个趋势。
比如,反射膜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中,可以实现自动调节车窗的透光度,提高驾驶者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5. 发展前景随着建筑、汽车、电子显示等行业的不断发展,反射膜市场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受益于全球经济增长和新兴市场需求的增加,反射膜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内保持稳步增长。
2022年反射膜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

2022年反射膜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分析1.反射膜是LCD背光模组核心材料,工艺技术壁垒高目前平板显示主流市场为液晶显示与OLED显示,液晶显示在大尺寸屏幕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显示技术从最初的阴极射线管显示技术(CRT)发展到平板显示技术(FPD),而平板显示进一步延伸出液晶显示(LCD)、等离子显示(PDP)和OLED显示等技术路线。
2000年以后,LCD技术逐步替代等离子技术,成为全球最主流的显示技术;2010年开始,OLED显示逐步兴起,其在小尺寸显示器件上的应用快速推广。
LCD技术经过多年沉淀,在电视终端领域普及率超过95%,在笔记本和台式电脑领域的普及率也很高,近年来OLED在曲屏手机、可穿戴电子设备等中小尺寸屏幕领域应用快速增长。
尽管OLED显示在高端大尺寸电视上也有一定应用,但由于技术尚不成熟、良品率低、成本高等原因,其在大尺寸屏幕领域的应用受限。
近几年LCD在改善宽视角、快速响应、对比度、黑底等方面持续进步,特别是采用量子点技术大幅提高了色域,甚至超过了OLED的色域,大大提升了LCD的竞争力,预计LCD仍将在显示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大尺寸屏幕领域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TFT-LCD和AMOLED市场应用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招商证券图:TFT-LCD和AMOLED市场应用液晶模组是液晶显示核心部件,主要由液晶面板、背光模组和驱动IC等组件构成。
LCD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基础材料制备、中游液晶模组制造和下游终端产品制造三个环节,上游主要是材料或元件的制备,包括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背光源、光阻材料、膜材料、靶材等;中游主要是液晶面板、背光模组、驱动IC为主的加工制造,形成整块液晶模组; 下游则是以各类应用终端为主的品牌商、组装厂商等。
由于液晶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发光,因此必须通过后置光源来达到显示效果,背光模组即充当液晶面板后置光源的角色。
反射膜是背光模组中的核心材料,下游行业对其价格不敏感。
新一代防反射图层将大大提升太阳能电池效率

新一代防反射图层将大大提升太阳能电池效率由于发明了下一代防反射图层技术,太阳能电池效率将会大增。
新纳米材料将会限制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光反射量。
在过去几年,发明了一种折射系数可调节材料,这种材料展现出了应用在光伏领域的潜力。
伦斯勒理工大学教授E.Fred Schubert一直在探索该材料在太阳能发电领域的应用。
反射系数是改变光速材料的性质之一,反射系数的计算就是其在光在真空中以及在介质中速度的比值。
在光学材料的基本性质中,反射性质决定重要的光学性质,比如菲尼尔反射、布拉格反射、斯内尔反射、衍射以及以及光相和光度。
很多气体包括空气都有反射系数,都接近1.0。
很明显,他们在薄膜光电子领域的应用是很有限的。
在所有可应用于薄膜光电子领域的透明致密材料中,氟化镁的折射率最低,为1.39。
还不存在反射系数低的非致密材料。
在可调谐的反射系数材料出现之前,反射系数在1.0到1.39范围材料还是没有应用在光电子领域的。
已经出现了反射系数为1.05的光学薄膜材料。
反射系数可调节的材料是使用纳米级二氧化硅、氧化铟锡和二氧化钛制作的。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倾斜角入射来控制孔隙率。
倾角沉积就是基质相对于入射光处于非常规入射角。
研究人员使用这种材料做出了一个四层防反射涂层。
涂层的制造过程是纯物理性质的,因此和现在的太阳能电池制造过程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的。
我们为客户量身打造的方法将防反射涂层设计很容易就可加入到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结构中,并适应具体的应用要求。
新涂层已经可以进行应用,而且其对于开发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板防反射涂层技术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编译:David)。
液晶显示器(LCD)防反射膜的开发[1]
![液晶显示器(LCD)防反射膜的开发[1]](https://img.taocdn.com/s3/m/dd6c5cd376eeaeaad1f33094.png)
WA G u-u N Gi a h
( i Lcy Gop Boi 01 4 C n uk Fm u C , d g 0 ) h a i r o a n 75 l A sat un r n y sh s f d l m no a be e ni i s ny D rg et r t u o L D p y irhs n ad g e at bt c: i e r c e ,e a e C i a o ts e x n n s l s p c fm e c pts oal opts C te sn, hi m r t a g w r ds o u r prb cm u r o D l ioshs e a e hr r o k m e , e t e t L e vi t t r k s e e u tmnos. lw g dvl mn tn,e a h h h itnh h tsad h r eduy ooi ts e p e r dt re c o i d ni ,g c rt h e lF n h e o t h e r n e i i o a n i i e s g f o n g dnt L D ao n ac c tuu yP v u yt p t te o L D f e es C hs b avne o i os. i s ,e e i f f s a ws i y a l e d d n l r o l h r cv i s e n e o l m C u c a r msy at le ; nya at eei f ps sn l r ei i e ad h ola n-a f r et,nw i fco i oe i o e co n x h t n i r i e l e n-l tn g l c m r l ssg f tn n i m w l d g pyc p pr s be dv oe tb u d t p tte oLD h ppr i t hsa r ei hs n epd e a h rei f f . i aee c as il t a e e l o s s ocv i o e e e l m C T s l d e u t dsn cn itn h nw ieetn . h eg ad sti ots atr co f e i n o t o f e n-f i i u i l l m K y rsL D p t te ; g rf ; -fco f e Wod: ; re i fm atle atr etn C o cv i n a i n e i i l i l m il l m
光伏导电玻璃的防反射技术研究进展

光伏导电玻璃的防反射技术研究进展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光伏导电玻璃作为在建筑、电子器件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材料,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光伏导电玻璃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其表面的光反射损失。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光伏导电玻璃的光吸收效率,研究人员不断探索防反射技术,以减少光的反射损失。
本文将探讨光伏导电玻璃的防反射技术的研究进展。
在光伏导电玻璃的应用中,防反射涂层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在光伏导电玻璃表面涂覆一层具有特殊反射特性的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光的反射损失。
在过去的研究中,多种材料被用于制备防反射涂层,如氧化物、氟化物和硫化物等。
其中,氧化物防反射涂层是最为常见和主要的一种。
氧化物防反射涂层以其良好的光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光伏导电玻璃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常见的氧化物材料有二氧化硅、氧化铟锡等。
这些材料可以通过溶胶-凝胶、磁控溅射、离子束辅助沉积等方法制备得到。
氧化物防反射涂层具有低折射率、宽波长范围内的较低反射率以及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光伏导电玻璃的光吸收效率。
除了防反射涂层技术,还有其他一些方法被用于改善光伏导电玻璃的防反射效果。
其中之一是纳米结构表面技术。
通过在玻璃表面形成纳米级的结构,可以实现类似于蝴蝶翅膀和植物表面的微结构,从而减少光的反射损失。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溶胶-凝胶法、自组装技术、电解沉积法等制备得到。
纳米结构表面技术具有无需附加材料、制备简单、具有自洁能力等优点,但在生产工艺控制和工程化应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也被应用于光伏导电玻璃的防反射研究中。
该技术利用金属薄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通过调整金属薄膜的厚度和光波长的匹配,减少光的反射损失。
然而,SPR技术的复杂制备和较高成本限制了其在大规模生产中的应用。
除了上述提到的技术,还有一些新兴的防反射技术被提出。
例如,自组装技术、光学介质层堆叠技术等。
自组装技术利用分子自组装的原理,通过控制分子的排列形成具有特定结构的防反射涂层。
可控制备的二氧化硅薄膜的抗反射研究

可控制备的二氧化硅薄膜的抗反射研究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场景需要用到光学元件。
而抗反射技术则是光学元件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现如今,对于许多光学设备,如相机镜头、太阳能电池板等,都采用了抗反射技术。
在这些设备中,抗反射膜的厚度一般都很薄,主要是由氧化物或氟碳化物等材料制成的。
对于这些材料,需要保持它的抗反射性,并且保证它的机械强度。
因此,这就需要对备受关注的二氧化硅薄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 二氧化硅薄膜的制备二氧化硅薄膜是一种比较常用和普遍的氧化物薄膜,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光学元件中。
因此,许多研究人员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目前,一些制备方法被广泛采用,例如化学气相沉积(CVD)和离子束沉积(IBD)。
在这些方法中,CVD 是一种制备二氧化硅薄膜的常用方法,它可以制备出具有优良光学和机械性能的二氧化硅薄膜。
而且,该方法还能够轻松地在底材上进行生长。
2. 二氧化硅薄膜的抗反射研究在光学元件中,抗反射技术是最主要的技术之一。
二氧化硅薄膜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抗反射性能以及稳定的化学性质,因此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抗反射膜上。
同时,二氧化硅薄膜也被应用于光学地形仪、光学纤维通信等领域。
传统的二氧化硅薄膜抗反射膜通常是通过增加其厚度(约为四分之一波长厚度)来实现的。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提出了更为先进的方法来制备具有更好的抗反射性能的二氧化硅薄膜。
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可控制备的抗反射二氧化硅薄膜。
这些薄膜可以通过加工和处理来实现微观结构的改变,从而精确控制其光学性能。
3. 可控制备的二氧化硅薄膜的抗反射研究进展在对可控制备的二氧化硅薄膜的抗反射研究方面,最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些研究聚焦于如何通过控制薄膜的微观结构来改善其抗反射性能。
例如,可以使用纳米压印技术在表面上建立圆形或立方形微结构,从而改善薄膜的抗反射能力。
另外,许多研究人员尝试使用多层薄膜技术,这可以通过调整薄膜的厚度和材料来形成“光子晶体”级联结构,从而产生很强的抗反射能力。
反射膜研究报告

反射膜研究报告引言反射膜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功能性材料,具有良好的反射性能,常用于建筑、太阳能电池板和车窗等领域。
本报告旨在介绍反射膜的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反射膜的特性反射膜具有以下特性:1. 高反射率:反射膜能够将入射光线的大部分反射回去,具有良好的反射效果。
2. 耐候性:反射膜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性能,不易褪色或老化。
3. 良好的透明性:反射膜能够保持较高的透明度,不影响光线的穿透性。
4. 抗污染性:反射膜表面通常采用防污染处理,能够减少灰尘、油污等的附着。
5. 良好的机械强度:反射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损性,能够在长时间使用中保持完好。
二、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 蒸镀法:通过将金属或化合物材料蒸发在基底上,形成一层薄膜,从而实现反射效果。
2. 溅射法:利用离子轰击或电子轰击的方式将材料溅射到基底上,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
3. 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将反应气体在基底表面反应生成薄膜,实现反射效果。
4. 涂覆法:将反射性材料溶解在溶剂中,通过涂覆在基底上形成一层薄膜。
三、反射膜的应用领域反射膜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建筑领域:反射膜常用于建筑物外墙、玻璃幕墙等部位,能够减少太阳辐射热量的进入,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2. 太阳能电池板:反射膜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光吸收率,提高太阳能转化效率。
3. 车窗:反射膜能够减少太阳辐射的进入,降低车内温度,提高车内舒适度。
4. 光学仪器:反射膜常用于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中,提高光学仪器的性能。
四、反射膜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节能环保的要求不断提高,反射膜在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的研究重点包括:1. 提高反射膜的光学性能,使其具有更高的反射率和更好的透明性。
2. 开发新型的反射膜材料,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如可弯曲反射膜、高温抗性反射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防反射膜是目前平板显示器以及新技术领域重要的产品。
结合目前防反射薄膜的相关专利报道,本文综述了防反射薄膜中的低折射层、高折射层、其他性能改进等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并展望了防反射薄膜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防反射膜,高折射层,低折射层,专利
1 前言
在pdp、crt、lcd等显示器中,从外部向画面照射光线,会发生该光产生反射而无法看见显示图像的情况,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着显示器的大型化,解决上述问题变成越来越重要的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各种显示器进行各种防反射处理和防眩处理,作为其中一种方法,在各种显示器上使用防反射薄膜。
防反射薄膜是通过在透明支持体上形成具有适宜厚度和比透明支持体的折射率低的膜制品。
为了提高防反射性,由多层薄膜形成的防反射层通常具有由高折射率和低折射率层组成的层状结构。
防反射膜的生产可以采用物理气相学沉积( pvd)、化学气相沉积( cvd)和化学液相沉积( cld) 3 种技术来制备光学薄膜,上述方法制作防反射膜要求条件复杂,成本高。
为避免cvd苛刻的加工条件及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当前湿法涂布技术(即涂布法制备防反射薄膜)取代干法工艺是制造防反射膜的发展趋势。
然而,采用湿式处理法制备的防反射薄膜与采用干式处理法制备的防反射膜相比,产生表面硬度、耐擦伤性差、光学性能差、耐溶剂性差的技术问题。
因此,对涂层材料的折射率研究是推广湿法工艺研究的关键技术,不同折射率涂层的实现,除聚合体系与固化膜层的光学性能相关外,需要加入不同的材料来改善膜的光学参数及机械性能。
2 低折射率层材料研究进展
2.1氟聚合物
为了获得低的反射,优选将折射率尽可能低的材料用于低折射层。
由于防反射膜薄膜设置于显示器的最外面,因此,该薄膜需要高的耐擦伤性。
为了获得耐擦性高且厚度约100nm 的薄膜,薄膜本身的强度和其与下面层的牢固粘合是必需的。
低折射率的涂层可通过加入低折射率的氟化物或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或预聚物来调整涂层涂料的折射率,例如氟化镁、含氟(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偏二氟乙烯与四氟乙烯的共聚物及含氟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或含氟二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与其他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
一般情况下,涂层的折射率与涂层材料分子结构中的氟的百分含量有关,即增加氟的含量会降低涂层的折射率,这些聚合物通过调节分子结构中氟原子取代基的含量及共聚物的结构单元,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聚合物的低折射率和其他物理性能,这类含氟聚合物的折射率一般为1.3~1.5,目前已有多种含氟聚合物用于生产。
日本油脂株式会社[1]提供了一种减反射膜,它包括透明基板和一个低折射率材料层,其中低折射率材料层包括如下式(1)所示的含氟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式中r1、r2、r3和r4是相同或不同的基团,表示氢原子、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且r1与r2中的至少一个以及r3与r4中的至少一个表示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r表示有2个以上氟原子、2~12个碳原子的氟亚烷基,减反射膜由于具有上述低折射率材料层,兼备低折射率、高表面硬度和高粘合力,可应用于各种用途。
美国3m公司[2]使用由官能性含氟聚合物和丙烯酸酯的反应产物形成的低折射层,形成共交联的互穿聚合物网络。
反应机理是丙烯酸酯相的多官能成分与含氟聚合物相共价交联。
另外,交联使得含氟聚合物相和丙烯酸酯相显著地缠结,由此形成互穿聚合物网络或ipn,可显著改变膜的光反射/吸收特性以及耐久性能。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3]提供了一种防反射膜,其具备基板膜、硬涂层和低折射率层的防反射膜,在基板膜上依次层积有硬涂层和低折射率层,该低折射率层具有比该硬涂层低的折射
率,低折射率层由感光性树脂组合物构成,感光性组合物含有分子内具有至少3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胶态二氧化硅、以及作为表面改性剂的具有丙烯酰基的有机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和丙烯酸酯改性全氟聚醚。
该防反射膜可以降低反射率,同时可以提高表面的耐擦伤性和防污性。
2.2 无机微粒
为了提高低折射层的耐磨效果,向氟聚合物中添加无机微粒是一种普遍被采用的方法。
近两年的专利中也有新的技术发表,例如,富士[4]公开了一种防反射薄膜,它包括在含有具有阴离子基团的聚合物粘结剂的抗静电层上形成的具有 1.20~1.55的折射指数的低折射指数层,在该抗静电层中分散有金属氧化物微粒,例如掺杂锑的氧化锡(ato)和掺杂锡的氧化铟。
富士[5]在其技术中也使用一种中空二氧化硅粒子与一种大尺寸无机细粒组合分散到氟树脂聚合物中。
中空二氧化硅细粒平均粒径为40~60nm,无机细粒的粒径要大于中空二氧化硅细粒,但不能大于涂膜厚度的30%~80%。
中空二氧化硅颗粒的平均粒径r1与大尺寸无机细粒的平均粒径r2的比之r1:r2为0.6~0.8,因此无机细粒的粒径应为45~65nm。
此种无机细粒为金属的氧化物,用量应为占涂层总固含量的45%~60%。
琳得科株式会社[6]在低折射层中掺入比重为1.7~1.9,折射率为1.25~1.36和平均粒径在20~100nm的范围内的多孔性二氧化硅颗粒,通过使用该性状的多孔性二氧化硅颗粒,能获得防反射性能优异的防反射薄膜。
3高折射层技术研究进展
高折射层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折射层成膜树脂的结构选择和改性,以及金属氧化物的研究。
高折射率层除了选择光聚合成膜体系具有高折光率外,一般需要掺杂无机纳米氧化物来提高涂层的折射率,用于提高折射率的纳米氧化物有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锑、氧化铟锡等,这些氧化物的折射率一般在1.9~2.4左右。
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7],高折射层采用(a)平均一次粒径为10~150nm的金属氧化物微粒,(b)金属化合物,通式为anmbx-n,(m表示金属原子,a表示可以水解的官能团或者具有可以水解的官能团的烃基,b表示在金属原子m上共价结合或粒子键合的原子团,x表示金属原子m的原子价,n表示2~x的整数)优选烷氧基钛,烷氧基锆或它们的螫合物,添加量优选为其所含金属组分占0.3~5质量%,(c)电离辐射固化型树脂。
为了提供透明性、机械强度、抗静电性和防反射性都优异的防反射叠层体以及使用该防反射叠层体的光学元件,日本瑞翁株式会社[8]在透明塑料薄膜上直接或通过其他层按顺序层压的高折射指数层和其折射指数低于该高折射指数层的低折射指数层,该高折射指数层优选具有导电性微细颗粒,以及活化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中的至少一种,导电性微细颗粒优选是五氧化二锑和/或掺杂磷的氧化锡的微细颗粒。
4.其他性能改进
除了对低折射层和高折射层的防反射性能改进,人们对如如何满足抗反射膜的防污、防尘要求、如何使防反射膜的反射色具有适度的色彩等的性能也作了研究。
tdk株式会社[9]提出了一种能够形成提高防污性、防污耐久性、耐擦伤性、抗磨损性等的硬涂用组合物。
该硬涂用组合物是内含(a)活化能量线固化性硅酮丙烯酸共聚物、(b)活化能量线固化性多官能化合物及(c)导电性材料的硬涂用组合物,其中,该(a)活化能量线固化性硅酮丙烯酸共聚物具有(a-1)聚硅氧烷嵌段、(a-2)含活化能量线固化性双键基团的丙烯酸嵌段及(a-3)含氟烷基的丙烯酸嵌段。
旭硝子株式会社[10]提供了一种反射色具有适度的色彩的同时其多色化得到抑制的防反射层叠体。
防反射层叠体(1)具有基体(2)和层叠于该基体(2)的防反射层(3)。
该防反射层(3)具有4层结构,自基体侧依次具有第一折射率层(31)、第二折射率层(32)、第三
折射率层(33)和第四折射率层(34)。
此外,第一折射率层(31)的折射率为 1.6~1.9,第二折射率层(32)的折射率为2.2~2.5,第三折射率层(33)的折射率为2.0~2.3,第四折射率层的折射率(34)为1.2~1.5,且第二折射率层(32)的折射率比第三折射率层(33)的折射率大。
5 结语
(1)在显示器领域,防反射膜的技术改进一直广受关注。
为了降低传统干式制备方法带来的成本高问题,人们倾向于用湿法制备防反射膜,然而,湿法带来防反射膜反射性差、耐擦伤性差的技术问题。
因此,目前研究热点集中在如何对防反射膜的各层材料进行改进来提高防反射膜的防反射性、耐擦伤性、防尘性等。
(2)尽管防反射膜的技术改进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兼备与干式法相同的低折射率和表面机械性能,同时实现低成本化仍存在挑战。
对于无机微粒的粒径控制及填充技术、湿法与干法相结合的制备方法将是防反射膜技术的重点研发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