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改革过程及未来改革趋势
关于我国医疗保险的历史进程及建议
关于我国医疗保险的历史进程及建议【摘要】我国医疗保险的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方面,政府逐步推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制度,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医疗保障。
不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提高医疗保险服务质量都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建议政府加大医疗保险基金投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确保广大群众都能享受到质量和效益更高的医疗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也将不断完善,使更多人受益于健康保障政策。
【关键词】医疗保险、历史进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覆盖范围、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服务质量、完善制度、基金投入、待遇提高。
1. 引言1.1 医疗保险的概念医疗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旨在帮助个人在生病或受伤时承担医疗费用的重要渠道。
它是在不同程度上由政府、雇主和个人共同支付的一种保险,可以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保障、减轻医疗负担,保障其基本的健康权益。
医疗保险的出现源于对个人医疗费用高昂和医疗保障不足的担忧,是现代社会对健康状况的关注和对社会公共卫生的重要举措。
通过医疗保险制度,可以使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获得基本医疗服务,提高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的发展。
医疗保险的概念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个人的医疗问题,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它是社会保护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旨在实现全民医疗保障,保障每个人的基本医疗权益,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医疗保险的概念将继续引领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1.2 医疗保险的重要性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医疗保险可以有效缓解个人和家庭面临的医疗费用压力。
在现代社会,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一场大病就可能导致财务崩溃。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1. 引言医疗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保障,保障其受到合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医疗保险制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2.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2.1 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扩大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医保制度的覆盖范围得到了扩大。
过去,医保制度主要覆盖的是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而忽视了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低收入群体。
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扩大医保制度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医保制度的福利。
2.2 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国医保制度长期以来存在资金缺口较大、医保基金支付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完善医保筹资机制,提高医保基金的筹集效率;加强医保监管,降低医保资金的滥用和浪费现象;逐步建立健全的医保调控机制,以保证医保制度能够可持续地发展。
3. 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3.1 引入互联网+医疗保险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医疗保险模式正在逐渐成为医保改革的一种趋势。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医保制度的运行效率,方便人民群众的参保和就医,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降低运行成本。
同时,互联网+医疗保险模式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提高就医效果和医疗质量。
3.2 加强医疗保险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通过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可以提高医保制度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可以引入预约挂号和远程医疗等新技术手段,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和就医成本;同时,还可以建立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制度,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
3.3 推进医疗保险跨区域结算医疗保险制度跨区域结算是医保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障制度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而在医疗保险方面,近年来,中国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旨在提高人民对医疗保险的保障,健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
一、医疗保险改革的背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背景是综合施策,其中包括政策层面、社会层面和人口层面。
政策层面的改革主要是指政府在医疗保险制度的管理方面所作出的各项政策调整,包括加强监管、完善制度和保障措施等。
社会层面的改革主要是指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缩小城乡医保差距和增加医疗卫生投入等。
人口层面的改革主要是指针对不同的人口群体制订相应的医保政策,针对不同人群的疾病进行保障、赋予更多的医保权利,提高人民对医保的满意度。
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所涉及的方面1、城乡居民医保合并与过去城乡两种不同的医保制度相比,合并后的医保制度能够更好地兼顾城乡居民的需要,让更多的人受益。
2、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医药费用,减轻人民看病的负担。
同时,在进行政策的调整中,也应保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以逐步加大补贴和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方面的质量。
3、加强医保监管工作医保监管工作在医保制度的建设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监管的加强涵盖多个层面,如在医保资金使用方面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追责制度、规范医疗机构的管理等。
4、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益为了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益,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增加医保基金的储备量、改进自负和医保的付款比例、加强医保的眷属管理等。
三、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存在的难点和困境尽管我国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
如下:1、缺乏有效的医保监管机制。
医保制度一直被视为对于健康进行保障的最好途径之一,但是医保监管的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主要问题。
2、社保基金不足问题。
在医保制度的建设中,资金的使用和保障是非常关键的,而有一些地方医保基金的储备状况却令人担忧,资金供需不平衡问题严重。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医疗保险是指国家或社会组织开展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目的是对医疗开支进行分担,以保障民众的医疗需求。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各种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可以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四个体系。
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最早实施的一种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较广,参保率也最高。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则是为那些没有参加职工保险的城镇居民提供的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有限,但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为农村居民提供的一种医疗保险,是我国解决农民医疗问题的突破口之一。
大病保险则是为了缓解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过高的问题而推出的一种保险。
在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最显著的成果就是我国城乡居民的医疗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例,它是在19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医疗保险,经过了20多年的建设,目前在我国农村地区推广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6%以上,为数以亿计的农民提供了广阔的医疗保障。
同时,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了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全民的医疗保健水平。
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尽管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存在着一些话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
首先,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慢性病的高发现象,医疗保险需求进一步增长。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其次,我国医疗保险资金运作模式亟需改革。
医保基金的运作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要进一步推动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以满足全民对医疗的需求。
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变革及其影响
中国社会保险制度变革及其影响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险制度已成为我国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本文将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变革入手,分析其影响,着重探讨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与现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也得到了大力推进和完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大类社会保险制度,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基本的社会保障保障,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已经实现了全民覆盖,但同样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社会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问题十分严重。
数据显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中有许多地区出现了大量闲置资金,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地方基金缺口十分严重。
而且,欠费规模也五花八门,其中个别地区养老保险欠费百亿规模,增加了社会治理难度。
其次,社保覆盖范围的不断缩小。
由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属于经济性质较强的制度,因此,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群没有获得社会保险,这也对我国的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小的挑战。
三、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当前正经历着从规范化制度到个人账户制度转变的新阶段。
具体来说,就是推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的改革,这其中最突出的改革是推行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制度,并逐步建立个人社会保险账户制度。
此外,我国社保制度改革还涉及到医保定点机构制度改革、养老保险标准化管理、全国医保信息化体系建设等方面。
其中,医保定点机构制度改革旨在促进医保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提高医保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养老保险标准化管理则是为了统一时限、标准、工作流程,保证各地的保障标准得以全面提高。
全国医保信息化体系建设也是为了加强医保业务的监管和管理,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状与趋势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非常复杂和庞大的。
早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已经存在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制度一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和调整。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中。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和最庞大的一个方面,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分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三种。
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最早成立的制度,也是最为完善和健全的一个制度。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成为了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主要包括:建立覆盖面广、公开透明的养老保险目录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完善退休金调整的政策等等。
2.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由于我国的医疗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费用高等,因此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主要包括: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完善医疗保险目录管理制度,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和医药流通价格的监管制度等等。
3. 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失业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我国经济转型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企业不断转型,失业保险制度也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目前,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改革主要包括: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制度,完善失业保险金发放和补助政策,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等等。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趋势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趋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作者:陈彬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7年第08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演进(一)社会保障制度恢复改革阶段1978年以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典型特征是“企业保险”,而1978-1991年这一阶段主要是维持、巩固和完善这种制度模式,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恢复养老保障制度。
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的一些改革措施也积极促进了“企业保险”向“社会保险”的转变。
例如,从1984年开始,我国开始尝试养老保险费用的社会统筹,其目的是“还原”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职能,并在江苏泰州、广东东莞、湖北江门、辽宁黑山等地开始试行退休人员的退休费社会统筹。
在统筹方面,自1986年起首先实现了全国县、市一级的养老保险费社会统筹,进而又推进省一级的统筹工作。
至1994年全国先后有北京、天津、上海、吉林、河北、山西、青海、江西、湖南、福建、宁夏、陕西、四川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了省级统筹。
包括铁道、煤炭、水利、电力、邮电、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交通、人行、民航总局、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色金属总公司在内的11个行业实行了养老保险的系统统筹。
(二)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阶段1991-2000年这10年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探索性改革阶段,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形成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主要由以下4个重要法规文件构成:第一,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始尝试性的社会养老保险结构的改革实践。
在养老保险的筹资方面,确定社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职工三方共同筹资,职工个人按本人工资的3%缴纳养老保险费。
在制度结构上,确定探索建立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第二,1993年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决定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其中,一个最重大的突破是关于个人账户的设置;“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实际上就是社会统筹和积累制的结合。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未来发展方向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参保人提供医疗费用的支付和风险分担。
当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医保基金的运行不平衡、报销比例过低、医保政策不够精准等。
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医疗保险负担将日益加重。
其次,医疗费用不断攀升,医保基金面临巨大压力。
再次,城乡差距明显,农村地区医保覆盖率低、报销比例偏低。
因此,有必要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三、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1、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两个大的保障体系。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加强农村地区和城市失业人员的保障,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
2、提高医保政策的精准度医保政策应根据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医疗需求进行差异化设置,以确保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可以推行居民健康卡,实现医疗数据共享和个性化服务,提高医疗保险的精准度。
3、完善医保基金管理体制医保基金的运行不平衡是当前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优化医保基金的投资管理,并探索建立跨地区的统筹机制,实现医保基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4、发展商业医疗保险除了基本医疗保险外,商业医疗保险在未来的医疗保险制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有助于提高医疗保险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为参保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5、加强医保与医疗服务的协调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需要与医疗服务的改革相互配合。
应加强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合作,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定价政策,推动医疗机构的诊疗规范化和价值导向。
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路径与前景
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路径与前景一、引言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完善。
然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医保基金的不可持续性、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二、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路径1.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督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是加强政府的管理和监督。
政府应该从制定政策、管理医保基金、评估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以保障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
2.建立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制度医院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是医疗保险改革的关键。
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的路径之一是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制度。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建立医生多点执业机制等方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制度。
3.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医保支付方式的变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可以加强医疗行业的竞争,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也可以保护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完善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制度、推广按人头制付费、探索按绩效支付等方式改革医保支付方式。
三、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前景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将会在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改革可以解决医保基金的不可持续性问题。
另一方面,改革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行业的竞争力。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也将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和推广。
四、结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而又必不可少的任务。
在未来的实践中,政府应该在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加强管理和监督,同时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以加强医疗行业的竞争力,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总之,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前景是光明的,只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展望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展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发展与改革。
本文将就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背景医疗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障人民在生病、受伤等突发状况下能及时享受到医疗服务而实行的保险制度。
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分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等,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二、改革方向1. 提高筹资水平当前医疗保险制度的筹资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了资金缺口较大。
为了提高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可采取多种措施,如提高个人缴费比例、调整社会化保险费率等,以确保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2. 扩大保障范围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还应着重扩大保障范围。
除了对基本医疗费用的保障外,还应覆盖更多的特定人群和疾病类型,如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罕见病等。
同时,鼓励医疗保险机构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保障计划。
3. 强化管理与监管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之一是强化管理与监管。
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严控虚假报销、乱收费等行为,确保医疗保险资金的合理使用。
同时,建立健全的数据信息系统,提高医疗保险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4. 推进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信息化建设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医保电子凭证等,实现医疗保险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医保支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三、发展趋势展望1. 医疗技术与保险的融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保险行业将更加关注和参与医疗技术的发展。
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医疗技术的进步,调整保费和保险责任,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保障方案。
2. 医疗风险评估与精准定价通过医疗风险评估,保险公司可以对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保险策略,实现精准定价。
这将促进医疗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保险需求。
3. 强化医疗保险与其他保险的联动医疗保险与其他保险的联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未来发展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未来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国的发展面临着迫切的需求和巨大的挑战。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障的需求,我国政府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1.背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背景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然而,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在覆盖面、报销比例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2.意义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意义在于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制度设计,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和报销比例,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减轻医疗负担,推进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
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措施1.扩大覆盖面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我国政府通过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推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和大病保险等措施来扩大保险覆盖面。
这些措施旨在让农村和城镇居民都能够享受到相应的医保待遇,提高医保制度的公平性与普惠性。
2.提高报销比例为了减轻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医保的报销比例。
比如,逐步调整医保报销的支付比例,提高大病保险的报销比例,降低门诊费用等等。
这些措施旨在通过提高报销比例来减轻人们就医的经济压力,提高医疗保险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
3.改善服务质量为了提高医保制度的服务质量,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电子医保系统。
通过电子医保系统,医保信息能够得到及时、准确地记录和管理,实现医保与医疗机构的数据互联互通,提高医保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性。
三、医疗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1.多层次保障体系的建立未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将在继续完善基本医保的同时,建立起多层次的医保保障体系。
这个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包括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医保等,满足不同人群对医疗保障的不同需求。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变革与发展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变革与发展一、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发展医疗保险是指为了弥补因意外伤害或疾病需要医疗而产生的费用所引发的保障制度。
从20世纪初期起,欧美国家便相继建立了医疗保险制度。
但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起步较晚,主要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着手建设。
195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遭受长期战争和自然灾害的摧残,社会矛盾很大。
1951年,中央政府采取了“五七”政策,实行全国范围的社会福利改革。
随着医疗保健领域的改革,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医疗保险制度和政策。
其中包括最初的“抗美援朝医疗保险”、1988年实行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及1999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二、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保险制度的政策、实践和经验面临了种种挑战和困境。
其中包括:1. 缺乏全面性和普惠性。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虽然实现了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但仍存在许多人无法得到合理的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尤其是在偏远和贫困地区。
2. 医疗保险资金紧缺。
由于医疗保险体系的建立利用的是集体资金的方式,所以资金的来源和使用一直是制约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瓶颈。
当前,我国在医疗保险基金中的超支情况令人担忧。
3. 医疗保险制度的过程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医疗保险制度不仅需要注重于拓展保障的范围和深度,还需要关注流程和质量问题。
目前,医疗保险支付流程的繁琐和复杂使患者在医院等候时间加长,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甚至恶性事件的发生。
三、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方向为了解决当前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拓展。
当前,我国已经实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主要涵盖城镇居民和农民。
未来要对跨地区、跨行业、跨社会群体的医疗保障范围进行拓展。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和医疗领域的协调工作,制定更加细致和全面的医疗保障政策。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医疗保障也逐渐得到了改善。
但是,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医疗保险制度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本文就此话题进行探讨。
一、人口老龄化给医疗保险制度带来的压力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医疗保障体系面临着严峻的压力。
一方面,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医疗费用也逐年上涨;另一方面,就业人口数量的减少,使得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变小,医疗保险基金的累计储备受到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保险制度必须进行调整和改革,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1. 统筹城乡医保,缩小医保城乡差异我国医保制度存在着城乡差异的问题,城市医疗保险制度比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更为完善,因此在城乡居民医保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需要加强城乡医保的统筹,促进城乡居民医保的融合,实现医保制度的公平性。
2. 提高医保支付能力,降低患者负担为了缓解医保基金的压力,医保支付能力必须得到提高。
提高医保支付能力可以通过增加政府医疗投资、降低医疗项目价格、减少医保支付范围以及优化医保管理机制等方式来实现。
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医疗费用的负担,同时也可以促进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 加强医保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还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实现医保结算信息共享,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此外,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就医体验,进一步提高患者和医疗机构的满意度。
三、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前景和挑战医保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社会保险机构和患者等各方共同合作。
虽然我们有了更好的改革方案,但如何付诸实践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同时,医保的改革并非一劳永逸,设立更加合理的医保制度,保护好医疗问题还需要持续不断的改革完善。
综上,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这也是医保制度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我国医疗保险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公费医疗制度是根据1952年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建立起来的。
1952年8月,政务院又将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人员范围扩大到在乡干部和大专院校的在校生公费医疗制度是我国对享受对象实行的一种免费医疗保障制度。
由于公费医疗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劳保医疗制度是根据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及1953年劳动部公布试行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等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其适应范围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工厂、矿场、铁路、航运、邮电、交通、基建等产业和部门的职工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
劳保医疗制度是我国五十年代初建立起来的另一种福利型医疗社会保险,它是我国劳动保险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企业职工实行免费、对职工家属实行半费的一种企业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已基本确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框架。
这一改革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2年以前,以控制费用为中心,对公费、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完善(1)1985年以前,主要针对需方,实行费用分担措施。
例如,个人要支付少量的医疗费用,即所谓的挂钩”但各地分担的比例不同,一般为10%--20%。
此后,职工个人的费用意识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医疗服务的过度需求。
⑵1985年一1992年,重点转向对医院进行控制,加强对医疗服务供方的约束。
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改革支付方式,将经费按享受人数和定额标准包给医院,节支留用,超支分担,激励医院主动控制成本和费用开支;②制定基本药品目录和公费医疗用药报销目录,以控制药品支岀;③加强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管理,即提供经费的政府和享受者所在单位等,都要承担部分经济责任。
除此之外,一些地区还建立了大病统筹制度,即以地区和行业为单位,由企业缴纳保险费,形成统筹基金,对发生大额医疗费用的患者给予补助,使医疗保障的社会化程度有所提高,企业之间互助共济、分担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
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现状、问题与改革趋势
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现状、问题与改革趋势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改革趋势。
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
本文首先将对现有的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进行全面的概述,包括体制的基本框架、运行机制以及主要特点。
随后,本文将深入剖析当前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如征缴效率不高、缴费率不稳定、管理不规范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的成因,并对未来的改革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以期为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的现状我国的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框架。
目前,社会保险费的征缴主要由税务部门负责,实行“税费同征”的模式。
各级税务机关通过自身的征管系统和网络平台,依法对社会保险费进行核定、征收、管理、监督和检查。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费款征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负责社会保险登记、缴费核定、权益记录、待遇支付等工作。
在征缴范围上,我国的社会保险费涵盖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大险种,确保了广大劳动者在面临各种风险时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
同时,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征缴的覆盖面也在逐步扩大,更多的群体被纳入到了社会保险的保障体系中。
然而,尽管我国的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企业存在逃避缴费、少缴漏缴的现象,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的收入不足;另外,由于征缴体制的不完善,也容易出现缴费核定不准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也损害了广大劳动者的权益。
因此,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仍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通过加强征缴力度、优化征管流程、提高信息化水平等措施,确保社会保险费能够按时足额征收,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加可靠的社会保障。
三、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的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方向近年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以及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传统的医保模式已经面临许多挑战。
因此,如何进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并找到适当的发展方向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一、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可以建立更加精准的医保定点机构和药店管理机制,避免药价过高和诊疗费用的浪费。
其次,可以加强对医疗服务的监管,遏制不必要的医疗行为,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此外,还可以通过推行预防医疗和健康管理,降低医疗费用的产生,从而缓解医保基金的财务压力。
二、改革完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医疗保险制度应该保证人人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障,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当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和职工医保制度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医保覆盖范围的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与职工医保制度的融合,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
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包括将重大疾病保险纳入医保范围内,让更多的人受益于医疗保险。
三、改革优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可以提高医疗保险的使用效率和公平性。
当前,我国的医保支付方式主要是按项目付费,这种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容易被滥用和误导,以及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分配等。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引入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新的支付方式,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医生诊疗的全程质量控制。
另外,还可以推动医保支付与医疗服务的绩效挂钩,鼓励医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四、改革加强医疗保险监管和风险防范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前景分析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前景分析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保险学系鲁元春【摘要】:本文在对我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对我国近年来医疗制度改革的进程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并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不同的医疗保险模式的经济效应,同时结合若干案例的具体分析指出了我国医疗制度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并就此发表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扣除保险(有免赔额的保险)共同保险(coinsurance) 限额保险起付线封顶线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引子】:国家统计局2000年底发布的“2000年百姓关心的十大生活话题排行榜”显示,医疗卫生改革是人们目前最关注的一个问题。
如果把1996年国务院成立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作为正式起点的话,那么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已历经五、六载,这是一场涉及医疗服务、保险筹资、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综合改革。
中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将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因为能否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那么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它又如何真正体现它的优点呢?在改革之后运行之初,又存在哪些弊端?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正文】: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根据享受对象可以分为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农村合作医疗,起源于40年代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合作社”,到1979年,全国90%以上的生产大队办起了合作医疗。
其经费来源个人和社区集体共同负担。
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合作医疗由于没有及时地进行改革和完善而跌入低谷。
到1991年覆盖面占农村人口的10%1。
在本文我们重点谈中国的城市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问题。
对于中国城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来说,其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4年。
在长达40年时间里,城市的医疗保险具有极浓的福利色彩,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不完全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无偿供给的医疗保障制度。
医疗保险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政策展望
医疗保险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政策展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保险在维护人民健康和提升医疗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医疗保险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政策制定者和保险公司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医疗保险制度。
本文将就医疗保险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政策展望进行探讨。
一、医疗保险的未来发展趋势1. 基于大数据的风险评估和定价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已经成为医疗保险领域的重要工具。
未来,保险公司将通过分析大量的医疗数据,运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个体的风险进行更准确的评估和定价。
这不仅将使保险公司能够更好地管理风险,也将使被保险人能够获得更加个性化的保费。
2. 发展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未来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
保险公司将通过提供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和定期体检等服务,引导被保险人进行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医疗费用和风险。
政府也将加大对预防保健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激励和宣传教育等手段,推动人们积极参与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
3. 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监管未来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医疗服务质量监管。
保险公司和政府将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评估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提高医疗服务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同时,加强对医疗纠纷的调解和处理,保障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
二、医疗保险政策展望1. 深化医保制度改革未来,医疗保险政策将继续深化医保制度改革,推动基本医疗保险覆盖更多的人群,并提高保障水平。
政府将加大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投入,完善基金运行机制,保证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制定综合的医疗保险政策,推动医疗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形成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2. 促进跨地区医疗保障互联互通随着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未来医疗保险政策将更加注重促进跨地区医疗保障互联互通。
政府将加强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推行电子健康卡和移动医疗等信息化手段,使医疗保险在不同地区的使用更加便利和高效。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医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人民的健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险制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
那么,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是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当前,虽然我国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已经相当广泛,但仍有部分人群未能充分享受到医疗保险的保障。
比如,一些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参保。
未来的改革应致力于将这些人群纳入医保体系,实现应保尽保。
同时,要逐步提高医保的保障水平,减轻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
这包括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将更多的大病、重病以及常见慢性病纳入保障范畴,让人民群众在面对疾病时能够有足够的经济支持,不至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其次,加强医保基金的可持续性是改革的关键。
医保基金是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基础,确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加强基金的筹集。
这可以通过合理调整缴费标准、优化缴费结构来实现。
例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状况,适当提高缴费基数或者调整缴费比例。
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基金的支出。
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防止过度医疗、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发生。
同时,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如实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以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
再者,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
在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较为突出,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相对薄弱。
这导致了患者过度集中在大医院,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改革应着力引导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和业务水平,完善分级诊疗制度。
通过医保政策的引导,比如差别化的报销比例,鼓励患者优先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改革过程及未来改革趋势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改革过程一、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中国共产党人在为劳动大众争取基本的医疗保险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就医疗保险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议案。
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颁布了涉及医疗保险内容的诸多具体规定。
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展开,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启动。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1951年初,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从而使劳保医疗制度得以建立。
1952年6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全国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公费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在全国实行。
1956年,全国人大对合作社的社员因公负伤或因公致病的医疗给予了明确规定。
不久,全国普遍出现了以集体经济为基础,集体与个人相结合的农村合作医疗。
至此,我国以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农村合作医疗为主要内容的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形成。
劳保医疗制度主要适用于国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的职工。
劳保医疗费用在1953年以前全部由企业负担;1953年改为按工资总额的5%-7%提取。
公费医疗制度的实施范围包括各级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革命残废军人、高等院校在校学生等。
公费医疗的经费来源于国家与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拨款,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或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从单位“公费医疗经费”项目中开支,实行专款专用。
合作医疗制度适用于农村地区,与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不同的是,它并非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建立的,也没有国家财政给予资金支持,而是在农村地区,通过集体和个人集资筹集医疗经费,为农民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一种互助济制度。
二、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正常秩序遭到破坏。
其一,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由原先的政府与工会共同组织合作共管变成政府独家管理。
其二,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不再存在,社会医疗保险资金由社会统筹倒退为企业从其当期收入列支。
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传统的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制度暴露出种种弊端,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需进行改革。
特别是医疗费用持续上涨,财政不堪重负。
20多年来,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改革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制度中引入一定程度的医疗费用共担机制;第二步是引入大病医疗费用的社会统筹机制;第三步是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制度,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从1984年起,开始引入个人分担医疗保险费用的机制,全国普遍实施公费、劳保医疗费用和个人挂钩的办法,就医时个人适当负担部分医疗费用。
同时,引入社会统筹机制。
1994年3月起,首次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引入医疗保险度,对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同步进行改革,形成了医疗费用制约机制、医疗经费筹措机制、个人累计机制。
1998年12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出台。
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该决定明确:(1)建立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的机制。
用人单位缴费率一般为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2)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构成,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
(3)确定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
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从个人账户支付或由个人自付。
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
(4)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为统筹单位,也可以县为统筹单位,实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
(5)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
(6)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统筹地区设立由政府有关部门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医疗机构代表、工会代表和有关专家参加的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组织。
医疗保险基金改革的发展趋势会计制度方面一、改革会计核算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核算办法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执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相结合”的会计核算基础是可行的,它既可解决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存在的局限,又能提高医疗保险基金财务数据的透明度和真实性。
对于权责发生制的采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一旦核定某单位或个人应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缴费单位或缴费个人就必须缴纳,即使缴费单位或个人因各种原因导致暂时资金周转困难,也只能缓交而不是免交,并按规定还要交付一定的滞纳金,这就形成了经办机构的“隐性债权”。
经办机构应设置“应收医保费”科目来核算保费的清欠情况,经办机构财务部门应根据缴费核定额将单位或个人欠缴保费计入“应收医保费”科目,待实际收到保费时再冲减“应收医保费”科目,并建立明细账。
同样的办法适用于利息的计提和归还。
对其他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可采取收付实现制,于实际收到或支出款项时列支或列收。
二、增设“待转基金”科目,改进未确定归属的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和利息收入的账务处理方法增设“待转基金”科目,用于核算未确定归属的医疗保险费收入和利息收入的归集、划分和结转情况,以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会计报表填制要求相对应。
可定期用“待转基金”科目余额对医疗保险个人户基金实际余额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进行调整(差额应附有明细清单),有利于规范不同经办机构的调账行为,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医保基金收支数据的准确性。
三、完善会计报表中“待转基金”项目的填制方法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表》中的“待转基金”项目应按以下方法填制:“待转基金”项目反映当期未确定归属的医疗保险费收入和利息收入,“待转基金”项目金额应等于“待转保险费收入”与“待转利息收入”项目金额之和。
财政管理方面一、抓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财政管理。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要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二、抓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内部管理。
要建立健全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三、抓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完整。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经费不能从基金中提取,由各地财政预算解决;四、抓基本医疗保险的行政监督和审计。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基金的监管,审计部门要定期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金收支情况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五、抓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社会监督。
资金安全方面(1)坚持基金管理的基本原则。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收支平衡原则,坚持量入为出,略有结余;专款专用原则,设立医疗保险专户,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基金分开管理原则;保证基本医疗需求原则;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与行政管理分离原则;遵循基金投资的安全要求,确保医疗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原则;保障参保人的基本医疗需求的同时,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基金的收支管理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并接受基金监督机构及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基金业务的各种应收、应付款应分别记账,及时核算;基金投资必须以安全有效为前提,投资收益应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不足和因物价上涨带来的基金贬值;基金投资带来的收益应单独核算,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2)医疗保险基金管理要与医疗保险行政管理分开。
医疗保险行政管理主要是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和工作程序,并对医疗保险事业进行规划、调控、监督等等。
医疗保险业务经办则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并作为政府授权的非营利性事业机构,受政府委托,依法独立行使职能,负责医疗保险工作的正常运行。
(3)规范基金筹集流程。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时、足额筹集,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和减免。
基金能否根据规定按时、足额筹集,直接影响到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给付,关系到职工本人的社会保险权益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平稳顺利实施。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收标准是经过周密计算确定的,如果对基金实行减免,不仅影响基金的筹集总量和规模,也影响到职工个人的切身利益。
(4)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督机构。
加强管理、强化监督可以保证提供质量优良、价格低廉的医疗服务保证基金及时足额筹集到位;保证基金公平、公正、合理、有效使用;保证医疗投保人员受益,取信于民;保证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首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建立健全基金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审计制度和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监督。
其次,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5)基金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金动用机制及基金超支应急机制。
明确责任人,规范处置程序,确保特殊情况的及时处理。
一是对月度基金使用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建立基金支出预警机制。
二是按规定计提、使用风险基金,使风险基金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稳定的规模。
三是出现基金超支时,应及时上报卫生部门和财政部门,并提出弥补超支的具体建议。
基金管理部门应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设置举报专线,及时办理各种举报投诉,实行举报人保密制度,确保举报、投诉成为基金管理部门有效掌握信息、改进经办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
(6)应对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筹资的影响。
老年人对医疗保险的需求明显高于中青年人,因此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险制度的影响重大,主要体现在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不断增长。
医疗保险基金是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对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
医疗保险基金的作用在于它医疗保险制度的物质基础,能够增强人们抵御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的能力,还能合理负担社会保险费用的需要。
但是由于基金数目庞大,一方面来自于个别人员的弄虚作假,还有来自于管理本身的风险,使得基金的安全管理成为问题,对医疗基金案前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