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常考文化常识知识点
中学语文常考文化常识

中学语文常考文化常识
语文文化常识
一、礼仪文化
1、五礼:礼仪学家都把孝道、礼仪、义、智、信这五大礼仪要素称
为“五礼”,认为这五种礼仪是中华文明礼仪文化的总体构成要素,能够
体现出深厚的文明传统。
2、三德:其中有“三德”,即爱德、智德和勇德。
古人认为,德行
是礼仪之表,没有德行就不能说有礼仪。
3、四教:古代的礼仪学家还把四种礼仪教育当作“四教”,即事教、乐教、礼教和德教。
四教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以全面发展个人
的素质。
二、书画文化
1、书法:书法是指用毛笔、墨笔或硬笔书写文字的艺术,也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发展自古今中外,是一种思想传承,是一
种艺术创造。
2、国画:国画源于中国,以“写生”为宗,以“仿若”为根,包括
水彩、水墨、油画等多种艺术表现方法。
国画思想深刻,艺术表现细密,
融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3、宋词: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韵律文学形式,由宋代
文人创作,集中反映了宋代的人文、宗教、习俗等社会现象。
宋词以婉约
优美的语言表达出个人情感和文化思想,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学价值。
三、文艺文化
1、元曲:元曲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一种精粹,是融合了宋词、北诗、昆曲和文言文诗的一种文艺样式。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2020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2020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历史,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希望大家喜欢!一、文化常识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020高考100条文化常识

中国文化知识100题(附答案)A.空穴来风B.三人成虎(B)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月亮B.姻缘(A)婵娟的意思常用者有三,1、形容姿态曼妙优雅;2、美女、美人;3、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
这里的婵娟是第三种。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C)屠苏,酒名。
古代中国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
4."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A)因为古人认为杀人时拿刀都是用右手,右手在前杀气太重。
所以右手握拳,用代表友好的左手在外,把右手包住。
5.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A)红色的脸谱表示忠勇侠义,如关羽、妾维;黑色的脸谱表刚烈正直、勇猛鲁莽,如包拯、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绿色的脸谱表粗豪暴躁,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表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6.《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B)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混战计: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2020国考新大纲新常识-文化

2020国考新大纲新常识-文化授课内容——重要的文化专题一、战争典故二、神话传说四、诸子百家六、古代音乐八、人才选拔九、丹青绘画十、书法文字十一、宗教信仰十二、天干地支十三、五行八卦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地理方位五行: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 北方壬癸水强化练习1.(单选)西汉刘向在《七略·诸子略》中著录了儒、道、阴阳等十家著作。
下列选项中分别与“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信赏必罚,以辅礼制”、“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四句古文相对应正确的学术派别是()。
A.儒家、法家、道家、名家B.墨家、法家、儒家、道家C.儒家、兵家、墨家、名家D.儒家、法家、墨家、道家2.(单选)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期间科举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下列有关于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完善排序正确的是()。
①设置进士科②实行八股取士③实行誊录和糊名制度④增加殿试和武举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④③②D.③①④②3.(单选)下列关于五行八卦表述正确的是()。
A.八卦用符号“一”代表阴,用“- -”代表阳B.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认为金生土,木克水C.八卦分为乾、坤、巽、兑、艮、虚、离、坎D.五行地理学说认为东方属木,西方属金4.(单选)下列事件发生年份对应的天干与辛亥革命发生时的天干相同的是()。
A.鸦片战争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诞生D.卢沟桥事变5.(单选)关于古代音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钟、大吕是乐律学名词B.丝竹是对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C.李龟年是唐代著名乐工D.教坊是汉代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6.(单选)关于我国书法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20中学语文常考文学常识100题带答案

2020中学语文常考文学常识100题带答案中考主要考察的还是语数外这三门功课,之中语文是当中相对小升初而言更为重要的一门。
小编整理了2020中学语文常考文学常识100题带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0中学语文常考文学常识100题带答案文学常识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战役)中的“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来的。
2、“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水浒传》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________,“豹子头”指的是________;请写出另外一个好汉的外号及故事的名称(如武松打虎)________。
3、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悲欢离合。
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
4、《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________。
5、《游山西村》这首七律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偶句,被誉为“千古奇偶”。
7、《次北固山下》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正面写诗人的愁绪,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
10、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
12、________________,得来全不费功夫。
13、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中国文化常识必背知识点

中国文化常识必背知识点
中国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主题,了解一些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点可以帮助人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传统、价值观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中国文化的必背知识点:
1.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国被认为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这包括了许多古老的文化传统、哲学体系、艺术形式等。
2.儒家思想: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
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3.道家思想:道家注重自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代表作品包括《道德经》。
4.佛教:佛教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影响了文化、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
著名的佛教文化遗址如敦煌莫高窟等。
5.传统艺术:包括中国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这些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
6.传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宫殿、寺庙、园林为代表,如故宫、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7.四大发明:指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春节:中国的传统新年,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的习俗和传统活动。
9.中秋节: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庆祝丰收,共聚团圆,有赏月、吃月饼的传统。
10.封建礼制:中国传统社会的礼仪制度,强调尊卑有序、君臣礼义。
11.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茶道、茶艺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中文传统节气:比如立春、清明、立夏、小满等,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和生活的节奏。
这些知识点只是中国文化的冰山一角,深入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2020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古代官职

20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古代官职【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拜:授予官职。
如: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延祐、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元史·贾鲁传》)除:任命,授职。
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授:授给、给予官职。
如: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元史·贾鲁传》)赏: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
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 黜:废掉官职。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免:罢免。
如: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夺:消除。
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官。
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职上提拔。
如: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甄拔三十余人。
(《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
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陟:进用。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4.表降低官职的词语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贬:降职。
如: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放逐。
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左迁:贬官,降职。
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并序)》]5.表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2020年高考语文必背文化常识九大类》

高考必备文化常识九大项一、姓名字号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的差别。
古人有取字、号地习惯。
1、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古人通常在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时称自己的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的名。
2、字: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之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有的“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
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
有的“名”和“字”意思相反。
例如,曾点,字皙。
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字为“字”。
例如,诸葛亮,字孔明。
3、号:又称别字。
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
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号。
例如,陆游,号放翁;苏轼,号东坡居士。
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压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
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称杜甫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4、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
5、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一般是第一个。
皇帝谥号太长,不便称呼,所以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唐太宗、宋太祖。
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6、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也是帝王用的,如“贞观”是唐李世民的年号。
改元: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皇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清高宗就被称为乾隆皇帝。
7、尊号、徽号:“尊”为尊敬,“徽”为美好。
“尊号”和“徽号”都是为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
尊号起于唐代。
皇帝和皇后往往在生前就有尊号。
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号为“慈禧”。
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

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文化常识是高考考试中的重要一环,广泛涉及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多个领域。
掌握文化常识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在考试中得分,也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修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文化常识高考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历史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人工运河,建造于公元七世纪初唐代。
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群众性革命运动。
二、文学知识点1.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曹雪芹。
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反映了远古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三、艺术知识点1. 文艺复兴是指15世纪至17世纪期间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想文化运动,标志着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转型。
2. 莫奈是法国印象派的代表画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睡莲》、《日出印象》等。
3.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中国剧种之王,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四、哲学知识点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文化名人,被尊称为“圣人”,提倡“仁、义、礼、智、信”的教育观念。
2. 伊壁鸠鲁是古希腊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以快乐为目标的伦理学理论,强调心灵的安详和人的愿望的追求。
3. 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创立者,他的《物种起源》提出了物种的演化和自然选择的理论,对生物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宗教知识点1.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由释迦牟尼创立,主张超越苦难,追求解脱和内心的平静。
2.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主张信奉独一的上帝,相信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儿子,强调爱和仁慈。
3.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信奉阿拉伯先知穆罕默德,强调五功(信仰、祷告、斋戒、天课、朝觐)和涵养心灵。
2020中考文学常识必考知识点

2020中考文学常识必考知识点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杜丽:李白和杜甫。
小杜:李商隐、杜牧6.屈原:中国最早的伟大诗人。
他开创了“楚辞”的新诗风,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1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
所以杜甫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官”:书名豪123、书名豪123、书名豪123;“三告别”:舒明浩123,舒明浩123,舒明浩12310.中国第一部传记通史是汉代司马迁写的《书名号》。
鲁迅称舒铭豪为“史家的绝唱,无韵的舒铭豪”。
12部传记,30个家族,70部传记,10张表,8本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白朴、马致远。
13.《书名号123》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书店的名字,“志”是记叙文,“异”是个奇怪的东西。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2020常考文化常识知识点

2020常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古代重要作家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
教材选其作《观沧海》。
诸葛亮,字孔明,被誉为“智圣”,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我们学过他的《诫子书》《出师表》等。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
我们学过他的《赠从弟(其二)》。
建安七子是东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我们学过他的《饮酒(其五)》《桃花源记》。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
我们学过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有《陶隐居集》。
我们学过他的《答谢中书书》。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
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之一,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他的诗画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学过他的《竹里馆》《使至塞上》。
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
教材选其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其诗想象丰富,语言瑰丽活泼,风格豪放飘逸。
教材选其作《行路难(其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等。
10.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教材选其作《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等。
1 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我们学过他的《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 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
文化常识重要知识点

文化常识重要知识点文化常识是指人们对社会现象、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的基本认知。
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的知识,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对于每个人来说,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不仅可以增长见识,提高修养,更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国家历史是每个国民都应该了解的一部分,特别是自己的祖国历史,例如: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丝绸之路、圆明园、文化大革命等等。
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过程,而且为我们现在的社会提供了很多的参考和启示。
另一方面,了解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热爱我们的祖国。
中国拥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如长城、紫禁城、故宫等等著名景点。
这些都是我们祖先用心打造的艺术品,也是我们国家的骄傲。
而且这些甲天下的文化巨产,不仅仅有着很高的价值,还是一种文化符号,反映了我们民族独特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蕴。
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例如质量、能量、密度等基本概念,网络、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基本知识,以及化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东西,我们每天都在使用。
掌握这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不仅能够更好地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还能够拓展我们的认知边界和思维方式。
现代科技的进步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发展,只有拥有这方面的知识,才能在未来不断成长和进步。
三、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包括诗歌、散文、小说、音乐、电影、绘画等多个艺术领域。
我们不断研究、学习这些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不仅能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理解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作品,同时也是培养我们的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
此外,还可以从这些艺术作品中体会到不同的美学、文化和生活概念,拓展自己的人生视野。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去学习、品味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并享受这些艺术品带来的快乐。
四、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智慧和灵感的部分。
2020高考文化常识大全

文常小宝库之教育科举科举制(一)科举制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歌诀:童生入学考秀才,举人还数解元棒。
会试礼部考会元,院乡会殿层层考。
殿试皇帝来策问,殿试揭晓传胪仪。
金榜题名入仕途,进士及第分三甲。
一甲三人称鼎甲,状元榜眼加探花。
二甲三甲各若干,两甲第一曰传胪。
连中三元人不多,同榜进士皆同年。
【童试】也叫“童生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操童子业”是说正在准备参加童生试。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
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有时也委派大臣主管殿试。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文常小宝库之教育科举科举制(二)【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得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就被称为“连中三元”。
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2020高考第一节《沁园春·长沙》知识点梳理+素材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
所需掌握知识点:一、文化常识(一)诗歌史(二)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流派: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
(现有雅、俗词之分)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婉约,婉转含蓄之意。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
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
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
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
特征: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
简单说叫词牌名。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一段,称为单调;两段,称双调;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阕(片)像对联一样相对)4.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二、文本解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交代世间、地点、人物。
“独立”表现词人傲然于世,不与平庸为伍的气质。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
万,表明数量之多,层,表现范围之广。
透,表明程度之深。
击,突出鹰的矫捷和力量感,翔表现鱼游的轻快。
(炼字)这几句,诗人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开头景物描写,考虑环境的作用。
)“染”字用了夸张手法。
之后诗歌中如果考到这个字一般就是夸张。
(如黑的像炭)清明日对酒宋代:高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中考传统文化知识梳理(2020)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宝库中华传统文化范围一、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建筑饮食等;二、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腊月初八腊八节、大年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四、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积累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近年来,传统文化在中考题中的设置频率越来越高。
从2017年开始,浙江多个地区中考以直接设题的形式考查传统文化,2018年、2019年传统文化的考查日益突出。
预估2020年将把文化常识考查综合到。
中华传统文化的考查离不开教科书中的知识点,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留心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注意积累并拓展。
在考前备考时要注意分类整理,浙江省常考的文化常识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敬辞与谦辞二、古代称谓三、古代年龄四、节气与月份五、对联六、传统节日与民俗七、中国戏曲八、科举制度与古代官职九、常见古代诗歌意象十、古代地理名词传统文化知识梳理一、《论语》的儒家思想:《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
“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爱人,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智:同"知",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指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
悌: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二、古代对年龄的说法1.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黄口:十岁以下。
2.女子年龄:髫(tiáo)年(女孩七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一些文化常识

一些文化常识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精神内涵,也就是共同的理念、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由此而来的美德、行为准则、礼仪、审美等统称为文化。
文化是构成人类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智慧和力量的综合体现。
二、文化的传承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传统,它有着各种传统记忆,是传承自上一代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都是由一代人在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且不断发展的。
文化传承包括礼仪、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宗教信仰、传统技艺、民族乐器等。
三、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是多样的,每个民族、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己独特的社会风貌。
文化不同,人们的颜色、性别、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也各有不同,它们被统称为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既是文化传统的魅力所在,也使得不同的文化更加互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四、文化的转型
随着社会发展,文化也会面临着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被称为文化转型。
文化转型的范围涵盖文化发展和文化变化,比如新技术、新观念和新思潮对文化的影响,以及人口迁移如何改变民族文化等。
文化转型意味着文化将会更加全面发展,文化多样性也将更加受到尊重。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常考文化常识知识点古代重要作家1.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
教材选其作《观沧海》。
2. 诸葛亮,字孔明,被誉为智圣,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我们学过他的《诫子书》《出师表》等。
3. 刘桢,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
我们学过他的《赠从弟(其二)》。
建安七子:是东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三苏 (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4.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我们学过他的《饮酒(其五)》《桃花源记》。
5.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
我们学过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
6.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有《陶隐居集》。
我们学过他的《答谢中书书》。
7.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
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之一,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他的诗画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学过他的《竹里馆》《使至塞上》。
8. 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
教材选其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其诗想象丰富,语言瑰丽活泼,风格豪放飘逸。
教材选其作《行路难(其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等。
10.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教材选其作《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等。
11. 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我们学过他的《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 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
教材选其作《马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3.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
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教材选其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陋室铭》。
14.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其诗与元稹齐名,称元白,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
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我们学过他的《钱塘湖春行》《卖炭翁》。
15.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世人称他为诗鬼。
教材选其作《雁门太守行》。
16. 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教材选其作《赤壁》《泊秦淮》。
17.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
教材选其作《夜雨寄北》《无题》。
18.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我们学过他的《小石潭记》。
19.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唐代诗人。
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我们学过他的《商山早行》。
20. 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教材选其作《渔家傲秋思》《岳阳楼记》等。
21.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教材选其作《醉翁亭记》《卖油翁》。
22.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教材选其作《登飞来峰》。
23. 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婉约派词人,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我们学过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4.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之为苏东坡。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教材选其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
25.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教材选其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晚雾)》。
26.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
教材选其作《游山西村》。
27.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
教材选其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8.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教材选其作《过零丁洋》。
29.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小令。
30.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文学家、散曲家。
所著散曲以豪放著称。
教材选其作《山坡羊潼关怀古》。
31.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学家。
教材中的《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
32.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教材选其作《己亥杂诗》。
古代重要作品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为诗三百。
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共有十五国风; 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诗经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手法。
教材中《关雎》《蒹葭》均选于此。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世称亚圣。
教材中《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都出自《孟子》。
4.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
庄周,战国中期宋国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教材中《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均出自《庄子》。
5. 《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6.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
教材中《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
7.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是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教材中《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编年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体裁。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来记述史事。
8. 《列子》是列子及其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
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教材中《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9.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共三十三篇,分为十二策,有许多讲究劝谏艺术的名篇。
教材中《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其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
10.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教材中《周亚夫军细柳》选自《史记》。
纪传体,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的综合。
11.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12.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教材中《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选于此。
13.《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14. 《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载,异是奇怪的事情。
重要文体1.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2. 说,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一般叙事兼议论,表明作者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
3. 记,古代的一种散文。
这类文章内容大多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
也有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4.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5. 表,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表中的范例。
天文银河:又称银汉、天河、天汉、星汉、云汉,是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由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组成。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七上)北斗:又称北斗七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
( 斗折蛇行《小石潭记》八下)节令、节日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五、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 天启壬戌秋日《核舟记》八下)二十四节气:我国传统历法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
用来指导农事,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八下;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哀转久绝所描写的是霜降至立冬节气之间的景物)二十四节气春季(2~4月)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季(5~7月)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8~10月)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11~次年1月)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用作四立,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