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_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形考任务1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答案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资源配置________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_资源配置_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__替代______效应和___收入____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1

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1

《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1答案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要求: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4.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

解题思路: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解: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答:总产量是指在某一给定的时期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产量。

平均产量是该要素的总产量除以该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产量即该产量的增量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增量。

先分析一下总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即总产量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将会随劳动投入的增加而绝对地减少,边际产量先上升,后下降,达到某一定后成为负值。

总产量的变化与边际产量是一致的,即都会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过程。

当边际产量上升,总产值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当边际产量下降时,总产量以递减的方式增加,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开始绝对的减少。

接下来分析一下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先上升后下降,但是边际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都要大于平均产量的上升速率和下降速率,只要额外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引起总产量的增量大于增加这一单位要素之前的平均产量,那么增加这一单位要素的平均产量就大于原来的平均产量,当平均产值达到最大时,平均产量等于边际产量。

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1答案

电大西方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1答案

题目: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的比较考核目的:这是两种市场结构的理论模式,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完全竞争或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但研究这两种理论模式的原因、特点、均衡条件及价格、产量决策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要求:(1)认真研读教材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理清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条件下厂商均衡理论的基本内容;(2)完整准确阐述两个基本理论;(3)比较时包括二者的相同与区别时间:学习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后完成本任务。

解题思路:(1)含义和形成条件(2)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3)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4)供给曲线(完全垄断供给曲线: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要思考为什么?)答:先分析完全竞争的含义、形成条件、各曲线、各收益,再同样分析完全垄断,而后说明供给曲线的不存在规律性原因。

一、完全竞争(1) 完全竞争含义和形成条件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这种市场结构形成的条件主要有:一是市场上有无数个购买者和生产者,每个人和每个厂商所面对的都是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二是市场上的产品都是无差异的,任何一个厂商都不能通过生产有差别性的产品来控制市场价格;三是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使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四是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可以确定最佳购买量和销售量,以一个确定的价格来出售产品,不致于造成多个价格并存现象。

(2) 完全竞争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面对的是一条具有完全弹性的水平的需求曲线d ,并且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边际收益曲线MR和需求曲线d 是重叠的,即P=AR=MR=d,都是水平形的。

(3)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短期边际成本,即MR=SMC;厂商达到短期均衡时的盈亏状况取决于均衡时价格P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之间的关系:若P>SAC则可获超额利润(图a),若P<SAC则亏损(图b),若P=SAC则有正常利润(图c);亏损状态下,厂商继续生产的条件是:价格大于或等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即P≥SA VC (图d) (图e)。

18年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形考任务1

18年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形考任务1

形考任务1 (第一章至第五章)一、填空题(20分)I.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 •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曲线方向变动。

6. 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替代—效应和—收入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 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 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价格弧弹性。

II. 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 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 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 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6 •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_。

17.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品的关系,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8•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机会主义行为。

19.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电大专科形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电大专科形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电大专科形考答案1 作业1 一、填空题1.资源配置2.决策机制协调机制3.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4. 价值判断5. 反同6. 替代收入7. 供给量供给8. 同9. 价格10. 富有缺乏11. 互补12. 富有13. 消费者14. 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15. 消费者均衡16. 消费者剩余17. 投入生产要素与产量成本与收益18. 机会主义行为19. 边际产量递减20. 平均产量21. 收益递增22.扩张二、选择题 1.D 2.D 3.A 4.C 5.C 6.C 7.A 8.C 9.B 10.D 11.B 12.C 13.D 14.B 15.B 三、判断题1.√2.√3.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计算题1. 因为均衡价格是DS时的价格故由3503P2505P 解得均衡价格P075元并得均衡数量Q 0D3503×75125单位所以该商品均衡价格为75、均衡数量为125。

2. 根据需求价格弹性公式E d△QQ△PP 得销售增长率△QQE d×△PP2. 4×25 60 降价前总收益为 1. 20×800960元降价后总收益为 1.20×125 ×800×160 1152元因此该商品价格下降25 之后总收益增加了1152960192元3. 根据消费者实现均衡的条件公式和己知数据从边际效用表可知消费者购买4单位X商品与3单位Y商品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

这是因为10×420×3100符合消费者均衡限制条件P x�6�1XP y�6�1YM 7010140207符合消费者均衡条件MU xP xMU yP y 五、问答题1. 提示放开火车票价虽可遏制票贩子活动但会使很多返乡民工和学生无支付能力购票将会影响春运秩序故支持严格限制价格并打击票贩子。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阶段测试)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17.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8.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机会主义行为。

19.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18年 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形考任务1

18年 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形考任务1

18年电大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形考任务1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资源配置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曲线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替代__效应和_收入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价格弧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17.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品的关系,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8.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机会主义行为。

19.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答案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资源配置________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_资源配置_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__替代______效应和___收入____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答案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资源配置________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_资源配置_,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__替代______效应和___收入____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答案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资源配置________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_资源配置_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__替代______效应和___收入____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考任务1答案

形考任务1(第一章至第五章)任务说明:本次形考任务包含填空题(22道,共20分),选择题(15道,共20分),判断题(15道,共20分),计算题(3道,共10分),问答题(3道,共30分)。

任务要求:下载任务附件,作答后再上传,由教师评分。

任务成绩:本次形考任务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任务附件中题目是百分制。

教师在平台中录入的成绩=百分制成绩*20%一、填空题(20分)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_____资源配置___________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_资源配置_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___替代______效应和___收入_____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本)》形考作业1参考答案答: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某一要素投入增加,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则最终产量的增加量将逐渐减少,即边际产量逐渐减少,这是因为其他要素的限制使得新增要素的效用逐渐降低.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所有要素投入增加,则最终产量的增加量会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当要素投入增加时,总产量的增加量可能会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这取决于新增要素的质量和其他要素的配合程度.因此,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新增要素的效用逐渐降低,而后者则是考虑了所有要素的配合情况.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答:利润最大化原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通过调整产量和价格等要素来实现.而成本最小化原则则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该以最小化成本为目标,通过调整要素投入和生产技术等方面来实现.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关注的是企业的利润,而后者则关注企业的成本,虽然在实践中,两者往往是相互关联的,但是在理论上,它们是不同的经济学原则.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答: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是指在短期内,企业生产一定产量所需增加的成本,它是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的导数.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是指在短期内,单位产量所需的平均成本,它等于短期总成本曲线(STC)除以产量.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是指在短期内,企业生产一定产量所需的可变成本,它是短期总可变成本曲线(SVTC)的导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当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在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之下时,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下降,反之上升,当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时,短期平均成本曲线达到最小值,此时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等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则始终在短期总成本曲线之下.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是指企业在长期内,在各种规模下生产一定产量所需的平均成本,它是所有可能的长期成本曲线的下凸壳.长期总成本曲线(LTC)是指企业在长期内,在各种规模下生产一定产量所需的总成本,它是所有可能的长期成本曲线的上凸壳.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是指企业在长期内,在各种规模下生产一定产量所需增加的成本,它是长期总成本曲线(LTC)的导数.与之相对应的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它们的关系是,短期成本曲线在长期成本曲线上方,当企业规模扩大时,短期成本曲线向上移动,与之相对应的是长期成本曲线向下移动,当长期成本曲线的下凸壳与短期成本曲线的下凸壳相切时,企业达到了最小长期平均成本状态,此时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等,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小点.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6答案

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6答案

电大本科《西方经济学(本)》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6答案答: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都是生产成本理论中的重要原理,但它们所涉及的经济范畴有所不同。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其边际产量逐渐减少的规律。

这意味着,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虽然会增加总产量,但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增加的产量会逐渐减少,最终导致边际产量为零或负值。

这个规律在决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非常重要,因为如果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成本将会增加,但产量增加的效果会逐渐减弱。

规模报酬变动规律则是指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总产量的速度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当生产规模较小的时候,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可以快速增加总产量,即出现递增的规模报酬;但当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对总产量的增加效果变得越来越小,即出现递减的规模报酬。

这个规律在决策生产规模时非常重要,因为在实际生产中,生产规模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成本和效益。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答: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都是企业在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它们的目标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利润最大化原则是指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时,通过控制成本和价格等因素,使得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各种成本和收益的因素,如生产成本、销售价格、市场需求等。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企业可以制定出最优的生产和销售策略,从而实现最大化利润的目标。

成本最小化原则则是指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产品时,通过控制各种成本因素,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最小化。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技术、生产规模等因素,通过优化这些因素,使得生产成本最小化。

虽然成本最小化原则的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但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企业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实现更高的利润。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答: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是生产成本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考作业及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6. 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 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8.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 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11. 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15、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6、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

17、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关系,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8、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机会或行为。

19、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考任务1 (第一章至第五章)一、填空题(20分)I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 源配置―问题。

2.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一是决策机制不同,二是协调机制不同,三是激励机制不同。

3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4 •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5 •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曲线方向变动。

6 •需求定理表明的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是—替代丄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7•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供给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10 •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5%,而需求量减少8%时,该商品属于需求富有弹性。

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2%时,该商品属于需求价格弧弹性。

II •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

12 •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3. 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

14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15 .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16 .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消费者剩余_。

17 .技术效率是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品的关系,经济效率是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8 .代理人在不违背合约的情况下,以违背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代理人的这种行为被称为机会主义行为。

19 .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际产量递减规律。

20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21 .适度规模就是指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22 .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可得出扩张线。

二、选择题(20分)1. 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D )A. 竞争是不好的,必须消灭它C .不能让自由市场来作重要的决策2. 下列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收益递增达到最大。

,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点,将这B.政府必须干预经济D .决策者必须作出选择D )哪一项属于规范方法的命题?(A • 20世纪80年代的高预算赤字导致了贸易逆差B.低利率会刺激投资C •扩张的财政政策会降低利率D •应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3. 光盘价格上升的替代效应是:(A )A .光盘价格相对其他商品价格的上升对光盘需求的影响B .光盘价格上升引起光盘供给的增加C .光盘需求的价格弹性D .光盘价格上升带来的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对光盘需求的影响4.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表示当一种商品价格_A__时,它的供给量_C.(AC)A.上升,不变B.上升,减少C.上升,增加D.下降,增加5. 何种情况下会存在供给大于需求?(C )A .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B.实际价格等于均衡价格C .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D .消除了稀缺性6. 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那么:(C )A .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上升C •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如果生产该种商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B •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下降D •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下降7. 下面哪一种情况表明存在着价格下限:(A )A .尽管现在供给过剩,但生产者仍在增加供给B. 供求平衡C. 由于供给过剩,消费者已不愿意购买D .生产者的产品全卖了出去&假设一种商品的需求无弹性,如果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那么:(C )A .均衡数量增加,均衡价格保持不变B.均衡数量减少,均衡价格保持不变C •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上升D.均衡数量保持不变,均衡价格下降9 .假设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为0 • 5 ,那么当收入变动 5 %时,需求量变动(B )A . 0 . 5 %B . 2 . 5%C . 4 . 5%D . 5 . 5%10 .如果一个企业降低其商品价格后发现总收益增加,这意味着该种商品的(D )A .价格弹性大于1B .收入缺乏弹性C .需求缺乏弹性D .需求富有弹性11 .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B )A .递增B.递减C .先减后增D .先增后减12 .当无差异曲线与原点成90。

凸出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C )三、判断题(20分)51 .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说明了随着一种物品生产的增加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

(X )3. 2003年12月31日的外汇储备量是流量 。

(“ )A •完全替代的B .互不相关的C .完全互补的D .不能完全替13 .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企业形式是 :(D )A .单人业主制B .多人业主制C .合伙制D .股份制公司14.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B ) A .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 .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C .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D .只要平均产量增加,边际产量就大于平均产量15 .等产量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 :(B ) A .技术水平提高 C .产量不变B .产量增加 D .成本增加,机会成本在递增4. 世界石油价格下降有助于减少汽车的需求。

(X )5 . 一场台风摧毁了某地区的荔枝树,市场上的荔枝少了,这称为供给减少(V )66 .所有商品的供给量都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X )7.某种产品的价格上限一定高于其均衡价格。

(V )&同一条线形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是相同的9.汉堡包与热狗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

(V )10 .只要商品的数量在增加,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就一定在增加。

(X )11.在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切点上,消费者所得到的效用达到最大。

(V )12 .工资的变动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影响劳动供给。

(V )13 .当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越多,则产量越高。

(X )14 .无论哪个行业,企业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

(V )15 .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三条不同的等产量线。

(X )四、计算题(10分)1 .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D = 350 —3P,供给函数为S=- 250 + 5P。

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解:根据均衡价格决定公式:即D=S则有350-3P=-250+5P即P=75 因此均衡数量为:D=S=350-3P=125答: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为75 ,均衡数量为125 .2. 某种商品原来的价格为每公斤 1 . 20元,销售量为800公斤,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2 . 4,请问该商品价格下降25 %之后,总收益发生了什么变化?解:根据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与总收益反向变动。

当价格下降时,总收益会增加。

已知:Ed=2.4, △ P/P=25%得:△Q/Q =2.4 X 25%=60%降价后的需求量为800+800 X60%=1280 (公斤)降价前的收益为1.20 X800=960元降价后的收益为 1.20 X(1-25% )X 1280=1152 元得1152-960=192 元答:降价后,总收益增加192元3. 如果某消费者有100元,X商品的价格为10元,Y商品的价格为20元。

X商品与Y商品的边际效用为下表消费者购买多少X商品与多少Y商品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为什么?根据公式(1 )P x XQ x XP y XQ y = M得:10 X4+20 X3=100根据公式(2 )MU x / P x=MU y / P y = MU m得70 / 10 = 140 / 20答:消费者购买4单位X商品,3单位Y商品,可实现消费者均衡,因为,此商品组合的总效用为850,最大。

五、问答题(30分)1. 每年春节铁路运输都紧张,票贩子活动猖獗。

有人认为,应该放开火车票价完全按供求关系定价。

有人认为,应该严格限制价格并打击票贩子。

你支持那种观点?如果你认为两种作法都不足取,应该采取什么办法?答:春节期间,铁路运输需求大于供给,管理部门又往往采取价格上限的措施,从而需大于供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价格有较大的上涨空间。

如果放开限制,票价完全有市场决定,必定使票价上涨过高,故而只能满足少部分高收入者的需求,损害广大工薪阶层尤其是返乡民工的利益,这样社会福利损失过大,容易形成社会不安定因素,从而在影响经济的发展。

如果严格限制票价,由于需求过大,票贩子为利所趋,黑市交易防不胜防,管理成本过大,也有可能导致社会收益为负的结果。

为切实管好铁路春节运输,必须同时从需求、供给和市场三方面入手加强管理:(1)努力缓解铁路春运期间的需求压力,如采取提前订票、返乡时间错开、改乘汽车等其他替代性交通工具等。

(2)努力增加春运期间的铁路运输供给,如增开班次、增加公路、水路、航空的运(3)加强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为保证市场的平稳运行,可适当调整价格。

(4)加强票贩子的打击。

总之,在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市场管理的密切配合下,可以大大降低市场管理的成本。

2. 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数码摄像机等高档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办法?运用所学的弹性理论说明其原因。

答:1)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那么,如果某种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所以对农产品采取提价办法;2)数码摄像机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那么,如果某种是富有弹性的,则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所以高档消费品应采取降价的办法。

3. 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需求定理。

答:某种物品的需求量取决于价格,并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这就是需求定理•(1) .消费者购买各种物品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或者是为了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当某种物品价格既定时,消费者对这种物品评价越高,消费者剩余越大•当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评价既定时,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越低,消费者剩余越大•因此,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以这种价格所获得的物品能带来的效用大小(2) .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消费者为购买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理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效用大,愿意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意付出的价格低.(3) .随着消费者购买的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定理是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