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通过讲授视听语言的概念和定义,使学生对视听语言的分类、特点、发展历史及其流派形成正确的认识,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讲授视听基本要素,学生能够理解镜头分切、轴线、场面调度等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影
视镜头的职能及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
3.通过讲授蒙太奇的原理及其理论,使学生对动态影像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并逐步养成使用镜头叙述思想与内容的习惯;
4.通过讲授剪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使学生对影视剪辑的职能及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正确理解剪辑的重要性;
5.通过讲授影视声音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对影视声音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确的认识;并通过对画面、音乐、声效的综合处理,获得综合运用视听手段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张浩岚.视听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o
2.陆邵阳.视听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o
3.主要参考书
1张会军.电影摄影画面创作.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o
4.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5.宋杰.视听语言-影像与声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6.邵清风、李骏、俞洁、彭骄雪.视听语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导言视听语言教学是现代语言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其通过结合视听材料,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制定一份全面有效的视听语言教学大纲是必要的。
本文将提出一份视听语言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旨在帮助教育从业者更好地开展视听语言教学。
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通过视听材料的使用,训练学生对英语的听力理解能力,包括对不同语速、语调、口音的适应能力。
2. 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观看与听取大量的英语对话,帮助学生学习地道的表达方式,并能够流利地运用到口语交流中。
3.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通过观看不同的视听材料,学生可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频材料:选择丰富多样的音频材料,包括录音、广播、对话、音乐等,涵盖各个语言能力的培养。
2. 视频材料:选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视频材料,包括纪录片、电影片段、新闻报道、演讲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配套教材:选择与视听材料相匹配的教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1. 前期准备:教师应提前预习所用材料,并准备相关问题和练习,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 听力训练:通过听取对话、讲座、新闻等视听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暂停、反复播放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材料。
3. 口语表达:通过观看对话、演讲等视频材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口语模仿和表达练习,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 文化意识培养:通过观看与听取与英语国家相关的视听材料,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其中的文化内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评估方法1. 听力测试:采用听力题形式,通过听取音频材料,测试学生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2. 口语考核: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测试他们在口语交流中的流利程度和语法准确性。
可以通过对话、演讲等形式进行评估。
3. 写作能力评估:通过学生对视听材料的理解和归纳能力,进行写作评估。
视听语言课程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大纲第一部分:介绍视听语言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听力和口语方面的能力而设计的一门课程。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听力技巧、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对不同语言背景和文化的认知。
以下是该课程的大纲。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增强对不同语音和口音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包括听到并理解口语表达中的关键信息。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培养学生的词汇量,并通过听说练习提高他们对新词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处理视听材料,并从中获取所需信息。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1. 听力练习:a. 听取不同语音和口音的录音材料,并进行相关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技巧。
b. 听取不同主题和语境下的对话和演讲,并进行听力理解练习。
c. 听取新闻报道、广播节目和其他真实语言环境中的材料,以培养学生对实际语言使用的理解能力。
2. 口语练习:a. 进行口语练习,包括日常对话、辩论和演讲,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b. 练习口语语音和语调,帮助学生准确地发音和表达感情。
c. 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以增强学生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3. 单词和词汇:a. 教授、巩固和扩展学生的词汇量,包括常见词汇、短语和表达方式。
b. 帮助学生学习不同语境下的词汇应用,并进行相关的听说练习。
4. 学习策略:a. 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处理视听材料,包括提取关键信息、预测内容、记笔记和总结归纳。
b. 提供学习资源和技巧,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反思。
第四部分: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上课期间的参与程度,包括听力练习、口语练习和词汇练习等方面。
2. 听力测试:通过给学生播放录音材料并提出相关问题,以评估他们的听力理解能力。
3. 口语测试:给学生提供话题并要求他们进行口头表达,以评估他们的口语流利度和表达准确性。
4. 词汇测试:以写作或口语形式进行词汇测试,以评估学生的词汇量和词汇应用能力。
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21201课程名称视听语言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电脑动画开课周期半学年总学时96 (理论64+实训32)学分 6 (理论04+实训02)预修课程动画概论课程简介视听语言主要以电影电视作品为对象,结合丰富的实例,讲授如何理解视听语言的特性,分析视听语言的主要元素具体如何运用,并通过大量练习,基本掌握视听语言的思维和方法建议教材《动画电影视听语言》孟军著参考书《视听语言传播艺术》王丽娟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视听语言是一门理论实践并重的专业课,是媒体制作与传播专业影视制作方向必修的一门课程三、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视听语言的教学培养,使学生熟练掌握视听语言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并能够将这一技能应用到自己的专业设计制作当中,将自己的创意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达到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目的。
四、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基础篇第一部分“认识”电影剧本第一章故事梗概的形成重点:掌握故事梗概写作的四个步骤难点:角色传记的书写第一步:确定电影剧本创作的起点第二步:写“角色传记”第三步:建立一个基本的电影剧本框架第四步:写故事梗概的格式第二章段落大纲的形成重点:掌握段落及次要段落的创作难点:次要段落镶入第一步:认识“段落”第二步:“次要段落”镶入过程第三章分场大纲(文学脚本)的形成重点:掌握文学脚本的写法难点:掌握场景的写法第一步:认识“场景”第二步:“卡片系统”分场大纲第四章电影剧本(分场剧本)的形成重点:掌握分场剧本的格式难点:掌握分场剧本的格式第二部分“认识”基本的电影视听语言第一章认识电影导演的“分镜头剧本”重点:了解分镜头剧本难点:分镜头剧本的写法第一步:“故事片导演”和“动画片导演”具体工作和职责比较第二步:一个“分镜头剧本”的实例第二章认识“组成电影视听语言的局部结构”重点:了解蒙太奇难点:蒙太奇的应用第一步:了解“蒙太奇”第二步:组成电影视听语言的局部结构第三章认识“镜头”重点:了解掌握镜头语言难点:镜头语言的应用第一步:认识“影像蒙太奇”第二步:认识“声音蒙太奇”第三步:认识“镜头的长度”第四章认识“剪辑”重点:了解掌握剪辑难点:剪辑的应用应用篇第一部分“解读”动画电影剧本第一章应用卡片系统“解读”《千与千寻》场景与段落第二章提炼《千与千寻》的剧作结构第三章动画语言再《千与千寻》剧作衷的体现第二部分“应用”动画电影视听语言第一章《千与千寻》动画电影视听语言的应用第二章动画电影视听语言在短片中应用的实例五、《视听语言》学时分配表:序号教学内容内容类别学时分配理论实训1 电影剧本,电影剧本框架18 182 分场大纲,分场剧本14 10 243 分镜头剧本,蒙太奇18 6 244 镜头,剪辑14 10 245 综合应用6 6总计64 32 96制定人:郑辉制定时间:2013.9修改版本:第三次修改审核人:院长签字。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视听语言/Audiovisual language二、课程代码162Y031三、课程类别专业课四、课程性质专业必修五、学时/学分32/ 2六、先修课程动画概论七、适用专业动画专业八、教学内容及要求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动画视听语言规律,掌握分镜头原理,并能驾御分镜头台本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本任务与要求:了解动画视听语言的各构成要素,从电影视听语言的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掌握视听语言在影视动画中的主要特点与常用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视听语言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达到能够灵活分镜头画面设计的要求。
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8课时)了解:视听语言的含义理解: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视听语言的构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掌握:视听语言的发展简史、动画视听语言的特点及分类重点内容:视听语言的发展简史、动画视听语言的特点及分类教学难点: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视听语言的构成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影像(8课时)了解:动画影像的形成理解:镜头掌握:景别、构图、角度与运动、光线、色彩重点内容:动画影像的形成教学难点:景别、构图、角度与运动、光线、色彩第三章声音(8课时)了解:声音概论理解:电影声音元素掌握:电影声音的制作重点内容:电影声音元素教学难点:电影声音的制作第四章剪辑(8课时)了解:剪辑概论理解:轴线掌握:蒙太奇、如何连接好前后两个镜头重点内容:剪辑概论教学难点:蒙太奇、如何连接好前后两个镜头九、考核方式考试题型构成:动画片的视觉语言分析70%,镜头组接形式30%。
成绩构成: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十、学时分配及进度安排十一、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一)使用教材[中国]殷俊、王平编著《动画视听语言》(第1版)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一)教学参考资料[中国]聂欣如编著《动画剪辑》(第1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01月十二、其他说明课程结束后学生作业A4打印保存。
视听语言大纲

《视听语言》大纲课程名称:视听语言课程编号: 09310011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总学时数:36 学分数: 2一、教学目的《视听语言》是专业限选课,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对视听语言的学习,能运用视听语言进行艺术设计,能熟练的制作分镜头剧本,从而更好的体现视听语言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二、课程教学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视听语言基础知识、掌握视听语言的方法,以及视听语言创意构思。
在现代社会中视听语言的广泛应用,通过对视听语言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制作动画前期方式,培养良好审美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并能够独立完成影片的前期制作。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本课采用讲授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通过课堂理论与实际制作结合,偏重实际制作试验的方式授课。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指定的各教学单元的作业,通过学生的制作体验、教师的现场辅导、示范及作业讲评,强化与巩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本课程的考核方法为随堂考察,是对学生的学习课程、作业过程的考察及作业成果的考核为成绩评定的依据。
平时成绩占60%,结课作业占40%。
三、教学主要内容:第一章1.溯源:绘画和演出2.视听元素第二章1.景别2.角度3.镜头空间4.运动第三章1.轴线2.总角度3.场面调度和视听角度4.给予调度的剪辑第四章1.蒙太奇的感念、形成和类别2.蒙太奇的应用和类别3.蒙太奇的剪辑第五章1.镜头目的2.视点3.镜头组合与空间4.镜头组合与时间5.剪辑的影响第六章1.对话段落2.动作段落3.心里段落4.场面段落5.时空段落第七章1.声音的基本构成2.视听语言中声音的类别3.视听关系4.视听叙事中的声音创作手段四、学时分配五、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此课程是《运动规律》的延伸,意在使学生掌握影片前期制作。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参考书:《荣誉》人民文学出版社苏牧《视听语言基础》广播电视艺术系列教材邹建《影视动画视听语言》北京电影出版社孙立《动画影片视听语言》重庆大学出版社赵前。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视听语言教学目的:《视听语言》是一门关于影视的基础理论课程。
主要通过对影视的一些基本艺术问题的介绍,结合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评价,来达到提高学生的电影艺术欣赏水平的目的。
通过欣赏影视作品,使学生正确掌握视听语言的特征,逐渐对电影艺术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并且把理论运用在自己的作业中。
教学内容:详细阐述视听语言的基础知识,重点掌握视听语言的思维方式。
让学生了解影视语言的一般规律,学习如何通过视听方式来进行叙事,表达情感。
在大量观摩经典作品的同时,学生必须亲自动手才有可能掌握其中的奥秘。
教学模式:利用课余时间,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每周授课3课时(共11周)学习资料:《视听语言》张浩岚中国电影出版社适用专业:通用选用教材:《视听语言》张浩岚中国电影出版社1.课程标准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述(2学时)视听语言接受的心理基础视听思维与视听文化视听思维与文学的线性思维视听语言的基本含义和规律视听语言与文学等艺术语言的关系镜头的分类和概念第二章景别与角度(4学时)1、景别概念2、景别的划分3、景别运用规律4、拍摄角度内在涵义第三章:景深与摄法(6学时)画框布局的象征性含义画框分类(根据宽高比分):镜头的角度镜头的景深电影构图的复杂性构图的组成第四章运动与轴线(4学时)运动的认识运动方向而言与综合运用对运动的表现与移动摄影运动的目的镜头的运动演员的运动运动的象征手法移动摄影——比较固定拍摄第五章光线与色彩(4学时)光的原色与补色光的分类及形态电影色彩与绘画色彩的不同色彩心理效应的三个属性色彩的艺术功能构成影片总基调色彩创造象征与意味第六章速度与剪辑(4学时)剪辑:导演与剪辑技巧速度:速度的处理和剪辑节奏的处理控制辅助元素的运用音乐音响效果剪辑点类型画面剪辑点的选择第七章声音(4学时)声音的分类声音的造型价值声音的作用还原逼真感刻画人物表达情景创造空间第八章蒙太奇与长镜头(4学时)蒙太奇的简史蒙太奇的基本原理蒙太奇的产生有其心理学的原理蒙太奇遵循了艺术反映现实的美学原则蒙太奇的类型与功能长镜头的概念长镜头的产生和发展长镜头的美学特征及运用2.考核标准与程序2.1标准:总评成绩=平时表现成绩*60%+考核成绩*40%a.基础知识掌握熟练20%b.核心部分70%c.文件输入、输出与打印10% 2.2程序a.学习结束统一交结课作业3.工具、材料3.1工具、材料:电脑、投影设备、摄像机、教学光盘4.参考资料4.1书目:《视听语言》张浩岚中国电影出版社4.2图象、实物:学生的优秀作业、及教师自备范例。
视听语言 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1.课程的基本描述2.教学定位2.1 课程教学目标《视听语言》以视听语言理论为支持,结合经典的影视艺术作品案例,培养学生对影像中视与听的语言类型及运用能力的把握。
对视听语言的特点、创作技巧手段和表现方法进行全面的理论论述与系统讲解,注重学生视听语言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1、能够充分理解视听语言的基本理论;2、掌握影像构成的基本元素;3、结合摄像、录音技术,对影像形成的技术进行分析;4、通过对构图、镜头、光效、色彩、运动、声音、剪辑等视听元素等知识学习,通过具体的影像片段,分析影视作品中视与听语言的有效运用与充分表达;5、能够根据影视作品艺术特色要求,合理选择恰当地运用视与听的语言进行艺术表达;6、影视作品设计中能够针对影像流畅、主题明确等问题进行创作,并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出创新意识,并充分考虑视与听语言的合理运用。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第一门关于影像创作的基础性课程。
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视听语言中的构图、景别、人声、剪辑等基本概念和影像创作过程中包含的各个元素,从影视作品创作的角度介绍了影像形成过程的各个要素的创作要点。
通过对已成功地影像片段与案例的介绍,具体说明了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涉及的众多语言、内容与主题的内在联系以及艺术创作需要注意的事项与表达技巧。
该课程着重强调视与听的语言在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与技术体现,重点实现围绕影视作品表达的主题利用影视语言的艺术形态淋漓尽致地艺术性表现出来,以便创造出更优秀的影视作品。
2.3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利用翻转课堂、项目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基于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传统授课等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讲授。
利用传统授课讲授基本理论,让学生理解影视语言的形成。
利用项目驱动式教学讲授视听语言的运用,借助不同构建下情境表达中语言的有效使用,帮助学生理解视听语言的特点。
利用丰富的案例教学,生动地呈现优秀导演的杰出作品片段,有效地辅助学生理解视听语言的艺术运用,探究式教学则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视听语言元素进行全面表达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视听语言 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在理论讲解中,讲师会详细介绍视听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影像构成的基本元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影像创作的基本原理。
在案例分析中,讲师会选取经典的影视作品案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影视作品中视听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表现方法。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将亲自参与影像创作过程,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视听语言综合实践能力。
视听语言》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基础性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影像___与听的语言类型及运用能力的把握。
课程主要介绍视听语言的基本理论和影像构成的基本元素,以及影像创作过程中包含的各个元素。
通过对经典的影视作品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掌握影视作品中视听语言的运用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自己的视听语言综合实践能力。
该课程重点强调视与听的语言在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与技术体现,帮助学生创造出更优秀的影视作品。
在本课程中,我们采用了传统授课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影视语言的基本概念。
同时,我们也采用了项目驱动式教学,让学生实践运用视听语言中各个要素,并通过有效的组合和运用,理解视听语言的应用特点。
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我们展示了优秀导演的杰出作品片段,帮助学生理解视听语言的艺术特点。
此外,我们也采用了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视听语言元素进行全面表达,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课堂中,我们采用了传统讲授和案例教学法,对影视的产生和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使概念讲述更加清晰透彻。
对于运用性问题,如景别、运动镜头、色彩与光效等的运用,我们采用了项目驱动和探究式研究的方式。
在课前布置任务后,小组讨论其应用,并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学生充分讨论,互相评价,锻炼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
我们也将“翻转”带入到课堂中来,调动学生们的研究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视听语言进行创作思维和创作技巧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视听语言 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1. 引言教学大纲是指向学生提供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的重要文件。
本教学大纲旨在设计一套完整、有序的视听语言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在听力和口语方面取得持续进步。
2. 课程目标2.1 开展视听语言能力培养2.2 提高学生在听力和口语方面的水平2.3 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理解3. 教学内容3.1 听力训练3.1.1 基础听力技巧的学习与练习3.1.2 掌握听力题型解答技巧3.1.3 听力材料包括各种真实场景的对话和听力材料,涵盖不同主题和语境3.2 口语表达3.2.1 发音与语音语调的练习3.2.2 基本口语交际技巧的学习与模仿3.2.3 口语练习,包括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3.3 文化与语言背景3.3.1 学习各种文化与语言背景下的视听材料,如电影、音乐、纪录片等3.3.2 分析与讨论视听材料中的文化和语言现象4. 学习要求4.1 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和表达4.2 学生应按时完成听力和口语练习,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4.3 学生应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总结和预习4.4 学生应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5. 评估方式5.1 日常听力和口语练习表现评估5.2 各单元末实施听力和口语测试5.3 期末实施综合听力和口语考试6. 教学计划6.1 第一单元:基础听力技巧训练6.1.1 听辨声音与重音练习6.1.2 数字、日期、时间的听力训练6.1.3 听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培养6.2 第二单元:口语表达训练6.2.1 基本问答句型练习6.2.2 社交场景下的口语模仿练习6.2.3 辩论与演讲训练6.3 第三单元:文化与语言背景学习6.3.1 视听材料分析与讨论6.3.2 电影、音乐、纪录片欣赏与解读6.3.3 跨文化对比与交流练习7. 教学资源7.1 听力材料:录音机、视频播放器、电脑等7.2 口语练习:角色扮演卡、辩论赛题、演讲稿等7.3 文化与语言背景学习:电影、音乐、纪录片等视听材料8. 教学反思与改进8.1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8.2 学生和教师之间定期进行教学反馈和沟通8.3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反馈及时修正教学计划,并进行总结评估9. 结论本教学大纲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视听语言教学计划,涵盖基本听力技巧训练、口语表达训练以及文化与语言背景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视听语言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视觉心理形成机制、视听语言的特点、视觉思维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1) 视听语言的发展和地位;(2) 视觉心理的形成机制:人的视听感知特性在影视中的运用;(3) 视听语言的特点;(4) 视觉思维的形成。
教学要求了解:视听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理解:视觉心理的形成机制。
掌握:视听语言的特点:记录本性和幻觉性;视觉思维:形象元素间的组合关系带来视觉语言的表意。
第二章画面造型语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画面造型语言各元素的概念、内容和应用规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是整个视听语言教学的重点章节,其各个元素均为教学重点。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1) 景别:景别的划分、各景别的画面造型特点以及叙事表现功能;(2) 景深:景深控制、长焦、中焦、短焦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及影视应用;(3) 构图和角度:构图三任务、构图法则、构图的象征意义。
角度的类型、各自的画面造型特点以及叙事表现功能;(4) 色彩和光线: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的情绪、色彩控制手段;光线的分类(光位和光性)、不同光位与光性的画面造型功能;(5) 视点:视点的分类及其功能。
教学要求了解:画面造型语言各个元素的概念和内容;画面造型元素对于视听语言叙事和表意的作用。
理解:景别划分与选取;不同景深的画面造型特点;构图在叙事、表意和象征三大任务上的重要作用;角度的叙事表现功能;色彩和光线的情绪暗示;视点的分类及其功能。
掌握:景深控制;构图法则:平衡法则(绝对平衡和重力平衡)以及对待法则的态度;色彩控制:色彩体系的建立、基调色与重点色的处理;光线控制:光线的造型能力、三点布光法;视点:客观视点、主观视点、导演视点。
第三章镜头形式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镜头的不同运动(包括固定)形式,并了解各种镜头形式的拍摄技术特征和画面造型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不同镜头形式的拍摄技术特征和画面造型特点;难点是对长镜头美学风格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于场面调度的认识、把握和实际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1) 固定镜头的拍摄技术特征和画面造型特点;(2) 运动镜头的不同运动形式及其表现功能:推、拉、摇、移、跟、升、降;(3) 长镜头的形式类型和美学表现特征、对长镜头的正确理解和定位;(4) 场面调度的基本形式和叙事表现功能。
教学要求了解:严格意义的固定镜头:静态构图的单个镜头,完全不改变构图形式,只有任务调度的变化而没有摄影机的参与;运动镜头推、拉、摇、移、跟、升、降七种运动形式;长镜头的分类;场面调度包括人物调度、镜头调度及综合调度三类。
理解:镜头形式选取的标准;运动的魅力;对长镜头应用的正确态度,场面调度的作用。
掌握:各种镜头运动形式的实践操作能力;场面调度能力。
第四章剪辑和蒙太奇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影视剪辑工作的意义,了解剪辑在叙事和表现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对剪辑工作的认识,掌握经典剪辑的原理和特征;难点是掌握基本剪辑手法、学会以剪辑观念带入整个影片制作全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1) 剪辑对于时空的省略和延滞,及其作用;(2) 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基本剪辑观念;(3) 经典剪辑的原理和特征——立足于叙事;(4) 表意和风格化剪辑。
教学要求了解:为什么有一种说法是“片子不是拍出来的,而是剪出来的”;剪辑的魅力和魔力何在;剪辑是如何形成不同意义、强化戏剧冲突的。
理解:剪辑对于时空的省略和延滞作用;苏联蒙太奇学派:杂耍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垂直蒙太奇;立足于叙事的经典剪辑:交叉剪辑、平行剪辑和段落剪辑;风格化剪辑:非连贯剪辑、跳接。
掌握:在整个影片创作过程中植入剪辑观念:分镜头、多机位;180度(轴线)原则;主镜头拍摄和三镜头法。
第五章声画关系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影视中声音元素的种类及其运用,能够有意识运用声音元素进行叙事和表意,能够合理处理声画关系,掌握声画处理技巧并应用于实践。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掌握视听语言中声音元素的种类和各自的作用、理解不同声画关系的特征及其作用;难点是在创作实践中能够运用声音元素进行叙事和表意,巧妙处理声画关系。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1) 电影声音的特性: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声音、声音结构的三维空间;(2) 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按声源分类:人声、自然音响、音乐;按录制方式分类:同期声和配音;(3) 声音的叙事作用和情绪表达作用;(4) 声画关系:声画同步、声画分离、声画对位、声画措置。
教学要求了解:影视作品中声音的分类。
理解:声音在叙事和抒情上的作用;不同类型声音的作用;声画四对关系的概念。
掌握:使用声音塑造空间;使用声音灵活调动时空;使用声音推动叙事、烘托情绪、营造氛围;通过声画关系的处理,形成特殊的视听艺术效果。
因课时限制,下面章节按教学计划不进行专门讲述,但在日常授课环节可进行相应穿插:第六章视听语言的叙事系统教学目的:从本章开始进入视听语言的综合学习阶段,即通过前一时期的视听语言元素学习和训练的培养,在学生掌握各个自成系统的单独视听语言元素的运用之后,进行综合的训练,将相对独立的各个元素捏合在一起,形成对整个影视作品创作的把握。
综合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叙事系统的建立和修辞手段的运用。
本章为第一阶段,教学目的为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个完整影视作品的结构框架,以及在此框架下展开叙事的相关视听手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对完整影视作品叙事结构的处理以及相关剧作知识,并掌握相关视听手段,使影片整体呈现结构感、统一质感及风格感;难点是对相关剧作知识的理解。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1) 剧作结构: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2) 主题、情节、冲突与悬念;(3) 电影的整体质感;(4) 电影的风格感;教学要求了解:影视剧作的相关知识。
理解:传统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影片中主题、情节(情节点)、冲突与悬念的作用;何谓电影的整体质感,为什么要营造质感;何谓电影的风格感,为什么要确立风格。
掌握:对线性结构的把握;营造影片整体质感的手段;营造影片风格感的手段。
第七章视听语言的修辞功能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带领学生回顾前面所学视听语言各元素在表意、抒情、象征等修辞方面的作用,并综合运用,使之掌握视听语言修辞功能的实现策略。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对视觉隐喻、强调、渲染、劝说等几种视听语言修辞策略的学习;难点在于各个视听语言元素的综合使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1) 视觉隐喻:视听语言通过形象元素“物化”思维;(2) 强调:通过造型元素强调叙事中的重要细节、情节,视觉元素和情节编码强调象征含义,反讽强调主题;(3) 渲染:重复产生渲染,重复蒙太奇、运动镜头、重复调度都可以实现气氛、情绪的渲染;音乐的使用;(4) 劝说:视点缝合和理性蒙太奇。
教学要求了解:视听语言修辞的作用和意义。
理解:对视觉隐喻、强调、渲染、劝说等几种视听语言修辞策略的理解。
掌握:视听语言修辞的实现手段——视觉隐喻:“物化”思维、色彩的情感特征;强调:光线、色彩、景别、视点、蒙太奇、重复的强调作用;渲染:声音、蒙太奇、运动、重复调度的渲染作用;视点缝合的劝说功效。
第八章类型化的电视视听语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电视节目在视听语言上的不同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是对不同电视节目类型的了解;难点在于把握各节目类型不同的视听语言风格,以及在实践操作中的应用,如电视文艺晚会的机位选择和镜头运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1) 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类型化的含义、电视视听语言类型化的原因;(2) 电视节目类型和样式的划分;(3) 电视纪实语言:专题片和纪录片;纪实语言中的主观介入。
(4) 电视艺术语言:文艺信息播报、文艺实况转播、文艺纪录片、文艺专题片、电视艺术片;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特性:直观性、运动性、立体性、技术性。
(5) 电视文艺晚会的机位设置特点和切换规律。
教学要求了解: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型;电视纪实类和艺术类节目的总体美学风格和视听语言特点。
理解:主观介入的影响;纪录性的纪实语言和专题性的纪实语言的区别;电视文艺视听语言的特性表现。
掌握:电视视听语言特点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实际应用。
四、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1.本课程课内外学时比例为1:2,平均周学时:2。
2.本课程以讲授为主,各主要章节讲授中需要与实际操作实践相结合,课后完成作业拍摄以巩固所学知识点。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容及学时:本课程授课内容全部采用多媒体授课。
4.教学方式:课堂授课、经典影片片段观摩、作业、实践5.考核方式:期末总成绩=平时作业(30%)+期末考试(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