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实验
过滤实验
(2)打开过滤进水阀门,调节25L/h,待测压管中水位稳定后,读取各测压 管中的水位值,并加以记录;
(3)增大过滤流量,使进水流量依次为50 L/h、100 L/h、150 L/h、200 L/h、250 L/h,重复步骤(2),进行读数和记录;
e L L0 *100% L0
三、实验装置
1、滤料层 2、承托层 3、水泵 4、水泵进水阀
5、过滤进水阀
9、测压管阀
6、过滤出水阀
10、反冲洗进水阀
7、过滤出水流量计 11、反冲进水流量计
8、放空阀
四、实验步骤
1、采用衡水头变滤速的过滤方法,过滤开始前,测定衡水位的水面高度, 并记录:
二、实验原理
(5)在过滤过程中,随滤料层截污量增加,滤层的孔隙度m减小, 水流穿过砂层缝隙的流速增大,导致滤料层水头损失的增加;
(6)均匀滤料层的水头损失(H)计算:
H
K(1 m)2
gm3
b (
d0
)2L0
1.75 g
1 m
m2
1 (
d0
)L0 2
2、反冲洗
(1)对滤料层进行反冲洗,以使滤料层短时间内恢复其工作能力;
过滤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清洁滤料层过滤时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 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进一步深化理解过滤的基本机理; 3、深入理解反冲洗强度与滤料层膨胀高度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1、过滤 (1)采用单层均匀石英砂滤料进行过滤,过滤过程原水从过滤柱的
上部流入,依次经过滤料层、承托层、集水区,从滤柱的底部流出;
过滤实验实验报告
过滤实验实验报告过滤实验实验报告导言过滤实验是一项常见的实验,通过不同的过滤方法,可以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与溶液分离。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过滤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其原理和适用范围。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混合物(由固体颗粒和溶液组成)、玻璃棒、漏斗、滤纸、玻璃棉、砂子、活性炭等。
实验步骤如下:1. 将混合物倒入漏斗中;2. 选择合适的过滤方法,如普通过滤、砂滤、活性炭滤等;3. 将过滤装置搭建好,并确保密封性;4. 缓慢倒入混合物,观察过滤效果;5. 收集过滤液和残渣,进行进一步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统计,我们发现不同的过滤方法对实验结果有着明显的影响。
以下将分别对不同过滤方法进行分析。
1. 普通过滤普通过滤是最常见的过滤方法,通过滤纸将固体颗粒拦截,使溶液通过。
这种方法适用于颗粒较大、溶液相对清澈的混合物。
然而,对于颗粒较小或溶液较浑浊的混合物,普通过滤的效果并不理想,可能会导致过滤速度缓慢或滤液中仍有颗粒残留。
2. 砂滤砂滤是一种常用的过滤方法,通过砂子的孔隙将固体颗粒截留,使溶液通过。
砂滤适用于颗粒较小、溶液较浑浊的混合物。
由于砂子的孔隙较小,能够有效地阻止颗粒通过,因此砂滤的过滤效果较好。
然而,砂滤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过滤速度较慢、易堵塞等。
3. 活性炭滤活性炭滤是一种高效的过滤方法,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将溶液中的杂质去除。
活性炭滤适用于溶液中有机物较多的混合物,能够有效去除异味和有害物质。
然而,由于活性炭的吸附饱和性,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活性炭,否则过滤效果将大打折扣。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的过滤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混合物。
普通过滤适用于颗粒较大、溶液相对清澈的混合物;砂滤适用于颗粒较小、溶液较浑浊的混合物;活性炭滤适用于溶液中有机物较多的混合物。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根据混合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过滤方法,以获得最佳的过滤效果。
未来展望虽然本次实验对不同过滤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究,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过滤实验_3
过滤实验一、实验目的1. 在一定的压力下进行恒压过滤, 掌握过滤问题的工程处理方法及过滤常数K 的测定。
2. 了解过滤设备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3. 加深对过滤操作中各影响因素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以某种多孔物质作为介质来处理悬浮液, 将固体物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固液分离操作, 在外力作用下, 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介质孔道, 而固体颗粒被介质截留下来, 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如发酵液与固体渣之间的分离。
因此, 过滤操作本质上是流体通过固体颗粒床层的流动, 所不同的是, 固体颗粒床层的厚度随着过滤过程的进行不断增加, 所以在过滤压差不变的情况下, 单位时间得到的滤液量也在不断下降, 即过滤速度不断降低。
过滤速度u 的定义是在单位时间、单位过滤面积内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即ττd dqAd dV u ==式中: A 为过滤面积(m2);τ为过滤时间(S );q 为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量(m3/m2);V 为通过过滤介质的滤液量(m3)。
可以预测, 在恒定的压差下, 过滤速率与过滤时间必有如图4-5所示的过细, 单位面积的累积滤液量和过滤时间的关系有如图4-6所示的关系。
影响过滤速度的主要因素除势能差、滤饼厚度外, 还有滤饼、悬浮液的性质、悬浮液温度、过滤介质的阻力等, 故难以用严格的流体力学方法处理。
比较过滤过程与流体经过固体床的流动可知:过滤速率即为流体经过固体床的表观速率u 。
同时, 液体在由细小颗粒构成的滤饼空隙中的流动属于低雷诺数范围。
因此, 可利用流体通过固体床压降的简化数学模型, 运用层流时泊谡叶公式寻求滤液量与时间的关系, 推出过滤速度计算式()Lpa K u μεε∆⋅-⋅=2231'1 式中: u 为过滤速度(m/s );K'为滤饼孔隙率、颗粒形状、排列等因素有关的常数, 层流时K'=5;ε为床层的孔隙率(m3/m2);a 为颗粒的比表面(m2/m3);△p 为过滤的压强降(Pa );μ为滤液粘度(Pa ·s );L 为床层厚度(m )。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过滤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过滤化工原理实验报告过滤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过滤实验,掌握化工原理中的过滤操作,并了解过滤的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通过孔径较小的过滤介质(如滤纸、滤膜等)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纯净的溶液或悬浊液。
过滤的原理主要包括两种:表层过滤和深层过滤。
表层过滤是指颗粒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形成过滤膜,而深层过滤是指颗粒截留在过滤介质内部。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滤纸、漏斗、烧杯、橡胶塞等。
2. 将滤纸折叠成合适的形状,放入漏斗内,使其与漏斗壁贴紧。
3. 将需要过滤的混合物倒入漏斗中,让其自然下滤。
4. 若过滤速度过慢,可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混合物,但要避免破坏滤纸。
5. 待过滤液完全通过滤纸后,将滤液收集在烧杯中。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含有固体颗粒的悬浊液进行过滤操作。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收集到的滤液,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过滤操作可以有效地将固体颗粒从悬浊液中分离出来,得到较为纯净的滤液。
2. 过滤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颗粒的大小、浓度、过滤介质的孔径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因素来控制过滤速度。
3. 过滤后的滤液可以进一步用于其他化工操作,如结晶、蒸发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过滤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过滤作为一种常见的分离技术,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掌握过滤的原理和操作技巧,我们可以有效地分离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得到纯净的溶液或悬浊液。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过滤介质和操作条件,以获得更好的过滤效果。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避免杂质的污染。
2. 操作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滤纸破裂或漏斗倾倒。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七、参考文献[1] 张三. 化工原理与实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李四. 过滤技术及应用[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以上为本次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读者对化工原理中的过滤操作有所了解和掌握。
实验四 过滤实验
e = L − L0 ×100%
(2)
L0
式中: L ——砂层膨胀后厚度(cm); L0——砂层膨胀前厚度(cm);
膨胀度 e 值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反冲洗效果。而反冲洗的强度大小决定了滤料层的膨胀度。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 (一)实验装量
本实验采用如图 1 所示的实验装置。过滤和反冲洗水来自高位水箱。高位水箱的容积(图 中未注出)为 2×1.5×1.5m,高出地配和孔隙度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2. 本实验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表 2 滤层反冲洗实验记录表
序 测定 次 反冲洗流量 反冲洗强度 膨胀后砂层厚度
号
数
Q(ml/s)
(cm/s)
L (cm)
砂层膨胀度
e = L − L0 % L0
1 2 1 3 平均 1 2 2 3 平均 1 2 3 3 平均 1 2 4 3 平均 1 2 5 3 平均 1 2 6 3 平均 反冲洗前滤层厚度 L0=
m = Vn = V − Vc = 1 − Vc = 1 − G
VV
V
Vγ
(1)
式中:m ——滤料孔隙(率)度(%); Vn——滤料层孔隙体积(cm3); V ——滤料层体积(cm3) Vc ——滤料层中滤料所占体积(cm3); G ——滤料重量(在 105℃下烘干)(g); γ——滤料重度(g/cm3)。
滤层截污量增加后,滤层孔隙度 m 减小,水流穿过砂层缝隙流速增大,于是水头损失 增大。为了保证滤后水质和过滤滤速,当过滤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滤层进行反冲洗,使滤料 层在短时间内恢复工作能力。反冲洗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其原理是一致的。反冲洗开始时承 托层、滤料层未完全膨胀,相当于滤池处于反向过滤状态,这时滤层水头损失可用式(2)计 算。当反冲洗速度增大后,滤料层完全膨胀,处于流态化状态。根据滤料居膨胀前后的厚度 便可求出膨胀度(率)
初中化学过滤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过滤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过滤实验,让学生了解过滤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实验器材:玻璃漏斗、滤纸、砂子、水、砂糖溶液、玻璃烧杯、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将砂子和水混合,并搅拌均匀,得到一个含有砂子的水溶液。
2. 将砂糖溶液倒入一个玻璃烧杯中。
3. 将玻璃漏斗放入玻璃烧杯中,用滤纸将漏斗底部盖住。
4. 先将含有砂子的水溶液倒入漏斗中,观察砂子残留在滤纸上的过程。
5. 再将砂糖溶液倒入漏斗中,观察砂糖溶液通过滤纸后的情况。
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过滤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溅洒和碰撞。
2.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3. 实验结束后,及时处理实验废液,注意环保。
实验结果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砂子残留在滤纸上的现象,这是因为砂子的颗粒较大无法通过滤纸的微孔,从而实现了砂子和水的分离。
而砂糖溶液能够通过滤纸,因为砂糖分子较小可以通过滤纸的微孔,实现了砂糖溶液的过滤分离。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到过滤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实验操作和观察的能力,也为以后更复杂的分离实验打下基础。
科学小实验一 水的过滤和净化
2、把滴水盖安装在滤水器 上,然后把滤水器倒悬xuán 在水杯上方;
3、按小石粒、滤布、砂、 炭粒、小石粒、大滤布的顺 序依次从下往上放材料入滤 水器中;
4、把混水倒入滤水器。
科学小实验(一):
最后出来的水真的很干净!
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有了许多新发明,江河湖水通过它 可以直接喝,在户外探险、野外生存等方面都非常有用。
科学小实验一 水的过滤和净化.ppt
每当我们打开水龙头时,看到的是清清的水。 而江河里的水,却是混浊zhuó的,大家知道自来 水厂是用什么办法把它们变干净的呢?
原来水厂用过滤净化的办法:经过取水、沉淀diàn、 过滤、吸附fù 、消毒杀菌、最后达到净化的效果。
科学小实验(一):
今天我们做的水过滤
实验五过滤实验
实验五过滤实验一、实验目的过滤是具有孔隙的过滤层截留水中杂质,从而使水得到澄清的工艺过程,砂滤是一种最主要的应用于生产实验的水处理工艺,不仅可以去除水中细小的悬浮颗粒杂质,而且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及有机物。
本实验采用石英砂作为滤料,进行清水、原混水及经混凝后的混水的过滤实验及反冲洗实验。
希望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清洁滤料层过滤时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2.深化理解滤速对出水水质的影响;3.深入理解反冲洗强度与滤料层膨胀高度间的关系,掌握反冲洗方法。
4. 熟悉普通快滤池过滤、反冲洗的工作过程。
5. 加深对滤速、冲洗强度、滤层膨胀率、初滤水浊度的变化、冲洗强度与冲洗膨胀率关系以及滤速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关系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快速过滤池滤料层能截留粒径远比滤料孔隙小的水中杂质,主要通过接触絮凝作用,其次为筛滤作用和沉淀作用。
要想过滤出水水质好,除了滤料组成需符合要求外,沉淀前或滤前投加混凝剂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过滤水头损失达到最大允许水头损失时,滤池需要进行冲洗。
少数情况下,虽然水头损失未达到最大允许值,但如果滤池出水浊度超过规定要求,也需进行冲洗。
冲洗强度需满足底部滤层恰好膨胀的要求。
根据运行经验,冲洗排水浊度降至10~20度以下可停止冲洗。
快滤池冲洗停止时,池中水杂质较多且未投药,故初滤水浊度较高。
滤池运行一段时间(约5~10 min或更长)后,出水浊度开始符合要求。
时间长短与原水浊度、出水浊度要求、药剂投放量、滤速、水温以及冲洗情况有关。
如初滤水历时短,初滤水浊度比要求的出水浊度高不了多少,或者说初滤水对滤池过滤周期出水平均浊度影响不大时,初滤水可以不排出。
为了保证滤池出水水质,常规过滤的滤池进水浊度不宜超过10~20度。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1. 过滤装置(如图5-1所示) 1套2. 浊度仪 1台3. 200mL烧杯2个,取水样测浊度用。
4. 20mL量筒1个,秒表一块,5. 2米钢卷尺1个,温度计1个。
(化工原理实验)过滤试验
过滤试验是为了研究和了解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领域。本实验将介绍 过滤试验的目的、实验步骤和要点,以及评价过滤效果的指标。
过滤试验的目的
通过过滤试验,可以了解不同物质在过滤过程中的行为和性质,进一步认识过滤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步骤和要点
1. 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2. 按照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和方法。 3. 进行实验操作,注意控制实验条件,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和要点。
结论和总结
通过对过滤试验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过滤的原理和方法,并在实际 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和条件,达到理想的过滤效果。
过滤试验的原理
过滤试验基于物质的分离和筛选原理,通过过滤介质的孔隙大小和特性,将 固体颗粒或杂质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
常பைடு நூலகம்的过滤方法
重力过滤
利用重力作用,使液体通过过滤介质,固体颗粒滞留在过滤介质上。
压力过滤
通过施加压力,强制将液体通过过滤介质,实现更高效的过滤效果。
真空过滤
利用负压条件,将液体从上部抽出,通过过滤介质,实现快速过滤。
过滤试验的应用领域
化学工程
在化工工艺中,过滤试验 广泛应用于分离和纯化液 体中的固体颗粒。
环境工程
在环境治理中,过滤试验 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
生物制药
在生物制药过程中,过滤 试验用于分离和提纯生物 制品。
过滤效果的评价指标
• 过滤效率:固体颗粒被过滤掉的百分比。 • 透明度:过滤后液体的清澈程度。 • 过滤速度:单位时间内过滤液体的体积。
水的净化与过滤实验
水的净化与过滤实验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如今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的水源受到了污染,因此,净化和过滤水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水的净化和过滤实验,以确保我们饮用的水清洁安全。
一、实验材料1. 水样:可以使用自来水、池塘水或其他水源作为实验材料。
2. 滤纸:用于过滤杂质的滤纸。
3. 砂子:用于水的过滤。
4. 活性炭:用于去除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5. 试管:用于装载水样和处理试剂。
6. 大瓶子或容器:用于存放处理过的水样。
二、实验步骤1. 水的过滤实验首先,将水样准备好,可以倒入一个试管中。
然后,取一张滤纸,将其折叠成适当的大小,并将其放在一个漏斗中。
接下来,将漏斗放置在一个容器中,将水样缓慢倒入漏斗中,让其通过滤纸逐渐过滤。
通过观察滤纸和容器中的水样,我们可以发现,滤纸上会留下一些杂质,而经过滤的水变得更为清澈。
这说明滤纸可以去除水中的一些悬浮物和颗粒。
2. 水的净化实验除了过滤,我们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来净化水样。
其中一种方法是使用砂子进行过滤。
将水样先倒入一个试管中,然后准备一些砂子。
将砂子放在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再将试管中的水慢慢倒入容器中,让其经过砂子的过滤。
同样地,我们可以观察到砂子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使水更加清澈。
这是因为砂子的颗粒可以阻拦较大的悬浮物和颗粒,从而提高水的质量。
3. 水的进一步净化实验除了过滤,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进一步净化水样。
例如,可以使用活性炭来去除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将水样倒入一个试管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活性炭。
将试管摇晃几下,让活性炭充分与水接触。
然后可以观察到,水中的异味和色素逐渐减少或消失。
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极高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颜料,从而提高水的口感和质量。
三、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的净化和过滤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的质量。
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使水更加清澈。
而使用砂子进行过滤可以进一步去除杂质。
此外,活性炭的使用可以去除水中的异味和色素,使水更加纯净。
实验四 过滤实验
实验四 过滤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过滤问题的简化工程处理方法及过滤常数的测定2.了解板式过滤设备的构造和操作方法3.学会用重量传感器测滤液量和量高度测滤3液量的方法二、实验原理过滤是利用重力或人为造成的压差使悬浮液通过某种多孔性过滤介质,将悬浮液中的固、液两相有效地加以分离的过程,其本质上是流体流过固体颗粒床层的流动。
这其中固体颗粒对流动提供了很大的阻力,一方面使流体沿床截面的速度分布均匀,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很大的压降,后者是工程技术人员感兴趣的。
过滤过程的特点:流体通过过滤介质和滤饼空隙的流动乃是流体经过固定床流动的一种具体情况。
因流体通过颗粒层的流动多为爬流状态,故单位体积床内层所具有的颗粒表面积对流动阻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固定床着手,对于复杂的真实过程和简化了的物理模型,假设单位床层体积内表面积相等、空隙率相等,使前后模型不失真(见图1所示)。
这样,可以用数学方程式加以描述,最后采用实验测定模型参数的方法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1.过滤过程的描述过滤操作时,床层厚度(滤饼厚度)不断增加,在一定压差下,滤液通过速率随过滤时间的增加、滤饼的增厚而减少,即过滤操作系非定态过程。
但是,由于滤饼厚度的增加是比较缓慢的,过滤操作可作为拟定态处理。
定义:ττd dqAd dV u == 过滤影响因素:势能差∆P ,滤饼厚度L ,过滤温度T ,过滤介质特性,滤饼特性,悬浮液的特性等。
工程处理的困难:影响过程的因素多,难以用严格的流体力学方法处理。
2.过滤问题的处理方法①过滤操作是非定态操作,但由于滤饼厚度变化缓慢,可视为拟定态过程。
②过滤操作阻力大,流体通过颗粒床层是一种极慢流动,视为爬流,阻力损失取决于颗粒表面积。
基于以上2个方面,将过滤过程视作“流体通过固定床的压降”问题处理。
这样通过对过滤过程的深刻理解,便能应用数学模型研究过滤过程的工程问题。
3.数学模型的步骤Ⅰ 将复杂的真实过程简化成易于用数学方程式表达的物理模型; Ⅱ 对所得的物理模型进行数学描述,即建立数学模型; Ⅲ 通过实验对数学模型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并测定模型参数。
过滤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过滤的原理和过程。
2. 掌握过滤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过滤效果,探讨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一种利用过滤介质(如滤纸、砂石等)将固体颗粒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根据过滤介质的孔隙大小,可以将混合物分为不溶性和可溶性物质。
过滤过程中,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过滤介质上,而液体则通过过滤介质流出。
三、实验器材1. 烧杯(250ml)2个2. 玻璃棒3. 滤纸4. 砂纸5. 秒表6. 100ml量筒7. 电子天平8. 待过滤的混合物四、实验步骤1. 将滤纸折叠成适当大小,放入烧杯中,确保滤纸紧贴烧杯底部。
2. 将待过滤的混合物倒入另一个烧杯中,搅拌均匀。
3.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通过玻璃棒引导,缓慢倒入装有滤纸的烧杯中。
4. 待液体完全通过滤纸后,将烧杯中的滤液收集到量筒中,记录滤液体积。
5. 称量过滤前后的滤纸质量,计算固体颗粒的质量。
6. 重复上述步骤,改变过滤介质的孔隙大小,观察过滤效果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过滤前混合物体积:200ml(2)过滤后滤液体积:150ml(3)过滤前滤纸质量:5g(4)过滤后滤纸质量:4g(5)固体颗粒质量:1g2. 结果分析(1)通过实验可知,过滤后的滤液体积减少了50ml,说明过滤过程有效地分离了固体颗粒。
(2)过滤前后的滤纸质量差为1g,说明过滤过程中固体颗粒被截留在滤纸上。
(3)通过改变过滤介质的孔隙大小,可以观察到过滤效果的变化。
孔隙越小,过滤效果越好,但过滤速度会相应减慢。
六、结论1. 过滤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固体颗粒和液体的方法。
2. 通过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和操作方法,可以提高过滤效果。
3.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待过滤物质的性质和过滤要求,选择合适的过滤设备和参数。
七、注意事项1. 在过滤过程中,应避免滤纸破裂,以免影响过滤效果。
2. 倒入混合物时,应缓慢进行,以免液体溅出。
3. 在改变过滤介质的孔隙大小时,应注意观察过滤效果的变化。
过滤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过滤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4月10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者:张三一、实验目的1. 了解过滤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过滤操作技巧。
3. 通过实验,提高对化学实验技能的掌握。
二、实验原理过滤是一种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固体颗粒的尺寸差异,通过滤纸或其他过滤介质,将固体颗粒截留在过滤介质上,而液体则通过过滤介质流出。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铁架台、滤液接收瓶。
2. 试剂: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沙子。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将漏斗固定在铁架台上,滤纸放入漏斗中。
2. 将氯化钠溶液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将搅拌均匀的氯化钠溶液沿漏斗边缘缓慢倒入滤纸中,使液体通过滤纸流入滤液接收瓶。
4. 观察过滤过程中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情况,记录过滤时间。
5. 将沙子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6. 将搅拌均匀的沙子溶液沿漏斗边缘缓慢倒入滤纸中,使液体通过滤纸流入滤液接收瓶。
7. 观察过滤过程中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情况,记录过滤时间。
8. 将硫酸铜溶液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9. 将搅拌均匀的硫酸铜溶液沿漏斗边缘缓慢倒入滤纸中,使液体通过滤纸流入滤液接收瓶。
10. 观察过滤过程中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情况,记录过滤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氯化钠溶液过滤实验:- 过滤时间:3分钟- 结果:滤液清澈,滤渣为固体氯化钠。
2. 沙子溶液过滤实验:- 过滤时间:5分钟- 结果:滤液清澈,滤渣为固体沙子。
3. 硫酸铜溶液过滤实验:- 过滤时间:4分钟- 结果:滤液清澈,滤渣为固体硫酸铜。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不同溶液的过滤时间不同,这是由于固体颗粒的大小和溶液的浓度有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过滤实验,我们掌握了过滤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对化学实验技能的掌握。
实验结果表明,过滤是一种有效的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方法,对于不同溶液的过滤效果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和过滤时间。
过滤实验
过滤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滤料级配方法2、熟悉过滤实验设备的过滤、反冲洗过程3、验证清洁砂层水头损失与滤速成正比4、加深对过滤基本规律的理解二、实验原理及设备在水处理技术中,过滤是通过具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如石英砂等)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从而使水得到澄清的工艺工程。
滤池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以石英砂为滤料的普通快滤池使用历史最久,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现了双层滤池、多层滤池和上向流过滤等。
过滤的作用,不仅可以截留水中的悬浮物,而且通过滤层还可以把水中的有机物、细菌乃至病毒等随着浊度降低而被大量的去除,净水的原理如下:1、阻力截留当污水流过颗粒状滤料层时,粒径较大的悬浮物颗粒首先被截留在表层的滤料的空隙中,随着此层滤料间的空隙越来越小,截污能力也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一层主要由被截留的固体颗粒构成的滤膜,并由他起到重要的过滤作用。
这种作用属于阻力截留或筛滤作用。
悬浮物粒径越大,表层滤料和滤速越小,就越容易形成表层筛滤膜,滤膜的截污能力也越高。
2、重力沉降污水通过滤料层时,众多的滤料表面提供了巨大的沉降面积。
重力沉降强度主要与滤料的直径以及过滤速度有关。
滤料越小,沉降面积越大,滤速越小,水流越平稳,这些都有利于悬浮物的沉降。
3、接触絮凝由于滤料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它与悬浮物质间有明显的物理吸附作用。
此外,沙粒在水中常常带有表面负电荷,能吸附带正电荷的胶体,从而在滤料表面形成带正电荷的薄膜,并进而吸附带负电荷的粘土和多种有机物等胶体,在沙粒上发生接触絮凝。
在实际过滤过程当中,上述三种机理往往同时起作用,只是随着条件不同而有主次之分。
对粒径较大的悬浮物颗粒,以阻力截流为主,因为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滤料的表面,通称成为表面过滤。
对于细微的悬浮物,以发生在滤料深层的重力沉降和接触絮凝为主,称为深层过滤。
在过滤当中,滤料起着核心的作用,为了取得良好的过滤效果,滤料应具有一定级配。
滤料级配是指将不同粒径的滤料按一定的比例组合。
实验三 过滤实验
实验三过滤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过滤及反冲洗实验的方法;2、加深对滤速、冲洗强度、滤层膨胀率等概念的理解;3、测定滤层水头损失和滤速间的关系;4、测定反冲洗强度和滤层膨胀率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过滤通常用在混凝或生化处理之后,它是一种使水通过砂、煤粒或硅藻土等多孔介质的床层以分离水中悬浮物的水处理操作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呈分散悬浊状的无机质和有机质粒子,也包括各种浮游生物、细菌、滤过性病毒与漂浮油、乳化油等。
滤池的形式多种多样,以石英砂为滤料的普通快滤池使用历史最久,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双层滤料、多层滤料和上向流过滤等。
若按作用水头分,有重力式滤池和压力式滤池两类。
为了减少滤池的闸阀并便于操作管理,又发展了虹吸滤池、无阀滤池等自动冲洗滤池。
所有上述各种滤池,其工作原理、工作过程都基本相似。
滤池的过滤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机理也涉及多种因素,常用的几种解释有:阻力截留、重力沉降、接触絮凝。
随着过滤过程的进行,污物在滤料中不断积累,滤料层内的孔隙由上而下逐渐被堵塞,水流流过滤料层的阻力和水头损失随之逐渐增大,当水头损失达到允许的最大值或出水水质达到某一规定值时,过滤中止,需要对滤池进行反冲洗以除去积聚在滤床内部的污染物。
滤池冲洗主要有三种方法:反冲洗、反冲洗加表面冲洗、反冲洗辅以空气冲洗。
反冲洗效果主要取决于冲洗强度和冲洗时间。
三、实验设备与用具滤柱:内径mm;柱高:m;滤料:;滤料厚:mm。
四、实验步骤1、将滤料先进行一定冲洗,冲洗强度加大至12~15 L/s.m2,时间几分钟,目的为去除滤层内气泡;2、做冲洗强度与滤层膨胀率关系实验。
测不同冲洗强度时的滤层膨胀后的厚度与膨胀度,将数据计入表1;3、关闭反冲洗排水阀门,开滤池出水阀门,使水面降至滤层以上30cm左右;4、测不同滤速(8m/h、10m/h、12m/h、16m/h)时滤层顶部测压管水位与底部测压管水位,做出清洁层水头损失和滤速之间的关系,将数据计入表2。
三年级上册科学过滤实验
三年级上册科学过滤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过滤实验,使学生了解过滤的原理和方法,学会利用过滤法分离混合物。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加深对过滤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
1.滤纸
2.铁架台
3.漏斗
4.玻璃棒
5.烧杯
6.泥沙和水的混合物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器材:将滤纸折叠成漏斗形状,放置在铁架台的漏斗中,并固定好。
准备好泥沙和水的混合物。
2.将泥沙和水混合物倒入漏斗中。
3.用玻璃棒引流,使混合物慢慢流入烧杯中。
注意不要让泥沙堵塞滤纸。
4.观察烧杯中的滤液和留下的泥沙。
可以多次过滤,直到滤液清澈。
四、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泥沙被留在滤纸上,而水通过滤纸流入了烧杯中。
多次过滤后,烧杯中的滤液逐渐变得清澈。
这说明过滤法可以将不溶于水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利用滤纸的孔隙大小将固体颗粒阻留在滤纸上,而水则通过滤纸流入下
方的容器中。
通过多次过滤,可以使液体达到清澈透明的状态。
过滤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制作饮料、酿酒、提取植物有效成分等。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过滤原理,掌握过滤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滤速 (m/h) 流量 (L/h) 清洁滤层顶部测压 管水位(cm)
表3-12
清洁滤层的水 头损失(cm)
清洁滤层底部测 压管水位(cm)
注:水温_____ ℃
实验目的 验证水反洗理论,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了解并掌握气、水反冲洗的方法,以及试验确定最 佳气、水反冲洗强度与反冲洗时间的方法。 通过水气反冲洗、水联合反冲洗加深对气、水反冲 洗效果的认识。 观察 反冲洗的全过程,加深感性认识。
滤柱号 反洗时间 反洗水量 (L/h) (min)
表3-13 滤层膨胀度 e (%)
计算e 实验e
水反冲洗记录
计算q 实验q 二者差值 (%)
1 2 3 4
(1)根据上表及原始数据,计算反冲洗强度和膨胀率。 (2)计算实验时反冲洗强度与计算值得差值与百分数。 (3)分析实验q与计算q相差的原因。
二、气水反冲洗实验
1
2
3
4
5
备注
1号
2号 3号 对比柱4号 水流量计读数
冲洗将结束是冲洗排水浊度、冲洗强度和滤料膨胀率的关系
冲洗流量(L/h) 滤层膨胀后厚度 (cm)
表3-11
滤层膨胀率(%)
(10)做滤速与清洁滤层的水头损失关系实验。通入 清水,测不同滤速(4、6、8、10、12、14、 16m/h)时滤层顶部的测压管水位和滤层底部附近测 压管水位、测水温。将有关数据记入表3-12。停止冲 洗结束实验。
过滤历时 (min)
进水浊度
出水浊度
注:混凝剂:______;原水水温:________ ℃
提前结束过滤,用设计规范的冲洗强度、冲洗时间进行冲洗,观察整 个滤层是否均以膨胀。冲洗将结束时,取冲洗排水测浊度。测冲洗温。 将有关数据计入表3-10.
冲洗过程记录
表3-10 冲洗流量(L/h)冲洗时间(min)冲洗水温(℃) 滤层膨胀情况
4、成果整理
(1)将气、水反冲洗时所记录的表3-15的值,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以浊度为纵坐 标,以时间t为横坐标,绘出浊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并加以评价比较。 (2)进行正交分析,判断因素主次、显著性、并找出滤料的最佳膨胀率、反洗 用水量及气反洗时间。 (3)将气、水反洗结果与 水反洗结果对比。
反洗强度 剩余浊度 标号
给排水15.19班 组长:666 成员:全班
目的 原理 设备及用具 步骤及记录 实验报告
1.
2.
熟悉普通快滤池过滤、冲洗的工作过程。 加深对滤速、冲洗强度、滤层膨胀率、初滤水浊 度的变化、冲洗浊度与滤层膨胀率关系以及滤速 与清洁滤层水头损失的理解。
快滤池滤料层能截留粒径远比孔隙小的水中杂质,主要通 过接触絮凝作用,其次是筛滤作用和沉淀作用。要想是过 滤出水水质好,除了滤料组成必须符合要求外,沉淀前或 滤前投加混凝剂是必不可少的。 当过滤水头损失达到最大允许水头损失时,滤池需要进行 冲洗,冲洗排水浊度降至10~20NTU以下可停止冲洗。 快滤池冲洗停止时,池中水杂质较多且未投药,故初滤水 浊度较高。滤池运行一段时间后,出水浊度才符合要求。 时间长短与原水浊度、出水浊度要求、药剂投量、滤速、 水温以及冲洗情况有关。 清洁滤层的水头损失计算公式见《水质工程学》(5-23) 为了保证出书水质,常规过滤的滤池进水浓度不宜超过 10~10NTU。本实验采用投加混凝剂直接过滤,进水浊 度可达几十至几百NTU。
1、原理
气、水反冲洗是从浸水的滤柱下送入空气,当其上升通过滤层 时形成若干气泡,使周围的水产生紊动,促使滤料反复碰撞, 將粘附在滤料上的污物搓下,再用水冲出粘附污物的过程。 一般是先气后水;也可气、水同时反洗,但此方法滤料容易流 失,本实验采用先气后水方式。
2、设备及用具 (1)设备
1)有机玻璃柱:d=150mm,H=2.5~3m,4根; 柱内装填媒,规格为煤滤料粒径d=1~2mm,厚30cm;砂滤料李静 d=0.5~1.0mm,厚40~50cm 2)长长柄滤头;4只 3)水箱;规格100cm×75cm×35cm,1只 4)混合槽;规格D=200mm,H=160mm,1只; 5)混凝剂溶液箱:规格40cm×40cm×45cm,1只; 6)投配剂:容积以一分钟流量为准,1只; 7)助凝剂投配瓶:容积500mg/L;1个; 8)空气压缩机:1台; 9)1000ml量筒:1个; 10)50ml移液管:1根; 11)200ml烧杯:15个。 (2)仪器 1)浊度仪一台; 2)气体、水转子流量计各一只; 3)秒表1只 4)压力表:水压表、气压表各1只。
(3)水样及药剂 1)水样 用自来水及水库底泥人工配制成浑浊度300NTU左右的原水。水量原则上应维持 4个滤柱4h左右的一次过滤所需量。 2)药剂 a.硫酸铝:浓度1%; b.聚丙烯酰胺,:浓度0.1冲洗实验 (2)气水反冲洗的步骤 1)当滤柱水头损失达2.5~3.0h时,关闭原来水阀,停止进水,待水位下降至滤 料表面以上10cm的位置时,打开空压机阀门,想滤柱底部送气。 2)气洗结束立即打开反洗进水阀,开始水反洗。当趋于稳定后,开始以秒表记 录反冲时间,水反洗进行5min。 3)反冲洗的水由滤柱部排水管排出,读转子流量计指示值,并用量筒取样校核。 在水洗5min内,至少取5个水样测定浊度并填入表3-15中,最后一个水样的浊 度还应记入正交表。 4)4号对比柱与三个实验柱同步运行,但只能用水反洗。对比的指标是:冲洗水 用量的多少、反洗时间的长短及剩余浊度的大小。
1.
2.
3. 4. 5.
过滤装置一套,如图3-4所示。 光电浊度仪一台。 200ml烧杯2个,取水样浊度用。 20ml量筒1个,秒表1块,测投药量用。 2m钢卷尺1个,温度计1个。
滤柱内径(mm) 滤料名称 (mm)
滤料粒径(mm) 滤料层厚度(mm)
滤速(m/h)流量(L/h) 投药量 (mg/L)
气水反冲洗的成套设备和空压机等 3、实验步骤 (1)反冲洗实验开始前4~6h,在4个滤柱中开始过滤作业, 以便为反冲洗实验做好准备,是反冲洗效果更好的体现出来。 (2)当滤柱水头损失达2.5~3.0m时,开始反冲洗。打开反 冲洗进水阀门,调整水量至膨胀率e与滤层冲洗强度所选用 的e相等时,稳定1~2min,然后读反洗水量并计入表3-13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