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火地坪工艺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发火地坪施工工艺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所有精平混凝土地坪(平整度≥
4mm/2m)并有不发火功能要求且使用ASHFORD FORMULA TM进行固化处理的地面的施工。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不发火材料:采用专业生产厂家的成品材料。
2.1.2 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42.5,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的水泥严禁混用。
2.1.3 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2%。
2.1.4 石子:最大颗粒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1/2,含泥量不应大于2%。
2.1.5 砼:混凝土中的粉煤灰含量≤15%,且宜选用有水泥特性的C型粉煤灰。水灰比≤0.48,坍落度120±20,需添加适当的缓凝剂以达到初凝时间为3~4小时,终凝时间为6~8小时,如为泵送坍落度可放大到140±20.
2.1.6 填缝材料:CRETEFILL新型聚脲填缝胶。
2.1.7 主要机具:光学水平仪或红外线水平仪、插入式振捣棒、清渣机、小水桶、洒水壶、笤帚、3米2米铝合金刮尺、切割砂轮机、木工电锯、木抹子、平锹、小推车、钢丝刷、凿子、锤子、铁抹子;抹光机、切割机、吸尘器、刮水器、毛刷、喷壶、滚筒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告知唯一不变的水平基准点。
2.2.2 穿过楼板的立管已做完,管洞堵塞密实。埋在地面的电管已做完隐检手续。
2.2.3 门框已安装完,并已做好保护,在门框内侧钉木板或铁皮进行保护。
2.2.4 基层为预制混凝土板时,板缝混凝土应填嵌密实,板端头缝隙应采取防裂措施。
2.2.5 墙边及柱脚四周须垫上1cm厚的聚塑板;做好充足的灯光准备及防雨措施等。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复核基准点标高→基层处理→支模→界面处理→浇筑混凝土→ 振捣密实→初、精平→ 不发火层撒布及压光→ (养护→)施工ASHFORD FORMULATM →养护及切缝→填缝。
3.1.1 复核基准点标高:对告知的基准点标高进行闭合复核,并要与房间以外的楼道、楼梯平台、踏步的标高相呼应,贯通一致发现问题及时协调。
3.1.2基层处理:用清渣机或人工清除混凝土基层的浮浆等物,同时使地面凿毛。另外必须将基层上的粘结物、灰尘、油污彻底处理干净,并认真进行清洗湿润。。
3.1.3 支模:使用合适的材料支设并调整模板,使模板上表面标高偏差控制在±3mm内。模板必须支设稳固、严密。
3.1.4 界面处理:在铺设混凝土面层以前,在已湿润的基层上刷一道1∶0.4~0.5(水泥∶水)的素水泥浆,不要刷的面积过大,要随刷随铺混凝土,避免时间过长水泥浆风干导致面层空鼓。如使用专用的混凝土界面处理剂,严格按照界面剂的使用要求进行施工。(如为一体浇筑,3.1.2、3.1.4跳过)
3.1.5 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设计要求做试配,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应小于C30,由试验室根据原材料情况计算出配合比,应用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坍落度不宜大于6cm,(如为商品混凝坍落度不应大于12cm)。并按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第3.0.16条的规定制作混凝土试块,即每一层建筑地面工程不应少一组,当每层地面工程建筑面积超过1000m2时,每增加1000m2各增做一组试块,不足1000m2按1000m2计算。当改变配合比时,亦应相应制作试块。
混凝土输送入场后,需迅速均匀拉开铺到基本水平并震捣密实,尤其注意模板边沿及墙边、柱脚等盲区需震捣。
3.1.6 初、精平:紧接着配合红外线水平仪,按一米见方初步测平,混凝土摊铺人员按照测量的数据增减混凝土,然后用2米刮尺沿模板进行2~3次的精平。墙边、柱脚等盲区需及时用刮尺及抹刀修整平整。
3.1.7 不发火层撒布及压光(不发火骨料用量至少6公斤/平米):
待混凝土出现泌水后用抹光机带圆盘十字交叉起浆两次,随后用3米刮尺刮平,随后均匀抛撒不发火成品骨料。当面层吸水后按上述工艺用抹光机抹压一遍直到出浆为止,待地面面层上有脚印但走上去不下陷时,然后再撒一次不发火成品骨料,待面层吸水后再次用抹光机抹光,把凹坑、砂眼填实抹平,注意不得漏抹,当面层耐磨骨料终凝前,即人踩上去稍有脚印,用抹光机带刀片进行第三遍抹光,此遍要小心认真,适时调整刀片角度,把所有抹纹压平压光,达到面层表面密实光洁,并防止色差产生。(如遇管道等产生局部过薄处,必须采取防裂措施,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继续施工.)
3.1.8 A/F施工:
(1)表面竣光工作结束,清洁地面后立即以喷涂方式施用A/F水泥固化剂(在有色混凝土表面:需在地面施工完毕,颜色熟化后通常21天,至少7天,方可施用A/F混凝土固化剂), 用A/F保持在表面湿润状态下30分钟;
(2)当脚下觉得变滑稠时,用雾状水喷洒地面;
(3)当脚下再度觉得A/F变滑稠时,用水彻底冲洗表面并且拭干以去除所有表面的污渍及残留的A/F;
(4)室外的混凝土扫帚面,在30~40分钟后,不需要用水冲洗,但任何残留的A/F必须拭去或扫除。
3.1.8 剖面图
3.1.9养护及切缝:面层抹压完24h 后(有条件时可覆盖塑料薄膜养护)进行浇水养护,每天不少于5次,养护时间一般至少不少于7d (房间应封闭养护期间禁止进入,冬期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养护期间不允许压重物和碰撞。 同时在混凝土浇筑完三天内按照商品混凝土不大于4m ×4m (掺加钢纤维时可适当放大)、自拌混凝土不大于6m ×6m ,切割深度不大于1/3,并在柱脚切菱形。切缝产生泥浆必须在凝固前用刮水器或吸尘器等清理干净。
3.1.10填缝:将切割缝中的灰浆、泥土等杂物清除掉后,将泡沫条填充材料塞入,材料距离地坪表面5~8mm ,之后用CRETEFILL 聚脲填缝胶进行封堵。
质量标准
4.1 主控项目:
4.1.1 面层的材质、强度(配合比)和密实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材质合格证明文件、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及检测报告
4.1.2面层与基层的结合必须牢固,无空鼓。
检验方法:用小锤轻击检查. {注:空鼓面积不应大于400cm2,且每自然间(标准间)不多于2处可不计.}
4.1.3密封、增加强度、增强耐磨性、地面无尘。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用混凝土回弹仪检查
4.1.4面层必须具有不发火性能
检测方法:按GB50209-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录A 的试验方法进行。
4.2 一般项目:
4.2.1 面层表面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等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2 有地漏的面层,坡度符合设计要求,不倒泛水、不渗漏、无积水、与地漏(管道)结合处严密平顺。
检验方法:观察和采用泼水或用坡度尺检查
不发火骨料
混凝土找平层
混凝土结构层
垫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