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要求规范2010
温泉勘查有关技术流程
温泉勘查有关技术流程温泉勘查,投资比较大,风险也比较大,规范温泉勘查有关技术流程,对控制成本风险是有益处的。
根据国家标准《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11615—2010相关要求,一个完整的温泉资源勘查,工作包含:航卫片解译、地质调查、地球化学调查、地球物理调查、地热钻探、地热井产能测试、地热流体与岩土实验分析、动态监测、地热回灌试验等共9个方面的内容。
温泉勘探,主要进行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温泉资源可行性研究,进行基础地质勘察,搞清楚地质单元与构造逻辑关系,首先判断温泉的赋存基本条件,如果没有最基本的环境,温泉不可能存在;二是利用地球物理(电、磁、地震、地温等)和地球化学的方法,圈定地下深部构造关系及其成矿区域;三是钻探与综合分析,获取地下水温度、压力、流量、流速、补给条件、岩石热物性等参数,最后做出综合评价。
流程简述如下:一、温泉资源勘查可行性论证:1、主要目的是:为设置资源勘察许可提供科学依据。
2、主要的内容是:查明项目区有无温泉生成条件;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判断项目区温泉的温度、水量、埋藏深度、水质类型,得出勘查靶点。
3、工作步骤是:A、开展已有的相关资料收集、分析工作:在勘查项目确定后,根据项目需要,进行项目前期资料收集(收集项目区及周边区域的地质、地热地质、物探资料,重点收集工作区附近的水源点、单井勘查成果资料),目的是为了初步了解该项目区的区域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为项目区地质调查工作奠定基础。
B、开展地热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在对已有成果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项目区地质调查工作计划,围绕项目区域范围及周边地热井、油气井、农用井、饮用水井等水文地质、地热地质、油气点、地质点的调查、GPS定位、人工调查等方式,结合项目资料研究,分析项目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岩性特征、地质构造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分布、富集、迳流、排泄规律。
从而,就项目工作区内的地热地质条件,达到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为物理化测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2010-04-27|作者:|来源: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与勘探工程控制、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地热储量分类、分级、计算和评价,地热流体与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地热资源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等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地热资源的地质勘查,作为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设计书编制、各项勘查工作布置、勘查报告编写和审批的主要依据。
2引用标准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8537饮用天然矿泉水GBJ4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8放射性防护规定DZ40地热资源评价方法TJ35渔业水质标准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总则3.1本规范所指地热资源是在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地壳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
地质勘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地热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并对其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做出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3.2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类(见表1);按地热田规模分为大、中、小型三级(见表2)。
表1地热资源温度分级温度分级温度t界限,℃主要用途高温地热资源t≥150发电、烘干中温地热资源90≤t<150工业利用、烘干、发电低温地热资源热水60≤t<90采暖、工艺流程温热水40≤t<60医疗、洗浴、温室温水25≤t<40农业灌溉、养殖、土壤加温注:表中温度是指主要热储代表性温度。
表2地热田规模分级规模分级高温地热田中、低温地热田电能能利用储量热能能利用储量MW计算年限年MW计算年限年大型>5030>50100中型10~503010~50100小型<1030<101003.3地热资源助查工作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
勘探阶段之后,为地热田开发地质工作。
3.4地热田勘查工作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4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要求4.1地质勘查研究内容a.研究地热田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出)活动及地热显示等特点,以阐明控制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确定热储、益层、导水和控热构造。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热资源评价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热资源评价规范要求地热资源评价在地质勘察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地质勘察工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地热资源评价需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工程中地热资源评价的规范要求。
1. 规范的背景和目的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热资源评价规范是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的,旨在提高地热能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规范要求对地热资源的勘查、评价、预测和利用等环节进行规范,确保评价结果科学可靠。
2. 管理体系和责任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热资源评价应由专业的地质勘察机构或者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负责。
评价工作应由具备一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进行,并且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评价内容和方法地热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地热能源的热储条件、热流体性质、热动力特征和热能量等。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热试验与监测等技术手段。
评价结果应以报告的形式进行呈现,报告中应包含详细的评价数据和分析结果。
4. 数据采集和处理地热资源评价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工作,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数据。
数据的采集应符合相关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5. 评价结果的分级和应用地热资源评价结果根据资源的可开采程度进行分级,主要分为探明储量、潜在储量和可能储量。
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地热能源开发的参考依据,对于地热能源的开发规划、设计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6. 质量控制和评价为了确保地热资源评价的质量和可靠性,需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评价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价。
质量控制应包括从数据采集到评价结果报告的全过程,通过抽样检验等方法,检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信息共享和保密地热资源评价的结果应及时公开,对于已经取得的成果和数据应及时向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
但同时也需要保护评价结果中的商业秘密和隐私信息,对于涉及商业利益的信息应进行保密。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地热(温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及审查有关工作的通知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地热(温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及审查有关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14.01.20•【字号】厅办函[2014]7号•【施行日期】2014.0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地热(温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及审查有关工作的通知(厅办函〔2014〕7号)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近年来,我省投资勘查、开发地热(温泉)资源的力度不断加大。
为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地热(温泉)矿产资源,现就进一步做好地热(温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审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编制要求(一)编制单位。
地热(温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工作应由省厅公布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甲类单位,且具有液体矿产资源勘查资质的单位承担。
(二)编制人员。
地热(温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人员必须涵括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工程、经济管理等不同专业,编写、主编、审核人员应为本单位的相关人员。
(三)编制要求。
地热(温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应当按照《地热(温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大纲(附件)》(以下简称《大纲(试行)》)要求编写;文本须按规范格式编制,扉页和附图中的编制人员以及评审专家名字必须本人亲笔签名,不得打印、复印。
申请采矿权登记时提交的开发利用方案需提交1份原件。
二、评审规定(一)评审组织。
省厅委托地热(温泉)资源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专家对地热(温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评审,审查意见报省厅审定。
(二)评审要求。
地热(温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评审专家从“浙江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专家库”的开发利用方案评审类专家中选取,人数不少于5名,专家组成员必须包含有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工程、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专家。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勘查工作质量控制
勘查方案设计: 确保方案的科学 性和可行性
勘查方法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合适的勘查方 法
勘查过程监管: 对勘查过程进行 全程监控,确保 数据准确可靠
勘查成果验收: 对勘查成果进行 验收,确保满足 规范要求
勘查成果质量评价与验收
评价标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对地热资源地质勘查成果进行质量 评价。
培训与演练: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 迅速有效地应对。
监测与预警:建立地热资源地质勘查环境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 患,采取预警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事故报告与处理:一旦发生地热资源地质勘查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相关规 定及时报告事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程序
前期准备阶段
确定勘查目标和任务 收集和研究相关资料 编制勘查设计和技术要求 准备勘查设备和器材
初步勘查阶段
确定勘查目标:明确勘查 任务和目的,确定勘查区 域和目标地层。
收集资料:收集相关地质 资料、气象、水文等资料, 了解当地环境和资源状况。
现场踏勘:对勘查区域进 行实地考察,了解地热资 源的分布和特征,初步评 估开发潜力。
方法:包括岩石 地球化学勘探、 土壤地球化学勘 探、气体地球化 学勘探等多种方 法。
优点:可以快速、 准确地确定地热 田的范围和热储 类型,为后续的 地质勘查和开发 提供重要的依据。
局限性:地球化 学勘探方法需要 采集大量的样品, 并进行繁琐的实 验室分析,成本 较高,且对于一 些特殊的地质条 件,其应用效果 可能会受到限制。
定期进行安全培 训和演练,提高 员工的安全意识 和应急处理能力。
地热勘查主要技术方法及要求
地热勘查主要技术方法及要求-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地热勘查主要技术方法及要求第一节区域地质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地热资源的埋藏分布大多与区域构造断裂,基底埋藏分布,深部地层岩性等密切相关,广泛搜集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及已有石油,煤炭的勘查资料,是开展地热勘查的必备工作,进而确定地热勘查区所处地质构造部位,基底埋藏特征、地层岩性特征、地热水储存和运移特征等,为地热勘查提供基础地质条件。
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1:20万—1:5万区域地质测量成果。
2、1:20万—1:5万重力、航磁、电法物探资料。
3、石油勘查成果资料,主要有地震勘查时间剖面及其解释推断剖面平面成果图件,勘探孔资料(钻孔柱状图、测井资料、参数井获取的各种参数)。
4、煤炭勘查资料,主要有地震勘查、钻探、测井、测温等成果。
自治区在各盆地中大多进行了煤炭勘查,资料比较丰富。
第二节航卫片解译航卫片的解译可以判断地热勘查区地质构造基本轮廊及隐伏构造;可以显示泉群和地热溢出带位置,地面水热蚀变带的分布,热红外解译可判断地表异常分布等。
在勘查面积较大,已有地质资料较少地区,可提供较多的地热地质信息。
该方法在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呈带状分布的地热田勘查中更加有效适用,应采用不同时段的高分辨率的数据源(如我国已启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资源三号卫星数据)进行解译。
第三节地热地质调查一、地热地质调查的工作比例确定地热地质调查比例尺调查阶段一般为1:20万—1:5万,预可行性勘查阶段一般为1:5万,可行性与开采勘查阶段一般为1:5—1:1万。
二、不同类型地热田调查重点1、主要受断裂控制的带状地热田,着重调查断裂带的位置、类型、规模、产状、断距、力学性质、活动性及断裂带附近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断裂带充填物、胶结情况,测定断裂带附近的地温及水化学成分,调查侵入岩、火山岩的分布、岩性及其与构造的关系,圈定地热异常区。
地热资源勘查规范最新标准
地热资源勘查规范最新标准地热资源勘查是一项对地下热能进行探测、评估和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
随着科技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地热资源勘查的规范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和环境保护要求。
以下是最新的地热资源勘查规范标准概述:1. 勘查目的与范围地热资源勘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地下热能的分布、储量和品质,以及确定其开发利用的可行性。
勘查范围应涵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水文地质等多个方面。
2. 勘查前期准备在勘查开始前,应进行充分的文献调研和现场踏勘,了解目标区域的地质背景、水文条件、环境状况以及已有的地热开发利用情况。
3.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地热勘查的基础,包括地层、岩石、构造、地热地质特征等方面的详细研究。
通过地质调查,可以确定地热异常区域和潜在的地热资源。
4. 地球物理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探测地下结构和物理性质,包括地震、重力、磁法、电法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识别地下热流体的流动路径和储层位置。
5. 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通过分析地表和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来推断地下热流体的活动情况。
这包括气体成分分析、水化学分析等。
6. 水文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勘查关注地下水的流动特性、补给和排泄条件,以及与地热活动的关系。
这包括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钻探和抽水试验等。
7. 地热井施工地热井是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的关键环节。
地热井的设计、施工和完井应遵循严格的技术规范,确保安全、高效地获取地热资源。
8. 环境影响评估在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过程中,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以确保活动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和居民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9. 数据管理与分析地热资源勘查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管理和分析。
这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解释,以确保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0. 地热资源评价基于勘查数据,对地热资源的储量、温度、压力、化学成分等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其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
11. 规范更新与维护地热资源勘查规范应定期更新,以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技术进步和环境保护要求。
地质勘测标准精选(最新)
地质勘测标准精选(最新)G11615《GB/T 11615-2010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13908《GB/T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察规范总则》G13923《GB/T13923-2006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16453《GB/T16453.1~6-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16792《GB/T16792-1997 中国含油气盆地及次级构造单元名称代码》G17036《GB/T17036-1997 铀矿地质样品中锗的测定:光度法》G17108《GB17108-1997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17228《GB/T17228-1998 地质矿产勘察测绘术语》G17296《GB/T17296-2000 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17361《GB/T17361-1998 沉积岩中自生粘土矿物扫描电镜及X射线能谱鉴定方法》G17412.1《GB/T17412.1-1998 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17412.2《GB/T17412.2-1998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17412.3《GB/T17412.3-1998 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17502《GB17502-1998 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勘察规范》G17503《GB17503-1998 海上平台场址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17504《GB17504-1998 海洋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17740〈GB17740-1999 地震震级的规定〉G17741《GB 17741-2005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G17742《GB/T 17742-2008 中国地震烈度表》G17766《GB/T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18207.1《GB/T 18207.1-2008 防震减灾术语第1部分:基本术语》G18207.2《GB/T 18207.2-2005 防震减灾术语:专业术语》G18208.1《GB/T 18208.1-2006 地震现场工作:基本规定》G18208.3《GB/T 18208.3-2011 地震现场工作:调查规范》G18208.4《GB/T 18208.4-2011 地震现场工作:+灾害直接损失评估》:G18340.1《GB/T18340.1-2001 地质样品有机地化测试:轻质原油气相色谱分析方法》G18340.2《GB/T18340.2-2001 地质样品有机地化测试: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方法》G18340.3《GB/T18340.3-2001 地质样品有机地化测试:重馏分石油饱和烃族分析方法》G18340.4《GB/T18340.4-2001 地质样品有机地化测试:重馏分石油芬芳烃族分析方法》G18340.5《GB/T18340.5-2001 地质样品有机地化测试:岩石有机物和原油饱和烃分析方法》G18340.6《GB/T18340.6-2001 地质样品有机地化测试:汽车族组成分析方法》G18341〈GB/T18341-2001 地质矿产勘察测量规范〉G18507《GB/T 18507-2014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18508《GB/T 18508-2014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18602《GB/T18602-2001 岩石热解分析》G19231《GB/T19231-2003 土地基本术语》G19531《GB/T19531.1~4-2004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G21010《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21734《GB 21734-2008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22205《GB/T 22205-2008 煤矿采区或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分类》G22206《GB/T 22206-2008 矿山环境地质分类》G24335《GB/T 24335-2009 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G24336《GB/T 24336-2009 生命线工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G24888《GB/T 24888-2010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数据共享技术要求》G24889《GB/T 24889-2010 地震现场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G25283《GB/T 25283-2010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G28405《GB/T 28405-2012 农用地定级规程》G28406《GB/T 28406-2012 农用地估价规程》G50021《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50027《GB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50218《GB 50218-2014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50266《GB/T 50266-2013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50279《GB/T 50279-2014 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50287《GB 50287-2006 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50324《GB 50324-2014 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50537《GB/T 50537-2009 油气田工程测量规范》G50548《GB 50548-2010 33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规范》G50585《GB 50585-2010 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G50741《GB 50741-2012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勘测规范》AQ1086《AQ 1086-2011 煤矿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AQ2004《AQ 2004-2005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DZ0054《DZ/T 0054-2014 定向钻探技术规程》DZ0153《DZ/T 0153-2014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0181《DZ/T0181-19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0186《DZ/T0186-1997 直流充电法技术规程》DZ0217《DZ/T 0217-2005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规范》DZ0218《DZ/T 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0219《DZ/T 0219-20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0220《DZ/T 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0221《DZ/T 0221-2006 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0222《DZ/T 0222-2006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0227《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0260《DZ/T 0260-2014 地热钻探技术规程》DZ0261《DZ/T 0261-2014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DZ0262《DZ/T 0262-2014 集镇滑坡崩塌泥石流勘查规范》DZ0263《DZ/T 0263-2014 地面核磁共振法找水技术规程》DZ0269《DZ/T 0269-2014 地质灾害灾情统计》CE99《CECS99:1998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DL5034《DL/T 5034-2006 电力工程水文地质勘测技术规程》DL5049《DL/T 5049-2006 架空送电线路大跨越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5076《DL/T5076-1997 220KV架空送电线路水文勘测技术规范》DL5092《DL/T5092-1999 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5093《DL/T5093-1999 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资料整编技术规定》DL5096《DL/T5096-1999 电力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规定》DL5097《DL/T5097-1999 电力工程贮灰场岩土工程勘测规程》DL5104〈DL/T5104-1999 火力发电厂工程地质测绘技术规定〉DL5158《DL/T5158-2002 电力工程气象勘测技术规程》DL5159《DL/T5159-2002 电力工程物探技术规程》DL5170《DL/T5170-2002 变电所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DL5194《DL/T5194-2004 水电水利工程地质勘察水质分析规程》DL5197《DL/T 5197-2004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计算机网络管理规定》DL5334《DL 5334-2006 电力工程勘测安全技术规程》DL5335《DL/T 5335-2006 水电水利工程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技术规程》DL5336《DL/T 5336-2006 水电水利工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337《DL/T 5337-2006 水电水利工程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338《DL/T 5338-2006 水电水利工程喀斯特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388《DL/T5388-2007 水电水利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DL5414《DL/T 5414-2009 水电水利工程坝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DL5415《DL/T 5415-2009 水电水利工程地下建筑物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SL58《SL 58-2014 水文测量规范》SL188《SL/T 188-2005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313《SL 313-200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SL373《SL 373-2007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383《SL 383-2007 河道演变勘测调查规范》SL384《SL 384-2007 水利观测平台技术标准》SL454《SL 454-2010 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JGJ72《JGJ72-2004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3《JGJ83-2011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84《JGJ 84-2015岩土工程勘察术语标准》JGJ87《JGJ/T87-2012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143《JGJ143-2004 多道瞬态面波勘察技术规程》CJJ7《CJJ7-2007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13《CJJ/T 13-2013 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管井施工操作规程》CJJ56《CJJ 56-2012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7《CJJ 57-2012 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61《CJJ61-2003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151《CJJ/T 151-2010 城市遥感信息应用技术规范》CJJ157《CJJ/T 157-2010 城市三维建模技术规范》CE22《CECS 22:2005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239《CECS 239:2008 岩石与岩体鉴定和描述标准》CE240《CECS 240:2008 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241《CECS 241:2008 工程建设水文地质勘察标准》CE369《CECS 369-2014 滑动测微测试规程》JTG C10《JTG/T C10-2007 公路勘测细则》JTG C10《JTG C10-2007 公路勘测规范》JTG/T C10《JTG/T C10-2007 公路勘测细则》JTG C20《JTG C20-201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1-01《JTG/T C21-01-2005 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勘查规范》JTG/T C22《JTG/T C22-2009 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S133-1《JTS 133-1-2010 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3《JTS 133-3-2010 航道工程地质勘察规范》YB9008《YB9008-1998 工程测量成果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B9009《YB/T9009-1998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B9010《YB9010-1998 岩土工程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YS5202《YS5202-2004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TB10012《TB10012-2007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3《TB 10013-2010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范》TB10017《TB 10017-1999 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TB10018《TB 10018-2003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27《TB 10027-2001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范》TB10038《TB 10038-2012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41《TB 10041-2003 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TB10049《TB 10049-2004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TB10077《TB 10077-2001 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101《TB 10101-2009 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5《TB 10105-2009 改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403《TB/T 10403-2004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TB10601《TB 10601-2009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SH3159《SH/T 3159-2009 石油化工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0051《SY/T0051-2003 岩土工程勘察制图标准》SY0053《SY/T0053-2004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5171《SY/T5171-2003 石油物探测量规范》SY5391《SY/T 5391-2007 石油地震数据采集系统》SY6706《SY/T 6706-2007 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质量评定要求》HG20693《HG/T 20693-2006 岩土体现场直剪试验规程设计规定》MT1042《MT/T 1042-2007 煤炭地质勘查钻孔质量标准》MT1043《MT/T 1043-2007 遥感煤田地质填图技术规程》MT1044《MT/T 1044-2007 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NB31007《NB/T 31007-2011 风电场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JJF1313《JJF 1313-2011 手持式测距仪型式评价大纲》JJF1324《JJF 1324-2011 脉冲激光测距仪校准规范》JJF1439《JJF 1439-2013 静力触探仪校准规范》。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文件中国国土培字[2010]34号关于举办全国《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11615- 2010)与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及开发利用研讨班的通知各有关单位: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发布了《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11615-2010),自2011年2月1日起实施。
《规程》规定了地热资源勘查评价的目的、任务、基本工作内容、勘查工程控制程度、勘查质量要求、地热能资源计算与评价、地热流体质量评价、地热能利用的环境评价和经济评价,以及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等基本要求。
规程适用于地热资源的勘查、资源评价、报告验收以及资源储量登记统计。
可以作为地热调查设计书编制、工作布置、资源评价、报告编写和审批的依据,同时作为资源勘查、评价和开发利用的依据。
为了更好地促进全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帮助各单位有关人员掌握最新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新规范、新技术、新方法,确保各有关单位于2011年6月底前编制完成各城市(镇)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同时加强浅层地温能相关领域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我会决定在地热资源储量全国第二的云南省举办“全国《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11615-2010)与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及开发利用研讨班”。
请各单位积极组织或选派本单位及下属单位有关人员参加。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加对象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地质调查局、中心及所属队(所)局有关领导;各地质勘查局、环境监测站、地质调查研究院、地矿地质研究所、地质环境监测院、水环所、岩溶所、地质大队等单位的相关人员及项目负责人。
二、主要内容1.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评价技术政策、现状与合理开发利用;2.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评价、预测新技术及新方法;3.<<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11615-2010)内容讲解;4.城市(镇)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编制与案例;5.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专项规划编制相关要求与实例;6.地温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与实例;7.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设计书及勘查报告编写提纲、技术要点;8.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资源调查及施工新方法;9.地热开发利用典型实例开发及案例经验;10.地热资源评价示范项目设计审查;11.浅层地温能的勘查方法、技术和相关政策;12.考察云南省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工程实例。
地热勘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北京市地热资源勘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本大纲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实施方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0〕29号) 结合北京市地热资源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编制,适用于申请地热资源探矿权新立、延续、变更(扩大勘查范围、变更勘查矿种)时地热资源普查、详查、勘探实施方案的编制。
一、绪言(一)基本情况探矿权申请人基本情况;勘查项目基本情况:包括申请地热类矿产资源探矿权类型(新立、延续、变更)、区块位置(图幅号、拐点坐标)、面积、勘查年度(期限)、矿权历次转让情况;勘查单位及资质情况等(开发和勘查单位的有效法人执照、资质证书)。
(二)勘查目的和任务概要说明地热勘查、开发项目的目的、用途、规模、意向,以及报告编制单位、开发单位的有关情况,委托关系和具体要求等(包括:工作区土地使用的合法证明、地热勘查合同或委托函件。
(三)勘查区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及社会经济状况二、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勘查区以往地质和地热地质、水文地质工作情况、工作程度、地质工作成果、地热资源开采利用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申请延续、变更的项目,需简要介绍自首次登记(受让)探矿权以来地质工作概况,重点反映探矿权人前一勘查期内的工作情况,包括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地质勘查投入、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三、勘查区地质情况(一)区域地质及构造背景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地热地质、水文地质等概况,以及区域物探、化探等地质工作成果。
(二)勘查区地质构造特征与地热地质条件和环境影响因素。
勘查区内与地热资源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围岩蚀变、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热储及盖层特征、热矿水钻采技术条件、按照勘查区位置判明归属地热田(或地热勘查前景区)情况,明确勘查热储目的层。
分析地热井成井的可能性、环境影响,评述勘查区可能存在的勘查风险,提出拟采取的防范措施、建议等,以及本次地热勘查的地质意义与社会意义。
四、勘查工作部署(一)总体工作部署工作部署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以及地热勘查类型、工程布置原则和依据。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2010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2010-04-27 | | 来源: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1 主题容与适用围本规规定了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与勘探工程控制、勘查工作技术与质量要求、地热储量分类、分级、计算和评价,地热流体与环境影响评价以与地热资源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等根本要求。
本规适用于地热资源的地质勘查,作为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设计书编制、各项勘查工作布置、勘查报告编写和审批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J4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 J8 放射性防护规定DZ 4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TJ 35 渔业水质标准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 总那么3.1 本规所指地热资源是在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地壳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与其有用组分。
地质勘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地热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并对其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做出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3.2 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类(见表1);按地热田规模分为大、中、小型三级(见表2)。
表1 地热资源温度分级温度分级温度t界限,℃ 主要用途高温地热资源t≥150发电、烘干中温地热资源90≤t<150 工业利用、烘干、发电低温地热资源热水60≤t<90 采暖、工艺流程温热水40≤t<60 医疗、洗浴、温室温水25≤t<40农业灌溉、养殖、土壤加温注:表中温度是指主要热储代表性温度。
表2 地热田规模分级规模分级高温地热田中、低温地热田电能MW 能利用储量计算年限年热能MW能利用储量计算年限年大型>50 30 >50 100中型10~50 30 10~50 100小型<10 30 <10 1003.3 地热资源助查工作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
勘探阶段之后,为地热田开发地质工作。
3.4 地热田勘查工作一般应遵循以下原那么:3. 4. 6 各勘查阶段工作完毕后,应编写阶段报告,按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查,供建立使用的勘探报告。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方法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方法一、地热资源/储量计算的基本要求地热资源/储量计算应建立在地热田概念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和研究程度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
概念模型应能反映地热田的热源、储层和盖层、储层的渗透性、内外部边界条件、地热流体的补给、运移等特征。
依据地热田的地热地质条件、勘查开发利用程度、地热动态,确定地热储量及不同勘查程度地热流体可开采量。
表3—1地热资源/储量查明程度类别验证的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单泉多年动态资年动态资料调查实测资文献资料料料单井多年动态预产能测试内实际产能测试验资料测值插值试外推钻井控制满足开采阶满足可行性满足预可行其他目的地程度段要求阶段要求性阶段要求勘查孔热开采程度全面开采多井开采个别井开采自然排泄田动态监测5年以上不少于1年短期监测或偶测值偶测值计算参数勘查测试、多多井勘查测个别井勘查、理论推断依据年开采与多试及经验值物探推测和和经验值年动态经验值计算方法数值法、统计解析法、比拟热储法、比拟热储法及分析法等法等、法、热排量统理论推断计法等二、地热资源/储量计算方法地热资源/储量计算重点是地热流体可开采量(包括可利用的热能量)。
计算方法依据地热地质条件及地热田勘查研究程度的不同进行选择。
预可行性勘查阶段可采用地表热流量法、热储法、比拟法;可行性勘查阶段除采用热储法及比拟法外,还可依据部分地热井试验资料采用解析法;开采阶段应依据勘查、开发及监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热储法或数值法等计算。
(一)地表热流量法地表热流量法是根据地热田地表散发的热量估算地热资源量。
该方法宜在勘查程度低、无法用热储法计算地热资源的情况下,且有温热泉等散发热量时使用。
通过岩石传导散发到空气中的热量可以依据大地热流值的测定来估算,温泉和热泉散发的热量可根据泉的流量和温度进行估算。
(二)热储法主要用于计算热储中储存的热量和地热水储存量,估计热田地热资源的潜力。
1、适用条件:热储温度有少量地热井控制的,地热异常范围大致能确定的地热田。
地热资源勘查规范
地热资源勘查规范1. 引言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充分利用地热资源,需要进行地热资源的勘查和评价工作。
本文档旨在规范地热资源勘查的过程和方法,以确保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勘查范围地热资源勘查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地热资源勘查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层分布等情况,从而为后续的勘查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2 地球物理勘查地球物理勘查是通过测量地下的物理场来获取地下地质信息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包括地震探测、电磁法勘查、重力勘查等。
2.3 地热水化学分析地热水化学分析是通过对地热水中的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来评估地热资源的水质和温度条件。
2.4 地热测井地热测井是通过钻井和测井技术获取地下地热数据的方法。
地热测井可以获取地下地热水温度、水化学性质、地热梯度等信息。
3. 勘查方法3.1 地质调查方法地质调查可以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地质化验分析等方法来开展。
勘查人员需要进行现场考察,对地下地质构造进行详细测量和描述,并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
3.2 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包括地震探测、电磁法勘查、重力勘查等。
勘查人员需要根据勘查区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勘查,并进行数据处理和解释。
3.3 地热水化学分析方法地热水化学分析需要采集地热水样品,并进行元素分析、离子浓度分析、水温测定等实验室分析。
勘查人员需要根据分析结果来评估地热水的水质和温度条件。
3.4 地热测井方法地热测井需要进行钻井和测井操作。
测井装置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并进行现场操作和数据记录。
测井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解释,以获得地下地热数据。
4. 数据处理和评价勘查过程中获得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评价,以确定地热资源的潜力和可开发性。
4.1 数据处理勘查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验证、数据清洗、数据融合等步骤。
勘查数据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活动地质安全风险管控要求
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活动地质安全风险管控要求一、地热资源勘查在地热资源的勘查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温度、热储盖层等地质特征。
勘查活动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内容,需要在地质安全风险管控的前提下进行。
勘查活动过程中需要对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文地质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识别地质灾害的潜在影响因素,为后续的风险管控提供依据。
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在确定了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后,需要对地热资源勘查区域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活动、地面沉陷等,这些地质灾害可能会对地热资源开发活动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对地热资源勘查区域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火山活动等因素,以确定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为后续的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三、安全监测技术为了及时监测地热资源开发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地质安全问题,需要应用先进的地质监测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地震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地面形变监测等,能够帮助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为采取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安全监测技术的应用需要与勘查开发活动同步进行,确保对潜在地质安全风险进行及时、全面的监测。
四、应急预案尽管已经采取了各种风险管控措施,但地热资源开发活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地质安全风险。
因此,需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应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事件。
应急预案需要包括应急救援组织架构、应急预案执行流程、应急救援装备等内容,以保障地热资源开发活动中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在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中,地质安全风险管控是保障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地质构造、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安全监测技术和应急预案的综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地质安全风险,保障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活动的安全进行。
随着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对地热资源的地质安全风险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希望未来能够加强地热资源地质安全风险管控的研究和实践,推动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最新地热资源勘查规范标准
最新地热资源勘查规范标准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确保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勘查规范标准至关重要。
以下是最新地热资源勘查规范标准的概述: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规范旨在指导地热资源的勘查活动,确保勘查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适用于各类地热资源的勘查,包括但不限于温泉、地热井、地热发电等。
2. 勘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地热资源勘查前,应收集相关的地质、水文、气象等基础数据,进行初步的资源评估。
同时,需要制定详细的勘查计划,包括勘查目标、方法、技术路线和预期成果。
3. 勘查方法与技术要求地热资源勘查应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钻探等。
每种方法都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勘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数据采集,包括温度、压力、流量、化学成分等。
采集的数据应使用专业的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评估地热资源的潜力和开发条件。
5. 风险评估与环境保护地热资源勘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这包括但不限于防止污染、保护生态和减少对当地社区的影响。
6. 勘查报告的编制勘查结束后,应编制详细的勘查报告,报告应包含勘查方法、数据分析、资源评估、开发建议等内容。
报告应由专业人员审核,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7. 规范的更新与维护随着地热资源勘查技术的发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本规范应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以适应新的勘查需求和技术进步。
8. 结语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于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遵循本规范,可以提高地热资源勘查的效率和质量,为地热资源的科学开发提供坚实的基础。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概述,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地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和补充。
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
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国家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二〇一四年二月目录一、资源指标 (1)二、技术指标 (1)(一)成井技术 (1)(二)防腐防垢及管网保温 (2)(三)供热系统 (3)(四)设备性能 (4)三、经济效益指标 (5)四、环境指标 (5)本技术要求用词说明 (6)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技术要求开展中深层地热供热项目应符合以下指标要求:一、资源指标地热资源勘查程度达到《地热资源勘查规范》(GB/T 11615-2010)规定的预可行性勘查阶段,从地热储量、地热流体可开采量、地热流体温度、水质等方面进行资源规模和品质的综合评估,确定具备长期规模开发利用的资源条件。
地热储量、地热流体可开采量计算方式见《地热资源勘查规范》(GB/T 11615-2010)。
二、技术指标所采用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工艺及设备技术水平先进,能够科学高效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一)成井技术1、地热井布井间距设计井间距指同一采水层任意两井之间的直线距离,根据不同类型热储层情况确定井间距,一般井间距宜不小于500m。
2、成井工艺管材:井深大于1500m或腐蚀性较强的地热井,宜选择石油套管;过滤管选择石油套管缠梯形丝的双层过滤管,不宜直接使用单层桥式过滤管或单层缠丝过滤管。
止水:较浅的孔隙型地热井可选用半干粘土球止水,粘土球直径应小于30mm,止水厚度应不低于10m;较深的孔隙型地热井可根据情况选用膨胀橡胶或膨胀橡胶—普通橡胶联合止水,止水位置应在最上部过滤器顶端,数量为2组~4组;裂隙岩溶型地热井一般采用水泥固井方法止水。
固井:水泥标号宜不小于普硅P.O 42.5,水泥浆密度应在1.60 g/cm3~1.85g/cm3之间。
3、泵室段要求泵室段井斜不大于1°;泵的入口水温度与井口出水温度之差不大于5℃。
4、地热流体含砂量地热成井验收时含砂量的容积比不高于1/20000,当地热水含砂量的容积比大于1/50000时,井口应设置除砂器。
地热勘查主要技术方法及要求
地热勘查主要技术方法及要求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地热勘查主要技术方法及要求第一节区域地质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地热资源的埋藏分布大多与区域构造断裂,基底埋藏分布,深部地层岩性等密切相关,广泛搜集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及已有石油,煤炭的勘查资料,是开展地热勘查的必备工作,进而确定地热勘查区所处地质构造部位,基底埋藏特征、地层岩性特征、地热水储存和运移特征等,为地热勘查提供基础地质条件。
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1:20万—1:5万区域地质测量成果。
2、1:20万—1:5万重力、航磁、电法物探资料。
3、石油勘查成果资料,主要有地震勘查时间剖面及其解释推断剖面平面成果图件,勘探孔资料(钻孔柱状图、测井资料、参数井获取的各种参数)。
4、煤炭勘查资料,主要有地震勘查、钻探、测井、测温等成果。
自治区在各盆地中大多进行了煤炭勘查,资料比较丰富。
第二节航卫片解译航卫片的解译可以判断地热勘查区地质构造基本轮廊及隐伏构造;可以显示泉群和地热溢出带位置,地面水热蚀变带的分布,热红外解译可判断地表异常分布等。
在勘查面积较大,已有地质资料较少地区,可提供较多的地热地质信息。
该方法在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呈带状分布的地热田勘查中更加有效适用,应采用不同时段的高分辨率的数据源(如我国已启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资源三号卫星数据)进行解译。
第三节地热地质调查一、地热地质调查的工作比例确定地热地质调查比例尺调查阶段一般为1:20万—1:5万,预可行性勘查阶段一般为1:5万,可行性与开采勘查阶段一般为1:5—1:1万。
二、不同类型地热田调查重点1、主要受断裂控制的带状地热田,着重调查断裂带的位置、类型、规模、产状、断距、力学性质、活动性及断裂带附近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断裂带充填物、胶结情况,测定断裂带附近的地温及水化学成分,调查侵入岩、火山岩的分布、岩性及其与构造的关系,圈定地热异常区。
地热勘查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1615-89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eologic exploration standard of geothermal resources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与勘探工程控制、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地热储量分类、分级、计算和评价,地热流体与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地热资源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等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地热资源的地质勘查,作为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设计书编制、各项勘查工作布置、勘查报告编写和审批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J4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 J8 放射性防护规定DZ 4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TJ 35 渔业水质标准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 总则3.1 本规范所指地热资源是在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地壳内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
地质勘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地热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并对其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做出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3.2 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类(见表1);按地热田规模分为大、中、小型三级(见表2)。
3.3地热资源助查工作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
勘探阶段之后,为地热田开发地质工作。
3.4地热田勘查工作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3.4.1按规定的勘查阶段循序渐进,对地热地质条件简单或现有资料较多的小型地热田的勘查,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化或合并上述勘查阶段。
3.4.2在勘查程序上必须严格遵循在充分搜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先进行航卫片解译、地面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项工作,然后再上钻探的原则。
没有上述工作的综合研究成果,不得盲目布置钻探工作。
3.4.3勘查工作内容和投入的工作量应根据勘查阶段、勘探类型和工作区地热地质复杂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地热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
6 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6.1 航卫生片解译6.1.1 航卫生主要判断下列地热地质问题:a. 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基本轮廓及地热区隐伏构造;b. 地面泉点、泉群和地热溢出带,地面地热显示位置及地表水体位置范围;c. 地面水热蚀变带的分布范围。
6.1.2 遥感图像解译应先于地质测量工作,卫星图像和航空像片两者结合使用,必要时可进行航空红外测量。
遥感图像解译应结合地面地质、物探资料进行。
6.1.3 卫片宜用不同时间、不同波段的影像进行综合解译。
注意卫片质量,收集不同地质体的光谱特征,建立地质直接和间接解译标志。
视工作要求和条件许可,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提高解译水平和效果。
6.1.4 宜用大比例尺航片。
用目视和航空立体镜解译,还可用立体测图仪成图。
6.1.5 航卫片解译,应提交相应比例的解译图及文字说明。
6.2 地质测量6.2.1 地质测量在充分利用航卫片解译和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其主要任务是:a. 实地验证航卫片解译的疑难点,提高航卫片解译质量。
b. 查明地热田的地层时代、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岩浆活动,阐明地热田形成的地质条件。
c. 查明地表地热显示的类型、分布和规模,阐述地热异常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6.2.2 地质测量范围应包括可能的补给区和排泄区。
图件比例尽根据勘查类型和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参照表5选定。
表5:地质测量比例尺6.3 地球化学调查6.3.1 在地热资源勘查各阶段中都应进行地球化学调查,并尽量采用多种地球化学地面调查方法,确定地热异常分布范围。
6.3.2 采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热流体(泉、井)、常温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等样品进行化验分析,对比分析它们与地热流体的关系。
地热流体分析样品采集方法按本规范附录B(参考件)要求采取。
6.3.3 进行温标计算,推断深部热储温度。
6.3.4 测定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推断地热流体的成因与年龄。
6.3.5 计算地热流体中的C1/B、C1/F、C1/Sio2等组分的比率,对比分析地热流体和冷水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趋热,并进行水、岩均衡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2010-04-27 | 作者:| 来源: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1 主题容与适用围本规规定了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与勘探工程控制、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地热储量分类、分级、计算和评价,地热流体与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地热资源勘查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等基本要求。
本规适用于地热资源的地质勘查,作为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设计书编制、各项勘查工作布置、勘查报告编写和审批的主要依据。
2 引用标准GB 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J4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 J8 放射性防护规定DZ 40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TJ 35 渔业水质标准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3 总则3.1 本规所指地热资源是在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地壳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能、地热流体及其有用组分。
地质勘查的目的在于查明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热储特征、地热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并对其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做出评价,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3.2 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高温、中温、低温三类(见表1);按地热田规模分为大、中、小型三级(见表2)。
表1 地热资源温度分级温度分级温度t界限,℃ 主要用途高温地热资源t≥150发电、烘干中温地热资源90≤t<150工业利用、烘干、发电低温地热资源热水60≤t<90采暖、工艺流程温热水40≤t<60医疗、洗浴、温室温水25≤t<40农业灌溉、养殖、土壤加温注:表中温度是指主要热储代表性温度。
表2 地热田规模分级规模分级高温地热田中、低温地热田电能MW能利用储量计算年限年热能MW能利用储量计算年限年大型>5030>50100中型10~503010~50100小型<1030<101003.3 地热资源助查工作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
勘探阶段之后,为地热田开发地质工作。
3.4 地热田勘查工作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3.4.1 按规定的勘查阶段循序渐进,对地热地质条件简单或现有资料较多的小型地热田的勘查,可根据实际情况简化或合并上述勘查阶段。
3.4.2 在勘查程序上必须严格遵循在充分搜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先进行航卫片解译、地面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项工作,然后再上钻探的原则。
没有上述工作的综合研究成果,不得盲目布置钻探工作。
3.4.3 勘查工作容和投入的工作量应根据勘查阶段、勘探类型和工作区地热地质复杂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应选择经济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手段和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达到工作阶段的要求。
3.4.4 由详查阶段转入勘探阶段,一般应与使用部门对口,应具有使用单位的委托书或与使用单位签订的承包合同书或省、市、自治区厅(局)级以上(含厅局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任务书。
3.4.5 各阶段的勘查工作,必须按本规要求编写勘查设计书,经主管部门审定后严格组织实施。
设计书的主要容应包括:目的、任务、地理概况、研究程度、区域地质、地热地质条件、工作布置及工作量、地热流体的动态观测、储量计算与评价方法、人员组成、设备、工作计划、钻探施工设计、经济预算、预期成果和提交报告时间等。
3. 4. 6 各勘查阶段工作结束后,应编写阶段报告,按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审查,供建设使用的勘探报告。
经主管部门审查后,报国家或省(区、市)矿产储量审批机构审批。
未提交上一阶段报告和未经技术经济论证的认可,不得转入下一阶段工作。
4 地热田地质勘查研究程度要求4.1 地质勘查研究容4.1.1 地热田地质a.研究地热田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出)活动及地热显示等特点,以阐明控制地热田的地质条件,确定热储、益层、导水和控热构造。
b.对于受断裂按制的地热田,要着重研究断裂的形态、规模、产状、组合配套关系等特点,阐明断裂系统与地热的关系。
c.对于层控的地热田,应详细划分地层,确定地层时代,区分储层和盖层。
着重研究热储结构、热储的岩性、厚度及其分布围,以及热储的孔隙、裂隙或岩溶发育情况等影响地热流体储存、运移、富集的地质因素。
d.对地热田的外围有关地区应进行必要的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工作。
探索地热田的形成,地热流体的补给来源和循环途径。
4. 1.2 地温场查明地热田的地温及地温梯度的空间变化,圈定地热异常围、计算热流密度,推算热储温度,并对地热异常的成因、热储结构特征、控热构造及可能存在的热源做出合理的分析推断。
4.1.3 热储查明热储分布面积、岩性与厚度变化、埋深及边界条件,查明热储结构、各热储间的关系及热储的渗透性能、地热流体的温度、压力、产量及其变化规律,测定热储的孔隙率、渗透系数、传导系数、给水度(弹性释水系数)和压缩系数等,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4.1.4 地热流体一般应测定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有用组分以及有害成分等。
分析地热流体与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常温地下水的关系,查明地热流体的来源及其补给、储集、运移、排泄条件;对高温地热田还应查明地热流体的相态、地热并排放的汽水比例、蒸汽干度、不凝气体成分,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4.2 不同勘查阶段研究程度要求4.2.1 普查阶段a.主要是寻找地热异常区或对已发现的地热异常区开展地热地质普查。
b.初步查明地热田及其外围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山)活动情况,研究它们与地热显示、地热异常的关系,推断地热田的热储、盖层、导水和控热构造。
c.初步查明地热田的地表热显示特征,测定地热流体的天然排放量及其化学成分,估算地热田的热储温度和地热田的天然热流量,初步圈定地热异常的围,提出热储概念模型。
d.探求D+E级储量,估价地热田开发利用前景。
提交普查报告,为是否须进行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4.2.2 详查阶段a.在初步查明地热田的地球化学场、地球物理场及热储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对地热田是否具有开发价值以及近期能否被开发利用,进行详查工作。
b.基本查明地热田及其外围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情况,初步查明地热田的断裂及其产状、各地层的孔隙、节理裂隙、岩溶及水热蚀变发育情况,划分热储、盖层、导水与控热构造。
c.基本查明地热田地温及地温梯度和空间变化,进一步圈定地热异常的围,计算热储温度,分析推断地热异常的成因。
d.基本查明热储的岩性、厚度、埋深及其边界条件,各热储地热流体的温度、压力、产量及其变化关系,热储的孔隙率及渗透性能,圈定地热流体富集地段。
e.基本查明热储中地热流体的相态、地热井排放的汽水比例、地热流体的化学成分、有用组分和有害成分以及地热流体的补给、运移、排泄条件。
建立热储理论参数模型。
f.探求C十D级储量,提交详查报告,为地热田开发总体规划和是否转入勘探阶段提供依据。
4.2.3 勘探阶段a.一般应在经过详查工作证实具有开发价值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是对地热田开发经济效益高的地热流体富集地段进行勘探。
b.详细查明地热田的地层、构造、岩浆(火山)活动和水热蚀变等特点。
基本查明热储、导水、控热构造的空间展布及其组合关系。
c.详细查明地热流体特征,包括地热流体在热储中的相态、温度、地热井排放时的汽水比例、蒸汽干度、流体化学成分和同位素组成。
阐明地热流体中不同用途的有用组分和有害成分、地热流体的来源、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地热流体运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变和与冷水混合过程。
d.详细查明地热田的地温、地温梯度及有关物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详细圈定地热流体的富集地段。
e. 详细查明地热田的热储结构,各热储的分布面积、厚度、产状、埋深及边界条件,各热储地热流体的温度、压力、产量的变化规律及各热储的相互关系。
实测各项储量计算参数,建立热储参数模型。
探求B+C级储量,提出合理开发方案并作出环境影响评价,提交勘探报告,为地热田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地热田开发地质工作中,应加强系统的动态观测工作,利用长期观测和开采过程中的实际资料,进行热储工程研究,计算A级储量,进行回灌试验和开发利用中有关(如地面沉降、结垢等)问题的研究,建立地热田的开发管理模型。
5 地热田勘查类型与勘探工程控制5.1 地热田勘查类型根据我国已知地热田特征,按地热田的温度、热储形态、规模和构造复杂程度,将地热田勘查类型划分为两类六型(见表3)。
表3 地热田勘查类型类型主要特征高温地热田(Ⅰ)Ⅰ-1热储呈层状,岩性和厚度变化不大或呈规则变化,构造条件一般比较简单Ⅰ-2热储呈带状,受断裂构造控制,地质构造条件比较复杂Ⅰ-3地热田兼有层状热储和带状热储特征,彼此存在成生关系,地质构造条件复杂中低温地热田(Ⅱ)Ⅱ-1热储呈层状,分布面积广,岩性、厚度稳定或呈规则变化,构造条件一般比较简单Ⅱ-2热储呈带状,受断裂构造控制,地热田规模较小,地面多有温、热泉出露Ⅱ-3地热田兼有层状热储和带状热储特征,彼此存在成生关系,地质构造条件比较复杂5.2 钻探工程布置原则5.2.1地热资源勘探应充分发挥航卫片解译、地面测绘、物化探工作在地热勘查中的作用,对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则必须充分利用已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地热田的地层、构造、地热异常的围、地热田的边界,争取尽量减少钻探工作量,提高勘探效益。
5.2.2钻探工程布置应区别不同地热田勘查类型和规模,以能控制热储分布,取得有代表性的储量计算参数和查明地热田的开采条件和边界条件,满足相应阶段的要求为原则。
5.2.3在部署钻探工程时,必须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在探明可供开采的主要热储的同时,兼顾其他热储,查明各热储间的相互关系。
5.2.4地热田的钻探深度应根据其勘查类型和当前开采技术经济条件和社会需要来确定,一般钻探深度不宜过深,深埋层状热储一般控制深度在2000m以,浅埋带状热储控制深度在1000m以。
5.2.5 在地热田勘查工作中,钻井的设计除高温裂隙型热储外,应实行以探为主,探采结合,按有关规定或协议交付使用。
在勘探区施工的生产井,也应做到以采为主,采探结合,充分发挥其在地热勘探中的作用。
5.3 钻探工程控制根据我国目前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的实践经验,地热田钻探工程可按具体条件参照表4执行。
表4 地热田钻探工程控制钻探井数量(个/热田)普查详查勘探勘查类型勘查阶段井Ⅰ-10~25~107~15Ⅰ-20~25~710~15Ⅰ-30~27~107~15Ⅱ-10~25~77~10Ⅱ-20~23~55~7Ⅱ-30~23~75~10注:同一类型中地热田面积大,构造条件复杂,具有多层热储者应取高值。
地热田面积小,构造条件比较简单者取低值。
6 勘查工作技术及质量要求6.1 航卫片解译6.1.1 航卫片主要判断下列地热地质问题:a.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基本轮廓及地热区隐伏构造;b.地面泉点、泉群和地热溢出带,地面地热显示位置及地表水体位置围;c.地面水热蚀变带的分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