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文化元素
从肖申克的救赎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长春财经学院选修论文从《肖申克的救赎》看中美文化的差异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日期:摘要我们从《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着手,探讨中西方电影文化的差别,从而引申到对中西方人生观、价值观的研究。
最后得到中西方文化的的差异原因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国普遍不为西方国家接受,根其原因是中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差异。
从近代时期,中西方的武力的对决,变成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文章中介绍了中西方电影文化的差异及其原因,和电影文化对社会、对生活的影响。
讨论中西方个体的差异,以及众多个体组成的群体文化的差异。
关键字:中西文化电影差异从《肖申克的救赎》看中美文化的差异《肖申克的救赎》上映于1994年,并参与当年的奥斯卡奖的角逐。
这部电影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讲述的是擅长经济学的安迪被冤判入狱,狱中的安迪用自己的经济学知识帮助狱警们逃税,以致自己的待遇得到改善,并在监狱中建立了一座图书馆,在狱中生活了二十年后安迪成功越狱的故事。
有人说,奥斯卡对现实主义题材往往重视不够,特别是那些揭露美国社会黑暗面的电影几乎是绝少得奖,所以《肖申克的救赎》才会败给《阿甘正传》。
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并让我不由得联想到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获得优秀故事片奖提名的20部影片中,既有我十分喜欢的《人在囧途》,也有我不怎么喜欢的《杜拉拉升职记》,还有没什么感觉的《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等。
在答案即将揭晓的那一刻,我深知,虽然《人在囧途》的口碑很好,但它拿奖的几率实在很低,因为,有《建国大业》、《建党大业》、《唐山大地震》这么几部可以肯定拿奖的电影在。
结果,上述几部无一落榜,《人在囧途》没有出现在最终的榜单上,个中原因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人家都是主旋律的片子,你不是也不要紧,还非得时不时的揭露几个社会弊端,就算你剧本好,情节吸引人,演员出彩,口碑好,统统不管用,就好像是五六十年代的出身,人家是贫下中农根正苗红,你是地主后代生就的低等啊。
从这一点上来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主旋律的电影都更容易被官方承认。
从肖申克的救赎中看美国文化元素
Thank you
Heroism
Andy Dufrense, victimized by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resulting in a conviction for the murder of his wife and her lover. After a quick conviction, Andy finds himself serving a life sentence at Shawshank prison, with no hope of parole. He exists in this prison only in appearance, keeping his mind free from the drab walls around him. His ability to do this results in the gaining of respect from his fellow inmates, but most of all from Ellis Redding. Ell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Red, finds gainful use of his entrepreneurial spirit within the drab walls of Shawshank by dealing in contraband and commodities rare to the confines of prison. Andy's demeanor and undeniable sense of hope causes Red to take a deeper look at himself, and the world around him. Andy proves to Red and the other inmates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walls of Shawshank prison convention will find no home in his lifestyle.
《肖申克的救赎》的叙事技巧与文化意蕴解析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好莱坞式的剧情片,表面上看平淡无奇,它主要讲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因被指控谋杀妻子和情夫而错判锒铛入狱。
为了自救,在雪耻信念的支撑下,他以超越常人想象的毅力:在20年内,用一把鹤嘴锤,挖通了“瑞德发誓得挖上600年”的迈向自由世界之路。
不过,深入剖析影片后,我们不难发现,影片中对于不同人物的刻画、环境氛围的预置、场景的切换以及表演道具的恰当使用等,无不在用隐喻及多元叙事的方式,向银幕前的观众传递更加富有内涵而深层的文化意蕴,引发观众的沉思。
一、影片的叙事技巧电影叙事学源于电影符号学,依托文学的叙事方式与概念,突出对影片的叙述结构进行内在性与抽象性的解读。
[1]电影叙事学不但关注电影表意维度,而且关注电影的叙述技巧。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通过隐喻与多元叙述技巧,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美学的盛宴。
(一)隐喻手段的使用――一张体制之网的捆缚隐喻是以抽象的方式呈现所要表达的意思,它通常是借助寓言或历史等方式,使人们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全景式”的认识与了解。
电影借助隐喻手段,使艺术作品的主旨很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影片中监狱的高墙把罪犯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创设了一个黑白分明、正邪两立的叙事场域。
由监狱长、狱警与囚犯共同构成的这个罪恶的世界,并以一种隐喻的方式呈现出主人公安迪生存的场域。
依照福柯理论,监狱的运行也必须依照管理机构的官僚化,它必定对每个人的所有方面――日常行为、劳动能力、身体训练、精神状态、道德态度……――全面担责。
它对犯人施加一种完全绝对的权力。
它具有压迫和惩罚的内在机制,实行一种专制纪律。
[2]在这种体制下,个体的人如同陷入了一张编织好的大网,越挣扎越被捆缚。
监狱在影片中已经隐喻成为了令人窒息的一种体制,而监狱的高墙已经隐喻为体制化的“执行者”,深陷其中的人是无比渺小的,时间一点点将个人挤压、固化为体制人。
当安迪在监狱中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插曲时,整个肖申克监狱是凝固的了,此刻肖申克监狱中的众囚徒仿佛自由回归。
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窥——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
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窥——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窥——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弗兰克·达拉邦特导演的一部经典电影,它通过讲述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在肖申克监狱中的生活,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文化中扎根深厚的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种核心价值观以个体自由、独立和追求个人利益为中心,深深影响着美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首先,电影中展现了个人主义价值观对主人公安迪的影响。
安迪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坚韧的意志,在监狱中通过个人努力实现了自由和成功。
他利用自身专业技能帮助监狱管理人员进行财务规划,并通过策划了一场逃脱行动成功地摆脱了牢狱之苦。
这一系列行为充分展示了安迪凭借个人能力和智慧追求个人利益的决心和勇气。
其次,电影中呈现了个人主义价值观对其他囚犯的影响。
监狱中的囚犯们各怀心事,他们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的愿望常常充斥着他们的内心。
在电影中,安迪带给了这些囚犯们希望和灵感,并通过教育使得他们意识到了个人能力的重要性。
他引导囚犯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为他们打开一扇认识自我的大门。
这一情节展示了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监狱中对囚犯们意识觉醒的推动作用。
此外,电影中还反映了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价值观在监狱管理人员中的影响。
监狱中的执法人员充满了权力的欲望,而且他们常常借助权力对囚犯进行虐待和压迫。
然而,安迪的存在和行为使得他们感受到了个人自由和追求的力量,并改变了他们一直以来的行为准则。
电影中,监狱管理人员赫顿瑞斯基发现了安迪囚外作案的真相,虽然他知道这一情况,但他选择了保守秘密并对安迪提供帮助。
这体现了个人主义价值观在执法者中引发了对自由和个人选择权的尊重。
然而,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电影中描绘了监狱中某些囚犯利用个人主义价值观追求私利,从而伤害他人。
其中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监狱里的囚犯伯克斯,他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发动了对安迪的暴力行为。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中探究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中探究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中探究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社会交往方式以及对自由、平等、个人权利的理解,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通过不同角度展现了美国人个人主义的特点,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一美国文化现象的理解。
《肖申克的救赎》是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一部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小说的电影作品,通过描述主人公安迪在肖申克监狱内不屈不挠、积极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深刻地展现了美国人个人主义的价值观。
安迪不仅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在监狱中开展了各种活动和项目,同时还帮助其他囚犯找回了人性的尊严。
这种个人力量的强调,呼应了个人主义价值观中对于个人独立、自由、追求幸福的追求。
而《当幸福来敲门》则由加布里埃莱·穆奇诺执导,通过展现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在逆境中没有放弃,靠着辛勤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也反映了美国人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特点。
在这部电影中,克里斯没有依靠他人的援助,而是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努力,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相信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儿子的命运,展现了美国人对于个人努力和拼搏的崇尚。
这两部电影中的角色都追求着自由、平等、追求幸福的人生目标,他们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外界的阻碍影响,不断努力追求梦想。
这种为个人权利而战的精神体现了美国人个人主义价值观中对个人权利和追求幸福的追求。
在美国文化中,个人的自由、独立和个人权利被视为最重要的价值,个人主义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强调个人的责任和权力。
然而,这种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个人主义强调个体和个人权利,可能导致对于社会责任和集体利益的忽视,弱化了社会凝聚力和集体意识。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监狱制度下的囚犯们只追求自身的权益,缺乏团队合作和相互支持,使得他们无法摆脱痛苦和束缚。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文化
摘要:作为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商业片,《肖申克的救赎》带有了浓厚的美国文化元素,故事叙述的核心便是美国主流的传统文化,故事中带有的鲜明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独特的文化信仰构成了本片特有的美国文化元素。
本文也将以美国本土文化中特有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美国本土文化信仰来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文化元素。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美国文化;安迪《肖申克的救赎》于1994年发行,故事的情节较为简单,讲述的就是原本前景光明的银行家因为被怀疑谋杀妻子而含冤入狱20年之久,他隐忍20年,并成功越狱,实现了个人的自我救赎。
尽管在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角逐中,最终输给了同年的《阿甘正传》,但作为一部优秀的励志片,它至今仍被众人称赞。
故事发生在1946年,当银行家安迪回家时发现自己的妻子和妻子情人死于非命,他被警察误抓误判,被判以终身监禁,从此失去人身自由,但是安迪并没有屈服,他靠着他的睿智和顽强并成功越狱,实现了人身自由,完成了自我灵魂的救赎。
本文也将以美国本土文化中特有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美国本土文化信仰来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文化元素。
一个人英雄主义个人主义相对于集体主义来说,个人主义肯定个人的价值。
在这种价值观中是将个体作为整个社会的核心,个体追求的个人幸福和个体自由,并将此作为整个人生追求中的终极目标。
在整个美国的文化中也形成了整个社会崇尚个人奋斗,个人冒险不屈不挠的斗争和顽强精神。
整个社会都崇尚个人主义,并且这种价值观在整个美国发展进程中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已然成为美国文化中的一部分了。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典型的美国英雄主义电影,但这部电影和一般的英雄主义电影有所差异。
大部分的好莱坞电影多是个体有着极大的力量,这种力量足以改变社会,如“变形金刚”系列,“终结者”系列,这是好莱坞大片一贯风格所致。
而《肖申克的救赎》则是用一种温婉,细致,冷静地叙述笔调在黑暗中表现出美国的英雄主义,这种英雄主义就是个体在遵循整个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对无力改变的黑暗现实做着自我努力,这种英雄主义更符合真实人,所以安迪的形象就像是存在于真实社会中的神话人物,他有其存在的可能性。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看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
35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看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彭颖洁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摘要:《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电影史上堪称经典的一部牢狱题材电影,上映以来广受欢迎,一举斩获七项奥斯卡大奖,影片中所体现的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极为突出,本文以该片所体现的自由和希望作为主线,分析贯穿电影始终的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意在彰显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在美国电影中的表现和影响。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自由;希望;救赎一、影片内容简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小说《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讲述了1947年银行家安迪杜佛兰,被诬陷杀人而进入肖申克监狱的19年中,他申办监狱图书室,为囚犯播放音乐,并且利用自己的知识打点财务,为典狱长清洗黑钱做假账,又通过瑞德陆续获得凿子之类的工具,用以打通地道,最后逃出监狱重获新生的故事。
电影一开始就将镜头聚焦于肖申克监狱,这里的狱警凶狠残暴,囚犯人性泯灭,监狱生活处处充满着压迫和欺凌,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环境中,安迪并未自暴自弃,相反他通过十年如一日的艰苦的努力,用旁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凿出了一条通往光明与自由的隧洞,逃离了令人窒息的肖申克监狱。
二、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综述个人主义的概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启蒙运动,并对随后的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将个人主义文化传到了美洲。
欧洲文化的源头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这两种文化也是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发展的历史渊源。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宣扬了人的价值;文艺复兴崇尚人文主义,主张个性解放,提倡人权;宗教改革以“因信称义”为核心,强调“信仰即可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也可与上帝沟通。
这种思想方式也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美国最显著的价值观念与思想体系的核心。
同时,个人主义价值观也被公认为是一门包含宗教、社会、伦理道德以及政治的哲学。
从媒体文化的层面来看,这种个人主义价值观显然已经渗透到了美国社会的各个角落,电影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好莱坞电影作为世界电影市场中的巨头,见证了美国的发展和历史进程,也继承了美国“英雄梦”的历史,不难发现,很多美国电影都有着与“拯救”相关的主题。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文化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文化
杨雯博
【期刊名称】《中外企业家》
【年(卷),期】2014(000)017
【摘要】作为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商业片,《肖申克的救赎》带有了浓厚的美国文化元素,故事叙述的核心便是美国主流的传统文化,故事中带有的鲜明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独特的文化信仰构成了本片特有的美国文化元素。
本文也将以美国本土文化中特有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美国本土文化信仰来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文化元素。
【总页数】1页(P241-241)
【作者】杨雯博
【作者单位】长郡中学,湖南长沙 41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探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 [J], 何蓉蓉;王金杰
2.《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文化元素 [J], 姚蔚
3.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中探究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J], 朱娟娟
4.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看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 [J], 彭颖洁
5.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看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文化 [J], 彭颖洁[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探究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
法适应狱外生活而自杀的讯息时,众人皆疑惑不解,唯有在狱 中已经呆了几十年的瑞德深有感触,并说出了一个词“体制 化”。自由人在进入监狱后如笼中困兽,起初想要逃离,最终却 逐渐被体制化,失去自己原有的个性,即使重回“自由”社会也 再难自由。
《肖申克的救赎》作为一部监狱题材的电影,全片 80%的 故事都发生在监狱中,高度渲染了监狱严格的制度对于个人 独立性的剥夺,通过监狱一成不变的生活与外界环境的变化 营造个体的恐惧,使其对制度屈服。但安迪却是一个例外,他 面临高压的、体制化的监狱生活,没像其他犯人一样麻木地接 受现实、随波逐流,而是始终保持着高度独立的意志。安迪的 独立主要体现为思想上的独立和行为上的独立。在思想上,他 内心始终充满希望,从未放弃过对自由的追寻,同时不依附他 人,懂得自己存在的价值;而在行为上,他在高压体制下依旧 保持自己一定的独立性,行为不受他人左右。正因为他这种不 随波逐流的态度,任何环境下独立思考的品格,使得他在十九 年的监狱生活中没有被“体制化”,最终从牢狱生活中解脱出 来。
| 文化艺术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探究美国 个人主义价值观
文 / 徐懿暄
摘要:作为美国电影史上最受欢迎的电影之一,《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蕴含了丰厚的美国文化理念[1]。其中主人公 对于自由的追寻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这种追寻自由的精神不仅是促使该电影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也是美国个人主 义价值观的体现。本文基于对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研究,指出电影从三个方面体现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即:个人 独立,追寻自由以及英雄救赎。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 个人主义 自由
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崇尚个人的独立与奋斗,通过自己 的努力实现目标,将个人的力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肖 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形象闪耀着个人独立的火光,是美国个 人主义价值观的典型代表。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个人主义思想
85 2018.11.上 MOTHERLAND
| 文化艺术 |
权力。 正如电影开篇典狱长沃登对犯人的教诲“这里只有两种 东西,纪律和圣经,把信仰托给上帝,把贱命交给我。 ”在这样 的体制内生活,安迪从未放弃对利益的追求,他通过自身的聪 明才智为自己、为同伴获取相应的权益。
《肖申克的救赎》于 1995 年上映,获得七项奥斯卡奖,一直 以来被誉为“美国十大经典电影之一”。 这部牢狱题材的电影 讲述的是银行家安迪因为被诬陷而锒铛入狱, 在狱中受尽欺 凌,最后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对于自由的执著追求,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用小铁锤挖隧道, 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逃离 出监狱,来到象征着自由的芝华塔尼欧的故事。 在这过程中, 安迪完成了自我救赎,同时收获了自由和友情。 这部电影中蕴 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美国独特的价值取向, 受到众多学 者的关注和研究。 其中影片折射出来的美国个人主义思想,尤 其引人。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同样身具“救赎”之责, 凭借一己之力给肖申克监狱中的人带来救赎的希望。
二、《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个人主义 (一)对自由的追寻 对自由的追寻体现在对身体自由和精神自由两方面的追 寻。 《肖申克的救赎》作为一部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的电 影,主人公安迪对自由的追寻贯穿了整部电影。 入狱之前的安迪是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并且有一定社会 地位的银行家,入狱之后的安迪,如同众多其他的囚犯一样, 被肖申克的高墙、 狱警手中的电棒以及监狱中严苛的规章制 度限制了自由。 囚犯在黑暗压抑的环境中做着器械性劳动,按 时按点吃饭、睡觉、洗澡,同时还得承受着狱警们的暴力和咒 骂。 在这样的环境中,囚犯毫无人身自由可言,甚至连基本的 人身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 在入狱之初,安迪就被狱中臭名昭 著的“姐妹花”盯上。 但面对姐妹花的欺辱,安迪从未放弃过抗 争。 在影片的刚开始,在一次监狱放风中,瑞德看着在操场中 独自漫步的安迪曾经这样描述过他:“他的一举一动都和这里 的人不一样,就像是在公园里散步一样无忧无虑的活着,仿佛 身披隐身衣,庇护他远离这里的纷杂。 ”在监狱中安迪虽然失 去了人身自由,但他始终坚守灵魂的自由。 同时安迪也从未放 弃过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 安迪以帮助警狱长解决遗产继承 烦恼为条件,换三瓶冰啤酒。“完工前的最后一个下午,众人背 靠天台享受着冰爽的啤酒,‘像在修缮自家的屋顶一样’”瑞德 回忆道。 而安迪没有喝啤酒,他只面带笑容坐在阴凉的角落里 看着他的“同事们”,静静的享受这一刻的自由时光。 1966 年的一个晚上, 安迪在污浊的脏水中匍匐前进 500 米,几近呕吐,可是他忍下来了,最终成功越狱。 当他激动地撕 开沾满污渍的囚服,站在水中对着天空放声大笑时,这个被禁 锢了 19 年的身体和灵魂终于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19 年,安迪虽然身体被禁锢,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对自由的 追寻。 最终,他得以逃出监狱,去他想去的海岛,完成自己的梦 想。 他逃出去了,留给狱友们的是无尽的回忆,是遥不可及的 背影,也是对自由的希望。 (二)对利益的追寻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并不是一个无私奉献、不求回 报的人物形象,反而他极其重视自身利益,重视自我。 安迪对 利益的追寻,主要包括对金钱、对地位的追寻。 肖申克的高墙隔离出了两个世界,高墙之内,典狱长作为 上帝,囚徒则如同待宰的羔羊,毫无生存保障,毫无任何人身
论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
论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一、本文概述《论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一文旨在深入探讨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所体现的个人主义精神。
该片以斯蒂芬·埃德温·金的中篇小说为蓝本,通过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的精湛演技,呈现了一个银行家安迪如何在错误的指控下入狱,并通过坚定的信念和智慧成功越狱,最终实现自我救赎的感人故事。
文章将从个人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安迪如何在严酷的监狱环境中坚持自我,展现个人意志和智慧的力量,并探讨这部电影如何成为个人主义精神的经典诠释。
二、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的体现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在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这部电影以肖申克监狱为背景,通过主人公安迪·杜佛兰的个人经历,展示了个人主义如何在逆境中挣扎、成长并最终实现自我救赎。
安迪·杜佛兰是一个被错误指控杀害妻子及其情人的银行家,他的遭遇充分展示了个人主义者在面对不公正待遇时的坚韧和毅力。
安迪并没有因为被冤枉入狱而放弃希望,反而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毅力,逐步改变了监狱的环境,赢得了狱警和狱友的尊重。
在肖申克监狱中,安迪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不与周围的环境同流合污。
他建立了图书馆,帮助狱友们提高知识水平,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时间的自由。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监狱的氛围,使得原本冷漠、残忍的监狱变得充满了人性的温暖。
安迪的个人主义精神还体现在他对自由的追求上。
尽管身陷囹圄,但他从未放弃对自由的向往。
他通过精心策划,最终成功越狱,实现了自己的救赎。
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安迪的勇气和智慧,更展示了个人主义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个人主义精神还体现在其他角色身上。
例如,瑞德是安迪在监狱中的好友,他也在安迪的影响下逐渐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的美国精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的美国精作者:王瑜生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29期摘要:本文从美国国家的形成出发,探讨美国精神的主要源头即清教主义。
清教主义思想和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并在美国社会里一直发挥重要作用。
成功的文学作品,一定要融入社会的精神风貌并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受到广泛好评的电影作品。
本文分析该作品如何将美国精神融入其中,努力呈现给大众。
关键词:美国精神;清教主义;溯源;呈现美国电影以数量、质量领先全球,为世界各地人们带来娱乐的同时,也传播了美国文化。
美国作为一个主要由移民组成的国家,有“熔炉”(Melting Pot)别称,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美国的电影文化体现出包容并蓄的精神。
好莱坞不少作品使用其他国家故事进行创作,取得了成功。
如以中国花木兰传说创作的《花木兰》,以中国功夫和熊猫为题材创作的动画片《功夫熊猫》,在全球上映,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但仔细品味这些电影,我们会发现,故事是中国的,但充满了“美国精神”,中国瓶子装了美国酒。
那什么是美国精神?它在影片创作中是如何呈现的?本文从美国精神的起源回溯,探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如何呈现美国精神。
一、美国精神的溯源探讨美国精神,要回溯美国国家的形成。
在美国国家形成过程中,基督教的清教起了关键作用。
正如历史学家巴斯所说:“没有对美国清教思想的了解,就不可能理解美国社会。
”(Bass,1978)第一批来美国定居的主要是英国的清教徒,他们于1620年坐“五月花”号远渡大西洋来到人迹罕至的北美洲。
著名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说:“我认为,当第一个清教徒踏上美国土地时,我就可以看到整个美国的命运就已经包涵于其间了。
”(托克维尔,1998,408)清教徒从欧洲带来了清教思想和生活方式,一直深深地影响着美国,直到今天。
清教是十六世纪初英国宗教改革的产物。
英国宗教改革形成的国教虽然反对罗马教廷,但在教义、教仪等方面改革并不彻底,形成了王室、神职等利益集团,全民必须信奉国教,英国国王是国教的最高领导人,少数激进的信徒脱离英国国教,成立了清教。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价值观碰撞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价值观碰撞1. 引言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之间发生了冲突和融合。
这个主题引发了人们对于文化差异和共通点的思考,以及如何进行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2. 涉及文化背景2.1 美国社会文化背景•自由民主价值观•成功与自我实现•制度保障和法治意识2.2 肖申克监狱内部文化背景•权力强权与暴力统治•囚徒关系与幸存策略•形成新秩序与互助机制3. 主要角色及其代表价值观3.1 安迪·杜佛兰特(Andy Dufresne)•坚持真理与正义•自我超越与勇气启示3.2 红(Red)•长者智慧与掌控自身命运能力•当机立断,接受变革4. 价值观冲突与矛盾4.1 红的困惑与安迪的行动•安迪信念的力量:通过公正和真理,改变现实•红的怀疑和观望:对监狱体制的不信任4.2 暴力统治与新秩序建立•权力与压迫之下的囚徒反抗•安迪建设图书馆,传播知识与希望5. 文化融合与情感共鸣5.1 友谊、尊重与自由实现•安迪和红之间建立深厚友谊互助关系•监狱中个体生命意义的超越5.2 跨文化沟通与理解•文化背景不同人们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等理解困难•安迪以行动展示自己价值观,从而打动他人并激发共鸣6. 总结通过《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人们的价值观碰撞和融合。
其中包含了对于自由、友谊、尊重、勇气以及对正义与真理的追求等普遍人类价值观念的探索。
同时,这也提醒了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要保持开放心态与深入理解他人的追求和信仰。
通过共同努力,文化冲突可以借由情感共鸣而得到解决,并实现文化融合的目标。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的美国式英雄主义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的美国式英雄主义Simple Analysis of American Heroism in The ShawshankRedemptionAbstract(加脚注)Just like love, heroes are eternal themes in the world. If the love pattern is a ritual process of life when people get rid of the barbarism age sufficiently and enter the civilization age, the hero mode is complex reaction that people seek for achievements and goals.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is acknowledged 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merican movies; it reflects the core value of American heroism profoundly and deeply. In the thesis, the heroism in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is revealed, so that how the movie reflects the heroism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by audiences. Furthermore, the author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heroism in the movie, reasons resulting in heroism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erican heroism and American dream in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so as to indicate the core value of American heroism.Key words: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heroism; America摘要如爱情一般,英雄也是永恒的主题。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文化元素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文化元素[摘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于1994年在好莱坞发行,讲述的是一个前途大好的银行家安迪含冤入狱20年之后成功越狱的故事,尽管在当时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角逐中输给了竞争对手《阿甘正传》,却仍不失为一部人人称颂的励志好片。
本文拟从文化的视角对影片中蕴含的美国文化元素进行解读,如英雄主义文化特征和信仰文化,进一步探讨电影中所体现的美国特有的文化。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英雄主义;信仰文化故事发生在1946年,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被误判谋杀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因而被送往美国肖申克监狱终身监禁。
在黑暗的监狱生活里,安迪从不放弃对自由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各种努力最终实现对自己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在一定意义上虽然是一部传统的监狱体裁影片,但同样也蕴含着美国特有的文化观念,即影片叙述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越狱的故事,叙述的中心内容正是典型的美国文化。
本文借助对影片中蕴含的美国文化元素的解读,有助于读者对美国本土文化中的特有的英雄主义文化特征和信仰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影片中的英雄主义文化特征美国人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他们信奉个人主义,并始终将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放在核心地位,努力使其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
不仅如此,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冒险,崇尚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个人奋斗或个人主义的逻辑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追求个人利益与个人自主为目的的个人主义在美国几乎具有神圣的意义。
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却在美国的社会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电影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因此美国电影中也极力宣扬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好莱坞电影中,一个很重要的秘诀就是极力制造英雄神话。
即在影片中,英雄往往比普通人遭受着更残酷的折磨和无情的考验,在面对各种危机和困难,他们从不就此却步,而是积极地去应对,总是凭借着自己清醒、理智的头脑迅速冷静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完美的部署,抓住平常人容易忽视的那百分之一的机会去赢得最终的胜利。
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窥——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
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窥——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管窥——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导言:美国,作为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一直以个人主义为主导的核心价值观。
这种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体现在其社会体制、商业模式以及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
而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常常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本文将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为例,探讨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一、美国社会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概述个人主义是美国社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它强调个人自由、自主性和个人追求。
在美国,个人主义被奉为一种标志性特征,它体现在法律制度、市场经济、权利保障、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
1. 法律制度:美国的法律制度鼓励个人追求,保护个人权益,特别是宪法中明确规定的自由权利,例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枪支自由等。
2. 市场经济:在美国,个人追求经济利益的自由是被推崇的,市场经济体制中,个人的努力和才能被认为是获取财富和成功的关键。
3. 权利保障:美国社会非常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尤其是保护私人财产和个人隐私。
4. 人际关系:在美国社会中,个人主义也体现在人际关系中,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被重视,人们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个人的成功与失败往往与自己的个人选择有关。
二、《肖申克的救赎》中对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1994年上映的美国电影,由弗兰克·德拉邦特(Frank Darabont)编剧和导演,改编自斯蒂芬·金(Stephen King)的同名小说。
该片通过描绘主人公安迪·杜佛兰(Andy Dufresne)在肖申克州立监狱中的经历,探讨了美国社会文化中个人主义核心价值观。
1. 个人自由与抗争:安迪·杜佛兰在影片中通过不懈努力逐步争取自己的个人自由和尊严。
他从监狱中找到一种内心自由的境地,无论是在狭小的囚室中还是在监狱制度的压迫下,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受制于外界环境。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的美国精神蕴含与呈现
2020年第勿期(总第875期)丈敖冬‘科浅析《肖申克的救赎》的美国精神蕴含与呈现王瑜生(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部,江苏南京210046)摘要:本文从3国国家的形成出发,探讨3国精神的主要源头即清教主义。
清教主义思想和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了3国,并在3国社会里一直发挥重要作用。
成功的文学作',一定要融入社会的精神风貌并传递社会的主h价值。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受到广泛好评的电影作本文分析该作'如何将3国精神融入其中,势力呈现给大众。
关键词:3国精神清教主义溯源呈美国电影以数量、质量领先全球,为世界各地人们带来娱乐的同时,也传播了美国文化。
美国作为一个主要由移民组成的国家,有“熔炉”(Melting Pot)别称,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美国的电影文化体现出包容并蓄的精神。
好莱坞不少作品使用其他国家故事进行创作,取得了成功。
如以中国花木兰传说创作的《花木兰》,以中国功夫和熊猫为题创作的《功夫熊猫》,在全球,得了的%细品些电影,我们会发现,故事是中国的,充满了“美国精神”,中国子了美国%是美国精神?影片创作中是如何呈现的?本文美国精神的,探讨电影《的》如现美国精神。
一、美国精神的溯源美国精神,要回溯美国国家的形成。
在美国国家形成过程中,基督教的了关键作用。
正如历史学家巴斯说:“有美国的了,不美国会。
”(Bass,1978)—批来美国的主要是国的:徒,他们于1620年坐“五月花”号远渡大西洋来到人迹罕至的美%家说:“我为,一个清美国地时,我以个美国的其间了。
”(托克维尔,1998,408)清教徒从欧洲带来了和,一地影美国,%是十六世纪初英国宗改革的产物。
国宗教改革形成的国教虽然反对罗马教廷,但在教义、仪等方面改革并不彻底,了王室、神职等利益集团,全民必须信奉国,国国王是国教的最领导人,少数激进的信脱离国国,立了%他们反会的腐败专制和等级化,崇尚信徒与上帝的接系。
他们提倡,无论平民还是国王,帝面前人人平等。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探究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探究
美国影视作品一直以来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极高的影响力,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也
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美国影视作品中,我们能够找到不同种类的文化元素,包括
价值观、历史背景、社会习俗等等。
通过对美国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究,我
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美国文化,同时也能够对自己的文化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价值观通常体现了美国社会的核心精神。
在许多美国电影中,我们
可以看到对自由、民主、拼搏精神和个人价值的不懈追求,这些价值观是美国社会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
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影片通过叙述主人公在囚
禁状态下对自由和希望的追求,体现了美国人对自由和意志力的极大推崇。
通过这样的影
视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同时也受到了启发和思考。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历史背景也是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好莱坞大片都以历史
事件为素材,如《敦刻尔克》、《拯救大兵瑞恩》等等。
这些电影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向观众展现了一段段真实的历史画面,使人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美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这些电影也使观众对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和背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增强历史意识和
国家认同感。
美国影视作品中的社会习俗也反映了美国文化的特点。
许多美国电视剧和电影中都会
展现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社交习惯、职场文化等。
这些内容通过对美国社会的多方位描绘,使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风貌。
这些影视作品也会对观众产生
一定的影响,使人们对美国社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美国文化元素[摘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于1994年在好莱坞发行,讲述的是一个前途大好的银行家安迪含冤入狱20年之后成功越狱的故事,尽管在当时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角逐中输给了竞争对手《阿甘正传》,却仍不失为一部人人称颂的励志好片。
本文拟从文化的视角对影片中蕴含的美国文化元素进行解读,如英雄主义文化特征和信仰文化,进一步探讨电影中所体现的美国特有的文化。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英雄主义;信仰文化故事发生在1946年,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被误判谋杀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因而被送往美国肖申克监狱终身监禁。
在黑暗的监狱生活里,安迪从不放弃对自由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各种努力最终实现对自己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在一定意义上虽然是一部传统的监狱体裁影片,但同样也蕴含着美国特有的文化观念,即影片叙述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越狱的故事,叙述的中心内容正是典型的美国文化。
本文借助对影片中蕴含的美国文化元素的解读,有助于读者对美国本土文化中的特有的英雄主义文化特征和信仰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影片中的英雄主义文化特征美国人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他们信奉个人主义,并始终将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放在核心地位,努力使其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
不仅如此,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冒险,崇尚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个人奋斗或个人主义的逻辑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追求个人利益与个人自主为目的的个人主义在美国几乎具有神圣的意义。
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却在美国的社会发展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电影作为人类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因此美国电影中也极力宣扬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好莱坞电影中,一个很重要的秘诀就是极力制造英雄神话。
即在影片中,英雄往往比普通人遭受着更残酷的折磨和无情的考验,在面对各种危机和困难,他们从不就此却步,而是积极地去应对,总是凭借着自己清醒、理智的头脑迅速冷静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完美的部署,抓住平常人容易忽视的那百分之一的机会去赢得最终的胜利。
[1]美国电影总在极力打造各式孤胆英雄形象,极力夸大英雄个体力量战胜群体敌对势力的决定性作用,将个体力量无限夸大、神化,从而赋予了这些英雄人物以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取向。
比如《第一滴血》系列影片,就塑造了特种兵兰博这个典型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
而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以一种较为温婉、略带黑色幽默地、神话般地复制了美国主流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文化特征。
安迪就被塑造成了一个心中充满希望神话式的人物。
由于被控谋杀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他被送入了肖申克监狱,在这里,人性的贪婪和欲望的扩张暴露无遗,道貌岸然的典狱长虽然对《圣经》能够倒背如流,但其实是一个阴险、贪婪、残酷且不择手段的可怕人物,狱警海利和其他狱警凶狠残暴,对囚犯滥用私刑甚至草菅人命;而囚犯之间更是明争暗斗,恃强凌弱。
即使这样,在长达20年苦闷和残酷的牢狱生活中,他也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依靠着自己的“神力”建立了自己在囚犯中的中心地位甚至是监狱官员们乃至典狱长求助的对象。
他可以当着典狱长的面播放着安抚大家心灵的咏叹调;他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了“全新英格兰最好的图书馆”,为监狱里的囚犯带来了精神食粮,使他们在痛苦的监狱生活中感觉到了一丝希望和安慰;他帮助年轻的囚犯汤米读书识字从而拿到了同等学历。
在他面前,种种困难和挑战显得那么苍白脆弱。
影片最后,当典狱长发现那条平常人认为要用600年才能打通的地道时,观众们不得不感叹只用了19年时间就打通地道的安迪。
观众被安迪的个人的英雄主义所倾倒,当然也会震撼他的求生能力。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力量。
伟人是少数中的少数,英雄又何尝不是?就像影片中的台词一样,“有的鸟是不会被关住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美丽了!”但是这样的鸟是不多的,强者也毕竟是少数。
在监狱里,很多人往往是选择了被禁锢,习惯了按部就班,习惯了说“那不可能”“那简直就是奇迹”。
影片中表现出来的平凡人对英雄的崇拜和臣服,比如典狱长诺顿请求安迪帮助自己洗黑钱其实是对安迪所拥有知识的臣服。
入狱的安迪虽然被剥夺了人身自由,但他所拥有的知识却不是任何人、任何力量可以剥夺的。
知识构造了安迪,使他日渐强大,知识的力量最终将安迪培养成为一个英雄式的人物。
从本质上来讲,《肖申克的救赎》是一曲歌颂美国自我中心主义的赞歌。
但影片并未一味地遵循美国电影中规范式的对文化进行剖视和分析,而是从另一方面巧妙地避开了好莱坞传统电影里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陷阱。
那就是导演并没有单纯地将安迪这个角色塑造成一个孤独的英雄式人物,没有从安迪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而是从第二主人公瑞德的视角和独白将观众带入到安迪的世界里和漫长的监狱生活中。
瑞德的旁白其实代表着监狱里大多数囚犯对待现实生活的看法和态度,导演则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双无形的手将安迪的情感和观众情感一步步拉近,让观众得以近距离地看到安迪思想上的变化并遵循着这种变化,将观众的感觉和安迪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随着主人公的遭遇而自然而然地放纵着自己的情感。
二、影片中的信仰文化“救赎”一词起源于《旧约•以赛亚书》,据粗略统计,在整部书中,这个词一共出现了16次之多。
很明显,它象征着基督思想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至于到了宗教时代,“救赎”因其明确的指向性而一度成为左右西方精神世界的关键词。
而随着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中信仰的缺失,人本主义代替了神本主义,这个词似乎也将不复流行。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它是一个信仰缺失年代里关于救赎的故事。
电影中让人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影片对信仰文化里“救赎”一词的解读,值得去思考的也就是关于“上帝的信仰”问题。
那么导演究竟是想要表现谁对谁的救赎呢?救赎主自然是主人公安迪,而被救赎不仅仅是安迪自己一个个体的行为,还是一个群体的行为,这也完全符合基督教关于救赎的定义。
在20年的监狱生涯里,安迪通过自己的行动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样也影响了牢笼里其他的犯人。
在宗教意义上,基督教关于救赎的含义是一种由不完满到完满或者由错误道路转到正确道路的实践过程,但其前提是承认自己的错误或罪行,但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罪行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crime,而是宗教或道德意义上的sin。
尽管在安迪知道妻子与人通奸时有过强烈的杀人念头,但他最终还是放下了用来报复的手枪。
我们无法确定安迪是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但对于一个熟读《圣经》的人来说,他或许会明白,有权施行审判和惩处的是神,而不是作为罪人的人。
或许,这才是致使安迪终于放弃自主惩罚妻子及其情夫的根本原因。
面临不义的遭遇,人并没有权利“替天行道”,而只能忍耐,直到神的审判来临。
当法庭错判他无期徒刑的时候,他并没有选择为自己辩护,而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事实,甘愿承受这一刑罚,其实他是想通过法律的途径或是这场牢狱之苦来惩罚自己的罪恶。
那么他所意识到的自己的罪恶是什么?他忏悔和需要拯救的灵魂究竟是什么?在外人看来,年轻有为的他应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和深爱自己的妻子,可妻子偏偏和一个高尔夫球教练通奸,原因就在于他后来在漫长的牢狱生活中渐渐忏悔到妻子红杏出墙主要原因正是自己的性格造成的,他意识到由于自己不善言辞,不懂得表达对妻子的爱,才会造成那样的悲剧。
安迪承认自己的原罪,静静地等待神的安排正是他走向救赎的开端。
不过不同的是,他救赎自己的方式并不是通过忏悔和祷告或是成天抱着本《圣经》,而是以自己顽强的意志和具体的行动去一点一滴地完成自己的身体和灵魂的救赎的。
在不自由的高压环境下,他尽可能地争取自由美好的生活: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他每周坚持给州议会写信申请开办监狱图书馆;他寄情于雕刻,磨制国际象棋和好友瑞德下棋;他播放曼妙的音乐洗涤囚犯久被禁锢和污染的心灵;他甚至用19年的时间每天用小铁锤挖地道。
当他爬出污浊不堪的污水管,在雷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张开双臂拥抱风雨时,观众仿佛看到了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复活一般,身体的救赎固然可贵,但灵魂的救赎才真正让人感叹不已。
影片的结尾出现了大片的蓝蓝的海水,与监狱的压抑形成鲜明对比,安迪在一条破船上自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那是自由的颜色,是安迪在跨越了常人所认为的不可能以后才能欣赏到的生命中繁华盛开的美景。
关于影片中传达的“上帝的信仰”的问题,仔细思考起来,实际上整个故事赋予了安迪“上帝” 和“信仰”的化身。
他点燃了肖申克监狱里众多犯人的梦想,他带给他们希望。
希望来自于图书馆里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来自于唱片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里的“当西风轻轻吹起”……精神的力量和信仰才是电影要传达的。
尽管忍受着来自身体的巨大的折磨,但他仍不放弃希望,仿佛救世主一般拯救了人们的灵魂。
安迪为什么能花19年的时间用一把小铁锤挖出一条长长的地道越狱成功,瑞德说:“挖地道靠的是动力和时间。
”安迪对自由和希望的“信仰”就是他的动力。
年老的布鲁克多年后恢复自由之身,却由于恐惧和迷茫而自杀,也是因为他的“信仰”的迷失和错位。
瑞德由于安迪给予他“信仰”的影响而摆脱了恐惧最终走向光明的大海。
谈到对上帝的信仰,还不得不说到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那就是典狱长诺顿。
影片一开头,他就向监狱的囚犯说过这样一句话:“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
”尽管他不断地向囚犯们灌输“信仰”的概念,尽管他让囚犯天天要诵读《圣经》,但他却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基督”。
他只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之事,他总是教育囚犯们“不许亵渎上帝”,因为他正是把自己当作了上帝,要求每个人都要服从他的旨意。
有趣的是,故事对于罪恶的惩罚——在影片结尾,当远处传来了警笛声,诺顿打开保险箱,发现账本还在,可打开一看账本已经被掉包成了《圣经》,《圣经》的扉页上写着:“亲爱的监狱长,你说得很对,得救之道就在其中。
”最为精彩的是,当诺顿翻到书的中间部分时,看到书被挖出了一个锤子的形状。
且更为巧妙的是安迪挖出锤子形状的这一页恰好是《出埃及记》,讲述的是约瑟被诬陷入狱后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逃出监狱。
约瑟和安迪的遭遇、变故及越狱极其相似,历史和现实又一次重合了,这也在影片的最后刻一向观众揭示并让他们体会到了“上帝”和“信仰”的公正。
三、结语总之,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不仅是一部成功的越狱片,除了演员的成功演绎,还在于它所蕴含的丰富的美国社会文化信息,因此能否准确理解影片还取决于观众对其中的文化元素的解读。
它独有的文化解读方式让观众对影片的内容和主题有了一个更深刻的思考,这也许正是它创下高票房神话和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1]杨慎生.英美电影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作者简介]姚蔚(1981— ),女,江苏镇江人,硕士,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汉语言对比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