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域农业的发展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案 新2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学习目标1。
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2。
以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为例,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3.结合资料,分析我国主要牧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基础知识梳理]一、大牧场放牧业1.特点: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2.分布:(1)牧牛国家:美国、阿根廷.(2)牧羊国家:澳大利亚、南非.3。
成因: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
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1)区位优势: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2)发展措施: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等.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二、乳畜业1。
特点: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2.生产对象及产品: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3.主要分布区: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4。
西欧乳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1)饲料因素.(2)市场因素。
【思考】1.近年来,蒙牛集团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周围建设乳牛场,发展奶制品加工业,其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接近消费市场。
2. 目前我国内蒙古草原、新疆天山牧场能否大力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为什么?提示不能.我国西北牧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目前还无法满足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需要.[预习效果自测]1。
下列关于大牧场放牧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B。
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C。
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D。
交通运输条件对大牧场放牧业影响不大解析大牧场放牧业属于商品农业,对市场依赖程度较高,需要较好的交通条件。
答案D2.下列国家不存在大牧场放牧业的是()A。
美国 B.澳大利亚C.阿根廷D。
日本解析日本地狭物贫,且以山地为主,不具备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教案
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人文因素,并且学会分析其变化的主导因素。
2.结合案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发展农业,知道农业生产随科技发展不断变化的趋势,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文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难点:学会分析某区域农业区位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解。
“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我过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从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1.市场需求【过渡】一个地区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是相对稳定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因此对于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归纳总结市场需求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学生回答】市场需求大,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市场需求变小,农业生产规模就会变小。
【教师总结】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供求关系会影响农产品价格,价格的变动又会作用于农业生产规模。
2.科技的进步【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呈现农业灌溉和温室的具体实例,学生结合实例思考人类如何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是建立在什么的基础上?【学生回答】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改造不适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教师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的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交通发展和技术改良【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荷兰花卉种植业及其变化的案例,学生结合案例思考。
(1)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2)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主要有哪些?【学生活动】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请学生分享。
高中地理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学案3
第二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自主学习』一、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错误!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两大特点(1)错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自我探究]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平原广阔,人均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机械的运作和推广。
东北地区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二、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1)产生原因:错误!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
(2)问题表现:农业错误!生态环境退化.例如错误!水土流失和黑土地退化严重,土地沙化、错误!盐碱化和错误!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2.发展方向与重点[自我探究]分析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发展模式的优势.提示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了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自我反馈』1.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最大的特点是()A.以水稻种植为主B.机械化程度高C.水利设施完善D.科技水平高答案B解析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最大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2.松嫩平原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A.冬季严寒,病虫害少B.春季积雪和冻土融化,土壤墒情好C.夏季白昼长,日照时间长D.地形平坦、地广人稀,耕地集中连片答案D解析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机械化的普及;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第3题。
3.甲地区的主要农业部门是()A.种植业B.畜牧业C.林业D.养殖业答案A解析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可知,甲地区位于东北平原,其主要农业部门是种植业.『活动点拨』[教材P66活动]1.东北地区耕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2.有道理.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
➢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 节性强的特点,为农 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 什么有利条件?
➢ 生产集中在夏季,有利于农忙 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 业生产;
➢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 业收入,还可进行农田基本建 设和水利建设等。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简析地形条件对东北地区农业的有利影响。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水热条件好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
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生物资源丰富,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需求量大。
活动探究:地理条件与特色农业
➢ 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发展花卉种植业
有利的地理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 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
土壤
地形 气候
水源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技术
东北的(地理条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等决定了农业的大方向。
综合分析 抓住主导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 实质就是对农业土 地的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 东北地区位置、范围
➢ 东北地区地理位置: 40oN-50oN;120oE-130oE,中国最
区域农 业发展
地理 条件
农业 布局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耕作农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
三、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东北地区是全国 最大的、比较稳定 的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是我国 粮食商品率最高的 商品粮生产基地。
➢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受丘陵、山地 影响,局部地区有差异。
高中地理 中国区域地理 第六讲 中国的农业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二全册地理教案
第6讲中国的农业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农业的五个部门及主要农产晶;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初步学会用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分析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的差异;初步掌握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2.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找出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大致位置。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
树立科教兴农的观点。
对学生进行要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等优良品质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耕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三.教学难点:四大农业区一.农业的地位稻谷、大豆、谷子、茶、桑、柑橘等都起源于我国。
1.农业的重要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提供生活必需品、原料、市场、劳动力、资金把农业放在战略重点的首位。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面临的问题:(1)人均耕地少。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尚低,抗灾能力较差。
水旱灾害最严重。
(3)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种植业一半以上,林业不足4%,牧业3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牧业比重较低。
近年的变化:种植业比重逐年降低,牧业、渔业的比重逐年提高,林业的比重仍然偏低。
(4)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且垦殖指数较高;草地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林地多集中在东北、西南边远山区。
土地生产力的地区差异很大。
东部地区的南方水田和北方旱地,耕地质量存在一定差异。
土地后备资源不多,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新疆、云南等边远省区,开发比较困难。
(5)农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受污染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
土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6)不少地区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二.种植业(耕种业)广义的农业包括耕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1.粮食作物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主体。
全国3/4的耕地和农业劳动力都投入粮食生产。
稻谷:我国的粮食作物中,稻谷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居首位。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3课时) —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1.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能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配合较好地形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水源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2.社会经济条件(1)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2)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3)国家政策与法规等。
总结:二.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何为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2.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目的是什么?3.美国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意义是什么?1、课本52页活动问题。
2、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成为美国最大蔬菜、水果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1.下列叙述中属于美国发展农业生产有利条件的是()①本土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好②中部的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③交通运输便利④工业发达,科技力量雄厚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的农业生产地区分布类型是()A.乳畜带B.小麦带C.玉米带D.棉花带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据此回答3-4题。
3.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A.黄河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D.太湖平原4.该农业的好处是()A.可以少占耕地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C.可实现农产品的自给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1、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异同比较我国东北中部的松辽平原、美国中部平原都是玉米的集中产区,两者比较如下:(1)相同点。
我国的“玉米带”和美国的“玉米带”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于玉米的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较高。
私立青岛育贤中学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名师导学案: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1.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美国拥有发展农业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1)纬度位置美国本土地处北纬25°~49°,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适宜于栽培多种农作物。
(2)地形美国本土地形分为三大纵列带:①西部高山区:由落基山脉等几条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组成,它们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撞形成,因为形成的年代较晚,山脉海拔较高,山脉之间分布有宽广的盆地和高原。
②东部阿巴拉契亚山地:该山地形成年代较早,久经侵蚀,海拔较低,多在1 000米以下。
③中部平原区:位于东部山地与西部高山区之间,这里分布有密西西比平原,约占其本土面积的1/2,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3)气候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
东部地区以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为主,降水丰富,水热充足;中西部分布着大面积的温带草原气候;西海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美国农林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
(4)土壤密西西比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释疑点美国的水汽来源美国东部降水主要受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暖湿气流影响.【例1】下图为“某国地形剖面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数字代表的地形区名称: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2)气候类型①为________,③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该区气候对当地农业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地区的地形对本区农业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习目标]1。
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2。
以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为例,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大牧场放牧业1.特点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2.分布(1)牧牛国家:美国、阿根廷。
(2)牧羊国家:澳大利亚、南非.3.成因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4.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1)区位优势错误!(2)发展措施错误!二、乳畜业1.特点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2.生产对象及产品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
3.主要分布区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4.西欧乳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1)饲料因素。
(2)市场因素。
思考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为什么可以发展乳畜业?答案乳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一是市场,二是饲料。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发展乳畜业主要是接近消费市场,可就近向城市提供鲜奶等新鲜乳制品.探究点一大牧场放牧业潘帕斯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
读“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思考下列问题。
(1)由图中潘帕斯草原的位置分析,这里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如何?(2)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分析潘帕斯草原的牧牛带属于什么自然带?为什么说这里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牧场?(3)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在促进牧牛业的发展方面,除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外,阿根廷人还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案(1)由图看出这里位于南半球亚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降水四季分配较均匀。
(2)温带草原带。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3)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1.大牧场放牧业的成因和特点2.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区位因素区位优势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草原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土地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交通铁路贯通,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市场市场广阔(主要是欧洲市场)科技重视科技应用,如培育良种牛、加强牛群病害的研究、改良草场、改善交通条件等3。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历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农业的区位选择”。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了解农业发展的基本概念,掌握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解不同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差异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影响因素;了解不同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差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操作过程;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优化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与热爱,增强学生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三、评价任务1.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随堂练习,评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基本概念和原则的掌握情况。
2. 过程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 综合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综合评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20分钟)(1)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等方面。
(2)分析不同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差异,如气候、土壤、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等方面的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实际操作过程。
3. 小组活动(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探讨某一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优化策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5. 布置作业(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探究性作业,巩固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探究性作业,如分析某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优劣,提出优化建议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重点: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二、地理条件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⑴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雨热同季。
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行程与发展(人教版)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1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2.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分析对比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教学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地区教学难点: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的形成条件分析教具准备:亚洲政区图、美国挂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学过程: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阅读P47图3.10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完成P48读图思考题。
)4、本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2引导学生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水稻生长的基础,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经营和发展。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
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
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5、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3章第1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案(第1课时)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及其特征;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3.结合地理材料,分析区域中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4.结合典型区域的农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区域农业的影响;5.综合农业区位因素,合理布局农业,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实例,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分析农业地域类型(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视频《超级工程——食物供应——高原夏菜》师:请大家观看视频,视频中都提到甘肃省榆中县哪些地理条件呢?生:甘肃省榆中县的地理条件,如:高寒、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资源不足等。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这些地理条件——即农业区位因素。
【讲授新课】(板书)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农业区位因素出示图片“农业生产活动”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师:看图,思考: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呢?生: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注意: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师点拨: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板书)1.农业生产活动 1.1 概念师:下图中展示的是南方水稻生产、东北小麦生产、内蒙古的畜牧业生产,能否调换?为什么?生:不能。
它们的地理环境不同。
师:由此可见,农业生产具有什么特征呢?生:地域性。
师: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板书)1.2 农业生产特征 1.2.1地域性师:我们再来看华北地区冬小麦种植的农事安排,看看农业生产还有哪些特征?生:季节性和周期性。
(板书)1.2.2 季节性 1.2.3 周期性师:我国民间流传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如:“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刨红薯”“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天里种荞麦”等,都说明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__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讲义
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思考 我国东北地区是世界上能够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简述其主要区位条件。
答案 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能够满足水稻生长的基本需求。
另外,水稻种植技术的进步,耐低温水稻品种的培育等,使水稻分布地区进一步向高纬度扩展。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出现的问题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具体表现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3.发展原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4.发展方向(1)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
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农业发展方向: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探究点一商品粮基地建设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读“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图”,探究以下问题。
1.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答案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
2.东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答案水稻、玉米、小麦。
水稻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以春小麦为主;玉米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
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4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开展——以美国为例[生活链接]位于中东地区的以色列被称为“沙漠之国〞,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
很多人都知道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和智能水肥一体化非常厉害,而且在世界农业领域都是屈指可数。
除此之外,以色列的新品种培育和创造水平也很高。
以色列设施农业是标准化生产车间,顺应气候,做欧洲市场的“反季节〞,以此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并成为仅次于荷兰的第二大花卉供给国。
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1)首要因素:高度兴旺的商品经济定性作用。
(2)[自我探究]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劣势?[答案]美国外乡大局部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因此热量条件难以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由于地形南北纵列分布,冬季北方冷空气极易南下,甚至侵袭到墨西哥湾沿岸,使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影响。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业生产区。
(2)要求。
(3)(4)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2.美国外乡主要农业带①②③:小麦带④:混合农业带⑤:棉花带⑥:亚热带作物带⑦⑧:水果和灌溉农业带[自我探究]美国的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答案]农业现代化水平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生产率最高的农业国;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畜牧业兴旺;农业生产实行地区专门化。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开展的对策1发,引发了一系列严重恶果。
2的平安,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开展。
[自我探究]美国农业的开展政策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答案]我国开展农业生产,也必须制定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新政策,采取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对策,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开展。
1.美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是()A.美国外乡大局部属于热带和温带,水热条件适宜于栽培多种农作物B.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属平原,地势平坦,土地广阔C.中部为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区之一,土壤肥沃D.平原地区人口众多,为农业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答案 C解析美国外乡地处北纬25°~49°,大局部属温带和亚热带。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含解析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歌诀法记忆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山环水绕沃千里,季风雨热必同期,黑土广布土壤肥,水源充足河密集。
(2)社会经济条件:轻重工,设备齐,市场广因运便利;北大仓,保湿地,专业化由人口稀。
2.字诀记忆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调”: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产”: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技”: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错误!1.东北地区的概况位置与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表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中部为东北平原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为发展区域农业,实行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1)自然资源条件:1土地资源辽阔富饶错误!2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
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2)社会经济条件:1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东北地区建成具有全国意义的粮、豆、甜菜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布局的变化: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
图表解读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和沼泽的分布图[信息获取](1)从图中可以看出,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中部和西部。
(2)从气候条件看,制约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什么?提示: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成为制约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农作物容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3)为什么三江平原多沼泽地?提示:1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2河流有凌汛现象;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4有永久冻土分布,不利于水分的下渗。
问题探究“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讲义
“区域农业发展”教案讲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熟悉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认识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4.探讨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1.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含义。
2.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4.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1.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2.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熟悉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
4.探讨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讲授。
2.互动教学方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互动交流。
3.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
五、教学过程:1.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含义(20分钟)教师首先介绍区域农业发展的概念和含义,指出区域农业发展是指在特定地区内,利用区域资源优势,推动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过程。
并且阐述区域农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
2.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30分钟)教师分析当前我国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包括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利用不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并讨论存在的原因。
3.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30分钟)教师介绍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因素,包括地域条件、气候环境、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等因素,并解释这些因素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机制。
4.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30分钟)教师探讨促进区域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包括加强科技支持、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的措施,并举例说明。
六、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区域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七、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和加深对区域农业发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八、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重点,强调要点,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系统整体的认识。
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3学案:第2章-第3节-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含解析】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1课时 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 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的发展。
(重点) 2.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状况,学会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利弊和布局。
(难点)1.东北地区的概况 位置与范围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地表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中部为东北平原 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黑土分布广泛,为发展区域农业,实行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条件(1)自然资源条件①土地资源辽阔富饶⎩⎨⎧人均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全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②气候条件适宜,适于多种作物种植。
③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④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2)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建设东北地区现代化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农业布局的特点耕作农业区 畜牧业区 林业和特产区 农业生产区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分布农业活动商品粮生产畜牧业生产林业生产③农业布局的变化⎩⎪⎨⎪⎧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生产面积增大城市周围规模不同的副食品基地大量涌现[特别提醒]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林木的蓄积量大,木材产量高,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大林区。
其中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1)东北地区的范围为东北三省。
()(2)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3)东北地区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适宜发展种植业。
()(4)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5)关于东北三省的土壤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较高,气候严寒,不利于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生长B.冬季气候寒冷,冻土深厚,不利于农作物春播C.以沙质土壤为主,有利于土豆的生长D.土壤湿度较大,对农作物生长有利提示:(1)×东北地区还包括内蒙古的东部地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①只能种植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 ②只能做到一年一熟; ③作物易遭受低温冷害; ④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 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 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进行农田基本 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知识树
地理条件
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 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我 国 东 北 区 域 农 业 发 展
耕作农业区
农业布局
三大农业生 产区域:
林业和特产区
畜牧业区
大规模专业化 生产粮基地建 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大规模专业化 生产粮基地建 设
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 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
农业发展方向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 (西部草原区) 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
【合作探究】(5分钟) 探究内容 探究1-1 展示 本 探究1-2 展示 节 探究2 讲解 课 探究3 合作探究 探究4-1 展示 下 探究4-2 展示 节 探究5-1 展示 课 探究5-2 展示 探究5-3 讲解
分工 G4 G3 G2
师生
讲评 G8 G7 G6
师生
G1 G5 G6 G7 G8
G5 G4 G3 G2 G1
要求:1、展示小组字迹工整 2、讲评小组 包括修改展示内容,并理解讲述(脱稿) 3、非展示同学 :认真倾听,做好笔记;随时补充质疑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4章 第1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范围,以及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
2.掌握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重点)3.理解东北农业布局特点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地理条件阅读教材P60至P62前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3)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自然要素表现影响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一些工业部门以农产品为原料,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正误判断:(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是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中最难改造的。
()(2)热量不足是制约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3)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有利于本区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提示】(1)×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2)√东北地区纬度较高,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获得热量相对较少,热量不足成为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教材整理2农业布局特点阅读教材P62最后一个自然段至P64第1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课例研究综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
述
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 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4 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 局特点和发展前景,了解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5 培养学生勤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6 培养学生科学统筹、按客观办事的科学态度。
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 教学目标
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学习能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点有了一定的认知,
力分析 但是对地图的解析能力还是比较薄弱
1.多媒体课件。
教学策略选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干湿地区”、
2.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是什么?
学生活动:读图 4.5
学生思考:1.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
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高?
2.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
水量丰富?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
是什么?
(3)社会经济条件
学生活动:阅读 P62
思考: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
些?(良好的工业基础、交通便利、地广人稀)
承上启下:我们综合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来看一
下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地域差异:
思考: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该如何布局?
课件展示: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布局东北农业土地利
用类型图
总结:填表: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目标导航】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江苏省教学要求:1.以某区域为例,利用图表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2.根据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分析、评价其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布局特点;3.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课堂互动】[知识点1]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问题探究〗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首先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具体步骤如下:[知识点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比较分析〗1.列表分析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内涵。
〖问题探究〗2.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对于地形、土壤等来说,_______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___________、耕作制度和_________等。
东北地区海陆位置状况:位于亚欧大陆______部,太平洋_____岸;东北地区纬度位置状况:纬度高,北纬_____°至_____°之间,气候类型属于__________气候,夏季温暖冬季寒冷;纬度跨度大,跨越三个温度带:寒温带、________带和________带,无霜期从南部的跨度大180天到最北部的80天左右。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得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东北地区最北部,属于寒温带,≥10℃积温小于1500℃,无霜期虽然不足80天,生长期短,但依然可以种植春小麦和早熟大豆。
〖问题探究〗3.地形、土壤条件4.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简洁归纳为下面表格: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且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如图示:[知识点5]农业发展方向〖问题探究〗1.东北农业开发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比较分析〗2.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农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农业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__________、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__________;加快发展____________业,促进________转化,延长__________。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__________方向发展,建设___________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_____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_____农业和______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______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__________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______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以__________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_____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__________”,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_____________,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转变【小试身手】1.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畜牧业基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D.①③④2.读图4-1-1,回答(1)~(3)题。
(1)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久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B.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地,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明显纬向地域分异规律D.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2)图中A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北冰洋④印度洋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3)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 )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土壤图4-1-1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
据此回答3~6题。
3.与我国其他粮食主产区相比,东北发展粮食生产的区域优势是( )A.光热资源 B.土地资源 C.水资源 D.交通条件和农业科技4.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应该( )A.大力发展粮食专业化生产 B.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工业C.走种养结合的混合农业之路 D.走城郊农业的发展模式5.目前东北林区正在调整产业方向,该方向是( )A.以采伐为主转变为木材深加工为主 B.以皆伐转变为间伐C.以采伐为主转变为以营林为主 D.以伐林转变为封山育林【当堂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中央“一号文件”显示,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其中,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一号文件”主要内容之一。
图4-1-2是某地农业结构变化图,其中A代表1998年,B代表。
据此回答1~2题。
1.该区域适宜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A.柑橘 B.油菜 C.甜菜 D.甘蔗2.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
冬季利用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在陕西取得成功,在贵阳市附近却失败了,其原因最可能是( )A.市场竞争激烈,大棚蔬菜价格低,农民积极性不高B.贵州冬季温和,塑料大棚生产的优势不明显C .贵州冬季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D .贵州交通不便,生产的蔬菜不能远销 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
据此回答3~4题。
3.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 .① B.①②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4.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 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读“我国小麦生产量及贸易量曲线图”,回答5~7题。
5.属于小麦主产区的是 ( ) A .三江平原 B .成都平原 C .洞庭湖平原 D .珠江三角洲6.近几年,我国小麦生产和消费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A .政府宏观调控,不鼓励农民种植小麦B .麦田大面积改为稻田C .大量进口稻米造成的冲击D .居民食物结构的改善和农业结构调整读“某地区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积温、降水量曲线图”,回答7~8题。
7.积温值A 地高于E 地,因为 ( ) ①A 地地处河谷,地势低 ②距冬季 风源地远 ③ 纬度低,是温带 ④与 山地背风坡相对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8.图中平原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有( ) A .冬小麦、玉米、大豆 B .春小麦、玉米、甜菜C .甜菜、大豆、花生D .玉米、高粱、甘蔗9.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三江平原,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 A .我国粮食已相对过剩 B .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图4-1-3 图4-1-4C .三江平原土壤贫瘠D .沼泽太多,不利开发10.下表为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三地检测的表层土壤的分析数据,由数据可以推断,从东到西排列的顺序最有可能的是 ( )A .甲、乙、丙B .乙、甲、丙C .丙、乙、甲D .甲、丙、乙读图,回答11~12题。
11.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 .单位面积产量高B .人均耕地面积大C .交通发达D .水热条件好12.城市P 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该能源基地是 ( )A .水电站B .油田C .天然气田D .煤矿13.城市Q 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
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 .原料产地B .消费市场C .廉价劳动力D .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14.进一步挖掘东北森林工业潜力的关键是 ( )A .大力发展木材采运业B .大力发展林副业C .发展林产品的深加工D .大力植树造林 15.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依据是 ( )A .地形多种多样B .气候条件的制约C .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D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6~17题。
16.关于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可大面积种植水稻B .该地区发展种植业必须修筑梯田C .该地区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D .该地区只能发展林牧业17.该地区河流四、五月也会出现汛期的原因是PH 值 有机质含量 SiO 2含量 AL 2O 3含量 CaO 含量甲 4.1 12.4% 62.39 % 16.02% 2.44% 乙 6.9 8.8% 68.58% 2.06% 9.87% 丙8.81.29%65.05%3.63%14.96%图4-1-5( )A .雨带推移到此地B .气温升高,积雪融化C .冬季风春天会带来丰沛的雨水D .冰川在春天里开始融水 二、综合题18.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代表的商品粮基地名称: A ._______;B .______;C ._____;D .______。
(2)A 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C 、D 两地的主要油料作物是_______,粮食作物是______,B 地粮食作物是______,经济作物是______。
(3)A 、C 两地主要粮食作物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 商品粮基地在我国各商品粮基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读两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