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化学第七章

合集下载

第七章 模板合成法(仿生合成)

第七章 模板合成法(仿生合成)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利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结构指导剂,通过过硫酸 铵引发苯胺聚合制备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 胺亚微米管
43
塌陷(A)和未塌陷(B)的聚苯胺亚微米管的SEM照片。
44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结构指导剂、盐酸
作掺杂剂、过硫酸铵作氧化剂制备网状聚苯胺 纳米纤维。
45
结构、尺寸及其分布
38
二、 模板合成法原理:
利用基质材料结构中的空隙或外表面作为模板进行 合成。 优点:调控尺寸、形状、分散性、周期性
39
三、软模板合成法原理
由表面活性剂构成的胶团或反相胶团作为模板 3.1 软模板法工艺流程
表面活性剂→胶团(空腔) ↓物质(离子) 空腔内反应 ↓ 洗涤或煅烧 ↓ Nanomaterials


Ⅱ Ⅲ
c 醇、酸、醛、酮、醚、酯类等。
9
2.3 第Ⅲ类曲线
特点:初始低浓度时, 随浓度增加急剧下降,但
到一定浓度后几乎不再变化。
溶质:表面活性剂


有8个以上碳的有机酸盐、
有机胺盐、磺酸盐、苯磺
Ⅱ Ⅲ
酸盐等。
c
10
三、溶液的表面吸附
3.1 表面吸附 一种物质自动浓集到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 有吸附能力的物质称为吸附剂
硬模板: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
用于制备碳化物纳米棒的反应路线示意图
56
碳纳米管
以碳纳米管为模板合成的 GaN纳米线
57
硬模板:外延模板法
“外延模板法”制备单晶GaN 纳米管的过程示意图
58
A) TEM images of Ag/SiO2 coaxial nanocables that were prepared by directly coating silver nanowires with an amorphous silica sheath using the sol-gel method. B) TEM image of silica nanotubes prepared by selectively dissolving the silver cores of Ag/SiO2 nanocables in an ammonia solution with~pH 11.

第七章 卤代烃 相转移催化反应

第七章  卤代烃  相转移催化反应

第七章 卤代烃 相转移催化反应邻基效应(一) 写出下列分子式所代表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1)C 5H 11Cl (并指出1°,2°,3°卤代烷) (2)C 4H 8Br 2 (3) C 8H 10Cl 解:(1) C 5H 11Cl 共有8个同分异构体:1-氯戊烷 CH 3CH 2CH 2CH 2CH 2ClCH 3CH 2CH 2CHCH 3Cl 2-氯戊烷CH 3CH 2CHCH 2CH 3ClCH 3CHCH 2CH 2ClCH 3CH 3CHCHCH 33ClCH 3CCH 2CH 33Cl CH 3CH 22Cl CH 3CH 3C CH 2ClCH 333-氯戊烷3-甲基-1-氯丁烷3-甲基-2-氯丁烷2-甲基-2-氯丁烷2-甲基-1-氯丁烷2,2-二甲基-1-氯丙烷o(1 )o(1 )o(1 )o(1 )o(2 )o(2 )o(2 )o(3 )(2) C 4H 8Br 2共有9个同分异构体:CH 3CH 2CH 2CHBr 2CH 3CH 2CHCH 2BrBrCH 3CHCH 2CH 2BrBrCH 2CH 2CH 2CH 2Br CH 3CH 2CCH 3BrCH 3CHCHCH 3BrBr (CH 3)22BrBr (CH 3)2CHCHBr 2BrCH 22BrCH 31,1-二溴丁烷1,2-二溴丁烷1,3-二溴丁烷1,4-二溴丁烷2,2-二溴丁烷2,3-二溴丁烷2-甲基-1,2-二溴丙烷2-甲基-1,1-二溴丙烷2-甲基-1,3-二溴丙烷(3) C 8H 10Cl 共有14个同分异构体:1-苯-2-氯乙烷1-苯-1-氯乙烷CH 2CH 2Cl CHCH 3Cl CH 32Cl CH 3CH 2ClCH 3CH 2Clo-甲基苯氯甲烷m-甲基苯氯甲烷p-甲基苯氯甲烷CH 2CH 3ClCH 3CH 3ClCH 2CH 3ClCH 2CH 3Cl CH 3CH 3Clp-氯乙苯o-氯乙苯m-氯乙苯3-氯-1,2-二甲苯4-氯-1,2-二甲苯CH 3CH 3ClCH 33ClCH 3CH 3Cl CH 3CH 3Cl5-氯-1,3-二甲苯2-氯-1,3-二甲苯4-氯-1,3-二甲苯2-氯-1,4-二甲苯(二)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2022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七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讲生物大分子与合成高分子

2022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七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讲生物大分子与合成高分子

后再加碘水,因碘水与 NaOH 溶液反应。
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方案 A:
水解液―Na―O→H 中和液―碘―水→ 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 B:淀粉液
产生银镜现象
水解液
无红色沉淀析出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方案 C:淀粉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有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完全。
根据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大分子的性质及应用。 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简式的书写。 3.有机反应的条件及类型。 4.限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数目判断。 5.利用新信息和已学知识设计有机合成路线。
考点一:生物大分子(基础性考点)
从结构特点来认识生物大分子 1.糖类 (1)分类及转化关系
(3)方案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检验淀粉未水解的关键是实验证明没有水解产物葡萄糖生成;检验淀粉部分 水解的关键是既要用实验证明有水解产物葡萄糖生成,还要用实验证明仍有未水解的 淀粉存在;检验淀粉水解完全的关键是要用实验证明淀粉已不存在。为使淀粉水解而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了硫酸,而证明水解产物葡萄糖时,无论用新制 Cu(OH)2 悬浊 液还是银氨溶液都必须在碱性环境中进行,所以在加鉴别试剂前必须用 NaOH 溶液 中和硫酸。 答案:(1)结论不正确。如果淀粉只是部分发生水解,未水解的淀粉遇碘(I2)也会 呈蓝色。 (2)结论不正确。如果淀粉发生水解会生成葡萄糖,但由于水解液没有用 NaOH 溶 液中和,所以加入的 Cu(OH)2 会溶于硫酸,从而无法氧化葡萄糖,也就无红色沉 淀生成。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7第七章答案

有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7第七章答案

4.
V2O5, O2
一. 命名或写出结构式
1.
2. C2H5
NO2
Br2 Fe
NO2 Br
O
O
O
O
浓H2SO4
AlCl3 O
COOH
O
习题 B 答案
CH3 3.
OH 4.
SO3H
H3C
5.
6.
7. 2-乙基-9,10-蒽醌 8. 2-环丙基萘
9. 1,4-二甲基萘 10. 邻苯二甲酸酐
二.用休克尔规则判断下列化合物是否有芳香性
CHO
CHO
CH3 NBS
O2, V2O5 400-500℃
CH2MgBr 无水乙醚
CH2Br Mg 无水乙醚
CH2MgBr
O
O AlCl3
O
O Zn-Hg HCl
HOOC
H2SO4 HOOC
H3O+
H2/Ni HO CH2
H2SO4 HO CH2
O CH2
5.
O
O
Zn-Hg
浓H2SO4
O AlCl3
第七章 稠环芳香烃
一.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习题 A 答案
NO2
Cl
Br
OH
1.
2.
3. NO2
4.
5.
6.
7.
8.
CH3 H3C
9.
10.
二.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8-溴-1-萘甲醚 2、1-萘甲醛(α-萘甲醛) 3、8-氯-1-萘甲酸 4、2-氯-6ˊ-溴联苯 5、9-硝基菲 6、2-甲基蒽 7、2,6-二甲基萘 8、2-萘酚(β-萘酚) 三、选择题 1、C 2、A 3、B 4、AD 5、C 6、D 四.下列化合物有无芳香性,为什么? 解:(1)的π电子数为 4 个,不符合 4n+2 规则,没有芳香性。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高中化学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高中化学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1、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分子式为CH4,电子式为,结构式为。

2、有机物中碳原子的结构及成键特点(1)有机物中,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共价键。

(2)碳原子间成键方式多样①碳碳之间的结合方式有单键()、双键()、三键(—C≡C—)。

②多个碳原子之间可以结合成碳链,也可以结合成碳环(且可带支链)。

(3)有机物分子可能只含有一个或几个碳原子,也可能含有成千上万个碳原子。

注意:有机物中碳原子成键特点和碳原子间的连接特点决定了有机物种类繁多。

二、烷烃1.烷烃的结构(1)甲烷的结构甲烷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位于4个顶点上。

分子中的4个C—H的长度和强度相同,相互之间的夹角相同,为109°28′。

(2)空间示意图是。

甲烷的球棍模型为,空间填充模型为。

2、烷烃——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1)示例:乙烷的结构式为,分子式为C2H6,丙烷的结构式为,分子式为C3H8。

(2)结构特点①分子中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结合;②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称为饱和烃,又称烷烃。

(3)分子组成通式:链状烷烃中的碳原子数为n,氢原子数就是2n+2,分子通式可表示为C n H2n+2。

(4)烷烃的一般命名①方法碳原子数(n)及表示n≤1012345678910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n>10相应汉字数字②示例:C4H10称丁烷,C8H18称辛烷,C12H26称十二烷。

3、同系物(1)概念: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

(2)实例:CH4、C2H6、C3H8互为同系物。

4、同分异构体(1)概念①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

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②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2)写出C4H10的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3和,其名称分别为正丁烷和异丁烷。

金属有机配合物

金属有机配合物

7-1 金属茂及其催化不对称合成
环戊二烯的负离子, 即 环戊二烯基叫茂, 记作 Cp-。 20 世纪初 ,Wilkinson 等人发现 Cp- 和 Fe2+ 反应生成 Cp2Fe, 叫铁 茂。
这类金属环戊二烯基化合物, 统称为金属茂。
金属茂化学蓬勃发展起来,开创了近代金属有机 化学的新时代。因此 ,Wilkinson 获得了 1973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第七章 金属有机配合物
定义:至少含有一个金属-碳键的化合 物称为金属有机配合物
范畴: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交叉学科
金属有机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过渡金属和稀土元素配合物
金属有机化合物合成和结构多种多样;促进 了基础化学的发展
在工业、精细有机合成、催化剂、新型功 能材料的开发、生命科学等方面具有重要 意义。
➢ 通过围绕键的旋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或基团在 空间的不同排列方式,称为构象。
➢ 其中较稳定的结构,称为该化合物的构象异构体。 ➢ 上下两个茂旋转,形成一系列构象,相对夹角为构象
角α ➢ α=0°为覆盖型 ➢ α =36°为交错型
绝大多数金属茂是交错型构象。
也发现有覆盖型的 , 如 (Me4Cp)2 Ru。
• Al(Me)3+H2O (MeAlO) n (11)
可作为聚合催化剂的金属茂的类型
(M=Ti,Zr,Hf;X=Cl,Br; R=Me)
大多数是柄型夹心化合物 , 是手性分子。这些分子比较刚 性 ,活性空位 ,手性源位置固定且比较接近。
最大的优点是:
结构一致性 , 从而导致催化活性位置的单一 , 这就保证了 催化聚合物的窄分子量分布,这是金属茂聚合物性能上优 于传统催化剂聚合物的原因。
开环夹心化合物又叫开环金属茂,与金属茂比 较 , 其配位体是戊二烯(7)的负离子-戊二烯

有机化学课件(徐寿昌 全)7

有机化学课件(徐寿昌  全)7

3. 萘环的取代规律 • 萘衍生物进行取代反应的定位作用要比苯衍生物复 杂. • 原则上 第二取代基的位置要由原有取代基的性质和 原则上:第二取代基的位置要由原有取代基的性质和 位置以及反应条件来决定.但由于 位的活性高,在一般 但由于α 位置以及反应条件来决定 但由于 α位的活性高 在一般 条件下,第二取代基容易进入 第二取代基容易进入α 条件下 第二取代基容易进入α位. • 此外 环上的原有取代基还决定发生 “ 同环取代 ” 还 此外,环上的原有取代基还决定发生 同环取代” 环上的原有取代基还决定发生“ 异环取代” 是“异环取代”.
NO2 Zn + HCl [H] NH2
(c) 磺化
萘的磺化也是可逆反应. 萘的磺化也是可逆反应 磺酸基进入的位置和反应温度有关. 磺酸基进入的位置和反应温度有关
热力学控制? 热力学控制? 动力学控制? 动力学控制?
SO3H 100 %H2SO4
96 %
165℃ H2SO4 ℃
<80℃ ℃
SO3H
SO3H 对甲萘磺酸
NO2 1,5-二硝基萘 二硝基萘
2. 萘的性质 萘为白色晶体,熔点 熔点80.5℃,沸点 ℃,有特殊气味 沸点218℃ 有特殊气味 ☆萘为白色晶体 熔点 ℃ 沸点 (常用作防蛀剂 易升华 常用作防蛀剂),易升华 常用作防蛀剂 易升华. 不溶于水,而易溶于热的乙醇和乙醚 而易溶于热的乙醇和乙醚. ☆不溶于水 而易溶于热的乙醇和乙醚 萘在染料合成中应用很广,大部分用来制造 大部分用来制造邻苯 ☆萘在染料合成中应用很广 大部分用来制造邻苯 二甲酸酐. 二甲酸酐 • 萘 具 有 2 5 5 kJ/mol 的 共 振 能 ( 离 域 能 ) , 苯 具 有 1 5 2 kJ/mol, 所以萘的稳定性比苯弱 萘比苯容易发生加成 所以萘的稳定性比苯弱,萘比苯容易发生加成 和氧化反应,萘的取代反应也比苯容易进行 萘的取代反应也比苯容易进行. 和氧化反应 萘的取代反应也比苯容易进行

有机化学学习笔记:第七章醇与醚

有机化学学习笔记:第七章醇与醚

CH3 OH CH3CH=CHCHCH2CHCH3
7 6 5 4 3 2 1
4-甲基-5-庚烯-2-醇
OH 环己醇
2 3
1
OH
6 5
3-环己烯醇
4
B. 醚的命名 两个烃基名称 罗列在母体化 合物命称“醚” 前,复杂的烃 基上联有简单 的醚键则称为 “烃氧基”作 为取代基。
CH3OCH3 甲醚
CH3OC2H5 甲乙醚
RCH2OH OH R1CHR2 KMnO4 K2Cr2O7 或 RCOOH H+ H+ O KMnO4 K2Cr2O7 或 H+ H+ R1-C-R2
HO HO OH POCl 3 OH O P Cl O O O
PO(OC2H5)3 P(OC2H5)3
O P O O O O P O O
H
磷酸三乙酯 亚磷酸三乙酯
OH
Cl HO
O P O O n
H HO H N N (C6H5)2PCl (C2H5)3N, O
(C6H5)2PO
N H N
RCOOH + R'OH
3.酯化反应
O 2 CH3OH + HO-S-OH O
OH NaOH
O CH3O-S-OCH3 O
ONa CH3I
硫酸二甲酯(剧毒) 甲基化试剂
OCH3
(CH3)2SO4
HO (CH3)2SO4 CH3COCH3 OH O OH O CH3O
3 C2H5OH + POCl3 3 C2H5OH + PCl3
CH3CH2CH2CH2OH + HBr CH3CH2CH2CH2Br + H2O 机理:

有机合成化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理工大学

有机合成化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理工大学

有机合成化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山东理工大学第一章测试1.下列关于烯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经臭氧化-还原得到醛或酮2.下列关于芳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磺化反应是可逆反应3.下列关于卤代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可经氢化锂铝还原为烷烃4.醇与二氯亚砜的反应一般不发生重排。

()参考答案:对5.卤苯一般不容易水解,但当邻对位有强吸电子基取代时,可在较温和条件下水解()。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下列关于傅克烷基化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容易得到重排产物;容易得到多取代产物成2.下列关于傅克酰基化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傅克酰基化反应是可逆反应3.在频哪醇重排反应中,基团迁移速度是烷基>芳基()。

参考答案:错4.联苯胺重排是分子间反应。

()参考答案:错5.在强酸条件下,醛酮均可以发生施密特重排反应,但羧酸不可以()。

参考答案:错1.下列关于羟醛缩合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苯甲醛不能发生自身羟醛缩合反应2.下列关于碱催化缩合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酯在碱性条件下自身缩合得到1,3-酮酯的盐3.下列关于碱催化缩合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苯甲醛与乙酸酐反应制肉桂酸时,可用浓强碱促进反应4.下列反应体系可用于制备肉桂酸的是()。

参考答案:苯甲醛与乙酸酐在乙酸钠作用下;苯甲醛与丙二酸在哌啶作用下5.下列关于碱催化的烃基化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卤苯活性差,不易与丙二酸酯反应1.下列关于格氏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烯丙基格氏试剂的制备一般在无水乙醚中顺利完成2.下列关于有机铜锂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与α,β-不饱和酮的反应中,R2CuLi的R基团的构型不发生改变3.下列关于有机磷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与羰基化合物的反应具有高度的位置专一性4.有机铜锂试剂与α,β-不饱和酮主要发生1,2-加成。

最新人教版(2024年)高中化学教材目录

最新人教版(2024年)高中化学教材目录

最新人教版(2024年)高中化学教材目录最新人教版(2024年)高中化学教材目录本目录为人教版(2024年)高中化学教材的详细目录,内容涵盖了高中化学的各个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

第一册第一章物质的构成与分类1.1 物质的构成1.2 分子、原子、离子1.3 物质的分类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2 化学反应的类型2.3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有机化学基础3.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3.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3.3 有机化学反应第四章化学实验4.1 实验基本操作4.2 常见仪器的使用4.3 实验设计与评价第二册第五章物质结构与性质5.1 原子结构5.2 元素周期律5.3 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第六章化学反应原理6.1 化学平衡6.2 反应速率与化学动力学6.3 化学反应的限度与平衡第七章有机合成化学7.1 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方法7.2 有机合成反应类型7.3 有机合成实验第八章物质检验与鉴别8.1 物质检验的基本方法8.2 常见物质的鉴别8.3 化学实验技能第三册第九章化学与生活9.1 生活中的化学物质9.2 化学与健康9.3 化学与环境第十章化学与科技10.1 化学与材料10.2 化学与能源10.3 化学与生产第十一章选修化学11.1 物质结构与性质11.2 化学反应原理11.3 有机合成化学附录- 元素周期表- 常用化学符号与单位-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以上为最新人教版(2024年)高中化学教材的详细目录,希望能对您的学习和教学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请随时查阅。

2023年高一化学寒假复习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解析版)

2023年高一化学寒假复习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解析版)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学习目标】1.掌握乙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2.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认识加成反应的特点,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

3.了解乙烯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4.了解烃的概念及分类,了解常见烃的组成及结构,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

5.初步认识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组成、性能,了解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性能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素养。

【基础知识】一、乙烯1、应用:乙烯是石油化工重要的基本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乙烯可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药物 等。

乙烯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 石油化学工业 的发展水平。

乙烯还是一种植物 生长调节剂 。

2、物理性质:乙烯为 无 色、稍有 气味 的气体, 难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 略小 。

熔、沸点分别为-169 ℃、-104 ℃。

3、乙烯的组成与结构4、乙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①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 2H 4+3O 2――→点燃2CO 2+2H 2O 。

②乙烯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为 CO 2 。

(2)加成反应①乙烯使溴的 四氯化碳 溶液(或溴水) 褪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 2===CH 2+Br 2―→ CH 2Br—CH 2Br 。

②乙烯与H 2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2===CH 2+H 2――→催化剂△CH 3CH 3 。

③乙烯与H 2O 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2===CH 2+H 2O―――――→催化剂加热、加压 CH 3CH 2OH 。

④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 原子或原子团 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3)聚合反应①乙烯之间相互加成可得到聚乙烯,化学方程式为nCH 2===CH 2――→催化剂CH 2—CH 2 。

②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相互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聚合物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题1.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乙酯,反应温度为115~125℃,反应装置如图。

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换成用水浴加热实验效果会更好B.a试管上换成长玻璃导管能提高原料利用率C.实验完毕,可将乙酸乙酯从混合物中萃取出来D.向a试管中先加乙酸,再加浓硫酸和乙醇2.“人造肉”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被称为植物肉的“人造肉”,主要以大豆等植物蛋白制成。

另一种是用动物干细胞制造的“人造肉”,从活的鸡鸭鱼牛羊猪身上采集干细胞,然后在实验室培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B.蛋白质水溶液加入饱和Na2SO4溶液,有沉淀析出C.人造肉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动物的屠杀D.人体自身能合成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羧基(-COOH),所以其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B.用FeCl3溶液能区分CH3COOH、CH3CH2OH、苯酚三种物质C.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都是高级烃D.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4.2019年在武汉举办的“世界军运会”开幕式上,主火炬(燃料是天然气)在水中点燃呈现“水交融”的景象,惊艳世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B.天然气易溶于水C.天然气燃烧是放热反应D.天然气燃烧的主要产物是CO2和H2O 5.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氯乙烷)B.乙烯与水加成(乙醇)C.乙烯与氯气加成(1,2-二氯乙烷)D.氯气与苯用氯化铁作催化剂反应(氯苯)6.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以来,一系列举措体现了中国力量。

其中,化学知识起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医用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能用于杀菌消毒是因为它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B.新冠病毒直径大约在60~140nm,扩散到空气中不可能形成胶体C.医用口罩由三层无纺布制成,无纺布的主要原料聚丙烯树脂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医用防护服的核心材料是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单体四氟乙烯属于卤代烃7.下列有机物中不属于...烃类物质的是()A.乙烷B.乙烯C.乙酸D.苯8.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2S 的结构示意图:B.4CH分子的比例模型:C.2CO的电子式为:D.自然界某氯原子:35.517Cl9.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结论A 将石蜡油蒸气依次通过加热的内含碎瓷片的玻璃管、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石蜡油中含有不饱和键的烃B 将胆矾晶体悬挂于盛有浓H2SO4的密闭试管中,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浓H2SO4具有吸水性C 将硫酸酸化的双氧水滴入硝酸亚铁溶液中,溶液黄色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D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 Cu(OH)2悬浊液,用酒精灯加热,未见砖红色沉淀蔗糖未水解A.A B.B C.C D.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聚乙烯含碳量相同,均为纯净物B.淀粉、油脂、蛋白质均是人体需要的高分子化合物C.苯、溴苯均难溶于水,可用水将其鉴别D.豆浆煮沸的目的是将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便于人体吸收二、填空题11.I.请按要求填空:(1)键线式表示的分子式____________,名称是_______(2)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3)写出2-甲基-2-丁烯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

医学有机化学第七章醛、酮和醌

医学有机化学第七章醛、酮和醌

酮具有较低的反应活性,可以发生亲核加 成、羰基还原、酸催化等多种反应。醌的定义和特点Fra bibliotek1 定义
2 特点
醌是含有醌基的有机化合物,其通式为RC6H4-R',其中R和R'可以是氢原子、烷 基、芳基或杂环基。
醌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常用作染料、药物 和抗氧化剂。
醛的合成方法
氧化醇
通过醇的氧化反应,如通过酸性高锰酸钾等。
酚的氧化
通过酚的氧化反应,生成醌。
自由基反应
通过自由基的反应,生成醌。
醛、酮和醌的反应性和应用
反应性
醛和酮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醌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应用
醛和酮广泛用于药物合成、 化妆品、染料和香料等领域。
多样性
醛、酮和醌的不同结构导致 其在化学反应和应用上具有 多样性。
医学有机化学第七章醛、 酮和醌
本章介绍了醛、酮和醌的定义、特点、合成方法,以及它们的反应性和应用。
醛的定义和特点
1 定义
醛是含有醛基的有机化合物,其通式为R-CHO,其中R可以是烷基或芳基。
2 特点
醛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可以发生氧化、加成、缩合等多种重要反应。
酮的定义和特点
1 定义
2 特点
酮是含有酮基的有机化合物,其通式为RCO-R',其中R和R'可以是烷基、芳基或 杂环基。
卡巴氰胺反应
通过卡巴氰胺与亚硫酸钠的反应,生成醛。
酰氯氧化
通过酰氯的氧化反应,生成醛。
酮的合成方法
1
丙酮的脱水
通过加热丙酮,使其发生脱水反应,
羰基加成反应
2
生成酮。
通过具有亲核性的试剂与醛反应,生
成酮。
3

有机合成中的选择性

有机合成中的选择性

NaBH4 O HOOC
MeMgI
-20-0 0C
OH HOOC
2、被选择的两方面能量上差别大
O
还原
O
亲核试剂 NaBH4 饱和的 亲电试剂 BH3 不饱和的
O
O
NaBH4 EtOH
O
HO
季碳原子邻位立体位阻大
3、两方面差别很小
不易做到满意的选择反应,只能采取分离或改变 合成路线来避免这种情况
OH
DIBAL/PhH/RT
A:B
150:1 1:13
d) Cu(I)存在下碳负离子亲核进攻选择性开环
BnO
Me
Me
LiCuMe2 -20 0C BnO
Me
ether
CH2OH
OH OH 95%
O
Me
H2C CHMgBr
CuI, ether -20 0C
BnO
OH OH 90%
五、邻基参与反应和模板反应(Template Reation) 1、邻基参与反应
O O
(三)环氧化合物的选择性开环 a)分子内开环反应
O O
O
CBzCl/Py
THF,-25-25 0C O
OH
O
PhCH2N=C=O
O
i-Pr2NEt, PhH O
AlCl3
OCOOBn O
t-BuOK
OCONHBn O
O O
O O
OH
O O
BnN O
OH
b)外来亲核试剂的进攻
O
1.5 eq. Ti(OPr-i)4
2、区域选择性(Regioselectivity)
在具有一个不对称的官能团(产生两个不等 同的反应部位)的底物上反应,试剂进攻的 两个可能部位及生成二个结构异构体的选择 情况。

有机化学第7章ppt课件

有机化学第7章ppt课件

手性分子与非手性分子
手性分子的定义
不能与其镜像重合的分子。
手性中心的判断
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
手性分子的性质
具有旋光性,即能使偏振光的 平面发生旋转。
非手性分子的定义
能与其镜像重合的分子,无旋 光性。
对称性与不对称性
对称性的定义
物体或图形在某种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对称性的判断方法
根据对称元素和对称操作判断分子的对称性 。
结构特点与性质
结构特点
芳香族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或其衍生物,具有共轭体系和稳定的芳香性 。
性质
芳香族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定性,但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 反应活性,如亲电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等。
04
立体化学基础
分析天平
正确使用分析天平,确保称量准确 。
04
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包括原料用量、反 应条件、产品性状等。
熟悉实验室内安全设施,如紧急洗眼 器、灭火器等。
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遇火 灾、泄漏等事故,应立即采取相应措 施并报告老师。
常用仪器设备及操作规范
01
玻璃仪器
正确使用烧杯、试管、滴管等玻璃 仪器,避免破裂或划伤。
分离设备
了解分液漏斗、蒸馏装置等分离设 备的原理及操作规范。
03
02
加热设备
掌握酒精灯、电加热套等加热设备 的使用方法,注意火源安全。
命名方法与规则
普通命名法
对于简单的脂肪族化合物,可以采用普通命名法,即根据化合物的来源或性质 来命名。
系统命名法
对于复杂的脂肪族化合物,需要采用系统命名法,即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征, 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命名。包括选取主链、编号、写出取代基名称等步骤。

有机合成 第七章 自由基反应

有机合成 第七章 自由基反应

BPO
AIBN
引发剂的作用:自身不稳定首先产生引发自由
基,引发自由基夺取底物原子生成底物自由基。
王鹏
7.2 自由基的产生
加热下能产生自由基的化合物:
分子中含有弱化学键的,如碳-杂原子键

过氧化物,氯代烃或溴代烃等
分子存在强张力的键或碎裂后可得到强化学键
产物的

BPO和AIBN都属于此类化合物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对甲烷卤代反应的解释:链
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
王鹏
7.2 自由基的产生
通过氧化还原的化学方法可以使得共价键
因得失电子而异裂,方式分别为氧化方式 和还原方式:
氧化:自由基正离子为代表,二氯二氰基苯醌
(DDQ)和硝酸铈铵(CAN)最为常用: O
NC NC O Cl Cl
二氯二氰 基苯醌
加入引发剂后反应温度可以降低至60到110
度,常使用CCl4为溶剂。
王鹏
7.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由基的产生
光照法:
光照是产生自由基独特的反应,光照引发的反
应只有自由基反应、D-A反应和电环化反应 分子中存在生色团(吸光基团,如π键)时可 以吸收光子促进键的均裂。

光照下π键化合物可变为自由基,π键越弱,越易激 发,反应就越容易
酯还原偶联得到α-羟基酮(酰偶姻)的反应 醛酮在低价钛诱导下还原偶联得到烯烃
酰偶姻缩合: ※

McMurry烯烃化:

王鹏
7.3 自由基的反应
Pinacol偶联:

羰基化合物在金属作用下发生偶联生成邻二醇化合 物的反应称为嚬哪醇反应
• •
反应通常也可以描述成还原-偶联过程,通常使用 碱土金属或Zn等过渡金属 反应不能使用钠等碱金属,因为在醇中反应只能发 生还原得到产物醇。Mg、Zn等则由于配位作用的 稳定性而优先发生分子内偶联 SmI2等也是常用的反应试剂,生成Sm3+。

荆门市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荆门市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一、选择题1.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葡萄酒中添加微量二氧化硫作抗氧化剂,使酒保持良好品质B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有机物C .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D .酸雨是指pH <7的降水,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造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有机物燃烧只生成CO 2和H 2O,且二者物质的量相等,则此有机物的组成为C n H 2nB .一种烃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并通过浓H 2SO 4,减少的体积就是生成的水蒸气的体积C .某气态烃C x H y 与足量O 2恰好完全反应,如果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温度>100℃),则y=4;若体积减小,则y>4;否则y<4D .相同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消耗O 2越多,烃中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向皂化反应结束后的溶液、豆浆中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试管底部均有固体析出B .糖类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均能在人体内发生水解C .向麦芽糖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检验是否有葡萄糖生成D .向溴水中加入适量正已烷,光照下振荡后静置,溶液出现分层,上下两层液体均为无色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H 4的球棍模型:B .Cl -的结构示意图:C .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D .乙醛的官能团:-COH 5.能鉴别4CCl 、、32CH CH OH 、3AgNO 、NaOH 、KI 六种溶液的一种试剂是( )A .2MgCl 溶液B .盐酸C .3FeCl 溶液D .2Ba(OH)溶液 6.下列食物属于酸性食物的是A .柠檬B .苹果C .生菜D .火腿肠 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熔、沸点不相同B .乙烯、苯、乙酸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C .分子式为C 4H 10的烷烃,其一氯代物有4种D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8.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现代有机合成方法技术
7.1.2微波有机合成装置
反应容器一般采用不吸收微波的玻璃或聚四氟乙烯材料
微波干法合成反应技术Villemin
以无机固体为载体的无溶剂有机反应。

将有机反应物浸渍在氧化铝、硅胶、粘土、硅藻土或高岭石等多孔性无机载体上,干燥后置于密封的聚四氟乙烯管进行反应
中,进行反应
反应结束后,产物用适当溶剂萃取后再纯化。

无机固体载体不吸收2450MHz的微波,而吸附在固体介质表面的羟基、水或极性分子则可强烈地吸收微波,从而使这些附着的分子被激活,反应速率大大提高。

7.1.3微波技术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微波辐照下的有机反应速率较传统的加热方法快数倍、数十倍甚至上千倍,并且具有操作方便、产率高及产品易纯化等优点
研究过并取得了明显加速效果的有机合成反应有:Diels-Alder反应、酯化反应、重排反应、Knoevenagel反应、Perkin反应、苯偶姻缩合、Reformatsky反应、Deckmann反应、缩醛(酮)反应、Witting反应、羟醛缩合、开环、烷基化、水解、氧化、烯烃加成、消除反应、取代、成环、环反转、酯交换、酰胺化、催化氢化、脱羧、脱保护、聚合、立
微波照射下50min,产率为82%,
传统加热法达到相近产率需480min
2min内产率可达61%~84%
Ln = La, Nd, Sm, Dy, Er
7.1.3.2 Diels-Alder 反应
6i 传统加热法则需90min
87%
6 min
常规条件下反应6h 产率仅14%
传统加热法产率较低(<40%)
Claisen 重排
传统方法在200℃反应6h ,产率为85%
Firies 重排
7.1.3.4烷基化反应
72%
传统条件下反应12h 产率72% TEBA 为三乙基苄基氯化铵
反应速率较传统方法最多提高了80倍
R = COCH 3, SPh, R’ = Bn,苄基,对氯苄基,间甲氧
基苯基,烯丙基,正丁基:PTC 表示相转移催化剂(phase-transfer catalysis)。

7.1.3.5 环反应
产率与传统方法相比没有明显提高,但极大地简化了产品的分离与提纯过程
有机声化学合成所用的超声波频率一般为20~80kHz 7.2.2.3 声化学反应器
价格便宜
各种不同型号的超声清洗机的频率和功率都是固定的,
而且各不相同,因此不能用于研究不同频率与功率下的
声化学反应,也难以重复别人的试验结果。

:①声能利用率大,在反应液体中可获得相当高的超声功率
密度;②功率连续可调;③可改变辐射的声强
:①难以对反应液体进行控温:②探头表面易受空化腐蚀而污
(2)还原反应
超声波促进下的有机反应
(1)氧化反应
百分数分别对应传统反应和声化学反应的产率
(3)加成反应
产物1由自由基机理产生,产物2由离子机理产生,而产物3是这两种机
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超声波有利于按自由基机理进行,在50℃下超声波
辐射1h,产物1的收率为38.7%,而搅拌15h只能得到33.1%的产物2
超声波促使CN分散在Al
2O3表面,降低了A12O3对于Friedel-Craffs
烷基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增大了CN-亲核取代的活性(5)偶合反应
氯硅烷的偶合,在传统条件下不能发生
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
Atherton-Todd反应
胺、亚胺及肟都易被磷酰化,而醇不能超声波作用下,醇也能顺利地磷酰化
传统的方法是在苯中回流10~12h,产率为15%;而在超声波辐照下,以甲醇为溶剂,反应15min,产率可达92%
二氯卡宾也可直接由固体产生
干反应——以无机固体
为介质的无溶剂反应
PEG-400为聚乙二醇400,相转移催化剂
7.3 等离子体有机合成
厦门大学谢素原等等离子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合成反应
低温等离子体引发的有机化学反应:
气相中进行的电离、离解、激发和原子、分子内相
互结合以及加成反应
固体界面发生的聚合或固体的蚀刻、脱离
固体或液体表面的交联、分解反应引发的二次反应
脱除反应
开环反应
当流体的温度和压力处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时,称该流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此时的流体
(supercritical fluid缩写为SCF)称为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缩写为SCF)
超临界流体作为反应介质或作为反应物参与的化学反应称为超临界化学反应(1)对扩散速度控制的均相液相反应,反应速率大大提高
(2)可使一些多相反应变为均相反应
(3)压力的增大使化学反应速率大幅度增加, 改变反应的选择性
(4)利用溶解度的变化使反应不断正向进行
(5)避免或减轻催化剂上的积炭
(6)可用价廉、无毒的超临界流体(如H2O, CO2等)作为反应介质
(2)Diels-Alder反应(5)氧化反应
Noyori
Tumas
Wu
固相合成法(solid-phasesynthesis)就是把底物或
催化剂锚合在某种固相载体上,再与其他试剂反
应,生成的化合物连同载体过滤、淋洗,与试剂
及副产物分离,这个过程能够多次重复,可以连
接多个重复单元或不同单元,最终产物通过解脱
试剂从载体上解脱下来
7.6 组合合成法
(3)甲磺酰氯的一锅合成
(4)邻氨基苯甲腈的一锅合成
该法认为经历了以下连续过程:S和CO反应生成SCO
邻卤硝基苯中卤素被代水解成H2S和CO2:邻卤硝基苯中卤素被H2S取代:将硝基还原为氨基后,在N和S原子间进行羰基化得到目标物当两种反应物处于不同的相(液液或固液)中时,
反应物彼此不能靠拢反应难以进行加入少量反应物彼此不能靠拢,反应难以进行。

加入少量
的“相转移催化剂”(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简称为PTC)使两反应物转移到同一相中,可以
使反应顺利进行,这种反应就称为相转移催化反
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