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看画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内容摘要:《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它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它看起来篇篇讲的是人妖鬼怪,其实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智慧。《画皮》,这个写女鬼复仇包含着爱情的故事,里面却包含着社会的形形色色,告诉我们要在善恶中分清是是非非,不要被假象多迷惑。关键词:原著电影

参考书目:《中国小说史略》《聊斋志异》《画皮》

参考电影:1966版《画皮》2008版《画皮》

《聊斋志异》看《画皮》

“康熙十九年,蒲松龄的同乡好友陈廷机拿到《聊斋志异》12卷491篇手稿,提笔写下‘亦以空前绝后之作,使唐人见之,自当把臂入林,后来作者,宜其搁笔耳。’”①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灵异、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有空前绝后之美誉。它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它看起来篇篇讲的是人妖鬼怪,其实每一个故事都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智慧。“它不仅是蒲松龄“孤愤”的释放,而且也是他在寂寞塾师生活中的幻影。”鲁迅认为,在明末清初的志怪群书中,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成就

最高。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媚,多具人情,合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非复人。”

《聊斋志异》之所以这么成功,我认为,有一大部分归结于小说中对鬼妖狐仙的描述,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完全幻想中的世界,但是这个幻想是有事实根据的,于是,这篇抒发了大部分人愤懑心情的作品被人们所认可,成为世代流传的名著。

《聊斋志异》中,我最喜欢的便是《画皮》,坦言说,我的喜欢并不是长久以往的,而是自从电影《画皮》上映之后才爱上这部小说的。电影版的《画皮》与原著不尽相同,剧情有很大的差别,我想,这算是电影制作的需要吧,暂且不提。但是一定要说的是它是运用现代的眼光去诠释一部古典的著作。赵薇《画皮》领衔主演之一,在多次采访中说道:“其实魔幻啊,特技啊什么的都是外皮,这部电影最关键的,是怎么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去诠释人性。”于是,这样的一部片子既展现了复杂的人性,又包含了古典文学的凄美,还涵括了现代流光溢彩的艺术气息。同时,这部电影的上映,为我解读《画皮》奠定了基础。

谈《画皮》之前,我觉得首先应该介绍一下《画皮》的溯源。“远古时代的中国,对妖怪最早的记录始于《山海经》——诡异怪兽和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穿插山川鸟兽民俗宗教,几乎构成这部先秦古籍的全部内容,此后历朝出现的笔记小说志怪文本,无一不

是对此书的延伸解读。如果说明中叶的《西游记》开启了中国神魔小说之门,那么其后不到百年间广传于民间的《聊斋志异》,以丑写美,对于真善美的极力宣扬,洋洋洒洒,活脱脱一场人妖鬼怪的旷世奇恋。”②

谈谈原著《画皮》。对于整本《聊斋志异》来讲,我一直的观念便是,这是一部恐怖小说。而当我读完一些文章后,这种感觉便悄然消失,同时现身的是蒲松龄对社会的不满和它压抑多年愤懑的心情。

我认为,读原著一定要读文言文版,这样才会有无限的想象空间。我在阅读《画皮》时,便体会到了这样的感觉。《画皮》,不过寥寥数百字,便勾勒出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描述了一个个自然的场景。当我看到“生言:‘敝庐不远,即烦枉顾。’女喜从之。生代携襆物,导与同归。”时,我暗暗担心王生的安全;当我看到“生微告妻。妻陈,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生不听。”、“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将临而不悟者!’”时,我心里暗骂王生的愚笨和贪婪;当我看到“无何,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心疑所作,乃逾垝垣,则室门已闭。蹑足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遂化为女子……睹此状,大惧,兽伏而出”时,我心里暗笑王生终于尝到了苦果。虽然知道这样的认识是肤浅的,但我仍然乐于坚持我的看法,心情随着故事的发展而跌宕起伏、牵挂纠缠。

在我看来,原著中最精彩的一段,便是街求仙人和王生复活。原

著中寥寥数十字,便绘画了一个鲜活的场景。原著写道,“见乞人颠歌道上,鼻涕三尺,秽不可近。陈膝行而前。乞人笑曰:‘佳人爱我乎?’陈告以故。又大笑曰:‘人尽夫也,活之何为!’陈固哀之。乃曰:‘异哉!人死而乞活于我,我阎罗耶?’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陈红涨于面,有难色;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之后,“哭极声嘶,顿欲呕,觉鬲中结物,突奔而出,不及回首,已落腔中。惊而视之,乃人心也,在腔中突突犹跃,热气腾蒸如烟然。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绺帛急束之。以手抚尸,渐温,覆以衾裯。中夜启视,有鼻息矣。天明竟活。”就这样,王生便复活了。当我阅读到这里时,心中暗暗感叹,描写的何样的精彩啊!好像电影一般!吃下去的是痰,吐出来的竟是人心。我已顾不得害怕了,全是惊奇。同时,我还深深的领悟到了他们之间的爱情,一个世间弱女子为了丈夫可是承受如此大的委屈,这种爱才是人间的真爱吧,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所追求的吧。

可见,蒲松龄不但有着十分丰富的想象力,于此同时,他还拥有出色的文笔,把这些情境描写的绘声绘色,仿佛身临其境。待到惊奇暗暗消失,我已对蒲松龄佩服的五体投地。

再说说电影版《画皮》。《画皮》曾经拍过三部,第一部,就是1966年版,这大概是中国内地第一部恐怖片吧。据说第二部是在1980年左右,之所以是据说,因为这部片子是在香港拍摄,由于画面极其恐怖,便在大陆禁播了,只有少数人见过。我想,这样的电影

禁播也好,它无法反映《画皮》真正的内涵。《画皮》不是以恐怖见长的,而是凭借其深刻的社会性流传至今,这种仅仅以恐怖来吸引票房的片子是不足以留恋的。第三部,就是2008年版。

比较1965年版与2008年版,我更喜欢后者。1965年版,我觉得由于影视水平较低,导致结构松散,画面不连贯,虽然在当时也算是当红影片,但是我却不甚喜欢。2008版的《画皮》,“除了对《聊斋志异》中数百字的传承,极具现代感的光影技术也同样作用于这场经典的分娩:二八姝丽转身九霄美狐,王生兄弟化作沙场同盟,少了唾痰变心的乞人道士,却贴心地添作六人心间对爱的演绎的浓重一笔。其间没有对某一个人特意的铺陈突出,鬼依旧为脱皮狞鬼,人也还是犹疑脆弱不堪诱惑,但所有的改编诠释,正如蒲松龄当年的借以抒情一般,却只为真爱而生。”③2008版《画皮》虽然缺少了聊斋中一如既往的讽刺,但表现出了人们内心仍在渴望和追求着所写的人间真情,并不是走恐怖片的路线(也许恐怖元素丢在了被剪掉的10多分钟里了吧),这也是我喜欢的重要原因。

原著与电影侧重的重点不同。原著倾向于描写对世间的讥讽和无奈,我们从文字里可以看出作者不尽如人意的人生;而电影侧重于表现妖与人之间复杂的感情,我们通过情节懂得了不能被看似完美的假象所迷惑。也许有人会说电影版完全把《画皮》变了模样,但是,把它作为《画皮》的一个外延,不但反映了本身具有的东西,而且表达了现代人对《画皮》的理解。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便可以欣然接受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