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望月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月有感》教学设计
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初中语文冯娟
教学目标:
学会赏析诗歌语言来把握作者的感情和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难点:
对诗歌沉郁的情感把握。
教学方法:
朗读感知法、诵读体悟法、诗歌赏析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由歌曲《月之故乡》导入。我们为优美的旋律所沉醉,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内心?“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看月亮,思故乡”,凄婉,思乡情浓。的确,自古以来在月亮上就承载了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只要月亮与诗人相遇,便能引发无限的遐想。今天我们要走进中唐重要诗人白居易早期的作品,再次体悟明月传情的美妙。
二、整体感知
诵读是学习诗歌必不可少的环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请同学们结合诗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首诗歌。老师将任抽一位同学作示范朗读。
一生读,另一生点评。师指正点拨:读出感情(语气、语调、语速、轻重、颤音。要有诵读指导,举例:对一联中表意丰富的关键字词可重读慢读,比如首联中的“难”“荒”“空”“各”,想象画面来读)、读出困惑。
师读:老师也跃跃欲试,毛遂自荐,给大家作配乐朗读。
师评:谢谢同学们的掌声,老师同样需要你们的鼓励。其实我读得好,究其原因还在于作品写得好。通过老师的读,让你们在一定程度上领会了诗歌的意思、体味到了诗歌的意境。由此可见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悲伤!那我们就酝酿一种悲伤的感情再来齐读白居易的《望月有感》。
三、细致品读
(一)、品读首联和颔联:望月怀远、思乡思亲的名作不少,为何白居易的这首作品特能打动我们,他因望月而有感的是不是也是思乡思亲之情?除了这种感情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感情?
我们从白居易“平中见奇”的语言中品出感情。首先关注律诗的前两联。(要求:先独立思考,再积极举手)
(展示投影)思考:
1、用四字短语概括首联和颔联内容。
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时代背景,战乱中家庭沦落的情况:战乱频发、家园荒残、手足离散。
2、赏析首联“难”、“荒”、“空”。
“难”,时局、时代艰难,动荡不安;“荒”,年成收成不好;“空”,双关,既指物质上的,也指内心的一种感受空荡荡。交代了背景,而且背景由大到小,由时代到个人。(先解释词义,再说好在哪)
3、分析颔联的描写手法。
运用了白描手法。何谓白描?学生答。师展示:
(投影)描写手法白描
..:简练的语言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粗笔勾勒出一个引人共鸣的画面场景。
追问:画面场景引人共鸣!此刻的你共鸣了吗?请你发挥想象跨越时空,你和你的父母也身处在白居易的中唐社会,骨肉至亲被迫分隔处于颠沛流离之状,食不果腹,居无定所,生死未卜,凄苦无助,永无团聚之日。这一切是由谁造成的?(抓此联的关键字词:干戈,战争)战争乃万恶之首,只要有战争的介入,这种灾难和不幸就不再是白居易一家人的,而是整个社会、时代的不幸!
3、我们把战乱带给家庭的祸害以及心中的哀痛用情景剧还原画面再现,师诵读前两联内容,找3位同学尝试表演。
“宁做太平犬,不做离乱人。”
思考:白居易用平易的语言为我们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思乡思亲,还有对战争的不满,忧国忧民。
(二)品读颈联和尾联:接下来发挥集体的智慧,进行小组活动。请各小组按老师提示要求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
(投影)小组合作要求:
(1)从手法的角度赏析颈联和尾联,思考、交流、讨论。
(2)要求每组推选出“讨论记录人”、“中心发言人”、“补充发言人”。
备注:小组发言实行举手抢答制。“补充发言人”对本组发言或对其他组发言均可补充。语文课代表认真统计每组回答问题的次数,以发言次数最多的小组获胜。
明确:比喻、对偶、想象、虚实结合。
1、颈联:比喻、对偶(使表达的内容凝练集中,句式整齐、增强节奏感,朗朗
上口。)
①比喻:本体,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喻体,迁徙中落单的孤雁。本体,
战乱荒年中离散的兄弟姐妹;喻体,散飞的蓬草。
比喻修辞的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在哪里?
②那么多的意象,比如落叶、落花、杨柳、斜阳等,为何要选取“雁”和“蓬”不选其他?生答。(补充投影,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也是诗人倾注情感的焦点)
(投影)
中国古典诗歌中表达思乡怀亲的常见意象(明白意象的特征)
雁:每年秋季南迁,喜群居的鸟类。常引发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宋范仲淹《渔家傲》)
蓬草:
蓬,即蓬蒿,亦称“飞蓬”。“蓬”依其枯后根断,随风飘飞,且飘泊无依的特点,在古诗文中,常常象征着天涯游子。
③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形象地写出了兄弟离散的惨状,间接抒情,表达自伤孤寂和与至亲分离的凄苦之情,以及对战乱的不满。
请女生读出这种感情,男生再读。
2、尾联:想象,虚实结合。
①想象、虚实结合
问:共看的人是谁?我和远方离散的亲人。
问:这一联的内容都是眼前所见到了吗?实景只有明月,其余都是想象之词,即虚景。
问:你是如何知道这是想象出来的画面?抓“应”字。一种揣测,想象。因为这种想象是由望月而触发的,有实景,也有虚景,因此又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追问:虚实结合的手法的运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借助想象,想象对方思念自己来表达自己浓烈的思乡思亲之情,传递感情更为巧妙,拓宽了诗的意境。
(拓展投影)想象、虚实结合(传递感情巧妙的名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
师析:此时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已经不重要了,借月抒情、睹月思人,引发思考。
②思考:难道骨肉分离共盼团聚的就这“五”个人吗?
明确:不是的。横括地域,明月寄相思,在融融月光洒满人间时,天下离人都会产生一种共同的心理---望月怀远,思乡思亲。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骨肉分离不能相见?战争,还是战争,对战争的不满和控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没有国家的稳定,哪来小家的安宁?以小见大,意旨深远。所以,望月而垂泪,那泪水饱含的感情太丰富沉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