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作文教学误区 唱响优化教法之歌论文

合集下载

2018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我是这样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2018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我是这样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_人教版新课标-文档资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我是这样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人教版新课标“作文难,难作文”,自我开始接触作文,这句话就一直牢刻脑海。

中师毕业后,我走上了教师岗位,才发现作文不仅难在写,更难在教。

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在教学这块领地,老师似乎已经谈作文色变了。

也许正是因为一个“怕”字,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就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老师定框框,学生永远只能在这个框框里面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好按照老师的要求硬着头皮去应付。

空洞,不真实,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的作文在学生中常常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不单这样,很多学生视作文如“虎”,遇“虎”头痛,也有些同学因害怕作文,只好东抄西凑,请人代写等等。

老实说,我曾经也是这样的老师,也曾经因为怕学生不会写而牵着学生走,从定题目到如何开头,再到文章重点内容的表述,最后到如何结尾。

在这样的作文指导下,学生是会写作文了,但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优生除了篇幅长一点,语句通顺一些外,几乎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再看看别班孩子的作文,虽然篇幅上可能不如我班,有些孩子的作文甚至句子极不通顺,但那作文中透出的纯真却是我班孩子没有的,从他们的作文中,我看到了孩子们那五彩纷呈的世界,看到了真正的个性。

再来反思自已的教学,牵着学生走,逼着学生写已经严重地抹杀了孩子的作文兴趣,他们的创新思维也被我的牵引所扼杀。

如何从作文框框中走出来,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已是我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了。

静下心来思考,解铃还需系铃人,是我把孩子带进了框框中,我就一定要带着他们走出这个框框,看看外面的世界。

趁着今年学校重点研究作文教学的契机,再翻阅一些资料,我决定从学生好奇和爱凑热闹的特点入手,改革自已的作文教学,寻找作文的源泉和乐趣。

心理学和事实告诉我们,小学生特别爱猎奇和凑热闹。

如马路边耍猴的,讨钱要饭的,市场边打桌球的、吵架的……他们都爱凑过去看热闹;又如,小河的水干了,树上的知了叫了,小黄狗生崽了……一切一切,小学生都觉得有趣,觉得有意思。

浅谈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浅谈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目。如 : 《 校园一角 》 、 《 记我熟悉的一个 加强实践 、 学会立意 。作 文的立意力求 文 的 教 学 上 , 要打破 常规 , 以 反 过 来 想 人》 、 《 我的 同桌》 、 《 我的父亲》 等等。有 正确 、 鲜 明、 集中、 新颖。比如说 同学们 想 的思想方法 , 反映综合素质。这样 位 学生在 自己的作文 《 我的母亲》 中 有了“ 野欢 ” 的经历 , 如果学生对事件从 就 能 使 学 生 用 一 种 崭 新 的 眼 光 去 看 待
二、 走 出创 造 性 与 随心 所 欲 的 误 区 魂 , 其立意就高 , 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
写作本质上是创造 , 是一种独创性很强
把创造性作文视作可以随心 所欲 、 再次 , 引导学生训练能力 , 学会用语 , 高
的精神劳动 , 是训练 和培养学生创造思 信笔涂写 , 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早 尔基说 : “ 文学 的第一要务是语言。” 语
浅 谈走 出作文教学 的误 区
江 西省进 贤县 实验 学校
作文教学是评议教学的一个 重点 ,
陈雅 琴

的“ 虚构 ” , 是合情合 理 的, 这是学 生在 锅香喷喷的饭之手 , 把 自己最动情的 也是一个难点。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 就 其 生 活 的 基 础 上 的 一 种 创造 。 “ 野 炊 ”写 下 来 ,就是 抓 住 了文 章 的灵 要求学生写成整篇作文了。我们知道 ,
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探索中认 为 , 作 础之上的。 因此 , 教师必须在要求学生
文教学应走 出以下几个误区 :

三、 走 出孤立训练的误区 创造性作文训 练如果孤立进 研 , 郴
掌握更 多的知识 积累更 多的生活 经验

走出作文教学误区 开创新的天地

走出作文教学误区 开创新的天地

走出作文教学误区开创新的天地单位:宝丰县杨庄镇第二初级中学姓名:李俊霞走出作文教学误区开创新的天地语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作文教学,因为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然而,让许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痛,让学生感到厌烦的就是作文。

学生之所以厌烦,是因为作文教学中,不外乎写人,叙事,游览等篇目,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什么起因、经过、结果,六大要素,八大要点的,没有一点新意,写起来没有一点兴趣;老师之所以头痛,是因为近年来受不少“优秀作文”、“作文指导大全”等的影响,学生把写作文变成了抄作文,再加上“六大要素”格式化的影响,学生作文中人物脸谱化,内容格式化,没有新意,寻章摘句,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色彩。

针对这些误区,我结合多年作文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为作文课引进新内容作文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题目一定下来,学生就先是没甚可写,仰脸发呆,继而开始翻看“优秀例文”,最后模仿例文,东拼西凑,乱七八糟地造出一篇“机器作文”。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原因是学生觉得没内容可写。

作为教师,不应当给学生严格规定必须写什么样、什么样的作文,要改变这样的现象,首先要具有“发现新内容”的意识,尔后再为学生引进一些新内容,使学生感到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人和事都可以作为作文材料,而且有许多新的内容。

切记“到处留心皆学问,落花流水皆文章“之古训,就能使学生觉得有什么可写了。

一次作文课,课前我发现一个学生拿了一朵菊花走进了教师,室外正好是秋风飒飒,黄叶飘飘。

我在讲台上随口吟了黄巢的一首诗-——《咏菊》,“飒飒西风满院开,蕊寒香冷蝶难来,他日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让学生猜是一首写什么的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我再简单介绍一下黄巢其人情况,让学生深入去想当时的社会状况。

学生的兴致很高,都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连后进生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作文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二、通过口语交际,走进生活大课堂作文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是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果学生连一句话都说不好,能写好作文吗?而语言交流丰富之处莫过于生活之中,所以,学写作文也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对生活、对社会、对大自然的观察,离不开口语交际。

如何走出作文教学误区

如何走出作文教学误区

浅谈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摘要:要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必须转变观念,把学生从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使作文与生活密切联系,让作文因生活而精彩关键词:作文教学误区引导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许多学生谈文色变,怕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无话可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观察我们近几年来的作文教学,不难发现,作文教学工夫没少下,可收效甚微,原因何在?原来我们的老师早已进入作文教学的误区。

误区之一:应付考试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教师的作文指导仍然坚定不移地冲着考试而来。

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写作文成了为老师而写,为应试而作.,对写作毫无兴趣。

误区之二:要求过高教师对学生写作要求过高,硬要加进”题材新颖,描写生动,结构巧妙”等过高要求,不注重联系生活,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误区之三:限制过多作文教学中,用固定模式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戴着镣铐跳舞.这样看来,学生说假话套话,写出无病呻吟的文章来,就不足为奇了。

纵观这几种现象,都犯了同一个错误,就是舍本求末。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心里没有生活素材的积累,即使掌握再好的方法也写不出优秀的作文。

朱熹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你若切断了生活之源,学生的笔端怎会流淌出作文的清泉?要想使学生摆脱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写作困境,而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我们语文教师就要把生活的”活水”引进来,浇灌即将枯竭的作文之花。

仔细想想其实写作文并不难,就是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材料,那多彩如画的校园生活,幸福欢乐的家庭生活,和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有多少闪光的内容值得我们去描绘,去歌颂.然而由于学生缺乏体验,对生活中的一些事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些正确的指导。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时期的开放式作文教学,是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进行的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对优化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较好的成效。

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对它的认识和操作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反思这些问题,有利于我们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

误区一:淡化审题与立意意识我们都知道,开放式作文遵循着让考生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的“三自”原则,其初衷是淡化审题意识,减少对学生的限制,给考生提供最大限度的写作空间,让考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写作才能。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许多都采用了开放作文的形式。

不少人认为,开放式作文没有审题障碍,几乎无需审题,认为所写只要在一定的话题之内就算切题,其实不然。

虽然,开放式作文的审题难度较小,学生作文偏题的情况是减少了许多。

但是,难度较小,不等于不需要用心审题了。

其实,审题解决的不仅仅是切题的问题,它是把文章写好的前提。

文要载道,须先考虑立意,清人王夫之认为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①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

正因为意为笔帅,立意是文章“道”的依托,是文章的灵魂、核心,所以,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立意的情感价值的取向如何,常常决定着一篇文章的品质,是拉开作文档次的一个关键。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读懂材料之后,对自己日常学习中掌握的材料进行选择,然后再去立意,再去谋篇布局,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符合命题的要求。

而要避免作文出现立意失误,就应该引导学生努力克服自己写作上的思维惰性,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要有意识地强化自己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意识,以积极的心态拥抱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不断超越、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与人格修养。

如此,才能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和全新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从而获得新颖独到的思想见解,实现文章立意的真正创新。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出口成章、妙笔生花,是一个人才华横溢、综合素质高的重要表现,也是许多老师和学生的梦想。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长期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关。

许多学生谈文色变,甚至还得了作文恐惧症。

一些语文教师也觉得教作文没什么兴趣,鼓励学生死记硬背、照抄照搬、盲目模仿。

其实,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能体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也能反映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更能看出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和认知。

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能反映他们综合素质的状况。

古代的科举考试,就是以一篇文章定考生的前程,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长期以来,人们对作文教学有许多错误认识,设置了许多人为障碍,影响了师生作文的兴趣,使学生的作文水平不能很快提高。

我们应该提高认识,树立新的理念,尽快走出作文的误区。

首先,不能把作文教学和语文教学割裂开来。

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修辞等教学是为作文打基础的,阅读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成功范例,老师指导他们阅读经典文章,帮助他们分析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刻画人物的方法、谋篇布局的技巧。

根据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模仿、加工、创新,就能逐步写出好的文章来。

同时,学生通过作文又能检验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能促进语文基础知识的提升。

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有机整体。

其次,作文是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把作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割裂开来。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作文,离不开学生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离不开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否则,作文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当然,作文是一门艺术,它必须要高于生活。

它不是对自然、对生活的如实记录、简单描述,必须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独特感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灵魂、有血肉,才会打动人心。

再次,作文和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把作文和其他学科割裂开来。

我们要树立“大作文观”的思想,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是语文素养的体现,也能看出他们对其他学科(尤其是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走出误区 探索有效作文教学

走出误区 探索有效作文教学

走出误区探索有效作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

而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多数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现象一:作文课流于形式。

语文教师一致认为传统作文教学普遍随意性。

作文教案上训练目标空泛,只是应付业务检查。

大作文仅限于每学年14次,小作文、日记、周记,往往流于形式,疏于检查。

为了追求考试成绩或赶教学进度,作文课也时常被挤占。

教师上作文课,有时多讲,有时少讲,甚至不讲,把作文课看作“副课”。

学生怕写作文,也不想写作文,即使想写也无话可写,但为了完成任务,只好硬着头皮写,敷衍应付。

现象二:作文评改随意。

作文评改是验收学生写作成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但当前初中作文评改存在问题明显。

首先,评改方式单一化。

作文评改的方式主要是“学生写,教师改”,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教师改得辛苦,圈圈点点、面面俱到,但收效甚微。

其次,教师评语模式化。

教师一支笔评价几十篇同题作文,评语难免模式化:语句通顺、字迹工整、结构严谨、错别字较多等法官判决书式的评语屡屡出现在学生的作文本上,而与学生感情交流,能拨动学生心弦的评语却“寥若晨晨”,学生拿到作文本,闭着眼睛也能知道老师的评语,体会不到写作的乐趣和自我价值感,写作积极性大大挫伤。

现象三:作文教学过于功利。

现在的作文教学功利性表现较为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写都受制于考试,背离了新课标的写作取向,作文教学目标异化为应付考试。

这种功利性导致作文专题训练失去了本色,现在学生写的多为话题作文,而感情真挚、语言朴实的文章少见,故弄玄虚,无病呻吟,内容空泛的“文化散文”风行一时。

一味追新逐奇,追求所谓的“诗意”“有文采”,学生为赋新词强说愁,大大淡化了文体。

写作缺失真情,文字花哨,为写而写,影响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和有序性。

语文论文走出作文教学误区例说

语文论文走出作文教学误区例说
2、自激式逆向求异思维
它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因主体意识逆向转变,从而导致主体思维改变惯常的活动方向的一种思维方式。
比如,可以从“艺高人胆大”的名言,反思到俗话说的“大意失荆州”,“河里淹死会水的”,以及体操王子李宁汉城失利,而自觉的逆为“艺高也须谨慎”;可以从“有理走遍天下”,反思到生活中那些不正常的“理直气壮”现象,而自觉逆为“有理也要讲礼”;可以从“荷花的出于污泥而不染”,反思到有些人只在口头上讲廉洁,而自觉地逆为“荷花----暗地里接受污泥的贿路,阳光下炫耀自己的清白”。可以从“天平是公正无私的楷模”,而自觉逆为“天平最没立场,谁多给一点就倾向谁”;可从月亮历尽千山万水,想方设法给黑暗带来光明,而自觉逆为月亮借太阳光辉炫耀自己”;可以从“镜子,人们欣赏你,因为你正直、公允、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而自觉逆为镜子啊,你以为少女很欣赏你吗?其实她是在欣赏自己”;可以从“园规,你的天性是循规蹈距,以自我为圆心,总也走不出那小小的圈子,所以你的价值等于零”,而自觉逆为“园规,你从不计较天地的狭小,总是自觉地约束自己,只知道默默地追求,从不背离自己的方向,终于有一个圆满的成功。”等等。
思维对象的两面性,在客观上为逆向求异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关键在于主体思维者追求的是什么?是追求步人后尘,还是追求创新?如果追求的是后者,那么就会你赞美春花,我就赞美秋实;你赞美红花的美丽,我就赞美绿叶的奉献;你赞美绿叶对红花的深情,我就赞美树根对绿叶的厚意;你赞美大海的波澜壮阔,我就赞美小溪的默默无闻,你赞美高山的伟岸,我就赞美小草的平凡……关键要有创新求异的意识,要有敢于逆向求异的胆量,要有石破天开的气魄,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如此,就能冲出人云亦云的低谷,而进入创造性求异思维的芳草地。超凡脱俗之作将会从你笔下涌出,创造的灵光将会辉映你的笑靥!�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一、脱离实际盲目拔高教师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要求过高。

首先是主题先行。

要求作文有明确的中心固然不错,但主题应是蕴藏在学生的写作素材中的。

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在作文指导中不是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去提炼挖掘,而是主题先行,习惯从观念出发让学生作文。

另一方面则过于强调主题的所谓积极意义,甚至要求有“高大全”式的思想境界或是规范的行为准则或是模式化的价值标准等。

其实,主题是对思想认识的要求,提高认识说到底并不是作文教学特有的任务,我们又何必在“主题”上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上去苛求学生呢?其次是选材过严。

跟主题要求过高相关,在指导选材上又常常要求写新颖的甚至典型的材料。

倘若能这样当然好,但学生生活大多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感受体验生活的水平又有限,哪有那么多新鲜别致的材料可写?这也难怪学生们胡编乱造了。

二、命题主观缺乏指导作文教学是一件投入多、费时长而收效却不一定十分显著的事。

因此,很多语文教师感到作文难教,初上讲台的教师更不知从何下手。

有些教师不了解学情,脱离学生实际命题,自认为学生有物可写,其实学生不很熟悉或很不熟悉,远离了其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

某语文教师要求七年级学生刚进校就写“走进新课程”这样的作文就属此类。

其结果就是泯灭学生个性,禁锢学生创造力,写出来的作文只是一篇篇言之无物,离情离感的文字罢了。

还有一些教师,由于缺少课程意识,对作文教学缺乏整体规划,计划性差,作文教学随意性强,有时为完成写作教学任务(每学期七次),干脆随手从什么参考书上找一个题目在黑板上一写了事,根本不进行指导,还美其名曰:“作文要靠学生自己去悟。

不进行指导,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空间。

让他们有利条件去写放胆文、开放文,使他们能充分展示自己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志趣、憧憬,从而体现出其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是有差异的主体,完全不进行指导,是有悖于面向全体学生这一教育宗旨的。

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没有好处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走出作文教学误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走出作文教学误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教研工作必须跟 上。而作 为教 师 自身 , 也必 须转 变教 学观 念, 大胆创新 , 努力探 索适 应新 时期 要求 , 之有效 的教 学 行
方法 。例 如 采 取下 面 这 些措 施 :
第一、 改变 命 题 方 式
述 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 的综合体现 。 ( 语文课 程 ”《 标准 一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在这里指 出了中小学作文教 学 ) 的意义和重要性 , 分说 明作 文教学 是九 年义 务教 育期 间 充 的一 幕重 头戏。然 而 , 人遗憾 的是 , 中小学 中, 令 在 作文教 学久久陷于误 区, 质量不高 , 效率低下 , 令人忧虑。
原 因在 于 学生 没 有 生 活 , 于 没 有 给 学 生 提 供 材 料 。这 是 在

训 练 缺 乏 周 密 的思 考 和 准备 , 满 随 意 性 , 的甚 至 只 给 学 充 有 生 一 个 命 题 , 没 有 具 体 的 写 作 要 求 , 没 有 明确 的 训 练 目 既 也 的, 让学 生 无所 适 从 。 三 、 学 的 封 闭 性 教 首 先 是 封 闭在 教 师 的意 愿 中 。作 文 教 学 中教 师 的 主 导
文命题强加给学 生 , 让学生 在作 文时无 从下 手 , 受 “ 饱 无米
之炊” 的煎 熬 。学 生 为 了 完 成 作 文 , 只好 东 拼 西 凑 , 编 乱 胡
造 。这样的作 文命题 使 学生 的作 文积极 性 大大 受挫 , 易 容 让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 心理 ,同 时也 扼杀 了他 们在作 文 中
・课 程 改 革 与 创 新 ・
己 1 1 新课 舌 0 0. 0 {导 詈
走 出作文 教 学误 区 , 高 作文 教 学质 量 提

走出作文范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作文范文教学的误区

走出作文范文教学的误区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作文显得越来越重要,高考、中考语文试卷的作文分数比重在不断加大,阅读题目中同样也越来越多地涉及表达能力的考查,这就促使我们语文教师不得不加深对作文教学的研究思考。

但在应试教育多年来的影响下,作文教学打上了深深的应试教育的烙印。

很多语文教师觉得作文教学不知从何抓起,抓了效果也不明显,还不如抓阅读和基础见效快。

《中学生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做到感情健康、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但是,实际的作文教学情况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学生一上作文课便无精打彩、哀声叹气,对作文充满了恐惧心理。

因此,很多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想方设法,费尽心思,却不想将作文教学引入了误区。

误区一:应付考试,教给学生固定模式、“经典材料”。

误区二:增加学生的写作数量,加大了学生负担。

误区三:要求严格,精批细改,扼杀学生想象力。

误区四:学生“做作文”,内容假、大、空,失去了真情实感。

教师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内容脱离现实空洞无物,感情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让师生都能从繁重的“教”和“写”中解放出来呢?笔者从多年作文教学实践出发,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

这是作文教学走出误区的前提。

分析一篇佳作,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它无非是由语言表达、材料事实、情感思想、写作规则等几方面构成。

前三者仅靠教师的教学怕是难以得到提高的,作文教学唯一能教的就只有写作规则了。

写作规则怎么教,又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大讲特讲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的特点是什么,何为六要素,何为思路线索等理论性知识。

其实,这些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作文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作品,但学生的作文我们要求各具特色,最忌千篇一律。

因此学生的佳作并非完全是教师教出来的,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我们应从全面入手。

浅谈如何走出初中作文教学的误区

浅谈如何走出初中作文教学的误区

浅谈如何走出初中作文教学的误区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生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但是,现在作文教学情况令人担忧,学生一到上作文课,便显得无精打采、忧心忡忡、哀声叹气;我深深感到: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入了误区,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这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紧迫任务。

从教十几年来,我一直在思索着、探索着。

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肤浅的认识和简单做法。

一、激发兴趣,培养感情。

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满怀兴趣地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弥补智能的不足。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可塑性很大,他们能够满腔热情地干某件事,也会对这件事置若罔闻,甚至深恶痛绝,写作也是如此。

我们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多变的心理特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培养他们对写作的良好情感。

剖析典型事例,使学生认识写作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中学生朝气蓬勃,充满着无限生机和活力,他们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在他们心目中,往往有许多崇拜的人物。

有的崇拜英雄,有的崇拜伟人,有的崇拜科学家,有的崇拜作家,有的崇拜明星、影星……他们对所崇拜的人物心驰神往,并自觉不自觉地把感情与兴趣注入到学习、生活之中,模仿他们的行为,寻找成功的轨迹,并希望自已有朝一日如所崇拜的人一样有成就。

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在作文教学中,查找有关资料,为学生剖析了这些人物的成名成就的原因。

并着重讲了他们成才与作文的关系,如毛泽东,他的诗气势磅礴,雄浑壮丽,其文简洁明了、生动活泼,并以诗文为武器,鼓舞人民,痛斥敌人,创一世伟业,颂风流人物。

这样,就使学生在看到名人头上光环的同时,也看到了他們成功与作文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写作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谈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谈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

谈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谈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南海九江中学朱建雄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虽然几十年来作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作文教学效率还是不高,它将长期困扰着作文教学的改革。

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如何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我进行了摸索和研究。

一、认识中学作文教学的错位。

随着当前高考、中考语文作文命题的改革,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扩大学生联想力与想象力的作文命题的涌现,无疑给已经濒临崩溃的作文教学增加了一帖兴奋剂,然而作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

教学认识的模糊性导致作文教学长期处于一种本末倒置、随意性强的混乱状态中,而作文的无序又导致了教学的无所适从。

90年代虽曾有过大胆的作文教学改革试验,但并未形成一股推动作文教学改革的浪潮。

其中,不注重生活与积累,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作文训练,以传授作文技巧为主旨的.技巧作文训练,“考什么就练什么”的应试作文训练,这些做越来越阻碍了中学作文教学的正常化。

作文教学陷入了一场困境之中。

二、严格遵循教学大纲,按大纲要求进行作文教学。

现行中学语文新教材开辟了《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两局部,其中把“写作”课提高了按严格的内容来操作。

第一册设置了无个写作单元,它们是: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要善于想象和联想、再现客观事物。

第二册也设置了五个单元,它们是:写出人物的个性、写出事件的波澜、写出景物的特征、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由此可见,新教材的编写,尤其是写作单元的内容编写,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逐渐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认识生活,学会写生活里头的事情,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教师只要认真讲授这些内容,结合这些内容进行作文指导教学和指导学生写作,就一定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写作素质。

三,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广泛地在阅读中积累素材。

由于课堂,教材的容量和时空限制,学生不可能从语文课堂和教材中获得大量的生活素材和语言素材,这样就决定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受到一定程度色限制。

刍议如何走出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刍议如何走出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

刍议如何走出小学作文教学的误区摘要:自从新课标的改革开始之后,教学就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种教学方式层出不穷,给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生机,但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作文依旧是教师、学生都十分头疼的难点,尽管作文教学的改革也有了很长时间,但是学生依旧写不好作文、不会写作文,本质上并没有任何改变,而这固然有学生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因为教师们在作文教学中始终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导致作文教学始终没有进展,学生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误区作文是学生在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上的体现,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需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而这一点是需要长期积累的,最好是从一年级开始就进行培养。

但是对大多数教师而言,他们总是认为作文应该是中高年级的事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只需要帮助他们认识生字,积累词语,让低年级语文的教学始终存在着限制,等到了中高年级的时候,教师又更加注重作文的意义和结构,忽略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所以才让作文教学迟迟没有进展,学生也对作文渐渐失去了兴趣,甚至开始害怕作文,所以教师需要及时的改变作文教学的策略,从误区中走出来。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策略。

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是以“说话”、“听话”两个部分组成,通过这两个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进而养成一个良好的语言习惯。

而听话、说话和阅读、作文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写作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都是比较强的,如果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完成一篇文章,那么他所掌握的语文综合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脑力活动,写作完成后还需要对其进行完善、修改,这样还会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组织能力,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1]。

2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误区2.1作文教学的内容、过程十分乏味作文应该是一种思维形式、兴趣、习惯的训练,所写作的主题也应该跟着学生的年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等递加,可是对大多数教师而言,他们在选择作文教学的内容时都是十分随意、盲目的。

浅谈走出作文教学误区的策略

浅谈走出作文教学误区的策略

浅谈走出作文教学误区的策略发布时间:2023-06-26T02:48:25.683Z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23年3月总第215期作者:李秀琼[导读] 误区二,形式主义至上,缺乏精心应对。

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重基础及阅读教学,却忽视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忽视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渗透。

湖北省咸丰县民族中学445600据调查,不少教师觉得作文教学越来越难。

他们认为,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正在丧失,甚至不少学生惧怕写作,不少学生的叙述能力也令人担忧,以至于考场作文得分不佳。

纵观作文教学现状,一些教师正在陷入诸多误区。

误区一,认识不足,草率从事,不得要领。

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舍得花精力,可在写作训练指导上就做得不够好了。

因未深入钻研教材、巧妙构思,教学方法自然难见其型,有效的情景设置和活动开展也就难以产生,往往单纯地让学生看一看“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后,稍加说明或指导便叫学生开始写作。

学生在没有欲望没有探讨,不懂要求没有方法的情况下,只能闭门造车,写出的作文当然不堪审视,也就别谈达到单元作文的训练目标了。

误区二,形式主义至上,缺乏精心应对。

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重基础及阅读教学,却忽视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忽视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渗透。

没有把用教材教的要义理解到位,故方法的践行、能力的培养、活动的设置、作文的训练多是走过场,应付检查。

没有从学生已知经验、现有能力出发而为之。

温故知新,仍然是本手之为,妙手之基。

甚至不少教师让学生周末在家完成作文,一了差事。

误区三,评价老套、平面化,缺乏多样性、新颖性。

一些教师在学生作文后,还是老办法,教师一批到头,很少有学生的自修互改;有的欠缺深入细致,轻描淡写,敷衍了事;有的评价仅限于文本本身,而不去发现潜藏于文中的人性亮点予以鼓励;再者讲评不力,往往蜻蜓点水,甚至缺失。

结果学生糊涂,教师将就,效果当然不好。

误区四,资源开发不够,写作素材匮乏。

不少教师只看重课文的指导学习,却少有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关注和兴趣的培养,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活动的开展更是不得要领,更没有在阅读、生活的内化。

中学作文教学误区解决论文

中学作文教学误区解决论文

中学作文教学误区解决论文长期以来,社会上的人们把写作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把作文教学也放到了重要的地位。

语文教学要培养听、说、读、写等能力,这就是说,把“写”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

在一般的中学语文测试题中,“写作”作为与“基础知识及其运用”、“阅读分析”、“文言文”相并列的测试内容,并占有30%~40%的分数量。

因此,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看,却不可否认存在着一些误区。

本文试对这些误区作些考察与分析,以期使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引起大家的注意,对今后的作文教学也许能有所帮助。

误区之一: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

有相当数量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本中规定要教的课文作为硬任务,也就是说,对那些课文,必须要认真去教完教好的,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的关系。

倘若没有教完教好那些课文,一旦在考试时考到那些课文中的内容,就会令考生一筹莫展,难以对付,拿不到好分数了。

而把教作文当作软任务,也就是说,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妨。

持这种想法和做法的教师,他们可能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考试时,作文不管出什么题目,写什么文体,每个学生总可以写一点的,因而也总可以拿到一些分数的。

它不像教课文,做客观题,对不上“参考答案”就会“颗粒无收”了。

二是由于目前统改统考作文阅卷,还没有可用客观性较强的办法,因而在阅卷中随意性尚较大,同一水平的两篇作文在不同阅卷者的手中或同一阅卷者在不同时候、不同情绪的情况下打出来的分数往往有差距,有时甚至会有较大的差距。

因而,平时花大力气练习写作文,似乎觉得并不划得来。

这样,把作文教学有意无意地看成了软任务了,这样来认识作文教学,这无疑是作文教学的悲哀。

误区之二:教课文往往有计划性,教作文却无计划性。

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或各自学校所规定的教学常规,每位语文教师在新学期开学之初,都会对自己的语文教学认真地制订出一个都较合理的教学计划。

走出作文教学误区优化作文教学

走出作文教学误区优化作文教学

走出作文教学误区优化作文教学
李慧
【期刊名称】《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作文教学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这是长期以来困扰广大师生的一大难题。

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生活单一,与社会接触少;缺乏热情,不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或观察不细致;读书看报少,写作素材积累少,这些是学生方面的因素。

但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指导不力,甚至误导所产生的危害更应引起重视,因为教师影响的可不只是一个学生。

作文指导中到底存在哪些误区,该如何改进呢?
【总页数】1页(P30-30)
【作者】李慧
【作者单位】江苏省沛县郝寨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注重思维能力训练走出作文教学误区 [J], 张翠成
2.走出作文教学误区 [J], 王玉太
3.走出初中作文教学误区的几点思考 [J], 崔益民
4.走出作文教学误区 [J], 王玉太
5.还学生一片自由写作的蓝天--浅议如何走出小学作文教学误区 [J], 王小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作文教学误区唱响优化教法之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作文教学中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学的一个顽症。

学生的作文认识肤浅,内容空洞,语言干瘪,文理不通等问题随处可见。

许多人甚至认为作文教学已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

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主要存在“重课内,轻课外”“重书面,轻口头”“重整篇,轻片段”“重作文,轻改文”的几个误区。

针对上面的四个误区,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一、开启思路,从“内容”入手
平时上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作者的写作及观察方法。

《济南的冬天》就是很好的范文。

作者老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细致的观察,写出了济南这个特定地点的冬天的特点;通过课堂上的反复诵读和学法的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了“发现美”和“表现美”之间的关系。

在“走进秋天”的写景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发现美景。

我让学生带来了在秋天拍摄的照片,以及秋为主题的明信片、挂历、图片等,我把一盆菊花也带进了教室。

这样,就把秋天带到了课堂上,实现了学生与描写、记叙对象的零距离“互动”,进行了一堂精彩的《走进秋天》的作文指导课。

学生也写出了很多精彩的文句。

让学生贴近生活,也顺应了“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的说法,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开启思路,从“内容”入手,能有效克服重课内轻课外的弊端。

二、以说促写,抓“材料”储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

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在学生观察、思维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说话,实现了三个目标:一是在说话中,切实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写出事物的特点,是作文写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二是学生相互说自己的生活,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说自己的感受,在无形中储备了材料。

你说,我说,他说,从不同的角度说,一个火花点燃另一个火花,学生的思路就在这相互的点燃中燃烧,形成一种良好的集体思维、集体创作的氛围。

三是丰富了语言。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与同学的相互比赛中,一个个的好词语,一个个的好句子,一个个的好发现都汇集到课堂中来,这些好词、好句、好创意,成为写作的极好养料。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安排了课前5分钟的演讲,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说”的能力的机会;课堂上尽可能地把“说”的权利还给学生,锻炼他们主动说的意识;在写作指导课上,我用“引导回忆”的办法,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这就有了学生滔滔不绝的关于“爱的故事”的叙说,有了关于“最难忘的人或事”的絮语,有了关于“进入中学以后”的感慨等等。

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大量地储备了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觉得可以
写的东西太多了。

这样就避免了写作指导中“重书面,轻口头”的不良做法,使学生写作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三、注重练笔,用“片段”夯基
一般的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因此平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

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

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文辞优美的文章,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

比如说表达方式的片段练习,就是让学生以一种事物为写作对象,分别运用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种表达方式各写一段话,可以各个段落相对独立,也可以连缀成文。

此项训练是针对学生对五种表达方式理解不够透彻,写作中表达方式单一的情况设计的,在实践中很有必要。

它对于学生综合运用表达方式是一个铺垫的过程。

还有对人物的语言进行片段训练。

人物的语言要求精炼和个性化。

精炼就是言简意赅,用经济的文字表现丰富的内容。

人物语言个性化,是语文描写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要求。

所谓个性化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每个人说的话都符合他的身份、地位、年龄、经历、教养、气质、习惯爱好和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环境,使读者
观其言知其人,闻其声便明其性。

达到真正认识语言描写的妙处的训练目的。

还有仿句练习、写心理活动、写场面等。

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四、改文多法,凭“文采”亮色
俗话说:“文不改不精,玉不琢不美。

”好文章有一半工夫在于修改,“改文多法,凭文采亮色”是我一贯的写作指导风格。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改好。

”可见,训练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文章,是作文教学的必要环节。

我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以下四个原则:(1)妙笔生花,雕琢龙头凤尾。

(2)水落石出,突出文章主体。

(3)提纲挈领,做到眉清目秀。

(4)风行水上,平淡亦是神奇。

具体的做法有教师批改和学生自行修改。

教师修改中我注重的是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书面批阅。

将文章的主要错误和其他不妥之处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标出,并加上一定的眉批和总批。

但我一般不作具体地修改和批成绩,为的是留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

接下来是学生的“自行修改”,形式多样,可以有自己改、小组互改等。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自己修改”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方法,这是一种自我反馈的教学形式。

通过这种检查,可以修正练习中的疏漏、不足与错误,由于学生在练习中疏漏与错误是难免的,所以“自己修改”能力的培养更显出它的必要性。


自行修改中,我先教学生掌握“读、删、增、改”四个步骤去修改作文。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不管多新颖的素材,多深刻的立意,都必须借助语言来表现。

我很注重指导学生修改语言,让作文灵动飞扬。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明确修改要求的。

1.精炼用词,鲜活生动
如“燕剪春风、鹰击长空、莺穿柳浪”几个动词写出不同的飞来,让人遐想万千。

2.巧用佳句,灵活多变
灵活运用各种句式,能增加作文的魅力。

长句、短句相间,整局、散句交错,多种修辞运用,会让你的作文读来如风行水上。

3.优美意境,横生亮色
语言的形象体现在画面感。

善于选择意境优美的画面巧妙组合,会效果不错。

4.巧借诗文,包装思想
恰当地引用名人名言、名诗句、成语,不仅使语言添彩,也巧妙地展示出你的知识面和文化修养。

5.巧用修辞
可比喻、可排比、可拟人等,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反复、拟人,很吸引读者眼球。

在学生二次修改后,我会一边对誊清后的作文进行再次批阅,
然后批上成绩,作为对学生认真修改作文的肯定和鼓励。

采取多种修改的方式方法,改出了新意,改出了文采,真正实现了写作指导课“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

作文的世界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悠游其间,你会流连忘返。

以上仅以一点个人体会献给我爱的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青藤实验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