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指南
(环境管理)ZYSH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版本:02/02文件编号:CQM/ZY-SH-03-2发布日期:2005年06月02日修订日期:2008年08月22日实施日期:2008年08月22日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目录1.目的2.适用范围3.引用文件4.组建审核组4.1审核组长的要求4.2审核组的要求4.3审核组成员的变更与确认5.文件审核5.1初次审核5.2监督审核5.3再认证审核5.4特殊审核6.审核计划6.1基本要求6.2初次审核计划6.3监督审核计划6.4再认证审核计划6.5特殊审核计划6.6审核计划的管理7.现场审核活动的准备7.1审核工作文件的准备和提供7.2检查表的编制7.3审核前审核组的内部会议8. 现场审核活动8.1首次会8.2审核中的沟通8.3信息收集与验证的基本要求8.4 一阶段现场审核信息的收集和验证8.5第二阶段现场审核信息的收集和验证8.6 监督审核现场信息的收集和验证8.7再认证审核现场信息的收集和验证8.8审核记录的要求8.9准备审核结论8.10审核发现和不符合报告8.11.审核报告的编写8.12、末次会前与受审核方领导/管理层的沟通8.13、审核报告的发放9.审核后续活动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1. 目的为保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一致性,保证审核质量,减少认证风险,特制定本作业文件。
本文件是对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现有文件中环境管理体系有关认证审核内容的补充和进一步的解释。
2.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3. 引用文件GB/T 27021-2007《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CQM/CX-21-2008 《审核方案管理和审核实施程序》CQM/CX-25-2008《监督和再认证程序》CQM/CX-19-2008《认证要求的变更管理程序》CQM/CX-17-2008《认证业务范围管理程序》CQM/ZY-NL-03-3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业务范围专业能力管理规定》CQM/ZY-SL-01-11《认证项目管理指南》CQM/ZY-SH-00-5 《多场所审核管理指南》CQM/CX-13-2008 《见证评价人员管理和见证程序》4. 组建审核组4.1 审核组长的要求审核组长的选择按《认证项目管理指南》执行。
ISO-19011-2002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ICS 03.120.10A 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011-2003/ISO19011:2002代替GB/T 19021.1-.3-1993GB/T 24010-24012-1996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Guidelines for quality and/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auditing(ISO19011:2002 IDT)(报批稿)хххх-хх-хх发布хххх-хх-хх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目次前言1 ISO前言 2 ISO引言 2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44. 审核原则 65. 审核方案的管理 6 5.1 总则 6 5.2 审核方案的目的和内容8 5.3 审核方案的职责、资源和程序9 5.4 审核方案的实施9 5.5 审核方案的记录105.6 审核方案的监视和评审106. 审核活动10 6.1 总则11 6.2 审核的启动12 6.3 文件评审的实施13 6.4 现场审核的准备13 6.5 现场审核的实施15 6.6 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18 6.7 审核的完成196.8 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197 审核员的能力和评价19 7.1 总则19 7.2 个人素质20 7.3 知识和技能20 7.4 教育、工作经历、审核员培训和审核经历23 7.5 能力的保持和提高24 7.6 审核员的评价24前言本标准是GB/T 19000族标准(等同采用ISO9000族标准)之一。
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应当”(should)仅起指导作用。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本标准代替GB/T 19021.1-1993《质量体系审核指南第1部分:审核》、GB/T19021.2-1993《质量体系审核指南第2部分:质量体系审核员的评定准则》、GB/T 19021.3-1993《质量体系审核指南第3部分:审核工作管理》、GB/T 24010-1996 《环境管理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GB/T 24011-1996《环境管理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和GB/T 24012-1996《环境管理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
ISO14011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ISO14011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套用于计划和实施EMS审核的程序,以判定体系是否符合EMS审核准则。
2引用标准本标准引用下列标准的有关条款。
本标准发布时,这些引用标准均为有效版本。
所有标准都将修订,因此鼓励依据ISO14011达成协议的各方尽可能采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IEC 和ISO成员均持有现行有效的国际标准。
ISO 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 1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ISO 14012-1996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3定义ISO 14010和ISO 14001中的定义与下列定义均适用于本标准。
注:关于环境管理的朮语与定义在ISO14050中给出。
3.1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ISO 14001-1996)。
3.2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audit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系统化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过程的结果呈报委托方。
3.3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audit审核员用来作为参照,与所收集到的关于该组织环境管理体系审核证据进行比较的方针、惯例、程序或要求,如ISO 14001中提到的要求,以及其他适用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EMS审核的目的、作用与职责4.1审核目的每一次EMS审核都应明确其目的,审核目的典型实例如下:a)对照EMS审核准则,确定受审核方EMS的符合情况﹔b)判定受审核方的EMS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实施与保持﹔c)确定受审核方EMS中可予改进的领域﹔d)对内部管理评审在确保EMS持续适用性和有效性方面效能的评估﹔e)对一个有意与之建立合同关系的组织(如一个可能成为供方的组织,或合资经营伙伴)的EMS进行评价。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011-2003/ISO19011:2002代替GB/T19021GB/T24010GB/T24011GB/T2401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2002.12.17目次ISO前言 (1)ISO引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 审核原则 (5)5. 审核方案的管理 (5)5.1 总则 (5)5.2 审核方案的目标和内容 (7)5.3 审核方案的职责、资源和程序 (8)5.4 审核方案的实施 (9)5.5 审核方案的记录 (9)5.6 审核方案的监视和评审 (9)6. 审核活动 (10)6.1 总则 (10)6.2 审核的启动 (11)6.3 文件评审 (13)6.4 现场审核的准备 (13)6.5 现场审核的实施 (14)6.6 审核报告的编制、批准和分发 (18)6.7 审核的完成 (19)6.8 审核后续活动的实施 (20)7. 审核员的能力与评价 (20)7.1 总则 (20)7.2 个人素质 (21)7.3 知识和技能 (21)7.4 教育、工作经历、审核员培训和审核经历 (23)7.5 能力的保持和提高 (25)7.6 审核员评价 (25)ISO 前言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立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
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
在电工技术标准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3部分的规则起草。
技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国际标准,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本国际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SO 14000标准)1996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第四次全国环境爱护大会,会议确定了«国家环境爱护〝九五〞打算和2020年远景目标»,公布了«国务院关于环境爱护假设干问题的决定»,部署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操纵打算»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九五〞打算确定到2000年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差不多操纵,部分都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务院决定:〝到2000年,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排放污染物要达到国家或地点规定的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使本辖区要紧污染物排放总量操纵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除了要依法做好新污染源操纵及老污染源限期达标,实行清洁生产等工作外,还要在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中适时实ISO14000系列标准,并把ISO14000国际标准与中国现行的环境治理制度相结合,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治理体系,并逐步地加以实施,这是实施经济与环境可连续进展战略的需要。
1996年9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公布了ISO14001和ISO14004两个国际标准,同年10月1日,又公布了ISO14010、ISO14011和ISO14012三个国际标准。
为了有效地在我国开展环境治理体系审核工作,促进企业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为了学习国际先进的环境治理体会,在环境治理审核上与国际接轨,国家环境爱护局将五个正式国际标准转化为中国环境治理体系审核指南,作为各地区、各部门进行环境治理研究、宣传和人员培训时使用,并作为环境治理体系咨询、环境治理体系审核的技术依据。
本指南的附录为提示性附录。
本指南由国家环境爱护局负责说明。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
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 的技术委员会完成。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一、引言环境管理体系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MS) 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识别与评估环境方面的风险和机会,有效控制和改善组织对环境的影响。
本指南旨在为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运行。
二、审核准备阶段在开始审核前,审核员需要了解被审核组织的相关信息,包括其环境管理体系文件、流程和活动等。
以下是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备阶段的一些建议步骤:1. 审核计划编制审核员应编制审核计划,明确审核的时间范围、地点、参与人员、审核程序等内容,并确保计划得到相关方的确认。
2. 审核范围确定审核员应明确审核的范围,包括被审核组织的各个环节和流程。
3. 文件审查审核员应仔细审查被审核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4. 审核问题策划通过分析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审核员应确定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策划相应的问询和调查方法。
5. 审核准备会议审核员与被审核组织的相关管理人员组织会议,明确审核目的、程序和时间安排,并解答被审核组织可能存在的疑问。
三、审核实施阶段在准备阶段的基础上,审核员开始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以下是审核实施阶段的一些建议步骤:1. 入场会议审核员应组织入场会议,介绍审核目的、程序和时间安排,并与被审核组织的相关人员就审核的相关事项进行确认。
2. 文献审核审核员应仔细阅读和审查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实施情况,检查其与相关法规和标准的符合性。
3. 现场调查审核员应进行现场调查,观察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检查实际操作是否符合文件规定的要求,并与现场人员进行交流和访谈。
4. 问题记录审核员应及时记录发现的问题,并与被审核组织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并要求其提供改进措施。
5. 汇总审核结果审核员应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形成审核结果报告。
四、审核结果报告审核员根据审核实施阶段的结果,编写审核结果报告,并提交给被审核组织。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随着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突出,各行业对环境管理的要求也愈发严格。
为了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立和执行环境管理体系成为行业的共同需求。
然而,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需要不断持续改进和监督,这就需要进行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
本文将为各行业提供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指南,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审核工作。
一、审核目的与背景1.1 审核目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是评估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发现问题和潜在风险,并提供改进建议,以确保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达到法规要求和顾客期望。
1.2 审核背景环境问题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各行各业都需要承担环境责任。
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和社会形象,普遍采取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而这一系列的环境管理活动需要定期进行审核,以保证其把控质量、实现目标的能力。
二、审核范围与标准2.1 审核范围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涵盖企业内部的各个环境管理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环境政策、组织结构、法规合规、目标计划、资源管理、环境风险评估、监测与测量、员工培训、应急响应和持续改进等。
2.2 审核标准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标准主要包括国家和地区的环境政策法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如ISO 14001)以及各行业内的行业标准。
三、审核方法与程序3.1 审核方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可采用两种主要方法:文件审核和实地审核。
文件审核主要通过审查企业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记录和信息,评估其合规性和有效性。
实地审核则是通过进入企业现场,观察环境保护实践和环境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
3.2 审核程序(1)确定审核目标和范围:明确审核的目标、范围、时限和负责人。
(2)准备审核计划:根据审核目标和范围,编制详细的审核计划,包括审核人员、时间、地点和方法等。
(3)实施审核:按照审核计划,进行文件审核和实地审核,并记录所发现的问题和意见。
(4)整理审核结果:整理审核所得的资料和问题,形成审核报告,包括问题整理、风险评估、改进建议等。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一、引言环境管理体系是指根据环境法律法规要求,组织和管理各项环境保护工作的制度和流程。
为了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环境生态部将进行审核,以评估和监督工作人员对环境管理的理解和执行情况。
本指南将为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提供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具体步骤和要点。
二、准备阶段1. 确定审核对象:根据审查计划确定需要进行审核的单位或部门,并明确审核的具体范围和目标。
2. 收集资料:与被审核单位或部门联系,预先要求其提供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资料,例如政策文件、制度文件、工作记录等。
3. 编制审核计划:根据资料的收集和评估,制定详细的审核计划,包括审核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
三、审核过程1. 参观考察:审核开始前,进行对被审核单位的现场参观,了解其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2. 文件审查:对收集到的文件进行仔细审查,核对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明确了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
3. 访谈询问:与被审核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询问其对环境管理体系的了解和具体操作情况,核实文件中所列内容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
4. 口头报告:在审核过程中即时记录所发现的问题和意见,与被审核单位进行沟通,以便及时纠正和改进。
5. 结果总结:审核结束后,综合收集到的资料和审核过程中的记录,对被审核单位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综合评估,形成审核结果,并书面向被审核单位提交评估报告。
四、审核内容1. 法律法规的合规性:确认被审核单位是否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环境管理,包括排放标准、废物处理、环境影响评价等。
2. 组织和责任:评估被审核单位的组织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明确了环境管理的责任和职责分工。
3. 监测和测量:检查被审核单位的监测和测量设备是否完备,并核对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4. 环境风险评估:评估被审核单位是否对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估,并确定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5. 培训和意识提升:考察被审核单位是否开展环境管理培训,并评估培训效果和工作人员对环境问题意识的提升情况。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为了规范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工作流程,环境生态部总结了一份审核指南,以期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份可行的操作指导。
一、审核目的及范围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在于评估企业的环境保护能力,发现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促进企业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
审核范围包括企业生产、废水、废气、悬浮物、工业危废、噪声、固废、土壤等方面。
二、审核程序1.审核筹备阶段在确定审核计划前,应先收集有关企业的基本情况、环境污染情况等资料,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初步沟通。
审核团队应制定审核计划、程序与工作方案,事先准备相关文件和信息资料,并联系企业时间、地点等具体事宜。
2.审核实施阶段(a) 入场会议:对于首次审核,审核组组长应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入场会议,对审核内容、进展时间、审核程序、文件管理等事项进行详细交流。
(b) 审核分析:审核组应对企业进行现场审核,根据问题分类检查企业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逐项制定整改方案和时间表。
(c) 出场会议:审核组综合分析审核结果,对企业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同时与企业进行出场会议,总结问题,指出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对策和要求。
3.审核报告编制审核组应填写审核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企业送达报告,同时将报告送至环境生态部门备查。
三、审核要求1.审核团队成员应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应遵循审核规定程序,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审核工作。
2.在审核后保密环节,审核团队应尽可能地获取全部资料,针对企业的具体问题,分别制定整改方案和时间表。
3.审核人员不得索要、收取或承诺收取任何形式的物质,保证审核的公正、公平、公开;4.审核人员应严守审核程序和要求,保证审核报告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审核过程中所发现的企业问题要详细记录,审核报告的提出要点应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四、审核所需备料现场审核需要的相关备料如下:(a) 审核计划(b) 审核日程表(c) 审核检查表(d) 安全措施(e) 申请表(f) 企业基本情况和环保资料五、审核报告审批完成审核过程后,审核报告应提交给环境生态部门审批。
ZYSH2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ZYSH2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环境治理体系审核指南版本:02/02文件编号:CQM/ZY-SH-03-2公布日期:2005年06月02日修订日期:2008年08月22日实施日期:2008年08月22日环境治理体系审核指南名目1.目的2.适用范畴3.引用文件4.组建审核组4.1审核组长的要求4.2审核组的要求4.3审核组成员的变更与确认5.文件审核5.1初次审核5.2监督审核5.3再认证审核5.4专门审核6.审核打算6.1差不多要求6.2初次审核打算6.3监督审核打算6.4再认证审核打算6.5专门审核打算6.6审核打算的治理7.现场审核活动的预备7.1审核工作文件的预备和提供7.2检查表的编制7.3审核前审核组的内部会议8. 现场审核活动8.1首次会8.2审核中的沟通8.3信息收集与验证的差不多要求8.4 一时期现场审核信息的收集和验证8.5第二时期现场审核信息的收集和验证8.6 监督审核现场信息的收集和验证8.7再认证审核现场信息的收集和验证8.8审核记录的要求8.9预备审核结论8.10审核发觉和不符合报告8.11.审核报告的编写8.12、末次会前与受审核方领导/治理层的沟通8.13、审核报告的发放9.审核后续活动环境治理体系审核指南1. 目的为保证环境治理体系认证工作的一致性,保证审核质量,减少认证风险,特制定本作业文件。
本文件是对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现有文件中环境治理体系有关认证审核内容的补充和进一步的说明。
2. 适用范畴本指南适用于环境治理体系审核工作。
3. 引用文件GB/T 27021-2007《合格评定治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CQM/CX-21-2008 《审核方案治理和审核实施程序》CQM/CX-25-2008《监督和再认证程序》CQM/CX-19-2008《认证要求的变更治理程序》CQM/CX-17-2008《认证业务范畴治理程序》CQM/ZY-NL-03-3 《环境治理体系认证业务范畴专业能力治理规定》CQM/ZY-SL-01-11《认证项目治理指南》CQM/ZY-SH-00-5 《多场所审核治理指南》CQM/CX-13-2008 《见证评判人员治理和见证程序》4. 组建审核组4.1 审核组长的要求审核组长的选择按《认证项目治理指南》执行。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5.3.2 审核方案的资源
识别审核方案所需资源时应当考虑:
开发、实施、管理和改进审核活动所必要的财务资 源;
审核技术; 实现并保持审核员能力以及改进审核员表现的过程; 获得适合具体审核方案目的有能力的审核员和技术
专家; 审核方案的内容; 路途时间、食宿和其他审核所需要的。
29
5.3.3 审核方案的程序
和其他特定方; 适用时,确保审核后续活动。
31
5.5 审核方案的记录
应当保持记录以证实审核方案的实施,包括: a) 与每次审核有关的记录,如:
审核计划, 审核报告, 不符合报告,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报告; 适用时,审核后续活动的报告。
b) 审核方案评审的结果; c) 与审核人员有关的记录,覆盖诸如以下方面:
审核方案的程序应当明确以下内容:
审核的策划和日程安排; 确保审核员和审核组长的能力; 选择适当的审核组并分配其任务和职责; 实施审核; 适用时,实施审核后续活动; 保持审核方案的记录; 监视审核方案的业绩和有效性; 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审核方案的总体实现情况。
对于较小的组织,上述活动可在一个程序中描述。
15
3.12 审核计划audit plan
对一次审核(3.1)活动和安排的描述
16
3.13 审核范围audit scope
审核(3.1)的内容和界限
注:审核范围通常包括对实际位置、组织单元、 活动和过程以及所覆盖的时期的描述。
17
3.14 能力competence
经证实的个人素质以及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 技能的本领。
26
5.2.2 审核方案的内容
审核方案的内容可以变化,并受被审核组织的规模、 性质与复杂程度以及下列因素的影响: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五项审核原则
• ISO19011《审核指南》提出了五项“审核原则”,遵 循这些原则是提出相应和充分的审核结论的前提,也 是审核员独立工作时,在相似的情况下得出相似结论 的前提。
• 1、道德行为:职业的基础。 2、公正表述:真实、准确地报告的义务。 3、职业素养:在审核中勤奋并具有判断力。 4、独立性:审核的公正性和审核结论的客观性的基础。 5、基于证据的方法:在一个系统的审核过程中,得出 可靠的和可重现的审核结论的合 理方法。 抽样是审核的常用方法,抽样的合理性与对审核 结论的可信性密切相关。
“审核方案”的管理部门(如质管部) 一次审核活动的审核组长
特 定 时 间 段 审 核 的 目 标 、 范 围 、 管 理 根 据 “ 审 核 方 案 ”。 规 定 和 实
职责、资源提供,以及方案制定、实 施 某 次 审 核 的 审 核 活 动 安
施、监视、评审和改进审核方案。 排。
覆盖组织 QMS 的本年度一系列的内部 按 审 核 方 案 五 月 份 的 一 次 完
信息源
通过适当抽样收集和验证
审核证据
对照审核准则结论
• 了解ISO19011的术语对信息,审核证据,审核准则,审 核发现,审核结论的概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12
审核活动(3/3)
信息收集包括: • 面谈 • 观察 • 文件 • 记录 • 汇总、分析、业绩 • 抽样方案的信息,测量过程的信息。 • 顾客、供方及相关方的信息。 • 数据库、网站及媒体的信息。
第一部分 ISO19011:2002《质量和(或)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审核指南》内容,共七章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审核原则 5.审核方案的管理 6.审核活动 7.审核员的能力和评价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指南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目录1. ......................................................................................................................... 目的22. 适用范围 (2)3. 引用文件 (2)4. 文件审核 (2)4.1 文件初审: (2)4.2 二阶段现场的文件审核: (3)4.3 监督审核和复评的文件审核 (3)5. 审核计划 (3)5.1 基本要求: (3)5.2 一阶段审核计划 (3)5.3 一阶段审核不进行现场审核的要求 (4)5.4 二阶段审核计划 (4)5.5 监督审核计划 (5)5.6 复评审核计划 (6)6. 现场审核 (6)6.1 一阶段现场审核 (6)6.2 第二阶段现场审核 (9)6.3 监督审核 (9)6.4 复评审核 (10)6.5 审核记录的要求 (10)6.6 末次会议前的审核组会议 (11)6.7 不符合报告 (12)7. 各要素审核要点、方法 (12)8. 法律法规遵守情况的审核 (28)附件:污染物监测报告的有关说明 (3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1. 目的为保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一致性,保证审核质量,减少认证风险,特制定本作业文件。
本文件是对方圆标志认证中心现有文件中环境管理体系有关审核工作内容的指导和进一步的解释。
2.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的项目安排、审核工作。
(本指南涉及标准条款均为2004 版标准条款,96 版标准认证使用时需对要素加以识别)3. 引用文件CNAB-AC32 :2004《认证机构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认可基本要求》应用指南CQM/CX-00-03-2004《审核方案管理和审核实施程序》CQM/CX-00-07-2004《监督和复评程序》CQM/CX-00-10-2004《认证要求的变更管理程序》CQM/CX-00-22-2004《认证业务范围管理程序》CQM/ZY-03-42-200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业务范围专业能力管理规定》4. 文件审核文件审核分文件初审和现场文件审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目录1. ......................................................................................................................... 目的22. 适用范围 (2)3. 引用文件 (2)4. 文件审核 (2)4.1 文件初审: (2)4.2 二阶段现场的文件审核: (3)4.3 监督审核和复评的文件审核 (3)5. 审核计划 (3)5.1 基本要求: (3)5.2 一阶段审核计划 (3)5.3 一阶段审核不进行现场审核的要求 (4)5.4 二阶段审核计划 (4)5.5 监督审核计划 (5)5.6 复评审核计划 (6)6. 现场审核 (6)6.1 一阶段现场审核 (6)6.2 第二阶段现场审核 (9)6.3 监督审核 (9)6.4 复评审核 (10)6.5 审核记录的要求 (10)6.6 末次会议前的审核组会议 (11)6.7 不符合报告 (12)7. 各要素审核要点、方法 (12)8. 法律法规遵守情况的审核 (28)附件:污染物监测报告的有关说明 (3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1. 目的为保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一致性,保证审核质量,减少认证风险,特制定本作业文件。
本文件是对方圆标志认证中心现有文件中环境管理体系有关审核工作内容的指导和进一步的解释。
2.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环境管理体系的项目安排、审核工作。
(本指南涉及标准条款均为2004 版标准条款,96 版标准认证使用时需对要素加以识别)3. 引用文件CNAB-AC32 :2004《认证机构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认可基本要求》应用指南CQM/CX-00-03-2004《审核方案管理和审核实施程序》CQM/CX-00-07-2004《监督和复评程序》CQM/CX-00-10-2004《认证要求的变更管理程序》CQM/CX-00-22-2004《认证业务范围管理程序》CQM/ZY-03-42-200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业务范围专业能力管理规定》4. 文件审核文件审核分文件初审和现场文件审核。
4.1 文件初审:1 )文件初审的时机: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初审原则上在进入一阶段现场审核开始前进行,最迟应在一阶段现场审核结束时完成。
文件审核报告填写时间应与报告完成时间一致。
2 )文件初审内容,应包括:a •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b. 组织机构与职责;c.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及各文件间相互关系的描述;d. 标准要求建立的程序文件;e. 重要的环境管理体系记录:例如,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适用的法律法规清单,环境监测报告等。
f. 以往的审核报告:包括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和(或)外审报告等。
3)评审责任人:文件初审报告应由组长负责,组长不在时可委托组内有能力的人承担,组长确认。
4 )应对存在的问题在文审报告中具体写出,如需要在一阶段现场审核时确认的,应注明。
5 )一阶段现场审核时发现文件中的问题可写在一阶段现场审核问题清单中,也可写在文审报告中,视文件审核报告的完成时间。
6 )审核组长应将文审报告复印件提交受审核方,并要求其对存在的问题整改。
7 )文件初审中发现的不符合,必须在进入二阶段审核前提交整改材料,审核组长验证有效后方可进入二阶段审核。
4.2 二阶段现场的文件审核:1 )结合现场审核活动,审核员应继续对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等进行文件审核,重点是关注文件的适宜性、可操作性、有效性。
2 )二阶段审核发现文件中的不符合以《不符合报告》的方式提出。
4.3 监督审核和复评的文件审核1 )监督审核和复评仍要对文件进行审核;2 )监督审核时如文件有较大变化时,应出具文审报告;3 )复评需出具文审报告。
5. 审核计划5.1 基本要求:1 )专业审核员一般应安排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设计开发、采购、生产、污染物处理、监测测量等活动或过程的审核。
2 )生产部门有若干生产车间时,应明确到具体的车间,而不是笼统的生产部/ 生产车间,关键控制岗位应如污水处理站等应在审核计划中单独列出或明示。
5.2 一阶段审核计划一阶段审核计划制定除符合5.1 中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考虑:1)第一阶段现场审核计划的制定与第一阶段审核目的和第一阶段审核至少应获取的信息相适宜。
2)涉及的要素(并不涉及要素的所有要求):4.2 、4.3.1 、4.3.2 、4.3.3 、4.4.1 、4.4.3 、4.4.4 、4.4.6 (主要审核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运行的策划,查看基本的控制条件)、4.4.7 (主要审核与潜在事故/ 紧急情况有关活动的策划、查看基本的控制条件)、4.5.1 、4.5.2 、4.5.3 、4.5.5 、4.6 。
3 )涉及的重点部门:管代、体系策划的归口部门、环境保护部门,这些部门时间应充分;4 )应安排集中现场察看的时间, 大企业还可安排集中座谈的时间,以利于审核组高效、全面地了解企业与环境管理有关的基本情况;5)第一阶段现场审核的首、末会议形式,可以不同于第二阶段现场审核的首次会议。
首次会可以见面会的形式将第一阶段审核的目的、范围、日程安排等事项与主要领导和策划归口部门交换意见;末次会可与受审核方高层交流会一并进行;6)最高管理者可安排一次审核。
如第一阶段不安排对最高管理者的审核,可通过与管代交谈、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相关情况。
7 )专业审核员的安排:第一阶段专业审核员应承担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法律法规获取与遵守情况的审核,应了解生产工艺、污染处理等情况。
8)一阶段多现场的审核计划a. 一阶段对于多现场的审核重点应放在总部,以全面了解情况,确保同一环境管理体系应用于所有现场,并为二阶段审核确定抽样方案,总部时间应充分;b. 一阶段对于分现场审核的样本数不做统一规定,项目管理人员先按一般规定的人日数口头通知审核组长,审核组长通过文审以及对受审核方活动、产品、生产工艺、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的熟悉程度确定分现场审核的样本数,并与项目管理人员沟通;分现场的选择应首先选择环境风险大的分现场;三类环境风险的组织,可只考虑总部所在地的分现场。
5.3 —阶段审核不进行现场审核的要求1)不进行现场审核的条件:a. 受审核方组织规模及现场范围很小,环境因素明确、简单;b. 且审核组长已充分了解受审核方的现场及其环境因素与影响,认为具备认证审核的条件;c. 或复评时或该组织已获得了经CNAB认可的其他机构颁发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3)一阶段不进行现场审核的提出和审批:由审核组长提出申请,填写《不进行一阶段现场审核的申请》,报总部认证业务部/分中心审核管理部门审批后,可不进行第一阶段现场审核,但仍需填写第一阶段审核报告。
确认一阶段的审核获取的信息已达到了 6.1.1条预期的目的。
5.4二阶段审核计划二阶段审核计划制定除符合5.1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考虑:1)影响进入第二阶段审核的问题(主要为环境法规风险、文件、策划、内审、管评的问题))均已得到整改后方可进入第二阶段;2)审核组长必须根据第一阶段的审核发现制订第二阶段的审核计划;3)如在第一阶段现场审核时发现受审核方规模、人数严重超出申请材料中填报的规模、人数时,制定第二阶段审核计划前应与项目管理人员/审核管理部门沟通。
4 )审核计划应覆盖受审核组织的全部部门和要素(除了那些在第一阶段审核中已经进行了充分而成功审核的要素)。
5 )各部门应涉及的要素:a. 主控要素b. 与部门有关的目标指标和方案、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响应、监测测量、合规性评审;C.合理安排共性要素的审核,如: 4.2、4.4.1、442、443、445、4.5.4 等。
如共性要素在相关部门计划中没有具体写出,审核组长应在审核前的沟通会议上给予适当的安排;6)二阶段审核专业审核员的安排应根据一阶段审核了解的情况进行安排,重点安排与重要环境因素控制、监测测量及法律法规有关的重点部门/岗位、运行/活动。
如纺织印染厂,二阶段专业审核员应安排在技术科/工艺科(染化料使用的选择、工艺选择的部门)、漂染车间、污水处理站、染化料仓库等。
7)对于多场所的审核计划:a. 应对每一现场进行审核,或根据一阶段现场审核的结果和多场所抽样原则确定抽样方案;b •多现场抽样原则:具有相似性的现场可以抽样(具体考虑因素见 6.1.3 );不具相似性的现场不能抽样,必须进行审核。
c. 抽样量(每次审核至少必须覆盖的场所数量):二、三类风险行业的样本量为分场所数量的平方根y > - x,上入成整数。
一类风险行业样本量》 1.4 xx,上入成整数。
d. 抽样方法:75%采用选择性抽样,25%采用随机抽样。
e. 对于在第一阶段审核中已经进行了充分而成功审核的分场(不包括一类环境风险的组织),在第二阶段审核时可不安排。
f. 当抽样数量少于本规定时,应在审核计划备注一栏说明这种情况的合理性,以证明未违反本规定。
5.5监督审核计划监督审核计划除符合5.1和基本要求外,还需注意:1 )审核应覆盖所有的要素,但并不要求覆盖所有要素的主控部门,可在相关部门获取证据,如4.4.2 , 4.4.5 , 4.4.6 , 4.5.4 等。
2)监督审核每次不必覆盖所有的部门、区域、活动,但必须在证书有效期内覆盖所有的部门、活动、区域。
3)每次监督审核必检查的部门/岗位:管理者代表、环境管理体系策划部门(包括证书和标志的使用管理部门)、环保部门(如有)、污水处理站、废气处理设施操作岗位、危废处置归口部门,必要时财务部门。
4)复评可以取代/扩展一次定期监督审核。
5)多场所抽样:a. 考虑的因素、抽样方法同二阶段。
b. 抽样量:二、三类环境风险行业的样本量:y > 0.6 ..x,上入成整数。
一类环境风险行业的样本量:y > 0.9 X, x ,上入成整数。
总部在每次审核时都应被检查。
5.6复评审核计划复评审核计划除符合5.1和5.4的要求外,还需考虑:1)复评计划应建立在对受审核方三年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评价的基础上制定;1)多现场抽样:a. 考虑的因素、抽样方法同二阶段;二、三类环境风险行业的样本量:样本量与初次审核相同,对于其环境管理体系在三年中运行良好的,可适当减少样本量样本量,即y > 0.8 '..x,上入成整数。
一类环境风险行业的样本量:复评样本量等于初审样本量,受审核方管理体系运行良好的,提出证据可适当减少复评样本量,即y > 1.1 x・.x,上入成整数。
总部在每次审核时都应被检查。
6. 现场审核6.1 一阶段现场审核6.1.1 一阶段现场审核的目的:1)了解受审核方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情况,包括环境因素和相关环境影响,方针和目标;2)确认可进入第二阶段审核的可行性(包括基本条件和必备条件):重点包括对受理条件和申请书附件要求的验证,受审核方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策划和实施程度,污染物防治措施和设施的配置情况,主要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包括环境的许可的资质)以及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整改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