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16句经典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
黄帝内经经典句子导读:经典句子黄帝内经经典句子1、暮而收拒,无忧筋骨,无见雾露。
2、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3、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4、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5、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6、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7、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8、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9、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
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
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
10、刺污结闭,根死叶枯。
11、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12、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13、阳化气,阴成形。
14、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15、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16、嗜欲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17、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
18、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
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19、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0、持满御神,因时之序,导引行气,安心定气。
21、是以圣人陈阳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22、故人卧血归于肝。
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23、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24、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10条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10条养生智慧1.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灵枢·经脉》人们在开始孕育生长的时候,先是来自于父母的阴阳之气会合而形成精,精之后便会生成脑髓。
2.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灵枢·本脏》所谓的卫气,可以温养肌肉,使得皮肤充实,滋养腠理,掌管汗孔的正常开合。
3.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人身体的十二经脉和三百六十五络脉,所有的血气都通达到面部,进而注于所有的孔窍之中。
4. 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惧者,神荡惮而不收。
——《黄帝内经·灵枢篇》喜乐过度则神气外散而体内不藏;忧愁过度则血气阻塞而不通;大怒不止则神志迷惑而难以治疗;恐惧过度则神气散失而体内无存。
5. 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素问·脉要精微论》诊脉有一诀窍,那就是作为医生首先应心平气和。
6.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故五脏盛,乃能泻。
——《黄帝内经》肾的功能是主水,用于藏精,精气来自于先天之精气外,还需要其他的五脏后天之精的充养,因此五脏的精气充盈,肾脏的精气才会充盈外泄。
7. 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
——《黄帝内经》脾就如同朝中的谏议大夫,用来辅助君王,所有的计划,都是从这里产生的。
8.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黄帝内经》太阳经脉来时,脉洪大且长;少阳经脉来时,脉律脉形变化多;阳明经脉来时,脉浮大而短。
9. 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素问·生气通天论》身心清净,便能够保持阳气充足,因此肌肉皮肤十分紧密,即便有大风和病毒的侵扰,也不会受到什么伤害。
10.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智。
有智慧的人,在还没有生病的时候,便能够注重自身的保养。
皇帝内经里经典名言
皇帝内经里经典名言1、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素问·上古天真论)2、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3、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4、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
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素问·生气通天论)5、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6、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素问·宝命全形论)7、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素问·宝命全形论)8、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9、天寒无刺,天温无疑,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廓空无治。
是谓得时而调之。
(素问·八正神明论)10、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素问·咳论)11、五液:心主汗,肝主泪,肺主涕,肾主唾,脾主涎。
12、五恶:肝恶风,心恶热,肺恶寒,肾恶燥,脾恶湿。
13、五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
14、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15、五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
(灵枢·九针论)16、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灵枢·大惑论)17、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
黄帝内经养生名句
黄帝内经养生名句黄帝内经养生名句及释文如下:01【余知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释文:我已经知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和气的变化有关。
大怒使气向上逆行,大喜使气涣散,大悲使气消损,大恐使气下沉,受惊使气紊乱耗损,思虑过度使气郁结。
02【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
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释文:心脏蕴藏着人体的神,肺脏蕴藏着人体的气,肝脏蕴藏着人体的血,脾脏蕴藏着人体的肉(形),肾脏蕴藏着人体的志。
五脏各有不同的分工,而形成了有机的人体。
但人体只有精神畅快,气血才能流通正常,并与内部的骨髓相联系,才能使五脏和全身的功能正常协调,从而形成一个身心平衡的健康人体。
五脏是人体的中心,五脏与身体各部分之间以及五脏之间的联系,都是由经脉运行气血,使身体各部分之间发生联系,协调全身的功能。
如果气血的运行发生障碍,各种各样的疾病就要产生了。
所以,必须保持经脉的畅通无阻。
03【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释文:意志调和,就会精神集中、思维敏捷,魂魄正常活动而不散乱,没有懊悔、愤怒等过度的情绪刺激,五脏的功能正常而免受邪气的侵袭。
04【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
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释文:在诊断疾病之前必须先询问病人有关的生活情况。
如果病人以前地位高贵而后来失势变得卑贱了,这种病人往往有屈辱感,情绪抑郁,即使没有遭受外界邪气的侵袭,疾病也会从身体内部产生,这种病叫做“脱营”;如果病人以前富有而后来贫困了,这种病人往往在饮食和情绪上受到影响而产生疾病,这种疾病叫做“失精”。
这些疾病都是由于情绪不舒畅,五脏之气郁结而形成的。
05【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黄帝内经》中的经典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中的经典养生语录《黄帝内经》中的经典养生语录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接触或是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语录吧,语录是言论的实录或摘录。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语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帝内经》中的经典养生语录,欢迎阅读与收藏。
烟有百弊而无一利,茶有百利而无一弊。
《黄帝内经》邪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中寒肠鸣腹痛。
《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存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肾之盛则寿延,肾之衰则寿夭。
《黄帝内经》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
黄帝《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验,应验。
厌,合也。
全句意为:善于谈论天道的,必能应验于人事;善于谈论历史的,必能应合于今事;善于谈论人事的,必能结合自己的情况。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黄帝内经》临床见颈软无力,头低垂不能抬举,目陷无光者,确提示精气衰败。
按张志聪的解释:“髓海不足,则头为之倾,神气衰微,则视深目陷。
”。
《黄帝内经》久卧伤气,久坐伤内。
《黄帝内经》善用针者,取其疾也,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
疾虽久,犹可毕也。
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黄帝内经》广庭于步,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怒则气上,喜则气馁,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黄帝内经》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关于《黄帝内经》一、《黄帝内经》之冬季养生法1、原文: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冬季古人强调的是睡眠时间要充足,一定要等到太阳出来了才出来活动。
冬季是阳气闭藏之季,我们应该适当的把自己的身心都藏起来。
而夜晚没有太阳的时间更是阳气最薄弱之时,这时候大家最好要在睡眠中进行调养,最佳的睡觉时间是晚上10点之前。
2、原文: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冬季要注意让你的皮肤暴露在外。
黄帝内经经典语录
黄帝内经经典语录1、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2、生而勿杀,予而勿夺。
赏而勿罚。
3、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也,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4、人之死于疾病者,气郁居其半,色欲居其半。
5、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6、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
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7、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
8、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9、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10、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11、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阳不胜其阴,则五脏争气,九窍不通。
12、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
13、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14、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
15、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6、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17、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18、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19、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20、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
21、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22、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3、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黄帝内经的经典句子
黄帝内经的经典句子1.养生之道,相去甚远。
2.天地之道,大其言矣。
3.无病上医,病已下药。
4.上工骨不可补,解其结,续其绳。
5.圣人医世不医身,治未病,不治已病。
6.用针者必调气。
7.反颇乃通也,以通则和,和则能久。
8.非其材不能胜其教,非其道不能传其器。
9.石在床外,路宾仰之;草在泰山外,马驱鸣之。
10.天地之间,物之间,人之间,物有精气,人亦有之。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2.君子之道,审定与是非也。
13.奇矣哉,吾知道之真,谓人生一者死,谓人行死之道而生。
14.道者万物之奠。
15.始于足下,止于顶项。
16.脉为阳者,以左为右,脉为阴者,以右为左。
17.精气为命。
18.邪之所胜,其气必虚。
19.心者,邪之所伏之府也。
20.若人脏热者不能使虚劲内攘轧之,虚邪转臼连着之。
21.养心莫喜,养心莫怒,心安即和。
22.心安即智,心和即福,心喜即寿。
23.怀喜人,怀恶人,者寿。
24.血气和为喜,不和为恶。
25.心喜和,则气血自和,营卫之气舒;不和,则气血自鸣,营卫之气不舒。
26.心喜和,则荣卫自安而不动;不和,则荣卫自失而不守。
27.不和则寿者,年五十之前也。
28.心合神安则以之自悦,骨肉节利则使之自乐。
29.复为我起淳淳,从容出淳淳。
30.执一之道,与民亲。
与民亲,天下之民莫不爱。
31.持一之心,观万象。
观万象,天地人神之道无不集也。
32.止则无有不止。
33.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其法则全,其神则灵。
34.是故圣人之养生也,法于阴阳,四时五行之变化也。
35.夫上古圣人之知命也,法于自然。
36.帝曰:人犯怒伤肝,是谓肝犯,何以知之?岐伯曰:怒伤冲,冲者生病也。
37.怒则血气直上,而阳气上争,阴气下伏。
38.人者,天地之间也,禀乎天地之气而生也。
39.天生寒热,人生寒热。
40.五运六气,所以岁寒温凉,天之常也,人亦应之也。
41.医道源远历史悠久,黄帝内经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42.四气调神,五味调众。
43.房室之病,必先其易也。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名言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名言
“人者,天地之镇也。
”(灵枢•玉版):自然界中最珍贵的便是人。
“生之本,本于阴阳。
”(素问•生气通天论):自然界的阴阳之气是生命的根本。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灵枢•逆顺):医术高明的医生在尚未发生病症时就开始进行预防,而非在病症发生后才进行医治。
“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
”(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之气,都依靠胃腑的精气来营养,所以胃是五脏之本。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是天地之道,是万物的纲纪,是变化的根源,是生杀的原始,是神明的府,治疗疾病必须寻求其根本。
黄帝内经经典养生名言
黄帝内经经典养生名言1.古人养生经典格言有哪些古人养生经典格言:生从十三:虚、无、清、净、微、寡、柔、弱、卑、损、时、和、啬。
【译文】养生之道在于遵从十三条要旨。
这就是:心无杂念,恬淡于世事,内心清洁无染,俗念净除,谨小慎微无过失,寡欲无贪,心柔不逞强,甘作弱者之心,自视不卑不亢,减损太过的言行,知时达务,顺四时之变化,秉性谦和,崇尚俭朴。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
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
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译文】心对于人体,如同君主在国中处于主宰地位;九窍各有不同的功能,正如百官各有自己的职责一样。
如果心能保持正常,九窍等各器官也就能有条不紊地发挥其作用;如果心里充满着各种嗜欲杂念,眼睛就看不见颜色,耳朵就听不见声音。
所以说心要是违背了(清静寡欲的)基本规律,各个器官也就会失去各自应有的作用。
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
【译文】行为正直就不会遭遇祸害,不遭遇祸害就能安享天年。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君子有三件事需要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壮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要戒斗殴;等到年老了,血气已衰,要戒贪心。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无恚嗔之心……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
【译文】意志清闲而少欲望,心绪安详而无惧怕,无怨恨愤怒之心,思想上没有忧患,以恬谈愉快为本,以自得其乐而功。
做到这些多可使“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而益寿延年。
2.中国养生谚语1. 常打太极拳,益寿又延年。
2. 天天练跑步,不用进药铺。
3. 要练功,不放松;要练武,不怕苦。
4. 吃米带点糠,一家老小都安康。
5. 要想身体好,吃饭不过饱。
6. 吃饭八分饱,胃口好到老。
7. 头对风,暖烘烘,脚对风,请郎中。
8. 预防伤风和感冒,当心着凉最重要。
9. 会吃,千顿香;乱吃,一顿伤。
10. 吃饭慢吞吞,赛过吃人参。
《黄帝内经》里的经典养生名言,传承千年的智慧!
《黄帝内经》里的经典养生名言,传承千年的智慧!《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主张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正符合了现代社会的人们的需求。
了解其中的养生语录将会使您受益匪浅。
一、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这句话基本涵括了所有的阴阳的变化。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主要是讲的一年里的阴阳变化以及万物的生长情况。
阳生阴长:主要讲上半年,是春夏的变化。
阳杀阴藏:主讲下半年,是秋冬的变化。
二、逆其根,则伐本,坏其真矣。
如果违反了生活的基本条件,犹如树木斩断了本根一样,生活就会发生问题了。
三、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能因为太过放纵自己的欲望,让自己眼勾勾的看着一个东西,然后"劳其目""伤其神"。
四、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意思是说,有的疾病都是早晨症状变轻,白天疾病平稳,傍晚疾病症状开始加重,夜里发病最为严重。
说明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五、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而不使疲倦,真气因而调顺,各人都能随其所欲而满足自己的愿望。
六、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
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要注意饮食的五味和调,不可偏嗜。
五脏适得其养,则骨骼健壮,筋脉柔和,气血流畅,腠理致密,健康长寿。
七、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意思差不多是,生命是一种内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的稳定源于体内阴阳的平衡,一旦阴阳失衡了,人也就病了。
反过来,一旦病了,就需要通过调节阴阳来治病。
《黄帝内经》养生精华50句
《黄帝内经》养生精华50句▍余知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释文:我已经知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和气的变化有关。
大怒使气向上逆行,大喜使气涣散,大悲使气消损,大恐使气下沉,受惊使气紊乱耗损,思虑过度使气郁结。
▍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而此成形。
志意通,内连骨髓,而成身形五脏。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释文:心脏蕴藏着人体的神,肺脏蕴藏着人体的气,肝脏蕴藏着人体的血,脾脏蕴藏着人体的肉(形),肾脏蕴藏着人体的志。
五脏各有不同的分工,而形成了有机的人体。
但人体只有精神畅快,气血才能流通正常,并与内部的骨髓相联系,才能使五脏和全身的功能正常协调,从而形成一个身心平衡的健康人体。
五脏是人体的中心,五脏与身体各部分之间以及五脏之间的联系,都是由经脉运行气血,使身体各部分之间发生联系,协调全身的功能。
如果气血的运行发生障碍,各种各样的疾病就要产生了。
所以,必须保持经脉的畅通无阻。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释文:意志调和,就会精神集中、思维敏捷,魂魄正常活动而不散乱,没有懊悔、愤怒等过度的情绪刺激,五脏的功能正常而免受邪气的侵袭。
▍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
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释文:在诊断疾病之前必须先询问病人有关的生活情况。
如果病人以前地位高贵而后来失势变得卑贱了,这种病人往往有屈辱感,情绪抑郁,即使没有遭受外界邪气的侵袭,疾病也会从身体内部产生,这种病叫做“脱营”;如果病人以前富有而后来贫困了,这种病人往往在饮食和情绪上受到影响而产生疾病,这种疾病叫做“失精”。
这些疾病都是由于情绪不舒畅,五脏之气郁结而形成的。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释文:所以明智之人的养生方法,必定是顺应四季的时令,以适应气候的寒暑变化;不过于喜怒,并能良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节制阴阳的偏胜偏衰,并调和刚柔,使之相济。
黄帝内经:15句精华
黄帝内经:15句精华1.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自出生就具备了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
2.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医术高明的医生在尚未发生病症时就开始进行预防,而非在病症发生后才进行医治。
3.胃不和则卧不安,(素问·逆调论)胃气不能循着正常的通道下行,睡觉就不安稳。
4.人饮食、劳倦即伤脾。
(素问·本病论)人如果饮食不节制、过度劳累就会损伤脾。
5.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素问·玉机真脏论)五脏之气,都依靠胃腑的精气来营养,所以胃是五脏之本。
6.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
(素问·痹论)五脏与筋、脉、肉、皮、骨是内外相应的。
病邪在体表上久留不去,就会侵入它所对应的内脏。
7.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素问·调经论)阳虚就会生外寒,阴虚就会生内热,阳盛就会生外热,阴盛就会生内寒。
8.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灵枢·口问)心神会被伤悲、哀苦、烦愁、忧伤之情所牵动,心神不安就会对五脏六腑都产生影响。
9.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精源自饮食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但蓄藏阴精的五脏,又会因过食五味而受损。
10.五液:心主汗,肝主泪,肺主涕,肾主唾,脾主涎。
五脏各有其所化生的水液:心脏主化生汗液,肝脏主化生泪液,肺脏主化生涕液,肾脏主化生唾液,脾脏主化生涎液。
11.五恶:肝恶风,心恶热,肺恶寒,肾恶燥,脾恶湿。
肝主筋,筋感受风则拘急,所以厌恶风;心主血脉,高热则损伤血脉,所以厌恶热;肺主气,遇寒则脏腑、经络之气阻滞不畅,所以厌恶寒;肾属水,性喜润泽,所以厌恶燥;脾属土,性喜干燥,所以厌恶湿。
12.五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是谓五味。
食物进入胃后,按各自的属性而分别归入与之相合的脏腑。
酸味属木,入于肝,辛味属金,入于肺,苦味属火,入于心,甘味属土,入于脾,咸味属水,入于肾。
黄帝内经经典养生名言
黄帝内经经典养生名言
1. 治未病,先防未病。
2. 乐观积极,保持心情愉快。
3. 饮食有度,不过饱过饥。
4. 走进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
5. 适度运动,保持身体灵活。
6. 睡眠充足,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7. 精神调养,保持内心平静。
8. 心态开放,接纳变化。
9. 平衡饮食,五味俱全。
10. 保持适度的体重,远离肥胖。
11. 生活规律,遵循自然规律。
12. 谨慎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13. 注重个人卫生,保持环境干净。
14. 学习养生知识,提升自我健康素养。
15. 放松心情,减少压力。
16. 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社交活动。
17. 保持愉快的情绪,不生气耐心等。
18.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疾病。
19. 注重调节节气,顺应自然变化。
20. 爱护自己的身体,懂得保护自己的健康。
《黄帝内经》的经典语句
《黄帝内经》的经典语句《黄帝内经》是黄帝以超越的神通将所见所闻的天密的记录,他见到空间外气场是如何源源不断地进入到人体的,并在人体各个部位运行。
第一句:百病皆生于气。
怒则气上,容易脑溢血,眼睛充血,咽喉上火,口臭,鼻炎中耳炎。
思则气结,思虑太过,气机就容易郁结,不是长包块,就是生癌肿,所谓的甲状腺肿,肝囊肿,肠息肉,子宫肌瘤,脂肪瘤,只不过是气结在不同脏腑部位的产物而已,名虽不同,气凝其痰血,使血水结聚不散的本质是相同的。
一切包块结聚,都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思虑过度啊!恐则气下,人容易害怕担忧,不好的事情总会来,这叫怕什么来什么。
人一恐惧,腿脚就无力,一牵挂担忧,心被绊住了,腿都迈不动,所以腰脚以下的疾病,比如尿频尿急,遗精滑精,抽筋,腿脚酸软无力,肿痛等,都离不开恐则气下,因为肾主腰脚,恐伤肾。
第二句:生病起于过用。
现代研究认为,我们这时代,绝大部分病,癌症肿瘤三高等,大都是生活方式病,是心理思想病。
生活方式太快了,我们看什么叫疾病?疾者快速也,疾风知劲草,疾病就是病在快字上,快餐文化,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处于透支状态,身体过用状态,身体就出问题了。
所以病人有千百个疑惑问题,老问医生我该忌什么,你只要懂得一句话,原则性的一句话,就是忌过度过用过快,那身体会变得越来越好用。
现代人用心用眼的频率程度,是古人的几十几百倍,你想一下,心意识静不下,身体怎么会好呢?苏东坡看到这里,感叹地说,安心之外无他方。
第三句:德全不危。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就把养生最高境界讲出来,道德日全,就没有危险,道德不全,身体四处就容易有危险,人们一直以为道德只是一个人的修养标准,不知道也是一个严格的.健康的科学概念。
德者寿,大德者必得其寿,必得其禄,必得其位。
古书上讲,亡德而富贵者,谓之不幸。
一个人没有道德,却空有富贵,这样堕落起来,就像箭一样快,还不如清苦生活,少造业。
所以我们要懂得建立自己道德,有好道德不是别人的需要,是我们自身健康的需要,我们大家严重低估了道德的价值,德全不危,德危不全啊!那些上古之人,能够活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过了百岁,还动作不衰,是什么原因呢?他们道德淳朴啊!所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他们不惧于物,不为物役,所以形与神俱,所以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中有用的养生格言!
《黄帝内经》中有用的养生格言!1、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忧愁则心动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为君主之官,也是我们五脏六腑的主宰。
因此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都会牵动我们的心神,如果心神不安就会使五脏六腑都受影响。
正所谓,欲修身,先养心。
2、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喜则气和志达当我们心情高兴的时候,身体内的营卫之气运行就通畅,但是如果过度喜悦增可能使心气涣散,正所谓的喜则气缓。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范进中举后过于高兴而疯掉了。
3、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乐恬淡之因此通达事理的人,会懂得阴阳调和的重要性,不会做对养生有害的事,并且能顺其自然,以安乐恬淡为最大快乐,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始终保持无忧无虑,故可以长寿。
这就是聪明人的养生方法。
4、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大怒气绝当我们大怒的时候可导致体内的气机运行紊乱。
阳气过分上逆,则使机体正常的协调关系遭受破坏,血液就会随着阳气上逆而淤滞于头部,从而使人发生昏厥。
我们常会看到韩剧中有不少老年演员(通常扮演社长及官员等)在柏然大怒后,手扶脑后,出现昏厥的桥段,虽有夸张的成分,但也并非没有道理。
5、故人卧血归于肝。
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人卧血归于肝我们在睡觉的时候,对于血液的需求量相对减少,所以此时就有部分血液可以贮藏到肝脏;而当我们日常从事各种活动的时候,血液便又及时地输送到所需的部位。
让眼睛得到血的濡养,我们才能清晰的看到东西;让我们的四肢得到血的濡养,我们才能走路和拿东西;让我们的心脏得到血的濡养,我们才能感受到它有节奏的律动。
一天之中凌晨1点到3点是我们肝经最旺的时刻,所以此时我们不要熬夜,应该好好休息让肝血得以回归。
6、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
肾气通于耳肾气通于我们的耳窍,如果一个人的肾的功能正常,那么双耳才能听见各种声音。
《黄帝内经》中的16句经典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中的16句经典养生语录《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主张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正符合了现代社会的人们的需求。
了解其中的养生语录将会使您受益匪浅。
养生语录: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
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
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注重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5.“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还在判断值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6.“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就是说:情绪不稳定,什么病都来了。
7.“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
”8.大病大汗后不可冷水浴,太饿太饱都不可沐浴;晨起三千步,睡前泡足浴;足浴,可以促睡眠;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去;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9.“起居有常,卫生合理”。
春三月:应晚睡早起,漫步于庭院,舒缓身体;夏三月:晚睡早起,不怕白天长,胸中无怒气,违反伤心;秋三月:早卧早起,使神志保持安宁,违之伤肺;冬三月:早睡晚起,藏阳除寒,违之伤肾。
10.“睡眠是重要之重”能睡者长寿也; “一夕不卧,百日不复之说”。
“会吃不如会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为道之百编,而卧最为首” 即为睡觉最重要。
古人曰“睡眠,要先睡心,后睡眠”(即安定心神睡觉)11.“不妄作劳,劳作不过量,不要随便付出体力;”“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12.“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既春夏保养心和肝,秋冬保养肺和肾。
《黄帝内经》的经典语句
《黄帝内经》的经典语句《黄帝内经》的经典语句《黄帝内经》是黄帝以超越的神通将所见所闻的天密的记录,他见到空间外气场是如何源源不断地进入到人体的,并在人体各个部位运行。
第一句:百病皆生于气。
怒则气上,容易脑溢血,眼睛充血,咽喉上火,口臭,鼻炎中耳炎。
思则气结,思虑太过,气机就容易郁结,不是长包块,就是生癌肿,所谓的甲状腺肿,肝囊肿,肠息肉,子宫肌瘤,脂肪瘤,只不过是气结在不同脏腑部位的产物而已,名虽不同,气凝其痰血,使血水结聚不散的本质是相同的。
一切包块结聚,都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思虑过度啊!恐则气下,人容易害怕担忧,不好的事情总会来,这叫怕什么来什么。
人一恐惧,腿脚就无力,一牵挂担忧,心被绊住了,腿都迈不动,所以腰脚以下的'疾病,比如尿频尿急,遗精滑精,抽筋,腿脚酸软无力,肿痛等,都离不开恐则气下,因为肾主腰脚,恐伤肾。
第二句:生病起于过用。
现代研究认为,我们这时代,绝大部分病,癌症肿瘤三高等,大都是生活方式病,是心理思想病。
生活方式太快了,我们看什么叫疾病?疾者快速也,疾风知劲草,疾病就是病在快字上,快餐文化,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处于透支状态,身体过用状态,身体就出问题了。
所以病人有千百个疑惑问题,老问医生我该忌什么,你只要懂得一句话,原则性的一句话,就是忌过度过用过快,那身体会变得越来越好用。
现代人用心用眼的频率程度,是古人的几十几百倍,你想一下,心意识静不下,身体怎么会好呢?苏东坡看到这里,感叹地说,安心之外无他方。
第三句:德全不危。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就把养生最高境界讲出来,道德日全,就没有危险,道德不全,身体四处就容易有危险,人们一直以为道德只是一个人的修养标准,不知道也是一个严格的健康的科学概念。
德者寿,大德者必得其寿,必得其禄,必得其位。
古书上讲,亡德而富贵者,谓之不幸。
一个人没有道德,却空有富贵,这样堕落起来,就像箭一样快,还不如清苦生活,少造业。
所以我们要懂得建立自己道德,有好道德不是别人的需要,是我们自身健康的需要,我们大家严重低估了道德的价值,德全不危,德危不全啊!那些上古之人,能够活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过了百岁,还动作不衰,是什么原因呢?他们道德淳朴啊!所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他们不惧于物,不为物役,所以形与神俱,所以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名言
黄帝内经名言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包含了许多对人体健康和
治疗方法的名言。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黄帝内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应该效法大地,大地效法上天,上天效法自然。
这表明了人们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2.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体自安。
”——《黄帝内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饮食要有规律,起居要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
这样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3. “精神内有忧悲苦恼,则内病矣。
”——《黄帝内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内心充满忧虑和悲伤,就会给身体带来疾病。
这表明,人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愉悦,避免过度忧伤。
4. “圣人之作也,安于学而立于学。
”——《黄帝内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自己,而不是为了
获得名利。
这表明,学习应该是一个有益的事情,而不是一种追求名利的手段。
5. “智者善察其所安,而毋陷入其所非。
”——《黄帝内经》
这句话的意思是,聪明的人应该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避免陷入
错误的方向。
这表明,人们应该保持警觉,避免盲目跟风和追随流行。
《黄帝内经》的经典语句
《黄帝内经》的经典语句《黄帝内经》的经典语句《黄帝内经》是黄帝以超越的神通将所见所闻的天密的记录,他见到空间外气场是如何源源不断地进入到人体的,并在人体各个部位运行。
第一句:百病皆生于气。
怒则气上,容易脑溢血,眼睛充血,咽喉上火,口臭,鼻炎中耳炎。
思则气结,思虑太过,气机就容易郁结,不是长包块,就是生癌肿,所谓的甲状腺肿,肝囊肿,肠息肉,子宫肌瘤,脂肪瘤,只不过是气结在不同脏腑部位的产物而已,名虽不同,气凝其痰血,使血水结聚不散的本质是相同的。
一切包块结聚,都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思虑过度啊!恐则气下,人容易害怕担忧,不好的事情总会来,这叫怕什么来什么。
人一恐惧,腿脚就无力,一牵挂担忧,心被绊住了,腿都迈不动,所以腰脚以下的'疾病,比如尿频尿急,遗精滑精,抽筋,腿脚酸软无力,肿痛等,都离不开恐则气下,因为肾主腰脚,恐伤肾。
第二句:生病起于过用。
现代研究认为,我们这时代,绝大部分病,癌症肿瘤三高等,大都是生活方式病,是心理思想病。
生活方式太快了,我们看什么叫疾病?疾者快速也,疾风知劲草,疾病就是病在快字上,快餐文化,快节奏的生活,让人处于透支状态,身体过用状态,身体就出问题了。
所以病人有千百个疑惑问题,老问医生我该忌什么,你只要懂得一句话,原则性的一句话,就是忌过度过用过快,那身体会变得越来越好用。
现代人用心用眼的频率程度,是古人的几十几百倍,你想一下,心意识静不下,身体怎么会好呢?苏东坡看到这里,感叹地说,安心之外无他方。
第三句:德全不危。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第一篇就把养生最高境界讲出来,道德日全,就没有危险,道德不全,身体四处就容易有危险,人们一直以为道德只是一个人的修养标准,不知道也是一个严格的健康的科学概念。
德者寿,大德者必得其寿,必得其禄,必得其位。
古书上讲,亡德而富贵者,谓之不幸。
一个人没有道德,却空有富贵,这样堕落起来,就像箭一样快,还不如清苦生活,少造业。
所以我们要懂得建立自己道德,有好道德不是别人的需要,是我们自身健康的需要,我们大家严重低估了道德的价值,德全不危,德危不全啊!那些上古之人,能够活得绘声绘色,有滋有味,过了百岁,还动作不衰,是什么原因呢?他们道德淳朴啊!所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他们不惧于物,不为物役,所以形与神俱,所以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中的16句经典养生语录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着作之一,其主张的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正符合了现代社会的人们的需求。
了解其中的养生语录将会使您受益匪浅。
养生语录:
1.“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肆欲纵色,耗散精气,喝酒行房事,此行差也。
2.“唾沫吐得太远,有伤元气”。
3.“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没有非分之想,平和安宁,真气保存体内,形影不离,病不伤也。
4.“仁者寿也:胸怀宽广者,益寿;反之。
胸怀狭隘者,不益健康有害生命”;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者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注重道德修养:“浩然正气”有利于身心健康……
5.“如果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能心如止水;”“还在判断值与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
6.“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就是说:情绪不稳定,什么病都来了。
7.“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也。
”
8.大病大汗后不可冷水浴,太饿太饱都不可沐浴;晨起三千步,睡前泡足浴;足浴,可以促睡眠;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去;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9.“起居有常,卫生合理”。
春三月:应晚睡早起,漫步于庭院,舒缓身体;夏三月:晚睡早起,不怕白天长,胸中无怒气,违反伤心;秋三月:早卧早起,使神志保持安宁,违之伤肺;冬三月:早睡晚起,藏阳除寒,违之伤肾。
10.“睡眠是重要之重”能睡者长寿也; “一夕不卧,百日不复之说”。
“会吃不如会睡,吃人参不如睡五更”,“为道之百编,而卧最为首” 即为睡觉最重要。
古人曰“睡眠,要先睡心,后睡眠”(即安定心神睡觉)
11.“不妄作劳,劳作不过量,不要随便付出体力;”“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
12.“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既春夏保养心和肝,秋冬保养肺和肾。
13.木梳:晨起三千下号称“木梳丹”;梳头有疏通络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延年益寿的作用。
14.百岁老人,以素食长寿;对他们健康长寿有直接的影响:“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
”“多饮伤神,厚味昏神,饱食闷神。
”“心地善良,热爱活动,热爱劳动”是百岁老人的共同点。
15.古人曰“读书也是保健的方法”。
读书养生:“病须书卷作良医”陆游说;“一日不读书,心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 “体气多病,得以名人文集读之,亦足以养病。
”
16.《黄帝内经》养生五难:“名利不利,此为一难;喜怒不除,此为二难;声色不净,此为三难;滋味不绝,此为四难;神虚精散,此为五难;五难绝,寿自
延。
”乾隆皇帝养生经:“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
”十常即为:齿常叩,津常咽,鼻常揉,耳常弹,睛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肛常提,肢常伸,腹常旋。
四勿:吃饭勿言,睡觉勿语,喝酒勿醉,色勿迷。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但读者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书,这样不仅可以收获知识,还可以让自己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