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师及其系谱
日本建筑师
日本建筑师。
1934年4月生于名古屋市,毕业于京都大学建筑学专业,后就读于东京大学,以研究生身份在丹下健三研究室工作,1959年获硕士学位,1960年参加“新陈代谢”组织,作为中心成员活动。
1962年成立黑川纪章建筑城市设计研究所,1964年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
他曾多次获奖并获得多项国际荣誉。
黑川纪章重视日本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认为建筑的地方性多种多样,不同的地方性相互渗透,成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内容。
他提出了“灰空间”的建筑概念,这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对于前者他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对于后者他大量采用庭院、过廊等过渡空间,并放在重要位置上。
黑川纪章的代表作品有:东京规划;螺旋体城市方案(1961)、中银舱体楼(1972)、福冈银行本店(1975)、琦玉县立近代美术馆(1982)、东京瓦科尔曲町大楼(1983)等。
黑川纪章在海外也参加了许多设计工作,如1990年北京由中日两国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中日青年交流中心(21世纪饭店),其主要建筑有豪华世纪饭店、世纪剧院、国际会议厅、教育研修楼、银橄榄体育世界、中国青年婚谊宫、音像演播制作中心、电化教室等,也是黑川纪章提出的总体建筑设计方案,由中日两国建筑师共同设计的。
黑川设计作品年表■1977年国立民族学博物馆■1979—1984年阿•萨利尔新城区(利比亚)■1983年国立文乐剧场■1985年尼姆新市中心规划(法国)■1987年名古屋市立美术馆■1988年广岛市现代美术馆■1988年柏林日德中心(德国)■1990年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中国北京)■1990年拜埃尔农药研究所(德国)■1991年墨尔本市中心(澳大利亚)■1992年奈良市摄影美术馆■1993年马来西亚新首都(KL线性首都)规划(马来西亚)■1994年和歌山县立近代美术馆•博物馆■1994年爱媛县综合科学博物馆■1995年共和国广场(新加坡)■1998年吉隆坡新国际机场(马来西亚)■1998年深圳市新市中心规划(中国)■1999年梵高美术馆新馆(阿姆斯特丹)■2000年大阪府立国际会议场黑川纪章的建筑作品欣赏索尼公司塔现代艺术博物馆广岛市现代美术馆黑川纪章的室内小品黑川纪章的规划设计作品同安德鲁、贝聿铭、S.O.M、K.P.F……一样,黑川纪章也不是第一次踏上中国这个世界上现存的最大工地了。
日本建筑
‘风’是伊东丰雄建筑的显著标志。”
以“风的建筑”代表 轻快性的建筑;而以“水的建筑”代表流动性的建筑
“风之塔”(1986)
“风之塔”是作为银色 小屋后阐释动态性、瞬 时性、将不可视的功能 转化为可视的表达的一 座重要代表作品。项目
位于横浜,是一个对 原有 21m 高混凝土 出风口的改造项目。
伊东丰雄在其表面贴上 镜子,在其外部围上一 层金属穿孔板,在两层 中间的位置加入 1280 个迷你灯泡和 12 个霓 虹灯圈,底部则有 30 个泛光灯。灯光由计算 机程序控制,随着接收 到的周边噪音的程度不 断变换花样。白天建筑 表面反射阳光,并形成 简单而基本的体量限制。 到了夜晚随着内部的灯 光亮起,这种限制则会 消失,建筑变为一种可 视的、具有半透明美感 的状态,由此模糊了其 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伊东丰雄的建筑追求轻盈。然而他也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建筑做成那种很轻的东西。他赋予物体轻的特性是为了创 造一个流动的场,一个悬浮轻盈的空间。结果就是,从美学观点上讲,建筑产生了一种体验可能性模式的穿行。” ——原广司(HIROSHI HARA) "Machine" and "Wind",GA Architect 17
银色小屋
“皮亚诺非常热衷于轻型结构,尤其是在年轻时期。这些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刺激和挑战,而不仅仅是建筑之外的一些形态。” 皮亚诺的工作室是位于意大利热那亚的一个轻型结构的临时建筑,对比银色小屋屋顶施工图会发现两者惊人的相似。皮亚诺的这 座建筑出展现出一种对轻快、临时性最本初的追求而并未像之后“高技派”过分强调对技术的表达,这一点正是伊东丰雄所欣 赏的。
日本建筑师的师承关系
日本建筑师的师承关系
日本新生代建筑师创作思想的转变
追求国家自明性的建筑师-丹下健三
追求國家自明性的建築師-丹下健三曾光宗中原大學建築系建築師伴隨國家成長的「建築師」日本的建築地圖日本的建築學派(schools)‧Antonin Raymond(1888)、坂倉準三(1901)、前川國男(1905)、卲村順三(1908)、丹下健三(1913)、卲武泰水(1916)、卲阪隆正(1917)、清家清(1918)、蘆原義信(1918)、籐原一男(1925)、內田祥哉(1925)、近江榮(1925)、菊竹青訓(1928)、楨文彥(1928)、磯崎新(1931)等,以個人為中心的學派。
‧竹中、鹿島等,以大型建設公司為主的學派。
‧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賓州大學、康乃爾大學等,以留學國外大學之建築師為主的學派。
‧學派外的學派(out of schools)。
丹下健三的豋場與「轉向」1931 東京帝室博物館設計競圖日本現代建築的挫折在日本現代建築史中的15年戰爭期間(1930-1945;從918事變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為止),是對抗法西斯的一段抗爭歷史;主要具代表性的例子,為有「賊軍之將」稱呼的前川國男參加競圖(1931 東京帝室博物館設計競圖)的個例。
「勝てば官軍、負ければ賊軍」‧在當時的競圖中大多規定了頇表現「日本趣味」或「東洋趣味」之設計條件,前川國男卻持續地提出現代建築的理念,但也持續地落選;這段歷程可說是最燦爛的抗爭故事。
‧相對地,前川國男的學生-丹下健三,「越級」其老師,相繼獲得兩項重要競圖的首獎。
‧此類作品獲得首獎,普遍有著「日本現代建築的挫折」或「屈服於法西斯」之評價,而這類視「日本的特質」等於「國家的特質」,並使用象徵此特質的斜屋頂之建築設計意念,更可謂是日本現代建築師「轉向」的最好例證。
大東亞共榮圈計畫(1932-1945)「大東亞建設紀念營造計畫」競圖‧1930年代,隨著戰爭的開展,建築界中討論「日本的」設計之議題逐漸多樣,如日本於中國東北成立「滿州國」時,建築師會討論並設計「滿州的建築」,進而侵略的範圍逐漸擴大至亞洲,而有「大東亞共榮圈」的稱法時,建築界就討論著「大東亞的表現」。
日本现代建筑的传承与发展
——从1930s到现在
目录
Contents
族谱概述 第一代、第二代代表大师 “边缘派”的传承 一点见解
01 Part One 族谱概述
1-1 族谱概述
1-1 族谱概述
1-2 主流派
柯布 西耶
丹下 健三
前川 国男
丹下健三 的弟子们
丹下健三 的弟子们 的弟子们
1-3 边缘派
边缘派:村野藤吾
广岛和平纪念圣堂 1955 日本生命日比谷大楼 1963
2-2 日本第二代建筑大师
代代木综合体育馆(1964)
2-2 日本第二代建筑大师
生命日比谷大楼(1963)
2-2 日本第二代建筑大师
生命日比谷大楼(细部)
03 Part “边缘派”的传承
3-1-1 日本第三代建筑大师
菊竹清训
前川国男
• 前川国男在柯布西耶工作室学习后,将 柯布西耶的建筑理论、建筑理念引入 日本,开创了日本的现代建筑之路。
• 造型上追求几何学的抽象美、机械美 学的均衡性,在技术材料上,采用最 新工业技术。
2-1 日本第一代建筑大师
日本文化会馆(1961)
2-2 日本第二代建筑大师
主流派:丹下健三
广岛和平纪念馆 1955 代代木综合体育馆 1964
新陈代谢
变化
3-2-1 日本第四代建筑大师
伊东丰雄
• 不确定性
3-2-2 伊东丰雄作品
银色小屋(1984)
3-2-2 伊东丰雄作品
风之塔(1986)
3-2-2 伊东丰雄作品
仙台媒体中心(2000)
3-2-2 伊东丰雄作品
仙台媒体中心(2000)
3-3-1 日本第五、六代建筑师
日本建筑师
日本建筑师。
1934年4月生于名古屋市,毕业于京都大学建筑学专业,后就读于东京大学,以研究生身份在丹下健三研究室工作,1959年获硕士学位,1960年参加“新陈代谢”组织,作为中心成员活动。
1962年成立黑川纪章建筑城市设计研究所,1964年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
他曾多次获奖并获得多项国际荣誉。
黑川纪章重视日本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认为建筑的地方性多种多样,不同的地方性相互渗透,成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内容。
他提出了“灰空间”的建筑概念,这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对于前者他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对于后者他大量采用庭院、过廊等过渡空间,并放在重要位置上。
黑川纪章的代表作品有:东京规划;螺旋体城市方案(1961)、中银舱体楼(1972)、福冈银行本店(1975)、琦玉县立近代美术馆(1982)、东京瓦科尔曲町大楼(1983)等。
黑川纪章在海外也参加了许多设计工作,如1990年北京由中日两国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中日青年交流中心(21世纪饭店),其主要建筑有豪华世纪饭店、世纪剧院、国际会议厅、教育研修楼、银橄榄体育世界、中国青年婚谊宫、音像演播制作中心、电化教室等,也是黑川纪章提出的总体建筑设计方案,由中日两国建筑师共同设计的。
黑川设计作品年表■1977年国立民族学博物馆■1979—1984年阿•萨利尔新城区(利比亚)■1983年国立文乐剧场■1985年尼姆新市中心规划(法国)■1987年名古屋市立美术馆■1988年广岛市现代美术馆■1988年柏林日德中心(德国)■1990年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中国北京)■1990年拜埃尔农药研究所(德国)■1991年墨尔本市中心(澳大利亚)■1992年奈良市摄影美术馆■1993年马来西亚新首都(KL线性首都)规划(马来西亚)■1994年和歌山县立近代美术馆•博物馆■1994年爱媛县综合科学博物馆■1995年共和国广场(新加坡)■1998年吉隆坡新国际机场(马来西亚)■1998年深圳市新市中心规划(中国)■1999年梵高美术馆新馆(阿姆斯特丹)■2000年大阪府立国际会议场黑川纪章的建筑作品欣赏索尼公司塔现代艺术博物馆广岛市现代美术馆黑川纪章的室内小品。
63位伟大建筑师,一部极简日本近现代建筑史
63位伟大建筑师,一部极简日本近现代建筑史一提到日本建筑,很多人会想起日本人的精神支柱——伊势神宫,作家三岛由纪夫笔下的金阁寺、电视剧二次元卡通里出现的东京塔。
建筑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名片,建筑是通往过去,见证历史的一扇立体的窗口。
作者二村悟的《日本建筑大师图鉴》通过介绍日本明治时代到昭和时代间缔造日本近代建筑发展史的63位日本建筑师,通过杰出设计师的120多座历史建筑来探寻建筑背后的故事和趣味。
本书中选择建筑师的条件是在日本接受建筑教育、建筑留存可参观、尽可能涵盖不同地域空间、建筑样式和受教育背景等。
而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脱离了之前的中国文化圈,开始投身西方文化圈,这个开头就是向西方建筑学习,也就是说西学东渐的思想推动了日本近现代建筑潮流的进展。
沈阳站东京站明治时代的“辰野式”建筑风格沈阳市的沈阳站如今整修后依旧在使用,红砖墙搭配白色石材,笔直立面配上半圆形屋顶,其设计者是日本建筑师太田毅和吉田宗太郎,而他们俩的老师就是二村悟的《日本建筑大师图鉴》提及的明治时代第一位,被称为日本近代建筑之父的辰野金吾。
这位留学英国的建筑师深受英国建筑风格的影响,创造出后世称之为“辰野式”的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标志就是哥特式复兴风格,采用红砖墙壁配白色粗石装饰带,带有塔楼或圆顶结构,整体设计坚实庄严。
最经典的作品就是东京站。
沈阳站的建筑风格和东京站如出一辙,甚至很多东亚地区很多地方的建筑风格都类似。
大正时代的钢筋混凝土风格明治时代的内藤多仲被称为日本抗震结构技术创造者,现在大家经常看到的东京塔就是内藤多仲负责设计工作。
混凝土和钢筋在大正时代被广泛使用,从而也产生了大跨度空间和大体量建筑。
这个时代日本现代主义建筑也诞生。
这时期的建筑师受现代主义的影响,从建筑探求求新,抛开原来的历史主义,开始从表现派里吸取灵感,比如山田守的东京中央电信局,还有现代主义与表现注意相融合的东海大学湘南校区,连续性的尖拱设计与流线型线条的延展性都是这个时期的特点。
日本建筑师——矶崎新
一、建筑师简介 二、建筑思想及风格 三、建筑师作品分析
矶崎新,著名日本建筑师
1931年7月17日出生于日本大分市 195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 师从——丹下健三(日本建筑界柯布) 1963年创立矶崎新设计室
徒:矶崎新
师:丹下健三
他是日本现代建筑史的柯布。 他是日本暨亚洲第一个获得普利策 奖的建筑师,一生获得荣誉无数;
未建成建筑”。
设计 · 风格
设计风格多变
从1960年开始,十年一变: 第一阶段:过度强调水平钢筋混凝土部件表现力,与其老师丹下健三相似,但设计定位更高。 第二阶段:向欧洲和美国模式转变,以高度抽象的布局为标志。利用了由立方体或是弯曲的 半圆柱体组成附加结构 第三阶段:设计风格向一种更严格的古典主义形式的推延
第一阶段
作品分析
深圳图书馆
“未建成建筑展”
矶崎新认为,建筑从建成那一天起就在不断的新陈代谢,直到最终消亡,建成的建筑 作为一种与自然不协调的人造物,终将有毁灭一天。千年以前的建筑和被战争毁坏的 城市早已成为了废墟,而现有的建筑和未来出现的建筑也终将化为废墟,“未来的城 市即是废墟。”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建筑气势只存在于观念中,存在于建筑师的设计 方案中。只要设计方案没有建成,就不会遭到破坏而永存于建筑史中,出于这种“废 墟理论”矶崎新不再追求将他的设计方案转化成已建成的建筑,开始设计一些根本无 法是现代作品,这就是“
反对:和谐、均
衡、完整、统一
建筑手法
倡导:
多元、混杂、 片段、夸张、变形、
寻求新的审美机理:反对“功能决定形式”的僵死教条,开辟了“从形式到形 式”、“为风格而风格”的更自由、更大胆、旁征博引的构思新天地。突破 现代主义的静态的、永恒的物质实体的机械式形体美,追求暧昧、模糊、变幻 不定、猜测联想等效果气氛的精神享受和美学情感格局.
日本建筑“抽象性”从筱原一男到石上纯也的继承与发展
DC STUDIES日本建筑“抽象性”从筱原一男到石上纯也的继承与发展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Abstraction in Japan from Shinohara to Ishigami 文/张宁 ZHANG Ning张宁/墨尔本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摘要:本文以日本现代建筑师系谱为切入点,分析了系谱中筱原一男、伊东丰雄、SANAA、及石上纯也之间的师承关系。
同时本文通过讨论不同时期建筑师的建筑理念、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经济社会条件等外部因素,研究了建筑“抽象性”在筱原一男到石上纯也这一系谱中的传承及发展。
关键词:住区、日本现代建筑、师承关系、筱原一男、伊东丰雄、SANAA、石上纯也、建筑抽象性Abstract: Based on the genealogy of modern Japanese ar-chit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n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hinohara, Ito, SANAA, and Ishigami in the geneal-ogy. By analyzing their architectural concep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orking experience, economic and social conditions and other external facto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abstraction” in the gene-alogy from Shinohara to Ishigami.Keywords: community design, modern Japanese architec-ture, mentoring relationship, Shinohara, Ito, SAN AA, Ishi-gami, architectural abstraction一、背景1960年出现的“新陈代谢”主义可视为日本当代建筑的一个重要参考点。
日本的建筑与建筑师
日本的建筑传统说起来又和他们的文学文化文字一样,是让中国人可以自豪的,同样是从中国学去的(木构架大屋顶)。
如今这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方式横行天下的时候,我们为了“民族特色”的失落大感惶惑,却至今没有什么办法。
以街头绝大多数的房子来看,彻底皈依国际风格是不得不然的去路。
那么,向来不惮于因袭摹仿的日本人呢?“剑”的一族十年前说安藤尚是时髦,如今再提,难免有翻箱底之嫌。
然而,安藤身上,值得回味的因素实在太多。
安藤忠雄(TadaoAndo)1941年生于日本大阪。
一般哪个大师出了名,我们去琢磨他的学业经历的时候,定会看见一长串名校赫然罗列,恨不得连幼儿园都是“小牛津”,然后还得提几句从小立志之类的话。
可是这个安藤呢,书里多半语焉不详地说他是成人后自学成材的,顶多提到他曾经活跃于街头--仔细想一想,我怀疑得很呐,其实他从前是咱们正经人最不屑的街头小痞子!最传奇的一点大概得数他曾学过拳击(这就更落实了)。
此外,说得上和建筑沾点儿边的,他迷恋过船模和航模,还学过木工。
忽然一天,这老兄不知动了哪根筋,游学天下去也。
他先在京都和奈良用三年时间看饱了古建筑,随即去了欧美和非洲又看又画。
看了十年古今建筑以后,1969年,28岁的安藤回到大阪,成立了安藤忠雄合作建筑师事务所。
据说,日本人对“无礼”的一种理解是“让人意外的举动”。
以此种意义来讲,安藤的建筑和他早年的街头生涯或许其“无礼”则一。
安藤以裸露的素混凝土直墙为压倒性的建筑语言要素,东方人会嫌它造成了不容分说的生硬气氛;但他的纯粹素净有如老僧入定般的“无”,却又会令西方人极感陌生。
若抄袭一句“菊花与剑”以形容日本人的双重性格,则安藤绝对是“剑”的一族,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他故意把住宅里的中心连接处做成室外一道桥,以求在天寒地冻中训练屋主的“男子气”。
他的成名作出现于1975年,是大阪住吉的一处住宅--“住吉的长屋”。
以此为代表,安藤的一大堆住宅设计反复地重复演练着他的建筑手法直至达到纯熟。
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PPT课件
-
隈 研 吾 展 览
1999 、2000年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 2000 奥尔良建筑实验室2000,法国 1997 虚拟建筑——大学博物馆,东京都文京区大学 1995 米兰双年展,意大利 1996 地域设计奖大奖 1995 个展——传输速率,东京都港区间画廊 1995 1995年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 1993 迷宫城市,东京都丰岛区涩谷艺术博物馆/兵库县尼崎 市Tsukashin Hall 1992 个展——东京M2专栏,东京都世田谷区 2008中国展
背景
西方城市和街道都有其身的设计,背景都有恰当的参照物,但 是诸如东京这类城市却表现出无特色的、且处于不断变化 中的城市特征,这种特征会在任何方向尢休止地延伸。经 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跨距,建筑很快会被拆除,取而代之 的是新形式、新功能的建筑。因此,城市的形象总是在变 化之中,但始终没有改变其基本概念,即没有特色而易于 粉碎,除了交通及通讯系统外缺乏恰当的参照物。这些城 市没有如同欧洲城市的真正持久的建筑,相反它们却保留 了暂时的不稳定的宏观基础建设。如果我们看看日本的传 统会发现,由于地震的不断威胁、,建筑都是木制的而非 室制或砖制,于是由于材料易于坏,通常很短时间建筑就 要重新翻盖。在日本文化中,设计出持久、坚固而结实的 建筑的理念从来不存在。
建筑理念特色
伊东丰雄的建筑理念相当具有特色,他受到法国当代最重要的 哲学家吉勒·德勒兹(Gilles Deleuze,1925-1995)和日 本哲学家Sosuke Mita的影响,将自己的建筑理念透过“ 游牧”(Nomad)的概念发挥。
他的建筑很难适合严格的、一贯的思想潮流,事实上,伊东最 初的意图并不是追求一种单一的研究,或者创造一种适用 于任何地方的自己的正式风格。他的研究始于对日本消费 社会的留心观察及对其社会背景的解析。
日本建筑师成长及思想作品分析ppt课件
现在的功能建筑把一切都简单地定义化,并强 迫人们去使用这种功能。 功能不是被设计出来的,而是人们使用出来的。
21
作品分析 石上纯也
石上纯也,1974年出生,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 然后在 SANAA 工作四年,2004年成立自己的 事务所。
虽然到目前为止其建筑作品并不多,但是其跨界 于艺术与建筑之间的创作手法及其琼艳的效果令 人耳目一新。
姓名:藤本壮介 1971年 出生 1994年 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 2000年 创建了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 2010年在日本被誉为藤本年 藤本壮介经常用“原始”形容他的作品。 建筑设计风格是在自然和人工的间隙中探求新颖 的外形和空间,并追寻进化。
把建筑实践看成是探索世界与人道的一种方式,并倡导原始洞穴将是未来 建筑的模式。为何不能放到现代空间里去运用呢?”而“洞穴”只是一个处于 混沌状态的空间,人们可以在里面寻找属于自己的舒适方式,可以创造性地使 用空间的环境。
5
汇报内容
Part 2 日本建筑师的成长历程
6
成长历程
建筑师之间有着明确的师承关系和辈分意识
长谷川逸子
村野藤吾 菊竹青训 伊东丰雄 妹岛和世
新陈代谢派 黑川纪章
西泽立卫
石上纯也
前川国男 丹下健三 槙文彦 宫崎浩
矶崎新 青木淳
六角鬼丈
日本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中的一个有趣且重要的线索就是有着非常明确的师承 脉络关系。所以当我们把焦点放在日本当前一批新生代建筑师之上的时候,不得 不对他们的前辈做出回顾。
19
作品分析 终极小木屋
藤本一直追求着没有严格界限的混沌状态,传统 的建筑形式和功能就此被颠覆。
全部由原木堆砌出来的空间,模糊了地板和天花板的 固有概念,看起来就像个积木搭成的房子。 可以坐在突出的木块上吃东西,也可以躺下来仰望天 空,使用者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安排和使 用。
日本建筑师及其系谱
1917年, “关西建筑 协会”(大 阪)成立
1930——1940
[概况]:柯布的影响逐渐深入,产生广泛的现代主义建筑活动。 [代表作品]:宇部市民馆(1937,村野藤吾) 岸纪念体育馆(1940,前川国男)
村野藤吾 (1891-1984) 前川国男 (1905-1986)
宇部市民馆 (1937,村野藤吾)
前川国男
丹下健三
谷口吉生 矶崎新 大谷幸夫 桢文彦 黑川纪章
菊竹清训 今井兼次 白井晟一 吉阪隆正
毛纲毅矿 原广司 伊东丰雄 内井昭藏 长谷川逸子 安藤忠雄 石山修武
村野藤吾
高松伸 内藤广 岸和郎
1980——1990(1)
筑波中心 (1983,矶崎新)
ARK牙科诊所 (1983,高松伸)
横滨美术馆 (1989,丹下健三)
——1940——1950——1960——1970——1980——1990——
表现派运动 向风格派过 渡 经济低靡, 建设很少 建设活动复 苏 建筑具有社会 性、生产性思 考 批判现代主义 时期;丹下健 三时代结束 毛纲毅矿 原广司
前川国男
丹下健三
谷口吉生 矶崎新 大谷幸夫 桢文彦 黑川纪章
菊竹清训 今井兼次 白井晟一 吉阪隆正
村野藤吾
伊东丰雄 内井昭藏 长谷川逸子 安藤忠雄 石山修武
1970——1980
反住器(1972,毛纲毅矿) 东京YMCA野边山高原中心(1976,内井昭藏) 幻庵(1975,石山修武)
群马县立近代美术馆(1974,矶崎新)
北九州市立美术馆(1974,矶崎新)
住吉的长屋(1976,安藤忠雄)
白色U形住宅(1976,伊东丰雄)
——1900
[概况]:基本以学习西方为主,其中数最早来到日本并培养了大批日 本第一代建筑师的康德尔(Josiah Conder,1852-1920)影响最大。而其 学生辰野金吾后来取代他成为帝国大学工科大学的建筑教育掌门人,最 终形成了在日本建筑界占据主导地位的“东大派”。 [代表作品]:……
日本建筑师谱系
(
Ill
II
仿制U : 臼 跑 回 回
‘-
9
/ 20 . . .
;_菌
1950一一- 1960
".‘
3
”"
[概况]:以 朝鲜战争爆发为契机,日本经济的恢复带来了建设的活跃。 现代主义建筑仍居主导地位。丹下健三继承柯布与前川 国男并成为建筑界 的领军人物。 [代表作品 ]: 广岛和平纪念馆( 1955 ,丹下健三) 广岛和平纪念圣堂( 1955 ,村野藤吾)
京〉成立
1920年,
“分离派建 筑会”(东 京)成立
……………..... ...............................‘ ·................................................................................
康德尔
辰野金吾 等
辰野’金吾等
日本第一代 建筑师活跃 期
1914年, “日本建筑 士会” (东
表现派运动 向风格派过 渡
京)成立
1920年,
“分离派建 筑会”〈东 京〉成立
雷蒙德
(柯布四耶)
……………··咽 ……·........................ ,............... 咽 ………………………………………………………·
3
”"
[概况]:战后国内经济极其困难,建设量与建设水平均低于战前。
[代表作品 ]:.
一一- 1940一一- 1950一一- 1960一一- 1970一一- 1980一一- 1990一一一
表现派运动
向风格派过 渡
;
:
经济低靡,
日本著名建筑师:妹岛和世
❖ 二、建筑分析
它的内部结构
以一个偏心圆 为中心,周围 游移着19个正 方体的展示厅, 这些立方体的 箱子都有一定 的比例。看似 随意的立方体 箱子,而实际 上有着严格的 规范。
三、细节分析
美术馆是一个非常低矮的圆形建 筑,像一个飞碟悬浮在金泽市的 中心绿化地带。
360度透明开放的玻璃幕 墙,让室外风景自然融入 室内,有着强烈的开放感 觉,建筑体的存在感在不 知不觉中消失,四周的植 物和清新的空气和室内陈 列的艺术品浑然一体。漫 步其中,不知内外。
轮廓的要素所造成的各向均质性正好使从任何一条城市道路 上通往建筑的路径都是同等的, 人们在接近建筑时自然有了 更多的选择一从人的行为上看,建筑也具有了开放性!
❖ 在这个方案中,道路的等级似乎被设计师忽略,建筑关照 “道路”环境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它以环状的外形消解了正、 背、侧立面的区别,各方向上的可达性与形式的重量感均等, 各个出入口之间亦无主次之分—建筑的“方向性”消失了; 同时,设计师似乎更加看重“街区”环境—不同的街区被不 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使用着,“多样性”是环境的基本特点。 设计师在此处做出的应对是无厚薄地对待多样性中的每一方 面,在具体设计中用圆环极其简单、高效地解决了环境的丰 富对建筑策略提出的复杂问题。
建筑之家 2011.1.20
“我不是为了使用透明 而透明,”妹岛和世解 释金泽美术馆的设计理 念,“像美术馆这样的 公共场合,并不只有展 览作用,更多的时候, 这些地方是人接触城市 的平台,所以在我眼里, 如何温和地和城市融为 一体,如何用一种亲切 感吸引公众是一个重要 的议题。这也是我使用 透明以及圆形为元素的 原因。”
纽约城的“新当代艺术博物馆” (New Museum of Contempora1、 基地状况
日本建筑师及其系谱参考课件
——1900——1910——1920——1930——1940——
康德尔 辰野金吾 等
辰野金吾等 日本第一代 建筑师活跃
期
1914年, “日本建筑 士会”(东 京)成立
1920年, “分离派建 筑会”(东 京)成立
1917年, “关西建筑 协会”(大 阪)成立
题外话:关东VS关西
[概况]:关东、关西之分一般以“关 原”为界,以东称为关东(以东京为中 心),以西就是关西(以大阪、京都为 中心) 。由于地理、历史、环境上的不 同,关东、关西存在很大的文化上、生 活上的差异,彼此相轻的局面时常出现。 这种分歧也影响到了建筑界。
渡
经济低靡, 建设很少
前川国男
村野藤吾
建设活动复 苏
丹下健三
建筑具有社会 性、生产性思
考
谷口吉生 矶崎新 大谷幸夫
桢文彦 黑川纪章
菊竹清训 今井兼次 白井晟一 吉阪隆正
批判现代主义 时期;丹下健 三时代结束
毛纲毅矿 原广司
伊东丰雄 内井昭藏 长谷川逸子 安藤忠雄 石山修武
黑川纪章 伊东丰雄(1941-)
前川国男
村野藤吾
建设活动复 苏
丹下健三
建筑具有社会 性、生产性思
考
谷口吉生 矶崎新 大谷幸夫
桢文彦 黑川纪章
菊竹清训 今井兼次 白井晟一 吉阪隆正
批判现代主义 时期;丹下健 三时代结束
毛纲毅矿 原广司
伊东丰雄 内井昭藏 长谷川逸子 安藤忠雄 石山修武
后现代主义时 期
饭田善彦 渡边诚 坂茂 北川原温
高松伸 内藤广 岸和郎
大多数不知名建筑师都在苦苦挣扎,这种局面一直持续至今。年轻的建筑师以“Unit”(几个成员合成一个集体从事 创作的状况)的组织出现以获得设计机会。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日本文化显现出“Super Flat”的迹象——伴随着动漫、
日本年轻建筑师的现状_1960年代的这一群
是他对战时家乡大分市遭空袭后留下的深刻的印象。在 要特征是透视感的弱化、取景架构或构图概念的暧昧与
书中矶崎新将这种废墟景象称作为“精神创伤”。据凯希· 模糊性。图面很难说是由同一视线所构成的。整个图面
卡勒斯(Cathy Caruth)所著《创伤:记忆中的探索》 是没有中心的,各个角色如同活在各自的异质空间当中,
沙林毒气事件。如此重大的从物质到精神的“崩溃”事 的关系,不再区分与强调建筑中的主与次,而将其等同
件,于1930年代出生的矶崎新们是空袭之后的废墟体 排列后重新定位考虑。
验;于1940年代出生的“野武士”们是1960年代的安
反观矶崎新的《废墟论》时,我们能体味到其核心
保斗争和学生运动带来的震荡;而对于1960年代出生的 是一种“非-”或“反-”的姿态,也就是必须要在任
(Trauma: Explorations in Memory)一书所称,某一 被分散地设计布置于一张画面之上。而作为漫画的读者,
体验并非在事发当时发生,而是在事后潜伏于人的身心 也并不在意作者构图设计有哪些章法,而只关注作者为
之中,经过一定时期,在别的场景和别的时间重新回归 作品编造出的各个精彩的角色,也更关注漫画册子自身
或许这一批年轻建筑师的名字我们听起来还比较陌 生,而且从微观的角度看每个建筑师个人创作活动的时 候,呈现的可能是各个互不相关的表象,但在面对一个 建筑师群体时,他们会不会呈现出某些明显的趋同或相 对比较集中的现象呢?这很值得去探究。
二.Unit群体的集体无意识 1.Unit现象 Unit现象是指由几个成员组合成一个集体来从事建 筑设计创作的状况,这是当今这批1960年代日本建筑师 的特征之一。在日本较早的建筑设计集体,有著名的象 设计集团和以吉阪隆正为核心的U研究室等元老级的设 计组合。现在的这部分年轻建筑们通过各种组合方式所 呈现的Unit现象,自然存在着与从前不同的社会背景。
日本注册建筑师制度介绍
日本注册建筑师制度介绍一、日本建筑士注册制度(一)日本建筑士概况根据1950年5月24日公布的日本《建筑士法》的规定,日本建筑士分为一级建筑士、二级建筑士和木结构建筑士。
一级建筑士是指取得了建设大臣颁发的执照,并用一级建筑士名义从事设计、工程监理等业务的人。
二级建筑士是指取得了都道府县知事颁发的执照,并用二级注册建筑士名义从事设计、工程监理等业务的人。
木结构建筑士是指取得了都道府县知事颁发的执照,并用木结构建筑士名义从事设计、工程监理等业务的人。
日本上述三种建筑士在考试、注册、执业三个方面均有所不同。
日本建筑士(含三类)共有80万人。
其中一级建筑士有26万人(指从注册开始计人数),目前正在从事设计工作的一级建筑士有10万至15万人。
由于日本的建筑教育体制与中国、欧美国家不同,建筑类高等教育中,建筑与结构两种专业是不分的,因此,在日本,房屋建筑设计和房屋结构设计均由建筑士来承担,也就是说,日本建筑士既可以从事房屋建筑设计,以可以从事房屋结构设计,这与我国房屋建筑设计由注册建筑师承担、房屋结构设计由注册结构工程师承担,有很大不同。
由于日本建筑师注册制度与结构工程师注册制度是合一的,因此,对日本建筑士注册制度的考察,也是对日本结构工程师注册制度的考察。
(二)日本建筑士考试一级建筑士、二级建筑士或结构建筑士的考试,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一级建筑士考试由建设大臣主持,二级建筑士或木结构建筑士考试由都道府县知事主持。
1.考试资格(1)一级建筑士考试资格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参加一级建筑士考试:①在规定的大学,修完正规的建筑或有关土木课程,毕业后又在建筑方面有2年以上实务经验者;②在规定的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旧专门学校,修完正规的建筑和有关土木课程,毕业后又在建筑方面有4年以上实务经验者;③二级建筑士有4年以上实务经验者;④建设大臣认为与上述资格具有同等以上知识和技能者。
(2)二级建筑士和木结构建筑士的考试资格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方可参加二级建筑士和木结构建筑士考试;①在规定的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修完正规的建筑课程毕业者;或者在这些学校修完正规的土木课程,毕业后又在建筑方面有1年以上实务经验者;②在规定的高等学校或中等学校,修完正规的建筑或有关土木课程,毕业后又在建筑方面有3年以上实务经验者;③都道府县知事认为具有与上述要求同等以上知识和技能者;④在建筑方面有7年以上实务经验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川纪章(1934-) 矶崎新(1931-)
——1940——1950——1960——1970——1980——1990——
表现派运动 向风格派过
1920——1930
[概况]:表现派运动向风格派过渡。
[代表作品]:和平纪念东京博览会塔(1921,崛口舍己) 雷蒙德邸(1924,雷蒙德) 吉川元光邸(1930,崛口舍己)
柯布西耶(1887- 雷蒙德(1888-
1965)
1976)
和平纪念东京博览会塔(1921,崛口舍己)
雷蒙德邸(1924,雷蒙德)
——1900——1910——1920——1930——1940——
康德尔 辰野金吾 等
辰野金吾等 日本第一代 建筑师活跃
期
1914年, “日本建筑 士会”(东 京)成立
1920年, “分离派建 筑会”(东 京)成立
表现派运动 向风格派过
渡
雷蒙德
(柯布西耶)
1917年, “关西建筑 协会”(大 阪)成立
隈研吾(1954-)
西泽立卫(1966-)
介绍框架
[资料来源]:《日本现代建筑》——吴耀东 著,1997。 《日本新生代建筑师建筑创作研究》——徐锋 著,2004。
[介绍顺序]:以建筑作品/建筑事件的出现时间为序,以建筑师之间的师承/地 域关系为线建立日本建筑师的基本简介。
——1900——1910——1920——1930——1940—— ——1950——1960—— 1970——1980——1990——
前川国男
1917年, “关西建筑 协会”(大 阪)成立
村野藤吾
1940——1950
[概况]:战后国内经济极其困难,建设量与建设水平均低于战前。 [代表作品]:……
——1940——1950——1960——1970——1980——1990——
表现派运动 向风格派过
渡
经济低靡, 建设很少
前川国男
村野藤吾
[代表作品]:国立室内综合竞技场、东京圣玛丽教堂、静冈新闻东
菊竹清训(1928-)
京支社(丹下健三)
日本生命日比谷大楼(1963,村野藤吾)
大分县立图书馆(1966,矶崎新)
代官山聚合住宅1期(1969,桢文彦)
桢文彦(1928-)
出云大社厅舍(1963,菊竹清训)
亲和银行本店(1967,白井晟一)
广岛和平纪念馆(1955,丹下健三)
——1940——1950——1960——1970——1980——1990——
表现派运动 向风格派过
渡
经济低靡, 建设很少
建设活动复 苏
前川国男
丹下健三
村野藤吾
1960——1970
[概况]:1960后日本进入了正式的经济复兴,以丹下为首的建筑师开始思考
日本建筑未来的方向。1960年的“安保斗争”及东京的世界设计会议,1964年的东 京奥运会,都显示了日本(日本意识)的崛起。而“新陈代谢派”的思想也孕育而 生。一批新一代的建筑师崭露头角。同时在60年代中后期以村野藤吾为首的“关西 派(边缘派)”活动也趋于活跃。
康德尔 辰野金吾 等
辰野金吾等 日本第一代 建筑师活跃
期
1910——1920
[概况]:建筑界地域化分野出现(关东vs关西), 并出现向现代设计迈步的趋势。在康德尔去世的1920 年,日本最初的现代建筑运动“分离派建筑会”结成。
[代表作品]:丰多摩监狱(1915,后藤庆二)
丰多摩监狱(1915,后藤庆二)
——1900
[概况]:基本以学习西方为主,其中数最早来到日本并培养了大批日 本第一代建筑师的康德尔(Josiah Conder,1852-1920)影响最大。而其 学生辰野金吾后来取代他成为帝国大学工科大学的建筑教育掌门人,最 终形成了在日本建筑界占据主导地位的“东大派”。
[代表作品]:……
康德尔(1852-1920)
——1900——1910——1920——1930——1940——
康德尔 辰野金吾 等
辰野金吾等 日本第一代 建筑师活跃
期
1914年, “日本建筑 士会”(东 京)成立
1920年, “分离派建 筑会”(东 京)成立
1917年, “关西建筑 协会”(大 阪)成立
题外话:关东VS关西
[概况]:关东、关西之分一般以“关 原”为界,以东称为关东(以东京为中 心),以西就是关西(以大阪、京都为 中心) 。由于地理、历史、环境上的不 同,关东、关西存在很大的文化上、生 活上的差异,彼此相轻的局面时常出现。 这种分歧也影响到了建筑界。
日本建筑师及其系谱简介
康德尔(1952-1920)
柯布西耶(1887-
1965)
雷蒙德(1888- 村野藤吾(1891- 前川国男(1905-
1976)
1984)
1986)
丹下健三(1913-
2005)
矶崎新(1931-)
黑川纪章(1934-) 安藤忠雄(1941-)
伊东丰雄(1941-)
妹岛和世(1956-)
1950——1960
[概况]:以朝鲜战争爆发为契机,日本经济的恢复带来了建设的活跃。 现代主义建筑仍居主导地位。丹下健三继承柯布与前川国男并成为建筑界 的领军人物。
[代表作品]:广岛和平纪念馆(1955,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
广岛和平纪念圣堂(1955,村野藤吾)
广岛和平纪念圣堂(1955,村野藤吾)
(1940,前川国男)
——1900——1910——1920——1930——1940——
康德尔 辰野金吾 等
辰野金吾等 日本第一代 建筑师活跃
期
1914年, “日本建筑 士会”(东 京)成立
1920年, “分离派建 筑会”(东 京)成立
表现派运动 向风格派过
渡
表现派运动 向风格派过
渡
雷蒙德 (柯布西耶)
——1900——1910——1920——1930——1940——
康德尔 辰野金吾 等
辰野金吾(1854-
1919)
1900——1910
[概况]:第一代建筑师的活跃期,基本以西洋建 筑的引入、模仿为主。
[代表作品]:赤坂离宫(1909,片山东熊)
赤坂离宫(1909,片山东熊)
——1900——1910——1920——1930——1940——
吉川元光邸(1930,崛口舍己)
1930——1940
[概况]:柯布的影响逐渐深入,产生广泛的现代主义建筑活动。
[代表作品]:宇部市民馆(1937,村野藤吾) 岸纪念体育馆(1940,前川国男)
村野藤吾 (1891-1984)
前川国男 (1905-1986)
宇部市民馆
岸纪念体育馆
(1937,村野藤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