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公开课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电解质

教学反思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导电性。根据考纲要求以及书本和教辅内容,我在设计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时,将“物质导电”、“电解质”的学习层次定位为使用(会判断),将“电离方程式”的学习层次定位为掌握(会写),而其他概念则能理解便可。我希望通过实验法及对比法,环环相扣,能够协助学生理清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情感。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最后我将教学重点定为:电解质的概念;物质导电、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而教学难点定为:电解质的概念;物质导电、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在此基础上,我对该节课的整体设计为:探究NaCl固体、NaCl溶液、蔗糖溶液、0.5 mol/L 盐酸、0.5mol/L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并以之为主线,串起整节课的内容。通过介绍NaCl 固体在加热到熔化后也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引出电解质的概念。插入生活中的电解质溶液使用及运动饮料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与化学的密切联系。以典型习题(含16种学生常见的物质)为辅助,引出非电解质概念,使学生理解并非所有不是电解质的物质都是非电解质。通过列表格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实行对比,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0.5 mol/L 盐酸导电性比0.5mol/L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强,引出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由电解质的电离,引出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引出酸、碱、盐的定义。

在没上该节调研课之前,我怀揣着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对该教学设计的看法及憧憬是:内容丰富、实验有创意、衔接合理、能体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而会是一节学生喜欢的课。但是经过对调研课上学生的反应的思考以及调研课后各位前辈的点评指导,我改变了原有的看法:这节课,是一节学生想喜欢但无力喜欢的课。为什么呢?

(1)好的教学理念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

首先,我想该节课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为目标)是很好的。反思这个节课当中学生的练习情况以及课后对该节课的反馈,各位前辈的提议及点评是对的:一节课并无法承载物质的导电、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这么多个概念的理解甚至使用,一下子让学生判断16种易混淆的物质也是太为难学生了。基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内化水平以及考纲的要求,非电解质其实能够用“化合物中,除酸、碱、盐、水、活泼金属氧化物为电解质外,其他为非电解质”一句话带过。而根据考纲的要求以及教辅对知识的考核规律和顺序,强、弱电解质则可在稍后的练习中补充。16种易混淆的物质也应做适当的删减。因而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应改为:在理解物质的导电及电解质的概念的基础上,会判断哪一些物质能导电、哪一些物质是电解质。

(2)好的教学理念需要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好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而在该节课的教学方法上,我觉得我们高一化学教研组的设计还是不错的。

首先,直观的“物质的导电性实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初中的物质导电知识与电解质该两个知识点顺利的串接起来,而以该实验为主线,环环相扣引出接下来的知识,能够辅助学生理清思路,也能让学生再次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其次,将解决矛盾首抓主要矛盾,再抓次要矛盾的哲学方法渗透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即引导学生找主次关键字词,逐个理解突破,该法在促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矛盾的水平之余,更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再次,该节课采用了边学边练的方法,巧妙的习题设置不但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利于教师即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也起到了承接下一知识的作用。

最后,板书采用树状分类法,PPT及学案采用列表格的方法,该两法均有对知识实行分类、归纳、对比的作用,能够协助学生理清思路,再次强化对知识的掌握。当学生看到该两法的便利性及有效性后,学生也会逐渐意识到该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将之内化。

(3)好的教学理念需要有效的教学行为

我想,当一节完好的教学设计出炉之后,教学的成功与否以及教学理念的成功贯彻与否还要看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行为。

首先,课前让学生整理好心情,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对后面的课堂教学非常重要。而从开学伊始,便要督促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此前,前辈对利用好课前三分钟的建议是非常好的,因而我在学期伊始便要求学生在预备铃响时,快速拿出书本及学案,并阅读书本(或学案)里上节课要求预习的该节课相关的新课知识。而在此节调研课预备铃响后,学生能够积极地整齐地阅读书本P30-31的新课内容,在此阅读期间,我注意到了学生对于方程式阅读的错误(“等于”,“加”),于是在上课前即时纠正(“生成”,“和”),这个点也得到了前辈的认可。

其次,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的教态、语速、语音、语调、音量音准也直接影响到学生课上的心情。此前我对上述方面还是颇为自信的。而在与前辈们的交流中,我意识到了自己存有的问题。我虽然做到了教态自然、语调起伏、语言表达流畅、活力激情。但是因为我的语速过快,加之扩音器的麦靠得太近使得音色失真,会让学生觉得很烦躁,在学习内容如此多的情况下,更会产生抵触情绪而走神。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注意学生的反应,多用眼神与之交流,放慢语速,避免被自嗨及激动冲昏头脑!更要调节好扩音器,让学生能够在悦耳动听的声音环境中快乐地吸收知识。

第三,教师板书外观应规范整洁,内容上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利于教学中的强调。而在此节课中,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对于板书内容上的设置,前辈们给予了我充分的肯定。而外观上,书写仍有待练习增强。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互动”。这个点是我要好好学习的。在前辈的提点以及自己的反思后,我总结如下:

①在促成课堂有效性的前提下,要想在整节课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疲劳阶段有力地推动一把,针对性的提问就需要适当地取代整体性的提问。根据教学目的以及具体情况,针对性提问即能够提问眼神游离的学生、昏昏欲睡的学生,也能够提问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等等。

②投影学生的练习实行评讲、强调有时会比学生上台练习更有效果和效率。如何有针对性的挑选学生的作业实行投影讲评呢?这就需要教师对练习所关联的知识要点和学生常犯的错误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练习时,走下讲台,留意每一位学生的练习情况,与之交流并适当提点,找出两到三个典型用于教学讲评。

③眼神交流与语言交流的结合。眼神交流与语言的起伏除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外,更有助于针对性的调动个别不在状态的学生的积极性。这个点对于新老师的我来说,需要下意识地去培养。当然在这个节课中,我做到了,但仍需持续努力实践直至内化。

④课本与学案、板书的有效“互动”、结合,在一定水准上也能促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前辈们反映,现在的学生过于依赖学案和教辅,而书本大多是空白的,但是课本知识是基础,是先辈们知识结晶的最简要概括,若抛开课本,学生易抓不到重点,从而影响课后的学习效果。因而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以书本为纲,以学案及教辅为辅,充分的理解课本,以及学案、教辅对课本知识重点的扩展,画出重要知识以及适当旁注。

第五,每节课后,有针对性的作业练习和对接下来学习重点的提点,有助于学生课后的学习。而即时与学生做适当的交流,从其中获得对该节课的反馈,不但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改进与提升,也有利于调动这些同学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最后,感谢每一位来听课以及给予我宝贵意见的老师们,有你们的支持与提点,我才能够持续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