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精编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2 故都的秋 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第1单元+2 故都的秋+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doc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歧.(zhī)韵譬.如(bì)嘶.(sī)叫耗.(hào)子开拓.(tà) 落蕊.(ruǐ)橄榄.(lǎn) 落寞.(mò) 廿.(niàn)四桥着.(zhuó)衣混沌.(tún) 椭.(tuǒ)圆【答案】“歧”读qí,“譬”读pì,“拓”读tuò,“沌”读dùn。
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①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赔衬。
②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③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浅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答案】①赔—陪,②雕—凋,③浅—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导学号:08332009】A.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B.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C.季节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它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
D.一个明智的人应当具有一叶知秋....、举一反三的能力。
E.对于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张老师总是苦心孤诣....地反复找他们谈心,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解析】C项,循序渐进:(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此处应用“周而复始”。
E项,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答案】CE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排比对偶比喻) 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语文必修2同步练习:第1单元2故都的秋Word版含解析
2故都的秋一缕清风,一片悠云,一份任意,感觉梦里水乡的风韵绰绰;一杯香茗,一窗碎月,一份闲心,细读江南文化的古韵悠悠。
江南、水乡,对生活于北方的人来说是一种迷惑,是一种吸引。
那北方、古都对于南方人呢?无须置疑,相同是一种迷惑,一种吸引。
一庭院落,一碗浓茶,几句闲谈,点画出故都的街市情韵;一树槐蕊,几声鸽鸣,数点秋凉,体会出故都秋季的特有神韵。
美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秋天字体赏美文陶然亭 (节选 )张恨水陶然亭好大一个名望,它就跟武昌黄鹤楼、济南趵突泉相同。
来过北京的人回家后,家里必定会问:“你到过陶然亭吗?”因之在三十五年前,我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逛陶然亭。
所谓陶然亭,其实不是一个亭,是一个土丘,丘上盖了一所庙宇。
可是北西南三面,都盖了一列房子,靠西的一面还有廊子,有点像水榭的局势。
登这廊子一望,朦模糊胧看见一抹西山,其近处就只有芦苇遍地了。
听说这一带地方是饱以沧桑的,从前原不是这样,有水,有船,也有些树木。
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工部郎中江藻,他看此地还有点野趣,就盖了此座庭院。
采纳了白居易的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句子,称它作陶然亭;此后成为一些文人在重阳登高宴会之所。
到了乾隆年间,这地方成了一片苇塘。
乱坟本来就有,此后年年增添,就成为三十五年前我到北京来的模样了。
陶然亭公园里面沿湖有三条主要的大路,我就走了中间这条路,路面是特别平坦的。
从东到西约两里多路宽的地方,挖了很大很深的几个池塘,波折相连。
北岸有游艇出租处,有几十只游艇,停靠在水边等待出租。
我走不多远,就看见两座牌楼,雕琢精良,富丽堂皇,忧如新制的相同。
实质上是东西长安街的两个牌楼迁徙到这里从头修起来的。
这两座阻碍交通的建筑在这里总算找到了它的归宿。
走进几步,就是半岛所在,看去两旁是水,中间是花木。
山脚一座凌霄花架,作为游人乘凉的地方。
山上有一四方凉亭。
山后就是过去香冢古迹了。
本来立的碑,尚完好存在,一诗一铭,也依旧许多分毫。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一单元 2故都的秋 Word版含答案
2 故都的秋秋天,北京的天是最蓝的,蓝得好似澄澈的海,如果天上有几朵白云,白云就像海上的白帆。
如果再有一群白鸽在天上盘旋,鸽哨声声,欢快中蕴涵着几丝悲凉……走在北京秋天的街头巷尾,常常能看到满目的黄叶迎风飘舞,其中,钓鱼台的银杏大道最为知名。
一叶知秋,北京城里的秋叶,可谓是秋天最美的“信使”。
1.散文是作者内心世界情感诉说的一个通道,郁达夫写他对北平的秋的感怀时表达出的是只属于他自己的那份独特体验。
在他看来,恰恰是挟着清清爽爽的悲凉的这份秋味,让他记住了曾经生活过的这座城市——北平。
他爱北平,他的爱已经和秋味混杂在一起,黏着在一起,无法分开,每每品读、把玩,情感世界里便会拥有一份馨香,这份馨香原本只属于他自己,当他用笔复原这份秘密的时候,我们才有幸获得了他的这份情感。
当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说时,落寞、悲凉就是一份情感体验,它无所谓积极与消极,因为它不是伦理道德层面的是非判断问题,而是情感层面的审美体验问题。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
[运用角度]“眷恋故乡”“情感体验”“深沉与奔放”等。
借得清秋一缕魂谈起秋天,总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即便在炎热的夏天,只要一听到“秋天”二字,顿时就感觉凉爽了许多。
每当记起秋天,我总是想起那浓霜,那厚露,那悲凉,我给这种感觉取了个名字,叫秋魂。
像郁达夫,从杭州到青岛,从青岛到北平,租一椽破屋,泡一碗浓茶,看碧绿青天,听驯鸽飞声,只不过是想尝一尝那故都的秋的悲凉。
秋风过后,满院是断肠的落红,满地是衰残的生命。
这些朴素而轻微的生命,那么美丽,那么短暂,那么默无声息,生活的重压,人世的践踏,它们转眼间,杳无踪迹。
如黛玉言:花飞花谢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是啊,在一个物质充裕的年代,还有谁去关注,去珍惜,去呵护这些深沉而凄美的生命?如此看来,这秋,在呼唤着人的良知。
秋雨,没有春雨的细腻,没有夏雨的激昂,没有冬雨的哀伤。
它虽是沉默,但不屈服;虽是静默,但不彷徨;虽是婉约,但不懦弱。
1.2《故都的秋》同步练习(含答案详解)(新人教必修2))
2.2《故都的秋》同步练习(含答案详解)(新人教必修2)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歧.(zhī)韵一椽.(yuán)嘶.(sī)叫耗.(hào)子B.潭柘.(zhè)寺落蕊.(ruǐ)橄榄.(lǎn)落寞.(mò)C.普陀.(tuó)山房檩.(lǐn)陪衬.(chèn)夹袄.(ǎo)D.廿.(niàn)四桥着.(zhuó)衣混沌.(dùn)椭.(tuǒ)圆【解析】A项“歧"读qí;“椽”读chuán。
【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姿态赏玩即使黄城人海B.细腻清闲啼唱尘沙灰土C.田圆深沉严厉不能自已D.蓑弱悠闲陶然回味不永【解析】A、黄—皇C、圆-园D、蓑—衰【答案】B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B.“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C.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D.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解析】D项,“等等”与省略号不能同时并用。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位于眉山市的“三苏祠"园内廊庑相连,池沼掩映,竹木参天,殿宇轩敞,极具南国流.风遗韵...。
B.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了让观众不错过每场比赛的观看时间,首都各大报纸届时将特别登出转播时间表,人们可以按图索骥....。
C.迎面一声招呼,回头一个微笑,其实温暖早就在我身边了。
只是它像水气一样融入了我的生活,浑然天成....而不觉了.D.“木马”“熊猫烧香"等网络新病毒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也考验着你的心理素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10:第2课 故都的秋 Word版含答案
故都的秋【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的脉胳结构。
2.理解景中蕴涵的感情,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3.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体会作者在故都秋景中寄托的眷念和落寞之情,正确理解作者的“悲凉”心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赏析秋景图,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2.掌握文章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教点难点:理解作者眼中秋“清、静、悲凉”的原因【教学方法】1.勾读法:通过对照注释,进行勾画朗读,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眷念和落寞之情。
2.探究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理解和相互讨论,体会课文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作者心中的悲凉。
3.总结归纳法:在老师引导下归纳小结,形成对文章整体性理解。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同学们,自古文人多悲秋:屈原在《湘夫人》中惆怅地歌唱:“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杜甫在《登高》中哀叹地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感叹“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那么,郁达夫心中的秋又该是,怎样的一番滋味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故都的秋》,走进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自我研修阅读对照注释,勾勾画画,边读边思,将自己的思考写在课本空白处。
三、文本解读(一)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
浙江富阳人。
现代著名作家,诗人。
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他在小说、散文、诗词、文论等领域都有深湛的功力和卓越的成就,形成了自然畅达而坦荡热情的鲜明风格。
他的散文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充满了内热的、浓郁的、清新的情韵,热情坦白,毫不掩饰地表现出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的苦闷,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二)解题题目明确深沉,“故都”指北平。
这“秋”是“故都”所特有的,寄寓了一种文化色彩,“故都的秋”也就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最新精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同步练习: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1一、语言文字应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31年,日本人增田涉第一次见到的郁达夫——“带着腼腆的微笑,很瘦,给人一种纤细柔弱的感觉。
谈吐举止都很温柔,是个文人的样子”。
他本来就是一介文人,但他与旧式的________、醇酒妇人的文人也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旧文人往往是游离于整个社会之外,________、玩弄诗词文章、________于乱世和治世之间,对于社会没有发言权,也不大会公开站出来批评社会的不公、不义,更不敢批评朝廷的是非。
身为“五四”一代作家,郁达夫的一生与他生存的时代一再构成冲突,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日本侵略者,都是他批评的对象。
即使是他在作品中反复言说的那种病态、苦闷和感伤,也未尝不可以看作不是社会批判的一种特殊方式。
他的知人论世往往都是感性的,归根到底,他就是这样一个文人,一个有骨气、讲________的文人,()。
这一点与古代的文人气节既有相通处,也有不同处,他身上隐约已有现代人格的闪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附庸风雅明哲保身苟全性命气质B.吟风弄月独善其身苟全性命气节C.吟风弄月明哲保身苟延残喘气质D.附庸风雅独善其身苟延残喘气节解析:(1)吟风弄月: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
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装点门面结交文人,参加文化活动。
(2)独善其身: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
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明哲保身: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
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3)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苟延残喘: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
(含贬义)(4)气节: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气质:风格、气度。
人教版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精选同步习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人教版必修2第2课《故都的秋》精选同步习题(含答案)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现代文阅读(题文)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小哥儿俩凌叔华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
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
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
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
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
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
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
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
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
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试题:2 故都的秋+课时作业+Word版含答案【KS5U+高考】
2 故都的秋一、课外阅读(2016·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湖殇熊久红①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其实,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自己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
②我说的是,在西部腹地,看着被戈壁荒漠一寸寸吞噬掉的艾比湖;我说的是,面对一片白色的盐碱,以及狂风掠过时卷起的漫漫沙尘。
③对湖而言,它首先带给我们的,应该是那粼粼的波光,是鸥鸟的翔鸣,是蓝天白云的倒映,是渔歌唱晚的恬静,这些特征是湖带给我们的生活体验,也是湖应有的生命品质。
而我脚下的艾比湖,正在丧失这些青春,就像一个散失了光鲜的干瘪水果,躺成一汪奄奄一息的物证,那些越来越多从湖底裸露出来的丑陋的盐碱污泥,总是让我联想到一具行将风干的木乃伊,一个湖的木乃伊。
④青年时期的艾比湖有着1 200平方千米的水面;有着几万乃至十几万只野鸭水鸟嬉戏的场面;有着浩浩荡荡芦苇环卫的辽阔水域;有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宁静旷远。
这些深深的怀念,使得我对眼前的景象,有着撕心裂肺的悲怆。
⑤在蛮荒的疆域里安插一个湖,应该是上帝对自己分配不公的一种补偿,她带给我们的是对绝望灵魂的抚慰,是对生存状态的重估,是能枕着入眠的一个梦境。
而这个梦,曾经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在记忆的回望里,碧波荡漾。
⑥那是八十年代中期,一直对巴金的《海上日出》心存缱绻,期待感受红日出海的璀璨景象。
新疆离海太远,使只好以湖的水域,模仿海的苍茫了。
从首府放暑假回来,邀几位同学,骑车六十多里,去艾比湖看日出,以弥补对海的贫瘠和渴望。
⑦由于道路的崎岖,到湖边时,太阳早已三尺竿头了。
虽没赶上看日出,却被眼前一望无际、绵延至深的芦苇荡所震撼,清风拂过,波涛汹涌。
一如百万雄兵拥围着这一城的浩淼,湖的浅滩上,密密麻麻布满了野鸭、灰鸭、斑头雁,随便朝水中甩一片卵石,都会惊飞几十只水鸟,空中盘旋两圈,又栖落水中。
湖面很宽,即使极目远眺,也看不见对岸的轮廓。
水边是一排沙滩,赤脚从上面走过,可以感受到温热潮润的细沙与脚趾间密切接触的惬意。
高中语文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一单元+2故都的秋+Word版含答案
2故都的秋秋天,北京的天是最蓝的,蓝得好似澄澈的海,如果天上有几朵白云,白云就像海上的白帆。
如果再有一群白鸽在天上盘旋,鸽哨声声,欢快中蕴涵着几丝悲凉……走在北京秋天的街头巷尾,常常能看到满目的黄叶迎风飘舞,其中,钓鱼台的银杏大道最为知名。
一叶知秋,北京城里的秋叶,可谓是秋天最美的“信使”。
1.散文是作者内心世界情感诉说的一个通道,郁达夫写他对北平的秋的感怀时表达出的是只属于他自己的那份独特体验。
在他看来,恰恰是挟着清清爽爽的悲凉的这份秋味,让他记住了曾经生活过的这座城市——北平。
他爱北平,他的爱已经和秋味混杂在一起,黏着在一起,无法分开,每每品读、把玩,情感世界里便会拥有一份馨香,这份馨香原本只属于他自己,当他用笔复原这份秘密的时候,我们才有幸获得了他的这份情感。
当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说时,落寞、悲凉就是一份情感体验,它无所谓积极与消极,因为它不是伦理道德层面的是非判断问题,而是情感层面的审美体验问题。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
[运用角度]“眷恋故乡”“情感体验”“深沉与奔放”等。
借得清秋一缕魂谈起秋天,总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即便在炎热的夏天,只要一听到“秋天”二字,顿时就感觉凉爽了许多。
每当记起秋天,我总是想起那浓霜,那厚露,那悲凉,我给这种感觉取了个名字,叫秋魂。
像郁达夫,从杭州到青岛,从青岛到北平,租一椽破屋,泡一碗浓茶,看碧绿青天,听驯鸽飞声,只不过是想尝一尝那故都的秋的悲凉。
秋风过后,满院是断肠的落红,满地是衰残的生命。
这些朴素而轻微的生命,那么美丽,那么短暂,那么默无声息,生活的重压,人世的践踏,它们转眼间,杳无踪迹。
如黛玉言:花飞花谢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是啊,在一个物质充裕的年代,还有谁去关注,去珍惜,去呵护这些深沉而凄美的生命?如此看来,这秋,在呼唤着人的良知。
秋雨,没有春雨的细腻,没有夏雨的激昂,没有冬雨的哀伤。
它虽是沉默,但不屈服;虽是静默,但不彷徨;虽是婉约,但不懦弱。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02故都的秋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故都的秋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湿润.(rùn)混沌.(dùn)驯.鸽(xùn) 椭.圆(tuǒ)B.啼.唱(tí) 夹.袄(jiā)平仄.(zè) 橄榄..(ɡǎn lǎn)C.厦.门(Xià) 大厦.(shà)折.去(zhé) 曲折.(zhē)D.譬.如(pì) 颓.废(tuí)潭柘.寺(tuò) 一椽.(chuán)【解析】B项“夹”读jiá;C项“曲折”的“折”读zhé;D.“柘”读zhè。
【答案】 A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忖度冷漠蓓蕾金碧辉煌B.点缀岐途漱口疏疏落落C.魅力厮打萧索一叶知秋D.落蕊悠闲幽远模棱两可【解析】岐—歧。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结果却是_____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②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________,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③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________。
A.自食其果玩火自焚作茧自缚B.玩火自焚自食其果作茧自缚C.作茧自缚自食其果玩火自焚D.作茧自缚玩火自焚自食其果【解析】作茧自缚: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
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
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国房地产将呈现中速增长常态,进入白银时代,政策和市场都将迎来根本变化,人们期待2015年被看作中国房地产的“转型元年”。
精选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课时作业: 2故都的秋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 2[基础演练]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饱尝.(chánɡ)赏.(shǎnɡ)玩领略.(lüè) 疏疏落.落(lào)B.陪衬.(chèn) 落蕊.(ruǐ)颓.废(tuí) 混混沌.沌(dùn)C.譬.如(bì) 幽.远(yōu)萧索.(suò) 潭柘.寺(zhè)D.折.去(zhé) 情趣.(qù)点缀.(zhuì) 一椽.破屋(chuán)【解析】A项中“落”应读luòC项中“譬”应读pì“索”应读suǒD项中“折”应读shé【答案】 B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领略策略掠夺攻城略地B.清净清静净土耳根清静C.缓慢慢待曼妙轻歌慢舞D.橄榄悠闲幽怨枉废心机【解析】B项“耳根清静”应为“耳根清净”。
指耳朵旁边很干净,也说“六根清净”。
C项“轻歌慢舞”应为“轻歌曼舞”。
形容音乐轻快,舞姿柔美,“曼”是柔美,不是缓慢。
D项“枉废心机”应为“枉费心机”,指白白花费心思。
【答案】 A3.选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 )A.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解析】比喻是不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
【答案】 B4.下列句子,表述最确切的一项是( )A.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
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少风。
B.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有味,下得奇,下得更像样。
C.墙头,屋角,灶房门口,茅房边上,它都会一株株的长大起来。
D.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西山的虫唱,钓鱼台的柳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高一语文人教必修2课后训练:2 故都的秋 Word版含解析.docx
课时练(一)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饱尝.(cháng)赏.玩(shǎng)领略.(lüè) 疏疏落.落(lào)B.陪衬.(chèn) 落蕊.(ruǐ)颓.废(tuí) 混混沌.沌(dùn)C.譬.如(bì) 幽.远(yōu)萧索.(suò) 潭柘.寺(zhè)D.平仄.(sè) 情趣.(qù)点缀.(zhuì) 一椽.破屋(chuán)解析:A项,“落”应读“luò”;C项,“譬”应读“pì”,“索”应读“suǒ”;D项,“仄”应读“zè”。
答案: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他在回忆祖父的遭遇时不时拭泪,致辞时一度因情绪而中断。
(2)费德勒在拿下首场比赛后接受现场采访时,地夸奖起太太和自己的团队表现。
(3)这位失独母亲说,看见像儿子的人,就会跟着,真希望那人就是她的儿子。
A.不能自已情不自禁不由自主B.不由自主不能自已情不自禁C.情不自禁不由自主不能自已D.情不自禁不能自已不由自主解析:“不能自已”,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从语境看,第(1)句因横线前有“情绪”不能用“情不自禁”,否则重复。
第(3)句“失独”是悲伤的事情,不宜用形容感情“激动”的“情不自禁”。
答案: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俄罗斯政府对恐怖袭击始终采取“零容忍”的强力政策,即便IS及其他恐怖组织对俄本土发动报复式恐怖袭击,也很难颠覆俄罗斯将IS主体力量隔绝在叙利亚的决心。
B.作为半岛的最大邻国,中方不会坐视半岛稳定受到根本破坏,不会坐视中方的安全利益受到无端损害。
我们强烈敦促各方理性克制,不要再激化矛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2 故都的秋 含答案
2故都的秋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
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下,听“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清淡,悠闲,还带有一丝落寞。
2019-2020人教版语文必修2课后素能精练:第2课 故都的秋 Word版含解析
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赔衬。
B.钓鱼台,在玉渊潭公园北面,环境清悠,“台下有泉涌出,汇成池,其水至冬不竭”(《明一统志》)。
C.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D.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箫索的感触来的。
答案C解析A.赔—陪;B.悠—幽;D.箫—萧。
2.依次填入下面的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A.点缀感觉落魄B.点染触觉落寞C.点缀触觉落寞D.点染感觉落魄答案C解析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点染: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也比喻修饰文字。
槐树是故都的秋天最具代表性的景物之一,能引起人们对故都的秋的思念,而槐树使故都的秋更加迷人,故用“点缀”更加合适。
触觉:皮肤等与物体接触时所产生的感觉。
感觉: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直接反映。
落蕊给人的极微细极柔软的感觉,是外在的接触产生的,故用“触觉”更加合适。
落魄:潦倒失意;放荡不羁。
落寞:寂寞;冷落。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给人的是冷落寂寞之感,故用“落寞”更加合适。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学会,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②,通过美俄两国的核裁军,可以洞见未来国际社会中政治观念的走向。
③在转作风过程中,不放过具体“小问题”,并能,从“小问题”出发解决普遍性问题,不断取得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讲义:第2课 故都的秋 Word版含答案
路上的勋章,昂首阔步,身披万丈霞光。
自古逢秋悲寂寥,从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到涨满了秋池的巴山秋雨,悲凉的秋味飘满了古典文学的每一个角落,纵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简短一赞,却也难抑浓郁的悲凉之风。
忧郁——我想用这个词来形容他,他的笔下,处处都是忧郁,甚至有些无病呻吟般的忧郁,但我想称他的忧郁为“本色的忧郁”,这份忧郁,与现在的一些哀春伤秋的网络文艺小清新文不一样,读完之后,才会觉得,真的不一样,因为我在里面看到了放大的自己。
夏衍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
”郁达夫告诉自己:“即使做不成文天祥、陆秀夫,也要做伯夷、叔齐。
”并赋诗曰:“松树梅花各耐寒,心坚如石此盟磐。
首阳薇蕨钟山菽,不信人间一饱难!”秋之物象流动与人的生命行程相吻合,使得以秋为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心理定势。
,自主预习解析:两词都有“体会”之意。
“领略”强调“略”,更多的是欣赏,晓悟。
“领悟”强调“悟”,是指体会,领悟。
答案:A.领悟B.领略课堂探究一、合作探究1.要品“秋味”为何“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答:答案: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中国文人被压抑被摧残失意潦倒的太多太多。
所以,中国的文人到了人生的秋天,联想到自己事业不成功名无望,就不免发出种种的哀叹。
《秋声赋》《赤壁赋》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里的秋已经不限于自然的秋天,而是指人生的秋天。
“这秋的深味”,是中国文人几千年品尝出来的。
“北方”是指“故都”,历代王朝京城所在之地,多少文人在这里铩羽折戟,败家丧身,所以说,只有置身故都,才能深刻体会到“秋的深味”。
2.赏析文中写景的五幅画面,具体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突出了故都的秋的特点的。
答:给读者全新的感受。
②从行文章法上看,这里宕开一笔,纵横议论,显示行文思路的开阔,显示文采的灵秀,章法更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
③从情感主旨上看,尽管肤色、语言、地域不同,但是人们对秋的情感是相同的。
对此,中国人感情最浓,体验最深,表达最绝,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故都的秋测试题及答案(2)完整篇.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故都的秋测试题及答案(2)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故都的秋测试题及答案(2)2.解析:虚词对于准确表达语意,至关重要,平时要留意,培养这方面的语感。
A项要注意后面有所以,前后语意上又是因果关系,由此可知第一空格当是因为(或由于);句中有泛指代词什么,后面又有副词都,故知这个句子是无条件复句,第二空格当是无论(或不论)。
B项因为后一句有但,前后构成转折关系,第一空格当是虽则(或虽然),第二个空格前后有任选其一的意思,当是表选择关系的连词或。
C项第一空格难度较大,但如果注意到下一句的也字,再分析前后语意上的关系,便可以知道当是就是(或即使);第二个空格表进层关系。
D项第一个空格表进层,第二个空格要求熟悉非才非不可之类的句式。
答案:略。
(见课文)3.(1)解析:甲处动词的选用要能表现人物悠闲的心态,动作不能太大。
乙处要注意与上句构成整齐句式。
丙处唯细才能表现人物的清闲。
丁处要注意槐树。
答案:B。
(2)解析:能否正确识别画面背景,关系着能否正确理解画面的深刻含意。
南国的秋天可以说是北国的秋天的大背景,前者用以反衬后者,但不是这幅小的画面的背景。
第二句提及的五种景观,不在作者所写的北国之秋的画面之内。
碧绿的天色是画内之景,可以看作是小屋的背景,用以反衬屋之矮小,显示环境的空旷,但不能说是这全幅画的背景。
这幅画的背景是皇城人海,这背景反衬了画面的幽静,也反衬了画中人心境的平静。
答案:C。
(3)解析:秋意是文内揭示旨意的词语,对其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和抽象层面上。
答案:秋意是清、静。
作者用高空烘托环境的空旷,用鸽声反衬环境的幽静,用漏下的日光间接描写了槐树的茂密,用蓝朵形容清秋的平和。
(4)解析;这道题从表面看是要求透过人物的动作描写去窥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实际上是考察我们是否理解这段景物描写的旨意。
理解这段文字,不能只看到屋内的人(作者)在做什么,而且要看到屋外的人在做什么,因此皇城人海四个字是关键所在。
2020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2 故都的秋(含答案)
2故都的秋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
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下,听“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清淡,悠闲,还带有一丝落寞。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检测试题:2故都的秋Word版含答案
一、语基落实1 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凋零(di āo)潭柘寺(zhè)..屋椽 (chu án).B. 细腻 (n ì).椭圆(tu ǒ).C. 文钞 (ch āo).嘶叫 (s ī).D. 鲈鱼(l ú).落蕊 (ru ǐ).平仄 (z ē).歧韵(q í).橄榄 (l ǎn).普陀 (tu ó).鲑珍(xi é).驯鸽(x ùn)比如(pì)..思路分析 B 项, “仄”应读“ zè”。
答案 B2 以下句子中 , 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我们在平时工作中, 要擅长察看 , 擅长剖析 , 学会见微知著 ,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B. 见微知著 , 经过美俄两国的核裁军, 能够洞见未来国际社会中政治观点的走向。
....C. 位于眉山市的“三苏祠”园内廊庑相连, 竹木参天 , 殿宇轩敞 , 极具南国流风遗韵。
....D. 自媒体在流传新闻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点击率而忽视新闻真切性, 所流传的信息龙蛇混杂, 容....易误导民众 , 这是自媒体显然的限制性。
思路分析 A 项, “见微知著”指看到一点苗头, 就能知道未来的发展或问题的本质。
B 项, “一叶知秋”指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季的到临, 比喻发现一点儿先兆就能想到事物发展的趋势。
C 项, “流风遗韵”指前代流传下来的文雅佳话或好的风俗。
合用对象错误。
D项,“龙蛇混杂”比喻利害不一样的人或事物混淆在一同。
答案 C3 以下句子中 , 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 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因其鳞茎拥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奇特功能, 经常收集起来 ,加工成药材。
B. 此次《环境保护法》订正, 历时两年 , 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 此刻终于定稿, 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
C. 一段时间以来, 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惹人注视,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愈来愈为国人所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故都的秋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
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
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下,听“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细数“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清淡,悠闲,还带有一丝落寞。
B.“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无声无味,“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渲染了那种寂静的氛围,突出了“静”。
C.“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细腻中给人以清净悠闲之感,突出了“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又紧扣了“悲凉”。
D.“秋蝉的衰弱的残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以及秋雨后桥头上都市闲人无聊的谈天声,是秋天静中的喧闹,都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
项,此处写声音是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声”衬静,所以“喧闹”“热闹的感觉”都理解不当。
2.选文第一段,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感受故都的秋的?,是诉诸视觉的;有的地方写声音,是诉诸听觉的。
,如“碧绿的天色”“蓝朵”等是视觉描写,“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听觉描写。
3.“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一段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可以从结构上的承上启下和内容上所写的具体内容分析。
,承上启下,由上文对秋蝉的描写自然过渡到下文对秋雨及“都市闲人”的描写。
②内容上,南、北方秋雨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北国秋雨的“奇、有味、像样”,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语言运用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一个好思想,一个好作品,在成型之前,①。
这种子来自人类生活的土地,然后如同柳絮一样在人类精神的天空飘荡。
倘若它落到了你的心中,你的心又恰巧是一片肥土,②,最后有希望发育成一棵好的植物。
精神的创造当然是离不开外部的环境的,③。
满天柳絮,阳光明媚,水分充足,可是倘若你的心是一片瘠土,你的心中仍然不会绿柳成荫,一颗种子只有落在适宜的土壤上,才能真正作为一颗种子存在。
,从横线后的“种子”来看,横线处要以“种子”比喻思想。
第②处承前展开,应填入“萌芽”“生长”;第③处要辩证分析,文段强调的是思想与作品的关系,是创作的内部环境的重要性。
(或“它可能只是一颗种子”)②它就会在你的心中萌芽和生长③但更重要的是内部的环境5.仿照下面的句子的句式结构以及意境特点,另写一句话。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
,并以此来反衬北国的秋。
其中的三个句子结构相同,动词后面均用助词“得”,形式上有一种整齐的美感。
做补语的形容词“慢”“润”“淡”,表现的都是平淡细腻的韵味,语言精致优美。
仿写时要注意这些内容,做到既形似又神似。
,春当然也是有的;但气温升得慢,春雨下得少,花儿开得迟,并且又时常有沙尘暴光顾。
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国色天香》节目播出后,霍尊在微博中写道:“首次接触国粹,从陌生到爱到不能自已....,不能更棒的感觉。
”②在大众传播媒介高度发展的今天,“名人”辈出,而过去要成为名人必须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才能通过薪火相传....、书籍记载等方式广为人知。
③防霾产品种类繁多,花样翻新,但是经科学研究证明,许多被宣传得天花乱坠的产品纯粹是无稽之谈....。
④南国的秋天与北国的秋天迥然不同....,无论是秋的色、秋的味,还是秋的意境与姿态。
⑤冬日游黄山赏冬雪风韵,登上绝顶,放眼四望,沟壑、峰峦一派银装素裹,冰雕玉砌,视野平远,天光云影一览无余,顿觉自身渺小,登高自卑....之感油然而生。
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应做到履职尽责,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容不得半点敷衍。
然而,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中混混沌沌....。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②④⑥: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合乎语境。
②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这里望文生义,应为“口耳相传”。
③无稽之谈:指毫无根据的说法。
产品是无稽之谈,搭配不当。
④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同。
合乎语境。
⑤登高自卑:指要登高山必须从低处开始,形容做事循序渐进。
这里属于望文生义。
⑥混混沌沌:指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自然博物馆关于恐龙羽毛颜色的研究成果,让人们可以有科学依据地识别化石羽毛的颜色,进而复原出一个色彩斑斓的恐龙世界。
B.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坑洼中落成,开始接受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
C.古代丝绸之路繁荣与绵延的原因,是由于当时沿线国家相当程度的开放与包容,这种开放与包容使得大陆两端的不同文明得以沟通交流。
D.《咬文嚼字》及时指出春晚的文字错误,能少让其对观众产生误导,这不光是对全国观众负责,更是对春晚负责。
项,成分残缺,可删去“随着”。
C项,成分赘余,“的原因”和“由于”保留一处即可。
D项,语序不当,应为“这不光是对春晚负责,更是对全国观众负责”。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某外地游客在广州老字号“陈添记”品尝了正宗的祖传爽鱼皮,赞不绝口。
店主说:“欢迎以后常来啊!”该游客说:“一定一定!下次来广州,一定还光临贵店。
”B.期中考前,学校领导为了让同学们减轻心理压力,以更好的心态迎接考试,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对联,上写道:“逆境捶打造强者,烈火焚烧试真金。
”C.某工地发生火灾,当地电视台及时发布有关部门通报:目前,该事故已造成8人死亡,3人受伤;我市领导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目前事故遇难者的家属情绪稳定。
D.某医生医术高明,治好不少患者多年的顽疾,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患者对该医生十分感激。
其中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表示感谢,写道:“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项,“光临”是敬辞,用于对来客所说的话。
B项,对联的内容不适合此处情境,临近考试,对联中“逆境”“捶打”“烈火”“焚烧”之类的话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
C项,在事故刚刚发生不久,事故遇难者的家属作为正常人,情绪不可能稳定。
“目前事故遇难者的家属情绪稳定”之类用语十分不人道,无视人之常情。
D项,“杏林”是医学界或医家的代称,典故出自三国时期名医董奉,他隐居庐山,行医不取一文钱,只要求病患者栽种杏树,积年蔚然成林。
要注意与“杏坛”区别开来,“杏坛”是教育界的代称,相传孔子在杏树下设坛讲学,后泛指授徒讲学的场所。
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4~6题。
碧云寺的秋色钟敬文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
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
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了几百岁的参天老树。
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上,树木也相当繁密。
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
半个月过去了。
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变换颜色。
石塔前的柿子树,院子里那些攀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了。
可是,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
近日,情景突变。
黄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
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
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
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
几天来,可大不同了。
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
而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示自己的艳丽。
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
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
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咖啡色的了。
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
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不踊跃。
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
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
夏日花园的美不能代替它,也不能概括它。
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
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
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
从许多方面看,它倒是一个叫人感到愉快的时辰。
所谓“春秋佳日”,绝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
在夏天,草木的叶子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长、繁荣。
但是,它到底不免单调些。
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六色,把山野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